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经典的迷信的本质
什么是迷信
什么是迷信迷信一直以来都困扰着一代代的人们,在现代科普文章中,我们将着眼于迷信,来剖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和普遍的现象。
1. 迷信深入到民间文化从时间上看,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同时期都有各种精神意识和文化传承。
而深藏在民间文化中,许多古老的迷信就比较显著,这来源于大量民间神话传说。
比如,根据古书及档案记载,中国传统的迷信事件有七十二怪、青龙祖传特异功能、压惊虎、变捉老鼠……在民间小说中,也时常会出现各种小鬼怪,让人眼花缭乱。
2. 一眼看透:迷信其实只是人们审阅世事的眼光素有“因迷信而拓展审美空间,以迷信来解决社会问题” 之言,远古文化就出现了“迷信”这种概念。
审阅一切,从理性到超越理性,两者混合,未必是假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常把“迷信”在精神领域用以探寻生活的真谛,如解开社会矩阵中的谜,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全感,确定性格素养,判断命运变化。
它不是充斥着无穷尽头的希望,而是在利用逻辑性帮助拆解一些生活的问题。
3. 迷信的风气,如何正确认识?提到迷信很多人立刻就联想到股市、投资和非正经的宗教组织,这是非常不对的。
实际上,迷信及其远古的传承,充满着很多的文化底蕴,丰富着人们的思想气象,有利于调动和解除一种紧张气氛。
再者,在日常生活中,姑且不去考虑它是不是真的,而在这些迷信当中,也可以发现一些启发性的东西,可以有效帮助人们认清事物本质,应对挫折,把握形势。
4. 时代变迁:迷信也在转变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获得了更多的理解世界的方式,这无疑为原有的迷信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
如今,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迷信更多处于流行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界线,中央电视台和媒体也积极传播改变大众对迷信的不良认知,帮助大众区分迷信与正常科学,从而审视这种文化脉络。
5. 结论:迷信有着相当深的文化内涵总的来说,“迷信”这一概念,除了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审视的功能外,也具有一定的科技意义和实用价值,帮助人们正确看待这一问题,而不是死守某种思维,把迷信当成一种无实用价值的精神。
浅谈‘迷信’
浅谈‘迷信’浅谈‘迷信’迷信的基本定义:迷信是指人们对于事物盲目地信仰或崇拜。
“认识是有限的”,而且相当有限。
人面对巨大的未知的空间的时候,往往会提出自己的解释。
古人慑服于雷霆之威,于是提出自己的解释“雷神、天庭”并对此顶礼膜拜。
后人称之为迷信。
狭义的迷信,按照我国解放以后约定俗成的习惯,是专指人们相信星占、卜巫、风水、命相和神鬼等的思想和行为。
迷信本身并不是与科学对立的认识体系,而是一种对事物错误认识的思维方式。
迷信活动一般是指自己不了解事实真相而参与的活动。
迷信,本来是指人们对事物盲目信仰或崇拜,如迷信书本、迷信金钱、迷信人等。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迷信是由于没有判别能力,对事物本质分辨不清,而对某些事物发生特殊的爱好,并确实相信,进而自相信到信仰,甚至到崇奉、毫不怀疑的地步。
迷信的人往往由某种事物或现象媚惑而醉心,进而沉醉于此,深信不疑。
迷信的人还往往随意放任,盲目地将“信仰”和“崇拜”的事物和说法付诸于积极不懈的行动。
人类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不免会去寻求一种内心世界的自身安慰。
人类图腾崇拜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看上去“迷信”是一个笼统的名词,就像“管理”一词一样,有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仓储管理/财务管理/医院管理/学校管理,有着诸多的用法。
而“迷信”,也会有:宗教迷信/武力迷信/财富迷信...等等,等等迷信的现象追踪社会上或民间,有人以“算命”为标榜,推出计算机算命、特异功能预测等,利用现代声、光、电等设备,制造种种神秘效果,欺骗愚弄群众。
所有这些,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愈来愈大,那些搞迷信和伪科学的人便拉起“科学”的大旗以售其奸。
比如把算命看相说成是“科学预测学”。
还有80年代初一些非法出版物曾大肆宣传未经科学证实的各种特异功能,那些把特异功能吹得神乎其神的“大师”们,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号,蒙骗了农村的广大干部群众。
有的号称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还推出《周易》算命等,不择手段地骗取钱财。
什么才是真正的迷信
什么才是真正的迷信迷信,就是迷惘地信服,盲目地相信。
“迷信”的含义更多的倾向于“盲目的相信、不理解的相信”,因此,理论上,人类对任何事物都可能存在着“迷信”的观念,比如信仰或宗教迷信,即使在科学领域,也存在着科学迷信。
只不过,科学在本质上要求怀疑主义,即不相信任何未经证实的事物;对已经证实的事物,也要怀疑其时空的局限性及观察的准确性。
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人们即便对某些科学领域不了解,或者未经证实,也会盲目地迷信。
卜卦、算命、风水学的领域,虽然有太多方面未经证实,但是也有着更多的被证实的事实。
比如人们在命理学中对性格、婚姻、财运、官运、子嗣、健康等具体方面的研究和证实,很多事实甚至可以精确到月日。
卜卦、算命、风水研究和应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理论著作汗牛充栋。
历史上就有无数著名人物精通占卜算命之术,如:周文王(军事家、政治家)、姜尚(又名姜子牙,军事家)、老子(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学说创始人)、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荀子(战国后期杰出的思想家和儒学大师)、邹衍(战国末期哲学家,阴阳家的代表人物)、蔡泽(战国时著名辩士)、鬼谷子(战国时纵横家之祖,著名军事家)、司马季主(西汉术数名家)、东方朔(西汉文学家,术数家)、司马谈(西汉史学家、思想家)、管辂(三国魏术数名家)、阮籍(国魏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郭璞(西晋末东晋初著名学者、文学家、术数名家)、司马光(北宋史学家、哲学家)、苏轼(北宋文学家、思想家、书画家)、杨万里(南宋诗人,易学家)、朱熹(南宋哲学家,著名易学家、教育家)、刘基(军事家、易学大师)、沈孝瞻(清乾隆年间进士,命理学家)、袁树珊(清末著名文人,命理学家)……等等,数不胜数。
现实生活中,风水、占卜、命理分析确实给人们把握未来起到了很多指导作用,不然,这门学科也不会被人们认同,并一直传承下来。
不过,没有道理地信,信到没有道理的程度,这样也不对。
什么是迷信?
