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共48页文档

合集下载

「周易篇」03-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周易篇」03-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周易篇」03-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叫做:国学易经,「易经」和「国学」经常都会同框出现。

易经我们就不解释了,国学乃一国之学,是能担得起国之重器之学问,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中国传统文化。

那么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它们到底有什么关系?何谓传统文化什么是易经,在前面的章节已有做介绍,这里来看看什么是「传统文化」,它有一个比较官方的解释: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简单理解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决定着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三观。

它是我们的祖先,探索人与人相处,人与自然相处,这一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套: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这些都镌刻在我们的文化基因中,我们的基因来自父辈,父辈的基因承自祖辈,祖辈的基因源于三皇五帝。

“文化”这个概念,在中国典籍中,第一次是在《易经》中提到的,“贲卦”彖辞中是这样说的:「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字面意思就是:日月交替,天行不息,这是天文;常变常新,日久成俗,这是人文。

观天象,而知道四时变化,观人事,而可以教化群生。

这就是“文化”,将天地之道,人事之道,总结下来,传于后世,教化世人。

而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建立在有起源,有发展,有沉淀,有岁月风霜的基础上,大浪淘沙后留下的精华。

它与时俱进,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给每个历史阶段的人们,都能提供养分。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我们文化长河中的主角《易经》。

文化长河中的主角按神化传说,我们人都女娲造的,正经讲我们被称为炎黄子孙。

我们的文化是从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是那里传下来的,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被称为华夏大地,中国的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地处中原,所以我们又叫中华儿女,华夏子孙。

要去寻找我们文化的根源,那么就要弄明白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主画了这张关系图,来帮大家梳理一下,从盘古开天辟地,到诸子百家争鸣的文化传承过程:红色部分为权力传递方向,虚线省略中间亲缘人物盘古时代「盘古」:盘古,是中国神话中的创世之神,开天辟地,化生万物。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易经》及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班级:11级电子信息工程(专升本)班级代号:119441姓名:赵林旺学号:1109634006泰卦在《易经》的卦序中“泰”列第十一卦,是由“坤”卦演化而来。

在“坤”宫第四卦为“泰”卦所在的位置,“泰”卦达到了阴爻与阳爻的平衡。

泰卦上坤下乾,天下地上,乃天地交通、阴阳和畅之象,故名泰卦。

泰大通也。

内乾“健”而外坤“顺”,这其中以阳刚主导于内,则阴柔听命于外,这样的一种格局就很吉祥,而六爻上下交流自然感应所以亨通。

泰卦以上下大通为象,阴居上而求乎下,阳居下而应乎上,上下相应相通。

泰者,君子之道大行也,君子道长,小人道消,故亨通无碍也。

然泰久必否,此为天理之必然也,故处泰之道,当居安思危,常守正固,修人事以胜之,则可保其泰也。

世之小人不可胜尽,必欲迫而逐之,使之穷而无归,其势必至于争,争则胜负之势未有决焉,故独安夫“泰”,使君子居中,常制其命;而小人在外,不为无措,后君子之患无由而起,此“泰”之所以为最安也。

卦意:第11卦地天泰(泰卦)应时而变象曰:学文满腹入场闱,三元及第得意回,从今解去愁和闷,喜庆平地一声雷。

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坤)相叠,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阴阳交感,上下互通,天地相交,万物纷纭。

反之则凶。

万事万物,皆对立,转化,盛极必衰,衰而转盛,故应时而变者泰(通)。

事业:坚持由小而大,循序渐进的原则,事业已达到顺利的境地,更应小心从事,居安思危,积极寻求、开拓新的事业,方可继续前进,若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必遭失败。

经商:顺利。

务必注意市场动向,开拓新的领域,展开新的竞争。

为此,密切与他人的合作,争取各方面的帮助,但需谦虚谨慎,警惕巧言令色的小人。

求名:具有成功的条件,但一定得更加努力,刻苦追求,最忌聪明反被聪明误。

外出:一帆风顺。

婚恋:美满姻缘。

谈恋爱却不可不认真对待。

决策:吉祥如意。

适应能力强,各项事业能成功。

能谋善断,长于人际关系,能团结他人共创业绩,灵活机动,很能适应形势的变化,不断向新的领域迈进。

易经与文化课件

易经与文化课件

就是经的哲学;经文作于殷周之际,作者可能是文王、周公,
传是孔子作的,《周易》的哲学就是孔子哲学;《周易》哲
学的中心在人生论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直接渊源在《周易》;《周易》与《老子》是两
个不同的思想体系,不应混淆;《周易》是一部有历史学价
值的书;汉人象数派《易》学把《易》的研究引上歧路,应
整体又是三分。简称“二分三辅”。
易与哲学
▪ 易之人生观:可分为百姓、君子、圣人三个层次

