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馈线自动化方式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5馈线自动化-精品课件

5馈线自动化-精品课件
提高供电可靠性
缩小停电范围 减小故障停电时间
• 根据韩国统计,实施FA后,故障处理平均时间从76 分钟缩短到6分钟
减小故障发生概率 • 在线监测线路和设备绝缘状态,及时发现并消除故 障隐患
目前,我国电网因施工、检修原因造成停电时间还占 比较大的比例。 随着计划停电时间减少,故障停电时 间比例增大,配电自动化作用会更加明显。 最直接、最核心的作用 按照广州的统计,2008年 99.797 (1040分钟) 2013年 99.986(72分钟)99.996(21分钟) 深圳 2008年 99.924 (389分钟)
重合器的时间—电流(t-I)特性
t(s) C B
A
I
快速动
作曲线
事故电流 t1
t3
t5
t7
慢速动 作曲线
正常负荷电流
0
I( A)
(t I)特性曲线
电流开断
t2
t4
t6
0
t
重合器循环动作示意图
重合器的时间 电流(t I)特性
选用原则
重合器的额定电压必须大于或等于系统电压。
重合器的遮断电流必须大于或等于重合地点可能 出现的最大故障电流。
实施馈线自动化的条件
用户对供电可靠性(大于99.99%,51分钟)、 供电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 电网建设、运行、管理达到一定水平。 一次网架结构满足要求:环网供电、线路 合理分段,回路负荷可以转移。 一次设备技术性能与指标满足要求 拥有一支具有较高技术素质的自动化系统 运行、管理及维护队伍
馈线自动化的故障检测
短路故障
检测原理:过电流 FTU检测容易 应用普及 整体效果:较好
接地故障
检测原理:多种多样 FTU检测困难 应用较少 整体效果:效果较差

馈线自动化技术方案ppt课件.pptx

馈线自动化技术方案ppt课件.pptx

(6)故障区后 端恢复供电
14350ss
a
b
c
d
CB1 FB1 FB2 FB3 LS
FB4
FB5 CB2
3.3电压电流型
特点分析
– 负荷开关模式可以加快非故障区域供电,变电站需具备2次重合闸; – 断路器模式变电站只需具备1次重合闸;主干线安装的分段断路器需
与变电站保护配合,要求变电站过流速断时间至少在0.3S以上; – 无需主站和通信可实现故障的就地迅速隔离。
(4)FB2开关关
a
b
c
d
合至故障点
CB1 FB1 FB2 FB3 LS
(5)FB2跳闸,
a
b
cFB2 FB3 LS
FB4 FB5 CB2 FB4 FB5 CB2
(6)故障区后 端恢复供电
14350ss
a
b
c
d
CB1 FB1 FB2 FB3 LS
FB4
FB5 CB2
3.3电压电流型
电压电流型开关合闸后 进行Y时间检测,若无 故障电流则闭锁分闸
FS2合闸后Y时间内检测 到故障电流,在失压后 分闸并闭锁,FS2检测 到残压反向来电闭锁
(1)正常工作
a
b
c
d
CB1
FS1 FS2
FS3
LS FS5 FS6 FS7 CB2
(2)CB1保护 跳闸
a
b
c
d
CB1 FS1 FS2
FS3 LS FS5 FS6 FS7 CB2
(5)再次跳闸
a
b
c
d
CB1 FS1 FS2 FS3 LS
FS4
(6)第二次重合, 513ssa 1735ss b

