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湖南教育版.七年级地理上

合集下载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2)(K12教育文档)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2)(K12教育文档)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2)(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2)(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2)(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1、以风车而闻名的国家是荷兰,其国花是郁金香。

2、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西亚和北非,男子的传统打扮多是身着白色宽大的长袍,头戴头巾,原因是这里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

3、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4、地图上的八个方向(右图)5、描述公路的走向和河流的流向公路:XX走向,如: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等。

河流:自___向___,如:自东向西;自南向北等。

6、地图上的方向的判读①有的地图有指向标,就要根据指向标来判断方向,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7、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8、比例尺的三种方式:数字式:1:1000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____千米。

线段式:9、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10、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范围以及地图详细程度之间的关系:尺大围小内容详,尺小围大内容简如在同样大小的两张纸上(图幅相等),一个画山东地图,一个画聊城地图11、要画一幅某学校或者某乡镇地图,就要选用______的比例尺;要画一幅中国地图或者世界地图,就要选用______的比例尺。

湖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5篇

湖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5篇

湖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5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湖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湖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第一节日本第 1 教时教学目标: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教学重点:日本自然地理特征;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教学难点:日本自然地理特征;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教学准备:课件《樱花》课件<日本>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

[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到日本修学旅行,下面几种运输方式都能到日本吗?为什么?1、汽车2、火车3、飞机4、轮船(让学生去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

)[活动]:四人一小组,根据下面提供的四个问题,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展开探究讨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

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3、日本有那几个的城市?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置4、日本是一个岛国,英国也是一个岛国,比较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度和纬度,那个国家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影响吗?(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画面切入到“世界政区图”、“日本图”)教师此时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日本图”和“富士山图”,结束后重新显示版面2,让学生回答问题,讲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

高效课堂:人民教育版.七年级地理上

高效课堂:人民教育版.七年级地理上

第 2 课时
第 1 课时
第 3 课时
第 2 课时
第 4 课时
第二章复习课
第二节㊀ 地球的运动 ㊀ ㊀ 9㊀ ㊀ ㊀ ㊀ 11 ㊀
第二章测试卷
第 1 课时
期中测试卷
第 2 课时
第三节㊀ 地图的阅读 ㊀ ㊀ ㊀ 13 ㊀ ㊀ ㊀ ㊀ 15 ㊀ ㊀ ㊀ ㊀ 17 ㊀ ㊀ ㊀ ㊀ 19 ㊀ ㊀ ㊀ ㊀ 21 ㊀
第一章㊀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㊀ 地球和地球仪 ㊀ ㊀ 1㊀ ㊀ ㊀ 3㊀ ㊀ ㊀ 5㊀ ㊀ ㊀ 7㊀
第二章㊀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㊀ 大洲和大洋 ㊀ ㊀ ㊀ 23 ㊀
第 1 课时
第二节㊀ 海陆的变迁 ㊀ ㊀ ㊀ 25 ㊀ ㊀ ㊀ ㊀ 27 ㊀ ㊀ ㊀ ㊀ 29 ㊀ ㊀ ㊀ ㊀ 31 ㊀ ㊀ ㊀ ㊀ 33 ㊀ 第三章㊀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㊀ 多变的天气
第 1 课时
㊀ ㊀ ㊀ 57 ㊀ ㊀ ㊀ ㊀ 59 ㊀ ㊀ ㊀ ㊀ 61 ㊀ 聚落 ㊀ ㊀ ㊀ 63 ㊀ ㊀ ㊀ ㊀ 65 ㊀
第 1 课时
第 2 课时
第 2 课时
第二节㊀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四节㊀ 世界的气候 ㊀ ㊀ ㊀ 49 ㊀ ㊀ ㊀ ㊀ 51 ㊀ ㊀ ㊀ ㊀ 53 ㊀ ㊀ ㊀ ㊀ 55 ㊀
第三节㊀ 人类的聚居地
������������������������������������������������������������������������������������������������������������������������������������ 自学教材第 4 页,回答问题㊂ 表面积约㊀ ㊀ ㊀ ㊀ ㊂ 1.概念: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㊀ ㊀ ㊀ 2.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 来表示地理事物㊂ 把它缩小,制作地球的模型㊂ ㊀ 自学教材第 4 5 页,回答问题㊂ 地球仪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课件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课件