作为平民百姓,可对大易“日用而不知”,只须“安土
敦乎仁”,即能“利用安身” 。

作为君子,自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己之
厚德去“振民育德”、“容民畜众”。

作为圣人,首先当有“忧患”意识,“崇德而广业”,
《易经》系一人所作、作成后原封未动保存至今,
从而推断说上经是周克殷历史、下经是作者南宫括
自传。
易与科学

科学易是西方科学输入以后、在象数易基础上发展出的
易学新分支,尽管褒贬不一,特色却不容否认。张岱年先生
在为徐道一《周易科学观》作序中比较象数、义理、史事、
科学各派进即认为“以现代科学观念与《周易》相参照是最
谢谢 !
能作成物。……咸卦在于两性感通,泰卦在于两性
交通。……只要了解此四卦,至少也是‘思过半
矣’”。
文史易代表(3)

黎子耀的主要易著是《周易秘史》和《周易导
读》,其核心观点是认为《周易》是一部奴婢起义
史,恐为误“导”。香港谢宝笙也著有《易经之谜
打开了》、《易经之谜是如何打开的》,凭“悔亡”
等断语的统计分布和意义起伏加上先入为主地预设

易经与中国文化

易经与中国文化

易经幽幽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产生了无数璀璨的明珠。

在中国的文学宝库中中,大浪淘沙,四书五经一直备受青睐,其中,四书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洗礼,四书五经与中华民族已经深深地联系在一起了,是我中华文明的精髓所在,蕴藏了无数的中华传统。

四书五经共同承载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但是每本书的地位却不一样,并不是等同的。

在中华文明的所有经书之中,《易经》堪称群经之首。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据说《易经》是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与此同时也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易经》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是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从本质上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时也对中国的道教、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易经》回答了诸多哲学、天文、预测等方面问题,是真正的一分为二观点,比马克思学说早了几千年。

它注重推理和条件约束,没有任何宗教色彩,通过象、数、理的推演,展示了独特的宇宙观,回答了物质、能量、信息、质量转换、辩证法则,即主次要矛盾、普遍和特殊,整体运动变化、人的意志等纯哲学命题,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重要意义,独树一帜。

其辩证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先躯。

《易经》预测所利用的偶合律,最早找到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完美结合点,是探讨偶然和必然哲学范畴的先声;其二元世界统一论思想,揭示了我们目前所处的宇宙空间的真象,暗示了二元世界解决一切问题的不二法门。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第一篇:《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得以延承的灵魂,是国人乃至世人思想的基因。

从他产生的那天起,就在不知不觉简,影响了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做事准则,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他就像一个风向标,已经像血液一样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所在。

易经之所以能位于五经之首,就在于他的博大精深。

关于易经的由来,经历了上古伏羲氏、中古神农氏、下古轩辕黄帝三代,总结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形成了太阳月亮,山水,男根女阴相对的万物空间。

到了夏商周时代,经周文王姬昌不断总结演变,形成了六十四卦,就是周易。

至此,易经世历三古,人更三圣,才有了从迷信到理性,从巫术到哲学的重大飞越,逐渐成为中国哲学的理论根基。

易经的思想讲究阴阳相济,刚柔有应,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以阴阳两爻为基本符号,以及由八卦中任意两卦交相叠合而成的六十四卦为基本图形,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并通过占筮来启示天道,人道,地道的变化规律。

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间一切事物的变化无不因时因地或成阳刚,或成为阴柔,而这一阳刚阴柔的变化法则,正是宇宙的法则,人生的法则,也就是天理和人道。

易经天地人三才,天道地道人道的变化法则,正是宇宙应遵循阳刚阴柔无穷变化的法则,变易而不易,复杂而简易,在变化中生成发展,在反复中保持和谐统一。

这一刚健中正,无穷无尽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正是宇宙精神的所在,也是人生立身处世的原则。

