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编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 陋室铭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古文两篇》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古文两篇》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古文两篇》课文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古文两篇》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
诗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刘白”。
有《刘宾客文集》。
二、故事背景刘禹锡因参加当时的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可是,和州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百般刁难。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刘禹锡看到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在石碑上,立在门前。
三、课文翻译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注释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灵: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异的。
斯:这。
惟:只。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原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注释上:动词,长到。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初中语文部编版( 2017 )七年级下册 第十六课 陋室铭课件( 23张PPT)
举例说出修辞手法 和 论证方法
比(喻)(起)兴 对比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借代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对偶 (对仗) 拟人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反问、引用 “何陋之有?” 举例 诸葛庐
子云亭
类比
中心论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源自象征手法: 托物言志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例证、引证 修辞手法:比兴对比对偶反问引用
苔痕上阶绿
, 草色入帘青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可以调素琴
, 阅金经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
5、文末提到三位古人,起什么作用?
引古人自况,陪衬比喻。
考考你?
一、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A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二、把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文。 A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 孔子云:何陋之有?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它就好像当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 的草庐,又好像扬雄在四川发愤 读书的子云亭。用孔子的话来说: “一位君子居住的地方,又怎么 会觉得简陋呢?”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 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 之有?”
孔子想搬到九夷去住。有人说:“那地 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道:” 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
朗读背诵: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深,有龙 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 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 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 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 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人教新编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 陋室铭
译文参考:孔子说:“(虽然 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 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阅读 理解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句的? 作者是否从一开始就写陋室?文章 从何入笔?起何作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铺垫
3、文章用“山、水” “不在高、不在 深”“仙、龙” “名、灵”分别比喻什么?
物
陋室
(对陋室的环境 及室主人的日常 生活进行描写。)
志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本文使用的修辞手法总结: 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比 兴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对 偶 调素琴,阅金经。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对偶 借代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文体简介: 【铭】
座右铭: 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
的格言,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 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
作 者 介 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 学家,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 唐顺宗时,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 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和柳 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 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晚年回长安任 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 集》、《刘梦得文集》。他的诗精炼含蓄, 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 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 为“诗豪”。本文选自《刘禹锡集》。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 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意境隽 永、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作者 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 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雅 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课下注释(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十六课)
《陋室铭》课下注释(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十六课)1、选自《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诚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名】出名,有名。
3、【灵】灵验。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6、【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7、【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8、【调素琴】弹琴。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9、【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10、【无丝竹之乱耳】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
丝,指弦乐器。
竹,指管乐器。
11、【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案牍,指官府文书。
形,形体、躯体。
12、【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13、【西蜀子云亭】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西蜀,今四川。
子云,即扬雄(前53-18),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哲学家、
文学家。
14、【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
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PPT课件(共36页)全
面对大江观白帆
身在和州争思辩
杨柳青青江水边
人在历阳心在京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多用 托物言志的手法。
《陋室铭》题解
文人书斋名 我国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 诸葛亮--茅庐 闻一多--何妨一下楼 朱自清--犹贤博弈斋 梁实秋--雅斋
陋室 德馨
活动三:品读——读懂内容
陋室,真的陋吗?
从哪几个方面来 论述陋室不陋的?
原因:惟吾德馨
活动三:品读—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
——交往人物之高雅
——生活情趣之高雅
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陋室不陋”的?是从几个方面来描写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环境之高雅
陋室不陋
重点字词
课文研读
作者是如何表现陋室不陋的?
一是自然环境清幽。(景) 二是交往人物不俗。(人) 三是生活情趣高雅。(事)
活动中:赏读——读明情操
作者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诸葛庐
子云亭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政治上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文学上万古流芳的高远志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之《陋室铭》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陋室铭》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陋室铭》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并体会到其中的意境和哲理。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的方式,我发现学生们对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很有感触,这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引导过程中,我意识到有些问题可能还需要更具体、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投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之《陋室铭》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陋室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诗歌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陋室铭》的韵律美和意境。
2.词语解析:解析诗中重要词语,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3.诗句赏析:分析诗句的艺术特色,如对仗、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文本主题的把握:理解诗人刘禹锡以陋室为载体,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人生观。
举例:《陋室铭》中“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句,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其比喻意义,即过于苛求或完美主义可能导致孤立无援。
2.教学难点
-诗句的深层含义理解: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挖掘其深层含义。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识别诗句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在诗句中的作用,并能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19张PPT)
我的疑问
问题清单
1、铭是什么意思?开头为什么先写山和水? 2、刘禹锡的居室是陋还是不陋呢? 3、结尾为什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 及孔子的“何陋之有”?