什么是迷信?迷信是一种错误的信仰,指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不确定的事情时,采用一些不科学的方式来解释这些事情,例如,喝凉水会得病,碰见猫眼石就会遭遇厄运等。
迷信往往基于一些经验不足和缺乏科学知识的个人体验,没有经过科学验证和实验。
这些信仰被广泛传播,侵蚀了人们的认知能力,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具体来说,迷信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 反科学态度。
迷信者对科学知识缺乏兴趣和认知,对于科学研究的结果持怀疑态度,甚至拒绝接受。
2. 错误的信仰。
迷信者追求一些不成立的信仰,比如风水、星座等,盲目地信奉其对人生发展的影响。
3. 迷信行为。
迷信者会进行一些不科学的行为,比如招财进宝、拜佛求神等,期望通过这些方法获得好运或者避免厄运。
4. 恐惧和焦虑。
迷信者因为缺乏知识和信仰的真实性,会引起一种无端恐惧和焦虑。
5. 社会负面影响。
广泛地传播的迷信会影响整个社会,迷信传说和信仰已经成为一些地区的文化。
如何避免迷信?1. 增强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同时也能够反驳并避免错误信仰的侵蚀。
2. 坚持实证主义精神。
持续地通过科学实验和经验来验证和检验事物,避免盲目相信和信口雌黄的言论。
3. 培养判断力和思考能力。
在生活和工作中,展现出明智和理性的思考能力,不轻易相信流言蜚语。
4. 不胡乱跟风。
谨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和信仰,不轻易信任他人所传播的言论。
总结:迷信是一种错误而危险的信仰,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认知和行为方式。
我们有责任提升自己的科学素质,切实降低被迷信侵蚀的风险。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探索生命和世界。
“迷信”一词的渊源辨析
清末以来,“迷信”就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一直到今天,讨论“迷信”问题的文章也并不鲜见,其角度也是多种多样,有的从历史的角度,有的从文化的角度,有的从心理的角度等等。
可是对于“迷信”一词的渊源流变,人们则注意甚少,凡是涉及这一问题的,大多是采取笼而统之的说法,一般而言有这么三种说法,其一、“迷信”一词为我国古典汉语所固有。
其二、该词源自佛教。
其三、来自于日本对西方概念的转译。
第一种观点认为,“‘迷信’这个词,原来常被宋明理学家用来批评庶民执迷不悟的信仰行为形式,与‘淫祠’、‘淫戏’等概念在意义上相一致,指与理学提倡的正统伦理观念和行为方式相对立、有碍正统伦理秩序推行的社会和思想活动。
”但是当笔者按图索骥去找寻宋明理学家们使用“迷信”一词的具体实例的时候,却发现一无所获,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的沈洁博士(现就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在《“反迷信”话语及其现代起源》一文里讲“迷信”一词唯一的一次出现在我国的古典文献里是在唐朝的一篇墓志铭当中:“既下车,闻有僧道峦属火於顶,加钳於颈,以苦行惑民,人心大迷信,脱衣辍食,竭产施与。
”沈洁博士的观点大概是正确的,因为笔者曾用尽办法去搜寻查找,亦未见其他古典文献中有类似情况出现。
另一方面,我们也会注意到在这篇墓志铭当中所使用的“迷信”一词的词性与含义与今天所使用的“迷信”决然不同,此二者显然没有有继承关系。
因此认为“迷信”一词自古有之的观点不妥。
至于第二种观点所认为的“迷信”一词来源于佛教,在书籍、网络中有不少人持有这种看法。
例如朱越利在《当代中国宗教禁忌》中说“迷信一词是来自于佛教经典的,是佛教称那种不能正确理解‘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义理的人,对充满贪心、怨恨心和痴迷心的人为迷信。
”又如蒋劲松、杨新宇在《佛教与科学面面观》里说“由于佛教强调觉悟自心,反对迷信,主张因果自作自受,反对个人崇拜,就连‘迷信’一词本身就是佛教首先提出的,所以从古以来就是反对各种邪教迷信的重要力量。
迷信的解释及事例
解释
迷信:专指人对事物的一种痴迷信任状态, 也是迷惘地信服,盲目地相信。“迷信” 的含义更多的倾向于“盲目的相信、不理 解的相信”因此,理论上,人类对任何事 物都可能存在着“迷信”的观念,即使是 在科学领域,同样存在着“科学迷信”。
麻叶洞游记ຫໍສະໝຸດ 1637年正月的一天,徐霞客来到湖南茶陵以西的一个小 镇。在客店吃饭时,他向店主打听道:“老哥,不知去 麻叶洞怎么个走法?”店主一听“麻叶洞”三个字,脸 色顿时大变,惶惶然回答说:“快不要提麻叶洞,里面 的妖精年年作怪,有两个书生不听劝,进去就再没出 来!” 徐霞客听店主这么一说,游兴反而大增。好不 容易盼到天明,立即按照打听的路线直奔麻叶洞而去。
麻叶洞游记
到得洞口,四下一看,只见奇峰高耸,怪石嶙峋,那麻叶洞 在松柏掩映之下,隐约可见,好险恶!他不慌不忙,徐徐点 燃手中火把,向黑洞钻去。那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洞内冷气袭人,阴森可怖,不时有水珠猛不防滴在颈上,令 人毛骨悚然。也不知七拐八弯走了多少时间,只见侧面突然 有一丝亮光,徐霞客忙绕了过去,随即被眼前的奇景惊得目 瞪口呆:头顶的巨石上,齐刷刷裂开一丝狭缝,阳光从缝隙 中射入,把洞中的景象映得宛如仙境一般。朦胧中,但见根 根石柱从洞顶垂下,棵棵石笋从地上生出,千姿百态,变化 万千,令人目不暇接。原来,这是流水侵蚀岩石,溶化在水 中的石膏(碳酸钙)逐渐凝结而形成的。像这样奇特的景观, 他还是第一次见到,不觉暗自庆幸,亏得没听店主的话,否 则遗恨终身。
什么叫迷信
什么叫迷信?(2009-04-10 20:36:21)转载标签:分类:综合知识系列杂谈信仰安全感宗教教义事物杂谈人们为什么会迷信?是心里的寄托还是填补空虚,还是对自己没有信心缺少安全感呢?笔者就带大家解开迷信的谜底。
什么叫迷信?所谓“迷信”,是指人们盲目乃至错误地相信或崇拜自己并不十分清楚真相的人或事物,达到了偏执的程度。
凡是符合这个概念的现象,都可以称为“迷信”。
比如以为只要祭拜神、佛,就可以消灾免难--而不是按照真正的宗教教义去修行和做人做事,这是迷信!认为只要依靠某一个人或团体、民族、国家、人类的力量,就可以任意地对大自然发号施令--人定胜天,这也是迷信!认为不需要在饮食和运动、生活习惯等各方面注意和调节,只是相信减肥药的效果,这还是迷信!据统计在在中国,2人中有1人迷信求签;4人中有1人崇拜鬼神;5人中有3人信奉数字谐音与运气相关比如买手机号,选车牌时,大家都会选6,8,图个吉利;比如出去旅游到了寺庙都会拜拜,算个命什么的等等。
这是因为凭借人们已经掌握的对自然界的知识,还有很多现象不能理解和解释。
人们就只能寄托于自己的凭空臆想,就会出现一些迷信的说法。
迷信的人由于没有判别能力,对事物本质分辨不清,而对某些事物发生特殊的爱好,并确实相信,进而自相信至信仰,甚至到崇奉、毫不怀疑的地步。
