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说明文文阅读技巧档
科普类说明文阅读方法
科普类说明文阅读方法科普类说明文是一种介绍和解释特定主题或概念的非虚构文章。
这类文章旨在向读者提供关于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基本信息,帮助读者理解一些复杂或抽象的概念。
阅读科普类说明文对于开展科学研究、增长知识和解决问题非常有帮助。
以下是一些阅读科普类说明文的方法。
第一步:选择合适的文章首先,要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主题,这样你就会对文中的内容更加感兴趣和投入。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领域、学术需求或实际应用来选择合适的文章。
科普类说明文可涵盖各种主题,如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医学和工程学等。
第二步:预览文章在开始阅读之前,浏览一下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是很重要的。
先读一下标题、副标题和摘要,了解文章主要讲述的内容和目标。
然后,扫描文章中的段落标题,看一下每个段落所涉及的具体主题和问题,这将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整篇文章。
第三步:仔细阅读开始仔细阅读文章,并尝试理解其中的关键概念和论点。
在阅读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术语、定义、示例和实证数据等方面。
如果你遇到了不熟悉的术语或概念,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查阅相关词汇表、字典或在线资源,以帮助你理解其含义。
尽可能多地参考图表、插图和图像,这些可以更直观地帮助你理解文章的内容。
第四步:做笔记和总结阅读科普类说明文时,可以用笔记和总结的方式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章的内容。
你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标记重要的段落、句子和关键词,这将有助于你回顾和复习时快速找出文章的重点。
此外,你还可以将文章中的关键点和概念以自己的方式总结,并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问题。
这些笔记和总结可以帮助你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为以后的学习和探索提供参考。
第五步:拓展阅读和深入研究科普类说明文通常只是一个主题或概念的简介,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在这个主题上就已经了解一切。
在阅读完一篇科普类说明文后,你可以进一步阅读相关的书籍、期刊文章、学术论文、报告、新闻报道和互联网资源,以丰富你的知识和深入了解这个主题。
科普类说明文阅读方法
科普类说明文阅读方法相信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尤其是作文中不可忽视的说明文,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那要怎么写好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整理的科普类说明文阅读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对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内容的理解说明对象:就是说明了什么。
说明特征:就是说明对象的特点。
说明内容:就是说明了什么,什么怎么样。
二、说明的角度即从哪些方面进行说明的。
三、说明内容的详略往往考察的是为什么详写,为什么略写。
回答这样的问题,始终要围绕其说明内容是否是读者所熟悉和或容易理解的去回答。
四、对说明方法的辨识及其作用的理解,对于说明方法的考查,我们应该学会下定义定义=被定义项+是+与相邻概念的本质区别+属概念,这类试题的考查往往都是将一般的诠释改为定义,所以应该对原诠释的内容反复阅读体会。
五、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做此类题目,心中应该始终有这样的思想:科普说明文大都运用逻辑顺序。
在语言表述上,我们尽可能采用“大小结合”式,即:运用了……的时间顺序、运用了……的空间顺序、运用了……的逻辑顺序。
六、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心中要有说明文段落结构方式的基本概念。
要始终不忘重点看开头和结尾,对于中间部分也要作必要的浏览。
七、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对文意的概括其实就是对说明内容的概括,概括前要重点看开头和结尾,找中心句和关键句;当然对于非“总分”式的文段,要逐段提取、分析、综合,再作概括。
至于层意和段意的概括,方法与对文意的概括是一样的。
八、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要明确所分析的词语在语句中所起的作用,应该考虑该词是表达性质(范围、程度、估计、数量等)。
在分析的过程中,还应该从有无该词的角度进行分析。
拓展阅读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及技巧一、明确说明对象,抓住对象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的不同点。
阅读说明文,要注意在弄清说明对象的前提下,根据文章内容,找出事物的特征。
初中科普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初中科普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科普文是一种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对于初中生来说,掌握科普文的阅读技巧和套路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答题技巧和阅读套路,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科普文阅读题。
1. 了解文章结构首先,在阅读科普文章之前,应该先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
科普文一般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往往会提出问题或主题,正文部分会详细介绍相关知识和实例,结论部分会对主题进行总结或提出建议。
了解文章结构有助于把握文章的重点和主旨。
2. 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在阅读科普文时,要特别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
关键词和关键句往往能够直接回答问题或提供重要信息。
可以用笔或标记工具划出关键词和关键句,方便回答问题时快速定位和找到答案。
3. 细节与主旨的判断在回答科普文阅读题时,需要同时关注细节和主旨。
有些问题可能需要根据文章中的具体细节回答,而有些问题则需要把握文章的主旨来推断答案。
因此,既要关注文章中的细节,又要把握文章的整体意义。
4. 多练真题理解套路为了更好地掌握科普文阅读答题技巧,多做一些真题练是非常有帮助的。
通过做真题可以了解常见的问题类型和答题套路,熟悉常用的推理和判断方法。
可以选择一些初中科普文阅读题的真题进行练,逐渐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总结初中科普文阅读答题技巧和套路主要包括了解文章结构、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细节与主旨的判断以及多练习真题理解套路。
通过掌握这些技巧和套路,初中生可以更好地应对科普文阅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科普类说明文阅读理解点拔技巧
例一:
45.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that the chemical might __. A. help to raise worms B. help make plastic bags C. be used to clean the oceans
Bertocchini agrees and hopes her team’s findings might one day help employ the enzyme to break down plastics in landfills. But she expects using the chemical in some kind of industrial process – not simply “millions of worms thrown on top of the plastic.”
