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10单元 总复习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第3课时《数与代数(第3课时)》示范课教案

人教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第3课时《数与代数(第3课时)》示范课教案

1.《数与代数(第3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巩固本册所学的分数知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理解其含义,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能进行简单的比较。

2.能解决简单的求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能用分数与他人交流,并能对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分数发表自己的观点。

3.丰富学习经历,积累复习知识的经验,使学生感受复习的价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理解分数加、减法及“1减几分之几”的算理,会运用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应用分数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一)回顾整理,建构网络师:在“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学生会说到分数的含义、比较分数的大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的简单应用等等。

师:上述内容都是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就对这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课前整理的知识网络?选取典型案例展示,并交流。

(二)重点复习,强化提高1.复习分数的含义。

出示【学习任务一】。

教师巡视,搜集典型作品。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表示方法:师:谁来说一说12的含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动态演示。

预设:(1)把1个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这个圆的12。

(2)把4个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这4个圆的12。

提问:这两幅图的涂色部分都用12表示,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预设:相同: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

不同:第一幅图是把1个圆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半个圆;第二幅图是把4个圆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圆。

小结:平均分的整体不同,每一份的数量就不同。

把“谁”平均分成几份很重要。

提问:谁再来解释一下34的含义?预设: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3份,用34表示;把8个圆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3份,也可以用34表示。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10单元 总复习 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10单元 总复习 导学案

本单元是对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整理本书的知识框架。

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贯通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

第二部分是整理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体会。

第三部分是巩固练习,目的是使复习的知识在具体练习中得到应用、巩固和深化,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和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在编写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通过总复习,对本学期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深化,进而牢固掌握;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并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了解数学的价值,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笔算方法。

2.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理解四边形的意义。

4.理解“倍”的两种不同意义。

5.掌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6.能够解决集合问题。

(1)时、分、秒测量(1课时)(2)万以内的加减法(1课时)(3)多位数乘一位数倍的认识(1课时)(4)长方形和正方形(1课时)(5)分数的初步认识集合(1课时)第1课时时、分、秒测量教学目标: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长度观念,吨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它们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对量的认识。

教学难点:提升学生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案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的分析: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问题的解决: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解决方案的检验:引导学生检验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新课: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方式,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5.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学习的精神,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发展,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3. 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总复习(2)-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总复习(2)-人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总复习(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和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10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质量和人民币的单位换算。

2. 时间的认识:时、分、秒的认识,时间单位换算。

3. 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4. 解决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1000以内数的加减法,质量和人民币的单位换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教师带领学生系统复习本册所学知识,巩固基本概念、公式和计算方法。

3. 实践: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家长协助监督,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针对性辅导。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八、板书设计1.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公式。

2.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的重要提示和总结。

九、课后评价1.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10单元总复习教材分析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10单元总复习教材分析教案

综合与实践:数字编码一、教课内容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 的主题活动课。

目的是经过平时生活中的一些案例,使学生初步领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并经过察看、比较、猜想来探究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字进行编码。

二、教课目的1.让学生能在详细情境中,认识一个“编码”中某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2 .让学生经过察看、比较、猜想去探究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3.让学生经历设计编码的过程,领会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下数字在表达、沟通和传达信息中的作用,初步学会用数字进行编码。

三、编排特色1.选用学生身旁熟习的素材生活顶用到数字编码的案例好多,教材选用了学生身旁最常有的车牌号、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作为素材,便于教师在孩子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睁开教课。

2.素材的体现给学生留足了思虑和探究的空间以邮政编码的解读作为要点,全面给出了六个数字背后所包含的信息,而身份证号码经过两名学生对话的方式给出了此中表示出诞辰期的信息,其余的让学生自己检查认识。

最后就安排了让学生自己试试编码的活动。

这样的编排方式无疑给学生的自主探究留出了时间和空间。

四、详细编排1.研究生活中常有的数字编码,初步领会编码的思想和方法(1)教材第一体现了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等生活中常有的数字编码的案例。