迷信者的心态是什么呢?不劳而获,迷信的人总想最短的时间,最容易方法获得自己所要的结果。
填补空虚,迷信的人心理是很空虚,他们在寻找一种精神寄托,因此会出现去占卜,算命,或者去庙堂顶礼膜。
安全感,迷信的人对生活缺少了一种安全感,他们对社会失望,对前途感到渺茫,对自己没有信心,对一切感受恐惧、焦虑,甚至失望的时候,便需要依附一些东西,让自己感到安全,给自己带来一丝希望。
如同掉在大海里的人,甚至连一根稻草也会抓着不放。
对所有未知的、迷乱的东西强制的或者被动的下一个定义,并接受它的话,都应该是迷信的。
直到你自己完全亲证了那种境界,你才有可能说服自己,这时候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信心,未来是一个迷,对自己的明天也是一个未知数,抛弃迷信,相信科学,才是硬道理,但是笔者认为有自己的心里暗示,心里崇拜是有利于个人的成长的,对待问题还是要一分为二看嘛!。
中国迷信文化的起源与传承
中国迷信文化的起源与传承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中迷信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迷信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而其传承至今也是离不开历史的记忆和社会的变迁。
中国迷信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原始社会。
在那个时代,人们对未知和自然现象充满了敬畏和恐惧。
为了应对这些不确定因素,人们开始产生各种迷信信念和仪式,以求得平安和幸福。
这些信念和仪式中的许多元素在后来的社会发展中得以传承并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
迷信文化的传承在古代封建社会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性对很多人来说是最为重要的。
人们相信通过尊奉神灵、祖先和神明,可以获得上天的庇佑和保佑。
封建社会中的皇帝、贵族和大臣们,都以身体力行地参加各种祭祀活动,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繁荣。
同时,由于社会阶级的存在,庶民也会借助迷信文化来追求平安和福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迷信文化在传承中发生了一些演变和变化。
在中国的古代经典文献中,比如《易经》、《道德经》等,都留下了很多关于迷信信仰的记载。
这些经典文献的影响深远,不仅塑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也间接地影响了迷信文化的发展。
另外,中国的道教和佛教也对迷信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尊奉自然神灵,佛教则强调因果报应和轮回转世,这些信仰和价值观都渗透进了中国的迷信文化中。
在现代社会,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使人们对许多迷信行为持怀疑态度,但中国迷信文化依然保持着一定的传承和影响。
许多乡村和农民仍然坚守着古老的迷信传统。
他们相信一些神奇的符咒、护身符和仪式可以保护和福佑自己和家人。
一些民间故事和传说也被流传至今,比如拜年时要打破面盆的“盆回头”,踩到狗屎会有好运的“运气独门”,等等。
中国迷信文化的继承除了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也与社会变迁和人们对幸福追求的需求有关。
在当代社会,迷信文化也受到一些商业利益和非理性观念的滥用。
人们对迷信行为的盲目追求和利用,有时会导致社会风气的恶化和不理性的行为。
迷信真实案例
迷信真实案例迷信,是指人们在认识、判断和处理事物时,盲目相信迷信观念,迷信行为,迷信习俗和迷信活动的一种心理现象。
迷信是一种不合理的信仰,它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处理问题时,产生片面、片断、片面的认识和处理,从而导致错误的认识和处理结果。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真实的迷信案例,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认识到迷信的危害,摒弃迷信,理性看待世界。
案例一,风水迷信。
某地有一户人家,家里的风水很差,家人经常生病,生活不顺。
于是他们找来了一个所谓的风水大师,大师说家里的风水不好,需要进行风水布局调整,才能改变家里的运势。
于是,他们花了大量的金钱请风水大师进行了风水布局调整。
然而,事实证明,这些风水布局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家里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善。
案例二,拜神迷信。
某人生意失败,听说拜神可以改变命运,于是他每天都去寺庙烧香拜佛,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他却忽视了自身的努力和经营方式,最终导致生意越来越不景气。
案例三,忌讳迷信。
有人因为生肖忌讳,不敢与某些生肖的人交往,认为这样会给自己带来厄运。
结果,他错过了很多与这些人交流学习的机会,导致自己的视野变得狭窄,影响了自己的发展。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迷信是一种不理性的信仰,它只会让人们产生错误的认识和处理,从而导致错误的结果。
迷信会使人们丧失理性思考的能力,盲目相信一些不合理的观念和行为,最终导致自己陷入困境,无法自拔。
因此,我们应该摒弃迷信,理性看待世界。
在面对问题时,我们应该依靠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理性分析和处理,不要盲目相信迷信观念,迷信行为和迷信活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正确地处理问题,正确地改变自己的命运。
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些真实案例中认识到迷信的危害,摒弃迷信,理性看待世界,做一个理性的人。
科学伪科学与迷信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自然辩证法》期末论文论科学、伪科学与迷信所在院系: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油气田开发系考生姓名:张卓学号:S090020525班级:一班指导教师:李静静完成日期:2009 年12 月10 日论科学、伪科学与迷信张卓(S090020525)(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油气田开发09-1班)摘要: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中形成的知识体系,能够指导人类改造客观世界。
