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脱硫技术
空气氧化燃料油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乳化、 循环使用困难等缺点 , 成为氧化脱硫的一个 研 究热 点 。作者 详尽 综述 了近 年来 以空气 为氧 化 剂 的氧化脱 硫技 术研 究进 展情 况 。
1 气体 催化 空气 氧化脱硫
目前所 采用 的气 体催 化 剂 主要 是 N , 0 NOz
一
般 由亚 硝 酸钠 和 浓硫 酸反 应 产 生 , 。 可 以 NO 也
传统 的加氢脱 硫技术 由于存 在 空间位 阻效 应, 很难实现燃料油的深度脱硫 , 且需要 高温 、 高 压环 境 , 氢气 消耗 量大 , 耗高 _ 。因此非 加 氢脱 能 2 ] 硫 技 术 引 起 广泛 关 注 , 吸 附 脱硫 、 如 氧化 脱硫 、 萃 取脱 硫 和生物 脱硫 [ 。其 中氧化 脱硫 以其 容 易在 3 ] 较温 和 的条件 下 获 得 超低 硫燃 油 , 为 国 内外研 成 究 的热 点 。国 内外 普 遍 采 用 H 作 氧 化 剂 , O 虽 然能够有效的脱除大部分较难脱 除的硫化物 , 但 H 作 氧 化 剂 在 氧 化 过 程 中 带 人 大 量 水 分 , O。 易 使油品发 生乳 化现 象 , 响油 品 的收 率; 次 , 影 其 H ) ( 为水溶 性 氧化 剂 , 燃 料 油接 触 不 充 分 , 与 为 了达 到较 好 的脱硫 效果 , 要大 量 的氧 化剂 , 需 这样 使 氧化 脱硫 技 术 的成 本 增加 l 。空气 作为 氧 化剂 _ 4 ]
有 效地 克 服 了 Hz) 价 格较 高 、 ( 稳定 性 差 、 油 品 使
收 稿 日期 :0 10 —5 2 1-61 作者简介 : 淑芝 ( 9 6 , , 刘 1 6 一) 女 黑龙 江安达 人 , 东北石 油 大学教授 , 从事石 油化工研究 。 *基金项 目: 龙 江 省 杰 出青 年 基 金 资 助项 目( 2 0 — 黑 B 0 4
氧化镁脱硫方案
引言在能源生产和工业生产过程中,许多燃烧和化学反应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SO2)等有害气体。
这些有害气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严重的损害。
因此,有效的脱硫技术和方案对于减少大气污染并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氧化镁的脱硫方案,旨在实现高效、环保的二氧化硫脱除。
一、氧化镁脱硫原理氧化镁(MgO)是一种常见的脱硫剂,其脱硫原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步骤:1.吸收和转化:氧化镁与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镁。
反应方程式如下:MgO + SO2 -> MgSO32.氧化:硫酸镁进一步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酸镁和二氧化硫。
反应方程式如下:2MgSO3 + O2 -> 2MgSO4 + SO2通过上述两个步骤,氧化镁能够将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镁,从而实现脱硫的效果。
二、氧化镁脱硫方案设计基于氧化镁的脱硫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氧化镁选择选择适合的氧化镁材料很关键。
通常,纯度较高且颗粒度均匀的微细氧化镁粉末是首选。
此外,氧化镁应具备良好的吸收性能和高催化活性。
2. 反应器设计反应器的设计应考虑尽量增大氧化镁与二氧化硫接触的表面积,以提高反应效率。
可采用填充床反应器或浮动床反应器来实现氧化镁与二氧化硫的接触。
3. 控制参数控制参数的选择和调整对于脱硫效果至关重要。
常见的控制参数包括反应温度、氧化镁质量、反应气体流速等。
一般而言,较高的反应温度和适当的氧化镁质量能够提高脱硫效率。
4. 脱硫效果评估对于氧化镁脱硫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是必要的。
可以通过测量出口气体中二氧化硫的浓度、脱硫率等指标来评估脱硫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方案的调整和改进。
三、氧化镁脱硫方案优势与传统的脱硫方法相比,氧化镁脱硫方案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高效性:氧化镁具有很高的吸收性能和催化活性,能够有效地将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镁,从而实现高效脱硫。
2.环保性:脱硫过程仅产生二氧化硫和硫酸镁,无需额外处理废气,减少了二次污染的可能。
资料氧化镁法脱硫法的优缺点
氧化镁法脱硫法氧化镁法脱硫法脱去烟气中的硫份。
吸收塔顶部安装有除雾器,用以除去净烟气中携带的细小雾滴。
净烟气经过除雾器降低烟气中的水分后排入烟囱。
粉尘与脏东西附着在除雾器上,会导致除雾器堵塞、系统压损增大,需由除雾器冲洗水泵提供工业水对除雾器进行喷雾清洗。
吸收过程吸收过程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Mg(OH)2 + SO2 → MgSO3 + H2OMgSO3 + SO2 + H2O → Mg(HSO3)2Mg(HSO3)2 + Mg(OH)2 → 2MgSO3 + 2H2O吸收了硫分的吸收液落入吸收塔底,吸收塔底部主要为氧化、循环过程。
氧化过程由曝气鼓风机向塔底浆液内强制提供大量压缩空气,使得造成化学需氧量的MgSO3氧化成MgSO4。
这个阶段化学反应如下:MgSO3 + 1/2O2 → MgSO4Mg(HSO3)2 + 1/2O2 → MgSO4 + H2SO3H2SO3 + Mg(OH)2 → MgSO3 + 2H2OMgSO3 + 1/2O2 → MgSO4循环过程是将落入塔底的吸收液经浆液循环泵重新输送至吸收塔上部吸收区。