第6讲-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基于开关设备的馈线自动化)-杨健维

第6讲-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基于开关设备的馈线自动化)-杨健维
称为合闸时间。分段器电源侧加压开始,到该分段器合闸的时延, 也称为合闸时间。
时限Y:故障检测时间
(1)几个基本概念 2、分段器:
电压—时间型分段器的参数 时限X:合闸时间。
时限Y:故障检测时间
Y 时限:又称为故障检测时间,是指分段器合闸后在未超过 Y时限的时间内又 失压,则该分段器分闸并被闭锁在分闸状态,等到下一次再得电时也不自动闭 合。 Y时限作用:当分段器关合后,如果在Y时限内一直可检测到电压,则Y时间之
辐射状网故障区段隔离 :下图为辐射状网在采用重 合器与电压-时间型分段器配合时,隔离故障区段的 过程示意图。
A采用重合器,B、C、D、E为分段器。 整定为一快一慢,即第一次重合时间为15s,第二次重合为5s; B、D为电压-时间型分段器,X时限为7s,Y时限为5s; C、E为电压-时间型分段器,X时限为14s,Y时限为5s;
D C
d c
14s E e
f
g
(2)故障区域自动隔离
A B

15秒
慢 快
5秒


7秒 5秒 7秒 5秒 X Y

X
Y
C

14秒

X
Y
D

7秒 5秒 7秒 5秒 X Y

X
Y
E

14秒 5秒 Y

X
(2)故障区域自动隔离
2. 环状网开环运行时的故障区段隔离
下图为环状网拓扑结构,A为重合器,一慢一快 15s,5s; B、C、D电压时间型分段器,X时限为7s,Y时限为5s; E联络开关,X时限为45s,Y时限为5s。
a A
15s
b B
7s
c C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PPT学习教案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PPT学习教案

a
bc
de
A B C D EF
15s
联络开关
X时限均整定为7s,
c)
Y时限均整定为5s。
a
bc
de
A B C D EF
E也是采用电压-时
15s 7s
联络开关
d)
间型分段器,但设
闭锁
置在第二套功能,
a
bc
de
A B C D EF
其XL时限整定为45s, 15s 7s
7s e)
联络开关
Y时限整定为5s。
e
A 5s
B 7s
闭锁 C
c
g)
三、重合器与电压-时间型分段器配合
2. 环状网开环运行时的故障区段隔离
A采用重合器,整定
为一慢二快,即第
a
bc
de
A B C D EF
一次重合时间为15s,
联络开关 a)
第二次重合时间为 5s。
a
bc
de
A B C D EF 联络开关
B、C和D采用电压-
b)
时间型分段器并且 设置在第一套功能,
a
b Dd
AB
Cc
即第一次
b) Ee
a
b Dd
重合时间
AB 15s
Cc
为15s,第
c) Ee
a
b Dd
二次重合 时间为5s。
AB
15s 7s
Cc
d)
第7页/共23页
B和D采用
7s
Ee
a
b Dd
AB
15s 7s
Cc
e)
7s
Ee
a
b Dd
A 15s

大学自动化专业经典课件第4章 馈线自动化

大学自动化专业经典课件第4章 馈线自动化
配电设备及配电自动化 2013年12月13日 2
4.1 馈线自动化功能及意义
实现FA的意义(优点): 1.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 2.提高供电质量 3.节省总体投资 4.减少电网运行及总体费用
配电设备及配电自动化
2013年12月13日
3
4.2 基本配电网电气设备功能及特点
基本配电设备包括:
配电设备及配电自动化
2013年12月13日
21
重合器与重合器配合
典型5台重合器构成环状网配电网
A B
f1
C G D E F
整定: A、B:变电站出线断路器 C、G:出线重合器,最小分闸电流800A、一快二慢、失压3s分断 D、F:中间重合器,最小分闸电流560/280A、二慢 失压10s最小分闸电流调至280A、闭锁重合 E:联络重合器,最小分闸电流400A、一慢、任一侧失压15s重合
2013年12月13日 22
配电设备及配电自动化
重合器与重合器配合
典型5台重合器构成环状网配电网
A B C G
f2
D
f3
E F
整定: A、B:变电站出线断路器 C、G:出线重合器,最小分闸电流800A、一快二慢、失压3s分断 D、F:中间重合器,最小分闸电流560/280A、二慢 失压10s最小分闸电流调至280A、闭锁重合 E:联络重合器,最小分闸电流400A、一慢、任一侧失压15s重合
重合器与过流脉冲计数型分段器配合
A:重合器,整定重合次数>ns B、 C :分段器,整定ns=2 正常时:全部合闸状态,正常供电

a
B
b c
A
C
c区瞬时故障: A重合成功,C计数=1<ns、不分闸、不闭锁、延时复归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课件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课件

