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①、识记积累有关字、词和文学文体常识。

②、学习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

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教学方法: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的目标、教材重点,选用的教法和预计效果如下:提问法、讨论法——能精讲、善导、内容要点集中,思维方向集中。

比较练习法——优化训练,突出重点,使难点形象化。

读写结合法——以写促读、突出“应用语文”。

谈话法、演示法——激趣、引思,突出“与生活密切联系”,创设良好课堂气氛。

学法指导:1、根据单元的要求,要求学生自觉使用工具书。

2、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和课后练习,会速读(或跳读)、研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布置预习(1)、查字典:给课文“预习提示”中和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注音,连同课文注释中的文字注音一起拼读,并抄录积累。

(2)、阅读理解课文中注释的词义,其他生词查词典解决,抄录积累。

(3)、指出本文的文体,作者及其称号、著作,抄录积累。

(4)、通读全文,熟读课文第②段和第⑦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

(5)、以《我的乐园》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对身边生活作细致观察,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课堂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投影课本插页中鲁迅像,并强调鲁迅作品在中国文学上的影响和在教材中的地位引入本课学习,板书课题。

2、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本课时学习要点。

(二)预习检查:作为本课的预习检查,内容很重要:一是通过检查“预习(1)、(2)、(3)”,教师帮助明确后,完成“目标①”。

二是检查“预习(5)”时(注意省时)只作抽查,且主要记录一二个同学习作中词语的形容、动作的表述与文段总体意思一致和不一致的句子作课堂训练时的范例,检查不作评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结构2、学习本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动作描写3、正确看待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重、难点分析]1、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2、理解“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3、学习本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动作描写[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分析教材,准备PPT课件;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借助工具书,疏通生字、词语[说课]本文是作者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是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恋歌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出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这篇教学教学构思采用“猜读——导读——寻读”三部曲,先从整体上了解文章内容,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诵读重点片段,然后找寻需要重点理解的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究,是教学活动具有生动的立体感,自然也就提高了教学的品味与质量第一课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把握课文结构;学习景物描写[教学设计]一、导入童年是生命之树的花蕾,等待绽放的过程就是品味成熟的过程走进百草园,走进的是缤纷的童年世界;走进三味书屋,聆听的是感受丰富的读书人生今天让我们跟着鲁迅的笔触,再一次走进他的童年世界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猜读1、在初一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练习了猜读,大家还记得什么是猜读吗?明确:所谓猜读,就是:看到标题,不急于看正文,而是对标题展开想象的读书方法猜读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发散思维,有助于丰富我们写作的内容猜读的内容很多,可以猜文章的内容、文章的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等2、那么,现在我们看到黑板上的课题发挥你的想象,猜猜这篇课文吧!(1)猜想文章的内容、结构(2)快速浏览课文,印证一下你的猜想(明确:内容——百草园、三味书屋;结构——两部分过渡段)三、导读1、接下来我们进行的活动叫做导读就是老师来做主持人,引导大家来朗读课文的某些片段请大家注意老师的提示师: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是我的乐园①请用回忆的口吻,愉快地语调朗读第2段……(生读第2段)②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请用兴奋地语调朗读第7段“扫开一块雪……”至“便罩住了”(生读第7段)③好景不长,快乐的日子飞快地离我而去,请用伤心的、不舍的、沉重的语调朗读第9段……(生读第9段)④书塾的情形如何呢?想象你就是作者,故地重游,用叙述的语调朗读第10段(生读第10段)⑤先生是什么样的人呢?请用敬畏的语气朗读第11段(生读第11段)⑥巧的是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院请用惊喜地语调朗读第17段“虽然小”至“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生读第17段)2、教师评价学生的朗读,对个别句子作朗读示范四、寻读课文标题下的小方框中这样写道:“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你能够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来作为佐证吗?重点品析景物描写和动作描写(学生自读,做旁批或圈点勾画自由讨论,穿插朗读)明确:第2段(景物描写)写作顺序:由低到高;由静到动;由动到静描写角度:视觉;触觉;听觉;味觉修辞手法:排比;拟人;比喻关联词: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五.布置作业1.背诵第2段2.仿写用关联词“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写一段话第二课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学习动作描写,体会作者感情[教学设计]一、背诵第2段二、寻读1、朗读、讨论明确:第3段(动作描写)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指名上台演示捕鸟过程,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性明确:“扫、露、支、撒、系、牵、拉、罩”一连串的动词,准确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出孩子们兴奋惊喜之情,及从中感受到的无穷乐趣2、你能够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①教师示例:蝉的蛴螬,初次出现在地面上时,常常在附近徘徊,寻找适当的地点脱掉身上的皮……找到后,它就爬上去,用前足的爪紧紧地握住,丝毫不动于是它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当时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翅膀此时,除掉身体的最后尖端,身体已完全蜕出了然后,它会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身体腾起在空中,只有一点固着在旧皮上,翻转身体,使头向下,花纹满布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于是用一种差不多看不清的动作,又尽力将身体翻上来,并且前爪钩住它的空皮,用这种运动,把身体的尖端从鞘中脱出,全部的过程大约需要半个小时——法布尔《昆虫记·蝉》②学生进行片段作文练习,小组内交流,并推荐优秀的片段在全班交流③教师点评三、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鲁迅更喜欢哪个?你从文中的哪些句子看出来的?A.喜欢百草园(自由快乐):l 可以看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l 可以看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蜈蚣;l 可以听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l 可以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l 可以听故事传说;l 可以捕鸟B.喜欢三味书屋:l 可以折腊梅、寻蝉蜕l 先生和蔼,极方正,质朴、博学l 看先生读书有趣;l 可以糊纸盔甲、画画C.不喜欢三味书屋:l 不能去百草园玩了;l 要对着匾和鹿行礼;l 问问题先生“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l 习字、对课,课程老旧,老师迂腐四、思考“研讨与练习一”第3 题,各抒己见五、布置作业仿写(景物描写、动作描写、过渡段)板书设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作顺序:由低到高;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百草园描写角度:视觉;触觉;听觉;味觉修辞手法:排比;拟人;比喻过渡也许……也许……也许……学习生活枯燥无味:教学内容单调: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明三味书屋正面描写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侧面描写折腊梅、寻蝉蜕,做游戏,画画儿,喂蚂蚁。