塔底吸收液pH由自动喷注的20 %氢氧化镁浆液调整,而且与酸碱计连锁控制。
当塔底浆液pH低于设定值时,氢氧化镁浆液通过输送泵自动补充到吸收塔底,在塔底搅拌器的作用下使浆液混合均匀,至pH达到设定值时停止补充氢氧化镁浆液。
20 %氢氧化镁溶液由氧化镁粉加热水熟化产生,或直接使用氢氧化镁,因为氧化镁粉不纯,而且氢氧化镁溶解度很低,就使得熟化后的浆液非常易于沉积,因此搅拌机与氢氧化镁溶液输送泵必须连续运转,避免管线与吸收塔底部产生沉淀。
2镁法脱硫优点编辑技术成熟氧化镁脱硫技术是一种成熟度仅次于钙法的脱硫工艺,氧化镁脱硫工艺在世界各地都有非常多的应用业绩,其中在日本已经应用了100多个项目,台湾的电站95%是用氧化镁法,另外在美国、德国等地都已经应用,并且目前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有了应用的业绩。
氧化脱硫原理
氧化脱硫原理
氧化脱硫是一种常用的烟气脱硫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将燃烧过
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氧化为硫酸盐,然后通过吸收剂吸收硫酸盐,从而达到脱硫的目的。
氧化脱硫主要包括湿法氧化脱硫和干法
氧化脱硫两种方法。
湿法氧化脱硫是指在脱硫过程中,利用氧化剂将二氧化硫气体
氧化为硫酸盐,然后通过吸收剂将硫酸盐吸收,最终形成硫酸或硫
酸盐溶液。
湿法氧化脱硫的关键在于氧化剂的选择和氧化反应的进行。
常用的氧化剂包括氧气、过氧化氢等,而氧化反应则是在一定
的温度、压力和pH条件下进行。
干法氧化脱硫则是在脱硫过程中,利用氧化剂将二氧化硫气体
氧化为硫酸盐,然后通过干法吸收剂将硫酸盐吸收,最终形成硫酸
或硫酸盐固体。
干法氧化脱硫相对于湿法氧化脱硫来说,操作简单,设备投资小,但是对氧化剂和吸收剂的要求更高,且硫酸盐的处理
也更为复杂。
在实际应用中,湿法氧化脱硫和干法氧化脱硫常常结合使用,
以达到更好的脱硫效果。
在烟气脱硫系统中,氧化剂的选择、氧化
反应的控制、吸收剂的性能等都是影响氧化脱硫效果的重要因素。
同时,脱硫系统的稳定运行也需要对脱硫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管理,以保证脱硫效果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总的来说,氧化脱硫是一种有效的烟气脱硫方法,通过将二氧
化硫气体氧化为硫酸盐,再利用吸收剂将其吸收,从而达到脱硫的
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湿法氧化脱硫和干法氧化脱硫常常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脱硫效果。
同时,对脱硫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也是保证
脱硫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
希望本文能够对氧化脱硫原理有所了解,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臭氧催化氧化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
剂与硝酸分离,分离后的硝酸与氨水结合,生成硝酸铵,结晶干燥后形成
副产物硝酸铵化肥,反应如下: 2NO+O3 → N2O3+H2)或 NO+H2O2 → NO2+H2O(加入H2O2) HNO2+LCO → LCO.HNO2 2LCO.HNO2+O2 → 2LCO+2HNO3 HNO3+NH4OH → NH4NO3+H2O
无二次污染,无固体废弃物无废水排放;副产品为化肥。
运行成本低。其运行成本为石灰石/石膏法40%;
CAO半干法1/3,氨法1/2;SCR法70%。
2016/3/26
3
2016/3/26
山美水美
4
1、催化氧化技术介绍——技术背景
一、催化氧化一体化技术存在的必然性: 目前国内脱硝市场的兴起和脱硫改造严格 技术优势及其他常规脱硫方法的局限性 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日益严格 SNCR,SCR的缺点及催化剂的局限性(产能,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 性面临考验,二次污染) 补充:国内外很多机构一直都在研究一体化技术 国外:BECLO,苏联罗斯门捷列夫 国内:浙大,华北电力等
6、有机催化剂物理性质: 状态:油状; 沸点:300℃; 颜色:深棕色; 燃点:241.5℃
闪点:142℃;
相对密度:0.942g/ml
饱和蒸汽压:0.7mmHG(60℃);
粘度:14.5cp(20.8℃)4.72cp(60℃)
2016/3/26
26
2、催化氧化技术介绍——系统组成
7、催化氧化技术系统组成
水结合,生成硫酸铵,结晶干燥后形成副产物硫酸铵化肥,反应如下:
H2SO3+LCO → LCO.H2SO3 2LCO.H2SO3+O2 → 2LCO+2H2SO4。
湿式氧化法脱硫技术
湿式氧化法脱硫技术是国内化工行业广泛使用的脱硫方法之一,故名思义它是用稀碱液吸收气相中的H2S,在吸收H2S的液相中由于氧化催化剂的作用,将H2S氧化为元素硫并分离回收。
因此该技术包括H2S吸收,氧化和硫回收。
和其它的化学和物理方法相比:(1)该法适用原料气中H2S含量低(<20g/Nm3),CO2含量较高工况,即适用于煤气和焦炉气等的脱硫。
国内目前已有几百套生产装置在运行。
(2)本技术的特点是可将H2S直接氧化为单质硫,不需要专门设置诸为克劳斯硫回收装置,流程短,操作简便。
(3)该技术总的硫回收率(80%~85%),高于其它配套克劳斯硫回收的方法。
(4)溶液的硫容量低和付产少量副盐是该技术的弊病。
硫容量低使公用工程费用在脱硫成本中占50%以上,少量副盐使碱的耗量上升,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
这些局限性也正是该技术面临的攻关课题。