伪科学是打着科学的旗号的非科学。
迷信是一种非理性、无根据的信仰或崇拜。
科学、伪科学和迷信是三种不同的社会现象。
在现实中,只有准确地把握科学、伪科学与迷信的关系,才能更好的把握政策界限,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更好地弘扬科学,更彻底地揭露伪科学,更坚决地打击迷信活动。
关键词:科学;伪科学;迷信记得2007年元月6号晚,香港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栏目,讨论的是科学与伪科学的话题。
节目一开始,主持人就问现场嘉宾一个问题:“科学是否有西方与东方之分?”几个学者纷纷回答说:“科学是没有西方与东方之分的!”是的,科学是没有西方与东方之分的!记得有位名人曾说过:科学是没有国界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把西方的现代科学去硬套东方的传统文化。
若套不进,就把它称之为“伪科学”,然而更有很多学者居然还相信迷信。
要想弄清楚上述问题,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科学”、“伪科学”与“迷信”。
一、科学、伪科学与迷信的定义和本质对于科学,人们的理解不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科学指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狭义的科学专指自然科学。
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与探索活动以及这种活动所产生的成果——关于自然的知识体系。
伪科学是指据称是事实或得到科学支持、但实际上不符合科学方法的“知识”。
伪科学是一些虚假的“科学”或者骗局,经常借用科学名词进行装饰,但实际上与科学在本质上并无关联。
伪科学根据其来源不同,可分为传统和新生伪科学。
科学解释迷信
现象一:夏天的晚上,人们有时会看到坟地里 有蓝绿色的火焰,若隐若现,飘忽不定,更奇 怪的是:它会跟着人走,你停它也停下,你跑 它也跟着你跑。迷信者就说这是“鬼”在夜间 出门照路的“鬼火”,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因为人骨中含有大量的磷质,死后会溢 出,遇空气会自燃,而且磷较轻,人跑时会 带动空气,造成磷火跟随气流,所以称为 “鬼火”。
现象二:在扫墓烧纸钱时有时也会刮起
一阵旋风 ,迷信的人说是“鬼”来抢钱了, 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剧升温,气流上升很快, 四周的冷空气补充也快 ,因此,产生了旋 风。
同学们,要记住, 人世间,鬼神无。 信迷信,更可恶, 害自己,害亲属。 破迷信,反邪教, 用科学,最有效。
老一辈传下来的这五个“迷信”说法,真实原因是有科学依据的
老一辈传下来的这五个“迷信”说法,真实原因是有科学依据的老一辈传下来的这五个“迷信”说法,真实原因是有科学依据的八年级的小朋友 2018-09-22 14:43 原创说法一:房前不栽桑,屋后不种槐。
这个说法在农村流传最广。
很多人觉得是因为桑树的“桑”音同“丧”,而槐树带有“鬼”旁,如果房前栽桑,屋后种槐,就会形成“出门见丧,身后有鬼”的风水,对家里人运势和健康都会有不利影响。
但其实是因为农村的房子为了采光通风,一般都是坐南朝北或坐西朝东,桑树叶子大,又长得高,种在屋前会遮挡阳光,不利于采光。
而且桑树叶子是各类虫子的美食(想想小时候养的蚕),到了夏天又会结桑葚,这又是鸟类的美食,到时候院子里弄的到处都是虫屎鸟粪,成熟的桑葚用容易掉下来,又甜又粘,容易招来虫蚁还不好打扫。
槐树有刺,而且攀高,躯干很难长得像杨树一样直,横生的枝杈还特别多,种在屋后,刮风的时候会挂掉屋顶的瓦。
说法二:宅中杏旺人不旺农村有句老话“生瓜李枣,吃了不得了”。
意思这几种水果还未成熟的时候吃下去,轻则拉肚跑稀,重则可能引起食物中毒!在农村是杏李不分的,杏(李)有轻微的毒素,杏树高大茂盛的话,对老人、小孩、虚弱的人身体不好。
而且小孩一旦误食了不熟的杏子,本身就抵抗力弱,凭以前农村极其落后的医疗条件,一旦中毒就很容易出现生命危险,这样就“人丁不旺”了。
说法三:桑枣杜梨槐,不进阴阳宅。
老一辈人说这五种木材,既不适合做房子的梁、檩、椽、柱等房屋结构件,也不适合给死去的人做棺材。
这主要是因为这五种树有甜味,特别容易遭虫蛀。
而且这几种木材坚硬瓷实却韧性不够,加工的时候易开裂,即使加工时没有开裂,随着时间的推移,木材里的水分干掉之后,很容易就会干裂了,对房子的安全有很大隐患。
说法四:火道里搭厨房,非死即亡。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火道是什么,四合院得格局大家都知道,火道其实就是正房和左右两边侧房之间的空地,用途是隔离正房和侧房,这样着火的时候就不会都引着了,而且也方便来往提水救火,也会成为逃生通道。
第300条对迷信的理解
第300条对迷信的理解
1、迷信的意思是相信神灵鬼怪等超自然的东西存在。
泛指盲目地信仰崇拜。
2、迷信心理,就是一个人的一种精神信仰,而不管是谁,是什么样的人,都是无法容忍质疑或嘲弄自
己的信仰的,所以,如果你有诚心想劝说对方,想让对方摆脱封建迷信,那你首先就要表达出对于对方信仰的尊重,继而获得对方的信任。
定义:
迷信是对某一些事物迷惘而不知其究竟,可又盲目地相信其说。
迷"的含义更多的倾向于盲目的相信、不理解的相信。
理论上,如果不具备科学素养,都存在着迷信的可能性,即使是有些从事科学工作的人,如果没有科学素养,也会抱某种迷信(如迷信巫医、易经、风水、算命)。
与迷信对立的是科学的方法。
科学是一种允许自我证伪的动态开放的可靠方法,讲究的是形式逻辑和证据。
而迷信是无条件接受,不允许质疑、没有形式逻辑、不需要可靠证据,是盲目相信。
说迷信科学,就如同说迷信数学,未来人可以说今天的人迷信落后的数学理论,但不能说迷信数学,因为数学就是方法。
迷信原因
人为什么会迷信人若是能用成规来控制所处的环境,或人的遭遇总是幸运的,那就永远不会迷信了. 但人常陷于困境,成规无能为力,又因人所渴望的好运是不可必的,人常反复于希望与恐惧之间,至为可怜,因此之故,大部分人是易于轻信的. 虽然人心寻常是自负的,过于自信与好胜,可是在疑难之际,特别是希望与恐惧相持不下的时候,人心最容易摇摆不定,时而向东,时而向西.我想任何人都知道这是一件普遍的事实,虽然我相信知道自己的天性的人是不多的. 大多数的人,处顺境的时候无论多么无经验,都觉得富于聪明智慧,若有人贡献意见,他们就认为是受了侮辱. 可是一旦遭遇了不幸,他们就不知所措,而向路人乞求出个主意. 无论多么无用、背理昏庸的谋画,他们都会采用. 由于一些极不重要的原因,他们就心怀希望,或陷于绝望. 若是惊惧的时候有什么事情发生,使他们联想到已往的祸福,他们就认为这是预兆将来会有幸或不幸的结局,因此就说这是吉凶的预兆,虽然以前曾有许多次证明这是无效的. 任何可惊可愕之事他们都认为是神或上帝忿怒所致,以为迷信就是宗教的信仰. 认为不用祷告或祭祀以避灾就不算虔诚. 在他们的想象中总有这类的预兆或可以惊怪的事出现. 好象自然也和他们一样的癫狂,他们对于自然会有这样荒诞的看法.——《神学政治论》人的迷信是“愚昧”的产物,这种愚昧是广义的,不以人的成就予以定夺。
这种愚昧存在整个人类世界中,是身为人而具有的局限性。
