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稳定性计算及滑坡推力计算
《滑坡推力计算》课件
![《滑坡推力计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72141c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a.png)
参数取值规范
制定滑坡推力计算中各参数的取 值范围和选取标准,提高不同地 区、不同工程条件下计算结果的 对比性和可重复性。
参数优化方法
研究滑坡推力计算中参数优化的 方法,通过迭代和调整,找到最 优参数组合,提高计算精度。
滑坡预警与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 2 3
预警系统建设
结合滑坡推力计算结果和实时监测数据,构建滑 坡预警系统,实现灾害风险的快速识别和预警。
坡推力。
适用范围
适用于滑带土的剪切强度和传 递能力可确定的滑坡体。
步骤
确定滑带土的剪切强度和传递 能力;建立滑坡体的传递系数 方程;求解方程,得到滑坡推 力。
注意事项
需要考虑滑带土的剪切强度和 传递能力的变化,以及滑坡体 的几何参数和边界条件的影响
。
数值模拟法
概述
数值模拟法基于数值计算方法,通过建立滑坡体的数值模型,模拟滑 坡体的变形和应力分布,计算滑坡推力。
通过计算滑坡的推力,可以了解滑坡的规模、运动速度、破坏力等关键参数,为预防和减轻滑坡灾害提供科学依 据。同时,滑坡推力计算也是相关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参考,有助于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2
滑坡推力计算方法
静力平衡法
概述
适用范围
静力平衡法基于滑坡岩土体的静力平衡条 件,通过分析滑坡体的受力情况,计算滑 坡推力。
监测数据融合
将多种监测手段的数据进行融合处理,提高监测 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预警和灾害评估提供 依据。
预警信息发布
研究预警信息的快速传播和有效发布方法,确保 相关部门和公众能够及时获取预警信息,采取应 对措施。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滑坡稳定性分析计算
![滑坡稳定性分析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4ee3d503c281e53a5802ffd4.png)
对最不利滑移横断面进行各种工况稳定性分析计算,计算过程如下:一、天然工况滑坡剩余下滑力计算计算项目:滑坡推力计算 1===================================================================== 原始条件:滑动体重度= 19.000(kN/m3)滑动体饱和重度= 25.000(kN/m3)安全系数= 1.250不考虑动水压力和浮托力不考虑承压水的浮托力不考虑坡面外的静水压力的作用不考虑地震力坡面线段数: 6, 起始点标高 4.000(m)段号投影Dx(m) 投影Dy(m) 附加力数1 13.600 0.700 02 12.250 7.000 03 2.000 0.000 04 12.000 8.000 05 24.500 0.500 06 127.000 27.000 0水面线段数: 1, 起始点标高 0.000(m)段号投影Dx(m) 投影Dy(m)1 0.000 0.000滑动面线段数: 5, 起始点标高 0.000(m)段号投影Dx(m) 投影Dy(m) 粘聚力(kPa) 摩擦角(度)1 12.000 0.600 10.000 14.5002 9.900 1.300 10.000 14.5003 28.000 9.000 10.000 14.5004 8.400 2.800 10.000 14.5005 117.000 29.000 10.000 14.500计算目标:按指定滑面计算推力-------------------------------------------------------------- 第 1 块滑体上块传递推力 = 0.000(kN) 推力角度 = 0.000(度)剩余下滑力传递系数 = 1.033本块滑面粘聚力 = 10.000(kPa) 滑面摩擦角 = 14.500(度)本块总面积 = 372.160(m2) 浸水部分面积 = 0.000(m2)本块总重 = 7071.031(kN) 浸水部分重 = 0.000(kN)本块总附加力 Px= 0.000(kN) Py = 0.000(kN)有效的滑动面长度 = 120.540(m)下滑力 = 2126.464(kN)滑床反力 R= 6863.345(kN) 滑面抗滑力 = 1774.982(kN) 粘聚力抗滑力=1205.405(kN)--------------------------本块剩余下滑力 = -853.922(kN)本块下滑力角度 = 13.921(度)第 2 块滑体上块传递推力 = 0.000(kN) 推力角度 = 13.921(度)剩余下滑力传递系数 = 1.017本块滑面粘聚力 = 10.000(kPa) 滑面摩擦角 = 14.500(度)本块总面积 = 64.603(m2) 浸水部分面积 = 0.000(m2)本块总重 = 1227.455(kN) 浸水部分重 = 0.000(kN)本块总附加力 Px= 0.000(kN) Py = 0.000(kN)有效的滑动面长度 = 8.854(m)下滑力 = 485.194(kN)滑床反力 R= 1164.466(kN) 滑面抗滑力 = 301.151(kN) 粘聚力抗滑力 =88.544(kN) --------------------------本块剩余下滑力 = 95.499(kN)本块下滑力角度 = 18.435(度)第 3 块滑体上块传递推力 = 95.499(kN) 推力角度 = 18.435(度)剩余下滑力传递系数 = 0.997本块滑面粘聚力 = 10.000(kPa) 滑面摩擦角 = 14.500(度)本块总面积 = 273.373(m2) 浸水部分面积 = 0.000(m2)本块总重 = 5194.084(kN) 浸水部分重 = 0.000(kN)本块总附加力 Px= 0.000(kN) Py = 0.000(kN)有效的滑动面长度 = 29.411(m)下滑力 = 2082.290(kN)滑床反力 R= 4945.943(kN) 滑面抗滑力 = 1279.108(kN) 粘聚力抗滑力=294.109(kN)--------------------------本块剩余下滑力 = 509.073(kN)本块下滑力角度 = 17.819(度)第 4 块滑体上块传递推力 = 509.073(kN) 推力角度 = 17.819(度)剩余下滑力传递系数 = 0.937本块滑面粘聚力 = 10.000(kPa) 滑面摩擦角 = 14.500(度)本块总面积 = 53.772(m2) 浸水部分面积 = 0.000(m2)本块总重 = 1021.667(kN) 浸水部分重 = 0.000(kN)本块总附加力 Px= 0.000(kN) Py = 0.000(kN)有效的滑动面长度 = 9.985(m)下滑力 = 667.080(kN)滑床反力 R= 1104.327(kN) 滑面抗滑力 = 285.598(kN) 粘聚力抗滑力 =99.850(kN) --------------------------本块剩余下滑力 = 281.631(kN)本块下滑力角度 = 7.481(度)第 5 块滑体上块传递推力 = 281.631(kN) 推力角度 = 7.481(度)剩余下滑力传递系数 = 0.976本块滑面粘聚力 = 10.000(kPa) 滑面摩擦角 = 14.500(度)本块总面积 = 48.106(m2) 浸水部分面积 = 0.000(m2)本块总重 = 914.012(kN) 浸水部分重 = 