20世纪70~80年代是我国化肥工业蓬勃发展时期,也是国内湿式氧化法脱硫技术快速工业化的年代,近千套的小合成氨厂是方便开发新技术的生产试验基地,那时除对传统的ADA和醇胺法进行深入研究外,当时有代表性的方法有,栲胶法,FD法,茶酚法和EDFA法等均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应用。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伴随市场经济和环保法规的建立,到目前为止,优胜劣汰,现存的有明显技术特色,市场占有率高的典型代表有络合催化和酚醌催化两大类。
随着时间的迁移,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方法,20世纪80年代是改良ADA和氨水液相法,80年代末至90年代为栲胶法和PDS,最近几年,888异军突起,市场占据率顿然上升。
以往湿式氧化法脱硫技术主要运用于煤气粗脱硫,近几年来,他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展,目前已推广到变换气和焦炉气脱硫,尿素生产中CO2,低温甲醇洗尾气,变压吸附脱碳尾气等高浓度CO2气体的脱硫。
随着我国化肥、甲醇等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该领域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化,为了降低成本,大量高硫煤进入了化工原料市场,使煤气中H2S含量由原先(1~3)g/Nm3),上升到(3~5)g/Nm3或更高。
杂多酸催化剂催化氧化脱硫研究进展
杂多酸催化剂催化氧化脱硫研究进展一、简述伴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油气、生物质以及煤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所排放的硫化物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而且还对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油品升级和清洁能源利用的过程中,硫含量的降低变得尤为关键。
在这一背景下,杂多酸催化剂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固体酸催化剂,在催化氧化脱硫领域展现出了极大的潜力。
通过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杂多酸能够有效地促使有机硫化物进行氧化反应,从而将其转化为易于去除的二氧化硫或硫酸盐,实现对燃料中的硫含量的有效控制。
本文将对近年来杂多酸催化剂在催化氧化脱硫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其制备方法、催化性能、影响因素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1. 硫在环境中的重要性在当今世界,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
硫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燃煤和工业过程产生的硫化物排放到大气中,形成酸雨、雾霾等恶劣天气现象。
硫还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有效控制硫污染,各国政府和企业正逐步提高对硫排放的监管力度。
脱硫技术作为减少硫排放的关键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
杂多酸催化剂在脱硫反应中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和良好的热稳定性等优点,成为了研究热点。
借助杂多酸催化氧化脱硫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硫化物的排放,保护环境。
本文将对杂多酸催化剂催化氧化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硫在环境中的重要性及杂多酸催化剂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前景。
2. 排放污染的挑战与硫氧化物处理技术的发展伴随着工业化进程,人类活动带来的污染物排放,特别是硫氧化物(SOx),已成为环境领域的主要问题之一。
硫氧化物主要来源于燃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有色重金属冶炼、矿石加工等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尾气。
这些含硫气体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还对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传统的硫氧化物处理方法如催化转化、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等,在处理效率和环境友好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国内湿法氧化脱硫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碱 源可根 据气 体 中硫化 物 和氰 化 物含 量配 给碱 性
液体 , 提高净 化 效果 , 相 应增 加 了装 置投 资 和操 但 作 费用 , 同时 也 有 可 能 因为 操 作 问 题 而影 响装 置
运行 稳定 。常 用 的 外 加 碱 源 有 乙醇 胺 、 酸 钠 及 碳 氢 氧化钠 。
厂、 加拿 大及 意 大利 的一 些 焦 化 厂 等 约 有 100 0
套装 置采 用该 工艺 , 是 我 国焦 炉煤 气 脱 硫 采 用 也 较 多的工艺 之一 。