D. They wind up in landfills.
例一:
44. According to Jennifer DeBruyn, the next step of the study is to _____. A. identify other means of the breakdown
☺ B. find out the source of the enzyme
对策:
1.略读法快速浏览每段的首尾句,分析原文的文本结构 2.根据作者谋篇布局的逻辑线索归纳主旨大意。 3.如果文章中含有标题、副标题、图片等,在概括全文主旨大意 和写作目的时需要重点考虑。 4.根据英语说明文思维模式特征,作者一般都会开门见山,直奔 主题。结尾通常也是中心思想的概括,并与导语相呼应。
高中语文科普类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高中语文科普类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和方法科普类文章是高中语文阅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科学的内容为基础,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传达知识。
对于这类文章,掌握一些特定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一、阅读前的准备了解科普文章的基本特点:科普文章通常具有明确的主题,结构清晰,语言简洁明了。
在阅读前,对科普文章的特点有所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阅读状态。
积累科学知识:科普文章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领域。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科普书籍、观看科普视频等方式,积累相关的科学知识,为阅读和理解科普文章打下基础。
二、阅读过程中的技巧快速浏览全文:在开始阅读时,先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大致内容。
这有助于学生在后续的答题过程中,更加准确地找到答案。
注意文章结构:科普文章通常具有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等部分。
在阅读时,学生应该注意文章的结构,了解每个部分的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
抓住关键词和句子: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该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尤其是那些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内容。
这些关键词和句子通常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理解科学概念:科普文章涉及的科学概念可能比较复杂,学生在阅读时需要认真理解这些概念。
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请教老师来解决。
三、答题方法明确问题要求:在答题前,学生应该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问题的要求。
这有助于学生在答题时更加准确地找到答案。
回归原文找答案:在答题时,学生应该回归原文,找到与问题相关的内容。
这不仅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运用分析和推理:对于一些需要分析和推理的问题,学生应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推理。
这有助于学生在答题时更加全面地理解问题,并给出更加准确的答案。
注意答案的完整性:在答题时,学生应该注意答案的完整性。
如果答案需要多个部分或多个角度来解释,学生应该尽量涵盖所有的内容,确保答案的完整性。
科普说明文阅读技巧
科普说明文阅读技巧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通过学习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重难点)二、知识梳理:(一)科普说明文的特征说明文一般分为说明事理和说明事物两大类。
无论是说明事理还是说明事物,只要是以介绍科学知识为主,就可以称为科学说明文。
这类科普说明文形式简短、知识性、科学性、普及性强;通常以读者的认识、思维逻辑顺序来安排层次,运用平实的表现手法,语言的运用强调科学、准确、鲜明。
科普说明文一般是以通俗的形式介绍某种事物或现象,说明它的形态、特征、性质、意义、成因及其功能和作用等。
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1.科普文的特点:科普文和其他文章不同,它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为目的,所以具有如下特点:a知识性、科学性,科普文说明的内容具有科学性,文中所写的人、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能凭空想象、虚构;引用概念、数据、事实和使用语言都要准确无误,即使是拟人化的语言,也要注意准确。
b形象性、趣味性,科普文常常综合运用各种手法,如比喻、拟人、悬念、联想等,语言也比较通俗生动,目的是把枯燥的科学道理讲得津津有味,让人易于理解、接受、产生兴趣。
c思想性、时代性,作者往往紧追时代信息,站在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的最前沿,不仅把最新的科学知识传播给我们,而且寓思想与知识之中,重在以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教育人、感染人。
2.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科普文的特点,阅读时要一边读一边想,看看文章给我们讲了哪些科学知识,同时,还要弄清文章的条理,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结构是否严谨,逻辑是否严密。