0.000(kN)本块总附加力 Px= 0.000(kN) Py = 0.000(kN)有效的滑动面长度 = 12.015(m)下滑力 = 337.771(kN)滑床反力 R= 935.548(kN) 滑面抗滑力 = 241.949(kN) 粘聚力抗滑力 =120.150(kN) --------------------------本块剩余下滑力 = -24.328(kN) < 0本块下滑力角度 = 2.862(度)二、暴雨工况滑坡剩余下滑力计算计算项目:滑坡推力计算 1===================================================================== 原始条件:滑动体重度= 22.000(kN/m3)滑动体饱和重度= 25.000(kN/m3)安全系数= 1.150不考虑动水压力和浮托力不考虑承压水的浮托力不考虑坡面外的静水压力的作用不考虑地震力坡面线段数: 6, 起始点标高 4.000(m)段号投影Dx(m) 投影Dy(m) 附加力数1 13.600 0.700 02 12.250 7.000 03 2.000 0.000 04 12.000 8.000 05 24.500 0.500 06 127.000 27.000 0水面线段数: 1, 起始点标高 0.000(m)段号投影Dx(m) 投影Dy(m)1 0.000 0.000滑动面线段数: 5, 起始点标高 0.000(m)段号投影Dx(m) 投影Dy(m) 粘聚力(kPa) 摩擦角(度)1 12.000 0.600 8.500 12.0002 9.900 1.300 8.500 12.0003 28.000 9.000 8.500 12.0004 8.400 2.800 8.500 12.0005 117.000 29.000 8.500 12.000计算目标:按指定滑面计算推力-------------------------------------------------------------- 第 1 块滑体上块传递推力 = 0.000(kN) 推力角度 = 0.000(度)剩余下滑力传递系数 = 1.022本块滑面粘聚力 = 8.500(kPa) 滑面摩擦角 = 12.000(度)本块总面积 = 372.160(m2) 浸水部分面积 = 0.000(m2)本块总重 = 8187.511(kN) 浸水部分重 = 0.000(kN)本块总附加力 Px= 0.000(kN) Py = 0.000(kN)有效的滑动面长度 = 120.540(m)下滑力 = 2265.243(kN)滑床反力 R= 7947.032(kN) 滑面抗滑力 = 1689.194(kN) 粘聚力抗滑力=1024.594(kN)--------------------------本块剩余下滑力 = -448.544(kN)本块下滑力角度 = 13.921(度)第 2 块滑体上块传递推力 = 0.000(kN) 推力角度 = 13.921(度)剩余下滑力传递系数 = 1.014本块滑面粘聚力 = 8.500(kPa) 滑面摩擦角 = 12.000(度)本块总面积 = 64.603(m2) 浸水部分面积 = 0.000(m2)本块总重 = 1421.263(kN) 浸水部分重 = 0.000(kN)本块总附加力 Px= 0.000(kN) Py = 0.000(kN)有效的滑动面长度 = 8.854(m)下滑力 = 516.859(kN)滑床反力 R= 1348.329(kN) 滑面抗滑力 = 286.596(kN) 粘聚力抗滑力 =75.262(kN) --------------------------本块剩余下滑力 = 155.001(kN)本块下滑力角度 = 18.435(度)第 3 块滑体上块传递推力 = 155.001(kN) 推力角度 = 18.435(度)剩余下滑力传递系数 = 0.998本块滑面粘聚力 = 8.500(kPa) 滑面摩擦角 = 12.000(度)本块总面积 = 273.373(m2) 浸水部分面积 = 0.000(m2)本块总重 = 6014.202(kN) 浸水部分重 = 0.000(kN)本块总附加力 Px= 0.000(kN) Py = 0.000(kN)有效的滑动面长度 = 29.411(m)下滑力 = 2271.453(kN)滑床反力 R= 5727.359(kN) 滑面抗滑力 = 1217.388(kN) 粘聚力抗滑力=249.993(kN)--------------------------本块剩余下滑力 = 804.073(kN)本块下滑力角度 = 17.819(度)第 4 块滑体上块传递推力 = 804.073(kN) 推力角度 = 17.819(度)剩余下滑力传递系数 = 0.946本块滑面粘聚力 = 8.500(kPa) 滑面摩擦角 = 12.000(度)本块总面积 = 53.772(m2) 浸水部分面积 = 0.000(m2)本块总重 = 1182.983(kN) 浸水部分重 = 0.000(kN)本块总附加力 Px= 0.000(kN) Py = 0.000(kN)有效的滑动面长度 = 9.985(m)下滑力 = 968.142(kN)滑床反力 R= 1317.209(kN) 滑面抗滑力 = 279.981(kN) 粘聚力抗滑力 =84.872(kN) --------------------------本块剩余下滑力 = 603.288(kN)本块下滑力角度 = 7.481(度)第 5 块滑体上块传递推力 = 603.288(kN) 推力角度 = 7.481(度)剩余下滑力传递系数 = 0.980本块滑面粘聚力 = 8.500(kPa) 滑面摩擦角 = 12.000(度)本块总面积 = 48.106(m2) 浸水部分面积 = 0.000(m2)本块总重 = 1058.329(kN) 浸水部分重 = 0.000(kN)本块总附加力 Px= 0.000(kN) Py = 0.000(kN)有效的滑动面长度 = 12.015(m)下滑力 = 662.107(kN)滑床反力 R= 1105.586(kN) 滑面抗滑力 = 235.000(kN) 粘聚力抗滑力=102.127(kN)--------------------------本块剩余下滑力 = 324.980(kN) > 0本块下滑力角度 = 2.862(度)三、地震工况滑坡剩余下滑力计算计算项目:滑坡推力计算 1===================================================================== 原始条件:滑动体重度= 19.000(kN/m3)滑动体饱和重度= 25.000(kN/m3)安全系数= 1.150不考虑动水压力和浮托力不考虑承压水的浮托力不考虑坡面外的静水压力的作用考虑地震力,地震烈度为7度地震力计算综合系数 = 0.250地震力计算重要性系数 = 1.300坡面线段数: 6, 起始点标高 4.000(m)段号投影Dx(m) 投影Dy(m) 附加力数1 13.600 0.700 02 12.250 7.000 03 2.000 0.000 04 12.000 8.000 05 24.500 0.500 06 127.000 27.000 0水面线段数: 1, 起始点标高 0.000(m)段号投影Dx(m) 投影Dy(m)1 0.000 0.000滑动面线段数: 5, 起始点标高 0.000(m)段号投影Dx(m) 投影Dy(m) 粘聚力(kPa) 摩擦角(度)1 12.000 0.600 10.000 14.5002 9.900 1.300 10.000 14.5003 28.000 9.000 10.000 14.5004 8.400 2.800 10.000 14.5005 117.000 29.000 10.000 14.500计算目标:按指定滑面计算推力--------------------------------------------------------------第 1 块滑体上块传递推力 = 0.000(kN) 推力角度 = 0.000(度)剩余下滑力传递系数 = 1.033本块滑面粘聚力 = 10.000(kPa) 滑面摩擦角 = 