khx aa 脱硫 脱氰 和 Hrhx废 液 处 理两 部 分组 成 , i a o 脱硫采 用气体 中 的氨 为碱 源 , 14一萘醌 2一磺 以 , 酸钠为 催化剂 的氧 化脱 硫 脱 氰 工艺 ; 液 部分 在 废
收 稿 日期 :0 0—1 21 0—2 9
脱硫 工艺 归纳 起来 可大致 分 为 干法脱 硫 和湿法 脱
硫两 大类 , 法脱 硫 主要用 以脱除无 机 硫 , 湿 干法 脱
硫 主要用 以脱 除有 机硫 。当 焦炉 煤气 用 作 化工 原
料时 , 常将 两者 结合 起来 使 用 , 通 才能 达 到预期 的
用 的有 2 0多 种 , 广 泛 被 采 用 的 方 法 并 不 多 , 章 重 点 介 绍 了几 种 适 用 于 焦 炉 煤 气 脱 硫 的湿 式 氧 化 脱 硫 技 术 但 文
及 我 国 开发 应 用 的情 况 。
在 我 国焦炭生 产 中约有 4 O% ~5 0% 的焦 炉
1 湿 法 氧 化 脱 硫 技 术 简 介
脱硫 目标 。
作者简介 : 王平 尧 ( 9 3一) 男 , 级 工 程 师 ,9 9年 毕 业 于 16 , 高 18 北 京 化 纤 工 学 院 ( 北 京 服 装 学 院 ) 工 系有 机 化 工 专 业 。 现 化 主 要 从 事 天 然 气化 工 规 划 工 作 , 《 纶 通 讯 》 发 表 过 数 篇 在 维 上
湿式催化氧化脱硫法
5
湿式催化氧化脱硫法工艺流程
氧化吸收
浮选再生 循环回收
6
湿式催化氧化脱硫法工艺流程
故此整个脱硫工艺包括氧化吸收、浮选再生、循环回收三大环节,他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第一步氧化吸收。气液逆流接触,通过传质(填料)H2S从气相界面向液相界面转移,进入液相主体。酸碱中和反应 生成相应的盐( NaHS)转化为富液,同时盐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成单质硫。 第二步浮选再生。富液中的催化剂在再生塔内在空气作用下由还原态转化成氧化态,使其再次具备氧化硫氢根的能 力循环使用,同时使脱硫液中的单质硫聚合成硫泡沫并浮选出来。 第三步循环回收。此过程指催化剂循环使用和压滤机后残液处理及硫磺加工回收。
8.5~9.5
7
催化剂
ppm10~2010Fra bibliotek408
碳酸氢钠
g/L
20~37
20~37
9
硫酸钠
g/L
<150
<150
10
硫代硫酸钠
g/L
<150
<150
11
脱硫液温度
℃
38~42
35~42
8
湿式氧化脱硫法指标控制
(1)、总碱度:溶液吸收H2S为酸碱中和反应,因此,溶液的总碱度是影响吸收过程的主要 因素,气体净化度,溶液的硫容量,气相总传质系数,随总碱度的增加而增大。吸收硫化氢 主要靠溶液中的碱性吸收剂(氨水或碳酸钠),总碱度越高,越有利于H2S的吸收,在碱法脱 硫工艺中还需保持溶液中的NaHCO3和Na2CO3的浓度比(一般控制≤5)形成缓冲液更具稳定性。
目前应用较多的有:栲胶法、PDS法、DDS法、888法、络合铁法等
氧化脱硫原理
氧化脱硫原理
氧化脱硫是一种常用的烟气脱硫技术,通过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或硫酸酯,达到去除二氧化硫的目的。
氧化脱硫原理主要包括催化氧化和非催化氧化两种方式。
首先,催化氧化是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氧化成硫酸盐或硫酸酯。
常用的催化剂包括氧化铝、氧化钛等,它们能够促进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加速二氧化硫的氧化过程。
催化氧化具有反应速度快、能耗低的优点,适用于高温烟气的脱硫。
其次,非催化氧化是指在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利用烟气中的氧气直接氧化二氧化硫。
这种方式通常应用于低温烟气,因为在低温条件下,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速度较慢,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氧化反应。
非催化氧化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成本低,适用于低温烟气的脱硫。
无论是催化氧化还是非催化氧化,氧化脱硫的关键在于提高二氧化硫与氧气的接触效率。
为了实现高效的氧化脱硫,通常会采用喷淋塔、旋流塔等装置,将烟气和氧化剂充分混合,促进二氧化硫的氧化反应。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节氧化剂的投加量、控制反应温度等方式,优化氧化脱硫的工艺参数,提高脱硫效率。
总的来说,氧化脱硫是一种有效的烟气脱硫技术,通过催化氧化和非催化氧化两种方式,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转化为无害的硫酸盐或硫酸酯,达到环保排放的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烟气特性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氧化脱硫方式,并结合适当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以实现高效、低能耗的脱硫效果。
汽油氧化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Z A 一u H O jn
( o eeo h m s yad C e cl n ier g HeeU iesy H z 2 4 , hn ) C l g f e ir n hmi g e n , z nvri , ee 7  ̄0 C ia l C t aE n i t
Absr c : umma z d a o ie x d t n e u f iain e hn l ge a h me n a r a ta t S i r e g s ln o i a i d s lurz to t c oo i s t o a d b o d, i c u i g o n ldn
