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奥数教程-四年级奥数题有哪些

合集下载

四年级奥数30题题目及答案

四年级奥数30题题目及答案

小学四年奥数大全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速算与巧算1、9+99+999+9999+99999=2、199999+19999+1999+199+19=3、(1+3+5+...+1989)-(2+4+6+ (1988)4、389+387+383+385+384+386+3885、(4942+4943+4938+4939+4941+4943)÷6小学四年级奥数题:钢笔的价格1、对任意一个自然数进行变换:如果这个数是奇数,则加上99;如果这个数是偶数,则除以2。

现在对300连续作这种变换,能否经过若干次变换出现100?为什么?2、商店进了一批钢笔,用零售价10元卖出20支与用零售价11元卖出15支的利润相同。

那么每支钢笔的进货价是多少元?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妙算应用题1、黑板上有5和7两个数。

现在规定操作:将黑板上的任意两个数相加的和写在黑板上。

问:经过若干次操作后,黑板上能否出现23?为什么?2、河堤上有一排树共100棵,从左往右数第78棵起往右都是一班种的,从右往左数第67棵起往左都是三班种的,其余都是二班种的,那么二班种了多少棵?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和差倍果园里有梨树、桃树、核桃树共526棵,梨树比桃树的2倍多24棵,核桃树比桃树少18棵.求梨树、桃树及核桃树各有多少棵?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填竖式1、在□中填入适当的数字,使乘法竖式成立。

2、在□中填入适当的数字,使除法竖式成立。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应用题1、天天带了一些苹果和梨到敬老院慰问。

每次从篮里取出2个梨和4个苹果送给老人,最后当梨正好分完时,还剩下27个苹果。

这时他才想起原来苹果是梨的3倍多3个。

原有苹果、梨各多少个?2、40名同学在做3道数学题时,有25人做对第一题,有28人做对第二题,有31人做对第三题。

那么至少有多少人做对了三道题?小学四年级奥数题:长方形的数量1、下图中有多少个含@的长方形?2、下图中共有多少个长方形?小学四年级奥数题:还原问题1、某仓库运出四批原料,第一批运出的占全部库存的一半,第二批运出的占余下的一半,以后每一批都运出前一批剩下的一半。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5篇]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5篇]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5篇]1.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篇一1、王爷爷家养的4头奶牛每个星期产奶896千克,平均1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呢?2、4辆汽车3次运水泥960袋,平均每辆汽车每次运水泥多少袋?3、水波小学每间教室有3个窗户,每个窗户安装12块玻璃,9间教室一共安装多少块玻璃?4、小红买了2盒绿豆糕,一共重1千克。

每盒装有20块,平均每块重多少克?5、一辆大巴车从张村出发,如果每小时行驶60千米,4小时就可以到达李庄。

结果只用了3个小时就到达了。

这辆汽车实际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参考答案:1、896÷4÷7=32(千克)2、960÷4÷3=80(袋)3、12×9×3=324(块)4、1千克=1000克1000÷2÷20=25(克)5、60×4÷3=80千米/小时2.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篇二1.用一根150厘米长的绳长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这个等边三角形的每条边的长是多少厘米?2.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相邻的边分别是8米、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3.用20分米和50分米的木条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所得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4.等腰三角形顶角度数是一个底角的一半,这个三角形顶角和底角各是多少度?5.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

正方形的边长是12厘米,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参考答案:1.150÷3=50(厘米)答:这个等边三角形的每条边的长是50厘米。

2.8+5+5=18(米)答:它的周长是18米。

3.20+50+50=120(分米)答:所得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20分米。

4.180÷(1+2+2)=36°36°×2=72°(次)答:这个三角形顶角是36°,底角是72°。

5.12×4÷3=16(厘米)答: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16厘米。

(完整)小学四年级奥数题100道带答案有解题过程

(完整)小学四年级奥数题100道带答案有解题过程

(完整)小学四年级奥数题100道带答案有解题过程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1.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36千米的A、B两地相向而行,4小时后相遇。

已知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解:先根据“速度和=路程÷相遇时间”,求出甲、乙的速度和为36÷4=9(千米/小时)。

再用速度和减去甲的速度,即9-5=4(千米/小时),所以乙每小时行4千米。

2.有一堆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余2个,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也余2个,这堆苹果最少有多少个?解:先求出5和7的最小公倍数,5×7=35。

再加上余数2,35+2=37(个),所以这堆苹果最少有37个。

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长是宽的2倍,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解:设宽为x厘米,则长为2x厘米。

根据“长方形周长=(长+宽)×2”,可列出方程:(x+2x)×2=24,3x×2=24,6x=24,x=4。

那么长为2×4=8(厘米),面积=长×宽=8×4=32(平方厘米)。

4.在一个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100,已知商是8,余数是3,求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解:设除数为x,则被除数为8x+3。

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8x+3)+x+8+3=100,9x+14=100,9x=86,x=9.56(此处若考虑除数应为整数,则需要检查题目数据是否有误,但按照题目要求继续计算)。

被除数为8×9.56+3=79.48(同样,此处数据也因除数非整数而带有小数)。

5.小明有一些邮票,他送给小红12张后,还比小红多8张,原来小明比小红多多少张邮票?解:小明送给小红12张后还多8张,那么原来多的数量是12×2+8=32(张)。