七年级语文下册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标依据: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对课文的内容表达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二、教学目标1、掌握基础字词;2、理解文章主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热的热爱,对生活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学习文章的写景方法四、教学难点:把握文章主旨五、教学方法:朗读、圈点勾画、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课时: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导入:成长,是必须由每个人自己来完成的一段人生旅程。

成长过程中也许有幸福快乐的回忆,也许有小小的烦恼,不论怎样,都会给正在成长中的我们以启迪。

鲁迅是怎样抒写自己的成长经历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检查预习1.(1)本文作者是,他原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家、家、家,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2)本文是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一篇(体裁),选自《》,标题中的“从……到……”表明文章是以为顺序记叙的。

2.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确凿()菜畦()宿儒()倜傥()()敛()脑髓()桑葚()斑蟊()攒在一起()秕谷()拗()盔甲()蝉蜕()(三)、初读感知1、了解写作背景。

【小支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还有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

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朝花”喻指童年美好的生活;“夕拾”喻中年以后回忆往事,写成文章。

2、本文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据此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明确:表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从……到……),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草园、三味书屋)(四)读出自我,合作交流学生探究: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从题目看,文章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那么请指出他们各自的起止段落,哪一段是过渡段?明确: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七年级语文下册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修改意见教学目标一、积累字词,把握作者作品。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三、把握课文第一部分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重点1、积累字词,把握作者作品。

2、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难点课文第一部分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生动地描写事物。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理解能力还不强,积极主动思考并回答的学生不多,很多知识点需要教师引导点拨。

学法指导朗读、自主学习、理解记忆、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补救措施修改意见一、导入二、走进作者作品三、检查预习童年,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撒播一生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

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

同学们,你们的童年一定很难忘吧!大家想知道作者鲁迅先生的童年吗?那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1、抽生介绍倾听、感悟回答、做笔记、注音、回答议论童年对作者作品了解不多部分学生出现拼音错误。

部分学生不知道第九自然段怎样划分。

教师提出要求,课后议论教师适当补充让学生纠错教师引导点拨教师引导四、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五、赏析课文第一部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六、课堂小结作者2、教师概括补充:(展示课件)给加粗线的字词注音。

