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46669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9.png)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的“可视性”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1.充分利用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千米”。
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2.注重交流,概括换算方法。
在学生掌握了千米和米的进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法思考问题,使学生掌握正确思考问题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引出“千米”1.在数学王国里,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教师伸出四根手指),猜一猜,这里住着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2.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学生回答)3.你能用手势告诉大家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分别有多长吗?(学生动手比划)4.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回想了长度单位中的四兄弟,那么拇指峰上住着谁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中的新朋友——千米。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顾,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联系生活,建立表象1.建立1千米的表象。
(1)联系实际: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2)课件出示例4,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1千米有多长。
预设生1:用米尺要量1000次。
生2:100米的路,要走10次。
生3:走100米的路大约需要200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2000步。
生4:绕200米的操场走5圈。
生5:绕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需要3分钟,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15分钟。
2023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
![2023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5ce73f3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1a.png)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2、教师说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
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1、认识千米。
教师出示例3的情境图。
(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录像,录像中出现路牌标志)提出下面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情预设:看到上面的情境图,学生一下子会调出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想到周围的路标。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教师指出: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
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出示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当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
3、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1)师: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教师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这里仅以400米为例说明大体教学思路,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教师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人教新课标2014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人教新课标2014](https://img.taocdn.com/s3/m/62dfc6a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a.png)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千米是长度的单位之一。
2. 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的换算。
3. 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敏感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
4. 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估测,对千米的实际长度有直观的认识。
教学内容1. 千米的概念:介绍千米是长度单位,是“千米”的简称,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之一。
2. 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介绍千米与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千米=1000米,1千米=10000分米,1千米=100000厘米。
3. 千米的估测:通过实际观察和测量,让学生对千米的实际长度有直观的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千米的概念,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
2. 教学难点:千米的估测,如何让学生对千米的实际长度有直观的认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度单位的卡片(米、分米、厘米、千米),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换算的表格。
2. 学具:直尺,测量长度的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然后引入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2. 讲解:讲解千米的概念,介绍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3. 演示:通过实物或图片,演示千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对千米有直观的认识。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板书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2. 板书内容:千米的概念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千米的估测作业设计1. 填空题:填入适当的长度单位,如()是长度单位,是“千米”的简称,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之一。
2. 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1千米=1000米”()。
3. 计算题:进行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如“1千米=()分米”。
4. 实践题:通过实际观察和测量,估测一段路程的长度,如“从学校到家里的路程大约是()千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千米的概念、换算和估测。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9be0570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ad.png)
师:同学们,看老师这里有一张标准跑道的图片。大家知道标准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吗?
生:400 米。
师:非常好。那走几圈是 1 千米呢?
生:1000 米里面有几个 400 米就是几圈。1000÷400 = 2.5 圈。
师:非常棒。但是我们在实际中不能走半圈,所以走两圈半大约是 1 千米。
设计意图:通过标准跑道的例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 1 千米的长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能够准确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或距离是多少千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卷尺、地图、标准跑道图片等。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高速公路上汽车行驶的视频,视频中出现公路上的里程碑,上面标注着距离某个地点还有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为引出课题做铺垫。
三、巩固练习
1. 教师出示一些填空题和选择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例如:
(1)2 千米 =( )米。
(2)小明家离学校大约有 3( )。(填 “米” 或 “千米”)
(3)操场一圈是 400 米,走( )圈是 2 千米。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然后小组交流答案。
师生互动:
师:现在大家来做一下这些练习题。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答案。
例如:
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