6.有一个等差数列:3,8,13,18,…,这个数列的第20项是多少?解:先求公差为8-3=5。

四年级奥数精典题及答案

四年级奥数精典题及答案

四年级奥数精典题及答案四年级奥数题目往往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兴趣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适合四年级学生的奥数题目以及相应的答案:题目1:数字填空在数字序列 2, 4, 6, 8, __ 中,下一个数字应该是多少?答案1: 10这个序列是等差数列,公差为2。

所以下一个数字是8+2=10。

题目2:逻辑推理小明、小红和小刚是三个好朋友,他们分别住在不同的楼层。

小明住在二楼,小红住在比小明高一层的楼层,小刚住在最高层。

如果小红住在三楼,那么小刚住在几楼?答案2:小刚住在四楼。

根据题目描述,小明住在二楼,小红住在三楼,所以小刚只能住在四楼,这是最高层。

题目3:图形计数在一个3x3的网格中,有多少种方式可以画出一条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路径,只能向下或向右移动?答案3:有8种方式。

这是一个经典的组合问题,可以通过组合数来解决。

从左上角到右下角,需要向下移动2步,向右移动2步,总共4步。

选择2步向下的组合方式有C(4,2)种,即4!/(2!2!)=6种。

再加上2步向右的组合方式,总共是6*2=12种,但因为每次选择向下或向右都是独立的,所以需要除以2,得到最终答案8种。

题目4:年龄问题小华今年10岁,他的哥哥比他大5岁。

5年后,小华和他的哥哥的年龄之和是多少?答案4: 40岁。

小华的哥哥现在是10+5=15岁。

5年后,小华将是10+5=15岁,他的哥哥将是15+5=20岁。

他们的年龄之和将是15+20=35岁。

题目5:速度与时间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如果它需要行驶120公里,需要多少时间?答案5: 2小时。

根据速度等于距离除以时间的公式,时间=距离/速度。

所以时间=120公里/60公里/小时=2小时。

这些题目涵盖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和逻辑推理,适合四年级学生进行练习和思考。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 四年级(DOC)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 四年级(DOC)

奥数基础四年级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例1 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10名同学,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数)如下:86,78,77,83,91,74,92,69,84,75。

求这10名同学的总分。

分析与解:通常的做法是将这10个数直接相加,但这些数杂乱无章,直接相加既繁且易错。

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现,这些数虽然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数作“基准”,比如以“80”作基准,这10个数与80的差如下:6,-2,-3,3,11,-6,12,-11,4,-5,其中“-”号表示这个数比80小。

于是得到总和=80×10+(6-2-3+3+11-=800+9=809。

实际计算时只需口算,将这些数与80的差逐一累加。

为了清楚起见,将这一过程表示如下:通过口算,得到差数累加为9,再加上80×10,就可口算出结果为809。

例1所用的方法叫做加法的基准数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加数较多,而且所有的加数相差不大的情况。

作为“基准”的数(如例1的80)叫做基准数,各数与基准数的差的和叫做累计差。

由例1得到:总和数=基准数×加数的个数+累计差,平均数=基准数+累计差÷加数的个数。

例2 某农场有10块麦田,每块的产量如下(单位:千克):462,480,443,420,473,429,468,439,475,461。

求平均每块麦田的产量。

解:选基准数为450,则累计差=12+30-7-30+23-21+18-11+25+11=50,平均每块产量=450+50÷10=455(千克)。

答:平均每块麦田的产量为455千克。

求一位数的平方,在乘法口诀的九九表中已经被同学们熟知,如7×7=49(七七四十九)。

对于两位数的平方,大多数同学只是背熟了10~20的平方,而21~99的平方就不大熟悉了。

有没有什么窍门,能够迅速算出两位数的平方呢?这里向同学们介绍一种方法——凑整补零法。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五篇]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五篇]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五篇]1.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篇一1、有四个数,其中每三个数的和分别是45,46,49,52,那么这四个数中最小的一个数是多少?解析:把4个数全加起来就是每个数都加了3遍,所以,这四个数的和等于(45+46+49+52)÷3=64。

用总数减去最大的三数之和,就是这四个数中的最小数,即64-52=12。

2、电车公司维修站有7辆电车需要维修,如果用一名工人维修这7辆电车的修复时间分别为12,17,8,18,23,30,14分钟。

每辆电车每停开1分钟的经济损失是11元。

现在由3名工作效率相同的维修工人各自单独工作,要是经济损失减到最小程度,那么最小的损失是多少元?答案与解析:由题可知,要使经济损失最小,3名工人的工作时间尽量均等,缤纷接每个人要先维修时间短的,故有:12+17+8+18+23+30+14=122122÷3=40余2①12+30=42②17+23=40③8+14+18=40这7辆车最少共停开的时间为:(12+12+30)+(17+17+23)+(8+8+8+14+14+18)=181(分钟)最小损失为11×181=1991(元)2.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篇二1、一块平行四边形地,如果只把底增加8米,或只把高增加5米,它的面积都增加40平方米。

求这块平行四边形地原来的面积?解析:根据只把底增加8米,面积就增加40平方米,可求出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

根据只把高增加5米,面积就增加40平方米,可求出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

再用原来的底乘以原来的高就是要求的面积。

解:(40÷5)×(40÷8)=40(平方米)答:平行四边形地原来的面积是40平方米。

2、上午6时从汽车站同时发出1路和2路公共汽车,1路车每隔12分钟发一次,2路车每隔18分钟发一次,求下次同时发车时间。

分析:1路和2路下次同时发车时,所经过的时间必须既是12分的倍数,又是18分的倍数。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导语】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

