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和问题解决方案
广州“大城管”改革的历史积淀与未来完善
( )快 速 发 展 时 期 (9 7 -0 7 ) 二 19年 20年
1 9 年 , 国 务 院 法 制 办 批 准 广 州 市 开 列 ,定编3 9 人 ,全部 为行政 执法专项 编制 。这不仅标 志 g7 16 展 城 市 管 理 综 合 执 法 试 点 ,全 市 共 设 1 个 大 着 全 市3 9 名 城 管 人 员 纳 入 行 政 执 法 编 制 ,正 式进 入 公 务 6 16 队 ,2 3 中 队 ,编 制 总 人 数 2 6 人 , 担 负 l 员 序 列 ,还 意 味 着 广 州 市 城 管 成 功 地 完 成 了从 事 业 单 位 、 1个 75 1 个 部 门 1 个 方 面 1 6 执 法 任 务 。1 9 年 9 4 0项 9 9 月 依照 公务员 管理 向行政专 项执法编 制 、公务员管 理的实质 2 8日 , 为 首 批 试 点 城 市 之 一 , 州 市 城 市 管 性 转 变 。 作 广 理 综 合 执 法 支 队 正 式挂 牌 成 立 , 中拥 有 了 市 集 2 0 年 8 7 ,广 州 市 人 大 常 委 会 召 开 新 闻发 布 会 , 0 9 月2 日
6 2 个中队 ,在编2 3 人 ,担负着市容环 卫 、 a4 务 。1 8 年 ,更 名为 广州 市城市 管理监 察大 设1 个大 队 、2 6 97
队 。 担 建 设 、环 保 、交 通 领 域 1 项 执 法 任 城 市 绿 化 、环 境 保 护 、工 商 、市 政 管 理 等 1 个 方 面 0 1 6 承 0 5 9 0 项 务 : 9 2 ,市 政 府 下 发 文 件 将 其 执 法 任 务 城 市 管 理 行 政 执 法 任 务 。 19 年 扩 展 为 1 项 ; 9 6 8 , 支 队 伍 发 展 壮 大 2 19 年 月 这 为 2 0 人 的 编 制 , 名 称 又 改 回城 市 建 设 管 理 00 但
我国城市管理的演进及完善
域 中的经济 中心作 用 明显增强 。
前的高度计 划经济体 制下 ,我 国 转型后卸 下的负担 ,城 市空间的
扩展和结构 的改 变需要由政府 科
2 0 年全 国地级及 以上城市 土地 城市实行行政 主导的 大一统 ” 06
面 积仅 占全 国64 ,总 人 口占 式城市 管理体 制 。改革 以来 .我 学地规 划设计 ,城 市政府还需要 .%
并从 生产 、流通 、消 费、分 配等 年人均 已达2 .平方 米。 比17 主体 。从运作企业到 干预 市场 。 71 98 04 领域全 面展开 。经过3 年 ,基本 年 增加2 .平方米 ,居 民居住 条 为追 求城 市 经 济 发 展 .提高 财 0 形成 了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 件 和 生 活 环 境 明显 改 善 。城 镇 力 ,城 市政 府把所属企业发展作 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的局面 ,社会 居 民的恩格 尔系数逐年下降 .从 为了财力的重要来源 .为此利 用 主义市 场经济体 制框 架已基本建 17 年 的5 . 98 75 %下 降 ̄2 0 年 的 行政 力量干预市场运作 ,包括要 q0 7 成 。城市成为 中国市场体系 的支 3 . 6 %.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 3 撑 ,城市经济成 为我国市场经济 的主体 。三是城市经 济发展水平 素市场和产 品市场 。从 经济职能
承担社会保障等社会 职能 。
建 设轻产业拉动 ,重工业发展轻 路与 目标
二 、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三产业 重城 区自身轻 区域协
伴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 ,
联合 国人 居中心 的报告 明确
调 ,重 改善形 象轻完善功能等 问 指 出 :提高城市发展 的质量和 实
如何科学有效地 管理城 市成为一 题 。特 别是许 多地方热衷于把城 现城市 的可 持续发展的关键 ,不 个挑 战性 的现 实命题 。城 市政 府 镇 的公 共设施 投入 用于行政办公 只是 资金 .不 只是 技术 而是健
山东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山东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篇一:山东省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对策研究分报告四:山东省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对策研究我国的开发区是在政府高强度授权下建立起来的,然而,开发区诞生20多年后,环境发生了变化:市场机制大面积建立,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加工制造能力普遍增强;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的流动性上升,产业管制放松,政府职能定位逐渐明确;开发区政策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财政的体制安排到期。
同时,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使区域竞争加剧。
我国开发区所处的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竞争环境的变化使得原来在政府高强度授权下所建立的管理体制受到了挑战。
为了适应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开发区必须不断的微调其发展目标和运行方式,实现其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
一、开发区及其行政管理体制(一)管理体制的概念及理论体制是政治学、行政学研究的基本概念,指体系与制度的总称。
其涉及的领域和类型既广泛又多样,本质上是一种关系,标志着事物内部的和外部的隶属关系、组织关系、权限关系等等。
可以说,体制问题实质是一种研究关系的学问。
所谓行政体制亦即行政管理体制,也是一种行政关系,是相对立法体制、司法体制而言,它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内部和相互间管理行政事务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与运行等各种体系与制度的总称。
行政体制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国家政治体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因为行政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体制下进行的。
同时,行政体制既受制于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又受制于政治制度、政治体制,还受制于民族文化传统和国外文化等诸多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以及行政管理身发展的需要,行政体制必须适时地进行改革,即对原有的行政体制存在的某些问题作出适当的调整或变革,使之能够更好地发挥原有行政体制的作用和功能,以便逐步实现行政权力划分的科学化,行政职能、行政机构、人员编制和行政活动的法制化,行政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达到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
连云港市目标管理的发展历程及其问题与对策研究
工作 的时间是在 18 年 , 94 主要实施的城市有南京、 兰 市在政府系统全面实行 目标管理 ,关于考评 和制订 《 ( 1 ] 号 中明 9 州、 自贡 、 绵阳等城市。连云港市从 18 年开始实施 目标管理责任制的通知》 连政办发 [90 5 ) 98
目标管理 , 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 , 大胆实践 , 精心组织 确提出全市未进行 目 标管理 的“ 门和单位如各金融 部
是符合连云港市市情 、 是适合现阶段管理体制的一种 和学习中进行的。在 当时, 目标管理是刚引进的新理
有效 的行 政 管理方 式 。
一
、
连 云 港 市 目标 管 理 的 发 展
论、 新模式 , 国内尚没有定论 , 在 也没有可以参照的现 成模式 , 因此 , 当时 目标管理实行 的是机关 岗位责任