![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a5aae6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e9.png)
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相关推荐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精选1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二、学情与教材分析“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考虑到锦江小学校园及学生的特殊情况,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的学校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目标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到目前为止,你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毫米、厘米、分米、米)(二)学习新知1.认识1千米。
师:如果我们要量从大庆到哈尔滨的距离,用毫米、厘米、分米、米这4个长度单位合不合适?师:你感觉1千米应该有多长?2.感受1千米。
师:1000个1米有多长?你来猜测一下。
(400米一圈的操场,走两圈半就是1千米)师:请每个人都在心里默默地想象一下1千米有多长,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师:1千米究竟是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长,你想不想亲自到室外去验证一下?我们一会儿到外面去验证一下1千米是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长。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数学3.2.2千米的认识(教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数学3.2.2千米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3c4c8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3.png)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数学3.2.2千米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米的定义和意义,能够正确使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千米与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重点:1. 千米的定义和意义。
2. 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1. 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3. 实际场景或图片,用于展示千米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等。
2. 提问: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 学生回答后,引出今天要学习的长度单位——千米。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千米的定义:千米是长度单位,等于一千米,用符号km表示。
2. 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千米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千米的长度。
3. 引导学生思考: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有哪些?如测量国家边界、计算城市之间的距离等。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把尺子或卷尺。
2. 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 引导学生将测量结果换算成千米,并讨论如何进行换算。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千米的定义和意义。
2. 提问: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3. 学生回答后,进行总结并强调千米与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回家后,用尺子或卷尺测量自己房间的长度,并换算成千米。
2. 家长签字确认,下节课分享测量结果和换算过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活动和总结拓展,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千米的定义和意义,并学会了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千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千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ece5758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06.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千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千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其中3.2节的内容是《千米的认识》。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了解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以及如何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概念,以及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概念,以及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而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们拿着1千米长的绳子,围着整个操场走一圈,让他们直观地感受1千米的长度。
2. 讲解千米的概念:在学生们走了1千米之后,我会向他们讲解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概念,让他们明白1千米等于1000米。
3. 换算练习:我会给学生们发放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表,让他们进行换算练习。
同时,我会在黑板上列出一些换算题目,让学生们进行解答。
4. 小组实践活动: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用1千米长的绳子围成一个形状,然后用米为单位测量出各个边的长度,将结果换算成千米。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出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一些在实践活动中出现的典型题目。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千米和米表示下列长度:(1)一根绳子的长度为200米,换算成千米是多少?(2)一条河流的长度为5000米,换算成千米是多少?答案:(1)0.2千米(2)5千米2. 请用千米和米表示下列距离:(1)从学校到图书馆的距离为800米,换算成千米是多少?(2)小明家到他学校的距离为2000米,换算成千米是多少?答案:(1)0.8千米(2)2千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他们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c6e440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8a.png)
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千米是长度单位之一,与米的关系是1千米=1000米。
2.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进行实际测量的能力,能够对日常生活中长度进行估算。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千米的概念2. 千米与米的关系3. 千米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千米的概念,千米与米的关系。
难点:千米的实际应用,长度测量和估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介绍千米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千米是长度单位之一,与米的关系是1千米=1000米。
(2)讲解千米与米、分米、厘米的关系,通过实物展示和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用千米作为单位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实际测量,让学生亲身体验千米的长度,如测量操场的长度、学校到家的距离等。
(2)引导学生运用千米进行长度估算,如估算教室的长度、黑板的长度等。
4.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千米的概念和应用。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千米进行实际测量和估算,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对千米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际测量和估算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总结,让学生掌握了千米的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要加强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测量和估算中提高动手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2千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3.2千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849c496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7.png)
3.2 千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一起探索3.2千米的世界。