1934年—1935年,前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名称,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举办第xx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四年级有4个班,不算甲班其余三个班的总⼈数是131⼈;不算丁班其余三个班的总⼈数是134⼈;⼄、丙两班的总⼈数⽐甲、丁两班的总⼈数少1⼈,问这四个班共有多少⼈? 答案与解析 由“不算甲班其余三个班的总⼈数是131⼈;不算丁班其余三个班的总⼈数是134⼈”得到131+134=265,这265⼈包括1个甲班和1个丁班,以及2个⼄班和2个丙的总和,⼜因为⼄、丙两班的总⼈数⽐甲、丁两班的总⼈数少1⼈,所以⽤265-1=264就刚好是3个⼄班和3个丙班之和,264÷3=88,就是说⼄、丙两个班的和是88⼈,那么,甲、丁两个班的和就是88+1=89⼈。

所以,四个班的和是88+89=177⼈。

2、在⼀个两位数之间插⼊⼀个数字,就变成⼀个三位数。

例如:在72中间插⼊数字6,就变成了762。

有些两位数中间插⼊数字后所得到的三位数是原来两位数的9倍,求出所有这样的两位数。

答案与解析:分析:两位数中间插⼊数字后所得到的三位数是原来两位数的9倍,即这个数的个位乘以9以后的个位还等于原来的个位,那么个位只能是0或5。

如果是0,显然不⾏。

因为20×9=180,30×9=270,......所以个位只能是5。

试验得到:15,25,35,45是满⾜要求的数。

 2.⼩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3 3 3 3 3 3=100 3 3 3 3 3 3 3=100 3 3 3 3 3 3 3 3=100 3 3 3 3 3 3 3 3 3=100 3 3 3 3 3 3 3 3 3 3=100 答案与解析 (1)(333-33)÷3=100 (2)33÷3×3×3+3+3=100 (3)33+33+33+3÷3=100 (4)(33-3)×3+3+3+3+3÷3=100 (5)3×3×3×3+3×3+(33-3)÷3=1003.⼩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学⽣买回4个篮球5个排球⼀共⽤185元,⼀个篮球⽐⼀个排球贵8元,篮球的单价是________元。

(完整版)四年级奥数大全附答案,推荐文档.doc

(完整版)四年级奥数大全附答案,推荐文档.doc

小学四年奥数大全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速算与巧算1、9+99+999 +9999 +99999= ?2、199999 +19999 +1999 +199 +193、( 1+3+5++1989 )-( 2+ 4+6++1988 )4、389+ 387+383+385 +384 +386 +3885、( 4942 +4943 +4938 +4939 +4941 + 4943 )÷6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速算与巧算-答案1、解答:在涉及所有数字都是9 的计算中,常使用凑整法 .例如将999 化成 1000-1 去计算 .这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技巧.9+ 99+999 +9999 +99999=(10-1)+(100-1 )+(1000 -1)+(10000-1 )+(100000-1 )=10+100 +1000 +10000 +100000-5=111110-5=111105.2、解答:此题各数字中,除最高位是 1 外,其余都是9,仍使用凑整法 .不过这里是加 1 凑整 .(如 199+1=200 )199999 +19999 +1999 +199+19=(19999+1)+(19999+1)+( 1999 +1)+( 199+1)+( 19+1)- 5=200000 +20000 +2000 +200 +20-5=222220-5=22225.3、4、解答:解法 1:认真观察每个加数,发现它们都和整数390 接近,所以选 390 为基准数 .389 +387 +383+385+ 384+ 386+ 388=390×7-1-3-7-5-6-4-=2730-28=2702.解法 2:也可以选 380 为基准数,则有389 +387 +383+385+ 384+ 386+ 388=380×7+9+7+ 3+5+4+6+ 8=2660 +42=2702.5、解答:认真观察可知此题关键是求括号中 6 个相接近的数之和,故可选 4940 为基准数 .(4942 +4943 + 4938 + 4939 +4941 +4943 )÷6=( 4940×6+2+ 3-2-1 +1+3)÷6=(4940×6+6)÷6(这里没有把 4940×6 先算出来,而是运用了除法中的巧算方法)=4940×6÷6+6÷6=4940 +1=4941.小学四年级奥数题:钢笔的价格1、对任意一个自然数进行变换:如果这个数是奇数,则加上99 ;如果这个数是偶数,则除以 2。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五篇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五篇

【导语】在解奥数题时,经常要提醒⾃⼰,遇到的新问题能否转化成旧问题解决,化新为旧,透过表⾯,抓住问题的实质,将问题转化成⾃⼰熟悉的问题去解答。

转化的类型有条件转化、问题转化、关系转化、图形转化等。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五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找规律,在括号内填⼊适当的数。

3,6,8,16,18,(),()。

答案:6=3×2,16=8×2,即偶数项是它前⾯的奇数项的2倍;⼜8=6+2,18=16+2,即从第三项起,奇数项⽐它前⾯的偶数项多2。

所以应填:36,38。

2、找规律,在括号内填⼊适当的数。

1,6,7,12,13,18,19,(),()。

答案:将原数列拆分成两列,应填:24,25。

3、找规律,在括号内填⼊适当的数。

1,4,3,8,5,12,7,()。

答案:奇数项构成数列1,3,5,7,…,每⼀项⽐前⼀项多2;偶数项构成数列4,8,12,…,每⼀项⽐前⼀项多4,所以应填:16。

4、找规律,在括号内填⼊适当的数。

0,1,3,8,21,55,(),()。

答案:144,377。

5、A、B、C、D四⼈在⼀场⽐赛中得了前4名。

已知D的名次不是,但它⽐B、C都⾼,⽽C的名次也不⽐B⾼。

问:他们各是第⼏名? 答案:D名次不是,但⽐B、C⾼,所以它是第2名,A是第1名。

C的名次不⽐B⾼,所以B是第3名,C是第4名。

2.⼩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甲、⼄、丙三⼈年龄之和是94岁,且甲的2倍⽐丙多5岁,⼄2倍⽐丙多19岁,问:甲、⼄、丙三⼈各多⼤? 如果每个⼈的年龄都扩⼤到2倍,那么三⼈年龄的和是94×2=188。