世界地理的分区
总结词
大洲、大洋、南北极、海域、海峡、半岛、岛屿
详细描述
世界地理分区是根据地理特征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将地 球表面划分为若干个区域。这些区域包括大洲、大洋 、南北极等,每个区域都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大洲是地球表面的大陆和其附近岛屿的总称,大洋是 海洋和其上空的水汽和风力等要素的总和,南北极则 是地球的最南端和最北端。此外,海域、海峡、半岛 和岛屿也是世界地理分区的重要组成要素。
地形地貌
要点一
总结词
地形地貌是地球表面最直观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对自然地 理环境和人类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地形地貌包括山脉、河流、湖泊、平原、盆地等地形类型 ,它们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组合和形态。地形地貌的 形成受到地壳运动、气候、水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 地形地貌也对气候、水文等其他要素产生影响。地形地貌 对于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土地利用、 城市规划、交通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考虑地形地貌的影响。
气候
总结词
气候是自然地理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影响着地球表面的水文、土壤和植被等其 他要素。
详细描述
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风速等特征,这些特征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气 候的形成受到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 和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了解气候变化和趋势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浪费。
中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生态文明建设
科技创新驱动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 环境保护作为国家战略,推动绿色发 展。
中国积极推动环保科技创新,加强环 保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环保产业的 整体水平。
法律法规体系

湘教课标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3节世界的地形3

湘教课标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3节世界的地形3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第一课时)
1
学习目标:
1.说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并能在 相关图中识别。 2.了解五种陆地地形的类型,并能比较 五种陆地地形的基本特点。 3.说出世界陆地两大山脉带,并能在地 图上找到世界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 和盆地的名称。
2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18
13
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喜马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也 有些盆地内部分布着起伏的丘陵。
15
塔里木盆 地
刚果盆地
四川盆地 大自流盆地
16
判断A、B、C、D、E各点年在地形区分别属 于哪一种地形类型。
山地
高原
丘陵 盆地
3
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海拔
4
① A、B、C、D、E各点的海拔大约是多少? ② A、B两点和D、E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分
别是多少?
5
二、陆地地形类型
平原
6
高原
7
山地
8
丘陵
9
盆地
10
一、高原与平原
共同特征:地表起伏小。 不同特征: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边缘 比较陡峭。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11
东欧平原
青藏高原
亚马孙平原 巴西高原
12
二、山地与丘陵
共同特征:地表崎岖不平。 不同特征: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 陡,沟谷较深。丘陵较低,海拔大致在500米以下, 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湖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梳理

湖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梳理

湖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梳理湖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梳理(一)海陆变迁1、地球表面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的例子:海陆的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①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②我国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河道及森林遗迹:说明过去的陆地变成现在的海洋2、大陆漂移假说:20世纪初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主要内容2亿年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陆地,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3、板块构造学说:①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A亚欧板块、B美洲板块、C非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E太平洋板块和F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②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③证据:a 地中海在不断缩小因为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继续碰撞。

b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因为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不断地拉伸c 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4、火山和地震:①地球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山脉带和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②这些地方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③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湖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梳理(二)气温和降水1、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2、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南半球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①等温线大致和经线(经线、纬线)平行,南北半球的等温线较平直的是南半球,原因海洋面积广阔②世界气温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

影响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是纬度。

③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同(不同、相同)a夏季气温,陆地高,海洋低;b 冬季气温,陆地低,海洋高。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上)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上)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上)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课本1—6页)1.我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文献是《易经·系辞》。

2.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地理学》专著的作者是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

3.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4.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气候炎热、风沙多。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课本7—14页)1.在地图的家族中分为两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地图家族的新成员是电子地图。

2.地图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地图上的方向有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共八个方向。

4.地图上的方向: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在野外,确定方向的方法:指南针定向;北极星定向;太阳定向;太阳和手表定向。

6.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①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现有1:1000和1:20000两个比例尺,较大比例尺是1:1000,较小比例尺是1:20000。