这是一个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长度单位,通过学习,孩子们将深化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和理解。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今天我们将学习第67页至第69页的内容,主要涉及千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以及如何将其他长度单位转换为千米。
孩子们将学习到千米与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够理解千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意义,掌握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这一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掌握千米与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难点则是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进行单位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将以一个故事开头,讲述一个小朋友在公园里骑自行车,他骑了3.2千米。
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能初步感受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接着,我将使用千米模型,向孩子们解释千米的长度,并与米、分米、厘米进行对比,帮助他们理解千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
3. 换算教学:为了让孩子们掌握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我将给出一些例子,如3.2千米等于多少米、分米、厘米,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进行换算。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换算方法后,我将让孩子们进行一些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我将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千米长度单位的使用情况,以及他们是怎样理解和应用这一知识的。
六、板书设计千米3.2千米 = 3200米3.2千米 = 32000分米3.2千米 = 320000厘米七、作业设计1. 小明骑自行车行驶了3.2千米,请问他行驶了多少米?多少分米?多少厘米?2. 小华家到学校距离是2.5千米,请问她家到学校是多少米?多少分米?多少厘米?答案:1. 3.2千米 = 3200米 = 32000分米 = 320000厘米2. 2.5千米 = 2500米 = 25000分米 = 250000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孩子们对千米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8d08a66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7.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千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2. 使学生能够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千米的概念及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千米的概念,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2. 教学难点:千米概念的理解,千米与米换算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千米与米换算表,实际长度测量工具。
2. 学具:直尺、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长度的故事,引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千米的概念,讲解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亲身体验千米与米的换算。
4.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关于千米与米换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千米的认识2. 板书内容:千米的概念、千米与米的换算、实际应用举例。
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布置一些关于千米与米换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完成。
2. 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家中的物品,估算其长度,并进行千米与米的换算。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千米概念的理解,及时纠正错误认识。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确保实验准确性。
3. 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千米与米换算的掌握程度,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在本节课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1. 引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长度的故事,例如“小明的旅行”,让学生了解到在不同的情境下,我们需要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来描述距离。
这个故事可以引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思考,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新课导入:在介绍千米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1千米的长度。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3b38b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49.png)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体验,形成对“千米”的量感。
2、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千米、米之间的换算三、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1)复习单位师:这个是一份上海市的地图册,老师也带来了一张,同学们观察一下,想一想这张地图册的厚度是多少呢?生:3毫米师:那它的宽度有多长?生:7厘米师:现在我把这张地图册展开,现在它的宽度变成了多少呢?生:1米这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三个长度单位,你能给这三个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吗?生:毫米、厘米、米(老师板书)它们用字母如何表示?生:mm、cm、m(板书)(2)生活中的mm、cm、m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生:蚂蚁,硬币的厚度你觉得1毫米是长还是短?生:很短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生:指甲盖的宽度、回形针你觉得1厘米是长还是短?生:短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米?生:红领巾你觉得1米是长还是短?生:有点长10个红领巾连起来是多长? 10米100个红领巾连起来是多长? 100米1000个红领巾连起来是多长? 1000米(板书:1000米)(3)引入这是哪里?上海迪士尼乐园在今年开园了。
我们康城学校距离上海迪斯尼乐园大约有5()千米以前学习的长度单位都太小了,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千米的认识”。
(板书:千米的认识)2、认识千米那1千米有多长呢?这个1千米和我们1000条红领巾连起来的1000米有什么关系?一样长生活中的1千米有多长呢?(1)操场绕的1千米你们去操场上跑步过吗?100米跑过吗?操场上的这一段直线跑到就是100米,整个一圈跑道是400米,想一想。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b9604d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e.png)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P7—P8“千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3、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
教学难点: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课前老师带你们去操场了解相关的信息,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交流信息后教师板书:1、走100米的路大约需要200步。
2、沿学校200米的操场走一圈大约需要3分钟。
刚才同学们汇报的时候用到了一个长度单位——米,如果我们想要测量从遂宁到成都的距离,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引出千米)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初步建立1千米的概念。
引导: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千米有什么用?1千米到底有多长?什么地方用到千米?)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的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你的印象里,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
2、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联系实际: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3、估计1千米的距离。
(1)、初步估计: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学生估计,师生共同评价。
