砀山县杨树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
杨树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杨树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杨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具有快速生长、木材质优、用途广泛等优点,在造林中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杨树也受到了许多病虫害的危害。
对于杨树的造林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杨树造林技术1. 土壤选择:对于杨树来说,土壤的选择非常重要。
杨树要求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土层深厚,PH值适中,且不要过于酸性或碱性。
要选择离地下水较远的地区进行栽种,以免造成根系淹水。
2. 种苗选择:杨树的种苗选择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要选择无病虫害、生长良好的优质种苗进行栽植,同时要注意种苗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3. 栽植密度:栽植密度直接影响着杨树的生长和发育,适当的栽植密度可以增加杨树的竞争力,促进木材的早期形成。
一般来说,杨树的栽植密度为400-600株/亩。
4. 灌溉管理:杨树在栽植初期需要充分进行灌溉,确保土壤不缺水。
特别是在干旱的地区,灌溉管理对于杨树的生长至关重要。
5. 肥料施用:合理施用肥料有助于杨树的生长和发育。
一般来说,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的施肥方式效果更好。
6. 剪枝整形:适当的剪枝整形可以促进杨树的生长,使其形成优质的树形结构。
在栽植后的早期,要及时进行杨树的初步整形,保持良好的树冠形态。
7. 病虫害防治:杨树在造林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及时的病虫害防治,避免因病虫害的侵害而影响杨树的生长和发育。
二、杨树病虫害防治措施1. 林地清洁:在杨树的生长过程中,要定期清理林地,清除林下杂草和枯枝败叶,避免因为过多的杂草和积水而导致病虫害的滋生。
2. 药剂防治:对于一些常见的杨树病虫害,可以通过喷洒药剂进行防治。
对于杨树常见的病害如叶枯病、心腐病等,可以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
3.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可以通过引入天敌或者利用天敌来控制杨树的病虫害。
引入对叶蛾有天敌,来防治杨树叶蛾的危害。
4.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杨树的抗病性,降低病虫害的侵害。
谈提高杨树造林成活率措施

谈提高杨树造林成活率措施
为了提高杨树造林的成活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下面将从选择适合的树苗、改善土壤条件、合理浇水施肥、做好病虫害防治以及科学管理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选择适合的树苗是提高成活率的基础。
首先要选用具有强抗逆性的、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环境的品种,如易秧、秦皮杨等。
要选择苗龄较小、生长状况良好、根系完整、无病虫害的树苗。
在改善土壤条件方面,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要对土壤进行施肥,根据土壤的特点进行施氮、磷、钾等肥料,增加土壤肥力。
可以进行翻耕和整地,松土翻杂,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可保水性。
还可以在土壤中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合理浇水施肥是提高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浇水时要根据树苗的生长情况和土壤水分状况确定浇水量和浇水时间。
在树苗移植后的第一年,要多次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
在生长季节,要按时定量浇水,避免积水。
施肥可以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树苗的需要进行,保证树苗的养分供应。
第四,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保障杨树造林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可以通过定期巡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存在及时进行防治。
可以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防治措施,防止病虫害对树苗造成伤害。
科学管理是提高成活率的必要措施。
要对杨树苗进行定期修剪,促进树冠的生长和分枝发育。
要及时清除杂草,避免杂草对杨树苗的竞争。
要加强对杨树苗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还要根据杨树苗的生长情况科学合理地调整管理措施,确保杨树的健康成长。
杨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杨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经过近30年的艰苦奋斗,江苏率先在全国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新兴产业一杨树产业,并成为各县的富民强县的重大举措,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局长,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
本文主要研究了江苏杨树产业发展的现状,并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三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标签:杨树现状对策0引言近年来以杨树培育、加工为主的杨树产业在江苏特别在我们苏北得到较快发展,成为江苏乃至全国林业的一个亮点,杨树产业的兴起,有效地促进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已成为全社会公认的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增税的“四增”产业,持续健康地推进杨树产业发展,需要全面的发展对策,并建立起配套的政策保障体系。