弄清楚文章叙述的事物的概念、特点、构造、作用等等,才能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
3、辨析说明的方式:科普文常借助一些说明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来表达要说明的事物特点或介绍的科学知识,为了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有些科普文还采用了童话、拟人等形象生动的手法。
阅读时体会这种表达方式,对我们全面了解事物、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帮助(二)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1.注意标题科普说明文的标题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总体特点是:第一,以文章介绍的知识对象为标题的中心依据,换句话说,就是让人一看标题就知道文章是介绍什么科学知识的。
科普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
科普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科普文阅读是提高科学素养和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阅读和理解科普文,并进行答题,以下提供一些技巧和答题模板供参考。
阅读技巧1. 了解文章结构:在阅读科普文之前,先快速浏览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和段落标题,以了解文章的主要结构和内容概要。
这有助于抓住文章的重点和逻辑。
了解文章结构:在阅读科普文之前,先快速浏览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和段落标题,以了解文章的主要结构和内容概要。
这有助于抓住文章的重点和逻辑。
2. 重点阅读段落:仔细阅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这通常包含文章的重要信息和结论。
同时,关注每个段落的首句,它通常是该段的主题句,可以帮助理解该段落的主要内容。
重点阅读段落:仔细阅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这通常包含文章的重要信息和结论。
同时,关注每个段落的首句,它通常是该段的主题句,可以帮助理解该段落的主要内容。
3. 注意关键词:留意文中出现的关键词和术语,这些词汇通常是文章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概念或主题。
你可以将这些关键词记录下来,以便后续的答题。
注意关键词:留意文中出现的关键词和术语,这些词汇通常是文章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概念或主题。
你可以将这些关键词记录下来,以便后续的答题。
4. 遇到生词查找含义:如果遇到不熟悉的生词或术语,可以使用字典或在线工具查找其含义和解释。
理解这些词汇的意义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遇到生词查找含义:如果遇到不熟悉的生词或术语,可以使用字典或在线工具查找其含义和解释。
理解这些词汇的意义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5. 与自己的常识联系:尝试将文章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对比和联想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文章。
与自己的常识联系:尝试将文章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对比和联想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文章。
答题模板针对科普文的答题,以下是一个常用的答题模板,供参考:1. 题目:首先将题目抄写下来,确保理解题目的要求和关键信息。
科普类文章的阅读技巧
科普类文章的阅读技巧
1.熟悉作者背景:在阅读科普文章之前,了解作者的专业背景和资格是很重要的。
通常,作者的学术背景能够帮助我们确定文章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2.理解标题和摘要:仔细阅读文章的标题和摘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章的主题和重点内容。
这样可以事先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并在阅读过程中更加专注和有针对性。
3.确认文章结构:读文章之前,可以花几分钟浏览文章的结构,例如标题、副标题和段落标志词。
这有助于提前理清文章的逻辑结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章内容。
8.记笔记和复习: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做一些笔记,记录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阅读完成后,可以复习这些笔记,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9.及时应用:阅读科普文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所学知识。
及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可以帮助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科技说明文阅读技巧
科技说明文阅读技巧科技说明文阅读技巧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科技说明文阅读技巧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一)、介绍阅读科技说明文的方法——三遍阅读法第一遍: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第二遍:阅读题干和选项。
第三遍:把选项和与选项有关的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