(2)以邮政编码为例,让学生认识邮政编码的构造和含义,初步领会编码的方法。

( 3)身份证号码只经过两个学生的对话,截取“出诞辰期码”和“倒数第 2 位表示性别”作为引子,指引学生经过察看、比较、猜想等探究身份证号码中包含的一些基本信息和编码的含义。

2.自主编码(1)让学生给学校的每名学生编一个学号,目的是经过这个实践活动来运用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进行编码,加深对数字编码思想的理解。

五、教课建议1.适合掌握教课要求本来这一内容作为“数学广角”安排在五上年级,此刻移到三上年级,作为实践与综合的内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必定的难度,需要教师适合掌握教课要求。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10单元 总复习(教案) 练习二十四 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10单元 总复习(教案) 练习二十四 教案

练习二十四。

(教材第111~114页)1.在练习中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件。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你们总结的知识点比较全面,究竟掌握的怎么样呢?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检验,希望你们能认真思考,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要整理复习的相关知识点,使学生形成对这部分内容的感性认识,能在头脑中呈现相关的表象,逐步构建知识系统。

提示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1.计算。

师: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课件出示:教材第112页第5题)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如果出现错误,让学生指出并纠正。

2.解决问题。

师:认真读题,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112页第8题) 学生认真读题后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清想法。

[此题解决的关键是要结合生活实际情况,展览馆一天售出870张门票,每张8元,所以一共收入的钱数就是870×8=6960(元)]3.图形。

师:你们能运用所学知识算一算吗?(课件出示:教材第113页第12题)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生:要想从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一定是长方形的宽,所以正方形的周长是21×4=84(厘米),剩下的图形的周长就是(30-21+21)×2=60(厘米)。

只要学生讲解合理就要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整理后,趁热打铁进行针对性的巩固训练,及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并确定下一步的教学内容】师:同学们,我们这学期就结束了,但是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只要你们努力,相信就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10单元总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PPT模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10单元总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PPT模板

? 21厘米 30厘米
21厘米
04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李叔叔靠墙角用篱笆围了一块长方形地用来养鸡。 这块地长8米,宽6米,篱笆长多少米?
8+6=14(米) 答:篱笆长14米。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
4.一张长方形纸,长30厘米,宽21厘米。从这张纸上剪 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剩下 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问题:剪下的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21×4=84(厘米) 30-21=9(厘米)
(21+9)×2=60(厘米) 答:正方形的周长是84厘米, 剩下的图形的周长是60厘米。
两部分,1 的周长比 2 的周长大。( × )
(3)任何一个正方形的周长都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边长的4倍。
(√)
3.下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大正方形的周 长是多少?
问题: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大正方形的边长:10+5+5=20(厘米)
20×4=80(厘米) ( 单位:厘米)
答:大正方形的周长是80厘米。
知识点2:周 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
知识点3:解决问题
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长方形和正方形。怎样拼, 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在小正方形的个数一定的情况下,拼得的图形的 长和宽越接近,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最短。
03 课堂检测
1.用两个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 个长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它们的周长分别 是多少厘米?
3厘米 6厘米 6厘米
3厘米 3厘米 6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6+6+3)×2=30(厘米)
正方形的周长: 6×4=24(厘米)
答:长方形的周长是30厘米,正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

第十单元 总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十单元 总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标题:第十单元总复习——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巩固和深化对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的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对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内容进行复习,包括以下几部分:1. 数的认识:包括整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等。

2. 数的运算:包括整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分数的加减法,小数的加减法等。

3. 量的计量:包括长度的计量、质量的计量、时间的计量等。

4. 几何图形: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等。

5. 数据的初步认识: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复习数学知识。

2. 练习法:学生通过完成各种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复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系统地复习所学知识。

3. 巩固:学生通过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解题方法和技巧。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给予评价。

