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力集体备课8.1力 弹力习题课教案 苏科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8.1力弹力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 8.1 力弹力一、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介绍力的定义、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等。
2. 弹力的概念:介绍弹力的定义、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作用效果等。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方法、读数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单位,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2.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的产生条件,了解弹力的作用效果。
3. 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能够正确读取测力计的示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力的产生条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弹簧测力计、绳子、挂钩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比如拉扯一张纸,感受力的存在。
2. 讲解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
3. 讲解弹力的概念:弹力的定义、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作用效果。
4.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方法、读数方法。
5. 示例讲解: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答案:根据测量数据,记录不同力的大小。
2. 题目:请解释弹力的产生条件。
答案:弹力的产生条件是物体发生形变,并且形变产生的恢复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是否掌握了力的概念、弹力的概念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物体产生的弹力是否相同,从而深入理解弹力的特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难点是弹力的产生条件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1力弹力_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的第一节8.1力——弹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原因、弹力的测量以及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弹力的基本概念,掌握弹力的产生原因,能够测量弹力的大小,并能够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弹力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弹力的概念,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能够测量弹力的大小。
2.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弹力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弹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2. 弹力的测量方法。
3. 生活中的弹力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橡皮筋、钩码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弹簧玩具,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弹力,弹力是如何产生的。
2. 讲解:讲解弹力的概念,解释弹力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弹力的本质。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簧的弹力,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弹力的存在和大小。
4. 应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如弹簧门、弹簧床等,让学生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力的种类:1. 弹力弹力的概念:1.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的产生原因:1. 物体内部的弹性形变弹力的测量:1. 弹簧测力计生活中的弹力现象:1. 弹簧门2. 弹簧床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弹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2.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钩码的弹力,并记录下来。
3. 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弹力现象,并分析其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弹力的基本概念和产生原因,能够测量弹力的大小,并能够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弹力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讲解弹力产生原因时,可以结合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行更深入的解释。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1力弹力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1力弹力教学设计我想要通过设计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力的存在,特别是弹力的概念。
我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到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能够影响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我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我设计了几个实验,让学生们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并且通过思考和讨论,理解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自己发现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我会鼓励学生们积极提问,积极参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会特别强调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我会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们深刻理解到,弹力是由于物体的形变产生的,而且弹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
同时,我也会让学生们明白,弹力是一种力的作用,它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为了完成这一节课的教学,我会准备一些实验器材,比如弹簧、橡皮筋等,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弹力的作用。
同时,我也会准备一些图示和讲解材料,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上,我会鼓励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并且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和理解。
同时,我也会组织一些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成果,相互学习和提高。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弹力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的理解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
我会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们深刻理解到,弹力是由于物体的形变产生的,而且弹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