如果甲再减少5岁,⼄再减少19岁,那么三⼈的年龄的和是188-5-19=164(岁),这时甲的年龄是丙的⼀半,即丙的年龄是甲的两倍。

同样,这时丙的年龄也是⼄两倍。

所以这时甲、⼄的年龄都是164÷(1+1+2)=41(岁),即原来丙的年龄是41岁。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5篇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5篇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5篇不局限于这两个例子,请自行找到合适的格式来书写。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5篇一、加减混合运算1. 将38和12相加,再减去25。

解:38 + 12 - 25 = 50答案:502. 一个篮子里有15颗橙子,小明从篮子里拿走了9颗橙子,还剩几颗橙子?解:15 - 9 = 6答案:6二、乘法运算1. 将7乘以5。

解:7 × 5 = 35答案:352. 小明有3盒巧克力,每盒有8块巧克力,他一共有几块巧克力?解:3 × 8 = 24答案:24三、除法运算1. 将24除以6。

解:24 ÷ 6 = 4答案:42. 小红一共有18颗糖果,她想把它们平均分给6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拿走几颗糖果?解:18 ÷ 6 = 3答案:3四、混合运算1. 小玲有12元钱,她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2元,还买了2本图画书,每本图画书4元,她一共花了多少钱?解:3 × 2 + 2 × 4 = 6 + 8 = 14答案:142. 小华有16个糖果,她想把它们分给她的4个朋友,每个人可以拿到几个糖果?还剩下几个糖果?解:16 ÷ 4 = 4(每个人可以拿到4个糖果)剩下的糖果数量:16 - 4 × 4 = 16 - 16 = 0答案:每个人可以拿到4个糖果,剩下0个糖果。

总结:通过上面的五道题目,我们练习了小学四年级奥数题中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这些题目旨在帮助孩子们提高运算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想更好地掌握这些奥数题,同学们可以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加油!。

四年级奥数题目30道

四年级奥数题目30道

四年级奥数题目30道一、四则运算类1. 计算:1 + 2 + 3+…+100解析:这是一个等差数列求和的问题。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为公式,其中公式是项数,公式是首项,公式是末项。

在公式中,公式,公式,公式。

则公式。

2. 25×32×125解析:把32拆分成公式,原式变为公式。

3. 999×999+1999解析:将1999拆分为公式,原式变为公式。

二、数字规律类4. 找规律填数:1,1,2,3,5,8,(),21解析:这是斐波那契数列,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

所以括号里的数为公式。

5. 观察数列:1,4,9,16,25,()解析:这个数列是平方数数列,公式,公式,公式,公式,公式,括号里的数为公式。

三、植树问题类6. 在一条长200米的路的一侧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都种,一共要种多少棵树?解析:根据公式公式,间隔数公式总长公式间隔长度。

这里总长公式米,间隔长度公式米,间隔数为公式,则棵数为公式棵。

7. 一个圆形池塘周长是180米,每隔6米种一棵柳树,一共要种多少棵柳树?解析:圆形是封闭线路,棵数公式间隔数。

所以公式棵柳树。

四、年龄问题类8. 父亲今年40岁,儿子今年12岁,几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2倍?解析:设公式年后父亲年龄是儿子年龄的2倍。

可列方程公式,公式,移项得公式,公式。

9. 哥哥5年前的年龄和妹妹3年后的年龄相等,哥哥今年18岁,妹妹今年多少岁?解析:哥哥5年前的年龄为公式岁,因为哥哥5年前的年龄和妹妹3年后的年龄相等,所以妹妹3年后是13岁,妹妹今年公式岁。

五、鸡兔同笼问题类10. 鸡兔同笼,共有头30个,脚84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只?解析:假设全是鸡,则脚有公式只,比实际少公式只。

每把一只兔当成鸡就少算公式只脚,所以兔有公式只,鸡有公式只。

11. 有蛐蛐和蜘蛛共10只,共有68条腿,蛐蛐有6条腿,蜘蛛有8条腿,问蛐蛐和蜘蛛各有多少只?解析:假设全是蛐蛐,则腿有公式条,比实际少公式条。

小学数学四年级50道奥数题-小学四年级奥数题100道及答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50道奥数题-小学四年级奥数题100道及答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50道奥数题——小学四年级奥数题100道及答案(第一部分)1. 题目:小明有20颗糖果,他每天吃3颗,那么几天后他还能剩下10颗糖果?答案:小明共需吃掉10颗糖果,每天吃3颗,所以需要4天。

因此,4天后他还能剩下10颗糖果。

2. 题目: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答案:周长:(10+5)×2=30厘米;面积:10×5=50平方厘米。

3. 题目:小华有8个苹果,他每天吃2个,那么几天后他吃完这些苹果?答案:小华共需吃掉8个苹果,每天吃2个,所以需要4天吃完。

4. 题目:一个数加上20后是50,这个数是多少?答案:这个数是30。

5. 题目: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公里,3小时行驶多少公里?答案:60×3=180公里。