14.500(度)本块总面积 = 372.160(m2) 浸水部分面积 = 0.000(m2)本块总重 = 7071.031(kN) 浸水部分重 = 0.000(kN)本块总附加力 Px= 0.000(kN) Py = 0.000(kN)本块地震力 = 229.809(kN)有效的滑动面长度 = 120.540(m)下滑力 = 2220.626(kN)滑床反力 R= 6863.345(kN) 滑面抗滑力 = 1774.982(kN) 粘聚力抗滑力=1205.405(kN)--------------------------本块剩余下滑力 = -759.760(kN)本块下滑力角度 = 13.921(度)第 2 块滑体上块传递推力 = 0.000(kN) 推力角度 = 13.921(度)剩余下滑力传递系数 = 1.017本块滑面粘聚力 = 10.000(kPa) 滑面摩擦角 = 14.500(度)本块总面积 = 64.603(m2) 浸水部分面积 = 0.000(m2)本块总重 = 1227.455(kN) 浸水部分重 = 0.000(kN)本块总附加力 Px= 0.000(kN) Py = 0.000(kN)本块地震力 = 39.892(kN)有效的滑动面长度 = 8.854(m)下滑力 = 492.255(kN)滑床反力 R= 1164.466(kN) 滑面抗滑力 = 301.151(kN) 粘聚力抗滑力 =88.544(kN) --------------------------本块剩余下滑力 = 102.560(kN)本块下滑力角度 = 18.435(度)第 3 块滑体上块传递推力 = 102.560(kN) 推力角度 = 18.435(度)剩余下滑力传递系数 = 0.997本块滑面粘聚力 = 10.000(kPa) 滑面摩擦角 = 14.500(度)本块总面积 = 273.373(m2) 浸水部分面积 = 0.000(m2)本块总重 = 5194.084(kN) 浸水部分重 = 0.000(kN)本块总附加力 Px= 0.000(kN) Py = 0.000(kN)本块地震力 = 168.808(kN)有效的滑动面长度 = 29.411(m)下滑力 = 2124.535(kN)滑床反力 R= 4946.019(kN) 滑面抗滑力 = 1279.127(kN) 粘聚力抗滑力=294.109(kN)--------------------------本块剩余下滑力 = 551.299(kN)本块下滑力角度 = 17.819(度)第 4 块滑体上块传递推力 = 551.299(kN) 推力角度 = 17.819(度)剩余下滑力传递系数 = 0.937本块滑面粘聚力 = 10.000(kPa) 滑面摩擦角 = 14.500(度)本块总面积 = 53.772(m2) 浸水部分面积 = 0.000(m2)本块总重 = 1021.667(kN) 浸水部分重 = 0.000(kN)本块总附加力 Px= 0.000(kN) Py = 0.000(kN)本块地震力 = 33.204(kN)有效的滑动面长度 = 9.985(m)下滑力 = 733.503(kN)滑床反力 R= 1111.905(kN) 滑面抗滑力 = 287.558(kN) 粘聚力抗滑力 =99.850(kN) --------------------------本块剩余下滑力 = 346.095(kN)本块下滑力角度 = 7.481(度)第 5 块滑体上块传递推力 = 346.095(kN) 推力角度 = 7.481(度)剩余下滑力传递系数 = 0.976本块滑面粘聚力 = 10.000(kPa) 滑面摩擦角 = 14.500(度)本块总面积 = 48.106(m2) 浸水部分面积 = 0.000(m2)本块总重 = 914.012(kN) 浸水部分重 = 0.000(kN)本块总附加力 Px= 0.000(kN) Py = 0.000(kN)本块地震力 = 29.705(kN)有效的滑动面长度 = 12.015(m)下滑力 = 431.623(kN)滑床反力 R= 940.739(kN) 滑面抗滑力 = 243.292(kN) 粘聚力抗滑力 =120.150(kN) --------------------------本块剩余下滑力 = 68.181(kN) > 0本块下滑力角度 = 2.862(度)计算结果显示,在暴雨工况下滑移体剩余下滑力最大,为324.980 kN。
抗滑桩设计计算书
![抗滑桩设计计算书](https://img.taocdn.com/s3/m/feaa201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0b.png)
目录1工程概况2计算依据3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推力计算3.1计算参数3.2计算工况3.3计算剖面3.4计算方法3.5计算结果3.6稳定性评价4抗滑结构计算5工程量计算一、工程概况拟建段位于重庆市巫溪县安子平.设计路中线在现有公路右侧约100m.设计为大拐回头弯.设计路线起止里程为K96+030〜K96+155.全长125m.设计路面净宽7.50m.设计为二级公路.设计纵坡3.50%,地面高程为720.846m〜741.70m. 设计起止路面高程为724.608m 〜729.148m.K96+080-K96+100为填方.最大填方为4.65m.最小填方为1.133m。
二、计算依据1.《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4.《室外排水设计技术规范》(GB 50108-2001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7.《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9.相关教材、专著及手册。
三、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推力计算3.1计算参数3.1.1物理力学指标:天然工况:Y 1=20.7kN/m3. 01=18.6° . C1=36kPa饱和工况:Y2=21.3kN/m3. 02=15.5° .C2=29kPa3.1.2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该段土层主要为第四系残破积碎石土.场地内均有分布.无法采取样品测试. 采取弱风化泥做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成果:弱风化泥岩天然抗压强度24.00Mpa.饱和抗压强度17.30 Mpa.天然密度2.564g/cm3,比重2.724.空隙度8.25%.属软化岩石.软质岩石。
最新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2006)(地质灾害勘察、设计、施工新规范培训教材)-药学医学精
![最新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2006)(地质灾害勘察、设计、施工新规范培训教材)-药学医学精](https://img.taocdn.com/s3/m/15684ffd49649b6649d7471e.png)
1.3.2可行性方案设计
•可行性方案设计阶段,应根据任务书要求,从技术 可行、经济合理,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对防治工 程进行两个以上方案的分析论证,进行投资估算, 确定优化方案。可行性方案的比较,均应达到论证 深度要求,具备技术经济可比性,为初步设计阶段 提供依据 •同时应对滑坡防治工程进行效益评估,包括工程实 施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结合城镇 规划,编制防治工程的保护和灾害风险管理措施。
四. 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
一.