1杨树产业发展现状1.1种苗生产管理滞后,病虫害暴发隐患较大一是良种繁育基地与苗圃体系不够健全,无标生产现象普遍存在;二是种苗市场管理体系不够健全,无证生产、无证经营现象司空见惯;三是杨树品种单一现象突出,乡土树种开发利用不够,潜发若病虫害暴发的危机。
1.2企业规模较小,产品综合竞争力不强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规模较小,年生产量不多,小企业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现实性,但数量过多必然导致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恶性竞争的加剧。
受企业规模的影响,绝大多数企业品种单一,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都很低。
1.3新上生产线过热,资源短缺现象显现尽管现在资源培育、栽植杨树力度较大,但由于木材加工企业的增加,尤其是新上生产线激增,林木资源短缺现象已开始显现,按现有的生产能力,杨树年缺量在百万吨以上。
1.4行业管理薄弱,相关配套政策不够虽然对木材加工行业管理职能部门进行了调整,但在较短的时间内,还难以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在产品质量方面,由于全省林业系统没有专的木材加工制品质量监督机构,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产品质量缺乏应有监督和管理,致使不少低劣的产品进入市场。
在政策上,林业活立木流转政策尚未建立,加工企业税费收取标准较高,收取的育林基金标准不一,财政对企业的补贴也很少。
砀山县林苗两用林夏季主要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砀山县林苗两用林夏季主要虫害的发生与防治砀山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是一个以农林业为主的县。
林木资源丰富,林苗两用林种植广泛,给县域经济增添了不少的红利。
林木也面临着夏季虫害的威胁,给林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有效防治夏季主要虫害,提高林木产量和质量,砀山县林业部门加强了虫害防治工作,引导林农科学管理林木,增加林木的免疫力,保障了林木的健康和生长。
一、夏季林木主要虫害1. 松毛虫松毛虫是砀山县夏季主要危害的虫害之一。
松毛虫以松树、柳树、杨树等为害,主要发生在夏季高温多雨的天气,成虫在林木树干和枝条上产卵,幼虫孵化后以树叶为食,大量食食叶面,造成叶片凋萎、叶丛稀疏,导致光合作用减弱,影响生长发育,严重危害了林木的生长。
3. 松材线虫松材线虫以白松、落叶松、华山松等松树为害,主要危害树干,暴发时会危及整片天然林,影响松树的生长,降低木材的质量。
夏季主要虫害危害林木,严重影响了生产,加大了林农管理的难度。
为了有效防治这些虫害,林业部门迅速制定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有效地遏制了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无公害的方法。
在砀山县林业部门的积极引导下,大量引进天敌昆虫对抗松毛虫、松材线虫等虫害。
天敌昆虫在林木上营造有利的生存环境,形成天敌与害虫的动态平衡,有效地降低了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传统的防治方法,也是防治虫害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夏季主要虫害暴发时,通过喷洒农药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减少林木的危害。
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防治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药剂,按照科学的方法和标准,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3. 规范管理规范管理是预防虫害的关键,通过合理的森林经营,保持林地的整洁与通风,及时清除树皮残片、锯末、松针和落叶等易生虫害的物质,断绝虫害的传播途径与生存条件。
采用合理的密度、条块状分布、充分隔离、加强伐后经营等措施,提高林木的抗虫能力。
4.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是及时发现虫害的关键,林业部门要定期组织林农开展虫害的查勘和监测工作,发现一旦有虫害的迹象,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免虫害扩散,避免造成沉重的损失。
谈林业造林主要质量问题及措施

谈林业造林主要质量问题及措施1.树种问题中国森林资源庞大,但由于森林资源分布不均,造成了一些地区在造林时缺乏正确的树种选择,盲目引进外来树种,从而使这些地区的造林质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此外,有些地区的树种选择比较单一,种下了大量同一种类的树,缺乏生态多样性,影响森林的植被结构。
2.地形地貌问题山岳地区虽然绿色植被茂密,但由于地形崎岖复杂,很难实现平整化,也给造林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这些地区造林,常常会因地形问题而导致植树难度增加、成活率降低等问题,从而影响造林的质量。
3.人工管理问题由于林业造林的投入较大,常常需要进行科学的人工管理。
然而,由于很多地方缺乏人工技术力量和技术支持,导致人工管理水平不一,从而影响了林业造林的质量。
此外,由于低效的人工管理,一些造林项目还存在浪费资金、危害生态环境等问题。
1.加强树种选择合理的树种选择对于林业造林至关重要。
为此,要加强对树种的研究和选育工作,避免单一的树种选择,鼓励生态多样化的树种植物,保证森林的植被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建立科学的人工管理制度为提高造林质量,建立科学的人工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在人员合理安排之上,要重点关注人工对病虫害、自然灾害等林业生态环境的干预管理,提高林业造林科技研发水平等方面。
3.发挥技术优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林业造林中也渐渐融入了科技成果。
例如,航拍技术、遥感技术等都可以成为增强林业造林质量的有效手段。
此外,新的材料也可以成为提升造林质量的一项重要选择。