②所画地图范围越大(如中国地图),内容就越简略,选用比例尺越小,③所画地图范围越小(如北京地图),内容就越详细,选用比例尺越大。

④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注意:比例尺的大小比较要将比例尺化成统一表示形式再比较。

另注意单位换算,1km=100000cm。

7.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是说明地理事物的名称和数字。

8.识记课本P10的图例表。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课本16—27页)1.①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葡萄牙(国)的麦哲伦;他的船队环球航行成功,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

地理七年级上湘教版4.1天气和气候课件

地理七年级上湘教版4.1天气和气候课件
利用图表展示观测数据的 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如 绘制气温曲线图、降水量 柱状图等。
相关分析
探讨不同气象要素之间的 相关关系,如气温与湿度 的关系、风向与风速的关 系等。
05
应对不同天气和气候条件
预防措施和应对策略
针对极端天气事件制定应急计划
01
包括疏散路线、紧急避难所和救援资源的准备。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
连续观测
对某一气象要素进行连续不断 的观测,并记录数据变化,如 连续记录风向风速变化。
自动记录
使用自动气象站等设备进行自 动观测和记录,实现数据的实 时更新和存储。
分析天气现象数据
01
02
03
统计分析
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算平均值、极值、标准 差等统计量,以揭示天气 现象的规律和特征。
图表分析
影响
候变化的关系

影响及责任
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垂直地带性
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气候类型出现垂直分异。
影响气候形成因素
太阳辐射
纬度位置决定太阳辐射的强弱,进而影响气候的 冷暖。
下垫面状况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对气候的形成 和变化有重要影响。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是形成各种气候类型和天气变化的主要 因素。
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状况、排放温室气体等 方式影响气候变化。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湿润,主要分布在南北 纬40°-60°的大陆西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 四季分明,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30°-60°的大陆内部。
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02
01

2021年湘教初中地理七上《2第3节 世界的地形》课件 (7)

2021年湘教初中地理七上《2第3节 世界的地形》课件 (7)
B
山脊
D A
•山 顶
C
鞍部
D
山谷
陡崖
E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分地形
1、山顶:闭合等高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300 100
200
山 顶
2、盆地:闭合等高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
100
300

200

3.
海拔200米以下,地 100 面起伏很小
平原
1020 1040
海拔1000米以上,
4.
1060
关于等高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图上等高线表示的高度是相对高度
B、等高线是地图上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 成的线
C、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能判断坡度的 陡缓
D、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状况能判断地形的 起伏
、读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在部分的地形名称: B ,D 。
(2)甲地海拔为 米,甲、乙 两地的相对高度约 米。



亚马孙平原



安第斯山脉
高原
海拔 较高。 特征 地面坦荡或起
伏不大,边缘 陡峻。
4000米 海平面
高原景色
阿尔卑斯山脉
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
落基山脉



亚马孙平原



安第斯山脉
盆地
海拔 无标准 特征 四周高,中间低。
海拔低 <200米
海拔高,边缘 陡峭
共同特点:地面起伏小
海拔较低 小于200米
(3)甲地在乙地的 方向。
读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
是A 、 B 、C 、D (2)图中修建水库最适宜 的地点是 ,理由是

七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2024)-【新教材解读】义务教育地理教材内容解读课件

七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2024)-【新教材解读】义务教育地理教材内容解读课件

1. 新课标下新教材特点
3.增设“发现”“探究与实践”等栏目,创新教材呈现形式
通过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享有学习的获得感是本次教材修订 的重要理念。教材编委会大胆创新栏目设计,通过在每节开篇增设“发现” 栏目、每章末增设“探究与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栏目,突出教材的科学性 、实践性与可操作性。
1.新课标下新教材特点
首先,在“发现”栏目中设置学生感兴趣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源自真实情境的问题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有的问题在学生联想前置知 识后,再认真分析,可能迅速得出正确结论;有的问题可能需要学生在完成 整节、甚至整章的学习后,才有所收获。在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我们 怎样学地理”的“发现”栏目中,通过设置“你认为玲玲的朋友拿到图1-22 ,能认清校园里的各个景物吗?为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绘制 地图时有哪些必不可少的要素,从而引出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
新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呈现突出思想性,注重基础性,反映时 代性。依据新课标要求,加强德育教育,体现地理学科本质,反 映现代科技进步,综合体现课程的育人价值。
新教学目标 新教学关系