6. 题目: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有20名男生,那么女生有多少名?答案:4020=20名女生。

7. 题目:一个三位数的百位数是2,十位数是5,个位数是8,这个数是多少?答案:这个数是258。

8. 题目: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答案:周长:6×4=24厘米;面积:6×6=36平方厘米。

9. 题目:小刚有15元,他买了一本书花了8元,他还剩下多少钱?答案:158=7元。

10. 题目:一个数乘以3后是12,这个数是多少?答案:这个数是4。

小学数学四年级50道奥数题——小学四年级奥数题100道及答案(第二部分)11. 题目:小丽有25个气球,她每天送给同学5个,那么几天后她送完所有气球?答案:小丽共需送出25个气球,每天送5个,所以需要5天送完。

12. 题目: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5厘米、8厘米和10厘米,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类型的?答案: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因为5²+8²=10²。

13. 题目:一个四位数,千位数是3,百位数是6,十位数和个位数相同,这个数是多少?答案:这个数是3666。

四年级数学奥数题100道及答案

四年级数学奥数题100道及答案

四年级数学奥数题100道及答案1. 有甲、乙两个数,甲数加上10等于乙数的两倍,如果甲数是20,那么乙数是多少?答案:乙数 = (20 + 10) / 2 = 152. 一个数的3倍加上15等于这个数的5倍,求这个数。

答案:设这个数为x,3x + 15 = 5x,解得 x = 15 / 2 = 7.53.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3倍,如果长增加2米,宽增加1米,面积就增加了8平方米,求原长方形的长和宽。

答案:设原宽为x米,长为3x米。

(3x + 2)(x + 1) - 3x * x = 8,解得 x = 1,所以原长为3米,宽为1米。

4. 一个数的平方比这个数的两倍大21,求这个数。

答案:设这个数为x,x^2 = 2x + 21,解得 x = 6 或 x = -7。

5. 一个数的5倍比这个数的3倍多24,求这个数。

答案:设这个数为x,5x = 3x + 24,解得 x = 12。

6. 一个数加上它的一半等于30,求这个数。

答案:设这个数为x,x + x/2 = 30,解得 x = 20。

7. 一个数的4倍比这个数的3倍多36,求这个数。

答案:设这个数为x,4x = 3x + 36,解得 x = 36。

8. 一个数的平方与这个数的和等于121,求这个数。

答案:设这个数为x,x^2 + x = 121,解得 x = 10 或 x = -12。

答案:设这个数为x,8x = 3x + 51,解得 x = 17。

10. 一个数的3倍加上这个数的5倍等于45,求这个数。

答案:设这个数为x,3x + 5x = 45,解得 x = 5。

11. 一个数的平方比这个数的两倍多8,求这个数。

答案:设这个数为x,x^2 = 2x + 8,解得 x = 4 或 x = -2。

12. 一个数的6倍比这个数的4倍多12,求这个数。

答案:设这个数为x,6x = 4x + 12,解得 x = 6。

13. 一个数的一半加上这个数的两倍等于21,求这个数。

四年级奥数题全解及答案

四年级奥数题全解及答案

四年级奥数题全解及答案四年级奥数题通常包含了一些基础的数学概念和逻辑推理问题。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四年级奥数题目及其解答:1. 问题一:一个篮子里有苹果和橘子,苹果的数量是橘子的两倍。

如果从篮子里拿走3个苹果,那么苹果和橘子的数量就相等了。

问篮子里原来有多少苹果和橘子?解答:设橘子的数量为x,则苹果的数量为2x。

根据题意,2x -3 = x,解得x = 3。

所以,橘子有3个,苹果有3 * 2 = 6个。

2. 问题二:一个数字,如果把它乘以3,然后加上10,最后再除以5,结果是8。

求这个数字。

解答:设这个数字为y。

根据题意,(3y + 10) / 5 = 8。

解这个方程,我们得到3y + 10 = 40,所以3y = 30,y = 10。

3. 问题三: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两倍。

如果把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增加10厘米,那么面积就增加了300平方厘米。

求原来长方形的长和宽。

解答:设原来的宽为w,那么长为2w。

根据题意,(2w + 10) * (w + 10) - 2w * w = 300。

化简得2w^2 + 20w + 100 - 2w^2 = 300,解得20w = 200,所以w = 10。

原来长方形的长为20厘米,宽为10厘米。

4. 问题四:一个数列,前两项之和等于第三项。

如果这个数列的前三项分别是2和3,求第四项。

解答:根据题意,数列的第三项是2 + 3 = 5。

第四项是第三项和第二项的和,即5 + 3 = 8。

5. 问题五:一个水池,如果打开一个水龙头,5小时可以注满水池;如果打开两个水龙头,3小时可以注满水池。

问如果打开三个水龙头,需要多少小时可以注满水池?解答:设水池的容量为C,一个水龙头每小时注水量为x。

根据题意,5x = C 和 2 * 3x = C。

解得x = C/5。

三个水龙头同时开,需要的时间为C / (3x) = C / (3 * C/5) = 5/3小时。

这些题目涵盖了基本的数学运算、方程求解和逻辑推理,适合四年级学生进行练习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四年级上下册数学奥数题100道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上下册数学奥数题100道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上下册数学奥数题100道及答案题目1:小明在计算加法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9 看成了6,十位上的6 看成了9,结果得到的和是174,正确的和应该是多少?答案:把个位上的9 看成6,少加了3;把十位上的 6 看成9,多加了30。