概述
1.1本规范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基本规定、滑坡 分类及防治工程勘查、滑坡防治工程分级及设计 安全系数、排水工程、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格 构锚固、重力挡墙、注浆加固、刷方减载、回填 压脚、植物防护、滑坡防治监测、施工组织、质 量检验及工程验收等内容。
• 抗滑桩设计计算
• •
Hale Waihona Puke 1.5滑坡防治的主要方式• 抗滑桩受荷段桩身内力应根据滑坡推力和阻力计算,嵌 固段桩身内力根据滑面处的弯矩和剪力按地基弹性的抗 力地基系数(K)概念计算。
K法 地基系数为常数n=0 m法 地基系数随深度呈线性增加,n=1 C法 地基系数随深度呈抛物线变化(0﹤n﹤1或n﹥1)应 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1.3一般规定 1.3.1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 • • 可行性方案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阶段
对于规模小、地质条件清楚的滑坡,可简化 设计阶段。
1.3.2可行性方案设计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是滑坡防治工程设计 的重要阶段。可行性方案的编制应根据防治目标, 在已审定的滑坡防治地质勘查报告基础上进行(选 定岩土体参数等); •可行性方案设计阶段,应对滑坡的危害性和实施防治 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应统计核实滑 坡发生时可能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并从经济上对比论证工程实施与搬迁避让监测预警等 方案的可行性。
滑坡稳定性计算及滑坡推力计算学习资料
![滑坡稳定性计算及滑坡推力计算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e3a9b669ec3d5bbfd0a74da.png)
碎石土 粘性土
砂土
水下面积Sw(m2)
碎石土 粘性土
砂土
滑块自重(kN/m)
汽车荷载(kN/m)
滑面长度(m) 滑面倾角(度) 水容重(KN/m3) 滑面上水位高(m)
孔隙压力 比
Wi
Q
Li
αi
γw
hw
rU
地下水流向 (度)
βi
内聚力(KN) c
内摩擦角 (度)
φ
地震影响系数 地震力(kN/m) 法向分力(kN/m) 下滑力(KN/m)
∑Ti
抗滑力(KN/m) 累积抗滑力(KN/m) 传递系数 稳定系数
Ri
∑Ri
Ψi
Kf
1-1
18.00
0.00
0.00
8.00
0.00
0.00
5.7848
0.00
0.00
0.00
0.00
0.00
1-2
18.00
0.00
0.00
8.00
0.00
0.00
40.9873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1-3
18.00
0.00
0.00
8.00
0.00
0.00
37.7594
0.00
0.00
0.00
0.00
0.00
1-4
18.00
0.00
0.00
8.00
0.00
0.00
33.5663
0.00
0.00
0.00
0.00
滑坡应用公式解读
![滑坡应用公式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6fab817a2161479171128cc.png)
3.2.3 稳定性计算1、稳定性计算方法稳定性分析采用二维极限平衡传递系数法进行计算,坡面地形线及可能滑面均简化成折线。
计算时取滑坡体的单位宽度为1m 。
在研究区工程地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折线法计算滑坡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对该滑坡区进行稳定性评价。
根据传递系数法,在考虑重力、孔隙水压力(假定孔隙水压力按线性分布)的情况,计算公式如下:∑--+⨯∆--++-∆++=112121}]sin cos )[({]cos sin )[(i i i i i wi i i i i i i i i i i st iF tg a p p a W W l c a p a W W F Fψϕ (1) 式中:111tan )sin()cos(+++---=i i i i i j ϕααααψ (2)Ψi :推力传递系数;F i :第i 个条块末端的滑坡推力(kN/m );F st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依表不同荷载组合及工程等级选取; W i1:第i 个条块地下水位线以上土体天然重量(kN/m ); W i2:第i 个条块地下水位线以上土体饱和重量(kN/m ); p i :第i 个条块土体两侧静水压力的合力; p wi :第i 条块土体底部孔隙压力;φi :第i 个条块所在滑动面上的内摩擦角(°); αi :第i 个条块所在滑动面上的单位、黏聚力(kPa ); l i :第i 个条块所在滑动面的长度(m ); 孔隙水压力的计算说明如下,见图3。
图3-1 孔隙水压力计算示意图)(2122a b i h h p γγ-=∆ (3) i b a wi l h h p )(21γγ+= (4)2、计算工况茂和11组滑坡标高在238~390m 之间,均高于三峡水库正常运行后的最高水位175m (黄海高程),故该滑坡不涉水。
工况5:自重+地表荷载+20年一遇暴雨(q 全) 3、判别标准稳定性系数Fs ≥F St (滑坡稳定性安全系数)为稳定,F St ~1.05为基本稳定,1.05~1.00为欠稳定,小于1.00为不稳定。
滑坡计算表格
![滑坡计算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240c68a4f121dd36a32d8241.png)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0.916 1.169 3.717 1.206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0.860 0.759 0.886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464.98 328.98