馈线自动化的优势与必要性
馈线自动化可以实现对配电网的实时监测与远程控制,提高故障定位与恢复速度,降低事故风险和能源损耗, 同时也可以提升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运行效果。
馈线自动化的基本原理
馈线自动化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采集与传输、远程监测与控制、自动化设备 与系统集成以及智能算法与决策支持等方面。这些原理相互协作,实现对馈 线的全面管理和控制。
馈线自动化的系统架构
馈线自动化的系统架构包括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监测与控制子系统、远程操作与管理子系统以及智能算法 与决策支持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馈线自动化系统。
馈线自动化的设备组成
馈线自动化的设备组成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装置、远程控制装置、智能终端装置和管理系统。这些设备共同 工作,实现对馈线的监测、控制和管理。
馈线自动化的数据通信技术
馈线自动化的数据通信技术包括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和互联网通信。通过这 些技术,可以实现实时数据传输、远程控制和远程管理,进一步提高馈线自 动化的效果。
馈线自动化的控制策略
馈线控制策略包括传统策略和智能策略。传统策略基于经验规则和规则库, 智能策略则采用智能算法和优化模型。合理的控制策略可以提高馈线运行的 效率和稳定性。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 PPT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的基本概念、优势与必要性、系统架构、设 备组成、数据通信技术、控制策略以及操作方式等内容,深入讨论了其运维、 安全性、应用案例、发展趋势与技术挑战。
什么是配电网馈线自动化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是一种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对配电网馈线的自动监测、自 动控制和自动操作的系统。它可以提高能源管理的效率,减少人工操作的工 作量,并增强配电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配电网络自动化第3讲-配电网馈线自动化

配电网络自动化第3讲-配电网馈线自动化

开关
L S
L S
CB-重合器;S-分段器;F-故障点;L-分支负荷
馈线自动化模式2
模式3:基于FTU的馈线自动化
FTU: 是一种具有数据采集和通信功能的柱上开关控制器。
变电站 M
L
CB
S
L
L
S
变电站 N 调度中心
FTU CB FTU
FTU
F FTU
环网 开关
L L
L
L
S
FTU
FTU
FTU 通信
CB-断路器;S-负荷开关(或断路器);F-故障点; FTU-配电线路终端单元;L-分支负荷
配电网络自动化
第三讲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
电气工程学院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故障隔离)需要重点解决的两个问题
至馈线自动化控制中心
区域工作站
U0 变大
10kV I段
........
(1)哪一条馈线故障?
10kV II段
........
I 0 变大 FTU I 0 变大 FTU I 0 变大 FTU I 0 未变 FTU
5s
7s
g
a
b c de
A
B C DE F
联络开关
5s
7s
f
a b c de
A B C DE F
联络开关
h
a b c de
A B C DE F
联络开关
i
存在什么问题? 当隔离开环运行的环状网的故障区段时,要使联络开 关另一侧的健全区域所有的开关都分一次闸,造成供 电短时中断,不理想!
(2)故障区域自动隔离
馈线自动化模式
2 基于开关设备(重合器)的馈线自动化
基于开关设备的馈线自动化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PPT课件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PPT课件
对运维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潜在 问题,提出优化建议,提升系统性能 和运维效率。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的故障处理
故障检测与定位
故障隔离与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
利用馈线自动化系统的遥测、遥信等功能, 实时监测配电网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定位 故障点。
通过遥控功能,对故障区域进行隔离,并自 动恢复非故障区域的供电,缩小停电范围, 提高供电可靠性。
3
基于人工智能的供电恢复技术 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对历史供电恢复 数据进行训练,实现供电恢复的智能决策。
通信技术
有线通信技术 利用光纤、电缆等有线传输媒介实现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系 统的通信需求,具有传输速度快、稳定性好的特点。
无线通信技术 利用无线传输媒介如微波、无线电等实现配电网馈线自动 化系统的通信需求,具有灵活性强、成本低廉的优势。
域的远程隔离。
基于智能开关的隔离技术
03
利用智能开关设备对故障电流进行快速切断,实现故障区域的
自动隔离。
供电恢复技术
1 2
基于优化算法的供电恢复技术 利用优化算法对配电网进行重构,寻找最优的供 电恢复方案。
基于多代理系统的供电恢复技术 利用多代理系统对配电网进行分布式控制和管理, 实现供电恢复的快速响应和协同优化。
故障信息记录与分析
故障处理评估与反馈
记录故障发生时间、地点、类型等信息,并 对故障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防止类似故障再次发生。
对故障处理过程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教 训,优化故障处理流程和方法,提高故障处 理效率和质量。
05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的应用 与效益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的应用场景
城市配电网
行波定位技术
基于人工智能的定位技术
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对历 史故障数据进行训练,实现故障的智 能定位。

