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优质教案
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优秀教案范本
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优秀教案范本一、引言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物理力学的基石,对于学生理解力学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加深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2. 掌握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质量之间的关系;3. 能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实验装置:平滑水平轨道、小车、弹簧测力计等;2. 实验材料:不同质量的铅块、拉尺、计时器等;3. 讲解材料:笔记、幻灯片等。
四、教学活动1. 活动一:引入牛顿运动定律- 讲解牛顿运动定律的三个基本原理;- 通过例子解释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中,所受的合外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2. 活动二:探究第一定律- 实验一:小车静止和匀速运动情况下的力的变化;-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验证物体在受力平衡和无净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第一定律。
3. 活动三:探究第二定律- 实验二:拉力与物体质量、加速度的关系;- 学生通过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和拉尺测量拉力、物体质量和加速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 F=ma 公式。
4. 活动四:探究第三定律- 实验三:相互作用力的相等反向性;- 学生通过实验测量两个相互作用物体上的力并比较,验证牛顿第三定律。
5. 活动五:应用和拓展- 讲解和讨论不同实际问题,如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对牛顿运动定律的影响;- 启发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的方法和原理。
六、教学评估1.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分析;2.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解答问题中的参与度和思维活跃度;3. 发布一份小组作业,要求学生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真实问题。
七、教学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并掌握了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了评估,并针对性地给出了建议和反馈。
八、拓展延伸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参加物理实验比赛、阅读相关物理书籍以及应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定律教案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理解要点:①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②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③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俐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丰富的想象而提出来的;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④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惯性质量m=F/a和由万有引力定律定义的引力质量严格相等。
④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例1】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个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A.人跳起后,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 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具有相同的速度【分析与解答】因为惯性的原因,火车在匀速运动中火车上的人与火车具有相同的水平速度,当人向上跳起后,仍然具有与火车相同的水平速度,人在腾空过程中,由于只受重力,水平方向速度不变,直到落地,选项D正确。
【说明】乘坐气球悬在空中,随着地球的自转,免费周游列国的事情是永远不会发生的,惯性无所不在,只是有时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答案】D二、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定律)1. 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教案1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设计思想
本节教学内容的基本特点:
本节为习题课,是学习高中物理的第一次综合,通过两个典型例题及拓展,让学生从例题的分析中慢慢体会力与运动的对应关系,并引导学生自主的利用牛顿定律把二者联系起来,进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规范解题,并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力学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包括适当的数学方法,例如三角函数、建立直角坐标系来简化问题,为学生后来的学习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本节课教学方式: 讲授加讨论
流程图:
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的处理方法:
在处理牛顿定律问题时,着重体现将“实际问题思想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理论问题具体化”的思想;教学方式上以学生合作讨论的形式及教师对难点讲授的方式并最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在习题设置方面对知识点的侧重点不同,对习题难度做到循序渐进。
本节设计(教案)
x轴和y轴的方向分解,
本节点评:。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教案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教案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复习)★新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物体受力之间的关系。
2、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
4、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复习重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学难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受力分析。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一)投影全章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二)本章复习思路突破Ⅰ物理思维方法l、理想实验法: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过程,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
“理想实验”不同于科学实验,它是在真实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对实际过程作出更深层次的抽象思维过程。
惯性定律的得出,就是理想实验的一个重要结论。
2、控制变量法:这是物理学上常用的研究方法,在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先让其中一个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在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确定F、m、a三者关系时,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
3、整体法:这是物理学上的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整体法是把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隔离法是把系统中的某个物体单独拿出来研究。
将两种方法相结合灵活运用,将有助于简便解题。
Ⅱ基本解题思路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认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量。
2、选取研究对象。
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同一题目,根据题意和解题需要也可以先后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
4、当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其合力;如果物体受力较多,一般把它们正交分解到两个方向上去分别求合力;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一般把各个力分解到沿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的方向上。
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物体所受外力、加速度、速度等都可根据规定的正方向按正、负值代入公式,按代数和进行运算。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4.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答案:物体的加速度是2m/s²。
(3)问题3:两个人在拔河比赛中,双方施加的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两个人的相互作用力是如何表现的?