人们无法完全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理,总会遇到无法解决的事情,又或者那是人不能到达神的领域。
对于未知,人们无法控制的情况,人们企图从中寻求虚幻的解释。
古时候发生日食,人们敲锣打鼓,企图吓跑天上吃太阳的天狗。
日食在当时是没有概念的。
太阳为什么会变成黑色的呢,这种现象是如何出现的呢?大概是天狗在作怪吧。
有一个这样说的人,并且有人相信了,这件事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后来流传出去,一代一代,变成理所应当的事情,已经不需要耗费脑力去思考这种现象,何乐而不为。
名词解释迷信的意思
名词解释迷信的意思迷信是指一种对于超自然力量或者远离常识的信仰和依赖,通常和理性思维相悖。
这种信仰源于人们对于未知和可怕的事物的恐惧,通过相信某种神灵或某种外在力量来寻求庇护和保护。
迷信往往是一种没有经过科学推理和验证的观念,它不依赖于实际证据,而是依赖于想象和传说。
迷信有时候根植于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但也有一些迷信是在个别人士或小群体中独立形成的。
在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文化中,迷信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远古时代的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不理解和生活的不确定性,促使他们形成了各种迷信观念。
例如,日食、雷电、地震等自然现象被当作神的惩罚或预兆,人们相信只要通过特定的仪式和祭祀就可以避免或者躲避这些灾难。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化,科学的发展逐渐填补了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认知空白,但是迷信依然存在。
这是因为人类的心理有时候会追求一种不确定性之下的心理安慰,迷信犹如一座心理的灯塔,为人们指明方向。
例如,在赌博中常见的用运气来解释胜负的观念,就是一种迷信。
此外,迷信还经常嵌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一些人会选择穿红色内衣来驱逐厄运,或者遵守特定的习俗和仪式以保佑自己的健康和顺利。
虽然这些行为在科学的视角来看并没有实际的作用,但人们对于迷信的信仰往往会给心理和情绪带来一定的安慰和满足。
然而,迷信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一些人过度依赖迷信,导致他们放弃对于自身能力和努力的追求,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那些超自然力量之上。
这种心理状态会阻碍个人的成长和前进,让人们陷入一种被动的局面。
对于某些行业来说,迷信还可能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危害。
医疗行业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一些地区,人们对于传统医学和民间疗法的崇尚,导致他们忽视了现代医学的进步和科学方法的应用。
这种情况下,由迷信引发的错误医疗判断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迷信,并努力消除它对于我们生活的不良影响。
正确的教育和科学传播是培养人们理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通过普及科学常识,人们可以学会用科学的方式来理解和分析世界,从而远离迷信的干扰。
迷信的概念
迷信的概念迷信是指人们对于一些超自然力量、神秘现象或特殊符号的虔诚信仰和过度敬畏。
这种信仰往往是建立在没有科学依据或合理解释的基础上,被称为“迷信”。
迷信现象在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无论文化、宗教、历史背景如何,都会有人相信一些看似不合理或不能被证明的事物。
迷信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形成社会意识的过程。
在古代人类无法解释自然现象时,往往会将其归因于神灵或鬼魂的行为。
人们通过某种仪式或信仰来祈求保护、获得好运或驱散邪灵。
这些信仰和仪式就是迷信的一种体现。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迷信源于人类对不确定性和恐惧的处理。
在面对未知的事物时,人们常常会出于一种求稳定和保护的心理,选择相信一些没有科学根据的说法或行为。
这样的行为给人带来了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和信心,因此迷信会在人们心中扎根。
对于个体而言,迷信可以提供一种自我鼓励和安慰感。
相信一些幸运符号或仪式能够带来好运或保护自己,可以增加个体的自信心,减少焦虑和恐惧感。
比如,一些运动员在比赛前会进行某种特殊的动作,以求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尽管这些行为在理性层面上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但对于个体而言,却能提供一种心理上的支持。
迷信在社会层面上也起到一定的功能。
一些迷信的传统和仪式为社会提供了一种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念,具有社会团结和凝聚力的作用。
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习俗和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等,都充满了迷信的元素,但它们同时也是人们传统的文化习俗,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共同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
然而,迷信也有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迷信会让人们对科学知识和理性思维产生怀疑和排斥。
在科学日新月异的时代,理性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核心。
如果人们过度相信迷信,就会忽视科学的证据和真理,进而影响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其次,一些迷信还可能给人们带来经济上的负担。
一些不法商人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出售所谓的“神奇”物品或服务,从中牟取暴利。
比如,一些所谓的灵验护身符、好运水晶等,虽然在商家宣传中声称具有超自然的力量,但实际上并没有科学依据。
人类的迷信的源头是什么?