几种馈线自动化方式

几种馈线自动化方式

1.集中控制式集中控制式的故障处理方案是基于主站、通信系统、终端设备均已建成并运行完好的情况下的一种方案,它是由主站通过通信系统来收集所有终端设备的信息,并通过网络拓扑分析,确定故障位置,最后下发命令遥控各开关,实现故障区域的隔离和恢复非故障区域的供电。

优点:非故障区域的转供有着更大的优势,准确率高,负荷调配合理。

缺点:终端数量众多易拥堵,任一环节出错即失败。

案例:假设F2处发生永久性故障,则变电站1处断路器CB1因检测到故障电流而分闸,重合不成功然后分闸闭锁。

定位:位于变电站内的子站或配电监控中间单元因检测到线路上各个FTU的状态及信息,发现只有FTU1流过故障电流而FTU2~FTU5没有。

子站或配电监控中间单元判断出故障发生在FTU1~FTU2之间。

隔离:子站或配电监控中间单元发出命令让FTU1与FTU2跳闸,实现故障隔离。

恢复:子站或配电监控中间单元发出命令让FTU3合闸,实现部分被甩掉的负荷的供电。

子站或配电监控中间单元将故障信息上传配调中心,请求合变电站1处断路器CB1,实现部分被甩掉的负荷的供电。

配调中心启动故障处理软件,产生恢复供电方案,自动或由调度员确认。

配调中心下发遥控命令,合变电站1处断路器CB1,实现部分被甩掉的负荷的供电。

等故障线路修复后,由人工操作,遥控恢复原来的供电方式。

2.就地自动控制2.1负荷开关(分段器)主要依靠自具一定功能的开关本身来完成简单的自动化,它与电源侧前级开关配合,在线路具备其本身特有的功能特性时,在失压或无流的情况下自动分闸,达到隔离故障恢复部分供电的目的。

这种开关一般或者有“电压-时间”特性,或者有“过流脉冲计数”特性。

前者是凭借加压、失压的时间长短来控制其动作的,失压后分闸,加压后合闸或闭锁。

后者是在一段时间内,记忆前级开关开断故障电流动作次数,当达到其预先设定的记录次数后,在前级开关跳开又重合的间隙分闸,从而达到隔离故障区域的目的。

在“电压-时间”方案中,开关动作次数多,隔离故障的时间长,变电站出口开关需重合两次,转供时容易有再次故障冲击,但它的优点是控制简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集中控制式集中控制式的故障处理方案是基于主站、通信系统、终端设备均已建成并运行完好的情况下的一种方案,它是由主站通过通信系统来收集所有终端设备的信息,并通过网络拓扑分析,确定故障位置,最后下发命令遥控各开关,实现故障区域的隔离和恢复非故障区域的供电。