1、提问:从课文的标题读出了哪些信息?2、理清课文脉络。

3、教师归纳(展示课件)1、提问:(课件展示)2、小组讨论交流。

3、教师归纳(课件展示)自由朗读,思考、讨论交流1、勾画、思考、讨论、交流。

2、欣赏。

倾听,感悟多数学生不能准确理解怎样写景?七、作业布置。

4、景物图片欣赏(课件展示)。

这节课我们在作者的百草园欣赏了美丽的景色,听到了神秘的故事,知道了冬天好玩的游戏,这确实是作者儿时的乐园,令我们神往。

1、熟读课文,积累字词。

2 、抄写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
4、小结:这是作者对百草园景物作过细致的观察,熟悉并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描写中又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
5、百草园有美好的景色,无穷的乐趣。这个童年乐园的热爱之情。
6、写了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这故事是带有神怪色彩的民间传说,结局是美女蛇被制服了。听讲这个故事,符合儿童喜爱惊险故事的心理,是儿时的一种乐趣。也是百草园是“乐园”的一个原因。
听,创设激情,
为学生展示才能搭建舞台。









一、自主学习阶段:阅读课文独立完成黑板上自学提纲。
1、文章一开头介绍了什么情况?
2 、默读课文第2节思考:
(1)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
(2)作者是怎样写这些景物的?
(3)为什么作者能把这些景物写得具体、真切、生动?
(4)读了这段文章,你对百草园有怎样的印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
课型
新授
课时
1




知识。
2.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
3.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4.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重点
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
难点
目标 3
教法
讨论、交流、互动
教具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今天,大家将面临一项艰巨的任务,那就是为鲁迅老屋后的百草园担任导游,引导游客游览百草园,领略百草园的美。我们必须进行必要的培训。这堂课就是“导游培训课”,希望每一位学员都能顺利过关!
3 、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
4 、在描写百草园景色时,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1.1《从百草园道3味书屋》教学设计1完整篇.doc

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1.1《从百草园道3味书屋》教学设计1完整篇.doc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 1.1 《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 -《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教学设计河北承德围场镇中学孙明霞一、教材分析:1.写作背景:《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写于1926年,当时国共两党合作掀起的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正处在高潮时期,同时革命也遭到封建军阀、帝国主义等恶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战士,在这一革命中当然始终战斗在革命的最前线,用手中的笔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北洋政府诬陷通缉,1926年9月到厦门大学任教,遭到以校长林文庆为首的顽固守旧分子的排挤,在渴望战斗而不可得的新的孤寂与苦闷中于是《旧事重提》拾起童年的带露之花──朝花来慰籍自己此时离奇和芜杂的心情。

集中六篇意在叙事而志在写人抒情,寄托了鲁迅的丰富而深沉的情感。

尤其本文更是如此。

2.教材安排:教材在以童年为主题的单元中,选这一名篇作为首篇,其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丰富情感,真是自己的痛年,另外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先驱,其文美在朴实诙谐幽默的语言,美在清晰的写作思路,简洁的写法,丰富的思想,这些内容也正是我们语文学科的重要学习内容,无疑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典范。

3.关于本文的主题:值得斟酌的是,本文的主题一直有争议,长期以来坚持本文是对封建教育的批判,这一点我想是长期以来左的思想影响的结果,就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教材安排来看,我认为本文主题应定位在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回忆怀念的层面上,这是处理本文的难点之一。

二、教学设计:据此并结合初一学生首次接触鲁迅作品的学况,将本文教学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结合工具书掌握重要字词。

2.学习认识鲁迅了解《朝花夕拾》,帮助理解课文.3.借鉴本文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多角度、融情于景景物描写的写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及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4.揣摩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增强语感。

七年级语文下册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1.能读会写文中的生字词,能解释这些词语的意思。

2.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能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并简要概括其内容。

3、能根据课文标题和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模块一:明确目标教学板块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七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了鲁迅先生写的《社戏》,在那里我们结识了一群可爱的农家少年朋友;感受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和无私;更体会到儿童对快乐自由生活的向往。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进鲁迅先生童年的另一番天地。

这节课,我们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习目标1.能读会写文中的生字词,能解释这些词语的意思。