793.96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507.84 281.46
0.980 0.990 0.980 0.990 0.974 0.990 0.980 0.990 0.881 1.000 1.000 1.019 0.940 0.924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滑坡 稳定 性及 推力 计算
是否考虑
动水压
力:是1,
否0
0
名称 周新
条块参数
附加力
条块
水平 长L (m)
平均高 h(m)
滑面倾 角α (°)
滑床以
土体重度 内摩擦
γ
角Φ
粘聚力C
上地下 水高度
动水 压力
浮力
hs(m)
后缘裂 缝地下 水高度
静水 压力
滑坡推 力安全 系数γ
t
42
柞水至山阳高速公路田家庄滑坡稳定性评价报告
![柞水至山阳高速公路田家庄滑坡稳定性评价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7fb4f14a76e58fafab00308.png)
柞水至山阳高速公路田家庄滑坡稳定性评价报告摘要:本文在对田家庄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实验测试参数及实测剖面等资料,采用瑞典条分法和折线法,按考虑滑体天然自重状态及自重+20年一遇暴雨两种情况进行计算,得到该滑坡的稳定系数。
通过分析计算结果,判定田家庄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为保证工程安全,密切结合原设计方案,提出几项具体的工程防治对策。
关键词:滑坡稳定性柞水高速防治对策前言田家庄滑坡位于陕西省柞水至山阳高速公路某段右侧田金钱河南岸山体斜坡,滑坡位于金钱河凸岸陡坡地形区,斜坡相对高差150m,坡型波状起伏型,坡度23°,坡向331°,下伏基岩为泥盆系上统云镇组板岩,岩层产状357°∠63°,岩石节理裂隙发育,以顺坡向节理裂隙为主,为滑坡滑动的主要构造面。
斜坡上部覆盖的残积层以粉质黏土、碎石土为主,孔隙发育。
在斜坡地带,冲沟、落水洞极为发育。
滑坡区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及浅表层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在降雨及地下水的综合作用下,有利于滑动面的形成,进而引发滑坡。
1、田家庄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1.1 滑坡体基本特征该滑坡外形总体呈扇形,滑坡长约150米,宽约210米,平均厚度17.6米,厚度最大43米,滑坡轴向331°,滑体物质以碎石土为主,滑床为泥盆系基岩,滑面为基岩与残坡积土接触面,滑坡后壁呈圈椅状,高4~6m,在后壁可见滑坡镜面擦痕,坡面呈波状起伏,以缓坡为主,坡面上无裂缝发展,植被变形痕迹明显,滑坡前缘为x309公路,前缘斜坡较缓,局部有隆起现象,剪出口伸入金钱河河床,为一大型厚层牵引式基岩古滑坡。
1.2 勘查区工程地质条件(1)地层岩性勘察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角砾土层(q4dl +el),下伏泥盆系云镇组(d3y)灰色绢云母粉砂质板岩,岩层产状为357°∠63°。
各时代的地层特点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q4)岩性为含粉质粘土角砾。
滑坡推力
![滑坡推力](https://img.taocdn.com/s3/m/4ae5ee3d31126edb6f1a10f9.png)
传递系数法假定: 1.滑坡体不可压缩并作整体下滑,不考虑条块之间挤 压变形; 2.条块之间只传递推力不传递拉力,不出现条块之间 的拉裂; 3.块间作用力(即推力)以集中力表示,它的作用线平行 于前一块的滑面方向,作用在分界面的中点; 4.垂直滑坡主轴取单位长度(一般为1m)宽的岩土体作 计算的基本断面,不考虑条块两侧的摩擦力。
tanφ i]
i-1-α i)-
sin(α
i-1-α i) i
tanφ i,
则Ei= Wisinα i- Wicosα itanφ 称ψ i为传递系数。
-cili+ψ iEi-1,
计算时从上往下逐块进行。按式计算得到的推力可以用 来判断滑坡体的稳定性。如果最后一块的En为正值,说明滑 坡体是不稳定的;如果计算过程中某一块的En为负值或为零, 则说明本块以上岩土体已能稳定,并且下一条块计算时按无 上一条块推力考虑(将土体考虑为不能受拉)。 实际工程中计算滑坡体的稳定性还要考虑一定的安全储 备,选用的安全系数Ks应大于1。推力计算中如何考虑安全系 数目前认识还不一致,一般采用加大自重下滑力,即将 Wisinα i乘以系数Ks后代入式中计算,从而上式变为:
(1)作用于条块上的尾部荷载P;
(2)滑体裂缝充水或滑体上有上层滞水但不与滑面水连通 时,其中水重按增加滑体自重考虑;
P
裂隙水
i
hi-1'
裂隙水
Si
i
Twi
hi'
Twi-1
Di
(3)滑体全部泡水或其下部部分饱水且与滑带水相连 通时,需考虑有动水压力Di作用于饱水面积的重心,方 向与滑动方向相同并平行本段滑面。
第二节
滑坡推力计算
作用在支挡结构上的荷载主要是土压力和滑坡推力。土压 力即填土(填土表面和表面上的荷载)或挖土坑壁原位土对 支挡结构产生的侧向土压力,对于填方工程而言,作用在支 挡结构上的主要是这种侧向土压力。
滑坡推力和边坡稳定计算
![滑坡推力和边坡稳定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44b25c6f31b765ce050814bc.png)
滑坡推力和边坡稳定计算
圆弧滑动面条分法
在粘性土中滑动面的断面形状近似为一圆弧曲线,所以假设土体滑动时,是绕滑动圆弧的圆心,作整体的转动或滑移,这种滑动的形成必然是滑动圆心转动的力矩M S(滑动力矩)大于阻止它旋转的力矩M R(抗滑力矩)的结果,如图3-4。
根据图截取一个单位长度进行分析,就可得稳定安全系数的表达式如下:
抗滑力矩M R Lζf R Lζf R
K= = = =
滑动力矩M S Qd γAd
式中L 滑动圆弧的长度;
ζ f 滑动面上的平均抗剪强度
R 滑动圆心O 的圆弧滑动半径:
Q 滑动土体的重量;
d Q作用线至圆心O的垂直距离;
A 滑动面的面积
γ土体的重度.
如K > 1表示边坡稳定;K =1处于极限平衡;K <1边坡不稳定。
(1)、圆弧滑动面条分法计算步骤,见图3-5。
1)、假定任意一个圆柱面AC,其半径为R,并将滑动面上的土体分成若干垂直土条,每条宽b i=(1/10-1/20)R.