将 油 品 中的 含硫 化 合 物 以有 机 硫 的形 式脱 除 , 少 减 环境 污染 。故氧 化 脱 硫 被 称 为 面 向 2 l世 纪 的绿 色
两类 。加 氢脱硫 技术 主 要包 括催 化 裂化 进料 加氢 脱
硫技 术 、 择性 加氢 脱硫 技术 、 选择 性 加氢 脱硫 技 选 非 术 和催化 蒸馏 加氢 脱 硫 技 术 ; 加 氢脱 硫 技 术 主 要 非 包括 氧化 脱硫技 术 、 生物脱 硫 技术 、 吸附 脱硫 技术 和
燃烧后 会生 成 S 其 中最 主 要 的是 S : O 是 大 O, O ,S :
脱硫和氧化脱硫等均具有投资低 , 操作简单 , 脱硫效
果 好 的特点 , 且 能 够 在 常 温 常 压 的 缓 和条 件 下进 并
气 的主要 污染物 , 形成酸 雨 的 直接 原 因 。因此 , 是 一 些 国家和地 区都 制定 了严 格 的汽 油 硫 含量 标 准 , 主 要 发 达 国家 和地 区汽 油硫 含量 标 准 目前 均在 5  ̄ / 0 g
操作 费用 低 ( 为 同规 模 H S法 的 5 % 以下 ) 能 仅 D 0 ,
氧化脱硫原理
氧化脱硫原理
氧化脱硫是一种常用的烟气脱硫技术,主要是利用氧化剂将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或硫酸氢钠,从而达到脱硫的目的。
氧化脱硫原理可以分为湿法氧化脱硫和干法氧化脱硫两种方式。
湿法氧化脱硫是将石灰石或石膏悬浮在水中形成石灰乳或石膏浆,然后与烟气进行接触,通过氧化剂的作用将二氧化硫氧化成硫酸盐或硫酸氢钠。
在这个过程中,氧化剂往往是空气中的氧气或者是氧化钙、过氧化氢等化学试剂。
湿法氧化脱硫的优点是脱硫效率高,可以同时去除烟气中的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但是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且产生的废水需要进行处理,会增加设备和运行成本。
干法氧化脱硫是将氧化剂喷射到烟气中,通过氧化剂与二氧化硫的接触使其氧化成硫酸盐或硫酸氢钠。
干法氧化脱硫的优点是不需要额外的水资源,废水处理成本低,但是脱硫效率相对较低,而且氧化剂的使用会增加运行成本。
不论是湿法氧化脱硫还是干法氧化脱硫,其原理都是利用氧化剂将二氧化硫氧化成易溶于水的硫酸盐或硫酸氢钠,从而达到脱硫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烟气的特性和排放标准的要求,选择
合适的氧化脱硫工艺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氧化脱硫是一种成熟的脱硫技术,通过合理选择氧化剂和脱硫工艺,可以有效地降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排放,保护环境,符合国家的环保要求。
随着环保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氧化脱硫技术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柴油氧化脱硫技术新进展
[] 2 周岩 . 国车用燃料 的发展趋 势[]齐鲁石油化 工, 0 ,0 3 : 我 I. 2 23 ( ) 0
2 6~ 2 8 3 3
[ ] 江 , 宇 排放 法 规 应 与 燃 油 标 准 同步 实施 []商 用 汽 车,0 3 3万 于 J 20,
() 07. 9:  ̄1 7
[ ] 国赋, 爱 军, 4万 段 赵震 , 丽, 建明. 马 倪 柴油超 深度脱硫 技术进 展 []黑龙江大学 自然科学学报, 0 ,3 () 5 — 6 . J. 2 62 , : 8 6 7 0 56 [] 5 刘淑芝 , 兰兰, 孙 张晓丽, 王宝辉, 崔宝 臣. 柴油氧化 脱硫技 术研 究进展 [] 工进展,0 72() 1 — 1 . I. 化 2 0 , 2: 2 25 6 2 [ ] skS No a aT T ksi e a Oxdt eDeu ui t n 6 O ̄ i, n k , aahmaN, 1 u t . i i sl ra o av f zi
方法可把柴油中硫含量从 10 g 00 / g左右降低 到 1 gg 5 ,。 D spn e eh a d 等在超声波的存 在的条件 下 , 碳酸钠和双氧水体系对柴 油和乙睛两相体 系进行 了氧化实验 , 超声波能提高两相 的混合程度 。 并 对反应温度 、 氧化剂用量和浓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了考察 。 发现氧化完成 后 ,0 9 %以 上 D B MD T的 消失 。 并 得 到 D B MD T的 一 级 反 应 的 活 化 能 为
c l 1 9 , 1 3 7~ 4 3 a , 9 7 1 7: 9 0
[O 李灿 , 1] 蒋宗轩等 . 一种超低 硫 柴油的制 备方 法[ . p]中国专利 ,
ASR-2氧化脱硫技术
ASR-2氧化脱硫技术
ASR-2氧化脱硫技术是由Unipure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脱硫技术,此技术具有投资和操作费用低、操作条件缓和、不需要氢源、能耗低、无污染排放、能生产超低硫柴油、装置建设灵活等优点,为炼油厂和分销网点提供了一个经济、可靠的满足油品硫含量要求的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此技术能把柴油中的硫含量由7000g/g最终降到5g/g.此外该技术还可以用来生产超低硫柴油,来作为油品的调和组分,以满足油品加工和销售市场的需要。
目前ASR-2技术正在进行中试和工业实验的设计工作。
其工艺流程如下:含硫柴油与氧化剂及催化剂的水相在反应器内混合,在接近常压和缓和的温度下将噻吩类含硫化合物氧化成砜;然后将含有待生催化剂和砜的水相与油相分离后送至再生部分,除去砜并再生催化剂;含有砜的油相送至萃取系统,实现砜和油相分离;由水相和油相得到的砜一起送到处理系统,来生产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