新育人方式 新内容组织
目录
第一部分
《第地二理部新分 教材(2024湘教版)》修订的背景和意义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4.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实验、调查、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能够 在校内、校外的真实环境下,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通过地理实践活 动,观察和感悟地 理环境及人们生产生活的状态,尝试解决实际地理问 题,增强信息运用、实践操作等行动能力;能够养成在实践活动中乐于 合作、勇于克服困难等品质。
(三)课程内容
(一)核心素养
地理课程核心素养是一个相互联 系的有机整体。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 程内容蕴含 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综 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建立人地协 调观所需要的重要思维方式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则是学生秉持人地协调观 、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方法,在 分 析和解决地理实践问题时所具备 的行动能力和意志品质。

湖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最新模板

湖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最新模板

湖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最新模板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地理教学计划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湖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湖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共同完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各类基础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学习潜能,增加对世界各地地理知识的认识,让学生们养成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良好精神状态。

二、教材分析第一章认识大洲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学习并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知识。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

难点是比较七大洲的气候以及影响七大洲气候的因素。

第二章了解地区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及南北两极的有关的地理知识。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的地形与气候,以及南北两极的地理概况。

难点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第三章走近国家本章主要是学习并掌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

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

本章的重点是掌握以上各国的地形特点和典型的气候特点,掌握各国重要的自然资源。

难点是美国的农业带的分布。

三、重点、难点:1、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2、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几个大国的人文特征,能简单分析人—地内在关系;3、初步学会国家和地区的分析方法;四、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理清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难点。

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湖南教育出版社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市一等奖)

湖南教育出版社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市一等奖)

教学设计题目: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第一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从领土面积、人口、社会制度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了解地球上有着形形色色的国家和地区2、了解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并初步了解“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各种图片,初步学会搜集世界各国的主要经济数据,并尝试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通过阅读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分布图,学生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主要分布的地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世界各国虽然存在着差异,但各主权国家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2、通过学习,激发起学生对改革开放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探索活动】请同学们欣赏视频“澳大利亚”和“埃塞俄比亚”,通过观看视频说一下这两个国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学生讨论后回答【小结】从视频可以看出两个国家居民的生活状况和生活环境反差极大,澳大利亚比较富裕,埃塞俄比亚比较贫穷。

不同的国家,经济水平有差别,有的比较富裕,有的比较贫穷,它们在国际上的地位是平等的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

首先我们先了解世界上都有哪些国家。

(新课教学)【板书】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一、不同类型的国家【讲述】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目前,全世界70多亿人,分别居住在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设问】1、你能举出你熟悉的国家和它们所在的大洲吗各国之间有什么不同2、你能按面积大小排列这些国家吗它们各属于哪一个大洲3、你知道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吗4、哪个大洲现在还没有国家5、面积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是哪些学生讨论后回答【小结】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是俄罗斯,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面积仅有平方千米,不足北京故宫面积的2/3。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课件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课件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课件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课件(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知道主要的地形类型,能够说出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

2、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并能根据当地情况说出1—2种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特点。

二、教学重点:地形类型、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

难点:主要地形类型特点、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

三、教具:沙盘、水、小风扇。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引入:我们的家园地球表面70%是海洋,30%是陆地而这陆地并不是平坦的,而是由各种形形色色的地形构成的。

对于这些地形我们的地理学家给它们取了相应的名字。

它们各叫什么、有什么特点呢?读图4—48———4—51思考并分组讨论:地形主要有那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代表发言:(地形:丘陵、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根据P154表格要求完成表格地形类型海拔相对高度丘陵有高有底小平原地面宽广地表起伏小小山地较高有明显起伏大高原极高顶面较大起伏小大提问:我们的家乡有那些地形类型?这些类型对我们家乡经济有什么作用?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小结:我们的家乡确实有许多矿,开采这些矿对我们生活水平提高有好处,但是我们以前的家乡是山清水秀、鱼羊成群。