2. 练习完成情况:教师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教师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等。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10单元 总复习第1课时 数与计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10单元  总复习第1课时  数与计算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这样的数 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2=4(时) 答:北京飞往乌鲁木齐大约用4小时。
知识点4: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材P110 T3)
右面是用分数砌成的“分数墙”。 (1)在“分数墙”里你能找到
哪些分数?把它们从小到 大排列起来。
1 < 1 <1 < 1 < 987 6 1< 1 <1< 1 54 32
义务教育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1 0 总复习 第1课时 数与计算
知识回顾
万以内的加 法和减法
多位数乘一 位数
数与计算
倍的认识
分数的初步 认识
知识点1: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材P109 T1的第3小题) 你能从这个表格里获得哪些信息?
一架飞机先从北京飞到广州,再飞行690千米到三亚,一共 飞行了多少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飞多少千米?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 本课时的习题。
1907+690=2597(千米) 2597-2541=56(千米) 答:一共飞行了2597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 三亚多56千米。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并解答吗?
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计算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
(2)1里面有几个
1 2
、几个 1 、几个 1
3
4
…… 几个 1 9

答:1里面有2个
1 2
、3个
1 3
、4个
1 4

5个 1 、6个 1 、7个 1 、8个 1 、
5
6
7
8
9个
1 9

三年级上册第10单元 总复习教案

三年级上册第10单元 总复习教案

第10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万以内加、减法的复习。

难点:系统地整理出万以内的加减法竖式计算该注意的地方;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回顾本学期的知识要点: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我们就把一本厚厚的数学书快学完了。

同学们还记得自己都学了些什么吗?(可借助课本目录)2.导入:学了那么多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第二、四单元的知识,是什么呢?板书:万以内的的加法和减法。

二、系统整理知识点1.系统整理万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试做。

175+162=310-207=259+148=说一说:如果让你来完成,你会怎么做?多种回答:①口算。

②竖式计算。

(引导竖式计算的注意点并及时板书。

)(2)学生完成并反馈:评议并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

(数位没对齐,没有进位或退位,横式没有写结果等。

)2.整理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1)刚才有的同学做错了,为什么没有发现呢?(没有验算)(2)回忆:一道加法题的验算方法有哪些?一道减法题的验算方法又有哪些?加法: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次②和-加数=加数减法:①被减数-差=减数②减数+差=被减数(3)说明:验算时,我们只需要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即可。

3.练一练。

985-423=325+464=806-774=其中最后一题要求验算。

4.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出示教材第109页第1题(3)题。

(1)理解题意:可画图帮助理解。

(2)板演齐练。

(3)反馈、评价。

三、巩固拓展1.教材第112页第5题。

(1)比一比,哪些同学最棒?分组练习。

(2)反馈、评价:对表现优异的组予以鼓励。

2.教材第114页第18题,填上合适的数字。

(1)试填。

(2)反馈:说说填写每a个数字的想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总复习 人教新课标(PDF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总复习 人教新课标(PDF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总复习人教新课标(PDF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100以内的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数的读写。

2. 量的计量:长度、质量、面积、体积、时间、货币等的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3. 加法和减法: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整十数的加法和减法,加法和减法的应用。