1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2 试题分析第一题.下列对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分析】这道题就是典型的〈考试说明〉中“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题型。
重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选A 。
第二题.下列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B )【分析】这道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
能力层级为B 级。
第三题.下列对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析】这道题考查“筛选幵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C级。
答案C第四题.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C )【分析】这道题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迚行推断和想像”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C级。
答案应该是C(二)、重点讲解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1、“文中”一词是指在理解概念含义时要有全局观念,整体把握全文,幵结合概念的具体语境来领悟。
所谓“重要概念”是指概念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
在科技文中主要包括A、解释事物本质特点的概念(下定义);B、从一定角度解说事物外部特点的概念;C、概括性、指代性、比喻性的概念;D、概念上容易混淆的词语2、做题时注意的几个问题:A、弄清楚考察概念的角度根据题干和选项判断是考定义还是考多角度解说概念;是考指代意义还是考比喻意义。
B、找全找准与概念有关的信息所考的概念最先出现在什么地方,有没有反复出现,要弄清楚。
哪些文字属于有效区域,区域内有哪些关键性的词语和句子告知了信息,共有多少条信息C、细心理解辨别信息看信息区的文字分别从什么角度介绍的,意思是什么;注意分辨所考词语(概念)与易混词语的区别,如“沙尘暴”与“沙尘”、“茶马古道”与“茶马互市”。
科技说明文的阅读技巧
科技说明文的阅读技巧一、阅读对策解读科技说明文可以寻找出某些规律。
一般说来,可分为四个步骤。
1、整体阅读。
浏览全文,了解材料的内容,筛选出其中的主要信息,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把握文章的主旨。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说明文专业性很强,一些专业名词、专用术语平时很少见到,甚至从未见过,面对这些陌生词语,没有必要手足无措,因为命题不会深入到科学研究本身,只在考查语文能力方面立意。
2、分解阅读。
对文中信息量大的段落,要反复阅读,力求全面掌握作者的意图和隐含信息,采用化整为零或化零为整的方式,把信息储存于大脑,以备答题之需。
对较难读懂的段落,要反复琢磨,不能心浮气躁,只求速度,不讲效果。
似懂非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答题的大忌。
3、审明题干。
细读题干,明确命题者的要求,明白自己将要做什么和怎么做,然后在材料中找出与题干有关的信息。
这一步非常关键,找准了与题干相关的原文,问题可能迎刃而解;找错了原文,则处于被动,往往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4、对照分析。
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原文后,应将题干和原文反复比较,分析异同,反复推敲其中的关键词语和语句,弄清先与后、因与果、现象与本质、可能与现实、条件与结果、部分与整体、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二、解题对策1、词语理解对策①明确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
这个“总和”包括若干内容要点,而明确内容要点恰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003年全国高考题要求选出对“温室效应”理解正确的一项。
原文中说:“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
”这个概念有四个内容要点,即“透射阳光”“密闭空间”“热交换”和“保温效应”,明确了这一点,很快就能确定正确答案。
②明确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指的对象范围。
明确“范围”对解题至关重要。
高考命题中,往往有意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外延,把不同的概念等同或相互混淆。
1996年全国高考卷第20题就是考查概念的外延。
科普类文章的阅读技巧
技巧的使用,都是由篇章特点和试题本身的要求
决定的,应根据不同的体裁和试题要求采取不同
的策略。
整理课件
5
阅读策略
1、浏览 先看看文章的试题考查内容,对 题目类型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问题, 在通读时有粗有细地去阅读,这样不仅能 把握篇章的基本结构和逻辑线索,也能做 好有关具体事实信息考查的试题。
整理课件
A. storing information ★B. learning from each other
C. understanding different people
D. travelling between social groups
整理课件
18
【005】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way that people use and live in their homes have been largely ignored by existing efforts to 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which instead focus on architectural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科普类阅读