2.能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并简要概括其内容。

3、能根据课文的标题和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

模块二:疏通文意教学板块2:疏通字词疏通字词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确凿()菜畦()桑椹()轻捷()油蛉( )斑蝥( )缠络( )珊瑚( )攒( )豁( ) 敛( )脑髓( )陌生( )鉴赏( )人迹罕至( )觅食( )竹筛( )秕谷( ) 系( )书塾( )2、解释下面的词语的意思:确凿:轻捷:缠络:鉴赏:人迹罕至:渊博:消释:宿儒:人声鼎沸:教学板块3:了解背景疏通了字词,只是扫除了文字上的障碍;要读懂这篇写于80多年前的文章,还有必要了解一些有关的背景知识。

介绍《朝花夕拾》介绍鲁迅教学板块4:概括内容概括内容听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1、根据文章标题提示,课文可分为几大部分?2、用简要语言概括每一部分各写了哪些事情。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听课文录音,完成听读任务。

时间约15分钟)从百草园的乐园生活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1-8)百草园的乐园生活:(10-24)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2)有趣景物(10)书屋陈设(3-6)传奇故事(11)先生印象(7-8)雪地捕鸟(12-16)询问怪哉(17-20)后园寻趣(21-23)师生读书(24)做戏画画模块三:梳理结构梳理结构再读课文,思考问题: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提示:先分析整体顺序,再分析局部顺序)2、文章的第9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把它归在哪一部分比较合适?(现场老师组织学生速读,梳理结构。

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五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五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五篇】篇一一、设计理念1.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宜从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经受与体验入手,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熟悉生活,体会成长中的欢乐与苦恼。

2.紧扣教材,运用联系比拟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意旨;运用拓展延长,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

3.自主探究与争论沟通相结合,听说读写与实践仿照相结合,以增加全员参加的兴趣,促进动脑动口动手力量的全面进展。

二、学习目标1.熟记鲁迅的有关学问。

2.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

3.学习并运用联系比拟法,进展探究学习。

4.培育喜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三、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描述百草园的局部,写景抓特点、按挨次、多角度描写的手法2.难点: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熟悉四、教学预备1.多媒体材料:(1)范读录音;(2)有关图片。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反映童年生活的材料五、科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百草园生活是儿童喜爱自然,喜爱自由欢乐生活的生动表达。

2.学习抓住特点、多角度、按挨次描写景物的手法。

3.把握“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

二、教学步骤(一)导入:第一单元的文章多是反映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学过后会勾起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在生活的反思,还会有新的感受和更深的熟悉。

启发:童年生活在你的心目中有什么特点?(二)板书课题,。

回忆有关鲁迅的学问,口答明确:原名及籍贯、地位、主要作品及学过的作品、本文的出处。

(三)释题: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确本文有两局部内容:1.百草园生活。

2.三味书屋生活。

)(四)听范读录音(或默读)。

要求:听后分别概括两种生活的特点。

(五)整体感知。

1.概括特点(参考:百草园生活:自由欢乐、丰富多彩、有无限趣味;三味书屋生活: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2.找出两局部的起止句及过渡段。

3.体会:最喜爱哪局部,简述理由。

七年级语文下册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型课时序号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

2、了解鲁迅及对其的评价,了解作品的相关知识。

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讲解、朗读、提问、思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如何突破教学重点、重点: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难点: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案性质(如实填写,供核实。

在“独立新备”或“修改”栏后打“√”)独立备课√修改√材料出版修改、调整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童年的歌谣、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

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46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一篇优美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

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这首优美的乐章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二、介绍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三、解题,分层。

第一部分(1-8):叙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第二部分(9):这部分是前面和后面两个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启下为主)第三部分(10-24)叙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四、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扫除文字障碍2、问:作者最喜欢哪一个地方?3、思考:作者在百草园的生活感受是怎样的?他如何评价百草园?4、问:如何理解“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的“似乎”和“确凿”?5、问: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6、问: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7、问: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8、问:“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塾读书,“我”是怎么想的?9、问:“我”为何留恋百草园的生活?五、熟读课文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书设计课后反思补救电子教案学科:语文主备教师:使用教师:授课时间: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型课时序号第二课时教学赏析“三味书屋:内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体会文章对三味书屋环境和先生的描写。