人若能以宇宙的自然法则来确立自己的行为规范,就会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而知变,应变,适便,自强不息,给人类社会带来发展。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易经更是现实人生的指南,趋吉避凶的宝典。

但是现代社会易经并不为更多的人所熟悉,里面有很多原因,但归结起来有两点:一是因为易经有一套逻辑符号,术语卦名,如阴阳,九六互变,乘承比应错综复杂等,大多人们不了解所表达的是什么含意。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易傳》的内容
*《彖》上、下:主要解釋卦和卦辭,斷定 一卦的基本觀念和卦辭的基本觀念 *《象》上、下:解釋卦的象徵意義 大象:説明卦辭的部分 小象:説明爻辭的部分 *《繋辭》上、下:總論《易傳》的基本意 義,是《易經》的總體概論
《易傳》的内容
*《文言》:解釋《乾》、《坤》兩卦卦辭 和爻辭 *《說卦》:總說八卦所象徵的物象及其重 疊推衍成六十四卦的原理 *《序卦》:對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説明 *《雜卦》:雜論卦與卦之間的關係,將相 反的兩卦並列,論述剛柔相濟的道理
《易》的命名
東漢 鄭玄:變易、簡易、不易 變易: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萬事萬物都在 不停變化 不易:變化不息的宇宙有一定的法則 簡易:宇宙變化的一定法則,人們很容易 認識,遵循它來規範行動
《周易》的結構
符號:陽爻 陰爻 《易經》 八卦 六十四卦 文字:卦辭 爻辭 《周易》 《易傳》:《十翼》

陽爻 陰爻
否卦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於苞 桑。(安不忘危,大人就會吉利。時時 刻刻懼怕危亡,就像桑樹一樣根深茂 盛。)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暗塞不通之時 不長了。先閉塞後喜慶。)
卦爻辭的分類
• • • •
記事之辭 取象之辭 論説之辭 斷占之辭
記事之辭
• 記事之辭:記敍流傳的古代故事
*《大壯》六五:喪羊於易,無悔。 《旅》上九: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后號咷, 喪牛於易,凶。 背景故事:殷先王王亥客於有易國,被有 易之君綿臣謀害並奪去牛羊。
姓名占
• 上卦:姓之筆劃數÷8 • 下卦:名之筆劃數÷8 • 變爻:姓名總筆劃數÷6
按聲音起卦
• 上卦:聲音數 • 下卦:時數 • 變爻: (聲音數+時數)÷6
按聲音起卦

《易经》与中国文化.doc

《易经》与中国文化.doc

《易经》与中国文化易经和中国文化友好提醒请不要占用上课时间:请将手机换成振动的,避免在课堂上用手机交谈;其他事项不得随意进出教室;请勿在室内吸烟;欢迎来到上课时间:提问并积极回答问题;《易经》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意义《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建筑等)。

)从《易经》看,中国文化的主要特征,即最正确的、最系统的、荀而值得黄州人自诩(金:《四种学问》,第14页,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一直被视为中国文化史上群经之源的第一大道。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孔子说:我和孔子可以学《易》,学了几年,五十年,没有什么大错误。

《史记·仲孔子世家》云:孔子喜欢《易》序,而《禹》序则喜欢《易》、序则喜欢《说卦》序,读《易》、三绝说:“假吾数年,若在《易》中,则吾必温柔。

”。

马王堆汉书《易传·中道·尧》说:我现在渴望学习,但只是为了从我的岁月中受益?主人又老又好。

“一”在桌子上,“一”在桌子上。

子干说:孔子又教了这个弟子一天,说:美德是诸神之死,知识是远方之求,占卜是乘法。

这是应该的。

为什么老师又老又好?孔子说:老子的“易”在我之后,祝他好运。

我也看他的道德和正义。

你赞美了许多人,也传到了那些善良仁慈的人的耳朵里。

赞美不等于它的巫师人数,但不等于德国是它的历史。

吴石的家乡占卜不好,但不好。

后人怀疑是高处还是“易”?我只要求美德,我就是那个和巫师一起画画然后回来的人。

参见廖明春的《马王堆帛书易经》,《易经释义》,《四库全书续编》,《易经》第一页,《廖明春的《易传帛书初步研究》第一页。

可见孔子晚年对《周易》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

从那以后,学习易成了他生活中的一种自觉的自然行为。

周易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周易》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其他经典无法企及的。