优点:非故障区域的转供有着更大的优势,准确率高,负荷调配合理。

缺点:终端数量众多易拥堵,任一环节出错即失败。

案例:假设F2处发生永久性故障,则变电站1处断路器CB1因检测到故障电流而分闸,重合不成功然后分闸闭锁。

定位:位于变电站内的子站或配电监控中间单元因检测到线路上各个FTU的状态及信息,发现只有FTU1流过故障电流而FTU2~FTU5没有。

子站或配电监控中间单元判断出故障发生在FTU1~FTU2之间。

隔离:子站或配电监控中间单元发出命令让FTU1与FTU2跳闸,实现故障隔离。

恢复:子站或配电监控中间单元发出命令让FTU3合闸,实现部分被甩掉的负荷的供电。

子站或配电监控中间单元将故障信息上传配调中心,请求合变电站1处断路器CB1,实现部分被甩掉的负荷的供电。

配调中心启动故障处理软件,产生恢复供电方案,自动或由调度员确认。

配调中心下发遥控命令,合变电站1处断路器CB1,实现部分被甩掉的负荷的供电。

等故障线路修复后,由人工操作,遥控恢复原来的供电方式。

2.就地自动控制2.1负荷开关(分段器)主要依靠自具一定功能的开关本身来完成简单的自动化,它与电源侧前级开关配合,在线路具备其本身特有的功能特性时,在失压或无流的情况下自动分闸,达到隔离故障恢复部分供电的目的。

这种开关一般或者有“电压-时间”特性,或者有“过流脉冲计数”特性。

前者是凭借加压、失压的时间长短来控制其动作的,失压后分闸,加压后合闸或闭锁。

后者是在一段时间内,记忆前级开关开断故障电流动作次数,当达到其预先设定的记录次数后,在前级开关跳开又重合的间隙分闸,从而达到隔离故障区域的目的。

在“电压-时间”方案中,开关动作次数多,隔离故障的时间长,变电站出口开关需重合两次,转供时容易有再次故障冲击,但它的优点是控制简单。

(1)基于重合器与电压-时间分段器方式的馈线自动化基于电压延时方式,对于分段点位置的开关,在正常运行时开关为合闸状态,当线路因停电或故障失压时,所有的开关失压分闸。

在第一次重合后,线路分段一级一级地投入,投到故障段后线路再次跳闸,故障区段两侧的开关因感受到故障电压而闭锁,当站内断路器再次合闸后,正常区间恢复供电,故障区间通过闭锁而隔离。

而对于联络点位置的开关,在正常时感受到两侧有电压时为常开状态,当一侧电源失压时,该联络开关开始延时进行故障确认,在延时时间完成后,联络开关投入,后备电源向故障线路的故障后端正常区间恢复供电。

两侧同时失压时,开关为闭锁状态。

特点:造价低,动作可靠。

该系统适合于辐射状、“手拉手”环状和多分段多连接的简单网格状配电网,一般不宜用于更复杂的网架结构。

应用该系统的关键在于重合器和电压–时间型分段器参数的恰当整定,若整定不当,不仅会扩大故障隔离范围,也会延长健全区域恢复供电的时间。

(2)基于重合器与过流脉冲计数分段器方式的馈线自动化当发生故障时重合器跳闸,分段器维持在合闸位置,但是经历了故障电流的分段器的过流脉冲计数器加一,若计数值达到规定值,则该分段器在无电流间隙分断,当重合器再次重合时,即达到隔离故障区段和恢复健全区段供电的目的。

案例:在处理如图2所示配电网结构,A为重合器,B、C、D为过电流脉冲计数分段器,其计数次数均整定为2次。

正常运行时,重合器A,分段器B、C、D均为合,当C之后的区段发生故障时,重合器A跳闸,分段器C计过电流一次,由于没有达到事先整定的2次,因此分段器保持合闸,经过一段时间后,重合器进行第一次重合。