答疑题解惑:共铭探?讨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 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陋室铭》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论 说来表达主人的心志的一篇铭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比兴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而引起所咏之物也。
——宋 朱熹
陋?不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景)
陋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人)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6课《陋室铭》教案设计
补充本文的创作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知县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千百年后那位势利眼的狗官已化为尘土,而这篇铭文则成为“天下第一铭”名垂千古。
第16课 陋室铭 课件-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意在以古 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经常与他人比吃穿,甚至有人埋怨没 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我认为:衣不在好,整洁就成; 家不在富,温馨就行,虚荣心是要不得的。有时我们面对 自己所拥有的,不知道珍惜,往往是因为我们没意识到它 的可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了解 一下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所表现出的情趣,我们从中或 许能领悟出一些道理。
理解“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 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自己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一样安贫乐道。陋 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 强调陋室因君子居住而 不再简陋。
Hale Waihona Puke 孟子说,读书人要“达则兼济天下,穷 则独善其身”,但范仲淹们,刘禹锡们 超越了孟子。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 管是居朝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们 都坚定执着,把兼济天下作为生命永远 的崇高追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正如刘禹锡 曾吟诵过的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 然”,这群走在时代的风潮浪尖上绝不 沉沦绝不逃避的文人们,乃是中国知识 分子的筋骨和脊梁。最后,让我们怀着 对刘禹锡周敦颐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崇 敬再次诵读《陋室铭》和《爱莲说》。
这样乐观豁达,这样富有生命活力的一个刘禹锡,怎么可能 “清高自许”“独善其身”“隐居避世”呢?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陋室铭》精品课件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设喻引题 比兴
山、水 仙、龙
陋室 德馨
托
居室环境高雅
物
陋室不陋 人物交往高雅
言
生活情趣高雅
志
引古贤以自况: 反问点题
高洁傲岸 的节操和 安贫乐道 的志趣
板书设计
山、 水
比 陋室
类 诸葛庐
(名、灵)兴 (德馨) 比 子云亭
环 境 交 往 日常生活 何陋之有?
又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
诸葛庐
子云 亭
精读文本
5、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 典有故什:么孔含子义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
“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 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文章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钧,突出了作 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
合作探究
此文仅仅是在写陋室吗?这是一种什么 写法?
第16课 陋室铭
1.积累本文文言现象,疏通全文,了解文学体裁和 “托物言志”的手法。 2.反复朗读直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的语 言特色。 3.了解作者高尚的情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新知导入
明代文学家张溥自幼勤奋好学,凡是他读过 的书,自己必然要亲手抄下来,抄完朗读一遍后 ,随即烧掉,然后再抄、再读、再烧,接着像这 样反复七次才停止。他将他的屋子命名为“七录 斋”。
朗读课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 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 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疏通文意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陋室铭》翻译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了灵气。
这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高尚(就不显得简陋了)。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说说笑笑的是渊博的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雄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了灵气。
这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高尚(就不显得简陋了)。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说说笑笑的是渊博的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雄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了灵气。
这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高尚(就不显得简陋了)。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说说笑笑的是渊博的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雄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了灵气。
这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高尚(就不显得简陋了)。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说说笑笑的是渊博的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雄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了灵气。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陋室铭》文本解读
《陋室铭》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2.文题诠释《陋室铭》通过对所居住房屋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从居住环境的宜人、交往人物的高雅和日常生活的脱俗三方面着手,又用古代名贤的居室来自比,表达出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主旨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甘居陋室,不慕荣利,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精神。
4.内容解读《陋室铭》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抒情短文,全文81个字。