孔子作为一个到了晚年的伟大思想家,自然经常从易学中汲取营养。

南方人对《论语》有章可言,而汉帛书《易传》就证明了这一点。

易经与中国文化(完整资料).doc

易经与中国文化(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易经与中国文化《易经》为中华文化的精粹,乃五经之首,作为中国文化的主干《易经》的发展横贯数千年,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文化特质。

目录一、中国文化的源头二、《易经》的形成与发展三、对《易经》的基本认识1、易的基本含义2、易的基本要素3、何为太极?4、何为阴阳?5、八卦成象6、六十四卦结构7、六十四卦与生命遗传密码四、《易经》的核心——太极图理论1、世传最早的太极图2、解说太极图3、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庸之道五、易经应用于管理1、易经思维模式2、八卦与五行3、五行学说渊源4、五行学说与中医学5、易经与现代管理模型6、五行学说与政治哲学7、中国式民主政治六、东西方文明1、西方文明2、东方文明七、开创中华文明新纪元——————————————————————————————一、中国文化的源头中华文明辉煌灿烂,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那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为我们展示了恢宏壮丽的历史画卷。

谈到中国典籍,自然想到中国的经、史、子、集,所谓经就是儒家《五经》(即《易》、《诗》、《书》、《礼》、《春秋》),以及《四书》、《老子》、《庄子》、《黄帝内经》等等,但是在这些经典中,唯有《易经》是最古老的典籍,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

《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总源头,《易经》的思维方式造就了中国人的文化特点。

“文化”一词就来自于《易经》中的《贲卦?彖》:“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就是文理,纹路的意思。

我们看甲骨文、金文中“文”字(见上图)就是文理、纹路的象形,其中金文中的“文”字还有人形的象征。

什么是天文?什么是人文?日月星辰、春夏秋冬、寒暑昼夜就是天文;人有男女老幼,有君臣夫妇子女,有不同的社会关系及需求,这些就构成了人文,通过协调这些不同关系,以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不同需求,使各社会群体及个体和谐相处,使人与人之间其乐融融,使整个社会富有凝聚力与向心力,这就是文化的作用。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

历代正统的学者,用许多不同的文字赞扬它,推崇它为“群经之首”,致予无上的敬意。

相反的,认为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近于巫祝的诬词,卑不足道。

只是经过孔子的传述《周易》以后,又加上历代许多学者穿凿附会,才有了后世的盲从和崇敬。

甚之,近代以来,还有许多类似轻薄的讥讽。

《易经》的形成过程经历的几千年,从伏羲始作八卦,以后经过炎帝、黄帝、又经夏、商,不断地演进,再到周文王重新演绎,整理卦辞、爻辞,还有孔子作《十翼》…几千年来凝结了多少人共同的心血!这里有一个共同的东西,我们不能忽视,这就是《易经》产生于人类活动,源于人类活动,是人类自身为求生存而产生,并且是不断发展的。

它具有某种功利性,这种功利性可以是一个大层面的功利-为大众的利益,也可以是为一已之私利。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

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5000年。

有学者指出,中华民族有“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

文化源于对历史的认同感。

文化凝聚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生活方式、信仰习俗等。

一个民族的价值观、风俗习惯都通过文化传达出来。

文化是历史的载体,认同历史就要认同文化,认同传统。

“传统文化”一词由于其范围太广而无所不包,于是生衍出“国学”一词。

近百年来,西方文化东渐,产生了西方文化和中国本土传统文化之间的差异。

“国学”就是为了有别于西洋学术而逐渐在文人圈、学术界叫开的。

最早称为“中学”的,如洋务派张之洞,即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此后,随着变法维新的推进,有人便将西洋学术称为“新学”,而将中国传统学术称为“旧学”。

其中,更有一些学者出于保持中国文化命脉的考虑,而将其称为“国粹”或“国故”,如2O世纪初一些研治经史的学者编印《国粹学报),章太炎著《国故论衡》等皆是。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
4
群經之首
《周易》:占筮用書 哲學名著
5
占卜
• 工具:龜甲、牛羊肩
胛骨
• 占卜的紀錄:甲骨卜