——概念+命题特点+阅 读技巧
整理课件
1
科普类阅读的概念:
科普类阅读主要考查考生对书面语篇
的整体领悟能力和接受及处理具体信 息的能力。
试题的取材,密切联系当前我国和世
界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变化,有关数
据的来源真实可信。
整理课件
2
具体说来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文章中词汇的意义比较单一、稳定、简明,不带感 情色彩,具有单一性和准确性的特点。这类文章通常 不会出现文学英语中采用的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 手法,一词多义的现象也不多见。
语文阅读训练阅读科普文章体会说明技巧
阅读科普文章体会说明技巧□河北刘立华【知识导航】科普文章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说明文体。
阅读科普文,要注意把握好两个层面目标和要求:一是科学与人文层面,体会求实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科学精神。
二是知识和能力层面:要根据科学小品文特点,学会筛选文中信息,把握写作思路,体会说明技巧。
【解题指导】科普文章阅读先要把它作为科技说明文看待,即:1、理清说明顺序;2、掌握结构特点;3、分析说明方法;4、把握说明对象;5、提取科技信息。
阅读科普文还要注意:1、揣摩写作技巧。
2、品析文章语言。
3、体会情感思想。
【实战演练】雾霾下中国不美丽①10月,我国多个城市再度被雾霾笼罩,能见度降低,空气污染严重。
这似乎已成常态雾霾天气,让民众很焦心。
恶劣空气质量不再只是一个警告,一些患者在雾霾侵袭下,走进了医院。
②雾霾污染对人体健康确有影响。
敏感人群,如心血管疾病患者或65岁以上老年人,若暴露在雾霾天气中,可能会加重病情,最严重者还可能引发死亡。
去年年底,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报告称,现有空气质量造成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四个城市早死人数高达8572人。
③雾霾影响,也不仅仅伤害人健康。
看看媒体上那些占据主要版面报道吧:高速公路被迫关闭,许多航班被迫取消;一些污染企业在政府部门紧急指示下停工,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这是一幅多么乱哄哄图景。
④这令人恐惧雾霾天气到底是怎么形成?这样图景,伦敦、洛杉矶也出现过。
雾霾下中国,与一些发达国家重要城市曾有过情景并无二致。
以燃煤为主能源结构、升级滞后油品、城市建设中大量扬尘,以及汽车尾气等,都是空气污染“罪魁”。
⑤没有一个人喜欢雾霾天。
面对不断出现雾霾天气,正视环境污染严峻挑战,所有人都必须有所作为,这已成为无可回避时代课题。
⑥从政府角度来说,首先要明确: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之路。
那是一条死路。
环保部门须制定更为严格环境标准,并力求不打折扣地执行。
就在昨天,新华社发表了一篇述评,称“雾霾天气敲响中国经济转型警钟”。
科普类说明文阅读方法
科普类说明文阅读方法
科普类说明文是一种常见的科学类文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
触到。
它旨在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图表,向普通读者解释科学原理、技
术发展和科学实践等内容。
阅读科普类说明文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为读者提供科学信息和知识。
以下是阅读科普类说明文的几个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选择合适的说明文。
科普类说明文的主题广泛,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各个领域。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主题,或者与你日常生活
相关的主题,这样你更容易保持兴趣和理解。
第二步,浏览文章结构。
在阅读之前,先浏览一下文章的结构,包括
标题、段落标题和图表。
通过浏览可以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组织方式。
第三步,读懂关键词。
科学类说明文中常常含有一些专业术语和关键词。
这些词汇是理解文章的重要线索。
对于不熟悉的词汇,可以通过上下
文来猜测意思,或者查阅相关的词典、百科全书等辅助阅读材料。
第六步,分析图表和插图。
科普类说明文中常常包含图表、插图和图
片等辅助材料。
通过仔细观察和阅读图表和插图,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
理解文章中的概念和实验结果。
第八步,总结和复述。
在阅读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复述是巩固所学知
识的好方法。
试着用自己的话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并根据需要进
行笔记记录,以备日后参考和复习。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阅读和理解科普类说明文。
同时,还可以通过阅读科普类说明文来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拓宽科学知
识面,提升思维能力。
实用类文本阅读技巧之 科普文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技巧之科普文章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20年第16期科普文章是一種独特的说明文体,是用小品文的形式来介绍科学常识,说明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形态、特征、成因、功能和作用等。