进个人 , 并予以表彰。18 年 , 99 连云港市市委、 市政府 提高 、 发展完善 的阶段 。19 年 , 9 1 连云港市市政府发 发文《 于全面推行 目 关 标管理责任制 的通知》连政办 文《 于完 善 目标管理工作 的意见》 连政 发 [9 1 ( 关 ( 1 ] 9
发 [99 3 号) 1819 正式在全市全面推行 目标管理 。18 15 )成立 目标管理领导小组 , 99 1号 , 由常务副市长任组 年 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中, 各单位以政府工作报告为基 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 室, 负责市一级 目标的 1常管 3 础, 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 , 加入上级 主管部 门下达的 理工作 。同时将 目 标管理推行到各县 区政府 、 各委办 任务 , 确立 自 目标 , 身 同时提出廉政建设和思想政治 局和市直属单位。采用分级管理 、 分级负责 的管理方
+
收稿 日期 :0 1 6 9 21 —0 —0
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
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管理体制的完善与创新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现状,包括其构成要素、主要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一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首先界定社会管理体制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明确其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着,我们将简要介绍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梳理其演变轨迹和主要成就。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当前社会管理体制的现状,包括其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法规政策以及社会资源配置等方面。
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揭示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通过本文的概述,读者可以对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现状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分析和讨论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一研究,为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推动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向现代化迈进。
二、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特点,反映了我国社会管理的进步和变革。
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管理。
在这个阶段,社会管理主要由政府主导,以行政手段为主,社会组织和市场的作用相对较小。
政府通过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社会资源进行分配和管理,确保社会稳定和秩序。
虽然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控制,但也存在着效率低下、灵活性差等问题。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开始逐步放开计划经济,引入市场经济体制。
这一变化也影响了社会管理体制,政府开始逐步减少对社会的直接干预,更多地发挥市场和社会组织的作用。
同时,政府也开始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了对社会的监管和服务。
第三阶段是现代社会管理的阶段。
宁波城市化历程及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对策思路
[摘要][关键词]改革开放30年来,宁波的城市化发展经历了基础累积、资源开发等五个阶段,取得了众多的阶段性成果,积淀下了“一个方向五条道路”的宝贵经验,有力地促进了宁波产业层次的提升、综合实力的增强、城乡面貌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当前宁波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了新的阶段,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需要从统筹规划、完善功能等八个方面入手,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推动宁波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城市化新型城市化改革开放作者阎勤,宁波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浙江宁波315010)宁波是一座有着七千年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拥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发达的民营经济和较强的综合实力,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改革开放以后,宁波从实际出发,积极实施富有区域特色的城市化战略,不失时机地推进城市化进程,取得了巨大成效,形成了中心城市、小城镇互为一体、协调发展的格局。
当前人类社会步入了城市化时代,加快城市化进程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有快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抓手之一。
理性总结30年来宁波城市化的实践和经验,有助于深化认识、理清思路,对于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推进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过程与结果、理论与实践、量变与质变相结合的原则,以城市化的主要内容和特征为标准,可以将改革开放以后宁波的城市化历程分为以下五个阶段:(一)基础累积阶段(1978—1983)1978年以后,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历史性转折,城市化发展进入了基础累积阶段。
这一阶段从1978年起,一直持续到1983年市管县体制确立时为止。
在这一阶段,除了知青返城等政策变迁带来的城镇人口恢复性增长以外,农村改革的启动,促进了宁波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基础;工业化发展的起步,带来了农村工业和城市工业的协同发展,对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产生了冲击,为农村人口向城镇的集聚提供了拉力和推力,奠定了城市化发展的产业基础;市管县体制的确立,理顺了国家与省、地、市之间在重点建设领域的关系,促进宁波市县、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奠定了城市化发展的体制基础。
美国城市政府管理体制的演进历程_王枫云
早在殖民地时代,随着北美殖民地的开拓,美国城市及其城市政府的管理体制就诞生了。
在两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体制几经变迁,留下了一条较为清晰的变革轨迹。
一、市镇议会———美国城市政府管理体制的产生17世纪上半叶,随着殖民地的开拓,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兴起了一批城市,如,纽约、费城、波士顿、巴尔的摩和新奥尔良等。
