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道德发展与价值观 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百度文库、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人民日报》 ,2006年3月5日


阶段6: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遵守自我选择的伦理原则、特定法令或社会协议;超越 某些规章制度,更多考虑道德的本质,而非具体的原则 。


二、青少年道德判断的发展特点
(一)青少年期的道德判断阶段 1. 青少年早期的道德判断阶段 处于青少年早期阶段的( 13—14 岁)个体,道德判断以阶 段2和阶段3为主,这一时期的道德推理有80%以上是处于阶 段2和阶段3,在这两个阶段上接近相等。 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是从维护自身的物质利益或赢得他人赞 同的角度来看待道德问题的。

一、道德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一切道德的实质在于个体学会遵守一定的 规则系统。 皮亚杰采用临床访谈法对儿童的游戏规则进行了考察。 考察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规则的实践、规则的意识


规则的实践:主要考察个体是怎样适应规则的,在每个 年龄段和每个心理发展阶段是怎样遵守规则的。

他律道德阶段: 5 、 6—10 、 11 岁。在这一阶段,儿童认 为规则是神圣而不可违背的,是由成人制定的,是永恒不 变的。

道德实在论(morality realism):儿童把责任和依附于责 任的价值看成是固在的、不受内心支配的。


道德实在论具有三个特征:
责任受外界所支配,强调对外界既定规则的服从; 要求遵守规则的词句,而不是精神实质; 客观的责任感,即个体评价行为的依据是行为的后果而非 行为的动机。 自律道德阶段: 11 岁以后。在这一阶段,儿童认为规则 是人们经过协商而制定的,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水平二:习俗道德水平(9岁一直到成人)
遵从道德准则和社会习俗,关注社会需要和价值观中个人 的地位或作用。


阶段3:寻求认可阶段
个体的推理是受众人共同的期望和一致意见决定的。个体 愿意按照大家对自己的期望作为行为的准则,通过“做好 人”而寻求认可。 阶段4:遵守法规阶段 履行个人责任,尊重权威,不仅遵守现有社会秩序,而且 对此进行维护、支持和论证。他们认为正确的行为就是尽 到个人责任,尊重权威,维护社会秩序,否则就是错误的。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认识到社会契约和个人权利的重要性,认为社会法 制取向的价值观,应符合于社会大众权益,当社会 习俗或制定的法律不合社会大众权益时,应该进行 修改,修改后的法规,个体就必须遵守,否则就是 不道德行为。

水平三:后习俗道德水平
这一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 全自律的境界。人们面临道德情境时,可本着自己的良 心以及个人的价值观从事道德判断,而未必受传统习俗 或社会规范所制约。


道德相对论:儿童对行为的评价,除了看行为的结果,还 要考虑当事人的动机。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1. 柯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的主要观点 柯尔伯格认为,道德问题应该是关于人类事业的公正原则及 其行动。 在道德发展问题上,同皮亚杰一样,柯尔伯格认为儿童的道 德认知发展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儿童的道德成熟过程 就是道德认知发展过程。 柯尔伯格区分了道德判断的内容和结构。 道德判断的内容:思考了什么,包括有关的道德事实,供参 照的道德观念及其相应的看法,具体指个体在对道德两难故 事反应中所用的问题、规范和要素。 道德判断的结构:怎样思考问题或思考的方式,是对具体道 德内容进行思维加工的方法和过程。




2. 柯尔伯格的研究方法 两难故事法 海因兹偷药 阿莱克斯的问题

3.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的阶段及阶段的序列 水平一:前习俗道德水平(9岁以下儿童)

具有关于是非善恶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要求,但主要从行动结 果及自身的利害关系来判断是非。
阶段1:惩罚和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 缺乏是非善恶观念,认为免受处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 评指责的行为都是坏的。他们因为恐惧惩罚而遵守规则。 阶段2:相对功利主义的定向阶段 采取个人主义和交换的取向,以个人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来 考虑是否遵守规则。行为的好坏按行为的后果带来的奖罚而 定,得赏者为是,受罚者为非,对自己有利就好,对自己不 利就是不好。


13—14 岁的青少年的许多推理还是前习俗水平的(特别是 阶段 2 ),即自我物质利益决定着他们价值选择的许多方面。
但是,和10岁时相比,前习俗水平的道德判断有明显的下降, 阶段3的模式将起更重要的作用。 然而,从前习俗水平到习俗水平的转变要到高中阶段才能完 成。
规则的意识:考察儿童对规则的意识程度,以及随着规 则练习的不断发展(随年龄的增长),儿童所产生的责 任类型。


对偶故事法
动机与结果 A:某孩子在 无意中打碎十 五只杯子。 B:某孩子为 偷吃而打碎一 只杯子。 谎言问题 A :看到一条 狗象牛一样 大。 B :对母亲说 老师给了他 好分数,而 事实上没有 。 惩罚问题 A:不听父母的话 就不能骑木马。 B:不借书给不爱 惜书的人。 公正问题 偷苹果慌忙逃跑, 经过一座腐朽的木 桥,桥断掉进河里 。
例类 例选
判 断 结 年幼儿童:A 果 坏 年长儿童:B 坏
年幼儿童: A 年幼儿童:A公正 坏 年长儿童:B公正 年长儿童: B 坏
年幼儿童:这是惩 罚的报应 年长儿童:桥断与 偷苹果无关。

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
前道德阶段:大约出现在五六岁以前。这一阶段的规则实 践纯粹是运动性质和个人性质的。规则还不具有强制性。
第八讲 青少年的道德 发展与价值观

【内容提要】 道德发展理论 青少年道德判断的发展特点
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与人生价值观
道德发展的影响因素与道德教育
道德 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中共中央,2001年9月20日
八荣八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