其特点是语言通俗,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常运用丰富的想象、联想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科普文章既有科学的严谨,又有文学的情趣。
那么,如何阅读科普文章呢?一、提取科技信息提取科技信息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组合重点段落。
有些科普文章中的科技信息相对集中,只要组合有关段落就可以了。
二是分散摘录信息。
有一些文章,科技信息犹如满天星斗点缀文中,这就需要分散摘录。
摘录时要做到“六不”:不摘录穿插的故事;不摘录形象的描述;不摘录生动的阐释;不摘录抒发的感受;不摘录作者的设想;不摘录没有知识含量的首尾与过渡段落。
二、揣摩写作技巧揣摩写作技巧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整体揣摩。
科普文章的整体布局一般有漫话式、设问式、穿插式、拟人式、问答式等。
漫话式布局行文流畅,设问式布局条理清晰,穿插式布局内容丰厚,拟人式布局情趣盎然,问答式布局生动活泼……这些布局各有其妙,应细细体会。
二是局部揣摩。
科普文章的局部安排一般有引用材料、讲述故事、设置悬念、留下问题,等等。
三、品析文章语言品析科普文章的语言,不妨从两方面展开:一要感受语言的整体风格。
同是科普文章,语言风格会有所差异,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雅致,或通俗……我们要在通读文章的前提下,整体感受作品的语言风格。
二要品析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
这就应抓住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描述句、议论句、抒情句等,从语言的形象、情感、趣味各方面进行品读、鉴赏。
默契合作的“黑牡丹”◎于丽萍黑鹳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野禽之一,目前数量稀少。
它的外形酷似鹤、鹭,长嘴长腿,一对翅膀丰厚宽大,飞翔起来显得极其轻快优雅。
它是一种大型涉禽,主食小鱼、小虾、蟹、螺和蛇类、蛙类等,白天喜欢在竹木掩映的河溪之畔散步、觅食和小憩,晚上则成群栖息在高高的树桠上。
科普类文章的阅读技巧
遇到与自己认知不符的信息时,不要急于否定,而是尝试通 过其他途径验证。
注重实践与验证
01 对于涉及实际操作或应用的内容,尽量实际操作 一下,亲自感受和实践。
02 对于涉及科学原理或理论的内容,可以通过查找 相关资料或实验数据来验证。
03 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尝试通过科普文章中 的知识来解决,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和过程,
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与时俱进的题材
03
科普类文章应该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关注最新的科技动态和
社会热点问题,使读者对科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PART 02
阅读科普类文章的目的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获取科学知识
01
了解科学概念和原 理
逻辑思维
科普类文章中的论述和推理往往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阅读过程 中需要理解并运用这些逻辑规则。
科学方法论
通过了解科学家如何开展研究、如何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读者 可以掌握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提高科学素养
增强科学意识
科普类文章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科技发展和社会影响的关注 度,增强科学意识。
01
提升科学素养水平
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
快速浏览全文
先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主题和 结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抓住重点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重点关注文章的核心 观点、实验结果和数据,以及作者的
结论和建议。
深入思考
对于文章中提到的科学原理、概念和 理论,要进行深入思考,理解其背后
的科学逻辑和证据支持。
总结与分享阅读心得
抓住重点信息
关注研究方法和结论
了解研究是如何进行的,以及得出了什么结论。
科普类说明文的阅读策略
科普类说明文的阅读策略
阅读科普类文章以及文章中所包含内容,一般来说都可比作一把钥匙,可以快速、全面地开启我们的认知之门,使我们真正理解理解这些概念。
那么,应该如何去阅读这些文章呢?根据我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我认为具有以下几条策略可以帮助读者有效地阅读科普文章。
首先,在阅读任何科普文章前,读者都要有一定基础知识,使读者能够通过文章理解科普文章的核心内容,从而能够更好地消化文章内容。
其次,科普文章的细节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当读者阅读时,最好能够仔细审视所有与相关内容相关的内容,在阅读完文章后,要回忆关键内容,并有意地思考文章提出的问题,及时理解记忆相关的概念。
此外,阅读者还应尽可能思考文章提出的背景知识,以及全文的结构框架,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从而加深对注意内容和文章结构的理解。
最后,回顾是阅读文章的重要环节,尤其在完成阅读科普文章后,读者最好要及时梳理此前所阅读的内容,以确保文章所记载的关键点,以及所认知的观点都能够完全被记忆下来。