尽管ASR-2脱硫技术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但一直没有得到工业应用,主要是由于催化剂的再生循环、氧化物的脱除等一些技术问题还没有解决。
ASR-2技术可以使柴油产品的硫含量达到5g/g,与加氢处理技术柴油产品的硫含量分别为30g/g和15g/g时相比,硫含量和总处理费用要少的多。
因此,如果一些技术性问题能够很好地解决,那么ASR-2氧化脱硫技术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9湿法脱硫氧化法--改良ADA法
湿法脱硫氧化法--改良ADA 法氧化法脱硫是化学吸收法的一种。
任何一种氧化吸收法都是用碱性溶液脱除酸性气体硫化氢。
氧化法的基本原理是选择适当的氧化催化剂,将气体中被脱除的硫化氢转变为单体硫,使脱硫液得以再生,同时副产硫磺。
再以空气将还原态的催化剂氧化为氧化态循环使用。
氧化法脱硫过程为:载氧体(氧化态) + H 2S = 载氧体(还原态) + S↓载氧体(还原态) +1/2 O 2=载氧体(氧化态) + H 2O改良蒽醌二磺酸钠法(改良ADA 法)是在碳酸钠溶液中,添加2,6-或2,7-蒽醌二磺酸钠与钒酸盐,脱除H 2S 效果很好,且无毒,目前国内在合成甲醇及合成氨联产甲醇装置上,较多使用。
NaSO 3SO 3Na OO NaSO 3SO 3Na O O2,6-蒽醌二磺酸钠 2,7-蒽醌二磺酸钠一、反应原理以稀碱液Na 2CO 3为吸收剂,加入ADA 与偏钒酸钠NaVO 3为活性添加剂,脱硫的反应历程由以下五个阶段构成。
(1)吸收。
在pH =8.5~9.2的范围内,以稀碱液吸收硫化氢形成硫化物。
Na 2CO 3 + H 2S → NaHS + NaHCO 3(2)氧化析硫。
在液相中硫氢化物与偏钒酸盐反应,生成还原性焦钒酸盐,并析出元素硫。
2NaHS + 4NaVO 3 + H 2O → Na 2V 4O 9 + 4NaOH + 2S(3)焦钒酸钠氧化。
还原性焦钒酸盐与氧化态的ADA 反应,生成还原态的ADA ,而焦钒酸盐则为ADA 所氧化,再生成为偏钒酸盐。
(氧化态)Na 2V 4O 9 + 2ADA + 2NaOH + H 2O → 4NaVO 3 + 2ADA(还原态)(4)碱液再生。
NaOH + NaHCO 3 → Na 2CO 3 + H 2O(5)还原态ADA 为空气氧化再生为氧化态ADA 。
(氧化态) 2ADA + O 2 → 2ADA + 2H 2O(还原态)当气体中有氧、二氧化碳、氰化氢存在时,还可能存在如下副反应:2NaHS + 2O 2 → Na 2S 2O 3 + H 2ONa 2CO 3 + CO 2 + H 2O → 2NaHCO 3Na 2CO 3 + 2HCN → 2NaCN + H 2O +CO 2NaCN + S → NaCNS2NaCNS + 5O 2 → Na 2SO 4 + 2CO 2 + SO 2 + N 2二、工艺条件(1)溶液组成。
氧化镁脱硫技术方案
氧化镁脱硫技术方案1.干法氧化镁脱硫技术方案:干法氧化镁脱硫技术利用氧化镁与烟气中的硫化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镁,从而实现脱硫的目的。
具体步骤如下:(1)烟气预处理:通过尘埃除尘设备去除烟气中粉尘颗粒物;(2)氧化剂喷射:在烟气进入脱硫器之前,通过氧化剂喷射设备添加适量的氧气或空气,使烟气中的二氧化硫(SO2)氧化为三氧化硫(SO3);(3)氧化剂与氧化镁反应:进一步将氧化剂氧化后的烟气与氧化镁悬浮液充分接触反应,生成硫酸镁(MgSO4);(4)除尘处理:将反应后的气体经由除尘器除去粉尘,得到洁净的烟气。
2.湿法氧化镁脱硫技术方案:湿法氧化镁脱硫技术主要通过将氧化镁与烟气中的硫化物进行反应,生成硫酸镁溶液,然后通过水洗的方式脱除硫酸镁。
具体步骤如下:(1)烟气预处理:同样通过尘埃除尘设备去除烟气中的颗粒物;(2)除尘处理:使用湿式除尘器进一步去除烟气中的颗粒物,同时减少颗粒物对氧化镁反应的干扰;(3)反应塔中喷液:通过喷液系统将氧化镁悬浮液喷射到烟气中,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镁溶液;(4)洗涤排液:将反应后的烟气通过洗涤塔,通过与洗涤液接触,使硫酸镁溶液与烟气中的硫酸镁以及硫酸铵等形成溶液,并通过排液系统将溶液排出;(5)硫酸镁回收:对脱除的硫酸镁溶液进行沉淀、过滤、结晶等工艺处理,得到纯度较高的硫酸镁产品;(6)产生废水处理:对湿法脱硫系统产生的废水进行综合处理,包括中和、沉淀、过滤等工艺,以达到达标排放。
总结:氧化镁脱硫技术采用干法或湿法的方式,通过与烟气中的硫化物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镁的方法进行脱硫。
干法能够在烟气中喷射氧化剂,使SO2氧化为SO3,进一步提高脱硫效果,而湿法则通过与烟气接触使硫酸镁溶解,再通过洗涤排液、沉淀过滤等工艺进行脱硫。
两种技术各有优劣,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脱硫工艺方案。
同时,也需要注意废水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9湿法脱硫氧化法--改良ADA法
湿法脱硫氧化法--改良ADA 法氧化法脱硫是化学吸收法的一种。
任何一种氧化吸收法都是用碱性溶液脱除酸性气体硫化氢。
氧化法的基本原理是选择适当的氧化催化剂,将气体中被脱除的硫化氢转变为单体硫,使脱硫液得以再生,同时副产硫磺。
再以空气将还原态的催化剂氧化为氧化态循环使用。
氧化法脱硫过程为:载氧体(氧化态) + H 2S = 载氧体(还原态) + S↓载氧体(还原态) +1/2 O 2=载氧体(氧化态) + H 2O改良蒽醌二磺酸钠法(改良ADA 法)是在碳酸钠溶液中,添加2,6-或2,7-蒽醌二磺酸钠与钒酸盐,脱除H 2S 效果很好,且无毒,目前国内在合成甲醇及合成氨联产甲醇装置上,较多使用。
NaSO 3SO 3Na OO NaSO 3SO 3Na O O2,6-蒽醌二磺酸钠 2,7-蒽醌二磺酸钠一、反应原理以稀碱液Na 2CO 3为吸收剂,加入ADA 与偏钒酸钠NaVO 3为活性添加剂,脱硫的反应历程由以下五个阶段构成。
(1)吸收。