所以总共多加了30 - 3 = 27 。

正确的和应该是174 - 27 = 147 。

题目2:一个数减去2487,小明在计算时错把被减数百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交换了,结果得8439,正确的结果是多少?答案:先求出错误的被减数:8439 + 2487 = 10926 ,交换百位和十位上的数字得到正确的被减数10296 ,正确结果为10296 - 2487 = 7809 。

题目3:两个数相加,一个加数增加10,另一个加数减少15,和会怎样变化?答案:一个加数增加10,假设另一个加数不变,和增加10;另一个加数减少15,假设第一个加数不变,和减少15。

所以和先增加10 又减少15,总共减少5 。

题目4: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240,减数是差的5 倍,差是多少?答案:因为被减数= 减数+ 差,被减数+ 减数+ 差= 240 ,所以被减数= 240÷2 = 120 。

又因为减数是差的5 倍,所以差= 120÷(5 + 1) = 20 。

题目5: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360,甲是乙的3 倍,乙是丙的2 倍,甲、乙、丙各是多少?答案:设丙为x,则乙为2x,甲为6x ,x + 2x + 6x = 360 ,解得x = 40 ,所以丙是40 ,乙是80 ,甲是240 。

题目6:小明在做一道乘法算式时,把其中一个因数22 看成了2 ,结果得到的积是576,正确的积是多少?答案:另一个因数是576÷2 = 288 ,正确的积是288×22 = 6336 。

题目7: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17,余数是8,已知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501,求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答案:设除数为x ,则被除数为17x + 8 ,17x + 8 + x + 17 + 8 = 501 ,解得x = 26 ,被除数为17×26 + 8 = 450 。

小学数学四年级50道奥数题-小学四年级奥数题100道及答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50道奥数题-小学四年级奥数题100道及答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50道奥数题小学四年级奥数题100道及答案1. 计算 8 + 52. 计算 12 33. 计算7 × 44. 计算20 ÷ 55. 计算 9 + 66. 计算 15 77. 计算6 × 88. 计算24 ÷ 69. 计算 11 + 410. 计算 18 611. 计算5 × 912. 计算45 ÷ 513. 计算 13 + 714. 计算 16 815. 计算4 × 1116. 计算44 ÷ 417. 计算 10 + 918. 计算 19 1019. 计算7 × 1220. 计算84 ÷ 722. 计算 20 1223. 计算9 × 924. 计算81 ÷ 925. 计算 14 + 526. 计算 19 1327. 计算6 × 1328. 计算78 ÷ 629. 计算 15 + 730. 计算 22 1531. 计算8 × 1432. 计算112 ÷ 833. 计算 17 + 634. 计算 23 1635. 计算5 × 1536. 计算 75 ÷ 537. 计算 19 + 838. 计算 27 1839. 计算7 × 1640. 计算112 ÷ 741. 计算 21 + 942. 计算 30 2143. 计算8 × 1744. 计算136 ÷ 846. 计算 33 2347. 计算5 × 1848. 计算90 ÷ 549. 计算 25 + 1150. 计算 36 2551. 计算6 × 1952. 计算114 ÷ 653. 计算 27 + 1254. 计算 39 2755. 计算7 × 2056. 计算140 ÷ 757. 计算 29 + 1358. 计算 42 2959. 计算8 × 2160. 计算168 ÷ 861. 计算 31 + 1462. 计算 45 3163. 计算5 × 2264. 计算110 ÷ 565. 计算 33 + 1566. 计算 48 3367. 计算6 × 2368. 计算138 ÷ 670. 计算 51 3571. 计算7 × 2472. 计算168 ÷ 773. 计算 37 + 1774. 计算 54 3775. 计算8 × 2576. 计算200 ÷ 877. 计算 39 + 1878. 计算 57 3979. 计算5 × 2680. 计算130 ÷ 581. 计算 41 + 1982. 计算 60 4183. 计算6 × 2784. 计算162 ÷ 685. 计算 43 + 20 . 计算 63 4387. 计算7 × 2888. 计算196 ÷ 789. 计算 45 + 2190. 计算 66 4591. 计算8 × 2992. 计算232 ÷ 894. 计算 69 4795. 计算5 × 3096. 计算150 ÷ 597. 计算 49 + 2398. 计算 72 4999. 计算6 × 31 100. 计算1 ÷ 6。

小学四年级数学奥数题库100道及答案(完整版)

小学四年级数学奥数题库100道及答案(完整版)

小学四年级数学奥数题库100道及答案(完整版)1. 计算:9999 + 999 + 99 + 9答案:11106解题思路:9999 + 999 + 99 + 9 = (10000 - 1) + (1000 - 1) + (100 - 1) + (10 - 1) = 11110 - 4 = 111062. 简便计算:25×32×125答案:100000解题思路:25×32×125 = 25×(4×8)×125 = (25×4)×(8×125) = 100×1000 = 1000003. 某工厂有工人1200 人,因工作需要,调走了男工的1/8,又新招女工30 人,这时男女工人数相等。

这个工厂原有男工多少人?答案:656 人解题思路:设原有男工x 人,则女工有(1200 - x)人,(1 - 1/8)x = 1200 - x + 30 ,解得x = 6564. 两筐水果共重124 千克,第一筐比第二筐多8 千克,两筐水果各重多少千克?答案:第一筐66 千克,第二筐58 千克解题思路:(124 + 8)÷2 = 66(千克),66 - 8 = 58(千克)5. 学校买了4 张桌子和6 把椅子,共用640 元。