人类的迷信的源头是什么?迷信一词在汉语中源自“迷逡”,意为“离奇古怪、胡言乱语”。
迷信是一种未经科学证实的信念,是对现实的不理性解释和对未知领域的惧怕。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迷信行为,例如:拜神求保佑、看风水讨吉利等。
那么,人类的迷信的源头是什么?1. 人类对不可控因素的恐惧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类是微不足道的。
鲜有人能够掌控大自然的规律,因此,在人类历史早期,不少人往往会因为季节更替、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而颤抖不已。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就会开始将自然事件解释为超自然的理由,寻找类似神秘力量的解释,以此来让自己感到安心和安全。
2. 人类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人类天生好奇心重,在面对未知时总想揭开真相。
但是,在人类历史早期,科学技术还没有发达,很多事物和现象无法被科学解释。
于是,人们就会相信来自神灵或者超自然力量的解释,这种现象也就逐渐地演变成了宗教信仰和迷信观念。
3. 宗教信仰的传播宗教信仰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广泛的迷信形式,很多宗教信仰都是建立在神秘、超自然力量的基础上。
由于这些宗教信仰都有着极为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所以很多人被传教士洗脑,而不自知地陷入迷信陷阱。
4. 人类心理上的需要人类天生有一种心理上的需要,想要在生活中得到一些安慰和信仰。
当人类遇到困难、痛苦或不确定的事情时,迷信信仰可以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让人们感到自己并不孤单,有了神秘力量的保佑和帮助。
因此,人类就会不自觉地相信一些看似荒谬的迷信行为。
总结:人类的迷信来源于多种原因,主要包括对不可控因素的恐惧、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宗教信仰的传播和人类心理上的需要,这些原因造成了人类对迷信行为的普遍接受和信仰。
然而,科技日益发达,人们对于迷信的认知也逐渐地得到了一些改变。
我们应该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拒绝迷信和愚昧,追求更加健康、科学和合理的生活方式。
封建迷信的成因分析
封建迷信的成因分析2019-09-28封建迷信虽然是⼀种古⽼的社会⽂化现象,但往往随时代变化⽽改头换⾯。
当今社会,封建迷信依然是⼀种有着⼴泛社会影响的的糟粕⽂化,是⼀种病态社会⼼理,是反科学的愚昧⼼态和⾏为。
⼀、什么是封建迷信封建迷信是我国解放后约定俗成的⼀个专⽤名词,专指⼈们相信星相、占⼘、巫医、风⽔、命相、⿁神等的思想和⾏为。
这些东西有的在原始社会、奴⾪社会就产⽣了,盛⾏于封建社会,因⽽⼈们称其为封建迷信。
封建迷信活动,则是指在这种思想影响下,神汉、巫婆、算命先⽣、风⽔先⽣等,以封建迷信思想和⾏为骗⼈钱财以及⼀般有封建迷信思想的⼈所进⾏的有关活动,包括抽签、⼘卦、算命、看相、测字、扶乩、请神、驱⿁、看风⽔、符⽔治病等。
⼆、封建迷信的产⽣背景在原始社会中,宗教和迷信的界限很难划分清楚,形成宗教和迷信并存的状态,⼈类进⼊阶级社会后,才产⽣了定型的、完备的、系统的宗教,以巫术驱⿁为特征的迷信活动逐渐从宗教中分离出来,形成⼀种粗俗的⿁神迷信。
封建迷信是⼈类的精神⽂化进⼊理性和科学时代、已经被科学解答并战胜的⼀部分糟粕⽂化,甚⾄都是被正统的宗教所抛弃的渣滓部分。
但作为渣滓部分的封建迷信依然具有深厚的⽣存⼟壤,⼀旦天灾⼈祸、⾃然奥秘、疾病灾难、情感危机、社会危机、信仰困惑出现的时候,封建迷信就会野⽕烧不尽,春风吹⼜⽣。
更为严重的是,封建迷信还会披上正统宗教外⾐⽽借⼫还魂,祸害⼀时。
邪教活动就常常发⽣于⾃然灾难频仍、瘟疫流⾏时期,或者社会公平正义缺失、政治危机重重时期。
此时⼈们的社会价值观断裂,精神家园迷失,别有⽤⼼的⼈,就会借神敛财、愚弄百姓、危害社会。
三、封建迷信存在的成因从整个⼈类⽂明的发展史来看,我们已经进⼊了科学时代,封建迷信⽂化只是⼀种残余的形态。
换⾔之,⽆论从思想上还是从⾏为上,崇尚理性和科学都已经成为现代⼈类的⽂明信仰。
但是,作为不同的⼈类个体在⾯对和解决个⼈的实际问题时,仍然摆脱不了封建迷信的纠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05-20 12:06:53
写在前面的话
(阅读文章前建议请先读一下)
看了这篇文章,你将不会再为姓名运势、星座、血型之类的东西而困扰。星座、血型最大的弊端,就是通过强烈的心理暗示,扭曲信众对自身属性的认知,使信众丧失了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勇气,使拥有无限可能性的生命变成一个呆板、被动的木偶。复杂的问题只有用深入的分析来解决,如果你有耐心认真读完这篇长文,我保证你将收获到让你惊喜和愉快的东西……
但再巧妙的构架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在某一功能上的长处正决定了在另一功能上的短处。姓名命理的独特结构使其特别擅长于“预测”,却因此短于“描述”。命理师极少对受测者当下的生活、性格、处境进行描述,即使做了,也往往适得其反,自砸招牌——这正是这种“预测型构架”的软肋。