在pH =8.5~9.2的范围内,以稀碱液吸收硫化氢形成硫化物。
Na 2CO 3 + H 2S → NaHS + NaHCO 3(2)氧化析硫。
在液相中硫氢化物与偏钒酸盐反应,生成还原性焦钒酸盐,并析出元素硫。
2NaHS + 4NaVO 3 + H 2O → Na 2V 4O 9 + 4NaOH + 2S(3)焦钒酸钠氧化。
还原性焦钒酸盐与氧化态的ADA 反应,生成还原态的ADA ,而焦钒酸盐则为ADA 所氧化,再生成为偏钒酸盐。
(氧化态)Na 2V 4O 9 + 2ADA + 2NaOH + H 2O → 4NaVO 3 + 2ADA(还原态)(4)碱液再生。
NaOH + NaHCO 3 → Na 2CO 3 + H 2O(5)还原态ADA 为空气氧化再生为氧化态ADA 。
(氧化态) 2ADA + O 2 → 2ADA + 2H 2O(还原态)当气体中有氧、二氧化碳、氰化氢存在时,还可能存在如下副反应:2NaHS + 2O 2 → Na 2S 2O 3 + H 2ONa 2CO 3 + CO 2 + H 2O → 2NaHCO 3Na 2CO 3 + 2HCN → 2NaCN + H 2O +CO 2NaCN + S → NaCNS2NaCNS + 5O 2 → Na 2SO 4 + 2CO 2 + SO 2 + N 2二、工艺条件(1)溶液组成。
脱硫脱硝技术介绍
脱硫脱硝技术介绍1.选择性低温氧化技术(LoTOx)+EDV(Electro-Dynamic Venturei)洗涤系统原理:臭氧同时脱硫脱硝主要是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将 NO氧化为高价态氮氧化物,然后在洗涤塔内将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同时吸收转化为溶于水的物质,达到脱除的目的。
效果:在典型烟气温度下,臭氧对NO的氧化效率可达84%以上,结合尾部湿法洗涤,脱硫率近100%,脱硝效率也在O3/NO摩尔比为0.9时达到86.27%。
也有研究将臭氧通进烟气中对NO进行氧化,然后采用Na2S和NaOH溶液进行吸收,终极将NOx转化为N2,NOx的往除率高达 95%,SO2往除率约为100%。
但是吸收液消耗比较大。
影响因素:主要有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吸收液性质等1)在 0.9≤O3/NO<1的情况下,脱硝率可达到85%以上,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00%。
2)温度控制在150℃3)臭氧在烟气中的停留时间只要能够保证氧化反应的完成即可.关键反应的反应平衡在很短时间内即可达到,不需要较长的臭氧停留时间。
4)常见的吸收液有Ca(OH)2、NaOH等碱液,用水吸扫尾气时,NO和SO2的脱除效率分别达到86.27%和100%。
用Na2S和NaOH溶液作为吸收剂,NOx的往除率高达95%,SO2往除率约为100%,但存在吸收液消耗量大的问题。
优点:较高的NOX脱除率,典型的脱除范围为70%~90%,甚至可达到95%,并且可在不同的NOX浓度和NO、NO2的比例下保持高效率;由于未与NOX反应的O3会在洗涤器内被除往,所以不存在类似SCR中O3的泄漏题目;除以上优点外,该技术应用中 SO2和CO的存在不影响NOX的往除,而LoTOx也不影响其他污染物控制技术,它不存在堵塞、氨泄漏,运行费用低。
2.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主要介绍旋转喷雾干燥法。
该法是美国和丹麦联合研制出的工艺。
该法与烟气脱硫工艺相比,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和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小等特点,而且烟气脱硫率达75%—90%。
天然气脱硫工艺介绍
天然气脱硫工艺介绍天然气脱硫工艺是为了降低天然气中硫化氢(H2S)和二硫化碳(CS2)等具有毒性和腐蚀性的硫化物含量而设计的方法。
天然气中的硫化氢和二硫化碳会对环境和设备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脱硫工艺对于天然气的处理非常重要。
目前,常用的天然气脱硫工艺主要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和氧化法。
物理吸收法是利用特定溶剂吸收天然气中的硫化氢和二硫化碳。
常用的溶剂有甲醇、乙醇、三乙醇胺等。
物理吸收法工艺简单,能够高效地去除高浓度的硫化氢和二硫化碳,但对于低浓度的硫化物去除效果较差。
化学吸收法基于酸碱中和反应,将天然气中的硫化物转化为易于分离的化合物。
常见的化学吸收剂有酸性溶液、氨碱溶液等。
化学吸收法对于同时存在硫化氢和二硫化碳的天然气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会产生大量腐蚀性物质,对设备的腐蚀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氧化法通过氧化反应将硫化氢和二硫化碳转化为易于分离的硫酸盐或硫。
常用的氧化剂有空气、氧气和氯气等。
氧化法适用于高压气体脱硫,不需要吸收剂,脱硫效率高,但氧化副产物对设备的腐蚀性较大。
除了上述主要的脱硫工艺外,还有一些辅助工艺可以用于提高脱硫效率。
例如,吸附法可以通过吸附剂吸附硫化氢和二硫化碳,进而实现脱硫的目的。
选择吸附剂应根据工艺要求和废物处理的可行性进行优化。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多种工艺的组合来进行天然气的脱硫。
例如,常见的组合是物理吸收法与氧化法相结合,先通过物理吸收法去除大部分硫化物,再利用氧化法去除残留的硫化物。
总之,天然气脱硫工艺是为了去除天然气中的硫化氢和二硫化碳而设计的方法。
各种脱硫工艺各有优缺点,根据天然气的特性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工艺和组合,以确保高效、安全地对天然气进行脱硫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二次污染,脱硫率高等优点。但是,臭氧的