4. 乘法:表内乘法,乘法口诀,乘法的应用。

5. 除法:表内除法,除法的应用。

6. 图形: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分类,图形的对称,图形的拼组。

7. 时间和空间:时间的认识,时间的计算,方向和位置,地图的识别和使用。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教具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提问学生对本册所学的内容有哪些疑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梳理1. 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2. 教师可以通过PPT、教具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例题解析1. 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2.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四、课堂练习1.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10.《总复习-倍的认识》课件(共10张PPT)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10.《总复习-倍的认识》课件(共10张PPT)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期末总复习
倍的认识
单元知识梳理
倍的认识
倍的含义
2个 的个数是
3个2个 的3倍
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我们就说这个 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
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
倍的含义
1.
2.
香蕉的数量是桃子的 ( 3 )倍。
36-1=35(岁)
6×6=36(岁)
6-1=5(岁)
答:妈妈今年36岁。
35÷5=7 答:去年妈妈的年龄是小圆的7倍。
求一个数的几倍 是多少,用乘法。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 倍,用除法。
解决问题
2、有 7 个男生,女生的人数比男生的 5 倍多 5 人。 (1)女生有多少人?
5×7+5 =35+5 =40(人) 答:女生有40人。
一条红色线段的长度是一条蓝色线段的( 4 )倍。
倍的含义
3.画 ,使
的个数是 的5倍
有( 3 )个, 有( 5 )个( 3 )个, 要画(15 )个。
4. 给下面的 涂上颜色,使没有涂色的个数是涂色的3倍。
解决问题
1、小圆今年 6 岁,妈妈的年龄是龄是小圆的几倍?
用男生人数推算女生人数
7×6=42(人) 42-40=2(人) 答:女生应该增加2人。
解决问题
3、菲菲有 6 张卡片,圆圆给菲菲 3 张后,圆圆的卡片 的数量是菲菲的 4 倍。圆圆本来有多少张卡片?
6+3=9(张) 4×9=36(张) 36+3=39(张) 答:圆圆本来有39张卡片。
解决问题
4、李奶奶养了 42 只鸡和鸭,鸡的只数是鸭的 5 倍。鸡

202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十单元教案模板

202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十单元教案模板

202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十单元教案模板即从全册教材的系统性中看到每一部分知识所占的地位,又从那个部分知识中看到它与旧知识和未讲到的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胸中有数。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2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十单元教案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2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十单元教案模板1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2、学生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都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吗?今天,草原上要举行运动会,第一项田径项目是竞走,参赛运动员是喜羊羊与懒羊羊,懒羊羊走长方形的路线,喜羊羊走正方形的路线。

都走一圈,看谁走的快?懒羊羊说:“不合理,我走的路多,喜羊羊走的路短。

”(大家看图,出示多媒体课件)同学们,你们来当评委,看看懒羊羊提的要求合理吗?引导:喜羊羊和懒羊羊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

你觉得喜羊羊和懒羊羊走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揭题:你们真聪明!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对数学的敏感。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

提问:他俩所走的路程到底怎么算呢?板书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二、探索新知:1、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长方形,动手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

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请同学们动手量出所需的数据,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

2、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

(学生说教师板书。

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十单元【第四课时】分数的复习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十单元【第四课时】分数的复习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十单元【第四课时】分数的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巩固分数化简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3.引导学生熟练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分数的加减法。

2.分数的比较大小。

3.分数的化简。

教学难点:
1.复杂情况下的分数运算。

2.分数比较大小的策略选择。

教学准备:
1.教案、课件、小黑板和粉笔。

2.练习册、作业本和参考答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的概念
1.回顾分数的定义,分子、分母的含义。

2.示范几个分数的例子,让学生口头解释其含义。

二、分数的加减法
1.分数加减法的基本原理。

2.分数相加、相减的步骤和规则。

3.练习一些简单的分数加减法题目,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三、分数的比较大小
1.分数比大小的方法。

2.比较分数大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3.练习比较大小的题目,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分数的化简
1.分数化简的定义和原则。

2.化简分数的步骤和技巧。

3.练习一些化简分数的题目,提高学生的计算灵活性。

小结与作业
1.总结当天教学内容。

2.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包括分数加减法、比较大小和化简的题目。

教学反馈与展望
1.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

2.分析学生的问题和表现,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提高分数运算的能力和技巧。

学习愉快!。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 数与代数(2)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 数与代数(2)

教案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数与代数(2)教学目标:1. 理解数的组成,掌握数的读写方法。

2. 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性质和运用。

3. 理解四则运算的概念,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用。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