七年级语文下册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1.巡视预习情况,督促学生做好积累笔记。
2.引导交流。明确学习任务。
3.朗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指导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5.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及段落明确课文的结构。
6、指导学生结合文章具体语句,体会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思想感情,鲁迅希望有什么样的儿童教育?
7、组织报告、评价、点拨。
1.做好作家、文体等知识的积累。
2.积累重点的词语的音、形、义。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4.独立思考:①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②你对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看法。③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④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文中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⑤过度段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怎样的情感?⑥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表现了封建教育的哪些局限?⑦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重 点
1.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2.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3.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难 点
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描绘景物的写法,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步骤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策
环节
步骤
备习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合作交流后,报告结果。
1.别字音读不准,教师明确。
3.概括语言可能不够准确,教师指导学生用语简洁。
4.学生读文感情可能不够,教师要做好指导,可用录音X读。
5、抓住重点段落和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清文章的结构。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五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五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五篇)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教学目标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二、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三、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教学难点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第一课时一、导入: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二、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

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查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ân,轻捷,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chán,攒cuán,珊瑚shānhú 高枕而卧,豁huō,敛liǎn,脑髓suǐ,陌生mî。

鉴赏,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îu,书塾shú,四、整体把握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从……言之成理就行。

)2.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

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

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

七年级语文下册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品读文章精炼生动的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对比中体味鲁迅童年的童真童趣,感受如今美好的学习生活。

教学重、难点:1.品读文章精炼生动的语言。

2.在对比中体味鲁迅童年的童真童趣,感受如今美好的学习生活。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屏显播放歌曲《童年》开头片段)听到这首歌我们都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那时的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的童年,即使是大作家鲁迅也不例外。

今天,我们一起循着先生的足迹,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进先生多姿多彩的童年世界。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1.学生速读课文。

2.扫除文字障碍。

学生提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讨论解决,重点识记。

三、交流感受,质疑问难1.读过文章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也可以说说你对文章哪个地方有疑惑。

2.学生谈初读感受或提出疑惑。

小结:这么短的时间,就有这么深刻的见解,很为你们高兴。

大家都很善于思考,你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相信这节课我们会解决这些疑惑。

四、合作探究,品味赏析1.(由学生的感受引入主问题)刚才有同学说百草园很好玩,有同学说三味书屋后面的园也很好玩。

如果你就是鲁迅,你喜欢哪个地方的生活?为什么?跳读课文,用批注的方式写出喜欢的理由。

2.学生依例自主阅读、批注,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意见。

4.全班学生共同交流。

小组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表意见。

答案预设:喜欢百草园的生活。

原因有:(1)百草园的景色很美。

①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品析第二段,反复诵读,感受美景、品味雅词。

如:A.“碧绿”“紫红”写出了缤纷的色彩;B.“光滑”“肥胖”“轻捷”写出了有趣的情状;C.“长吟”“低唱”“弹琴”给人听觉上的愉悦;D.“又酸又甜”写出了充溢于口的味觉感受;。

②教师引导:鲁迅小时候最喜欢吃的是覆盆子、桑葚,你们小时候最喜欢吃什么?从吃的零食方面,学生把自己的童年与鲁迅的童年进行比较,总结出自己生活的富裕。

七年级语文下册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 (1)

七年级语文下册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2.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以及写景中形容词、动词的使用。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童年是一首歌,节凑活泼欢快;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多姿。

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请你谈谈你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记忆吧。

(学生活动)下河捉泥鳅,上树抓知了,采摘邻居家的花儿,偷尝隔壁家的枇杷,或是在树林间捉迷藏,在春天里放风筝……今天,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世界,体味他带给我们的童真与童趣。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二、作者:鲁迅(1881~1936) :本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本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录了10篇文章,大部分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夕拾”喻指中年以后回忆往事,写成文章。