这些城市规模狭小、功能单一(主要是商业服务功能)、政府组织结构简单。
同时,殖民地时期兴起的城市,尽管深受同时期的欧洲城市,尤其是英国城市的影响,但是早期的殖民者还是从当地的具体环境出发,于17世纪中叶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市镇议会。
这种体制到18世纪逐渐成熟,是美国城市政府管理体制诞生的标志。
市镇议会(TownMeeting),也译为乡镇议会或市民大会、镇民大会。
它的管理体制具有如下特征:[1]第一,市镇议会举行的时间既有固定安排,也不乏灵活的设置。
一是每年5月定期举行的市镇官员选举会议;二是为某件事而召开的特别会议。
市镇官员选举会议主要是改选行政委员会和担任市镇的某些重要行政职务的其他官员,诸如财产评估员、税收员、治安员、文书、司库,还有负责救济的视察员、负责教育事务的校董、负责道路交通管理的道路管理员以及其他相关事务的具体管理人员等。
这些官员向选民负责,彼此之间并无隶属关系。
至于市镇特别会议,则是因某些市民要求而由行政委员临时召集的。
一般来说,只要有10名选民以上提出一项新的动议并要求市镇支持,他们就可以请求行政委员召开市镇议会。
在殖民地时期,市镇议会所处理的主要是内部事务,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管理和税收。
第二,确立了市镇议会休会期间的管理机构和人员。
在市镇议会休会期间,大部分行政权力掌握在几个行政委员的手中。
行政委员是所有市镇官员中最重要的成员。
他们的人数各市镇不等,由市镇议会选出,每年改选一次。
他们的责任是在市镇议会休会期间处理市镇的日常事务。
与其他市镇官员一样,行政委员也必须按市镇议会通过的原则办事,如果行政委员要对市镇议会已经决定的决议进行更改,或拟办一项新的事情,就必须请示市镇议会。
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及措施
香港贫富差距改善案例
总结词
香港曾面临贫富差距较大的问题,通过实施多项社会福利政策和推动教育公平等措施,逐步缩小了贫富差距。
详细描述
香港作为高度发达的国际城市,也曾面临着贫富差距较大的问题。为了改善社会不平等现象,香港政府采取了多 项措施,包括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推动教育公平和鼓励创业等。通过这些措施,香港的贫富差距得到了有效缓解 ,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纽约市交通拥堵解决案例
总结词
纽约市通过优化交通规划、推广公共交通和鼓励低碳 出行等方式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详细描述
纽约市作为国际大都市,面临着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纽约市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 优化交通规划、推广公共交通和鼓励低碳出行。通过 建设更多的公共交通设施、优化交通线路和鼓励市民 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纽约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了有 效缓解。此外,纽约市还鼓励市民使用自行车、步行 等方式出行,进一步减轻了交通压力。
城市化的本质是经济、社会和文 化的转型,以及生产方式和生活
方式的转变。
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世界城市化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早 期的缓慢发展,到工业革命后的加速 发展,再到现在的全球化、信息化和 生态化发展。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起点、速度 和路径存在差异,但都经历了农村型 社会向城市型社会的转变。
城市化的动力
水污染
城市污水排放未得到有效 处理,导致水体污染,影 响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态环 境。
噪音污染
城市交通繁忙和工业噪音 等,对居民生活产生干扰 ,影响身心健康。
社会问题
交通拥堵
城市化导致交通需求增加 ,交通拥堵成为城市管理 的难题。
住房紧张
城市人口增加,住房供需 矛盾加剧,房价水平持续 高涨。
城市管理调研方案
城市管理调研方案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城市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当前的城市管理情况进行调研,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项城市管理调研方案,以帮助城市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和解决城市管理问题。
调研目的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城市管理的现状和问题,为进一步改进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具体的调研目标包括:1.了解当前城市管理的主要问题和痛点;2.分析城市管理问题的根源;3.寻找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调研方法为了实现调研目标,本调研方案将采用以下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城市管理的发展历程、现状和问题;2.实地考察: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各个城市的管理情况;3.访谈调查:与城市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城市管理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4.统计分析: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科学客观的结论。
调研内容本调研方案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城市道路、桥梁、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公共服务:调研城市公共服务的提供情况,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了解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3.环境保护:调研城市环境保护的情况,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状况等,分析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和亟需解决的难题;4.社区治理:调研城市社区的治理情况,包括社区卫生、社区安全等方面,了解社区治理的状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5.城市规划与管理:调研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情况,了解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管理的效果。
调研步骤本调研方案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调研目标和范围,明确调研内容;2.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文献研究;3.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实地考察;4.与城市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城市管理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5.统计和分析调研数据,得出结论; 6.撰写调研报告。
城市管理的发展与实践
城市管理的发展与实践一、城市管理的定义和意义“城市管理”一词是指城市化进程中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和改善的一整套管理措施,包括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安全、交通管理、文化体育等方面。