文章构思新颖,通篇采取托物言志的方法,借助赞美简陋的居室来表现作者高洁的情趣和安贫乐道的精神。
这篇作品可能谢雨刘禹锡被贬谪之后,文中对官场卑污和世俗喧嚣的鄙弃,反映出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之后的心境。
文章分为三个层次:开头点名主旨,用“山不在高……有龙则灵”先否定后肯定的居室,通过“仙”“龙”能否“名”“灵”的事理类比,烘托“陋室”之非凡的原因——“吾德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四单元第16课《陋室铭》教案
4.文学常识:介绍刘禹锡的生平事迹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拓展学生的文学知识。
5.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6.课堂讨论与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言文句式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宾语前置句、排比修辞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章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体现“德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模仿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创作一段表达个人理想的文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四单元第16课《陋室铭》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四单元第16课《陋室铭》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陋室铭》原文阅读与理解:通过对刘禹锡《陋室铭》的阅读,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词汇及文章大意。
2.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分析《陋室铭》的起承转合,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情感态度的深入理解:学生需要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如何在简陋的环境中保持高尚情操,这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文学常识的积累:刘禹锡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强调。
在教学中,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对于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学习,可以通过例句讲解、互动问答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此外,课堂上的互动和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由于他们对文言文的兴趣不足或者自信心不足。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给予鼓励和肯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16《短文两篇》之《陋室铭 》课件
译文
大 指知识渊博的学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官职的平民。这里指缺乏文化的人。 译:
指用泥金(一种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色颜料)书写的佛经。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发出的声音。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引用孔子的话作结,具有雄辩的力量。 (2)画龙点晴,进一步点明全文主旨。 表现出作者是一个不受世俗羁绊,淡泊名利,有着高洁傲岸 节操和安贫乐道情趣的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16《短文两篇》之《陋室铭 》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16《短文两篇》之《陋室铭 》课件
山 水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16《短文两篇》之《陋室铭 》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16《短文两篇》之《陋室铭 》课件
老学庵: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 的书斋名。取“师旷老而学犹秉 烛夜行”之语铭斋,立志要活到 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16《短文两篇》之《陋室铭 》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16《短文两篇》之《陋室铭 》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16《短文两篇》之《陋室铭 》课件
聊斋:清代文学家蒲松龄题书屋为“聊 斋”。相传,在创作《聊斋志异》时, 为搜集素材蒲松龄常设烟、
茶在路边,过路人只须到此讲讲故事、 传闻,或聊聊天,便可免费享用。一旦 听到有用的“材料”,
蒲松龄就回去整理成文,因此他取书屋 名为“聊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16《短文两篇》之《陋室铭 》课件
要求:Leabharlann 为“诗豪
”
。
(772—842)
写作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称颂的是:人品(不慕荣利、不 求闻达、安贫乐道)是高尚的。
批评的是:逃避世俗,脱离劳动人民,不能与 时俱进,不能抵制腐败,不能培养自己的意志 (----周恩来在人群嘈杂的闹市区读书)这种 人在现代生活中,简直不能生存。 谈笑有鸿儒, 鄙视、脱离劳动人民, 往来无白丁。 不能了解、关心老百姓疾苦。 无案牍之劳形 缺少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
6.再读第二层思考: 1)哪些是正面描写?是实写?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2)哪些是从反面描写?是虚写?
“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可以调素琴”与哪一句相呼应?
“无丝竹之乱耳。”
4)“阅金经”与哪一句相呼应?
“无案牍之劳形”
7.本文题为“陋室铭”,陋在何处? 苔痕上阶绿, 环境:幽僻冷清 草色入帘青。
作 者 介 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 学家,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 唐顺宗时,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 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和柳 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 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晚年回长安任 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 集》、《刘梦得文集》。他的诗精炼含蓄, 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 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 为“诗豪”。本文选自《刘禹锡集》。
调弄,这 里是弹奏 的意思
不加 装饰 的琴
用泥金(一种金 属粉末制成的颜 料)书写的佛经
可以调
素琴,阅金经。
译文参考:可以弹奏不加 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 写的珍贵佛经。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 声音
官府 文书
形容词使 动用法, 使…劳累
形体 躯体 形。
无丝竹之 乱耳,无案牍 之 劳 助词,取独,不译 使耳朵扰乱
译文参考:孔子说:“(虽然 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 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阅读 理解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句的? 作者是否从一开始就写陋室?文章 从何入笔?起何作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铺垫
3、文章用“山、水” “不在高、不在 深”“仙、龙” “名、灵”分别比喻什么?