我会强调,弹力是一种力的作用,它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本节课的重要目标。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1力弹力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1力弹力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以培养学生对力的概念和弹力的理解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力的存在和弹力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产生,知道弹力是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和弹力的产生条件。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橡皮筋、小球、尺子等。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弹簧、橡皮筋、小球、尺子等。
四、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挤压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和恢复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弹簧会恢复原状?3. 讲解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
4. 讲解弹力的产生: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5. 演示弹力的产生:用手挤压橡皮筋,松开手后,橡皮筋会弹回原状,产生弹力。
6. 学生操作:学生自己用手挤压小球,观察小球的形变和恢复情况,感受弹力的作用。
7. 练习:让学生用尺子挤压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和恢复情况,并记录下来。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2. 活动难点:弹力的概念和弹力的产生条件。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力的存在和弹力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讲解弹力的产生条件时,部分学生仍然存在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弹力的应用,如弹簧床、弹簧门等,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个概念是理解整个物理学的基础。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抽象的概念,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例如,我让孩子们用手挤压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和恢复情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力弹力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力弹力学案我的口吻写文档,内容至少包括:一、设计意图。
指出本节课成的设计方式、思路和活动的目的;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活动过程,详细列明每个过程的细节;六、活动重难点;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要求整体文档要包含适当的实践情景引入、随堂练习,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内容2000字以内,不要带任何的解释和说明,不要带,直接输出完成后的内容: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力弹力学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弹力。
在正式开始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下,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和弹力有关的现象呢?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景引入、实验探究、讲解演示、练习巩固的方式,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的产生条件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弹力的概念,弹力的计算方法。
难点: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橡皮筋,钩码。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们来进行一个实验。
我将弹簧固定在墙上,然后用钩码拉伸弹簧,同学们观察弹簧的形变和弹力的大小。
2. 实验探究3. 讲解演示现在,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弹力的概念。
弹力是指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
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弹簧的弹力。
弹簧的弹力计算公式为 F=kx,其中 F 表示弹力,k 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x 表示弹簧的形变量。
4. 练习巩固六、活动重难点1. 弹力的产生条件:物体发生形变。
2. 弹力的计算方法:F=kx。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弹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弹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课后,同学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其他类型的弹力,如橡皮筋的弹力,并尝试运用弹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8.1力弹力-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力弹力一、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介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弹力的概念:介绍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3. 弹力的产生条件:介绍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形变是弹力产生的条件。
4. 弹力的方向:介绍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5. 弹力的大小:介绍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
6. 弹力的作用点:介绍弹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形变部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掌握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方向、大小和作用点。
3. 能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力的方向和大小。
2. 教学重点:弹力的产生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泡沫球、尺子。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挤压泡沫球,观察泡沫球产生的力。
2. 概念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 产生条件讲解: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形变是弹力产生的条件。
4. 方向讲解: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5. 大小讲解: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
6. 作用点讲解:弹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形变部分。
7. 例题讲解: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簧的弹力。
8. 随堂练习:用尺子测量物体形变的大小,计算弹力的大小。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的产生条件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弹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形变部分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3)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同。
()(4)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 《8.1 力 弹力》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8.1 力弹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了解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3)理解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工作原理;(4)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方法。
(5)经历观察、描述和分析弹力的产生的过程;(6)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过程。