城市管理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管理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城市化的顺利实施。
城市管理可以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确保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与管理,维护城市秩序和安全。
这是城市化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只有城市管理得当,城市化才能更好地发展。
2. 维护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管理可以对城市环境进行监管和管理,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这是维护人类健康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3. 增强城市竞争力。
好的城市管理可以提高城市的生产效率和生产力,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城市管理的发展对于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管理的发展历程城市的管理从古代就开始了。
埃及和巴比伦城市管理体现出古代城市治理的模式和特点。
在中国,从唐代成立车驾司到现代化的市政府机关,城市管理不断得以完善和发展。
二十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世界各国开始大力投入城市管理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政策,推进城市管理的现代化。
三、城市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当前,各地方政府对城市规划和管理越来越重视,并制定出一系列政策与管理办法,但城市管理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挑战着城市管理发展的现状。
1. 城市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在城市管理中,一些地方存在流于形式,重复劳动,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及工作效率的提升。
2. 城市规划不够科学、合理。
一些城市管理部门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地形地貌、人口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因素,导致规划与实际情况不符、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求,甚至出现城市废弃问题。
城市管理40年辉煌历程:改革开放40年城市管理发展历程与成就——以北京市城市管理为例
其进行具体规范,发挥其解决城市管 理微观规范的重要作用。
“门前三包”符合时代要求,是北 京市在城市管理实践中率先走出一条 适合自身特点的新路,对于改善市容 市 貌、 维 护 社 会 稳 定、 改 善 人 居 环 境 做出较大贡献。但同时也需要在下一 步工作中逐步完善。一是要高度重视, 加大投入力度。充分认识“门前三包” 的重要意义,对其加大人力物力财力 的投入,加强沟通协调,做到齐抓共管, 把城市管理的基础打牢。二是要细化 责任,做到尽职守则。加强规范管理, 落 实 工 作 责 任, 明 确 职 责 范 围, 提 高 效率,加强监管。三是加强舆论宣传, 提高群众公德意识。“门前三包”是一 项基础性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 难度高,要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全 民卫生意识,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 围,进一步提高群众生活环境的质量。
为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改革开放 40 周年城市管理领域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本期特别梳 理回顾、组织刊发这一时期城市管理走过的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与读者共享。
12 城市管理与科技·2018/4
首都变化日新月异 摄影:赵刚
改革开放 40 年城市管理发展历程与成就
——以北京市城市管理为例
□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 辛向阳 □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珊珊
合环境看,在城市产业繁荣的同时也带 来了一系列问题,空气污染、交通堵塞、 人 均 用 水、 社 会 治 安、 城 市 贫 困 等 问 题逐步显现。为此城市管理目标以经济 和城市发展为主要目标,强调发展与投 资环境 ;城市管理侧重于发展战略管 理和规划功能定位,但管理方式逐渐 市场化,管理方式和手段日趋多样化, 相应的城市管理垂直管理体系也开始 形成。
时代新使命新发展阶段。
一、改革之初,解放思想城市 管理权力下放
智慧城市基层治理解决方案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城市基层设施的智能化改造,提高 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应用趋势
社会治理网格化
通过智慧城市基层治理系统,将城市基层治理工作划分为网格, 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治理效能。
公共服务智能化
通过智能化技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如智慧政务、智慧医疗等领 域的应用,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 智慧城市基层治理是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手段,通过构建智能化基层治理平台和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 、智慧化,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的综合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基层治理发展历程
智慧城市基层治理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 段:信息化阶段、数字化阶段和智能化阶段。
数字化阶段则通过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 实现了基层治理数据的集中管理和综合利用,进 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和服务流程。
03
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治理的信息化应用系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难以实现 信息共享和互操作,制约了治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05
智慧城市基层治理的实践与探索
智慧社区治理案例
案例一
杭州市西湖区“智慧社区”建设
案例二
上海市浦东新区“城市网格化”管理
案例三
深圳市盐田区“社区治理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数据传输
通过网络将感知设备采集的数据实时传输至数据中心,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 准确性。
数据层
数据存储
建立城市基层治理数据中心,用于存储各类感知设备采集的数据。
数据处理
通过数据清洗、挖掘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应用层提供 支持。
应用层
公共服务管理