2)将每条土体的重量Q i,沿圆弧AC分解成法向力N i及切向力T i,则N i=Q i cosa i
T i=Q i sina i。
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
![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548c445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a.p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边坡稳定性计算
煤炭系统规定
边坡岩体可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或者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或者处于运动状态。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边坡是稳定的;处于运动状态的边坡岩体称为滑坡体,边坡岩体的运动过程称为滑坡。
在进行稳定性计算时,通常将滑体分为若干条块(可以用竖直界面划分,也可以用倾斜界面划分)。
双折滑面
任意曲面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边坡岩体被纵横交错的地质断裂面切割,由这些断裂面形成的滑面,往往不是平面或圆弧等规则形状的,而是具某一曲折形状。
楔形体滑坡的E. Hoek图解法
楔形体滑坡的E. Hoek图解法
楔体的稳定系数为:
根据测得的角度,求出楔体的几何形状参数: 如果Ca=Cb=C、φa=φb=φ,又没有水的情况下:
用赤平极射投影定量地分析边坡的稳定性的方法称为球投影法。
基本知识 摩擦锥 摩擦圆 广义摩擦锥 裂隙组的摩擦圆 平面滑坡分析 折面滑坡分析 楔体滑坡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折滑面滑坡的稳定性计算
________________定性计算1
浅谈公路滑坡地段路基稳定性计算
![浅谈公路滑坡地段路基稳定性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c53b042d5901020206409c02.png)
浅谈公路滑坡地段路基稳定性计算摘要:在公路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分析滑坡地段路基稳定性的计算方法,并详细讨论了其计算分析过程,从不同滑移层面入手进行了分析计算,其成果对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快速分析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滑坡地段路基稳定性技术措施引言滑坡是在一定的地形与地质条件下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因素,破坏了山坡的天然平衡状态,失去稳定的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沿着软弱面而产生整体的、缓慢的、间歇性的滑动变形。
它导致路基边坡破坏,甚至整个路基移动。
滑坡的分类应能说明滑坡的地质成因、发生与发展的条件,以及滑坡的工程特点,以便评定其稳定性,并据以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
分析滑坡稳定性的目的,在于预测产生滑坡的可能性,判断现有滑坡的稳定程度。
滑坡的稳定性分析方法,有工程地质调查法和力学分析法两大类。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滑坡现象时有发生,其危害程度人所共知,轻则增大工程投资,影响工期,重则掩埋设备、殃及人员生命。
因此,如何在公路工程建设中预防滑坡的发生?杜绝或减少滑坡发生的频率,这是公路工程建设者所关注的滑坡焦点问题之一。
1 工程地质调查法1.1 滑坡的发展阶段对于一般堆积岩土的滑坡,可以通过工程地质调查,按其外观形态和滑动迹象,评断它的发展阶段,以利粗略评定其稳定性。
典型的堆积型滑坡,可划分为几个发展阶段:(1)蠕动阶段——滑体与滑带(或滑动面)尚未分开,仅滑体的中后部有微动,后缘地表出现一些不连续的隐约可见的微裂隙。
由蠕动向挤压阶段过渡时,后缘裂缝开始明显,并有错距,但未贯通。
(2)挤压阶段——除抗滑地段外,滑带已形成,并有少量位移,后缘裂缝已贯通,并错开;滑体中前部被挤紧,两侧羽毛状裂缝陆续出现,但尚未贯通和撕开。
由挤压阶段向滑动阶段过渡时,两侧羽毛状裂缝已贯通,但尚未撕开,前缘出现X形微裂缝;有时在滑坡出口附近渗水、潮湿呈带状分布。
(3)滑动阶段——全部滑带已形成,整个滑体沿滑带缓慢移动,两侧羽毛状裂缝撕开,前沿出现断续的隆起裂隙,有些呈不连续的放射状裂隙;前缘和两侧斜坡不断坍塌;滑坡的出口已经形成。
第三讲:滑坡稳定性计算的几个问题分解
![第三讲:滑坡稳定性计算的几个问题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37c209a7fd0a79563c1e721b.png)
定 的 函 美国陆军师团法(条块间合力倾角坡
数 关 系 )度和滑面平均倾角相等)
罗厄法(条块间合力倾角与上一条块 坡面和滑面倾角的相等)
( 2 ) 瑞典圆弧法(满足围绕滑动面圆心的 适用土质滑坡,圆弧型滑
力 矩 平 力矩平衡,不考虑静力平衡和条块的 动面
衡 或 力 力矩平衡)
矩 平 衡 毕肖普法1(满足围绕滑动面圆心的 适用土质滑坡,圆弧型滑
Hoek楔体分析法(1974) 传递系数法(1977)
楔形滑面,各滑面均为平面,以各滑面总抗滑力和楔体总下滑力 确定稳定系数 圆弧或非圆弧滑面。条块间合力方向与上一条块滑面平行
(Xi/Ei=tgαi-1)
Sarma法(1979)
非圆弧滑面或楔形滑面等复杂滑面。认为除平面和圆弧面外,滑 体必先破裂成相互滑动的块体才能滑动,该方法以保证块体处于 极限平衡状态为准,确定稳定系数
半 精 静 力 平 传递系数法(假定条块间合力的作用 滑坡,任何形状的滑动面
确 条 衡 ( 条 方向平行于上一条块的滑动面)
分法
块间水 平作用 力与垂
Sarma法(假定条块间水平作用力与 垂直作用力之比满足摩尔--库仑定理, 垂直条分上限解法)
滑坡稳定性系数计算
![滑坡稳定性系数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03514355312b3169a451a497.png)
滑坡稳定性系数的计算稳定性计算公式:Fs =∑∑-=-==-=+∏+∏1111-n 11)()(n i jn i j i in i j Tn Ti Rn Ri ψψ其中:Ri = (i=1,....,n )Ti = (i=1,....,n )ψi =cos(i- i+1)—sin(i- i+1)tan i+1 ψj=ψi ×ψi + 1×ψi +2…………×ψn-1 R n =N i tanΦi +c i L i 第i 块土体滑坡推力计算基本公式如下:P i =P i -1×ψi + F st ×T i —R i 式中:Fs —稳定系数W i -第i 块段滑体所受的重力(kN/m );R i —作用于第i 块段的抗滑力(kN/m );Rn —作用于第n 块段(最模块段)的抗滑力(kN/m );T i —作用于第i 块段的滑动面上的滑动分力(kN/m );Tn —作用于第n 块段(最模块段)的滑动面上的滑动分力(kN/m ); Q i ----地震水平力,=W i *aD i ----渗透力=γw *L i * H i *cos αi *sin βi ,βi 为水面倾角ψi —第i 块段的剩余下滑力传递至i+1块段的传递系数(j=i ); i —第i 块段滑动面倾角(º)N i —第i 块段滑动面的法向分力(kN/m );i —第i 块段土的内摩擦角(°);c i —第i 块段土的粘聚力(kPa );)cos(cos sin i i i i i i i D Q W αβαα-++ααααϕ11-=∏n j αϕi i i i i i i i i i l c D Q W + - - - ϕ α β α α tan )] sin( sin cos [L i—第i块段滑动面的长度(m);P i、P i-1—分别为第i块、第i-1块滑体的剩余下滑力(kN/m)F st—滑坡推力计算安全系数天然状态下稳定性系数计算表见表1-1。
关于广西大化县武城村滑坡推力计算及稳定性分析评价