氧化性太强,容易产生过度氧化,影响油品的
品质。而且,臭氧的价格较贵,还有一定的毒
性,因此人们更注重选择没有的毒性的氧气和
空气。氧气和空气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无二
次污染,无腐蚀性等优点,尤其是空气,是一
个热点研究方向。
精选ppt
11
3
氧化剂的分类
•
NO2/HNO3作为氧化剂,操作简单,实用价
•
氧化脱硫技术具有条件温和,脱硫率高,
工艺简单,不需要氢气等优点,备受研究者的
关注,有望成为一种生产超低硫产品的主要技
术。
精选ppt
5
2
氧化脱硫原理
•
有机硫化物中硫碳键近似无极性,有机硫
化物与其相应的碳氢化合物有极其相似的性质,
两者在水或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别不大。但
是有机含氧化合物在水或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
•
氧化脱硫技术主要包括有机硫的氧化和分
离两个步骤。首先将有机硫化物氧化成亚飒和
飒类,然后利用其与烃类的差别采用萃取、吸
附、蒸馏、热分解等方法分离。
精选ppt
7
3
氧化剂的分类
• 氧化脱硫技术的主要氧化剂有双氧水、分 子氧(纯氧、空气和臭氧)、有机过氧化物
(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环己酮和过氧乙酸
等)、NO2/HNO3、次氯酸钠、高铁酸钾等。常 用的氧化剂有双氧水、分子氧和有机过氧化物。
氧化脱硫技术
穆金城 研09031班
精选ppt
1
目录
1
研究背景
2
氧化脱硫原理
3
氧化剂的选择
4
氧化脱硫技术的分类
5
展望
精选ppt
2
1
研究背景
•
石油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世界原油越来
越少,油品越来越重质化,劣质化,石油中的
硫含量也越来越高。
•
在当今社会,人们更加注重环境保护,而
轻质油中的硫在燃烧后会转化成SOx,排放到
• 按反应条件分为:光化学氧化技术、超声波氧 化技术、催化氧化技术,等离子体催化氧化技 术等 。
精选ppt
13
5
展望
• 一、氧化脱硫技术有望成为一种生产超低硫产 品的热门研究技术。
• 二、空气因其廉价,来源丰富,将会成为氧化 剂发展的必然趋势。
• 三、开发高效催化剂。
•
高效催化剂和氧化剂的联合作用会使氧化
脱硫效果更好。氧化脱硫技术的前景会更好。
精选ppt
14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大气候将会形成酸雨,因此各国都制定了严格
的燃料油的硫含量标准,这个标准也在逐渐调
整越来越低,低硫油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
•
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新的高效脱硫方法。
精选ppt
3
1
研究背景
•
轻质油中的硫的主要分布形式是硫醇硫、
硫醚硫、噻吩及其衍生物等。
•
硫醇硫和硫醚硫用简单的物理和化学方法
脱除,而噻吩类硫的脱除较难,传统的加氢脱
大于其相应的碳氢化合物。氧原子连接到噻吩
类化合物的硫原子上会显著增加其在极性溶剂
中的溶解能力。
•
在原子结构上硫原子比氧原子多5个3d轨
道,这就使得有机硫化合物更容易接受氧原子
被氧化,连接多个氧原子到有机硫化合物的硫
原子上,可以增加其偶极矩,增加其极性,与
轻质油中的烃类性质差别较大。
精选ppt
6
2
氧化脱硫原理
硫需要在高温高压下操作,且需要大量的氢气,
会存在不安全的因素,油品的生产成本也会上
升,加氢还会使烯烃饱和,降低辛烷值。由于 这些缺点的存在,一些研究者开始把目光转向
非加氢脱硫技术。
•
目前主要的非加氢脱硫技术有氧化脱硫技
术、吸附脱硫技术、生物脱硫技术、烷基化脱
硫技术和沉淀脱硫技术等。
精选ppt
4
1
研究背景
精选ppt
8
3
氧化剂的分类
•
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氧化效果好,脱硫
率高,副产物为水易于除去,没有副产物有机
酸的产生,不会对反应设备造成腐蚀,所以
H2O2是使用最普遍、研究最多的氧化剂。但因
H202价格较高、稳定性差,油品收率低,产生 的水易使油品产生乳化现象,还会阻止氧化反
应等缺点限制了它的应用。
精选ppt
值好。但是脱硫率和油品收率都不是很高。而
且硝酸还会腐蚀设备,大量的废酸会污染环境,
所以这种氧化剂很少使用。
•
高铁酸钾和次氯酸钠,虽然都有良好的脱
硫效果,且分离简单,但是其稳定性不好,所
以在应用上还有一定的限制。
•
因此,建立一种高效、廉价、选择性高的
氧化剂体系,并寻求到氧化态硫化物的出路,
是氧化脱硫技术继续发展的关键。用空气作氧
9
3
氧化剂的分类
•
有机过氧化物为油溶性氧化剂,氧化过程
中不产生大量油水两相,从而避免乳化现象发
生,反应可在管式反应器中进行。但是有机过
氧化物的成本较高,限制其在工业化的应用。
精选ppt
10
3
氧化剂的分类
•
在分子氧氧化剂中,臭氧通过链反应分解
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具有强反应活性和对有机物
的非选择性,反应条件温和,工艺条件简单,
化剂进行氧化脱硫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精选ppt
12
4
氧化脱硫技术的分类
• 按催化剂的种类分为:有机酸催化技术、杂多 酸催化技术、金属盐催化技术、金属氧化物催 化技术、金属负载催化技术、分子筛催化技术、 仿生催化技术、光催化技术等。
• 按氧化剂的种类分为:双氧水技术、分子氧 (纯氧、空气和臭氧)技术、有机过氧化物 (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环己酮和过氧乙酸 等)技术、 NO2/HNO3技术、次氯酸钠技术、高 铁酸钾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