应用层可以实现对公共服务的有效管理,包括智能调度、抢 险维修、便民服务等。
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发展历程和制度
政府应提供公共服务,包括环境监测 、信息公示等,为企业和公众提供及 时、准确的环境信息。
加强监管力度
政府应加强对企业污染排放的监管力 度,严格执法,确保环保政策的贯彻 执行。
企业如何应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
遵守环保法规
企业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 规和标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环
境污染控制在法定范围内。
缺乏环保意识
一些企业和个人对环保缺 乏认识,对环保行动缺乏 积极性和主动性。
技术水平落后
在环保技术和设备方面, 一些企业存在技术水平落 后、设备老化等问题,难 以达到环保标准。
环境管理体系的解决方案
加强环境监管
政府应加强对企业污染排 放的监管,严格执法,对 违法排污企业进行严厉处 罚。
提高环保意识
取措施进行纠正。
改进措施实施
根据反馈和纠正情况,制 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
认真实施。
效果验证与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后,对改进 措施的效果进行验证和评 估,以便于进一步优化管
理体系。
04
环境管理体系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环境管理体系实施中的挑战
01
02
03
污染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 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 益严重,给环境管理体系 的实施带来很大挑战。
加强内部管理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环境管理制 度,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环境监控和 管理。
推广环保文化
企业应积极推广环保文化,提高员 工的环保意识,引导员工积极参与 环保行动。
05
环境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
01
全球环境治理的紧迫性
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全球环境治理
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一、国外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在城市中建设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概念,起源于十九世纪的欧洲,首先出现在法国。
自从1833的巴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条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系统后,至今已经有近182年的发展历程。
经过百年来的探索、研究、改良和实践,其技术水平已完全成熟,并在国外的许多城市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已成为了国外发达城市市政建设管理的现代化象征,也已经成为了城市公共管理的一部分。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国外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法国法国由于1832年发生了霍乱,当时研究发现城市的公共卫生系统建设对于抑制流行病的发生与传播至关重要,于是在第二年,巴黎市着手规划市区下水道系统网络,并在管道中收容自来水(包括饮用水及清洗用的两类自来水)、电信电缆、压缩空气管及交通信号电缆等五种管线,这是历史上最早规划建设的综合管廊型式。
近代以来,巴黎市逐步推动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在19世纪60年代末,为配合巴黎市副中心的开发,规划了完整的综合管廊系统,收容自来水、电力、电信、冷热水管及集尘配管等,并且为适应现代城市管线的种类多和敷设要求高等特点,而把综合管廊的断面修改成了矩形形式。
迄今为止,巴黎市区及郊区的综合管廊总长已达2100公里,堪称世界城市里程之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文/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首。
法国已制定了在所有有条件的大城市中建设综合管廊的长远规划,为综合管廊在全世界的推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德国1893年,原德国在前西德汉堡市的Kaiser-Wilheim街,两侧人行道下方兴建450米的综合管廊收容暖气管、自来水管、电力、电信缆线及煤气管,但不含下水道。
在德国第一条综合管廊兴建完成后发生了使用上的困扰,自来水管破裂使综合管廊内积水,当时因设计不佳,热水管的绝缘材料,使用后无法全面更换。
沿街建筑物的配管需要以及横越管路的设置仍发生常挖马路的情况,同时因沿街用户的增加,规划断面未预估日后的需求容量,而使原兴建的综合管廊断面空间不足,为了新增用户,不得不在原共同沟外之道路地面下再增设直埋管线,尽管有这些缺失,但在当时评价仍很高,所以1959年又在布白鲁他市兴建了300米的综合管廊用以收容瓦斯管和自来水管。
城市管理体制
• 深圳现今的政府机构设置与内地许多城 市存在差异。于幼军说,深圳已初步形成大 行业、大系统归口管理的机构设置。比如除 开计划局外,将原有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统 一整合为两个局,一个管内经贸,一个管外 经贸。同时按大交通、大文化、大系统的要 求,设置了相应的机构。深圳的一些局职权 范围与内地的数个政府部门相当。 •(摘自:2003年1月18日《南方都市报》有 删节)
• 第四阶段,转型与发展期(1992年至今)。 • 这一阶段是我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步子迈 得最快、成果也最显著的时期。 • 城市管理的职能体系也渐臻明确,重新分 配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职能,试图 扭转“轻规划、重建设、轻管理”的局面, 并着手解决“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问 题等。
• 五、我国城市管理体制的现行模式 • (一)建管合一、直接管理型。 • 这种模式将城市规划职能同城市建设与管理分离, 突出“规划领先”的原则。 • 一些改革开放比较早的城市,如上海、大连、珠 海、海口、厦门等,都先后采取了该管理模式。 • 实践中,该模式仍然把城市建设作为侧重点,而 相关的城市管理职能并未引起足够的指示,“重 建轻管”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 (二)城市管理体制的内部关系 • 城市管理体制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其核心是城 市管理各机构间的职、权、责的配置问题。 •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 1.城市管理系统内各机构的职能及权责关系。 • 2.市\区\街道在城市综合管理体系中的关系 • 3.城市政府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
• • • •
• 4.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 (1 )让渡职能,简政放权。要让社会中介 组织承担服务性、社会性的职能,使之有 更大的发展空间。 • (2 )创设平等发展环境,大力支持社会力 量兴办社会中介组织。政府应尽可能减少 对社会中介组织的行政干预,创设社会中 介组织独立自主、平等竞争的制度环境。
数字化城管发展历程
数字化城管发展历程数字化城管发展历程:中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始于1997年,从那时起,数字化城管的发展便逐渐成为中国城市管理的主要方向之一。