分析:这个问题考察了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学生需要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3)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4)科学态度的养成: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面对未知和挑战时的积极态度。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物理实验室、计算器、白板、教学课件等。
2.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在线学习平台等。
1.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3. 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互联网、电子教材等信息化资源,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存在困难:部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牛顿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分析方法。
(4)科学态度的养成。
详细列明每个细节:
1. 教学重点细节
(1)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重点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和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牛顿运动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通过举例,讲解如何运用牛顿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计算加速度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和科学态度四个方面。首先,通过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观念,理解牛顿定律的含义和应用。其次,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用实验验证理论。最后,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在面对未知和挑战时,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高中物理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注重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实验设计: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如小车滑行实验、弹簧测力计实验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2.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总结,教师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点,纠正错误认识。
3.知识体系:通过板书、PPT等形式,展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整体的认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以及检验学习效果,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根据课堂所学内容,完成以下题目:
-选择题:涉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旨在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4.掌握实验方法,能够设计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互动性。
3.运用数学工具,如代数运算、图形表示等,解决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指导学生总结、归纳牛顿运动定律的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探究自然规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认识到科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3.通过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提倡节能减排。
必修1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全章教案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4.1 牛顿第一定律★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材,比如:小球、木块、毛巾、玻璃板等,来对比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现象明显,而且更容易推理。
2、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3、利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4、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1、对比实验、自主探索、合理推理。
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贴近生活更易理解。
★教学用具:多媒体、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木块、气垫导轨、滑块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开门见山,阐述课题:前面几章学习了运动和力基础知识,这一章开始我们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第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二)进行新课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古代人劳动的漫画:边播放边说,人推车走,不推车停,由此看来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不运动——这是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说的,不是我说的。
是这样吗?学生活动:学生观看漫画:人推着车子,汗流侠背,推车的人放下车,一边擦汗,一边叹气。
通过看漫画思考问题。
教师活动:下面你就利用桌子上的器材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让学生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分别研究:l、力推物动,力撤物停。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4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教案
各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可以得到如图甲
所示的一条图线,由图线只能看出质量 M 增
大时加速度a 减小,无法定量得到两者关系。
1
若以a 为纵轴, 为横轴,可以得到如图乙的
M
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据此可以判断出 a 与 M
成反比。
(
3)按图示组装实验器材,先接通电源后
3
2.
【变式1】如图所示,
A、
B 两小球分别连
等,
B 球 受 力 平 衡,
aB =0,
A 球所受合力为
定在倾角为30
°的光滑斜面顶端.
A、
B 两小球
都不为零
图所示,细线烧断后瞬间,弹簧弹力与原来相
mgs
i
nθ+kx =2mgs
i
nθ=maA ,解 得 aA =
2gs
i
nθ,故 AD 错误,
BC 正确.
方向,但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
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三 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判断方法
(
1)从受力的大小判断,当物体所受向上
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
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
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
2)从加速度的方向判断,当物体具有向
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
B.物块与斜面间的正压力增大
C.物块相对于斜面减速下滑
是对超重失重概念、定义的理解,此类知识点
D.物块相对于斜面匀速下滑
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另一种则是
三 牛顿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对超重失重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主要以计
位制.
必修1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教案
自然和自然的法则在黑夜中隐藏;上帝说,让牛顿去吧!于是一切都被照亮。
——蒲柏4、力学单位制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2、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过的物理量了解单位的重要性,知道单位换算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些单位的规定方式,了解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并能运用单位制对运算过程或结果进行检验。
★教学重点知道单位制的作用,即清楚物理公式和物理量的关系,掌握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教学难点单位制的实际应用★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启发学生回忆所学过的主要公式,并说出这些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回想并写出学过的物理公式。