(2)、引导:从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究竟有多长?4、体会感受: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5、进一步估计:(出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师:老师还准备了一张学校周围的交通图,你们的桌上也有一张,请你画一画,从学校出发走1千米,还可以到哪些地方?学生独立操作后交流汇报:(学生能汇报几种就几种)6、了解用途、体会价值。
3.2千米的认识 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3.2千米的认识 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45b69b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7.png)
教案标题:3.2千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千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意义,能够准确地进行长度测量。
2.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千米的定义:千米是长度单位,是“千”和“米”的组合,表示一千米。
2. 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1千米=1000米。
3. 实际生活中的千米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千米的定义,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2. 教学难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长度较远的物体,如学校到家的距离,引入千米的认识。
2. 新课导入:讲解千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千米是长度单位,是“千”和“米”的组合,表示一千米。
3. 换算教学:讲解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换算。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千米与米的换算。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千米有更深入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物体,尝试用千米作为单位进行描述。
2. 让学生进行千米与米的换算练习,加深对换算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3.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上就是我对“3.2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尤其是实践操作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通过实际测量和换算活动来加深对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的理解。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之实践操作环节详细说明1. 准备工作- 材料准备:为学生准备测量工具,如卷尺、测量轮或步距器,以及记录用的纸张和铅笔。
- 场地选择:选择适合进行长度测量的场地,如学校的操场或周边的街道。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人教新课标2014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人教新课标2014](https://img.taocdn.com/s3/m/9749e1e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0.png)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人教新课标201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三年级上数学教案中的“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这一部分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2014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六章的第三节。
我们将要学习如何认识千米,如何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如何通过估测来判断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千米的概念,了解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并且能够运用估测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难点是让学生们能够通过估测来判断物体的长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长度物体,如尺子、绳子等,以及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2. 知识点讲解: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我会向学生们解释千米的概念,并且讲解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 例题讲解:我会出一道例题,比如“一条路长2千米,它的长度是多少米?”来让学生们练习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4. 随堂练习:我会出一道随堂练习题,比如“一个篮球场的长度大约是200米,那么它的长度是多少千米?”来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1千米 = 1000米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在估测练习中,有些学生还是存在一些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估测练习的引导,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同时,我也会尝试引入更多的实际情景,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这些细节对于学生们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
一、实践情景引入二、知识点讲解在知识点讲解环节,我使用了图片和视频资料来向学生们展示千米的实际情景。
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千米的概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bc4720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3.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千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2. 使学生能够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千米的概念2. 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3. 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千米的概念,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2. 教学难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千米与米的换算表,实际场景图片。
2. 学具:直尺,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或实例,让学生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千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千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3. 换算教学:讲解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4. 实例讲解:通过实际场景,让学生运用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5.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千米的概念2. 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3. 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完成千米与米的换算。
2. 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3. 计算题:计算实际场景中千米的长度。
4. 应用题:运用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千米概念的理解,及时纠正错误观念。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千米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要布置适量,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不会增加学生负担。
4.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通过讲解千米的概念、换算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了千米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一、引入环节的设计二、新课导入环节的设计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应详细讲解千米的概念,包括千米的定义、符号、以及与米的关系。
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及换算》教案
![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及换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2ef16a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e.png)
小结:同学们做得非常好,大家都能够根据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进行正确的换算。
3.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了1千米=1000米。那么根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你能正确换算吗?