![关于广西大化县武城村滑坡推力计算及稳定性分析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84a75316964bcf84b9d57bfc.png)
关于广西大化县武城村滑坡推力计算及稳定性分析评价摘要:滑坡推力计算及稳定性分析评价以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需要我们经常测算,给我们提供定量的设计参数,合理市郊的开展更进一步的设计工作。
本文就该项工作的实例开展进行浅述。
关键词:滑坡推力及稳定性能超群分析评价1 计算模型与工况1.1 计算模型依据《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确定,按危害对象等级划为三级。
根据勘查结果分析,勘查期间滑坡体整体处于暂时稳定状态,采用折线滑动法对滑坡主纵剖面(即1—1′、2—2′、3-3′剖面)进行计算时,滑坡体坡面地形线及可能滑面均简化成折线,分条块进行计算。
1.2 计算工况由于暴雨及地下水对滑坡体稳定性影响较大,在滑坡中部公路坡脚处有S1泉水出露,ZK7、ZK8及TC5测得下水位均接近地表,且滑坡体中部和滑坡剪出口(冲沟)处常年有地下泉水出露,即滑坡体的稳定性在天然条件下也受地下水的影响,因此拟采用如下两种工况对滑坡体稳定性进行计算。
(1)自重+地下水(工况Ⅱ);(2)自重+暴雨+地下水(工况Ⅲ)。
依据《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确定该滑坡危害等级为三级,并参照《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确定防治工程设计等级为Ⅲ级,选取安全系数KS如下:(1)设计。
工况Ⅱ:自重+地下水,KS≥1.10;(2)校核。
工况Ⅲ:自重+暴雨+地下水,KS≥1.05。
2 计算方法与参数选取2.1 计算方法根据野外调查和滑坡勘查成果分析表明,孟兀屯滑坡可能发生折线滑动,滑动面为全风化粉砂岩与强风化粉砂岩接触面处,稳定性计算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传递系数法公式见《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附录E,具体如下:滑坡稳定性计算公式:式中::第i条块的重量(kN/m);:第i条块内聚力(kPa);:第i条块内摩擦角(°);:第i条块滑面长度(m);:第i条块滑面倾角和地下水流向(°);A:地震加速度(单位:重力加速度g);:稳定系数;:第i块的剩余下滑力传递至第i+1块段时的传递系数(j=i),即:2.2 计算参数选取2.2.1 重度的确定根据室内土样检测结果,综合确定如下:滑坡体:可塑状粉质粘土天然重度取19.50 kN/m3,饱和重度取20.2 kN/m3;全风化粉砂岩(粉土)天然重度取19.60 kN/m3,饱和重度取20.4 kN/m3。
滑坡推力计算
![滑坡推力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e300a9fed15abe23482f4da3.png)
为了让设计具有一定的安全贮备,一般采用加大自重下滑力, 剩余下滑力即为你将重力产生的下滑力乘以安全系数K后剪去抗 滑力:
T KW sin T W cos tan c L i i i i 1 i i i i i
cos( ) sin( ) tan
注意:(1)所求的设计滑坡推力是一个沿着垂直剖面方向是单位 宽度的值,作用在每根桩上的设计滑坡推力应乘以桩间距。 (2)实际上滑坡推力沿着桩身是变化的,其分布图形根据滑体的 性质和厚度可以大致分为:三角形、矩形、梯形三种分布图形。 (3)如果桩前上体(岩土体)被挖掉或者会滑走,那么抗滑桩就 没有桩前滑体抗力,抗滑桩计算滑坡推力即为抗滑桩设计滑坡推 力。
E W sin E cos
其中Ψi为传递系数:
F 0 , 切向力 0 在切向方向: S
W sin W cos tan c l E 综上整理得第i条块的剩余下滑力: E i i i i i i i i i i 1
cos( ) sin( ) tan
具体图形见黑板
1.3 公式推导过程与注意点
取第i条块为分离体,将 各力沿该条块底面的 法向和切向分解。 条块处于极限平衡,i条 块的抗滑力:
tan c l i i i
W cos E sin( ) 在法向方向: i i i 1 i 1 i
i i i i 1 i 1i
如何确定BD段弧?
右图为抗滑桩设计推力计算 简图,曲线a为极限平衡状态 下的剩余推力曲线,其安全系 数为Fs ;曲线b则为满足工程 要求的剩余推力曲线,其安全 系数为F′s , 且F′s > Fs 。OA段剩余下滑力逐渐增加, 为滑坡体的下滑段,AB段剩余 下滑逐渐减小,为滑坡体的抗 滑段,抗滑桩应置在AB段。
滑坡稳定性计算及滑坡推力计算
![滑坡稳定性计算及滑坡推力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4deb6efd19e8b8f67c1cb981.png)
Pi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Ks 1.10 1.10 1.10 1.10 1.10 1.10 1.10
Pi 0.00 9.86 0.00 0.00 0.00 0.00 0.00
Ks 1.15 1.15 1.15 1.15 1.15 1.15 1.15
Pi 0.00 32.97 11.38 0.00 0.00 0.00 0.00
Pi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Ks 1.10 1.10 1.10 1.10 0 0.00 0.00 0.00 0.00
Ks 1.15 1.15 1.15 1.15 1.15 1.15 1.15
Pi 0.00 32.97 11.38 0.00 0.00 0.00 0.00
Pi 0.00 56.08 50.81 44.64 0.00 0.00 0.00
滑坡稳定性验算
重度γ(KN/m3) 工况 条块号 碎石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00 18.00 18.00 18.00 18.00 18.00 18.00 工况Ⅱ(自重+地下水) 粘性土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砂土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碎石土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粘性土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砂土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碎石土 5.7848 40.9873 37.7594 33.5663 78.0119 19.5202 48.6015 粘性土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砂土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碎石土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粘性土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砂土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Wi 104.13 737.77 679.67 604.19 1404.21 351.36 874.83 Q Li 10.2722 14.1361 10.1004 6.541 12.3386 3.9948 13.4231 αi 49.06 38.79 31.49 27.93 22.2 15.61 0.95 γw hw 浮重度γ'(KN/m3) 水上面积S(m2) 水下面积Sw(m2) 滑块自重(kN/m) 汽车荷载(kN/m) 滑面长度(m) 滑面倾角(度) 水容重(KN/m3) 滑面上水位高(m) 孔隙压力 比 rU 地下水流向 (度) βi 内聚力(KN) c 18.00 18.00 18.00 18.00 18.00 18.00 18.00 内摩擦角 (度) φ 23.00 23.00 23.00 23.00 23.00 23.00 23.00 