2. 等式的性质和运用。

3. 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用。

教学难点:1. 数的读写方法。

2. 等式的性质和运用。

3. 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素材或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数字,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组成。

2.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

二、探究1. 老师出示一些等式,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性质。

2.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等式的性质和运用。

3. 老师出示一些四则运算的题目,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计算方法。

4.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用。

三、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老师进行讲解和评析。

四、总结1.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教学延伸:1. 老师可以布置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完成。

2. 学生可以自己找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题目进行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探究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理解了等式的性质和运用,掌握了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老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指导,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以上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数与代数(2)的完整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用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和出错的部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量与计量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量与计量 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量与计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质量、时间等常见物理量的计量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计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量意识和计量技能。

3. 培养学生对计量单位的尊重和正确使用的态度,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内容:1. 长度的计量:厘米、分米、米、千米2. 质量的计量:克、千克、吨3. 时间的计量:秒、分钟、小时、天4. 单位换算:长度、质量、时间单位间的换算教学重点:1. 长度、质量、时间单位的概念和进率2. 长度、质量、时间单位间的换算方法教学难点:1. 单位换算的进率理解2. 单位换算的实际应用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计量工具(如尺子、天平、时钟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计量物品,如尺子、天平、时钟等,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物品的用途。

2.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计量物品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测量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

二、新课讲解1. 长度的计量a. 讲解厘米、分米、米、千米的概念和进率b. 示例:1米=100厘米,1千米=1000米c. 练习: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2. 质量的计量a. 讲解克、千克、吨的概念和进率b. 示例: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c. 练习:进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3. 时间的计量a. 讲解秒、分钟、小时、天的概念和进率b. 示例:1分钟=60秒,1小时=60分钟,1天=24小时c. 练习:进行时间单位间的换算三、课堂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四、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2.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的计量方法和单位换算,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2. 家长签字确认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例、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的计量方法和单位换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总复习 第2课时 加、减法与乘法(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总复习 第2课时 加、减法与乘法(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加、减法与乘法(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减法与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减法与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减法与乘法进行计算和验算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减法与乘法进行简便计算和估算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减法与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加法、减法与乘法的实际应用。

3. 加法、减法与乘法的计算和验算。

4. 加法、减法与乘法的简便计算和估算。

三、教学重点1. 加法、减法与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加法、减法与乘法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难点1. 加法、减法与乘法的计算和验算。

2. 加法、减法与乘法的简便计算和估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加法、减法与乘法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课(1)加法、减法与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减法与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加法、减法与乘法的实际应用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加法、减法与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加法、减法与乘法的计算和验算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加法、减法与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验算。

(4)加法、减法与乘法的简便计算和估算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加法、减法与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并能进行估算。

3.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加法、减法与乘法的计算和验算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简便计算和估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加法、减法与乘法的计算和验算”,这是因为在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是基础,而验算能力则能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十单元【第三课时】 单位的复习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十单元【第三课时】 单位的复习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第三课时】单位的复习一、教学目标1.复习长度单位“米”,重点掌握“分米”和“厘米”的关系,能正确换算。

2.复习容量单位“升”,重点掌握“毫升”和“升”的关系,能正确换算。

3.复习质量单位“千克”,能正确换算常见物品的质量。

4.通过课堂练习和游戏提高学生对单位的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长、宽、高的单位换算,质量单位换算。

•难点:学生对厘米和毫升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尺子、绳子、天平、练习册、小奖品等。

2.课前准备:制作好课件,准备好课堂练习题和游戏环节。

3.学生准备:学生自带卷尺、铅笔、橡皮等必要学习用具。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5分钟)•让学生回答上节课学习的基本内容,引导复习。

2. 新知讲解(15分钟)1.长度单位复习–提醒学生“分米”和“厘米”的换算关系。

–展示物品,让学生测量长、宽、高,练习单位换算。

2.容量单位复习–引导学生谈到容量单位“升”和“毫升”的关系。

–给出实际的容器,让学生估算容量,学会单位换算。

3.质量单位复习–示范称量物品,引导学生讨论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练习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巩固质量单位的换算方法。