第二,迷信要做到让三分之一以上的受众认为“准”,不但要真的说中一些东西,还必须能够充分利用人的负面认知结构,让本来模糊、矛盾的描述在受者心中变为精准。例如,人总是倾向于轻信他人,放弃自己的主见。我们决定做某事,当身边朋友纷纷列举其弊端,我们就会犹豫。夏娃偷吃禁果时内心也会斗争,但却经不住蛇的劝诱。尤其面对一些神异、权威、强势的宣讲,我们的信心往往轻易折服。当迷信话语用不容置疑的神秘口气告诉你“一生注定XX”“性格生来XX”时,人们会情不自禁把它当作一种事实陈述(而不是某人的意见陈述)。
当一个人陷入轻信后,他的整个认知构架就会倾斜。这样,他会主动扭曲现实来“附会”所相信的东西:挑拣有利于迷信的事实,无视不利于迷信的事实。姓名运势中,对命运的描述总包含很多方面。大多数人一看到准的方面,立刻赞叹于该迷信的神奇。对于那些不准的方面,人们往往并不在意,甚至暗示自己:任何预测不可能十全十美,有一部分准已经很说明问题了。我们对于星座、血型,不也常抱有这种态度吗?需知这些迷信之所以能获得的成功,正因为它具备了让自己变“准”的本领,并利用人的轻信和附会,准上加准!笔者一次记错了某朋友生日,在查询星座时,感觉简直入木三分。但旋即得知他其实属另一个星座,遂仔细研究改变后的星座,得出结论:上次的描述只像其外表,这次才说准他其内心!——当你用一种理论构架去解释世界,在得出结论之前,其实你已经成为该构架的信徒,也只能得出该构架暗示的结论。
事实上,每个星座性格描述中都包含了多个相似或相反的家族。比如水瓶座既固执又多变,双鱼座既善良又冷酷,摩羯座既古板又有艺术气息……好几个星座将“矛盾”一词直接写入性格描述!人群中最普遍的性格家族不超过10种,每种星座性格包含了多个家族,每个人身上也具有多种家族性格——星座理论经过上百年地磨合、调整、进化,各种星座下性格家族的配置、组合早已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再加上星座言之凿凿的话语能充分利用人们轻信、附会的习惯,实现“至少让半数人自认为准”是轻而易举的事。
轻信和附会——正源于人的软弱。
四、星座
当你问一个学生摸样的人信不信星座性格,得到的回答八成是——我也觉得没道理,可说的那么准,不能不信啊!
星座的学名叫“占星术”,是西方术士发明的一套认为星辰的位置决定人的性格、命运的迷信构架。经过数千年的调整、磨合、选择、进化,其结构可谓精巧绝伦。在“说准最大比例受者”和“充分利用负面认知结构”两个方面日臻完美。不过,事物有一利必有一敝——当一种解释结构长于描述时,必然短于预测。连西方主流占星术士也承认,占星术的神秘功能主要在于描绘人们的精神气质,预测未来并不是其强项。其实,只要我们每天上腾讯星座查查我们的“本日运势”,并最大限度地放下轻信和附会,我们就会发现七成的天数完全是在胡说。笔者在腾讯、新浪分别摘录了某星座6月之感情运:其一:“这个月XX座的爱情运平平,也是趋于平淡的日子,这个月在人缘度和人气方面稍微下降。”其二:“XX六月爱情运很值得期待,……只要在XX身边,没有人能逃得了这种活力四射的魅力的……,成功率可以说非常高哦!”——其在预测上的拙劣程度可见一斑。
笔者写这篇文章,就是想告诉读者——迷信同信仰,是此消彼长地对立着的。
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真的能区分信仰和迷信吗?下面我们就从分析姓名运势、星座、血型等流行迷信出发,来看迷信的机理和特征。
二.姓名运势
笔者前些天有一次生生被姓名运势“活玩”的经历,深深体会到迷信摧人心性的魔力:身边好多同学热衷于网上的“姓名运势”游戏——通过计算姓名笔画数就能预测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且对人生各阶段事业、财运、婚姻等细节描绘地淋漓尽致。对于生活中遇到很多彷徨、迷惑、苦恼,而在圣经中又找不到任何确切答案的笔者,对自己命理中“一生可保富贵发达”“30岁以后事业可成功”“XX岁可遇到真爱”之类绘声绘色的“天机”大感兴趣,内心立刻升起“这要是真的就好了”的强烈渴望。但笔者对任何神秘的东西,都喜欢求证一番:我想,算命先生总把被测者的命运说地光鲜诱人来博得赏钱,我倒要看看那些命运曲折的名字会得到怎样的解释。我搜肠刮肚地选了些命途多舛的历史名人输入查询,结果让人大吃一惊:毛泽民、瞿秋白中年逆难横死,周树人短命,郭沫若有双妻运,张国焘“虽得一时成功,最终难免失败”,贺子珍有孤独运,赵丽蓉有克夫运(她的两个丈夫在果然她生前双双离世)!——这简直像是在给他们写传记!(因按姓名笔画数推算,排除了网站对名人事先准备的可能。)笔者还不服气,找来某次车祸中15名遇难者的名单一一查询,其中主运中明确写着“逆难、横死、短命”等字眼的竟然有11人之多!顿时,我的世界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扭曲了,什么真理、上帝、信仰都好像晴空的薄云般一吹即散,世界的真实和主宰,似乎就蕴涵在屏幕上那一行行神奇字符的背后。
星座之所以能做到“准”,是利用了人类性格的以下两个特性:
1.人类性格的家族相关性