6
占筮
• 工具:蓍草 • 占筮的紀錄:《周易》
7
《易》的命名
• 飛鳥的形象 • 蜥蜴的形象
象徵宇宙萬物的千變萬 化
8
《易》的命名
• 由“日”、“月”兩
字組成 日為陽,月為陰,象徵
宇宙的陰陽二元論
9
八卦上下相重,成六十四卦 82=64 《周易》上經:三十卦 《周易》下經:三十四卦
17
六十四卦
18
卦辭
• 卦辭:以文字定全卦的意義
乾卦卦辭:元亨利貞。 (大吉,占此卦舉事有利。) 屯卦卦辭: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
侯。 (大吉,占此卦舉事有利;不利於出門,
利於建國封侯。)
19
爻辭
• 爻辭:解釋每爻意義的文字
君,遇其臣。無咎。(祖父可以批評, 祖母可以讚揚;君王可以指出他的不足, 臣子可以讚揚。這樣就不會有禍害。)
的戰馬組成騎兵,並動員蕃族的軍隊平 定唐人叛亂,一天多次打勝仗。
31
取象之辭
• 取象之辭:用具體的事物表達抽象的道
理。取象簡單者,近似詩歌中的比興; 取象複雜者,近似散文中的寓言。
32
取象之辭
*《大過》九二: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 無不利。(枯楊樹發芽,老頭子娶了個 年輕女子。)
*《大過》九五:枯楊生花,老婦得其士夫, 無咎無譽。(枯楊樹開花,老婦人找了 個年輕的丈夫。)
21
泰卦
九三: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 勿恤其孚,於食有福。(沒有一直平坦 不傾斜的,沒有永遠向前不復返的。問 的事艱難,沒有災禍。別擔憂受罰,倒 有酒可吃。)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第一篇:《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易经》指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及周代的《周易》,这三部经卦书统称为易经。

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所以我们也时常称《易经》为《周易》。

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

“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发展的诸子百家,大多也是从《易经》中汲取智慧,发展为各自的学说与理论。

而其中儒学圣人孔子便开启了唯心主义读解《易经》的方式,以自己的意思来读解《易经》,由此,《易经》已经不仅仅是“卜筮”之书,变得多元化,为启蒙之书、教育之书。

什么是“蒙”?蒙者,愚也。

孔颖达《正义》言:“蒙者微昧,暗弱之名,物皆蒙昧也。

”就是说蒙就是蒙昧和愚昧,就是幼稚和无知。

正因为蒙昧愚昧,幼稚无知,那就必须加强学习,注意修养。

所以,蒙卦实质上也就是劝勉人们学习之卦。

孔子作“十翼”读解《易经》,《十翼》即《易传》,是解释《周易》的著作,包括《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共有十篇,故称《十翼》。

杜甫诗云“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宛如儿童,出世时犹如一泓清泉,至纯至正,若自小不加以教育,使之放任自流,有了坏的习惯,劣性滋长,日后恐将铸成大错,悔之晚矣。

由此可知,启蒙教育乃是出生后的头等大事。

启蒙教育何等重要,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给我们明确指出来了。

孩子虽小,但生机勃勃,看似懵懂无知的状态,但内心充满求知的力量,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接受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则能养正,反之,改之难矣。