2 张桌子和5 把椅子的价钱相等,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答案:桌子单价100 元,椅子单价40 元解题思路:因为2 张桌子和 5 把椅子的价钱相等,所以4 张桌子和10 把椅子的价钱相等。

椅子单价:640÷(10 + 6) = 40(元),桌子单价:40×5÷2 = 100(元)6. 鸡兔同笼,共有头100 个,脚316 只,鸡兔各有多少只?答案:鸡42 只,兔58 只解题思路:假设全是兔,(100×4 - 316)÷(4 - 2) = 42(只),100 - 42 = 58(只)7. 一列火车通过530 米的桥需40 秒钟,以同样的速度穿过380 米的山洞需30 秒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第1讲巧算(一)第2讲巧算(二)第3讲等差数列第4讲倒推法的妙用第5讲找规律第6讲几何中的计数问题第7讲应用题第8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第9讲数字谜第10讲变化规律(一)(和、差会怎么变)第11讲变化规律(二)(积会怎么变)第12讲容斥问题第13讲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第14讲错中求解第15讲简单列举第16讲总复习第一讲巧算(一)巧算是四则计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会一些巧算的方法,对提高计算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加、减法的巧算方法很多,主要是利用加法、减法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使计算简便。

例1计算63+294+37+54+6练习 27+42+63例2.(1)673+288 (2)9898+203(3)786-109练习9874+987 136-96718-162-238 659-487-113 185-(85+17)(1)296+31-196 (2)521-136-221 练习761+299-561 例3.(1)88-(47-12)(2)376-(176-97)(3)347+(153-129)(4)268+(317-168)练习516-56-44-43-57 5723-(723-189)+576-(276-211)例4 计算9+99+999+9999+99999解:在涉及所有数字都是9的计算中,常使用凑整法.例如将999化成1000—1去计算.这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技巧.练习计算199999+19999+1999+199+19解:此题各数字中,除最高位是1外,其余都是9,仍使用凑整法.不过这里是加1凑整.(如 199+1=200)例5 计算(1+3+5+...+1989)-(2+4+6+ (1988)练习计算 389+387+383+385+384+386+388第二讲巧算(二)这一讲我们学习乘法、除法的巧算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根据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以及积、商的变化规律,通过对算式适当变形,将因数(或被除数、除数)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或者使算式中的一些数变得易于心算,从而简化计算。

例1.25×5×64×125练习(1)75×16 (2) 25×24 (3)125×16(4)75×16 125×15×8×4例2.(1)125×(10+8) (2)(20-4)×25 练习4004×25例3.(1)146×31÷73×75(2)1248÷96×24练习 1000÷(125÷4)例4.625÷25练习(1)58500÷900(2)(360+108)÷36 (3)1÷2+3÷2+5÷2+7÷2 (4)(720+96)÷24 (5)(4500-90)÷45例5(350+165)÷5练习(1)(702-213-414)÷3(2)158×61÷79×3(3)238×36÷119×5 (4)138×27÷69×50(5)103×96÷16 (6)200÷(25÷4)第三讲等差数列许多同学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大数学家高斯在很小的时候,就利用巧妙的算法迅速计算出从1到100这100个自然数的总和.大家在佩服赞叹之余,有没有仔细想一想,高斯为什么算得快呢?当然,小高斯的聪明和善于观察是不必说了,往深处想,最基本的原因却是这100个数及其排列的方法本身具有极强的规律性——每项都比它前面的一项大1,即它们构成了差相等的数列,而这种数列有极简便的求和方法.通过这一讲的学习,我们将不仅掌握有关这种数列求和的方法,而且学会利用这种数列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例1 什么叫等差数列呢?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①l,2,3,4,5,6,7,8,9,…②1,3,5,7,9,11,13.③ 2,4,6,8,10,12,14…④ 3,6,9,12,15,18,21.⑤100,95,90,85,80,75,70.⑥20,18,16,14,12,10,8.这六个数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相邻两项的差是一个固定的数,像这样的数列就称为等差数列.其中这个固定的数就称为公差,一般用字母d表示,如:数列①中,d=2-1=3-2=4-3= (1)数列②中,d=3-1=5-3=…=13-11=2;数列⑤中,d=100-95=95-90=…=75-70=5;数列⑥中,d=20-18=18-16=…=10-8=2.下面的数列中,哪些是等差数列?若是,请指明公差,若不是,则说明理由.①6,10,14,18,22, (98)②1,2,1,2,3,4,5,6;③ 1,2,4,8,16,32,64;④ 9,8,7,6,5,4,3,2;⑤3,3,3,3,3,3,3,3;⑥1,0,1,0,l,0,1,0;为了叙述和书写的方便,通常,我们把数列的第1项记为a1,第2项记为a2,…,第n项记为an。

an又称为数列的通项,a1;又称为数列的首项,最后一项又称为数列的末项.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二、通项公式对于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1,a2来说,如果a1;小于a2,则由此可知: (1),若a1;大于a2,则同理可推得: (2)公式(1)(2)叫做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利用通项公式,在已知首项和公差的情况下可以求出等差数列中的任何一项.例2 求等差数列1,6,11,16…的第20项?.练习求等差数列3,7,11,15,…的第25项是多少?例3 已知等差数列2,5,8,11,14…,问47是其中第几项?练习已知等差数列4,6,8,10,12,…,问104是其中的第几项?例4 如果一等差数列的第4项为21,第6项为33,求它的第8项.分析与解答方法1:要求第8项,必须知道首项和公差.三、等差数列求和若a1 小于a2,则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1,a2,a3…an可以写为a1,a1+d,a1+d×2,…,a1+d×(n-1).所以,容易知道:a1+an=a2+an-1=a3+an-2=a4+an-3=…=an-1+a2=an+a1.设 Sn=a1+a2+a3+…+an则 Sn=an+an-1+an-2+…+a1两式相加可得:2×Sn=(a1+an)+(a2+an-1)+…+(an+a1)即:2×Sn=n×(a1+an),所以,例5 计算 1+5+9+13+17+ (1993)当a1;大于a2。