这种数字化城管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信息化建设的起步阶段(1997-2002年)在这个阶段,城市管理部门开始意识到信息技术对城市管理的重要性,并开始在一些重点城市开展信息化建设项目。
这些项目主要强调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信息资源的整合,以提高城市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第二阶段:城管综合管理平台建设(2002-2008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管理部门开始注重城管信息平台的建设。
这些平台整合了各个部门的信息,实现了城市管理数据的共享和交流。
城管综合管理平台成为城市管理部门日常工作的重要工具。
第三阶段:移动应用的广泛应用(2008-2014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城市管理部门开始利用移动应用技术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便捷性。
移动应用可以方便城管人员随时随地查看和处理问题,快速响应市民的需求。
此阶段的一个典型例子是“扫码投诉”功能的推出,市民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向城市管理部门投诉问题。
第四阶段: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2014年至今)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管理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例如,通过智能监控摄像头和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城市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测和调度;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实现城市环境污染的预测和预防。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城市管理部门更加精准地进行决策和管理,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水平。
综上所述,数字化城管在中国经历了信息化建设的起步阶段、城管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阶段、移动应用的广泛应用阶段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阶段。
通过数字化城管的发展,中国的城市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市民的幸福感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城市行政管理体制的回顾与反思
管理 科 学
中 国城 市 行 政 管 理 体 制 的 回顾 与 反 思
刘 雅 君
( 山西省经 贸决策咨询 中心 ,山西 太原 0 0 0 30 6)
【 摘要】 回顾 了中国城 市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 ,针对存在的 问题进行 了反恩 ,指 出要探 索出一条具有 中国特
色、符合 中国国情的 中国城市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之路 。
有设市城市6 个 。建 7
国初期到1 7 年 ,设 98
l 章l 9 ig 1 3 1 l l 9 2 8 29 4 7 4 7 4 7 3l 34 34 39 3 0 麟 3 l 3 4 4 7 2 2 g 7 7 6 7 5 3
合 计
1 3 2 3 25 2 9 34 4 4 4 7 60 6 8 6 7 6 0 6 6 l 66 6 7 2 4 8 2 3 6 4 6 6 6 6 6 5 5
3)地级市 的发展 变化情况
。
、
地级 市是行政级别相 当于
自治 州 、盟 的市 ,由省或 自治 区政府 直接 领导和 管
辖
,
属于地级行政 区 ,为第二级行政 区。地级市 包括较大的
一
2l 一
市 、省会城市 、副省级 城市 ( 含计划单列市 )。18 年推行 93 地 级 行 政 区划 改 革 以 前 , “ 级 市 ”称 为 “ 辖 市 ” , 地 省 18 年起 “ 93 省辖市 ”全 部改为 “ 地级市” 。1 9 年 ,中国成 94 立了最初 的l个 副省级城 市 ,1 9年 重庆由副省级城市升为 6 97 中央直辖市 ,目前 副省级城 市有l个 。计划单列市享受省一 5 级的经济管理权 限 ,在 行政 区划层级 上没有改变 ,也属于地 级市 。从改革开放至 今 ,地级 市的发 展轨 迹是由持续发展到 稳定 运 行 。2 1 年 ,全 国地 级 行政 区划 单 位3 3 ,其 中 00 3个 23 8 个地级市 、l个 地区 、3 自治州 、3 盟 ,地级市 占地 7 个 级行 政区的8 %。 5
城市管理学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管理的难点与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管理的难点主要包括:
• 城市资源紧张,如何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 • 城市环境问题,如何有效治理和保护环境 • 城市社会问题,如何平衡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 和谐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管理的问题主要包括:
• 城市管理主体单一,政府主导过多,缺乏多元参与 • 城市管理方式粗放,缺乏科学性和精细化 • 城市管理法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 治理环境污染:加强污染源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质量 • 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 促进绿色发展:推进绿色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环境管理的成效主要包括:
• 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等方面得到改善 • 生态建设取得成果:生态保护区建设、绿化覆盖率等方面取得成果 • 绿色发展取得进展:循环经济、绿色产业等方面取得进展
08
城市管理的未来展望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管理的应对策略与措施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管理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
•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 • 加强城市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生态承载能力 • 促进城市社会发展,实现城市内部的和谐稳定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管理的措施主要包括:
• 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 • 完善城市管理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和政策引导 • 提高城市管理的科技水平,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质量
城市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主要包括:
• 建立城市基础设施维护管理制度,明确维护责任和管理要求 •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维护监管,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 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维护效益,降低维护成本,提高设施性能