二、新授
1.教学例5。
学习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千米的认识及换算
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测量较远路程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1千米(公里)=1000米
作业设计:
填空。
8千米2米=()米
20千米-2000米=()千米
720米+300米=()千米()米
(考查知识点:米与千米的单位换算;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加深了学生对1千米长度概念的理解。
2.对于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估计学生能说出来,就直接让学生说一说。然后通过讨论、汇报,使学生了解到:测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测量,还可以步测、看车上的里程表,等等。
3.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小组里进行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交流汇报,组织学生进行评议是否合理。
三、总结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感受。
【设计意图:既总结本课所学知识点,又促使学生体会收获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板书设计:
教学重点
学会根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难点:正确解答与千米相关的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课题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课型新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等于1000米。
过程与方法: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教学难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教具准备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间及步数。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化调整或反思一、导入,初步感知: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重庆到北京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重庆到北京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重庆到北京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边说边板书)二、学习新知(一)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请看(出示例4):(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
图1: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图3:离南京还有98 千米。
图4:地图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长度16千米、32千米、48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
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
【板书:公里(km)】(二)新课展开:1、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1千米有多长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对,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次,5个来回。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
我们可以写成1千米=1000米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追问:2千米=()米(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XX米)4千米=()米 3000米=()千米9千米=()米 6000米=()千米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长?(1)出示学校操场:这是我们小学的操场,一圈是400米,沿着它跑几圈是1千米?(2)星期天,老师进行了一次实地测量,从我们熟悉的学校出发一直往东走,到工商银行大约是1千米。
从学校出发一直往西走到天桥底大约是1千米。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3)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三、实际运用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智慧宫去闯一闯,愿意吗?1、第一关(练习六第4题)(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把算式写在本子上)(2)交流反馈,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示出1千米。
2、第二关(练习六第8题)一圈400米,5圈几千米?如何列式计算,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3、第三关(练习六第14题)(1)学生先读题,然后理清思路,他们选择什么方式去比较合适,关键是看出发地点与目的地点的距离,根据距离的长短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2)再了解一下,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分别是多少,根据距离,估测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长能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
4、第四关:改一改。
(课件出示)小明的日记XX年9月29日星期六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
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
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
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儿去?”我说:“去广场放风筝。
”丁丁说:“广场离这里很近,才1米呀!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
你们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
)五、课后延伸: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板书设计: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例4 1千米=1000米例5 3千米=()米 5000米=()千米想:1千米是1000米,想:1000米是1千米,3千米是()个1000米。
5000米里面有()个1000米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课题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课型新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等于1000米。
过程与方法: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教学难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教具准备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间及步数。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化调整或反思一、导入,初步感知: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重庆到北京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重庆到北京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重庆到北京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边说边板书)二、学习新知(一)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请看(出示例4):(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
图1: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图3:离南京还有98 千米。
图4:地图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长度16千米、32千米、48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
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
【板书:公里(km)】(二)新课展开:1、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1千米有多长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对,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次,5个来回。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
我们可以写成1千米=1000米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追问:2千米=()米(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XX米)4千米=()米 3000米=()千米9千米=()米 6000米=()千米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长?(1)出示学校操场:这是我们小学的操场,一圈是400米,沿着它跑几圈是1千米?(2)星期天,老师进行了一次实地测量,从我们熟悉的学校出发一直往东走,到工商银行大约是1千米。
从学校出发一直往西走到天桥底大约是1千米。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3)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三、实际运用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智慧宫去闯一闯,愿意吗?1、第一关(练习六第4题)(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把算式写在本子上)(2)交流反馈,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示出1千米。
2、第二关(练习六第8题)一圈400米,5圈几千米?如何列式计算,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3、第三关(练习六第14题)(1)学生先读题,然后理清思路,他们选择什么方式去比较合适,关键是看出发地点与目的地点的距离,根据距离的长短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2)再了解一下,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分别是多少,根据距离,估测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长能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
4、第四关:改一改。
(课件出示)小明的日记XX年9月29日星期六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
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
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
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儿去?”我说:“去广场放风筝。
”丁丁说:“广场离这里很近,才1米呀!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
你们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
)五、课后延伸: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板书设计: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例4 1千米=1000米例5 3千米=()米 5000米=()千米想:1千米是1000米,想:1000米是1千米,3千米是()个1000米。
5000米里面有()个1000米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课题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课型新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等于1000米。
过程与方法: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教学难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教具准备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间及步数。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化调整或反思一、导入,初步感知: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重庆到北京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重庆到北京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重庆到北京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