教师活动:投影学生写出的公式以及式中涉及的物理量的单位讲解并点评:提出问题:物理学的关系式确定了哪几个方面的关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回答。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老师的问题,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物理学的关系式确定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各物理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单位的知识――力学单位制。
二、进行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从课本中找出这几个概念:l、什么是基本单位?力学中的基本单位都有哪些,分别对应什么物理量?2、什么是导出单位?你学过的物理量中哪些是导出单位?借助物理公式来推导。
3、什么是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共有几个?它们分别是什么?对应什么物理量?学生活动: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选出代表发言。
点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教材获取信息的能力;阐述自己的看法,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活动:倾听学生的回答,适当点评。
投影84页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学生活动:倾听老师的点评;观看投影,了解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教师活动:出示例题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解决。
例题: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质量是7kg ,在14N 的恒力作用下,5s 末的速度是多大?5s内通过的位移是多少?学生活动: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讲解自己的解答.并相互讨论;教师总结采用统一的国际单位制给计算带来的方便,使学生体会学习力学单位制的意义。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3篇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带来的3篇《牛顿第一定律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1.地位及作用:牛顿第必须律所讲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是动力学的基础问题。
这节课学好了,学生建立了对运动和力关系的正确认识,就不容易从日常经验出发产生同历史前人产生过的相同的错误,也为学习动力学奠定了知识基础。
2.教材特点:①牛顿第必须律解决了几千年都含糊不清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关系进一步深入理解。
②伽利略梦想实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梦想实验,应充分引导学生探索伽利略梦想实验的推理过程,明白梦想实验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科学方法。
3.教材的重点、难点①重点:运用实验手段探索力和运动的本质关系,着重培养学生探索物理问题、分析物理问题的基本本事。
②难点:如何用科学的观点来代替部分学生头脑中对运动和力关系的错误认识,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白伽利略的梦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明白梦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必须律的资料及意义.3.明白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2.经过实验加探对牛顿第必须律的理解.3.理解梦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一样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2.感悟科学是人类提高的不竭动力.三、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四、教学设计经过实验引入力和运动的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用力去推,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一段时间后撤掉该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又如何进一步提出问题:思考“运动必须需要力来维持吗”.经过学生的讨论,进行适时引导:相同条件下空中飞行的足球比地滚球运动的距离要长很多,地滚球为什么运动一会儿就停止呢学生有的能回答出受阻力。
高一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6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进一步学习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并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受力分析。
能够从物体的受力情况肯定物体的运动情况能够从物体的运动情况肯定物体的受力情况进程与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帮忙学生学会运用实例总结归纳一般问题解题规律的能力。
让学生熟悉数学工具在表达解决物理问题中的作用。
帮忙学生提高信息搜集和处置能力,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实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步培育学生合作交流的愿望,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勇于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观点,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教学重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大体思路方式★教学难点会进行物体的受力分析★教学进程一、引入:师:同窗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咱们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必然律概念了力: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二定律肯定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使咱们能够把物体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受力情况联系起来。
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了作使劲与反作使劲之间的关系,把彼此作用的几个物体联系起来了。
牛顿定律在天体运动的研究、车辆的设计等许多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中都有普遍就用。
比如我国科技工作者能准确地预测火箭的变轨,卫星的着落点,他们靠的是什么?就是以牛顿运动定律为理论基础。
固然,由于咱们目前知识的局限,咱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问题处置。
二、从受力肯定运动情况例一、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 2kg ,在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
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
求物体在4s 末的速度和4s 内的位移。
师:请大家仔细审题,能够快速正确地进行信息的搜集和处置是处置问题必备的条件。
本题中给出了哪些已知量,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生:给出了水平地面上一物体的质量,一些受力情况,要求解速度和位移。
师:问题中既然涉及了力又涉及了物体的运动,那力和运动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生:牛顿第二定律m F a 合=肯定了运动和力的关系,该题应该是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全章概述本章是在前面对运动和力分别研究的基础上的延伸——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建立起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是力学中也是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正确地理解惯性概念,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熟练地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是本章的学习要求,也为进一步学习今后的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
本章还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方法,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中采用的理想实验法;牛顿第二定律中的控制变量法;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问题时常用的整体法与隔离法,以及单位的规定方法,单位制的创建等。
对这些方法要认真体会、理解,以提高认知的境界。
为了更扎实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本章第二节安排了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并提供了参考案例,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控制变量法在此得到了实践。
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的研究引入了传感器――计算机的组合,现代气息浓厚,实验效果很好。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本章的后两节就是牛顿运动定律的简单应用。
新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物体受力之间的关系。
2、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
4、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新课程学习4.1 牛顿第一定律★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材,比如:小球、木块、毛巾、玻璃板等,来对比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现象明显,而且更容易推理。