你们的父辈不合理的开发以使我们的家乡上无一片净空、下无一片净土水中无鱼,自然界已经开始给我们惩罚了。

合理开发资源还我清山绿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过渡:通过前面我们大家的讨论知道了地形主要有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等,那么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回答:(山脉是由板块碰撞形成的等。

)教师再问:那么我们家乡的山上的沟谷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讨论:教师演示小实验:①用水从沙盘中“山”的顶部冲下。

②用小风扇吹沙盘中的“山”。

教师讲解:降水冲刷、风蚀这都是地球表面外力的作用,在不同地区由于外力作用的千差万别形成了许多特殊的地形。

对照图4—60至4—65看书P157内容。

学生讨论: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及我们家乡地形变化的主要外力因素。

3.1.1 大洲和大洋(教学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高效课堂

3.1.1 大洲和大洋(教学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高效课堂

陆地20﹪ 海洋80﹪
陆地38﹪ 海洋62﹪
陆地39﹪ 海洋61﹪
陆地19﹪ 海洋81﹪
海陆分布特征
小结:无论怎样划 分,地球的任何两 个大小相等的半球, 都是海洋面积大于 陆地面积。
海洋彼此相连 ,陆地被分割成许多大小不同的陆块。
北美大陆
南 美 大 陆
亚欧大陆




澳大利亚大陆
南极大 陆
陆地的不同形态
大陆 指地球上的大块陆地地区
半岛 三面被水包围的陆地
连接两个海或洋 的较狭窄的水道
海峡
岛屿 四面被水包围的小块陆地
知识拓展
阿拉伯半岛
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的西南部, 南北长2240千米,东西宽12001900千米,海拔1200-2500米,是 古老平坦台地式高原。
面积约32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 上最大的半岛。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 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简称:乌乌里大黑土
知识拓展
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2、亚洲与非洲的分界: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3、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白令海峡 4、亚洲与大洋洲的分界: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5、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直布罗陀海峡 6、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丹麦海峡 7、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巴拿马运河 8、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德雷克海峡
新课程目标
• 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 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素养目标
• 区域认知: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七大洲和四 大洋的名称、分布。
• 综合思维:运用地图,地球经历了数十亿 年的变化,形成了今天的海陆面貌。
第一部分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课件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课件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课件标题: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课件一、课程概述欢迎来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学习。

本课程涵盖了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包括地球的结构、地形地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

通过学习,你将了解地理学的研究方向和价值,掌握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方法,培养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地球的结构和运动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了解地球的结构和运动是理解地理现象的基础。

我们将学习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运动、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

第二章:地形地貌的形成与演变地形地貌是地球表面最直观的表现,对其形成和演变的理解将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环境。

我们将学习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等不同地形地貌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第三章:气候的形成与变化气候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化和影响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将学习气候的形成原理、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第四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将学习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分类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了解地球上主要的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类型。

第五章: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相互作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未来。

我们将学习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了解人口、城市、工业、农业等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三、课程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旨在通过实践和互动,帮助你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

四、课程评估评估你的学习进度和成果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我们将通过课堂测试、作业、小组讨论和期未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估,以便了解你的学习状况并提供及时的反馈。

五、课程资源为了方便你的学习,我们提供了多种学习资源,包括课堂讲义、电子图书、在线视频、参考书目等。

地理初一教程高效篇湘教版

地理初一教程高效篇湘教版

地理初一教程高效篇湘教版地理是一门探索地球的科学,它涉及到地球的自然现象、人类活动以及各种地理现象的相互关系。

作为初中生,学习地理是我们的必修课程之一。

但是,如何高效地学习地理呢?在本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高效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

1. 制定学习计划学习地理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首先,根据教材和课程表,了解本学期将学习的内容和考试时间。

然后,合理安排每周的学习时间,确保能够充分掌握每个单元的知识。

制定学习计划不仅有助于避免拖延症,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2. 多媒体辅助学习在学习地理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可视化效果。

通过观看地理纪录片、浏览地理网站或使用地理教育软件等方式,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并且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3. 多种学习方式结合地理学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点,还需要理解和应用知识。