3. 课堂练习(20分钟)1.发放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基础练习。

2.采用游戏形式进行小组竞赛,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长度、容量、质量单位的换算挑战。

4. 反馈与总结(10分钟)•收集学生的答案,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纠正错误。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单位的理解和应用。

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相应的练习题。

2.挑战家人,用不同单位测量家里的物品,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在课堂氛围中积极学习,有效地掌握了长度、容量和质量单位的相关知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继续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单位换算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总复习【复习内容】一、数与代数:1.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2.多位数乘一位(口算、笔算)3.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空间与图形1.四边形2.周长三、时、分、秒和测量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2.时、分、秒【单元目标】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分,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建议共3课时:第1课时数与代数………………………………………………1课时第2课时空间与图形……………………………………………1课时第3课时时、分、秒和测量……………………………………1课时第1课时数与代数【教学内容】教材109页例1。

【教学目标】1.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4.能正确的运用倍的知识。

【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

【教学准备】课件。

【情景导入】1.让学生说说三位数在平时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说说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到的三位数有哪些?2.汇集资源估计学生会说到:人数、钱数、重量、长度……【进行新课】(一)单位1.整理。

①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分别有哪些?②怎样整理?③对刚才的内容,有什么想法吗?2.完成例1的第(1)、(2)小题。

3.感受大小。

①这些时间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呢?说说什么时候用时间单位?什么时候用长度单位?什么时候用质量单位?②分别感受1个单位的大小。

③找一找,生活中1个单位大小的实例。

(二)万以内的加减法1.加、减法分别抽1题,(连续进位,连续退位)进行计算(估算)。

2.笔算加减法要注意什么?①计算法则。

②易错地方。

③验算。

3.完成例1第(3)小题。

4.提出一个问题,用加法或减法解答。

(三)多位数乘以一位数1.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分类。

①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估算)、笔算(不进位;进位;有0的乘法)。

②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估算、笔算。

2.总结注意事项。

师: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在做这些题目时,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的吗?提醒:(1)做估算时要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把三位数看成整百数来计算。

(2)在做“末尾有零”的乘法时,可以用简便算法来计算。

3.例1第(4)小题。

1架飞机可以载客280人,3架飞机可以载客多少人?280×3=840(人)估算一下5架这样的飞机可以载客多少人?280接近300,所以280×5接近1500。

(四)倍的知识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学过的倍数的知识2.你想起了什么呢?3.师总结。

4.例1第(5)小题。

北京飞西安大约需要2小时,飞乌鲁木齐的时间是飞西安的2倍。

北京飞乌鲁木齐大约需要几小时?2×2=4(小时)(五)分数的认识1.复习基本的分数知识::3——分子,4——分母,——是分数线。

A.分数的结构认识: 34B.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认识和表示:例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例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3份是它的()。

2.练习加深记忆。

完成例3的分数墙。

【课堂作业】完成教材111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5题【课堂小结】你能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复习的内容吗?小结:复习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还复习了“倍”的知识及分数。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112页练习二十四的6~9题第1课时数与代数1.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2.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笔算)3.分数的初步认识通过整理和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

巩固万以内的加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分数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回忆所学知识。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第2课时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教材110页例2。

【教学目标】1.学生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2.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准备】白纸一张。

【情景导入】1.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谁能说说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先闭上眼睛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

)你能整理成表吗?2.什么叫图形的周长?师:用手指一指课桌面和长方形纸(学生人手一张)的周长。

(学生用手指周长。

)【进行新课】1.要知道这张长方形纸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教师出示板书长25cm,宽20cm。

)在纸上计算周长。

一学生板演,完成后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做?2.谁能在这张长方形纸上找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说说理由。