2、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3、利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4、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1、对比实验、自主探索、合理推理。
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贴近生活更易理解。
★教学用具:多媒体、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木块、气垫导轨、滑块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开门见山,阐述课题:前面几章学习了运动和力基础知识,这一章开始我们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第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二)进行新课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古代人劳动的漫画:边播放边说,人推车走,不推车停,由此看来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不运动——这是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说的,不是我说的。
是这样吗?学生活动:学生观看漫画:人推着车子,汗流侠背,推车的人放下车,一边擦汗,一边叹气。
通过看漫画思考问题。
教师活动:下面你就利用桌子上的器材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让学生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分别研究:l、力推物动,力撤物停。
2、力撤物不停。
教师巡回指导,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是不是一定需要力?学生活动:利用桌子上的器材: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
做实验:1、桌子上铺毛巾,小车放在毛巾上,推它就动,不推就停。
2、撤去毛巾,让小车在桌面上,推一下小车,小车运动一段才停下来。
教师活动: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吗?刚才的两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现象呢?矛盾出在哪呢?学生活动:学生举例讨论,比如:自行车蹬一段时间后停止蹬车,自行车会滑行一段距离;溜冰;冰面上踢出去的冰块。
等等。
点评:通过举例进一步理解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对比。
通过对比实验可以进行逻辑推理,如果接触面非常光滑没有摩擦,那小球会怎样?学生活动:用小球做对比实验A、使斜槽和桌面吻合,让小球从斜槽上滚下,标出滚动距离。
B、在桌面上放玻璃板,使斜槽和玻璃板吻合,让小球从同样的高度滚下,标出滚动的距离。
对比发现,接触面越光滑,滚动距离越远。
[总结得出]小球运动停下来的原因是摩擦力。
如果接触面非常光滑小球会永不停止。
点评:1、对比实验,找出问题的本质.从而理解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2、在对比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教师活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结合实验进一步总结:(并板书)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力撤物停的原因是因为摩擦力。
如果没有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会一直运动下去)。
最早发现这一问题的科学家是伽利略。
伽利略是怎么研究这个问题的呢?教师活动:边介绍边用多媒体播放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要动态出以下效果:(1)对称斜面,没有摩擦小球滚到等高。
(2)减小另一侧斜面倾角,小球从同一位置释放要滚到等高,滚动距离就会越远。
(3)把另侧斜面放平,小球要到等高,就会一直滚下去。
根据这一现象伽利略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学生活动:观察并回答提出的问题: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物体将匀速运动下去。
点评:通过观察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启发学生在研究科学问题时大胆的设想和科学的推理都是很有必要的。
教师活动:用气垫导轨消除摩擦。
让滑块在导轨上滑动,利用光电门测出滑块在不同位置的速度。
学生活动:学生记录数据并比较。
确信他的正确性。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总结力和运动的关系。
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l、伽利略的观点。
2、笛卡儿的补充和完善。
3、牛顿第一定律。
对比三个人的观点,他们都是叙述力和运动关系的,谁的更全面?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伽利略: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的物体一直作匀速直线运动。
2、笛卡儿:物体不受力时,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或运动状态。
教师活动:既然牛顿第一定律是最完善的,那么它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运动状态是指什么?学生讨论回答:两个方面:不受力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受力时,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点评:培养学生理解问题时能力。
教师活动:牛顿第一定律可不可以用实验来验证?什么时候可以看作不受力并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不能。
因为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受力但合力为零时。
比如:冰面上的滑动的冰块。
冰壶球。
点评:培养学生刨根问底的严谨态度。
教师活动:牛顿定律又叫惯性定律,惯性是指什么?你又怎样理解这种性质呢?举例说明。
因为这是一个新概念,学生刚接受可能不是很好理解。
通过实验来进一步的理解。
在小车上放一高的木块,让小车在光滑的玻璃上运动,前面固定一物块,当车运动到物块时被挡住,车上的木块前倾。
为什么?再如,人站在匀速行使的车厢内竖直向上跳起,仍会落到原地。
这都是惯性。
再让学生举例,学生就必然入门了。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并思考,再进一步理解惯性:是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举例。
点评: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理解惯性。
教师活动:进一步总结: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理解时可认为不受力和合力为零效果是一样的,如果某个方向不受力,那么在这个方向物体也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当力使它改变这种状态时,它就会有抵抗运动状态改变的的“本领”。
这个本领与什么有关呢?比如货车启动时,由静止到运动得需要一段时间,是空车好启动还是满载时?你还能举出什么例子来?学生活动:学生思考比如骑自行车,单人时和带人时的感觉相比。
从实例可看出,运动状态变化的难易程度与质量有关。
点评: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理解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三)课堂总结、点评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
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计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四)实例探究☆对惯性的理解1、被踢出去的冰块在摩擦力可以忽略的冰面上运动受没受向前的力?为什么能够向前运动?2、船在水中匀速行驶,一人站在船尾向上竖直跳起,它会落入水中吗?为什么?3、为什么跳远运动员要助跑才能跳的远些?4、在一向北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车厢中,一小球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当坐在桌旁的人看到小球向南滚动时,火车做什么运动?5、一铅球3千克,静止在地面上,把它水平扔出后,做加速运动,它的惯性如何变化?☆受力分析6、一物块滑上了光滑的斜面,受几个力?★课余作业1、课后完成课本75页“问题与练习”中的习题。
2、完成课外阅读,思考讨论惯性参考系。
★“问题与练习”(P57)参考答案1、(1)不能。
由于惯性,炸弹还要向前飞行。
(2)人随地球旋转,有相同的速度,跳起后由于惯性,人要随地球自西向东转,所以落回原地。
2、在急刹车时,人会由于惯性而飞出,从而发生危险,安全带可以把人固定在座位上,增加安全性。
3、向上运动的物体是由于惯性而飞出,并不是因为受到了向上的力。
4、相对于自由下落的小球来说,在桌面上所受合力为零的茶杯,是做变速运动的,惯性定律不再成立。
★教学体会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牛顿简介牛顿,是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大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
1642年12月25日生于英格兰林肯郡格兰瑟姆附近的沃尔索普村,1727年3月20日在伦敦病逝。
牛顿是经典力学理论的集大成者。
他系统的总结了伽利略、开普勒和惠更斯等人的工作,得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三定律。
正象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牛顿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他除了在数学、光学、力学等方面做出卓越贡献外,他还花费大量精力进行化学实验。
牛顿在科学上最卓越的贡献是微积分和经典力学的创建。
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教学中应联系生活、贴近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l、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实验和生活的例子进一步体会,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