04
首都城市管理70年的发展与变迁
新中国•新时代•新发展背都城市管理70俪发展与变迁□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改革办70载奋斗前行,70载沧桑巨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首都北京这座古老而伟大的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北京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工作方向,坚持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标准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_路探索、_路前行,城市管理取得了举世矚目的辉煌成就。
一、城市管理体制:走出了一条综合、专业、综专结合的改革之路70年来,北京城市管理体制从无到有、从专业到综专结合、从管理到治理,走过了一条不断变迁、不断优化、不断符合超大城市治理特点规律的改革疑之路。
(一)经历六个发展阶段纵观70年城市管理的发展历程,从时间跨度、体制转换和机构沿革三个维度划分,大致分为爱国卫生、体系形成、大部门制、专业化与市场化、综合统筹、综专结合等六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1949年一1978年。
爱国卫生事业蓬勃发展阶段。
该阶段城市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保持城区各街道环境的清洁卫生。
市、区两级设有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负责检査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履职情况,对辖区内的环境卫生质量进行检査考核,督促责任单位配合落实。
第二个阶段:1978年一1982年,城市管理体系发展形成阶段。
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市政管理相对薄弱问题,北京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将有关市政管理方面的工作分别从北京市建设管理委员会和经济管理委员会划分出来,由一位副市长分工负责,在市政府设立市政管理办公室,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査市政管理的各项工作。
第三个阶段:1982年一2000年,城市管理实行”大城管”、大部门体制阶段。
在市政管理办公室基础上,成立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明确其作为市政府综合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市政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城市交通、公用事业、城市环境、邮电通信、防震减灾和城镇房地产等六个方面的工作。
归□管理环卫局、公用局、环保局、交通局、园林局等15个局室处和总公司。
城市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城市管理专业发展现状概述城市管理专业是培养城市管理相关职业人才的一门学科,旨在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城市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
城市管理专业的背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管理挑战。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城市管理专业应运而生。
这个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城市管理、城市规划、公共政策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以推动城市治理的现代化。
城市管理专业的发展历程城市管理专业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起初仅为少数高校所开设的一个辅修课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管理需求的增加,该专业逐渐得到了普及和重视。
目前,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有城市管理专业,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
城市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城市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通常包括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治理与领导力、城市社会学等核心课程。
此外,还会涉及到公共政策、城市环境管理、城市交通规划等具体专业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城市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城市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随着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要求的提高,城市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越来越广阔。
他们可以在政府机构、城市规划设计院、房地产开发公司、城市咨询公司等单位从事城市管理、城市规划、城市项目管理等工作。
此外,城市管理专业毕业生还可以选择进入科研机构、高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城市管理专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城市管理专业的发展,未来的趋势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专业细分化城市管理领域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未来城市管理专业将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专业方向,如城市规划管理、城市交通管理、城市环境管理等,以培养更加专业化的人才。
2. 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管理经验和理念将逐渐融合。
城市管理专业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全球城市治理的需求。
3. 技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城市管理将更加依赖于技术手段来提高管理效率和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城市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及主要问题
一、城市管理体制的旧模式
城市管理体制是建立在经济体制基础上的,与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相适应。
有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就有什么样的城市管理体制。
建国后中国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从而逐步形成了高度集权、条块分治、以条为主、建管合一的城市管理体制。
与其他城市相同,杭州已经形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城市管理体系和“城市政府统一领导、城区政府全面负责、街道(乡镇)负责实施”的城管格局。