地震影响系数 a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地震力(kN/m) Fi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法向分力(kN/m) Ni 68.23 575.05 579.58 533.82 1300.12 338.40 874.71 下滑力(KN/m) Ti 78.66 462.19 355.03 283.00 530.57 94.55 14.50 累积下滑力 (KN/m) ∑Ti 78.66 533.63 855.55 1114.35 1592.13 1598.59 1389.32 抗滑力(KN/m) Ri 213.86 498.55 427.82 344.33 773.96 215.55 612.91 累积抗滑力(KN/m) ∑Ri 213.86 692.80 1077.64 1391.48 2099.52 2198.92 2504.02 0.91 0.94 0.97 0.95 0.94 0.86 1.30 1.26 1.25 1.32 1.38 1.80 传递系数 Ψi 稳定系数 Kf 安全系数 Ks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滑力(KN/m) 累积抗滑力(KN/m) 传递系数 稳定系数
Ri
∑Ri
Ψi
Kf
1-1
18.00
0.00
0.00
8.00
0.00
0.00
5.7848
0.00
0.00
0.00
0.00
0.00
1-2
18.00
0.00
0.00
8.00
0.00
0.00
40.9873
0.00
0.00
0.00
0.00
0.00
a
Fi
Ni
Ti
累积下滑力 (KN/m)
∑Ti
抗滑力(KN/m) 累积抗滑力(KN/m) 传递系数 稳定系数
Ri
∑Ri
Ψi
Kf
1-1
18.00
0.00
0.00
8.00
0.00
0.00
5.7848
0.00
0.00
0.00
0.00
0.00
1-2
18.00
0.00
0.00
8.00
0.00
0.00
40.9873
1-3
18.00
0.00
0.00
8.00
0.00
0.00
37.7594
0.00
0.00
0.00
0.00
0.00
1-4
18.00
0.00
0.00
8.00
0.00
0.00
33.5663
0.00
0.00
0.00
0.00
0.00
1-5
18.00
0.00
0.00
8.00
0.00
0.00
78.0119
0.00
0.00
0.00
0.00
0.00
1-6
18.00
0.00
0.00
8.00
0.00
0.00
19.5202
0.00
0.00
0.00
0.00
0.00
1-7
18.00
0.00
0.00
8.00
0.00
0.00
48.6015
0.00
0.00
0.00
0.00
0.00
104.13 737.77 679.67 604.19 1404.21 351.36 874.83
1-3
18.00
0.00
0.00
8.00
0.00
0.00
37.7594
0.00
0.00
0.00
0.00
0.00
1-4
18.00
0.00
0.00
8.00
0.00
0.00
33.5663
0.00
0.00
0.00
0.00
0.00
1-5
18.00
0.00
0.00
8.00
0.00
0.00
78.0119
0.00
0.00
∑Ti
抗滑力(KN/m) 累积抗滑力(KN/m) 传递系数 稳定系数
Ri
∑Ri
Ψi
Kf
1-1
18.00
0.00
0.00
8.00
0.00
0.00
5.7848
0.00
0.00
0.00
0.00
0.00
1-2
18.00
0.00
0.00
8.00
0.00
0.00
40.9873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68.23 575.05 579.58 533.82 1300.12 338.40 874.71
78.66 462.19 355.03 283.00 530.57 94.55 14.5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68.23 575.05 579.58 533.82 1300.12 338.40 874.71
78.66 462.19 355.03 283.00 530.57 94.55 14.50
10.2722 14.1361 10.1004
6.541 12.3386 3.9948 13.4231
49.06 38.79 31.49 27.93 22.2 15.61 0.95
18.00 18.00 18.00 18.00 18.00 18.00 18.00
23.00 23.00 23.00 23.00 23.00 23.00 23.00
10.2722 14.1361 10.1004
6.541 12.3386 3.9948 13.4231
49.06 38.79 31.49 27.93 22.2 15.61 0.95
18.00 18.00 18.00 18.00 18.00 18.00 18.00
23.00 23.00 23.00 23.00 23.00 23.00 23.00
0.00
0.00
78.0119
0.00
0.00
0.00
0.00
0.00
1-6
18.00
0.00
0.00
8.00
0.00
0.00
19.5202
0.00
0.00
0.00
0.00
0.00
1-7
18.00
0.00
0.00
8.00
0.00
0.00
48.6015
0.00
0.00
0.00
0.00
0.00
104.13 737.77 679.67 604.19 1404.21 351.36 874.83
10.2722 14.1361 10.1004
6.541 12.3386 3.9948 13.4231
49.06 38.79 31.49 27.93 22.2 15.61 0.95
18.00 18.00 18.00 18.00 18.00 18.00 18.00
23.00 23.00 23.00 23.00 23.00 23.00 23.00
0.00
0.00
0.00
0.00
0.00
1-3
18.00
0.00
0.00
8.00
0.00
0.00
37.7594
0.00
0.00
0.00
0.00
0.00
1-4
18.00
0.00
0.00
8.00
0.00
0.00
33.5663
0.00
0.00
0.00
0.00
0.00
1-5
18.00
0.00
0.00
8.00
1-3
18.00
0.00
0.00
8.00
0.00
0.00
37.7594
0.00
0.00
0.00
0.00
0.00
1-4
18.00
0.00
0.00
8.00
0.00
0.00
33.5663
0.00
0.00
0.00
0.00
0.00
1-5
18.00
0.00
0.00
8.00
0.00
0.00
78.0119
0.00
0.00
汽车荷载(kN/m)
滑面长度(m) 滑面倾角(度) 水容重(KN/m3) 滑面上水位高(m)
孔隙压力 比
Wi
Q
Li
αi
γw
hw
rU
地下水流向 (度)
βi
内聚力(KN) c
内摩擦角 (度)
φ
地震影响系数 地震力(kN/m) 法向分力(kN/m) 下滑力(KN/m)
a
Fi
Ni
Ti
累积下滑力 (KN/m)
78.66 533.63 855.55 1114.35 1592.13 1598.59 1389.32
213.86 498.55 427.82 344.33 773.96 215.55 612.91
213.86 692.80 1077.64 1391.48 2099.52 2198.92 2504.02
78.66 533.63 855.55 1114.35 1592.13 1598.59 1389.32
213.86 498.55 427.82 344.33 773.96 215.55 612.91
213.86 692.80 1077.64 1391.48 2099.52 2198.92 2504.02
78.66 533.63 855.55 1114.35 1592.13 1598.59 1389.32
213.86 498.55 427.82 344.33 773.96 215.55 612.91
213.86 692.80 1077.64 1391.48 2099.52 2198.92 2504.02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