若为瞬时性故障,重合成功,恢复系统正常供电,再经过一段确定的时间(与整定有关)后,分段器C的过电流计数值清零,又恢复至其初始状态,为下一次做好准备;若为永久性故障,再次重合到故障点,重合器A再次跳闸,分段器第二次过电流而达到整定值,于是,分段器在重合器跳闸后无电流时期分闸;再经过一段时间,重合器A进行第二次重合,由于此时分段器C处于分闸状态,从而将故障区段隔离开,恢复对健全区段的供电。

(3)电压-电流型通信方式和通信协议:选用GPRS+VPN(虚拟专用网)的通信传输通道,优点为:数据传输速率高;永久在线,空间网络数据传输透明;运行费用低廉,运行经济;安全性高,采用加密技术实现数据的安全传输。

在传输过程中(见图1),FTU与GPRS通信模块之间采用RS-232接口,数据通过GPRS通信网络传输后,再通过移动通信网关、VPN专线传输到GPRS通信服务器,最后再传输到配电网主站。

FTU传输协议采用IEC60870-5-101通信协议,由于是准实时数据传输,因此,协议数据召唤频度可以适当放慢。

FTU电压—电流型特点:开关本体虽采用电压型自动负荷开关,但FTU具有电压—电流型特点。

电压型特点是指FTU具有电压型开关控制器功能:在馈线全线停电的情况下,当FTU检测到开关一侧带电时,在开关没有被闭锁分闸的情况下,经过Δt延时,自动将开关合闸,而不需要主站发遥控命令;如果开关被闭锁分闸,则开关保持在分闸位置。

电流型特点是指FTU故障检测依据电流检测判据,而不是依据电压和时延判据。

当线路发生故障时,FTU根据流过的故障电流大小,记录故障标志,并通过GPRS向主站系统发送。

在电压型馈线自动化方案中,由于是利用电压和时限配合进行故障检测,Δt一般设置不小于5s;而电压—电流型馈线自动化方案中,由于利用电流信号检测故障,为尽快缩短停电时间恢复供电,Δt 可设置为0。

FTU需要配置一定容量的蓄电池,确保失电情况下FTU和通信的正常工作,并采用浮充技术提高电池寿命。

由于开关操作采用交流电源,因此,蓄电池容量可以很小。

实现策略:电压—电流型馈线自动化实现策略是指故障的检测、定位、隔离等功能的实现采用电流检测判据,而开关的操作采用交流操作电源。

当线路发生故障时,由配电网主站通过GPRS方式收集线路上相关FTU的故障信息,同时,根据线路拓扑关系,进行故障分析,定位故障。

由于电压型自动负荷开关具有“失压脱钩”的特点,此时,处于失电的开关位于分闸位置,远方主站只需发出开关闭锁分闸命令,把故障点两侧开关闭锁在分闸,就可以实现故障区域的隔离。

对于馈线上健全区段的恢复供电,由主站提出最佳重构方案,通过遥控变电站出线开关和解除联络开关闭锁分闸状态,并结合电压型自动负荷开关“来电自举”的特点,逐级恢复,完成网络重构。

这种电压—电流型混合配电网自动化方案兼顾了电压型、电流型配电网自动化方案的优点,一方面具有电流型快速、可靠故障定位和故障隔离的优点,避免了电压型方案中因“残压闭锁”不绝对可靠而造成对侧全线停电的缺点,同时具有电压型开关采用交流操作电源的特点,开关操作可靠性大大提高。

同时,变电站出线开关保护也不需要改造,保留一次重合闸即可。

案例演示:变电站出口断路器设置一次重合功能,延时时间为0.5s,ΔT(ΔT一般取1min~5min)后返回,分段开关和联络开关Δt=0,另外,考虑到电压型开关的机械合闸特性,开关的固有机械合闸时间Δτ=0.3s。