孔子云:何陋之有? 引 用
写作特色总结
填字游戏: 刘禹锡《陋室铭》: 山水比兴 引 陋室 对偶拟人 描 环境 衬托对仗 夸 朋友 虚实对比 话 生活 类比暗含 立 志向 引经据典 表 态度
拓展 延伸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 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 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 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 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预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与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交 流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读清句读
预习与交流 读出韵脚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 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意境隽 永、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作者 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 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雅 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主旨与写作手法总结明确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本文采用的是哪种表现手法? ——通过对陋室中的景色、交往、生活的 描写,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 生活情趣和高洁伟岸的道德情操。 知识补充——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 表现自己的志向、情感或理想。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 青ing, 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音频朗读
听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
感受语言之美,并给发音不准 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尝试诵读
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
2、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 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 出来。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 未能解决的问题。 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 解决的问题。
陋 室 不 陋
物 质 条 件 精 神 生 活
简 陋 不 鄙 陋
表达了作者 不慕荣利 安贫乐道 的情怀。
斯惟,西蜀子云 亭”。作者在这里用草庐和玄亭比陋室, 其用意还是在说明陋室不陋吗?为什么?
是的
因为诸葛庐就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 南阳隆中时居住过的草庐;子云亭是指西 汉学者扬雄住过并写作《太玄经》的亭子。 作者采用类比的写法,用历史上诸葛亮和 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 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 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那么 我的陋室不也是如此么?
事
背景补入:
刘禹锡写作此文时,唐朝正一天天衰 落下去。朝廷上,牛(牛僧儒、李宗闵) 李(李德裕)两党互相排挤,妒贤害能, 任人惟亲;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 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 感忧虑却又无力回天,只好独善其身, 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
9.“陋”与“不陋”,两相对照,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文中哪一句话表达了这一意思?
讨论 交流 3、你认为美好的物 质家园和美好的精 神家园哪一个更重 要?为什么?
仿写练习
学完这篇课文,你能否借鉴作者的写法 写一篇仿作来讽刺某种人或现象吗? 提示要求: 1、为自己要仿写的内容选定标题, 如“电脑铭”,“考试铭”,“旅 游铭”等等; 2、仿写练笔的句式要基本相同, 最好能大致押韵; 3、主题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感情。
刘禹锡的名句:
——刘禹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作品背景
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 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 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 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 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 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 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 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 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 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 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 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 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 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 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 “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其仍 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 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刘禹锡 又提笔写了一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 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 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 铭》,來表心迹, 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陶渊明厌弃官场,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 归”;苏轼被贬黄州,自 称“闲人”,享受“闲 趣”;柳宗元谪居永州, 寄情山水…… 那么,刘禹锡被贬和 州,又在过着怎样的生活、 有着怎样的心境呢?今天 就让我们走近他的传世佳 作《陋室铭》吧!
简陋的屋子
解“题”释 义 陋室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 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 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 对陋室的描绘和论说,表达陋室 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的一篇韵 文.
物
陋室
(对陋室的环境 及室主人的日常 生活进行描写。)
志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本文使用的修辞手法总结: 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比 兴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对 偶 调素琴,阅金经。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对偶 借代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方位名词作动词, 长到,蔓到
映 入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参考:苔藓长到了台阶上, 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 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博学的人 鸿:大 儒:指读书人 谈笑有鸿儒,
偏义复词, 词义偏在 “来”上
往来无
平民,指没 有功名的人
白丁。
译文参考:(到这里)说 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 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11、“何陋之有”起什么作用?
—— 引 孔 子 的 话 证 明 , 只 要君子居之,便陋室不陋; ——呼应前文“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 12、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 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 • 不矛盾。 • 文题中的“陋”为房屋的形陋, 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 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用“山、水”比喻“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比喻“陋”
用“仙、龙”比喻“德”、“吾”。
用“名、灵”比喻 “馨”、“不陋”。
4、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 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运用了哪些写作手 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比喻,对偶,起兴,虚实结合。
补充说明:老师这里有一句话,看看这句话的语 意重点在什么地方? 透过窗户看天空,透过天空看历史,透过 历史看人生…… 这种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由 此及彼的表现手法叫做——起兴。
调素琴
陈设:简陋朴素
陋 谈笑风生,纵情畅怀 谈笑有鸿儒, 室 人 往来无白丁。 交往人物不俗 不 陋 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生活情趣高雅
怡然自得,高雅脱俗
8.作者写作此文,要表达的到底是“陋室 之陋”,还是“陋室不陋”? 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自然环境优雅 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