总而言之,希望大家可以把握一定的阅读策略,更好地去阅读科普类文章,加深对知识本身的理解,也能够实现知识积累,从而提高基础教育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科技说明文阅读解题实践技巧都说科技文阅读是鸡肋,反复操练不见效,可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其实,高考科技文阅读并没有这么“无趣”,要攻克科技文阅读,还是有不少内在规律可以遵循。
简单地说,做科技文阅读题,应分“初读”和“再读”,每次阅读各有侧重点。
“初读”时可读得仔细一些,注重汲取文字信息;“再读”则要快速回读,寻找文字材料与题目的对应关系。
下面就展开详细的分析。
一、初读勤圈划“初读”时,应注意圈划文章要点。
圈划法是适用于一切文体的经典阅读方法,较之其他文体,科技文更注重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文意的能力和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因此圈划法意义重大。
圈划法常见误区有二:一是贪多求全,二是重点不准。
那么,应如何避免误区,真正用好圈划法呢?1. 圈划原文A.划观点社科文注重论述的清晰性和科学性,故多用总—分、分—总、总—分—总结构来营构段落,谋篇布局。
基于此,考生宜高度重视圈划文章的主旨句、观点句或结论句。
划出了这些句子,即在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和结构脉络。
考生如何在紧张的阅读中快速找到这些提纲挈领的观点句呢?常用方法有二。
一是要重视文章起承转合处的关键句。
如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前后照应句,往往都是明示或隐藏文章观点的地方。
二是要重视抓关键词。
阅读时如遇到“认为、说明、表明、证明、指出、预言、假设、结论、所以、告诉我们”等词时,要多长个心眼,因其后往往多是起到提纲挈领作用的结论性的句子。
B.划概念社科文中常会出现很多专业术语,考生如能划出概念,就能较快理解概念内涵和不同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理清思路。
近年来,概念理解题屡见不鲜,这源于命题者重视考生在对概念外延和内涵的分析过程中准确把握文章信息的能力。
现以2008天津卷试题为例作一说明。
书院教育,是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
“书院”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
不过,那时的书院主要还只是编书、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
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是到宋代才出现的。
当时,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以私人讲学为核心的书院教育,就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而出现了。
宋代书院教育,以其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以及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呈现出与古代私学大不相同的面貌。
不仅如此,书院教育与宋代官学之间也有较大区别。
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
不过,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科技文中的概念,有的直接用“概念=种差+ 属概念”的模式,有的则由于概念内涵较为丰富,种差分散于段落间,需要我们有效筛选信息,用以上下定义模式加以概括。
以上文为例,书院教育的属概念是“教育组织形式”,而种差有四。
一是书院教育出现时期:宋元明时期;二是书院教育诞生原因:为振兴文化教育,宋代思想家需要以私人讲学为核心的宣传阵地;三是教育体制:官私结合;四是育人目标:选用儒家经典,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见识。
由此不难概括出书院教育的概念:书院教育是宋元明时期以官私结合为教育体制以思想家私人讲学为核心选用儒家经典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见识的教育组织形式。
考生在圈划概念时,可具体概括出概念,也可分点标出种差和属概念,总之要注重完整全面。
C.划副词科技文重视表达的科学和严密,高考科技文设题又喜欢在范围、程度、时态等细节上做文章。
因此,考生如能在初读文章时就找出彰显科持文严密性的词语,定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考生如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可能、或许、全部、大多数、将要、已经”等词时,应先圈划出来。
D. 划难点在阅读过程中,很多考生常常因不能理解文章的局部段落和细节而出现急躁情绪,从而错过了读懂文章的大好机会。
其实,在初读文章时,读不懂是常有的事,学生、老师概莫能外。
对于读不懂的段落和细节,考生可先圈划出来,然后可用两种方法处理。
一是圈划后马上回读,通过对局部的细读来突破阅读障碍;二是读完全文后,在第二遍快速阅读时带着疑难思考难懂段落与全文的关系,既重视整体联系,又重视局部细读。
2. 圈划题干除重视圈划原文外,圈划题干中的重要信息也特别值得注意。
具体来说,有如下四方面内容需要圈划。
(1)过于绝对的结论要圈划如2008年广东卷《诗与直觉》,第12题中的C选项“…直觉的知‟的内容的获得并非易事,全靠读者的思考和联想来完成”中,“全靠”二字过于绝对,应圈划出来。
2008山东卷《图腾与社会制度的产生》,第8题C选项“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实行图腾制度”中的“全都”,也应圈划。
结合正确答案我们不难发现,结论过于绝对的选项错误的几率很高。
(2)表因果的关联词语要圈划命题者常会在原文表因果的关联词语上做文章,即在题干里设置因果不当、因果颠倒、强加因果等问题。
如2008全国卷II第5题的A选项“由于明初朝廷禁用金银进行交易,因此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并没有开始”,圈划出“因此”二字后即可发现,这里犯了因果不当的错误。
根据原文可知,明代白银的货币化的过程是先从民间开始的,在官方认可之前已在进行。