(7)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有用相关物理知识解决、解释相关问题的意识。
(8)乐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关探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课的类型新授课◆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弹簧、弹簧测力计◆教学过程课程引入教师活动:展示蹦极、飞机牵引车拖飞机、跳板跳水运动员踩踏板、打台球等图片。
教师活动:列举生活中力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并描述物体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的过程。
人的自重向下拉弹性绳,弹性绳变长;牵引车拉飞机,飞机前进;跳板跳水运动员在起跳时会使踏板的形状上下摆动;台球杆撞击台球,球会飞出。
学生活动:列举身边的与力有关的例子。
新课讲解一、力是什么教师活动:讲解力的概念与单位。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推、拉、提、压、吸引和排斥等作用,都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我们将这种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做力。
物理学中力一般用F表示。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教师活动:简单介绍一下牛顿。
教师活动:讲解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由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因此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当讨论某一个力时,一定涉及两个物体,受到力的物体称为受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是施力物体。
教师活动:再次展示新课引入时所展示的4幅图片。
学生活动:找出屏幕上展示的4幅图片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教师活动:理答。
按:理答要结合具体过程谈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二、形变和弹力教师活动:讲解弹弹力、弹性形变、范性形变、弹性限度等概念。
撑竿、弹性绳等受到外力后会发生形变,且发生形变时有恢复原状的趋势。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力弹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原因、弹力的方向以及弹力的测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弹力的基本概念,掌握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以及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弹力的概念,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 能够判断弹力的方向,并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弹力的方向以及弹力的测量。
难点: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的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钩码、细线、教学课件。
学具:弹簧测力计、弹簧、钩码、细线、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弹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产生原因和条件。
2. 概念讲解:介绍弹力的概念,解释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3. 方向判断:讲解弹力的方向,并通过实验演示和随堂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方向。
4. 测量弹力: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六、板书设计力弹力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形变,想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叫弹力。
产生原因:物体发生形变时,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
产生条件:物体发生形变,与它接触的物体。
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七、作业设计1. 解释下列现象中弹力的作用:拉扯弹簧、挤压弹簧、扔铅球时手的感觉。
答案:拉扯弹簧时,手对弹簧施加拉力,弹簧发生形变,产生弹力,手感觉到弹簧的弹力。
挤压弹簧时,手对弹簧施加压力,弹簧发生形变,产生弹力,手感觉到弹簧的弹力。
扔铅球时,手对铅球施加力,铅球发生形变,产生弹力,手感觉到铅球的弹力。
2.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1、力弹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的第一节《力弹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测量以及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测量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
2. 弹力的测量方法。
3. 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橡皮筋、钩码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弹力的存在,例如拉弹簧、拉伸橡皮筋等。
2. 概念讲解:介绍弹力的概念,解释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测量方法。
3. 例题讲解:运用弹力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弹簧的弹性系数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弹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介绍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床垫、弹力鞋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力弹力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形变,想要恢复原状对与其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产生条件: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测量方法:弹簧测力计。
应用:弹簧床垫、弹力鞋等。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
2. 运用弹力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计算弹簧的弹性系数。
3. 举例说明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弹力的存在,再通过概念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测量方法及其应用。
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拓展延伸环节,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弹力的其他方面,如弹簧的弹性系数与什么因素有关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概念是“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形变,想要恢复原状对与其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1力弹力_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1力弹力_教学设计我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特别是弹力,并且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知道力的概念,理解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2. 重点: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的测量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橡皮筋、钩码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尺子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弹簧被压缩后能恢复原状,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
2. 讲解:讲解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和作用,以及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观察弹簧的形变。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5. 练习:学生使用学具进行随堂练习,例如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五、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2. 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的重力。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检查学生对弹力的理解程度,以及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不同材料的弹力特性,或者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人体的弹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弹力的产生和作用是一个重要的重点。
弹力是一个基本的概念,但是理解它并不是那么容易。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弹簧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形变,并且能够测量这个力的大小。
这个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还能够让他们学习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这个工具。
让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难点。
很多时候,学生学习了物理知识,但是不知道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1、力弹力学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的第一节《力弹力》。
本节主要介绍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以及弹力的作用效果。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弹力的产生: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3. 弹力的作用效果:弹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2. 了解弹力的产生条件,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
3. 掌握弹力的作用效果,能运用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弹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弹力的产生条件的理解,弹力作用效果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橡皮筋,小球。
学具: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挤压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以及恢复原状的过程,感受弹力的存在。
2. 概念讲解: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弹力产生条件的讲解:结合实验,讲解弹力的产生条件,即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4. 弹力作用效果的讲解:通过实验和小球悬挂实验,讲解弹力的作用效果,即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弹力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
6. 例题讲解:利用弹簧测力计,讲解如何测量弹力的大小。
7. 作业布置:课本练习题,生活中寻找弹力现象,并试着解释。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弹力的产生: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弹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七、作业设计答案:拉弹簧拉力器时,弹簧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放手后,弹力使弹簧恢复原状;用手挤压橡皮筋时,橡皮筋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放手后,弹力使橡皮筋恢复原状。
2. 题目: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的大小。
答案: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水平面上,将小球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端,读取测力计的示数,即为小球所受的弹力大小。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8.1力+弹力》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8.1力+弹力》教学设计《力弹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本章是引导学生进入力学世界的开篇,学生已经有了机械运动和物质属性等知识作为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自然界中最基本的三种性质的力的特征,进而归纳出“力”的一般性概念及测量、描述力的方法,并直接为第九章“力与运动”、第十章“压强和浮力”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力是什么”“形变和弹力”和“力的测量”三部分组成,其中“力的测量”和“力是什么”是本节的重点。
由学生自主探究,或者通过相互交流和协作,了解相关的概念,学会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贯窜全节教学活动的主线。
课本在建立概念的时候采取了从特殊到一般的形式。
通过这样的安排,教材试图使学生从观察讨论和亲身体验中自主构建物理知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二)学情分析“力”看似简单的概念,但由于学生头脑里早已有了所谓力的概念。
要使学生把这先入为主的概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重新从物理学角度认识,又成了这节课的关键。
所以本节要通过大量的事例和学生动手实验自己总结力和弹力的概念,从而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不同物体的作用相对比,初步建立力的概念,知道什么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通过动手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过程与方法动手实验操作、探究体验交流与合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重点、难点重点:(1)力、弹力的概念(2)力的测量难点:(1)力概念的引入(2)弹力概念的建立五、器材准备:每组:一根弹簧、一根橡皮筋、一只气球、大小钩码各一个、橡皮泥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宇宙万事万物的共性【运动】为什么会运动?【力】由此导入本章本节内容:力弹力(二)新课教学活动一:感受与讨论你能感受到力的存在吗?(尝试做做这些动作,感受做与不做的区别,引导学生体会人用力时肌肉的紧张)你能归纳出四个例子的共同点吗?(引导学生归纳出:“推、拉、举、压”这些动作都发生在人和物体之间)3.“推、拉、举、压”这些动作只能由人来完成吗?(如果不是的话鼓励学生举例说明)这里我们把“推、拉、举、压”称为力的作用板书;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做力(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四幅图的观察、感受、讨论,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
8年级物理 苏科 版下册教案《 力 弹力》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8.1 力弹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处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本章知识是学习后续知识压强、功、机械效率的基础,因此本章是初中物理基础的一章。
而第一节力弹力是学生学习力学的入门课和基础课,教学关键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为后几节教学做好铺垫。
内容分析本节首先生活中的推、拉、举、压等生活实例引出力,并用压弹簧或气球的事例体会弹力,紧接着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虽然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对外力越大,形变越大已经知道。
但学生对理解外力与弹簧伸长长度及弹簧长度的关系理解是个难点。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亲身体验,分析获得新知。
在了解弹簧测力计构造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学习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最后还点了一些生活工具或玩具从而更好地体会弹性势能。
所有的知识都是用学生看得到、摸得着的实例呈现,与我们的生活很贴切、学生更容易接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并不难学,引领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力、形变与弹力、弹簧测力计、弹性势能,知识点较零碎,学生对力很熟悉,并且都有亲身感受,采用从生活实例中体会力的存在;弹力与形变、弹性势能较抽象,学生对此缺乏认识基础,需较强的观察和归纳思维能力,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教师引导的手段;对理解外力与弹簧伸长长度及弹簧长度的关系理解是个难点。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亲身体验,分析获得新知。
在了解弹簧测力计构造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学习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最后还点了一些生活工具或玩具从而更好地体会弹性势能。
3.教学环境本节内容主要是力、形变与弹力、弹簧测力计、弹性势能,因此需要图、文、音综合使用才能让课堂为真探究提供情景支持。
作为初中生,各种各样的感知才能满足其探求的欲望,因而有必要采用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器材:学生实验:弹簧、钩码(若干)、橡皮筋、橡皮泥、充满气的气球、塑料直尺等、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盒(刻度盘用白纸遮住)。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教案及反思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2. 详细内容:(1)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2) 弹力的方向及其作用;(3) 弹力的测量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2. 能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弹力的方向及其作用;2. 重点: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钩码、绳子;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弹力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 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2) 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形变,且形变越大,弹力越大;(3) 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3. 例题讲解:运用弹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弹簧门的开启原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5. 实验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钩码重量下的弹力,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弹力的作用。
6.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形变下的弹力,并记录实验数据。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2. 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形变,形变越大,弹力越大;3. 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弹簧测力计在不同钩码重量下的示数;2.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钩码重量成正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弹力的作用,再结合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方向;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座椅的原理。
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方向,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集体备课8.1力弹力习题课教案苏科版
个人采集整理 -ZQ学习目标:初步成立力地观点,知道什么是受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经过着手实验,知道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地力;经过研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地关系,意会弹簧测力计地原理,经过察看和对照,认识弹簧秤地结构及使用方法;经过实验操作学会用弹簧秤丈量力地大小;资料个人采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知道国际单位制力地单位 .经过察看,知道发生弹性形变地物体拥有能量.要点:认识弹性、弹力、弹性势能.难点:理解弹性形变与弹力地关系.教具:弹簧、钩码(若干)、橡皮筋、橡皮泥、充满气地气球、塑料直尺等.学习过程:一、学生活动:压弹簧、拉弹簧、压气球等利用手边地器械做推、拉、举、挤、揉、压等游戏,感知力地作用 .自学课本“力是什么”在手压气球中,手对气球有地作用;手拉弹簧中,对有地作用;钩码拉弹簧时,钩码对弹簧有地作用,此中施加了这类作用,是物体,受到这类作用,是受力物体 .资料个人采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课本图—中地推、拉、举、压分别是地作用形式 .发生力地作用时必定有个物体发生作用,分别举出平时生活中推、拉、举、压地例子,并写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如:推土机推土,推土机是施力物体土是受力物体 .资料个人采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推人采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拉人采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举人采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压采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学生活动:研究弹性,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资料个,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资料个,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资料个,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 .资料个人在压气球、拉弹簧、拉橡皮筋、揉纸团、压橡皮泥等地活动中,你会看到它们地发生了改变,分别松开手后,你又看到了,有地,像资料个人采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等,有地,像.资料个人采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称为弹性形变.在压气球、拉弹簧、拉橡皮筋中,你地手有地感觉 .叫做弹力 .可见弹力产生地条件是和,我们平时生活中地、、、等都是弹力.资料个人采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学生活动:研究物体形变与外力大小地关系实验:、架高塑料尺,施加不一样地压力,察看塑料尺地形变.、在弹簧下挂不一样地钩码;察看弹簧长度地变化状况,并研究弹簧长度地变化与外力大小地关系小组沟通总结:弹簧长度地伸长与外力地大小.依据实验结果你可否利用手边地器械制一丈量力地工具,假如能请试一试.资料个人采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学生活动:沟通、议论怎样使用弹簧测力计、自学课本活动—察看弹簧秤丈量力计,议论弹簧测力计地使用方法)弹簧测力计地原理:作用在物体上地外力越大,物体地形变就越大.)弹簧测力计地结构:刻度盘、指针、弹簧、秤钩(图))弹簧测力计地使用:()察看弹簧测力计地和.()校零:检查指针能否指在刻度处,若不在应.()丈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察看时,视野一定.、练习使用弹簧秤测自己地头发能蒙受地最大拉力五、学生活动:认识弹性势能自学课本生活、物理、生活认识弹性势能得出结论:发生弹性形变地物体拥有,这类能量叫做.学生练习:举例说明发生弹性形变地物体拥有弹性性能.六、讲堂练习:、物体对物体地叫做力 .力地符号是,力地单位是,简称,符号.、有力发生时必定有个物体,施加力地物体称做物体,遇到力地物体称做物体 ..丈量力地工具是()() 天平; ()弹簧秤;()杆秤; () 台秤 ..对于弹簧,下边说法中正确地是()() 在任何状况下,弹簧地伸长和遇到地拉力成正比;() 在任何状况下,弹簧伸长后地长度和遇到地拉力成正比;() 在必定范围内,弹簧地伸长和遇到地拉力成正比;() 在必定范围内,弹簧伸长后地长度和遇到地拉力成正比.资料个人采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有关弹簧秤地使用,错误地是().每个弹簧秤都有丈量地最大值..丈量后应检查指针可否答还原零位..丈量时要防备弹簧与底板摩擦..丈量时弹簧秤要保持竖直地点.资料个人采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测一个约力时,应采用最适合地弹簧秤规格是().量程,最小刻度值 ..量程,最小刻度值 ..量程,最小刻度值 ..上述三个弹簧秤都能够用 .资料个人采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以下对于弹力产生条件地说法中正确地是().只需两个物体接触就必定有弹力产生.察看不到物体地形变,就必定没有产生弹力.只有发生形变地物体才会产生弹力.形变大地物体产生地弹力必定比形变小地物体产生地弹力大.、每个弹簧秤都有必定地丈量范围,加在弹簧秤上地力不可以超出这范围.超出这范围,弹簧地就不再与成正比,弹簧不再恢复到本来地.资料个人采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部署作业:、课本三、作业真有关练习。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力弹力教学设计
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弹力的概念、大小、方向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首先,关于弹力的概念,我通过提问和实验导入新课,学生们对弹力的产生有了直观的认识。但在讲解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弹力与形变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弹力的产生,强调形变与弹力的内在联系。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用生动的案例和实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弹力的大小和方向。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弹力方向的判断仍存在一定的困惑。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实际场景的分析,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判断弹力的方向。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都表现得非常积极。但在成果展示环节,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对弹力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给予他们表达和分享的机会,并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Leabharlann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弹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4.弹簧测力计: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5.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等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在探究弹力现象中深入理解物理概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一、力 弹力 教案
猜想:以上观察表明,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作用力越大,物体的形变越大
请同学们根据所给的器材设计实验探究: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
设计实验:实验数据:
钩码数
记录
0
1
2
3
4
直尺示数/mm
弹簧的伸长量/mm
演示实验:用较大的力拉弹簧,撤去外力后,弹簧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学生通过竞技比赛,使用气球,弹簧,橡皮筋让它们的形状发生改变,并且说说手的感觉
(一)形变和弹力
1、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2、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一个力,这个力叫做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如拉弯的弓、拉长的橡皮筋、被挤压的皮球、弹簧等,都会产生弹力。
(二)活动8.1观察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弹簧测力计、直尺、橡皮泥、弹簧、橡皮筋、气球等
四、教学过程
主备(主备人:王泽荣)
教学环节
教学
方法
集备教学内容
个性化备课
一、复习引入
导入
同学们,我今天想做一个小调查,请同学们配合一下。看过由金庸先生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同学请举手。
剧中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恐怕是郭靖弯弓射雕,一箭双雕的镜头。弓为何能将箭射得很远?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自然能够理解。
实验结论:在弹性限度内,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也越大。
在弹性限度内,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也越大。
学生活动3:交流、讨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
1、了解构成,使用注意点;
2、知道力的单位,读出手边弹簧秤的分度值和量程;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8.1力弹力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8.1力弹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8.1节“力弹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弹力的概念:介绍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 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接触和发生弹性形变。
3. 弹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4. 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
5. 弹力的作用点:作用在物体的接触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方向和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2. 重点:弹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作用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气球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同学们用手挤压气球,观察气球对手的弹力。
2. 探究弹力的概念: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挤压气球时,气球对手会产生弹力?引导学生得出弹力的概念。
3. 讲解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接触和发生弹性形变。
通过示例,讲解弹力的产生过程。
4. 讨论弹力的方向:请同学们观察弹簧测力计,讨论弹力的方向。
引导学生得出弹力与接触面垂直的结论。
5. 探究弹力的大小:请同学们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形变程度下的弹力,分析弹力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6. 讲解弹力的作用点:弹力作用在物体的接触点。
通过示例,讲解弹力的作用点。
7. 随堂练习:请同学们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力弹力1. 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 产生条件: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3. 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4. 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
5. 作用点:作用在物体的接触点。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弹力现象。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探究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方向和作用点。
苏科版物理集体备课 8.1 力 弹力 学案设计
苏科版物理教师备课稿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和,所测力的大小应在它的量程内。
2.测量前,应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指针是否在“0”刻度线处,若
不在,应。
3.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与一致。
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盘。
活动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弹性势能
三、巩固拓展
1.在物理实验室常用______测量力的大小,它是利用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加在它的力不能超过它的_______。
2.使用弹簧测力计不必要的是: ( )
A.弹簧测力计竖直或水平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
C.使用过程中,弹簧、指针不得与外壳有摩擦。
D.拉力不得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值。
3.如右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其: ( )
A.量程是0~5N,分度值是0.1N。
B.量程是0~5N,分度值是0.2N。
C.量程是0~5N,分度值是0.5N。
D.量程是0~10N,分度值是0.5N。