4.利用地形地貌特点在应对地貌复杂的山区造林过程中,可以通过利用地形地貌特点,适当改变林地地形,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降低造林难度。
例如,可以通过大量修建沟渠、绿化景观带等方式,实现将陡坡变缓坡的目的,从而降低植树造林的难度。
综上所述,林业造林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事业,也是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保障。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要加强树种选择和科学的人工管理,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利用地形地貌特点。
浅谈杨树人工林生长衰弱的现状和原因

浅谈杨树人工林生长衰弱的现状和原因杨树速生丰产林是林业生产中一项重要产业,在保持水土,绿化美化环境、生产木材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是,在经营杨树人工林的过程中,存在着因未能“适地适树”,生长密度不合理,不合理的修枝打杈,病虫害泛滥等原因造成的生长衰弱,乃至中途废弃的损失,本文探讨了造成损失的原因和经营预防对策。
杨树是一个具有许多品种组成的大家族,它具有栽培容易,成活率高,生长旺盛的特点,又在生态建设方面发挥保持水土,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杨树的木材有造纸、制造胶合板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此,受到人们的青睐。
许多林业经营者,希望通过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但由于多种原因,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即造林初期(第1、2年)生长旺盛,再经过3~5年,杨树的生长势头就明显下降,停滞不前,进而演变成为不死不活的“小老树”。
笔者从事林业工作多年,通过不间断地调查了解,认为杨树生长衰弱是一个普遍存在、长期未解决的问题。
造成杨树生长衰弱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杨树造林未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使杨树达到速生丰产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土壤质地,速生杨在沙壤土,轻壤土生长较好,但较好的土地多用于农田耕作。
以辽宁省宽甸山区为例,林木经营者从降低成本和容易占有造林用地的观点出发,多选择废弃的河边地(以砂子、碎石为主)或山脚下的粘重泻涝地(终年向外渗水)栽植杨树,这些地方土壤多呈酸性,土壤板结、僵硬,通气透水性能差,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微生物活动受到限制,直接影响根系的呼吸和吸收营养功能,河边沙砬土栽植的杨树,遇水时下渗过快,无法保持水、肥的均衡供给。
二、杨树栽植未能满足“速生丰产”的肥水需求据笔者在多块杨树林观察,由于根系吸收的肥水量不足,营养上供减少,生长量受到抑制,林木定植后第一年,对土壤中肥分的吸收量较少,一般不表现缺肥症状;第二年,根系开始向四周伸长,根系的吸收肥分量逐渐增加,而土壤中的肥力仅能够维持树木的一般生长,不能满足快速生长的需求,树木表现出轻重不同的缺肥症状,例如侧枝仅仅能催出枝叶,而不能继续放粗生长。
谈提高杨树造林成活率措施

谈提高杨树造林成活率措施
杨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种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种植面积较大,造林也非常重要。
然而,由于杨树成活率相对较低,造林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下所述。
首先,选择优质种苗是提高杨树成活率的关键。
优质种苗不仅要有清晰的根系和健康的干燥部分,还要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具有良好的生长潜能。
在选择种苗时应该选择当地优质的品种,以确保种植后长势良好。
其次,保持良好的遮荫条件也是提高杨树成活率的关键。
在种植初期,要保持土壤湿润,避免过度的干燥,以确保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
为了保护树苗避免阳光曝晒,可以在树苗周围搭建遮阳棚或者种植一些矮植被。
另外,合理的灌溉和施肥也能够提高杨树成活率。
在杨树生长的初期,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需要得到合理的补充,以保证树苗健康茁壮地生长,在长出一定的树干后,适当控制灌溉和施肥量,避免因过量施肥和灌溉导致根系受伤导致树苗死亡。
此外,及时处理病虫害也是提高杨树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树苗生长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一些害虫和病毒的影响,导致树苗死亡。
因此,在树苗发现病虫害时,要及时进行防治,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以避免对种植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最后,在造林过程中,还需要合理地规划种植密度、疏伐和修剪枝条等。
在种植时应根据当地土壤和水源情况、树种特性等进行合理的间隔种植,同时还要适时地进行疏伐和修剪,避免树冠过于茂密,影响杨树的正常生长。
总之,提高杨树成活率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只有真正实现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综合治理才能有效地提高杨树的成活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我国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保障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治理杨树问题整改情况汇报

治理杨树问题整改情况汇报近年来,杨树问题在我们所管辖的区域内逐渐凸显出来,给人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有效治理杨树问题,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情况进行了汇报。