因而《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即作者鲁迅晚年所回忆起的少年时代的事。

三、写作背景:写于1926年9月18日,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小组讨论:组 织小组讨论, 观察学生在讨 论中的表现, 评估他们的沟 通能力和团队
合作精神
口头测试:通 过口头测试了 解学生对课堂 内容的理解和
记忆程度
反馈机制
及时性: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多样性:采用多种方式收集反馈,如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 针对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反馈,进行个性化指导 有效性:确保反馈能够真正指导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引导学生树立正 确的价值观和人 生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 情趣和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团队 合作精神和自主 学习能力
03
教学内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介绍
作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本文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鲁迅童年时期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度过了快乐时光 本文通过对比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 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软件:PPT、 电子白板等,辅 助教学和展示
教学道具:用于 模拟课文中的场 景或增强学生的 感官体验
感谢观看
汇报人:
课外活动:组织与课文相关 的课外活动,如朗诵比赛、
写作比赛等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学 生的学习过程,提供家庭辅
导和支持
07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观 察学生在课堂 上的表现,评 估他们的学习 态度、参与度
和理解程度
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的作 业完成情况, 评估他们对课 堂内容的掌握 程度和应用能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 朗读、讨论、 分析等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作者的情
感。
引导学生掌握 阅读方法,提 高阅读能力和
阅读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 探究学习等方 式,培养学生 的合作精神和 自主学习能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必修的一篇课文,它揭示了中国类似“农民工”现象的存在,并呼吁尊重职业,实现社会公正。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系列的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知识目标1. 了解中国农民工的群体现象,高度重视职业精神。

2. 探讨社会公正的意义,鼓励诚实守信,尊重劳动者的职业权益。

二、能力目标1. 真实翻译——唤起学生对职业的思考。

2. 演讲口才——感受职业精神的重要性,增强表达能力。

3. 项目制学习——理解文中呼吁的社会公正,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担当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

四、教学步骤1. 课前导入(10分钟)在班级进行问答环节,让学生主动思考与职业相关问题,引领学生对职业的初步认识。

例如:你觉得职业是什么,它对社会有什么意义,为什么需要尊重不同职业群体?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不同职业群体,在讨论过程中,激发他们思考“农民工现象”的根源和解决之道。

2. 呈现课文(20分钟)出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材料,通过文本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农民工群体现象,让他们感受到现实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教师可以结合情境介绍,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3. 全课研讨(3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三个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让学生体会到思辨的过程,从而推动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个问题如下:A. 农民工群体为什么存在?学生可以分析家庭因素的影响,结合信息和现实情况加深认识。

B. 你如何看待“职业”这个词,它对个人和社会有怎样的影响?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中体验积极的价值,了解职业的多样性和尊重。

C. 如何改变当前的社会问题并实现更多的公正?学生可以从自身做起,尊重职业精神,掌握职业技能,传递正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2、题解: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有以下的含义:
a)“百草园”“三味书屋”点名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很明显就是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内容。
b)全文叙写了作者童年两处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
c)表明了作者由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三、检查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轻捷,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chán攒cuán,
珊瑚shānhú高枕而卧,豁huō,敛liǎn,脑髓suǐ,陌生mò。鉴赏,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ú,渊博yuān蟋蟀shuài宿儒rú蝉蜕tuì人声鼎沸dǐng窦dòu厥士jué拗ǎo倜傥tìtǎng金叵罗pǒ盔甲kuī绣像xiù锡箔xībó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引导:百里草园里有哪些好玩的东西?
讨论并归纳:[1]有趣的动植物(2)[2]神奇的传说(3-6)[3]雪地捕鸟(7-8)
引导:你对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印象?你觉得作者笔下的这位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个人随笔
教学反思及自我完善:点
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难点
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教法
启发式
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
课前教具准备
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讨论并归纳: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作者笔下的先生: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
(倾向第三条,最后一段话表现了对儿时生活的留恋)
(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
3.结合课后练习一(3)谈谈作者的感情。(这节课的重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提问: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1.简介作者和作品。
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四、整体把握
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
1.先听录音,然后指定学生朗读全文。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a)前后两个生活片段各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b)两个生活片段中各写了哪些好玩的事情?说说你们的印象。
c)圈出你不认识的或不理解的字词,画出你不理解的句子。
2.文章哪一部分写百草园,哪一部分写三味书屋?
一、(1-8)叙述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二、(9-24)叙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二、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三、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课时安排:3个课时。
1、导入:
童年,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快乐岁月,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人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一篇此类题材的名篇。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已学过他的作品《风筝》,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