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城市行政管理系统中,“条”(即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占有主要地位,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块”是次要的。
在计划经济时期,杭州市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承担了直接管理城市各系统的责任。
城市管理体制旧模式造成的结果,一是管理观念落后,表现为对城市管理重视不够,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的落后观念。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对城市管理的内涵理解过于狭隘,将城市管理仅仅理解为经济领域的行政指令和公共领域的市政管理。
二是管理体制落后,首先表现在管理机构重叠、各自为政,在城市管理上缺乏统筹、协调和规划;其次表现在城市管理的事权、财权过于集中在“条”上,城区政府和街道往往责大权小,难以起到协调作用,城市管理难于落到实处,更难实现持续、长效的管理;第三表现在基层组织、居民群众参与度不高,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有责无权,体制不顺,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缺乏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具体来说,在计划经济时期,杭州城市管理体制存在以下几方面弊端。
⒈政府统包,缺乏效率,微观经营与宏观管理相混同。
计划经济时期,城市政府的经济调控功能、国有资产的管理功能与企业的微观经营管理活动界限不清,政企不分,混为一体。
城市政府为了实现对成千上万个工商企业的直接行政性管理,不得不设置庞大、臃肿的管理机构。
这些机构又造成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部门之间职责不清、权限不清,机构重叠、政出多门、互相扯皮、官僚主义等问题出现。
⒉计划经济,缺乏市场,人为意志代替市场价格机制。
城市政府主要依据上级政府下达的计划、指令来行使城市管理职能,片面地追求城市工农业产值和经济规模,不去考虑城市发展的状况、特点、规律和经济、社会和生态等诸多方面的协调和可持续性,大搞重复建设,造成生产经营投资的极大浪费。
计划经济的杭州存在着交通紧张、能源短缺、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又反过来制约了杭州的经济发展。
⒊行政划分,缺乏协调,城市综合功能实现受到影响。
旧模式下企事业单位处于条块分割状态,分别隶属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经济主管部门,城市政府作为基层政权组织,应该管理却没有管理权限,本属于统一整体的“块”格局被人为地打破,难以实现对城市有效、科学的管理职能。
城市公共经济领域,条块分割最为明显的,邮电、通讯、电力等实行条条管理,水、气、热、道路等以块块管理为主,“建管一体、养管一体、管修一体”,结果是公营企业整体运营成本高、质量水平低、经营管理效率低。
二、城市管理体制的变革与发展
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经营城市”概念的提出,城市管理的观念和体制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
“经营城市”,就是把城市看成是经济系统、社会文化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组合,围
绕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生态平衡等三方面目标,对城市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精神动力进行全方位的经营。
在“经营城市”的理念下,杭州城市管理体制的主体、客体、手段、目标与功能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延伸。
⒈城市经营的主体
⑴政府成为经营城市的主导力量。
政府是纳税人出资建立的管理公共事物的机构,代表国家、代表全体市民对城市资产进行经营,是城市的经营者。
政府的主导力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城市发展的领导者,城市建设的组织实施者,城市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代表者,城市基础设施和沉淀资产的主要投资者。
城市政府在经营城市中应做好规划工作、领导工作、指挥工作、实施工作、协调工作、政策规章制定和引导工作,对社会资产有保护和经营开发以造福社会的责任。
⑵企业(包括中介组织)成为经营城市的中坚力量。
经营城市使资产由产品变成商品,使城市建设由简单的生产过程变成资本营运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施运作,就靠各类企业、中介组织来完成。
⑶市民成为经营城市的决定力量。
一方面,市民是经营城市的决定因素,作为城市主人的全体市民的文明素质、思想意识和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经营城市成效。
另一方面,城市无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还是环境的改善、形象的树立,都必须紧紧依靠全体市民的参与和支持。
⒉城市经营的客体
城市经营的客体包括城市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硬环境是指城市的土地、基础设施、社会设施、旅游设施等,也包括依附于其上的名称、形象等无形资产。
在保持必要的公益性和福利性基础上,通过城市经营挖掘其潜力,以其经营收益支持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发展;通过采用市场经济手段,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投资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以有偿转让、委托经营、招标拍卖、股份合作、租赁、抵押、承包等市场运作方式将可经营的资源推向市场,最大限度地实现城市资产的保值增值。
软环境包括人文自然环境的保护、人才的经营、政策机制的经营、城市形象经营、城市品牌经营等。
创新机制和灵活政策对于人才和其他要素具有重要吸引力,城市形象的设计和城市品牌的建设有助于城市的自我推销和魅力的提升。
⒊城市经营的基本方式
概括起来就是:“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
”通过城市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精心谋划项目、核算成本、计算盈亏,使城市资产能够得到增值。
通过对城市资产的聚集、重组与运营,以城建城,以城兴城,实现城市的自我滚动、自我积累、自我增值、自我发展。
在经营城市的过程中,杭州充分尊重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资本运营和市场化运作的机制,紧密结合特有的经济、环境、人文条件,城市管理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充分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经营城市”。
如在国内率先成立了土地储备中心,统一收购、统一出让土地,建立了土地一级市场垄断制度。
通过多年运作,既为财政提供了大量资金,又规范了土地出让转让市场,确保了杭州城市建设按照长远规划的要求有序健康发展。
在城市基础建设方面,杭州探索出多种灵活融资的方式,满足城市基础建设需要,组建了城建资产经营公司,以完全市场化的操作模式运作城建资产,实现产权的保值增值。
在城市公共服务方面,杭州将可经营的供水、供气、公交、环卫、绿地及其附属的经营权、冠名权、广告资源等附属无形资产推向市场,与民营、个私经济发达的特点结合起来,盘活了数量巨大的城市资源。
在城市形象方面,杭州特别重视“风景旅游城市”、“休闲城市”、“花园城市”的环境资源保护,经过多年努力,城市环境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彻底告别了“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这一旧标签。
杭州还创造性地恢复了西湖博览会这一宣传城市形象的重要国际性活动,向世界推销杭州,有力地提高了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