(3)表时态的词要圈划题干中出现表时态的词,往往可能是有着“或然变已然”的错误陷阱,故对选项中的“已”“已经”等词我们都应引起重视。
如2008安徽卷《我们的宇宙外面是什么》,第6题的C选项“里斯已为…人择原理‟和可居住宇宙找到了更多的物理常数的证据”中,“已”字即是或然成为了已然。
(4)选项中的概念要圈划出现概念的选项,多为概念理解题。
概念理解题常有“以偏概全”或“张冠李戴”等错误出现。
故应在第一时间圈划出概念,尤其要重视不同概念间的区别,以避免张冠李戴错误的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划原文中的概念,是为了深入理解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而划选项中的概念,目的有二。
一是带着选项中的概念,快速找到原文对应,印证其外延和内涵;二是重视区分选项中相似的、易混的概念之相异处。
二、再读找对应社科文阅读最忌感觉用事,原因在于社科文阅读的选项设置多具有较强的迷惑性。
有时乍一看,似与原文毫无二致,再一看,才会发现,命题者已在不知不觉中或是张冠李戴,或是偷换概念,或是以偏概全。
因此,考生应带着选项到原文中找对应,才能有效地辨识陷阱。
在找对应时,以下三种方法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1. 框架提取法在阅读文章时,考生宜在第一时间分别用一个关键词或关键句简单归纳出每段文字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在找对应时快速锁定文章的区间。
以2008年山东卷为例,在《图腾与社会制度的产生》一文中,六个段落可分别概括为:①图腾制度是社会组织制度;②图腾制度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③为什么图腾制度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④图腾制度不等同于氏族制度;⑤图腾制度的三个基本特征;⑥图腾制度将随图腾文化而完善、而消亡。
在确定区间后,做题时找对应就方便多了。
请看山东卷第8题: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整个图腾体系就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
B .摩尔根认为,倘若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氏族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用“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可以的。
C .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爱氏族社会全都实行图腾制度。
D .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但随即为其他社会组织所代替。
概括出关键句后,选项与段落的对应就很容易找到了。
如选项A可对应文章第二段展开对比,选项B可对应第四段,选项C可对应第四段,选项D对应第六段。
这样,要得出正确答案应不难。
2. 对比阅读法对比阅读法,是指在原文中查找与选项相关的语句,然后再鉴别选项与原文是否一致的方法。
在完成框架提取后,需展开对比阅读,思考选项和原文的不同。
以上题的A选项为例,原文第二段的表述是“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是一种社会制度,而且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对比后,可发现选项A 中多了一个专业术语“整个图腾体系”,该选项正是把原文中的“它”(图腾制度)偷换成了“整个图腾体系”,显然是偷换了概念,扩大了范围。
一对比,即可排除A这个错误选项。
在运用对比阅读法时,考生还应有综合两个或多个段落对比信息的意识。
有时,命题者会独具匠心地把分散在不同段落里的句子综合在一个选项中,这时,考生就应思考如何在不同段落中对比选项,并思考其内在联系和逻辑。
3. 局部细读法局部细读法,是指对比较重要或信息量较大的局部段落进行认真阅读的方法。
在社科文中,需要局部细读的文字主要有三。
一是专业难懂处。
对于具有学科特质的专业性强的段落宜局部细读;二是概念密集处。
对于概念频现、概念间关系复杂的段落宜局部细读;三是信息密集处。
对信息密集、富有厚度的段落进行局部细读,是因为信息密集的段落是最好命题的。
请看下例。
人类正面对着全球变暖的挑战。
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将向北蔓延,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会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作物。
另外,一些河流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
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2003年全国高考卷)上述文字集中说明了全球变暖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属于信息密集性段落,应对其细读。
果不其然,试题中即有相应选项出现: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那么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
要准确判断上面的推断是否正确,局部细读必不可少。
认真细致的阅读,应能让我们在读到“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一句时作思维停留,这里“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应是泛指还是特指呢?结合日本有台风袭击的事实,不难发现,这里所谓的“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应是特指一部分台风。
这样,就能轻松判断,上面的选项推断是不正确的。
以上所谈,是科技文阅读解题实践中十分实用的技巧,考生如能仔细揣摩之,并辅以练习认真实践,定可以更好地把握解题规律,最终攻克科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