假如c区发生瞬时性故障,CB1因速断保护动作而分闸,随后B、C、D因失压而分闸。

CB1经过0.5s后重合使a区恢复供电,经过Δτ后B合闸将电送至b区,又经过Δτ后C合闸将电送至c区,再经过Δτ后D合闸将电送至d区。

从发现瞬时性故障,到恢复供电,前后经过的时间约为1.4s。

此后,FTU通过GPRS 向主站汇报各自检测的瞬时故障信息,以便主站了解瞬时故障的发生过程和位置。

假如c区发生永久性故障,如图2(a)所示,则CB1因速断保护动作而分闸,CB1经过一次重合,虽依次合闸送电至c区,由于c区是永久性故障,CB1再次因速断保护动作而闭锁分闸,同时,分段开关B、C、D因失压而分闸。

主站通过GPRS轮询相关FTU的故障标志信息,由于开关B、C有故障电流标志而开关D、E无故障电流,因此,判断永久性故障发生在c区,向分段开关C、D处的FTU发开关闭锁分闸命令,使开关C、D闭锁在分闸位置(见图2(c))。

主站然后将出线开关CB1合上,恢复a区供电,经Δτ延时,B合闸,恢复b区供电。

由于开关C闭锁在分闸位置,从电源侧确保了故障区域c的安全隔离(见图2(d))。

为了恢复失电区域d的供电,解除联络开关E的闭锁合闸命令,E检测到开关一侧有电、一侧无电,经延时Δτ后合闸,恢复失电区域d的供电。

由于开关D 闭锁在分闸位置,从备用电源侧确保了故障区域c的安全隔离。

(4)智能式分布智能分布式的就地式馈线自动化是在重合器方式的就地式馈线自动化的基础上,增加局部光纤通信,使得环网内的各FTU互相交互信息,在故障后ms级的时间内直接跳开离故障点最近的两侧开关,变电站出线开关不需要跳闸,使得停电区域最小,同时联络开关自动合闸转供。

可实现多开关串联无级差保护配合,快速准确地实现故障隔离和转移供电,达到停电范围最小、停电时间最短的目的。

在保护通道故障时,可自动转为重合器方式的就地式馈线自动化工作模式,可靠性高,可应用于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骨干网络。

配电主站和子站可不参与处理过程。

新型智能分布式控制方式则利用了电压和电流两个信号作为故障段的判据,故又称为U-I-T(电压-电流-时间)型。

此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利用了电压和电流两个信号作为故障段的判据,充分考虑了故障后线路失压和过流次序的规律,制订全面的网络重构方案,方案的参数配置不受线路分段数目和联络开关位置的影响。

当利用智能负荷开关组网时,线路上各个开关按预先整定的功能相互配合自动隔离故障自动进行故障后网络重构;当采用重合器或断路器组网时,能够发挥重合器或断路器的开断和重合能力,迅速切除并隔离故障,恢复非故障线路供电。

采用“残压检测”功能使故障点负荷侧的开关提前分闸闭锁,避免另一侧电源向故障线路转移供电时受到短路冲击和不必要的停电。

在有局部光纤通信的条件下,可以自动升级为“协作模式”,从而进一步加快网络重构速度,减少线路受到的短路冲击。

分布式智能控制有两种实现方式:1)基于终端的方式。

终端通过对等通信(IP)网络获取相关站点终端数据,自行决策。

不需要安装专门的装置,具有很高的实时性(最快达到200ms以内),但对终端处理能力要求高,且仅能用于IP通信网。

2)采用分布式智能控制器(DistributedIntelligentController,DIC)的方式。

DIC安装在变电站、开关站或者其他选定的站点内,其作用类似于传统的配电子站,收集并处理附近小区内相关站点的终端信息,完成一些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现场控制功能,能够有力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处理速度,减轻SCADA系统的处理数据能力,使得配电系统进一步智能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