所以,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

例如,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参加讨论、做实地考察、观察地图等方式,将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4. 制作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整理和归纳知识点。

在学习地理时,可以尝试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课本上的知识,将重要概念和相关知识点进行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这样做不仅有助于记忆,还能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的关联性。

5. 多做练习和实践通过多做练习题和实践操作,可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使用课本上的习题,或者借助辅导书籍和网上资源进行练习。

此外,还可以参加地理竞赛或者模拟考试,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

6. 与他人互助学习学习地理不必孤军奋战,可以与同学或老师互助学习。

可以组队讨论课堂上的问题,共同探讨、解答疑惑。

还可以利用学习小组或线上论坛等平台与他人交流心得和经验,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7. 养成积极态度最后,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是高效学习地理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让我们走进地理 1 3 3 5 地球的面貌 7 7 1 1 1 3 1 5 1 7 1 7 1 9 2 1 2 3 2 5 世界的居民 2 7 2 7 2 9 3 1 3 3 3 5 9
第三章复习课 第三章测试卷 期中测试卷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天气和气候 气温和降水
第 1 课时 第 2 课时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 1 课时 第 2 课时
第二节 第三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世界的地形
第 1 课时 第 2 课时
第四节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第 1 课时 第 2 课时
第四节
海陆变迁
第四章复习课 第四章测试卷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一 ~ 二章复习课 第一 ~ 二章测试卷 第三章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第 1 课时 第 2 课时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国际经济合作
第五章复习课 第五章测试卷 期末测试卷 参考答案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世界的人种 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世界的聚落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 ㊀ 我们身边的地理
������������������������������������������������������������������������������������������������������������������������������������ ㊀ ㊀ 1. 理解什么是地理,能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生 产建设及风土人情等方面相关的地理现象㊁ 知识㊂ ( 重点) 2. 初步形成 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 的 观念,能够用地理知识初步解释日常生活㊁ 生产等 方面的地理现象㊂ ( 难点) 3. 明确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㊂ 多样的 语 言 与 ㊀ ㊀ ㊀ ㊀ , 各 具 特 色 的 艺 术㊁ ㊀ ㊀ ㊀ ㊀ 和㊀ ㊀ ㊀ ㊀ ㊂ 2. 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 那 里气候㊀ ㊀ ㊀ ㊀ , 很少下雨㊂ 人们穿长袍㊁ 戴 头巾的主要目的是㊀ ㊀ ㊀ ㊀ ㊀ ㊀ ㊂
������������������������������������������������������
一㊁知识回顾 1. 从电视节目中, 我们经常看到惊险的斗牛比 赛, 斗牛 最著名的国家是㊀ ㊀ ㊀ ㊀ ㊂ 2. 我们要看冰雕艺术,应该去的城市是黑龙江省 省会㊀ ㊀ ㊀ ㊀ ㊂ 二㊁教材预习 ( 一) 解开地理之 谜 自学课本 P2 及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㊂ 1. 我们生活在㊀ ㊀ ㊀ ㊀ ㊀ ㊀ 之中,地理知识就在 我们身边㊂ 2. 中国最早出现 地理 一词的文献是‘㊀ ㊀ ㊀ ㊀ “, 时间是公元前㊀ 世纪;西方第一本以 地理 命 名的专著是出现在公元前 2 世纪的 ‘ ㊀ ㊀ ㊀ ㊀ ㊀ ㊀ ㊀ “㊂ ( 二) 地理与日常生活 自学课本 P3,回答问题㊂ 学习 地 理 可 以 让 我 们 在 日 常 生 活 中 懂 得㊀ ㊀ ㊀ ㊀ ㊀ ㊀ ,知道㊀ ㊀ ㊀ 变化,了解世界各地 的㊀ ㊀ ㊀ ㊀ ㊀ ㊀ ㊀ ㊀ , 提 高 对 生 活 的 ㊀ ㊀ ㊀ ㊀ 能力㊂ ( 三) 地理与生产建设 自学课本 P3 4 及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㊂ 1. 人类的生产活动要受到 ㊀ ㊀ ㊀ ㊀ ