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旅游行业)黑龙江旅游规划

合集下载

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1.05.18•【字号】哈发[2001]第11号•【施行日期】2001.05.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哈发(2001)第11号2001年5月18日)为落实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的把哈尔滨市建设成为世界冰雪旅游名城的奋斗目标,尽快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特提出如下意见: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加快旅游业发展(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刻认识发展旅游业对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增强加快发展哈尔滨市旅游业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以建设世界冰雪旅游名城为目标,坚持观念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提高旅游业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水平,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争取“十五”期末实现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20亿元人民币,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7%左右。

(二)加强对旅游业的领导,强化政府对旅游业的行政管理职能。

成立由市长担任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旅游委员会,负责对全市旅游重大问题的组织协调、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和旅游政策的制定及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

旅游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与市旅游局合署办公。

全市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与积极支持旅游工作,主动配合旅游主管部门,尽快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战略格局。

各区、县(市)要结合实际,设立工作机构,指导、管理、协调本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工作。

二、突出特色,搞好规划,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三)依托哈尔滨市资源特色,搞好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协调。

市旅游主管部门要根据国民经济中长期规划,突出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组织研究制定哈尔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建立旅游开发项目库。

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要高度重视和体现旅游功能;建设、市政、交通、文化、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要把旅游开发纳入本行业的发展规划;大型工程和其他项目在工程设计、功能定位上要统筹考虑旅游功能。

黑龙江省旅游企业生态旅游规划研究

黑龙江省旅游企业生态旅游规划研究
关 键 词 : 龙 江 ; 态旅 游 ; 游 规 划 黑 生 旅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 资源利用及环境保 护 加重冰雪文化的色彩。本旅游带应将滑雪旅游 游 环带 所构成 的矛盾 已成为亟待解决 的重 大课题 , 过 地与冰雪旅游相结合 , 组合成搭积木式的选择 以沿边北 方少数 民族 文化和风 俗为主要 去普遍被认 为“ 无烟产业 ” 的旅 游业 , 随着旅 游 性旅游产 品, 推向市场; 建立全 国性的滑雪俱乐 内容的生态旅游环线虽然特色鲜明 ,但一般来 活 动 的 蓬 勃 开展 和旅 游 资 源 的 不 断 开发 ,其 对 部 , 与各地的滑雪场建立良好 的合作关系 , 使得 说 ,要想提高到省级吸引 向性 、国家级吸引向 生态环境 的影 响和对资源 的破 坏也 日益增加 。 各地的滑雪场乐意 向要求 升级者推荐黑龙 江 , 性 , 必须要与其它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 民族 将 生 态 旅 游 作 为资 源 、环 境 与 经 济 协调 发展 的崭 逐 步在滑雪爱好者中树立起 “ 要升级 ,去黑龙 与 自然融为一体 , 共同形成旅游景点。 新模式应 运而生 ,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 可持续 江” 的形象 。 3黑龙江省生态旅游合理规划对策 发展的首要 的、 必然 的选择 。 22以湿地和火山地貌为主 的西线生态旅 . 31 . 明确资源权责利关系 1黑 龙江省生态旅游现状及存在 的问题 游带 明晰旅游资源 的产权 , 实行旅游资源行政 黑龙江省位于 中国东北部 , 面积 4 . 54万平 以齐齐 哈尔扎龙 、 林甸地 热温泉 、 五大连 管理权与所有权的分离 ,完善所有权代理机构 方 公里,居全 国第六位 ,境内旅游 资源种类丰 池为西线 的湿地、火 山地貌生态旅游 带极具 生 及对旅游资源开发者的监管体制。在旅游资源 富 , 色鲜 明, 特 各类型匹配组合 良好。黑龙江省 态旅游价值。 扎龙湿地做为世界级的保护区 , 其 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的基础上设法使 国家行使 二十一世 纪发展蓝 图和全省“ 十五” 间的主要 保护与观鸟意义都十分重大 。五大连池风景 区 旅游资源行政管理权的行为与国家行使旅游资 期 任务 中都提 出了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导产 作为国家级 自 然保护 区, 位于黑河市的南部 , 齐 源所有权的行为分离 ,建立国有旅游资源运营 品的旅游业 。确立 了旅游业发展要 以市场需求 齐 哈尔和黑河市之 间,风景区是由新生 和古火 制度 ,完善政府机构对旅游资源开发者 的监管 为导 向 , 以资源优 势为依托 , 坚持集约 经营 , 整 山地质带构成, 山喷发的熔岩截断了白河 , 火 将 制度 ,理顺国有 和集体所有旅游资源的所有权 体推 进,超前发展 ,保护环境 的原则和加大力 其分成五个相连 的湖泊 ,占地 6 平方公里 , 4 湖 者 、所有权者的代理人 、旅游资源开发者及 国 度, 加快发展 , 力争跨 入旅游强省行列 , 成为 中 区及周边保存完好 的火 山地质地貌特别壮观有 有各级旅游资源行政管理机关 的关系。 国有旅 国北 方 重 要 旅 游 目 的地 的 目标 。按 照 “ 筹 规 趣 , 统 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除此之外 , 五大连池 以 游资源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委托 给一些个人或经 划 、 理 布 局 、 出特 色 、 住 重 点 、 次 开 发 ” 其 自然冷矿泉和含有丰富矿物质的火 山泥而著 济实体去运营 ,由委托人代理 国家行使资源所 合 突 抓 梯 的原则, 加快旅游资源开发。依托 中心城市 、 交 称 。 因此 , 这里也 是许多外 国游客经常光顾 的疗 有权 ,国家旅游资源管理机构应 以保护旅游资 通 干线 、重点景区和边境 口岸 ,开发形成以冰 养 胜 地 。 源为主要责任,履行好监督职责 。不论是所有 雪、 森林 、 湿地 、 草原、 业等生态旅游为主导产 农 23以森林避暑为主的中线生态旅游带 - 者 、管理者、经营者均应责、权 、利清楚 ,赏 品 , 境 旅 游 、 方 城 市 风 光旅 游 和少 数 民族 文 边 北 以桃山 、 朗乡 、 岭为 中线 的森林 避暑休 罚分明。 带 化风情旅游等多类产品共同发展 的格局 。 闲生态旅游带无论是开发现状 还是未来都是黑 32 .科学合理地制定 开发规划 黑龙 江省生 态旅游业 的发展 正处 于起 步 龙江省旅游发展 的重要的主题 之一,也是黑龙 生态旅游 资源保护 和开发是 一个系统 性 时期 , 还远未达到成熟的境界 , 发展 中还存在许 江生态旅游资源又一优势。森林生态旅游资源 的科学工程, 第一位的是要科学规划。 多问题。许多地区景点 没有进行系统科学的规 是一个复合体 , 一般是 由 森林 、 山地 、 动物 、 河流 () 1 确立综合效益 目 。黑龙 江省旅 游企 标 划编制工作 , 没有进行生态资源的调查、 评价与 乃至人文因素构成的综合体。 因此 , 本线路开发 业生态旅游规划要确立综合效益的 目标。即在 发展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分析,其生态旅 游开发 可开展的旅游项 目形式很多。随着人们生活水 追求经济效益 的同时 ,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 价值极低 , 有些是仅靠 领导臆想进行开发建设 . 平的提高 , 单一观光的旅 游动机 主题逐步被更 益 , 力争做到生态旅游规划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 盲 目上马 。结果是资源消耗 、 资金浪费 、 环境破 为多样的动机所取代 , 中休 闲疗养主题在其 其 ( ) 保护为主原则 。黑龙 江生 态旅 游 2 确立 坏 ,市场惨淡。生态旅游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产 中越来越 突出。 森林作为一种综合 的 自然地域 , 资 源 的 开 发一 定 要 确 立保 护 为 主 的 原 则 。 产 品 业, 应该在科学技术的密切参 与下运作。 合理有 开发中要 注重多种生态资源的全面系统 、协调 的开 发 一定 要 区别 于 粗放 式 的传 统 大 众 旅 游 产 效 的规划利用现有 资源 、可持续地开发潜在资 开发 , 能顾此失彼 , 不 开发了一种资源破坏了一 品 开 发模 式 , 走 精 品 开发 的 道 路 。 将 全 省 的 要 可 源, 深人环境容量分析、 环境承载力研究及 环境 种 甚 至更 多 的资 源 。 1 国家级 自然保护 区根据生态 环境 的价值 1个 影响评价 , 采取科学 的资源开发方案 , 加强生态 24以湖 泊 观 光 为 主 的生 态 旅 游 带 . 和可进人 陛等因素划分为生态保护区与生态开 旅游活动管理 , 才是 生态旅游 开发 的正确思路。 以镜泊湖 、 兴凯湖 、 地下森林 公园 和海浪 发 区 。 2黑龙江省旅游企业生态旅游规划设计 河漂流为主 的湖泊观光生态旅游带湖 、 河等 库、 () 3确立 以开发促建设思想 。树立 以生态 黑龙 江省旅 游企业生 态旅游 规划设计要 水景资源丰富, 目前开发也较 为普遍 。镜泊湖 、 资源开发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开发思想 。一方 可 通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 以资源优势为依托 , 坚持集 兴凯湖湖泊观光开发较好 ,但风景江段开发还 面 , 以在生态旅游区建设必要的教育设施 , 约经 营 , 整体推进 , 超前 发展 , 保护环境 为指导 存在较大不足 , 是今后开发 的重点 。 黑龙江省漂 过展示教育 、 电化演示 、 解说 等方式 , 把生态旅 思想 , 照“ 按 统筹规划 、 理布局 、 出特色 、 合 突 抓 流河段 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和东南山地的各 游变成生态环境的知识之旅。在旅 游过程 中可 住重点 、 梯次开发” 的原则 , 加快旅游资源开发。 河流中 , 海林的海浪河漂 流线路在全省首家推 了解 自然生态系统内生物 多样性 , 生物 演化 , 生 依托 中心城市、交通干线 、重点景区和边境 口 出专业助漂导游服务 ,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导服 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的知识 , 使生态旅 岸, 开发形成 以冰雪 、 森林 、 湿地 、 草原 、 农业 等 人员为游客操筏 。将海 浪河漂流与雪乡 国家森 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 ,公众 意识得 另一方面 , 对保 护区和当地 居民来 说 , 生态旅游为主导产 品, 边境旅游、 北方城市风光 林 公园原始林观光结合起来 , 开展科考、 溯溪探 到加强 ; 旅游和少数 民族文化风情旅游等多类产品共同 险、宿营野炊 、观赏动植

乡村振兴背景下黑龙江省乡村旅游高

乡村振兴背景下黑龙江省乡村旅游高

Focus聚焦乡村振兴背景下黑龙江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现状及建议孙 静 陈紫娟 张家境(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摘 要: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新时代乡村旅游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引。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无论是乡村旅游收入、乡村旅游人数,还是乡村旅游景区数量都取得了极大提升,然而在乡村旅游效率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效率问题。

本文以黑龙江省乡村旅游为研究对象,分析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基础现状、乡村旅游资源分布以及面临的问题,为黑龙江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出突出黑龙江特色、丰富产品供给,聚焦重点区域、促进集群发展,规范行业管理、提升服务水平这三点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黑龙江中图分类号:F592;F323 文献标识码:A引言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振兴乡村不仅迅速成为党的事业中的重中之重,更是当今中国的举国行动,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

乡村旅游根植于广大乡村地区,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综合性产业。

从供给层面来看,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也能促进乡村资源整合、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设施发展及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

从需求层面看,城市居民价值观、安全观出现转变,期待返璞归真、亲近自然的乡村生活,乡村旅游正是对这种需求的积极响应[1]。

然而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也面临诸如生态保护力度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内涵缺失等问题,可见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一、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它的高质量发展必然也会促进产业兴旺的高质量实现。

乡村旅游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的前提是明确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对此,诸多学者都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过研究。

区域旅游规划案例

区域旅游规划案例

区域旅游规划案例篇一:区域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专项案例分析区域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专项案例分析我国的旅游规划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但真正的大发展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

不仅规划数量增加,而且规划质量也得到了提升,对旅游业发展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但是与此同时,旅游规划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可以说,旅游规划和中国的旅游业一样,正在遭遇如何由“大”到“强”的困境。

在这个时候,保持头脑的清醒格外重要,对规划的实践进行一些批判与反思也就十分必要。

第一节《20年黑龙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分析一、《20年黑龙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背景:(详见省政府与世界旅游组织关于编制该规划的合同)二、《20年黑龙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内容:(详见规划)三、《20年黑龙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特色:(详见规划项目评审意见书)第二节黑龙江旅游资源若干旅游项目规划开发实效分析一、我国旅游规划批判——以黑龙江为例(一)操作方式的“二倒”1、规划编制的“本末倒置”规划编制的“本末倒置” 是指,对于规划机构来说,做规划本来应该是最重要的任务,但是当前中国出现了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规划机构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做规划,而是拿规划,规划机构投入到拿规划中的精力甚至要超过做规划。

中国的多数旅游规划机构都是依托某一或某些“名家” 发展起来的,和其他产业相比,这些名家相当于是技术拥有者。

从道理上讲,这些名家应该大力发挥技术优势,将主要精力放在指导规划的编制上。

在创业期,这些名家确实为中国旅游规划和旅游业的发展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是到了今天,他们作为规划机构的负责人或实际负责人,大多是空中飞人,主要精力都放在跑规划、要规划上,对于规划的真正编制反而无暇过问。

2、规划编制的“脑体倒挂”旅游规划显然主要应该是“脑力活”,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反映,但是在中国旅游规划实践的发展中,人们逐渐产生了一种错误认识,似乎规划文本越厚越好、规划成果越多越好,所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由此形成了规划编制的“脑体倒挂”,规划编制主要不是开动脑筋想问题、提良策,而是拷贝加剪贴,到处凑字数、拼图件,旅游规划变成“体力活”。

旅游行业全域旅游规划与建设方案

旅游行业全域旅游规划与建设方案

旅游行业全域旅游规划与建设方案第一章全域旅游规划概述 (3)1.1 全域旅游概念界定 (3)1.2 全域旅游规划意义与目标 (3)1.2.1 规划意义 (3)1.2.2 规划目标 (3)1.3 全域旅游规划原则与方法 (3)1.3.1 规划原则 (3)1.3.2 规划方法 (4)第二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4)2.1 旅游资源分类与分布 (4)2.2 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建 (4)2.3 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分析 (5)第三章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5)3.1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5)3.1.1 旅游市场规模 (5)3.1.2 产业结构现状 (5)3.1.3 产业竞争力分析 (6)3.2 产业发展战略制定 (6)3.2.1 市场拓展战略 (6)3.2.2 结构优化战略 (6)3.2.3 质量提升战略 (6)3.3 产业链构建与优化 (6)3.3.1 产业链上游: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6)3.3.2 产业链中游:旅游产品与服务 (6)3.3.3 产业链下游:旅游市场营销与推广 (6)第四章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7)4.1 交通设施规划与建设 (7)4.1.1 综合交通规划 (7)4.1.2 交通设施建设 (7)4.2 住宿设施规划与建设 (7)4.2.1 住宿设施规划 (7)4.2.2 住宿设施建设 (8)4.3 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与建设 (8)4.3.1 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8)4.3.2 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8)第五章全域旅游产品体系构建 (8)5.1 旅游产品分类与特点 (8)5.1.1 旅游产品分类 (9)5.1.2 旅游产品特点 (9)5.2 旅游产品创新与开发 (9)5.2.1 旅游产品创新 (9)5.3 旅游产品营销与推广 (9)5.3.1 旅游产品营销 (9)5.3.2 旅游产品推广 (10)第六章全域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10)6.1 市场定位与目标市场选择 (10)6.1.1 市场定位 (10)6.1.2 目标市场选择 (10)6.2 市场营销策略制定 (10)6.2.1 产品策略 (10)6.2.2 价格策略 (11)6.2.3 渠道策略 (11)6.3 品牌建设与宣传推广 (11)6.3.1 品牌建设 (11)6.3.2 宣传推广 (11)第七章全域旅游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12)7.1 生态环境保护理念 (12)7.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2)7.3 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调 (12)第八章全域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13)8.1 人才队伍现状分析 (13)8.2 人才培养与引进策略 (13)8.3 人才激励机制与保障 (14)第九章全域旅游政策法规与监管 (14)9.1 旅游政策法规体系构建 (14)9.1.1 政策法规体系概述 (14)9.1.2 国家层面政策法规 (14)9.1.3 地方性政策法规 (14)9.1.4 行业规范和标准 (15)9.2 旅游市场监管机制 (15)9.2.1 监管机制概述 (15)9.2.2 监管 (15)9.2.3 社会监督 (15)9.2.4 企业自律 (15)9.3 旅游安全与应急预案 (15)9.3.1 旅游安全概述 (15)9.3.2 旅游安全监管 (15)9.3.3 应急预案 (16)第十章全域旅游规划实施与评估 (16)10.1 规划实施步骤与方法 (16)10.1.1 明确规划目标 (16)10.1.2 制定实施方案 (16)10.1.3 组织实施 (16)10.2 规划实施效果评估 (16)10.2.2 评估方法 (17)10.3 持续优化与改进策略 (17)10.3.1 加强规划实施监测 (17)10.3.2 完善政策体系 (17)10.3.3 创新旅游产品 (17)10.3.4 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17)10.3.5 加强旅游市场营销 (17)第一章全域旅游规划概述1.1 全域旅游概念界定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以旅游业为核心,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实现产业融合、区域协同、资源共享的一种新型旅游发展模式。

2024年旅游局工作计划(二篇)

2024年旅游局工作计划(二篇)

2024年旅游局工作计划____年,全市旅游行业要深入____和市“____”部署要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紧紧围绕“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总体目标,深化改革创新,加强产业融合,突出蓝色优势,强化项目服务,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积极开拓,攻坚克难,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理顺旅游行政管理体制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论证,力争在理顺和完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探索筹建具备综合、协调、指导、督办职能的市旅游委员会,解决目前旅游部门“职能有限、责任无限”的困局,建立符合旅游产业地位、体现青岛旅游实际、具备科学高效特性的旅游管理体制。

二、编制完善旅游规划体系结合我市新一轮城市空间战略布局和行政区划调整,抓紧对接完成全市旅游总体规划修编。

重点做好蓝色硅谷旅游规划、大沽河生态轴带旅游规划和____岛旅游规划等控制性规划的编制工作。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认真组织实施《____市乡村旅游规划》,研究出台乡村旅游扶持奖励政策,推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培育一批旅游强镇,打造生态旅游特色业态,丰富完善休闲生态旅游产品体系。

三、全力推进旅游大项目建设坚持以项目促升级、以项目促特色,加快推动符合产业功能定位和转型升级需要的大项目建设。

继续全力推动“千万平米旅游度假会展设施”建设,全力服务推进世园会、邮轮母港城、大沽河、中山路综合改造等重大项目,突出抓好休闲度假、文化、海岛、生态等高端特色旅游业态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____亿元的____个旅游大项目建设。

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项目建设协调机制,提升项目管理服务水平,尽快把项目建设转化为产品竞争优势,不断提升青岛旅游产业发展整体素质和水平。

四、开展相关旅游节会活动围绕服务和促进产业发展,进一步统筹全市旅游节会资源,提升节会品质水平,促进啤酒节、海洋节等大型节会活动的高端化、国际化和各区(市)节会活动的特色化、规范化。

黑龙江旅游规划

黑龙江旅游规划

第一章黑龙江省风景名胜区建设发展概况与分析第一节风景名胜区体系建制状况与特点分析1982年,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区和镜泊湖风景区被国务院首批审定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89年,经黑龙江省政府审定批准设立了太阳岛、丹清河、二龙山、桃山、兴凯湖5处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1994年,省政府审定批准延寿山庄、莲花湖、吉兴河、哈达河、柳树岛、四丰山、明月岛、卧牛湖、龙凤山9处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1988年,国家组织审定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区,要求各省从已建制的省级风景区中选送,当时我省虽然尚无省级风景区建制,但积极补充申报了兴凯湖风景区,由于准备不够等原因,未获批准。

当前黑龙江省正式建立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14处,详见表1-1。

全省各地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风景区点200余处,虽然部分风景旅游开发地以风景区命名,但是除上述16处风景区外,其它都未经正式审批建制并报送风景区主管部门备案。

黑龙江省现状16处风景区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分属8个地市。

大庆市、绥化市、鹤岗市、双鸭山市、大兴安岭地区尚未建立风景区。

16处风景区全部属于自然风景资源主导型,各风景区都有少量人文景观,但与自然景观相比,人文景观价值较低。

按主体风景资源类型划分为以下5种类型:·山林——湖泊景观类型:镜泊湖、莲花湖、卧牛湖、二龙山、龙凤山、吉兴河、四丰山、哈达河、延寿山庄9处风景区。

其中,镜泊湖风景区拥有火山熔岩地貌、天然瀑布及火山口森林等特色景观,风景资源价值较高。

其它8处风景区都是因修建水库而形成的山水风光区。

·火山地貌(矿泉)型:五大连池风景区,属于特色风景资源区,有较高的观赏、科学研究、医疗保健价值。

·山地森林型:桃山、丹清河2处风景区,北国山林特色,生态环境质量较好。

·天然湖泊型:兴凯湖风景区,中俄界湖,天然景色极为秀美。

·江河洲岛型:太阳岛、明月岛、柳树岛3处风景区,均位于大城市近郊区,景区内开发建设有娱乐、度假等旅游服务建筑,特别是太阳岛风景区已出现“城市化”建设形态。

2024年旅游行业趋势分析

2024年旅游行业趋势分析

2024年旅游行业趋势分析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旅游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近年来,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和旅游总消费的持续增长,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基础技术的成熟,以及国家对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视,都在为智慧旅游的崛起奠定基础。

特别是在2021年后,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国内旅游总人次和国内旅游收入仍保持了增长的态势。

二、智慧旅游的崛起智慧旅游,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对旅游相关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利用,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服务。

智慧旅游的核心是“智慧”,体现在“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和“智慧营销”等多个方面。

1.智慧服务:通过智能化的设备和系统,为游客提供导航、导游、导览、导购等基本旅游需求服务。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旅游规划,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2.智慧管理: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旅游目的地进行有效管理和调控,提升旅游行业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例如,利用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实现对旅游目的地的实时监控和安全预警。

3.智慧营销:借助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实现旅游产品的精准推广和营销。

例如,通过数据分析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偏好,从而制定更加精准的营销策略。

三、2024年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1.数字化: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旅游行业将进一步实现数字化转型。

例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将更多地应用在旅游体验中,使游客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旅游目的地。

2.个性化: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旅游行业将更加注重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例如,通过数据分析了解游客的喜好和需求,为其量身定制旅游产品和路线。

3.可持续性: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旅游行业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发展。

例如,推广绿色旅游、倡导节能减排、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等。

4.智慧化:智慧旅游的发展将继续深入,通过更加智能化的设备和系统,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服务。

黑龙江省促进旅游业发展条例

黑龙江省促进旅游业发展条例

黑龙江省促进旅游业发展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二稿)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旅游产业引导与扶持第三章旅游资源保护利用与规划第四章旅游营销与开发第五章旅游安全与管理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黑龙江省促进旅游业发展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促进本省旅游业的发展,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建设多元化高标准旅游产品,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旅游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在黑龙江省境内从事的旅游活动,以及旅游开发、经营、服务和管理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基本定义]本条例所称旅游业,是指利用旅游资源和设施、招徕、接待旅游者,为旅游者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化娱乐、信息等综合性服务的行为。

第四条[发展原则]旅游业发展应当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不断增强本省旅游竞争力和可持续性,实现旅游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第五条[政府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旅游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将旅游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建立健全旅游业发展综合协调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大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第六条[部门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旅游业的统筹协调、综合指导、公共服务和监督管理工作。

省森工总局、省农垦总局的旅游管理机构负责本系统内旅游管理工作,业务上接受省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旅游业的发展和促进、服务和监管的有关工作,并依据信息共享、协调合作和相互尊重的原则,协同推进旅游业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协调相关部门介入处理具体事项,相关部门应当给以支持和配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必要措施规范、引导、扶持旅游行业组织,可以将相关业务委托给旅游行业组织实施,并对相应业务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若干扶持政策措施的通知-黑政规〔2021〕21号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若干扶持政策措施的通知-黑政规〔2021〕21号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若干扶持政策措施的通知正文:----------------------------------------------------------------------------------------------------------------------------------------------------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若干扶持政策措施的通知黑政规〔2021〕21号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现将《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若干扶持政策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2021年12月31日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若干扶持政策措施为进一步改善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发展环境,落实《黑龙江省文化强省建设规划(2020—2025年)》《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0年)》《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扶持规划确定的重点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实现规模化、集群化、特色化发展,建设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政策措施。

一、市场主体扶持政策措施(一)世界500强文化旅游企业、“全国文化企业30强”和“中国旅游集团20强”,以及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上市的文化旅游企业在我省新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年营业收入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按照年营业收入的5%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责任单位: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二)新引进(新设立)的行业领军文化旅游企业,向金融机构申请固定资产贷款1000万元以上的,可按照同期中国人民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给予企业原则上不超过贷款利息50%的贴息,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责任单位: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三)鼓励文化旅游企业“升规入统”,对新纳入规模以上企业统计范围、正常生产经营、履行填报义务的文化旅游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

振兴龙江文化产业助力龙江经济“新引擎”

振兴龙江文化产业助力龙江经济“新引擎”

振兴龙江文化产业助力龙江经济“新引擎”蒋叶(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28)[摘要]2020年初,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席卷全球,对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政治产生了难以忽视的影响。

随着我国各项防疫政策的出台和有效实施,疫情得到持续控制,经济社会秩序重回正轨。

依托自然环境优势,以黑龙江省独特的地域文化为内里,形成多种形式的文旅体验。

冰雪文旅产业、森林生态旅游与康养文化、特色文旅产业、黑龙江优秀文化精神旅游四项文旅产业的持续发展成为黑龙江省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契机,为黑龙江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关键词]黑龙江省;“后疫情”时代;文旅产业[中图分类号]F5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22)08-0012-02[作者简介]蒋叶(1986-),女,黑龙江双鸭山人,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文化产业。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21年度青年项目(2021-Q05)。

第2022年第8期(总第552期)商业经济No.8,2022Total No.5522020年初,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席卷全球,对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政治产生了难以忽视的影响。

随着我国各项防疫政策的出台和防疫举措的有效实施,疫情得到持续控制,社会经济秩序逐渐重回正轨,人们蛰伏已久,渴望走出门的精神需求和消费热情逐渐提高。

但为了维持疫情控制良好的态势,人们更倾向于“家门口”式的旅行方式,依托黑龙江省自然环境优势,以黑龙江独特的地域文化为内里,多种形式的文旅体验,成为省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契机,为黑龙江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一、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开发的优势及背景“一个高技术的社会必然也是一个高文化的社会,以此来保持整体的平衡”,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在必行。

文化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先进文化的助推器,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黑龙江文化产业的开发,不但有其先天的优势,更是顺应社会发展方向的必然选择。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0年)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0年)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3.22•【字号】黑政发〔2022〕8号•【施行日期】2022.03.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0年)的通知黑政发〔2022〕8号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现将《黑龙江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2022年3月22日黑龙江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0年)创意设计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先导性产业,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

为推动创意设计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赋能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一)创意设计资源丰富。

黑龙江流域同黄河、长江流域一样,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文化资源丰厚,鲜卑文化、渤海文化、金源文化等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欧陆文化、冰雪文化、音乐文化等现代文化交相辉映,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彪炳史册,共同孕育了豪爽、包容、时尚、进取的人文品格,为创意设计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不竭的智慧源泉。

黑龙江拥有41位两院院士、507个技术创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2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25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83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98所高校、高职、中职设置了110个设计类专业,高校设计类专家学者达871人,设计类在校生达41994人,每年向社会输送近万名专业人才,为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厚人才储备。

(二)设计产业初具雏形。

2019年全省创意设计企业达1144家,从业人员3033人,资产总额18.53亿元,营业收入10.36亿元。

音河水库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

音河水库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

音河水库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作者:————————————————————————————————日期:音河湖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2003-2020)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2003年6月第一章现状概况一、地理位置音河湖风景区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北,大兴安岭南麓,嫩江右岸,支流——音河中游。

南与甘南县城接壤,在县城西北2km处,北与内蒙的阿荣旗、布特哈旗一壕(辽金时代的金界壕)之隔。

二、风景区概况音河湖风景区前身音河水库是黑龙江省大型水库中的重点水库,属于国家大型水库中的四等。

水库始建于一九五八年,一九六三年完成了第一期工程,一九七六年开始消险加固,到一九八八年全部竣工,交付管理使用,一九九九年再次进行消险加固。

水库建库以来先后抵御了1991、1993、1998年特大洪水的袭击,保卫了下游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为国家避免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发挥了巨大的防洪效益。

音河水库建有20米高1715米长的拦洪大坝和高4.2米,长445米的付坝工程;设有四孔2.5×2.5米的进水闸;净宽50米的5孔溢洪道;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两层的装机容量为4×250千瓦的水电站;整个工程建设宏伟壮观。

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660平方公里,按二等二级工程标准,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可能最大洪水保坝的多年调节水库,总库容为2.46亿立方米,总占地面积44,620亩。

是一座以防洪、灌溉、养鱼、发电和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

音河水库库区死水位为196.70m,正常高水位为205.10m,校核洪水位为208.81m,这三个水位的水域面积分别9.34km2、27km2、30km2。

音河湖风景区即音河水库位于甘南县城上游,库底高出县城地面8米,保护下游四个乡镇(甘南镇、宏镇、音河、长山乡)、两个农场(北京市双河农场、哈拉海军农场)和一个郊区(齐市梅里斯区)1,134平方公里范围内近20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哈尔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

哈尔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

序言序言跨入新世纪,中国将发展成世界旅游强国,黑龙江省将建设成为中国生态旅游特色强省。

中共哈尔滨市委和哈尔滨市政府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提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把哈尔滨建成世界冰雪旅游名城的奋斗目标。

为此,中国旅游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与哈尔滨市旅游局联合编制《哈尔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本规划的主题:不断提升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全面建设世界冰雪旅游名城。

本规划年限:2002—2020年。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背景与条件一、旅游业发展环境(一)国际环境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据世界旅游组织2002年6月在西班牙马德里发表的公报,2002年世界旅游总人数为6.93亿人次,比2000年减少0.6%(约减少400万人次);2002年世界旅游收入达到4620亿美元,比2000年下降2.6%。

统计数字表明,旅游业“是一个有耐力的、稳定的经济行业”。

世界旅游热点正在向亚太地区转移。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东亚太地区将超过美洲成为世界第二大旅游区。

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和探险旅游等将成为21世纪世界旅游的潮流。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的推动下,由中、俄、日、韩、朝、蒙6国构成的东北亚经济圈将逐步形成,旅游业将成为促进东北亚经济圈发展的先导产业。

(二)国内环境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向现代化,为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的大发展创造坚实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全面向世界双向开放,推动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促进中国旅游业与世界各国接轨创造了机遇。

据世界旅游组织发表的公报,2001年中国国际旅游收入首次超过德国和英国,从前几年居世界第7位跃升到第5位,仅次于美国、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过夜旅游者人数仍居世界第5位,列法国、西班牙、美国、意大利之后。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接待1.37亿入境旅游者,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出境旅游达1亿人次,居世界第4位。

黑龙江省促进旅游业发展条例

黑龙江省促进旅游业发展条例

黑龙江省促进旅游业发展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12.24•【字号】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4号•【施行日期】2022.03.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4号《黑龙江省促进旅游业发展条例》已由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21年12月23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1年12月24日黑龙江省促进旅游业发展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旅游需求,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旅游强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省旅游业实行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行业自律的促进发展机制。

发展旅游业应当发挥绿水青山、冰天雪地比较优势以及神州北极、华夏东极独特优势,突出沿边区位、地质地貌和历史文化等地域特色,建设国际冰雪旅游度假胜地、中国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中国自驾与户外运动旅游目的地;依法开展跨境旅游活动。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开展旅游形象宣传和产品推广,保护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维护旅游投资者、经营者和旅游者合法权益,营造绿色、健康、文明、安全的旅游环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举行会议,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用于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及功能提升、旅游新业态培育、旅游宣传推广和市场营销、游客招徕和品牌创建奖励、旅游商品开发、旅游人才培养、行业纾困等方面。

黑龙江省旅游研究报告-黑龙江省旅游行业调研分析及市场预测报告(2023年)

黑龙江省旅游研究报告-黑龙江省旅游行业调研分析及市场预测报告(2023年)

关注新兴旅游业态和旅游技术创新对 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影响,探索旅游业 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机遇。
深入研究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 环境和体制机制问题,提出优化政策 环境和创新体制机制的对策建议,促 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谢谢观看
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黑龙江省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如旅游厕所革命、旅游标识系统建设等,提升了游客的 旅游体验。
旅游行业服务质量与满意度调查
服务质量现状
通过对黑龙江省旅游行业的调研 发现,大多数旅游企业和从业人 员能够遵守行业规范,提供较为 优质的服务。但仍存在一些服务 质量不高、乱收费等问题,影响 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将成为未来旅游市场的新趋势。
旅游者需求变化预测
个性化需求不断增长
随着旅游者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经验的丰富,他们对旅游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将不断增 长,如定制旅行、主题旅行等。
体验式旅游需求增加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的森林省份之一,拥有广袤的原始森 林,如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等,提供了丰富的森林旅游资 源。
水资源
黑龙江省拥有众多湖泊、河流和水库,如镜泊湖、五大连 池、松花江等,为开展水上旅游和水上运动提供了良好的 条件。
冰雪资源
作为中国的“冰雪之冠”,黑龙江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冰雪 资源,如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雪乡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 来体验冰雪旅游。
黑龙江省旅游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服务质量 提升、旅游品牌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仍 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旅游产业链不完善、旅 游人才短缺、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等。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旅游发展规划(2016-2030)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旅游发展规划(2016-2030)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旅游发展规划(2016-2030)一、目标与策略1、规划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省建设“全国一流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品质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全域旅游”、“旅游+”、“互联网+”等创新思维,将旅游业作为适应新常态、培育新动能、惠民利民、带动乡村地区脱贫致富的战略举措和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来打造,着力构建“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大旅游发展格局,通过管理机制体制创新、品牌与服务平台建设、新业态培育与创新、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功能强化、旅游与三次产业创新融合,将旅游业尽快培育成为齐齐哈尔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2、规划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妥善处理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注重旅游产品提供过程的节能化、旅游管理的精细化、旅游消费的环保化,倡导低碳旅游,走低能耗、低排放的旅游发展之路。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旅游休闲需求、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作为首要目标,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齐齐哈尔市旅游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实现旅游业在推动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弘扬民族文化、传播现代文明过程中的综合带动作用。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

顺应产业转型升级和消费需求升级趋势,科学把握旅游市场走势,客观评价本地旅游资源与环境条件,开发既满足市场需求,又与周边市县互补性强、差异明显的旅游产品,实现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综合效益最大化。

坚持特色化原则。

通过强化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营销、旅游环境的特色化发展,创意策划具有参与性、体验性和吸引力的旅游项目,提升齐齐哈尔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旅游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兼顾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衔接上位规划,协调相关规划,按照高起点、高标准要求,统筹规划,分期实施,兼顾近期建设诉求和长远发展目标;通过针对性的资源整合、项目带动、空间引导、产业联动等对策措施的提出,强化规划的可操作性,引领旅游业跨越发展。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规划行动计划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规划行动计划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规划(—2030)》行动计划(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规划(—2030)》行动计划《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规划(2020—2030)》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工作内容工作阶段促进传统冰雪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升级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创新度假区管理机制、扩大初级雪场规模、增强目的地消费中心吸引力、开发其他类别冰雪旅游产品(户外滑冰区、越野雪道、冰雪网红打卡、雪鞋徒步之旅、亚布力冰雪护照、雪地轮胎公园、雪橇山道、雪上摄影、冬季儿童冒险乐园、夜间冰火秀、中医药健康体验)、开发非冬季旅游产品、确保旅游目的地的快速可达性。

近期升级牡丹江市“中国雪城”打造“大雪乡”品牌、加强“哈亚雪牡镜”冬季冰雪旅游产品融合。

近期促进北极村旅游转型增加漠河冬季航班数量、开发冰雪主题的影视制作宣传、开发独特的冰雪旅游产品、以“低温”主题打造其他旅游活动、开发温泉度假酒店、确保漠河机场到北极村及其他景区景点的快速可达性。

近期发展特色新冰雪旅游目的地打造新冰雪旅游旗舰型景区打造3—5个全年性冰雪旅游旗舰型景区。

中远期培育重点旅游区的冬季冰雪旅游打造五大连池“冰火”旅游目的地、建设黑河市冰雪文化艺术旅游目的地、发展镜泊湖及兴凯湖冬季冰湖旅游区。

中远期推出新型冰雪旅游产品探索发展冰晶世界项目与国际品牌合作打造冰晶世界未来旗舰景点项目。

中远期发展冰雪温泉度假开发冰雪品牌温泉度假产品、开发冰雪(或极寒)相关标志性康养疗程。

中远期开发滑冰表演发展黑龙江省冰雪艺术秀及冰雪巡游等、增强哈尔滨“冰秀”及冰雪马戏、冰球的影响力。

近中期打造室内冰上探险世界开发包括冰雕、冰迷宫、冰滑梯、冰城堡、冰酒吧、冰商店等在内的大型室内冰上冒险世界。

近中期开发冰雪博物馆开发现代互动的冰雪博物馆。

中远期构建冰雪旅游品牌线路打造中国一号冰雪旅游路线修建连接雪乡周边地区与镜泊湖的冰雪旅游道路、线路沿线发展和实施现代基础设施系统、创建网站并纳入省推广计划、进一步开发沿线旅游景点。

黑龙江省旅游业系列化发展的公共政策

黑龙江省旅游业系列化发展的公共政策

黑龙江省旅游业系列化发展的公共政策分析王德勇,李培媛(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8)[摘要]黑龙江省旅游业在实施系列化发展过程中自身优势明显,但存在的劣势亦很突出。

特别是长期存在的旅游资源产权关系界定不清、产权制度安排不合理的问题,在政策层面上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存在的环境污染、景区“断头路”、对旅游服务扶持力度不够等具体问题,都制约了黑龙江省旅游业系列化发展政策的实施。

为了加快旅游业系列化发展,黑龙江省在大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应从充分利用公共政策机制入手,引导旅游业组建旅游产品多样化的创新团队,强化高层次的旅游监管,大力促进旅游业系列化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系列化发展;公共政策[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Public Policies for Serialize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HeilongjiangWANG Deyong,LI PeiyuanAbstract:Advantages for serialized development of Heilongjiang tourism are outstanding,but the disadvantages are also obvious,espe-cially for issues concerning the long-existing undefined property right of tourist resources and the unreasonable arrangement in property right system,which remain unresolved at the policy level.In this circumstance,specific problems lik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dead-end roads in scenery zones and weak support for tourist service still exist,which constrain the enforcement of policies for serialized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great improvement of economic level,we need to make the most of public policy,inspire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teams for diversified products,intensifythe supervision on high-level tourism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serialized development of tourism.Key words:tourism,serialized development,public policy[收稿日期]2011-12-26[作者简介]王德勇(1963-),吉林长春人,东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2.31•【字号】•【施行日期】202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社会信用正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现将《黑龙江省“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2021年12月31日黑龙江省“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为了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要求,进一步加强黑龙江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结合黑龙江省实际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指导今后五年黑龙江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规划背景“十三五”时期,黑龙江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决策部署,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体制机制逐步健全。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2018年10月,成立了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承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黑龙江省“诚信龙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通过建立健全议事协调机制,商议、协调解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大问题,统筹安排部署、推动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开展。

44个成员单位在黑龙江省“诚信龙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统一推进本部门本单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各市(地)、县(市、区)相继成立了营商环境建设监督部门,明确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职能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职责,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旅游行业)黑龙江旅游规划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第一章黑龙江省风景名胜区建设发展概况与分析第一节风景名胜区体系建制状况与特点分析1982年,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区和镜泊湖风景区被国务院首批审定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89年,经黑龙江省政府审定批准设立了太阳岛、丹清河、二龙山、桃山、兴凯湖5处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1994年,省政府审定批准延寿山庄、莲花湖、吉兴河、哈达河、柳树岛、四丰山、明月岛、卧牛湖、龙凤山9处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1988年,国家组织审定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区,要求各省从已建制的省级风景区中选送,当时我省虽然尚无省级风景区建制,但积极补充申报了兴凯湖风景区,由于准备不够等原因,未获批准。

当前黑龙江省正式建立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14处,详见表1-1。

全省各地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风景区点200余处,虽然部分风景旅游开发地以风景区命名,但是除上述16处风景区外,其它都未经正式审批建制并报送风景区主管部门备案。

黑龙江省现状16处风景区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分属8个地市。

大庆市、绥化市、鹤岗市、双鸭山市、大兴安岭地区尚未建立风景区。

16处风景区全部属于自然风景资源主导型,各风景区都有少量人文景观,但与自然景观相比,人文景观价值较低。

按主体风景资源类型划分为以下5种类型:·山林——湖泊景观类型:镜泊湖、莲花湖、卧牛湖、二龙山、龙凤山、吉兴河、四丰山、哈达河、延寿山庄9处风景区。

其中,镜泊湖风景区拥有火山熔岩地貌、天然瀑布及火山口森林等特色景观,风景资源价值较高。

其它8处风景区都是因修建水库而形成的山水风光区。

·火山地貌(矿泉)型:五大连池风景区,属于特色风景资源区,有较高的观赏、科学研究、医疗保健价值。

·山地森林型:桃山、丹清河2处风景区,北国山林特色,生态环境质量较好。

·天然湖泊型:兴凯湖风景区,中俄界湖,天然景色极为秀美。

·江河洲岛型:太阳岛、明月岛、柳树岛3处风景区,均位于大城市近郊区,景区内开发建设有娱乐、度假等旅游服务建筑,特别是太阳岛风景区已出现“城市化”建设形态。

由以上分析表明,黑龙江省现状风景区以山林——湖泊(水库)资源型为主,类型不够丰富,黑龙江省内具有地方特色的冰雪气象、原生森林、湿地、草原等特色景观资源在风景区内尚未得到充分展现。

表1-1 黑龙江省现状风景名胜区统计表第二节风景资源开发与保护状况一、风景资源开发进程黑龙江省风景旅游活动萌发于19世纪末期,随着我国东北地区交通的建设而逐渐发展起来。

1903年中东铁路建成,黑龙江省铁路、公路、码头也纷纷兴建,游客多时铁路部门便临时增发列车。

哈尔滨周边扎兰屯、巴林、二层甸子、一面坡、呼兰等地成为重要旅游地。

民国初年,群众性旅游兴起,黑龙江巡抚衙门曾通知各地中小学校组织“暑假游历”。

旅游活动从观赏“三风”——自然风光、建筑风貌、风土人情,发展扩充为到自然环境中避暑、钓鱼、狩猎、探胜等项目。

日伪统治的萧条时期,旅游市场受到政治和经济影响,旅游业呈现一蹶不振的局面。

其间产生“近郊四景”的称谓,包括呼兰、阿城、玉泉、第二松花江。

在牡丹江、佳木斯、齐齐哈尔、黑河等地区也进行了风景旅游开发活动,开发的景区有镜泊湖、横道河子、雅鲁河等。

新中国成立后,旅游业曾一度展现复苏态势,但“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使旅游业重新步入低潮,风景旅游地的开发建设几乎处于停顿状态,直到“文化大革命”后期才又展现回暖之势。

改革开放之后,黑龙江省旅游资源开发条件逐步改善,促进旅游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风景资源开发受到全省各地高度重视,风景旅游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全省每年都有一批风景旅游区(点)投入运营,原有的景区景点也纷纷增加旅游项目,逐渐形成规模。

对镜泊湖高山堰塞湖、五大连池火山矿泉以及冰雪、森林等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强,自然景观游览观赏、野生动物观赏、狩猎、滑雪、休疗养、度假、历史名胜观赏考察等风景旅游项目渐成体系。

至2000年,黑龙江省已经进行风景资源开发的风景旅游地达200余处,其中主要风景旅游地100余处,见表1-2。

表1-2 黑龙江省主要风景旅游地名录1982年,经建设系统组织申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工作,标志着我国对风景名胜资源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开始,1985年,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中规定“风景名胜区工作应当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法和为公众服务的原则”,把保护工作作为重点强调。

黑龙江省自1982年五大连池、镜泊湖被国务院审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后,风景名胜区建制管理工作在全省逐步展开,并把风景资源保护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风景资源开发活动,减少了破坏型开发现象的发生。

在1989年1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把“环境”界定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称。

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

法规中界定的环境因素大部分是可以作为风景资源的内容,表明风景名胜资源正式进入国家立法保护时期。

《环境保护法》中还提出了在珍贵稀有动物和植物的生长繁殖地区划定自然保护区的要求,此后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方政府加快批准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黑龙江省大部分自然保护区都是在此之后建立的。

至2000年黑龙江省已建成自然保护区133处,其中国家级11处,省级23处,市级33处,县级66处,保护区总面积超过332.95万hm2。

根据主要保护对象的不同,自然保护区可以划分为以下4种类型:天然森林和植物(如丰林、呼中、凉水、牡丹峰、鹤北、太平台、库尔宝等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如扎龙、呼玛河、七星砬子、山河、兴凯湖、逊别拉河、密山铁西、碧水等自然保护区)、地质地貌(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湿地(如扎龙、洪河、三江、月牙湖、莲花湖自然保护区)、湖泊(镜泊湖、兴凯湖、六峰湖自然保护区)。

绝大多数保护区中已经开发了一些旅游项目,其中,镜泊湖自然保护区、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扎龙自然保护区已成为黑龙江省重要的风景旅游地,在国内外享有较大的知名度。

保护区在保护自然风景资源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1992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湿地公约组织,到目前黑龙江省有12块重要的湿地列入了亚洲湿地名录,开始按公约有关规定要求对湿地内环境景观进行科学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对诸如扎龙、洪河等各类湿地风景资源起到保护作用。

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非常重视,1992年国家颁布了《文物保护法》,黑龙江省也进一步加强了文物保护工作,对保护全省重要人文风景资源起到积极作用。

三、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开发相关行业机构目前黑龙江省从事风景名胜资源旅游开发保护管理的行业部门较多,保护与开发的管理机制各不相同,主要包括:1.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国务院正式批准建制机构,归口各级建设行政部门管理。

黑龙江省建设厅主管全省辖区内的风景名胜区工作,由建设厅城建处具体负责;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辖区内相应等级的风景名胜区工作。

农垦、森工系统的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委托农垦、森工总局负责,并接受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与监督。

2.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国家林业部、森工总局分别正式批准建制机构。

黑龙江省林业厅设立了森林公园管理站,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成立了森林旅游管理局,分别负责各自系统内森林公园工作。

3.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由国家环保总局批准设立,归口各级环境保护行政部门管理,重点负责自然环境资源保护工作。

4.地质公园管理机构:由国家国土资源部批准设立,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全省地质公园工作。

五大连池国家地质公园于2001年批准设立,是目前全省唯一的地质公园。

5.水利风景区管理机构:由国家水利部批准设立,黑龙江省水利厅负责全省水利风景区工作。

红旗泡国家水利风景区于2001年批准设立,是目前全省唯一的水利风景区。

6.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78年成立,随即建立起了全省地、市、县的文管站和文管所,负责各地方文物保护工作。

7.其它各类风景旅游地管理机构:大部分由企业建设经营,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行业管理,没有设立专门管理机构。

第三节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黑龙江省风景名胜区工作在体系建立、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等方面同时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全省风景名胜区各项工作的协调健康发展,危及到全省风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影响到全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归纳起来包括八个方面的问题:一、全省风景名胜区建制体系尚未形成。

近年来国家重点风景区和省级风景区建制申报工作处于停顿状态,省内部分重要风景资源地因未建制而得不到规范化管理,市县级风景区建制仍处于空白状态,全省中、小型风景区(点)保护与开发工作尚未进入规范化轨道。

二、基础调查研究工作成效薄弱。

全省范围内的风景名胜资源普查工作尚未正式开展,对部分具有国际意义或区域代表作用、极具价值的风景资源认知不足;缺少对全省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数据资料统计;对全省风景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设的系统研究成果近于空白。

三、系统规划工作相对滞后。

宏观区域型的风景区体系规划尚属空白;风景旅游缺乏景区之间的区域协调与合作,制约着风景旅游经济效益的提升;部分重要风景区处于无规划指导下的盲目建设状态;多处重要风景区总体规划亟待修编,分区规划未得到应有重视;针对开发项目的详细规划和工程设计管理未真正落实;风景区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整体无序状态。

四、省域典型景观风貌未得到系统性展现。

对部分重要风景资源价值认识不足;已建立的风景区资源类型不够丰富,不能全面反映黑龙江省自然、文化景观总体风貌。

五、风景区空间布局体系不够合理。

各地方风景旅游地建设发展不均衡,具有风景资源的省内部分区域没有设立风景区,针对省内城乡居民的风景旅游服务系统尚未形成。

六、风景资源保护力度不够。

由于缺少科学的系统规划指导,风景旅游地盲目发展、破坏性建设现象十分普遍;由于环境保护技术水平限制和资金投入不足,许多地方生态环境状况和景观质量状况仍在不断恶化。

七、风景资源总体处于低水平开发状态。

部分景区处于粗放式开发和低档次建设状态,文化品味不高,基础设施落后,出现旅游项目缺少特色吸引力、旅游经营效益差等问题。

八、风景旅游地管理机制有待优化完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省内许多风景区处于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状况,部门间利益冲突、矛盾加剧等现象严重影响到风景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开发;由于法律尚不健全,风景区相关政策、规定得不到落实;风景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第二章黑龙江省风景名胜区建设发展的背景环境分析第一节国际社会对风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当前保护生态环境与人类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理想,各国家和地区政府都制定了许多关于保护风景资源、合理利用风景资源的法律法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