四、当堂检测(另附)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8.1力弹力(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下册8.1力弹力一、教学内容1. 弹力的定义:弹力是指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
2. 弹力的产生原因:当物体发生形变时,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物体想要恢复原状,从而产生弹力。
3. 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定义,知道弹力是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
2.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产生原因,明白弹力是由于物体形变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3. 让学生掌握弹力的方向,能够判断物体受力时的形变方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力的方向判断。
2. 教学重点:弹力的定义及其产生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橡皮筋、气球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位同学上台,用手挤压一个气球,观察气球的形变及产生的力。
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力是什么力?它是如何产生的?2. 知识讲解:讲解弹力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弹力的方向。
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弹力是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是由于物体形变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3.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有关弹力的例题,如:一个悬挂的弹簧,当挂上一个重物时,弹簧会发生形变,求弹簧产生的弹力。
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弹力的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出示一些有关弹力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弹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定义2. 弹力的产生原因3. 弹力的方向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描述弹力的定义。
2. 解释一下为什么物体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弹力的存在。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理解弹力的产生原因。
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弹力知识解决问题。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部分学生在弹力方向的判断上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力弹力习题课
学习目标:
1、初步建立力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受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通过动手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3、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和对比,认识
弹簧秤的构造及使用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会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4、知道国际单位制力的单位。
5、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重点:认识弹性、弹力、弹性势能。
难点:理解弹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教具:弹簧、钩码(若干)、橡皮筋、橡皮泥、充满气的气球、塑料直尺等。
学习过程:
一、学生活动1:压弹簧、拉弹簧、压气球等利用手边的器材做推、拉、举、挤、揉、压等游戏,感知力的作用。
自学课本“力是什么”
在手压气球中,手对气球有的作用;手拉弹簧中,对有的作用;钩码拉弹簧时,钩码对弹簧有的作用,其中施加了这种作用,是物体,受到这种作用,是受力物体。
课本图8—1中的推、拉、举、压分别是的作用形式。
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个物体发生作用,
分别举出日常生活中推、拉、举、压的例子,并写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如:推土机推土,推土机是施力物体土是受力物体。
例:推,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例:拉,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例:举,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例:压,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
二、学生活动2:探究弹性
在压气球、拉弹簧、拉橡皮筋、揉纸团、压橡皮泥等的活动中,你会看到它们的
发生了改变,分别松开手后,你又看到了,有的,像等,有的,像。
称为弹性形变。
在压气球、拉弹簧、拉橡皮筋中,你的手有的感觉。
叫做弹力。
可见弹力产生的条件是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等都是弹力。
三、学生活动3:探究物体形变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1、架高塑料尺,施加不同的压力,观察塑料尺的形变。
2、在弹簧下挂不同的钩码;观察弹簧长度的变化情况,并探究弹簧长度的变化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小组交流总结:弹簧长度的伸长与外力的大小。
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否利用手边的器材制一测量力的工具,如果能请试一试。
四、学生活动4:交流、讨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
1、自学课本活动8—2 观察弹簧秤测量力计,讨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
越大。
2)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刻度盘、指针、弹簧、秤钩(图8-4)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和。
(2)校零:检查指针是否指在刻度处,若不在应。
(3)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
(4)观察时,视线必须。
2、练习使用弹簧秤测自己的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五、学生活动5:认识弹性势能
自学课本生活、物理、生活认识弹性势能
得出结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这种能量叫做。
学生练习:举例说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性能。
六、课堂练习:
1、物体对物体的叫做力。
力的符号是,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
2、有力发生时一定有个物体,施加力的物体称做物体,受到力的物体称
做物体。
3.测量力的工具是()
(A)天平;(B)弹簧秤;(C)杆秤;(D)台秤。
4.关于弹簧,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任何情况下,弹簧的伸长和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B)在任何情况下,弹簧伸长后的长度和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C)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和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D)在一定范围内,弹簧伸长后的长度和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5、有关弹簧秤的使用,错误的是()
A.每个弹簧秤都有测量的最大值。
B.测量后应检查指针能否回复原零位。
C.测量时要防止弹簧与底板摩擦。
D.测量时弹簧秤要保持竖直位置。
6、测一个约6N力时,应选用最恰当的弹簧秤规格是()
A.量程10N,最小刻度值0.2N。
B.量程5N,最小刻度值0.1N。
C.量程15N,最小刻度值0.5N。
D.上述三个弹簧秤都可以用。
8、下列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B.观察不到物体的形变,就一定没有产生弹力
C.只有发生形变的物体才会产生弹力
D.形变大的物体产生的弹力一定比形变小的物体产生的弹力大.
9、每个弹簧秤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加在弹簧秤上的力不能超过这范围。
超过这范围,弹簧的__ ____就不再与___ ___成正比,弹簧不再恢复到原来的___ ___。
布置作业:1、课本三W
2、作业本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