(学生操作。

)为什么用宽去比?3.教师将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并贴在黑板上。

4.要想知道这张正方形纸的周长,怎么算?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师:剪下的这个图形的周长怎么求?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两个解法不同的学生板演,再交流方法。

)6.仔细观察原来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剪开后的两个图形的周长,你发现了什么?(1)为什么剪开后两个图形的周长比原来一个图形的周长要长呢?(同桌讨论后再交流。

)(2)假如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一想,周长会发生什么变化?7.完成教材110页例2。

A用两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1)小组合作拼接。

(2)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答案。

(3)教师总结。

B计算出拼接出的图形的周长。

【课堂作业】1.列式计算。

(1)动物园里有一个养水禽的正方形水池,四周围了栏杆,共长60米,水池的边长是几米?(2)用木条做一个长方形镜框,长48厘米,宽比长短8厘米,这个镜框至少需要木条几厘米?(3)一个长方形的花园,四周围了136米长的竹篱笆,宽边篱笆长30米,长边的篱笆有几米?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

2.考考你。

把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拼?(画一画)你能算出拼成后的长方形的周长吗?多种方法分别请学生上来板演,讲解思考过程。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113页练习二十四第11、12题。

第2课时空间与图形长方形正方形4条边4条边对边相等四条边相等周长=(长+宽)×2 周长=边长×4(1)注重将知识积累与动手操作、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知识运用的综合性,灵活性与实践性;(2)注重知识的全方位整合与综合运用及分析;(3)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回顾与反思的习惯;(4)在学习过程中强调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培养学生积累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5)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能力的培养及习惯的养成;(6)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第3课时时、分、秒和测量【教学目标】1.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长度观念,吨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2.回忆各单位间的进率。

3.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

【重点难点】全面复习已经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充分体现知识的全面性、完整性,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同时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和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准备】题目卡。

【情景导入】1.导入:同学们都喜欢动物吗?动物世界有许许多多很奇妙的东西,请看!①驼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它不能飞,但奔跑迅速,一步可迈出8()。

②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体重相当于35头大象的重量,光它的一条舌头就重约3()。

③刺猬熟睡时,几乎不呼吸,把它扔到水里,过30()的时间再捞上来,它仍然睡着,一个冬眠期能睡200多()。

2.看完这些不完整的信息,你们有什么想法?(补充完整)。

3.小结并揭题:所有的量都可以用一定的单位来计量,这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和复习已经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

【进行新课】一、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和(),其中()是最小的时间单位。

(1)1小时=()分1分=()秒王艳跑50米用了10( )。

360分=()时540秒=()分南京乘火车去上海用了5( )(2)时针从数字4走到数字10,走了()大格,经过的时间是(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11,走了()大格,经过的时间是();秒针从数字2走到数字8,走了()大格,经过的时间是()。

(3)一场电影晚上8点开始,播放时间1小时40分,这场电影什么时候结束?二、复习千米、吨1.教师提问,学生口答:(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2)1千米是多少米?1吨是多少千克?随着回答,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1吨=1000千克【课堂作业】1.分针走一小格,秒针正好走( )小格,是( )秒。

2.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3.小军每天早上6:50步行去学校,他刷牙、洗脸、吃早点要15分,照这样计算他最晚什么时候起床?4.一节课8:45开始上课,9:25下课,上这节课要用多长时间?【课堂总结】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1.5时=()分6分=()秒480秒=()分3小时=()分120分=()时2分20秒=()秒2.做一道口算题大约需要3()。

小学生每天睡9()。

吃午餐用了30()。

小红跳100下绳子用了60()。

汽车每小时行60()一场晚会用时4()拍一张照片要9()用钢琴弹一首歌要3()3.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 )小格,分针走了()分;秒针走一圈,分针走( )小格,是( )分。

4.3分○30秒6时○36分4时○400分190秒○2分第3课时时、分、秒和测量1小时=60分1分=60秒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时间和测量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并不是很熟悉,而且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只是知道见了题目,思考后去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