人的各种性格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关联着。例如,一个喜欢思考的人,大或是内向的。这个人面对事物就要去思考正、反两个方面,而认识到任何事都有负面,做事必然会有所犹豫,少于果断。如果他把思考朝向自身,经常反思自己的缺点,就会常不自信。因此,思考,犹豫,内向,不自信,这些性格总是形影相随地关联在一起。我们把它们称作一个“家族”,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叫做“家族关联”。反之,活跃、好动,遇事少于反思的人,行事就相对果断,对事物的负面理解较少,性格就容易乐观。不喜欢反思,对自身少于深入批判,自信随之而来。行动、少思,果断,乐观,自信,也是一个关联的家族。又如,理想主义,幻想,善良,逃避现实,是一个关联着的家族。同样,善妒、记仇、占有欲、目标感强也是一个关联的家族……人性有其简单性,比较普遍的关联家族不会超过10种。大部分人都被某个性格家族所主导,无论其出生年月。所以,当你惊讶于星座理论一下说中你四五种性格倾向时,要知道那本来就是一个家族的性格。
2.人的性格的辩证属性
人又是复杂而矛盾的,任何人都不会只是某个性格家族的翻版。现实的人总会同时具备两个甚至多个家族的性格。“有时内向有时外向,有时善良有事邪恶,有时渴望交流有时又躲藏在内心世界,有时好动有时喜静……”,几乎人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但在某一人生阶段,一个人的性格总会以某个家族为主,其余位次。而同一个性格家族也不会支配人的一生,在不同的境遇下,同一个人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家族性格。一个人的性格也源于自己能动的选择——由于境遇或自身调整而改变性格的例子比比皆是。故此,如果某个星座的性格描述中包含了多个相似甚至矛盾的家族,其辩证性就较强,能利用性格的辩证性提高“言中”率。
三、迷信的两个基本特征
从笔者“遭遇迷信”的过程中,可以分析出迷信的两个基本特征:
第一,迷信一定要“准”。如果你认为,迷信纯粹是愚蠢拙劣的骗局,一戳就破,那就大错特错了。一个成功的迷信体系是一代代“迷信工作者”智慧的结晶,是针对人的性格、心理、命运的某种解释雏形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磨合、调整、进化,最终形成的一套精巧绝伦的解释构架。这个构架必须实现这样的功能——其描述、预测应当具有相当的准确率,使得至少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在被解释之后,自认为是准的!因为只有这样,迷信才能笼络足够的信众,形成一种社会文化氛围,从而使自身得到延续和发展。一种“不准”的迷信会很快被聪明的人类所摒弃(如属相性格)。因此,许多人希望通过几次尝试证明迷信“不准”,其实是以一人的头脑对抗数百年的文明成果,反而越试越怕,最后心悦诚服。
具体到“姓名运势”,一般人第一个反映就是“试”。然而,测试某个波澜不惊的生命显然很难有显著的结果。大多数人首先想到那些遭遇灾难、孤寡的“典型人物”。该迷信正是利用了人的这种心态,大大提高厄运的概率(几乎三分之二以上的人都有厄运)。当人们用习惯的方式输入“典型人物”时,就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概率被不幸言中。另外在其对命运的描述中,将破业、逆难、病弱、短命、孤寡等可以想见的厄运一并列出,这样“典型人物”独特的厄运总会被恰好“说中”。这时,被“神秘诱惑”完全笼罩的受者对其真实性早已心悦诚服,急于试探自己命运——他大部分情况下将不幸被告知前途坎坷。此时,人便完全被软弱、恐惧所控制,成为迷信的俘虏。
那一段时间,笔者心里没有信仰的位置,有的只是对自己幸福、前途的执着,对怎样利用命理趋福避难的算计。直到一天夜里,我实在按捺不住焦躁和好奇,又做了两个小测试:第一次,笔者对某学校07年度优秀团员进行随机抽样。在15个样本中,主运里明确写有“逆难、横死、早夭”等字眼的竟有10人之多。在为这些青年才俊的未来感到担忧之余,笔者又按年龄排序测试了中国科学院15名高龄院士的姓名运势。他们中最大的已经年过百寻,最小的也已过耄耋之年。其中,主运里明确写有“逆难、横死、早夭”等字眼的有13人,拥有“成功运被压抑”“一生一事无成”等“破业运”的,也有10名之多。——许多天来笼罩在笔者头上的阴云立刻消散了。
信仰与迷信
——此消彼长的交锋
一、难以回答的问题
如果有人问我们:“科学与迷信有什么区别”,我们一定会振振有辞地阐述它们的对立:科学结论是被试验证实的;而迷信无法被证实,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编造出来的荒唐之物,稍加求证就很容易揭穿。然而对于许多弟兄姊妹,当被人问道:“信仰与迷信有什么区别”的时候,却往往无言以对。
星座的杀手锏就在于其对性格的描述之“准”,多数人是因不幸被“言中”才不得不折服于星座。但要记住,这里说的“准”,可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 (那就真神了),而是通过利用负面认知结构“至少让三分之一的受者自认为准确”。这样才能形成稳固的迷信文化圈,使迷信得以滋养、壮大。独自一个人相信周围人都不相信东西很难,所以任何相信都需要环境和社会的鼓励、确认。这就需要足够多的人形成一个文化圈。有些人上星座论坛看到多数人大叹其准,而后信服。需知,现实中性格和星座描述大相径庭之人比比皆是,但只有自认为准的人才有兴趣常年在星座论坛上灌水。在这些人组成的社会圈中,每个人都不自觉地开足脑力为这个解释结构添砖加瓦,互相认同,鼓励,让假的变成真的,真的变成神的——这就是社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