《礼记•学记》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观点,则是对《易经》教育思想的总结。

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君子以果行育德”。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放下,便是担当
• 有人问慧海禅师:什麽是修行:禅师说:“饥 餐困眠。”学人不理解,说:我也是困了就 睡,饿了就吃,为什麽就不是修性?禅师告诉 他:“通常世人在吃饭的时候,不肯吃饭,总 是想这想那,千般计较;在睡觉的时候不肯睡 觉,总是梦这梦那,万种思量。所以他们吃饭 的时候是在分别计较,睡觉的时候是在颠倒梦 想。” • 禅宗常说:“舍得舍得,能舍才能得。放下妄 想,得到的是智慧。”
无极 → 太极 → 两仪 → 四象 → 八卦
“无为而治”
• • • •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 “为无为,事无事。”“以无事取天下”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治大国若烹小鲜”
三、禅宗与心态管理
禅宗经典:《般若波罗密多心 经》、《金刚经》、《六祖坛经》
•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2005年11月16日在中国外 交学院的演讲)
谢谢各位领导同志!
E-mail:matao60811@
道家经典:三玄
《易经》、《道德经》、《南华真经》。 “道统有无” “有无相生。”“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 无,欲以观其妙。” •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墉以 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 之以为用。” 。 • • • •
宇宙万物生发链条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复旦大学教授 博导 马涛
温总理9月23日联大发言
• “我们将继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国家发展、 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 强大的文化力量。五千年中华文明所凝结的道 德和智慧,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 “我们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加强不同文明 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构建人类共有的精神家园。 中化民族不仅能够创造经济奇迹,也一定能够 创造新的文化辉煌。”

易经国学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易经国学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易经国学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被视为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易经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

本文将通过对易经的解读和分析,探讨易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一、宇宙观与人生观易经以“天地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为基本信仰,强调宇宙间各种事物的变化、运行和统一。

易经认为宇宙万物都遵循着一种既有规律又有变化的道理,这种观念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人们应该适应事物的变化,注重平衡和调和,追求适度而不是极致,这种观念体现了中国人对于人生、社会和自然的认知和态度。

二、道德伦理与人际关系易经中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易经强调“天道酬勤,天道无亲”,认为人应该努力奋斗,实事求是,不依赖运气或他人的关照。

同时,易经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仁者爱人”、“君子和而不同”,倡导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以和谐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三、领导艺术与治理思想易经中的领导艺术和治理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影响。

易经提出了“君子以成德为先,以立言为次,以道服人为最高”的治理原则,强调领导者应该首先修身养德,通过自身的榜样和言行去感召和引导他人;其次,领导者应当明智地运用道德和法律规范去治理社会,而不是靠权力和强制措施。

四、智慧与心灵修养易经的智慧和心灵修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读易经,人们能够提高智慧,锻炼心境,培养内在的素质。

易经中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个体修养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在现代社会中,易经思想对于增强个体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康人格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五、和谐与平衡易经中的观念强调和谐与平衡,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

易经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保持和谐和平衡才能得到持久发展。

这种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涵盖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自然以及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易经与中国文化

易经与中国文化

• 《易经》形成后,人们在长期的应用实践过程中, 不断赋予《易经》以新的内涵,逐渐学会以《易 经》来指导社会人生,而不是把它仅仅当作一部 单纯的占筮之书;尤其到春秋末期,孔子等人对 《易经》及前人对《易经》的阐发作了整理、研 究,并作出自己的解释,传之于弟子;后来主要 由孔门后学在战国时期完成了对《易经》解释的 系统整理,汉代学者将它们编辑在一起,即为 《易传》,也称《十翼》。 • 总之,《周易》的形成经历了远古时代至春秋战 国的漫长历程,是“人更多手,世历多代”的集 体作品。
主要易学图像
• • • • • • • • 先天(伏羲)八卦次序图 后天(文王)八卦次序图 先天(伏羲)八卦方位图 后天(文王)八卦方位图 先天(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 先天(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 先天太极图 河图、洛书、九宫图
先天八卦次序图
后天八卦次序图
• SORRY, 请稍等
先天八卦方位图

《易经》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创成当在西 周以前非常远古的时代;西周以前即有与《周易》 相似的典籍《连山》、《归藏》;西周以前占筮 活动即已盛行,并留下大量文献记载;殷周之际 周文王、周公等人顺应时代要求,根据历史文献 重新制作了一部系统化的典籍,即《易经》,这 大约是在公元前11世纪,即西周建立前后。
主要参考文献
1.(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 《周易正义》,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 1980影印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点校本 2.(宋)朱熹撰:《周易本义》,中国书店1987影印本 3.高亨著:《周易大传今注》,齐鲁书社1998年版 4.李镜池著:《周易通义》,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5.金景芳,吕绍纲著:《周易全解》,吉林大学出版社 1989年版 6.黄寿祺,张善文撰:《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年版 7.朱伯崑著:《易学哲学史》上、中,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1988年版;1-4册,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 8.朱伯崑主编:《易学基础教程》,广州:广州出版社 1993年版 9.程石泉著:《易辞新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