首先,针对杨树问题,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由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对杨树问题进行调研和制定整改方案。
经过多次专题讨论和实地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杨树问题的成因和影响,为下一步的整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我们针对不同区域的杨树问题制定了具体的整改方案。
在城市居民区,我们加强了对杨树的修剪和管理,确保杨树的茂密度和高度符合相关标准,有效避免了杨树对市容市貌的影响。
而在郊区和农村地区,我们则采取了种植其他树种的方式,逐步减少杨树的种植数量,实现了对杨树问题的有效治理。
除此之外,我们还加强了对杨树问题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和宣讲会,我们向广大市民普及了杨树问题的危害性和整改方案,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到杨树问题的治理工作中来,形成了全社会共同治理杨树问题的良好氛围。
在整改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还积极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进行合作,共同推动杨树问题的整改工作。
通过与园林绿化部门的合作,我们对杨树的管理和养护进行了有效的协调,确保了整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们还与环保组织和志愿者团体进行了深入合作,共同开展了一系列的杨树治理志愿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上述的整改措施和工作汇报,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杨树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和整改,市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整改工作也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和赞扬。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杨树问题的整改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不断完善整改方案,推动杨树问题的全面治理,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总之,治理杨树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我们将坚定信心,继续奋发努力,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不断推动杨树问题的整改工作,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我们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砀山县杨树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
作者:孙瑞英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16期
[摘要]杨树是北方地区最重要的用材树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具有栽培管理简单、繁殖容易、材质优良等特点,一直以来是我县造林的主打树种,但是由于近年来木材市场价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杨树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本文主要剖析了砀山县杨树的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杨树的生产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砀山县;杨树;生产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792.11 [文献标识码]A
杨树,属于杨柳科杨属,落叶乔木,树干通常通直,树皮光滑纵裂,常为灰褐色。
杨树分布很广,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到长江流域都有分布,生长快,成材早,栽培简单,无性繁殖容易,是中纬度平原地区栽培面积最大,木材产量最高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
砀山县地处安徽省最北端,县境地处北纬34°16′~34°39′,东经116°29′~116°38′,百里黄河故道横卧其间,土壤类型以黄潮土为主,属于季风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1℃,年降水量773mm。
砀山县的自然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宜杨树的生长,但近年来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杨树的发展遇到瓶颈。
现就我县杨树的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梳理,仅供大家参考。
1 砀山县杨树生产现状
1.1 杨树片林面积减少
砀山县域总面积1193k㎡,全县村庄片林、农田林网、重点工程造林的主要树种为杨树。
根据200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全县共有用材林面积11560.3ha,森林蓄积量为
851358m3;在2013年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用材林面积为11071.43 ha,森林蓄积量553576m3,森林覆盖率67.9%,林木绿化率67.93%。
8年间,全县的用材林面积减少了488.87ha,森林蓄积量减少297782m3。
1.2 杨树在新造林中比例较小
2012-2016年全县共完成新造林面积4.2万亩,其中以桃树为主的经济林面积为2.95万亩,女贞、法桐、白腊等林苗两用林面积1.88万亩,杨树面积0.13万亩,仅占新造林面积的3.09%。
1.3 近成过熟林比例偏大,采伐后难以更新
在2013年的二类调查中,我县的用材林面积11071.43ha(主要是杨树),其中近熟林2845ha,成熟林7020.1ha,过熟林53.9ha,这些近成过熟林主要是在农田林网或村庄片林,一旦采伐,由于各种原因,很难再更新为杨树。
2 存在问题
2.1 农民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
1亩杨树,如果按主伐期20年计算,平均蓄积按30m3计算,它所吸收的二氧化碳与释放的氧气应是:吸收二氧化碳总=1.83x30=54.9t,释放的氧=1.62x30=48.6t,折合成每株树则是吸收二氧化碳768.6kg,释放氧气680.4kg,而每人一天需要的氧气量为0.75kg,全年则是273.75kg,即一株成年大杨树制造的氧气可同时满足2.5人需要。
另外杨树还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
近几年市场上杨树木材价格的持续走低,从最高的1300元/m3到现在的500元/m3,农民栽植杨树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另外由于砀山县这几年微商的崛起,黄桃罐头畅销全国各地,目前砀山市场的黄桃价格,商品桃每市斤2.0元左右,普通果每市斤1.0元左右。
以株行距4×6m 计算,3年生的黄桃树,亩产可达3000斤左右,亩收入3000-6000元;杨树以轮伐期10年计算,每亩蓄积10m3左右,每亩收入5000-6000元,相比较栽植桃树的经济效益要高出许多。
近年来,砀山县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率由十二五规划初的34.5%到十二五规划末的41.2%,十三五规划达到50%,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绿化苗木的需求增多,现在砀山县大部分绿化苗木都靠外地调运,很多农民瞅住这个商机,所以近年成片造林多以桃树和林苗两用林为主。
2.2 杨树的协地作用大,纠纷难以调处
杨树作为农田林网的主要树种,对于降低风速、减少风灾、改善林内小气候、减少干热风对农作物的影响等作用非常明显,以杨树为主的防护林对全县果树的丰产丰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杨树的协地作用,会对林网边缘的农作物和果树产生一定影响,致使部分群众意见很大,每年林业部门参与调解处理的协地纠纷近百件。
近年来,镇、村干部为了减少矛盾,新开挖的沟河、新修的水泥路侧绿化多数采用女贞、石楠等绿化树种。
2.3 杨絮的影响杨絮在飘浮过程中可能传播病菌,引发皮肤过敏,呼吸系统疾病,且易引发火灾
2000年以来,砀山县在实施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治沙造林等重点工程中大量栽植杨树,农田林网、四旁植树也以杨树为主,目前杨树大都进入近熟龄和成熟龄,导致杨树飞絮现象愈演愈烈,每年5月上中旬,全县境内几乎都被杨絮覆盖,严重干扰了百姓的正常工作生活,甚至带来火灾,交通事故等安全隐患,群众意见很大,纷纷要求砍掉杨树,更新为其他树
种。
近年来的美丽乡村建设、三线三边绿化提升等基本以外来常绿树种为主,很难见到杨树的影子。
2.4 杨树的修枝、间伐技术难以普及
农民缺乏专业的丰产栽培技术,造林密度大,品种单一(主要是杨树),致使部分镇村杨小舟蛾、美国白蛾等食叶性害虫暴发。
砀山县杨树基本是农户自发栽植,后期缺乏管护和管理,任其自然生长,有一部分甚至成了小老树,经济效益低下,群众栽植杨树的积极性降低。
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村劳动力成本升高,抚育、间伐措施难以推广普及,除纳入中央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的区域外,其他如存片林、农田林网等均没有采伐修枝、间伐等抚育措施。
3 对策、建议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农民种植杨树的积极性降低,我县杨树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树种能完全代替杨树,所以我县杨树的发展既要注重经济效(下转
P59)
(上接P56)益又要兼顾生态效益。
3.1 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杨树生态效益的认识,不能以偏概全
宿州市正在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我县也正在申请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大力宣传有关林业政策,做好本乡镇的造林规划,正确地引导群众,保护我县的杨树资源。
3.2 培养大径级材,满足林业加工产业的需要
我县是木材加工大县,全县共有板皮加工厂400余家,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产值78.9亿元,胶合板实际年生产量111.8万m3,年消耗量木材量135.2万m3,对杨树原木的需求量大。
国家标准对胶合板面板上节疤的数量和大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了生产高干,大径级,圆满,无死节的杨树,满足胶合板良材的要求。
安徽林业科技推广中心马永春站长推广的杨树修枝定量修枝方法——年轮轮生枝法,解决了这一问题。
增加科技投入,多开展农民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培养大径级材的技术,提高单位面积蓄积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3.3 繁育推广优良无絮品种
目前,安徽省杨树雄性不育及雄性选育工作在太和、肥西等杨树发展重点县的苗圃展开,在杨树栽培重点区域建立了雄性杨树栽培示范区。
我县林业局也于2009引进中林2025这一无絮品种,在曹口苗圃繁育推广。
2016年县苗圃在南京林业大学引进3804、3412两杨树雄性不
飘絮新品种,又在安徽省林科院引进无絮杨树品种江淮1号,江淮2号,繁育面积70亩。
县林业局在积极推广新品种造林的过程中,“不飘絮”的雄性杨树占比将不断增加,随着城乡绿化树种结构进一步优化,杨树季节性飘絮带来的环境污染状况有望逐年好转。
3.4 营造混交林,提高片林的抗病能力当前我县的杨树纯林占大多数,这给病虫害的防治带来一定难度
去年,无刺刺槐、红青黑三色油椿、中山杉、楸树等适合皖北生长的优良乡土树种获得了安徽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备推广条件。
在以后的造林过程中,我县要大力推广这些乡土树种,营造混交林,提高抗病能力,不断增加我县的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让我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代淑玲.从发展杨树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J].中国林业,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