时,同样也可以得到上面的公式.这个公式就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练习计算3+5+7+9+…+645第四讲倒推法的妙用对于有些问题,当顺着题目条件的叙述去寻找解法时,往往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改变思考顺序,从问题叙述的最后结果出发,一步一步倒着思考,一步一步往回算,原来加的用减,减的用加,原来乘的用除,除的用乘,那么问题便容易解决。

这种解题方法叫做还原法或逆推法、倒推法,用还原法解题的问题叫做还原问题。

例 1 一次数学考试后,李军问于昆数学考试得多少分.于昆说:“用我得的分数减去8加上10,再除以7,最后乘以4,得56.”小朋友,你知道于昆得多少分吗?分析这道题如果顺推思考,比较麻烦,很难理出头绪来.如果用倒推法进行分析,就像剥卷心菜一样层层深入,直到解决问题.如果把于昆的叙述过程编成一道文字题:一个数减去8,加上10,再除以7,乘以4,结果是56.求这个数是多少?把一个数用□来表示,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可得到这样的等式:{[(□-8)+10]÷7}×4=56.通过以上例题说明,用倒推法解题时要注意:①从结果出发,逐步向前一步一步推理.②在向前推理的过程中,每一步运算都是原来运算的逆运算.③列式时注意运算顺序,正确使用括号.练习 1、有一位老人说:“把我的年龄加上12,再用4除,再减去15后乘以10,恰好是100岁。

”这位老人有多少岁呢?练习 2、有一个数,把它乘以4以后减去46,再把所得的差除以3,然后减去10,最后得4。

问:这个数是几?分析:这个问题是由(□×4—46)÷3—10=4,例2 马小虎做一道整数减法题时,把减数个位上的1看成7,把减数十位上的7看成1,结果得出差是111.问正确答案应是几?分析马小虎错把减数个位上1看成7,使差减少7—1=6,而把十位上的7看成1,使差增加70—10=60.因此这道题归结为某数减6,加60得111,求某数是几的问题.练习小马虎在做一道加法题目时,把个位上的5看成了9,把十位上的8看成了3,结果得到的“和”是123。

问:正确的结果应是多少?分析:利用还原法。

例3 树林中的三棵树上共落着48只鸟.如果从第一棵树上飞走8只落到第二棵树上;从第二棵树上飞走6只落到第三棵树上,这时三棵树上鸟的只数相等.问:原来每棵树上各落多少只鸟?分析倒推时以“三棵树上鸟的只数相等”入手分析,可得出现在每棵树上鸟的只数48÷3=16(只).第三棵树上现有的鸟16只是从第二棵树上飞来的6只后得到的,所以第三棵树上原落鸟16—6=10(只).同理,第二棵树上原有鸟16+6—8=14(只).第一棵树上原落鸟16+8=24(只),使问题得解.练习学校运来36棵树苗,乐乐与欢欢两人争着去栽,乐乐先拿了若干树苗,欢欢看到乐乐拿得太多,就抢了10棵,乐乐不肯,又从欢欢那里抢回来6棵,这时乐乐拿的棵数是欢欢的2倍。

问:最初乐乐拿了多少棵树苗?例 4 篮子里有一些梨.小刚取走总数的一半多一个.小明取走余下的一半多1个.小军取走了小明取走后剩下一半多一个.这时篮子里还剩梨1个.问:篮子里原有梨多少个?分析依题意,画图进行分析.练习甲、乙、丙三组共有图书90本,乙组向甲组借3本后,又送给丙组5本,结果三个组拥有相等数目的图书。

问:甲、乙、丙三个组原来各有多少本图书?分析与解:尽管甲、乙、丙三个组之间将图书借来借去,但图书的总数90本没有变,由最后三个组拥有相同数目的图书知道,每个组都有图书90÷3=30(本)。

根据题目条件,原来各组的图书为例5 甲乙两个油桶各装了15千克油.售货员卖了14千克.后来,售货员从剩下较多油的甲桶倒一部分给乙桶使乙桶油增加一倍;然后从乙桶倒一部分给甲桶,使甲桶油也增加一倍,这时甲桶油恰好是乙桶油的3倍.问:售货员从两个桶里各卖了多少千克油?分析解题关键是求出甲、乙两个油桶最后各有油多少千克.已知“甲、乙两个油桶各装油15千克.售货员卖了14千克”.可以求出甲、乙两个油桶共剩油15×2-14=16(千克).又已知“甲、乙两个油桶所剩油”及“这时甲桶油恰是乙桶油的3倍”.就可以求出甲、乙两个油桶最后有油多少千克.练习菜站原有冬贮大白菜若干千克.第一天卖出原有大白菜的一半.第二天运进200千克.第三天卖出现有白菜的一半又30千克,结果剩余白菜的3倍是1800千克.求原有冬贮大白菜多少千克?分析解题时用倒推法进行分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画线段图(见下图),使数量关系清晰的展现出来.第五讲找规律我们在三年级已经见过“找规律”这个题目,学习了如何发现图形、数表和数列的变化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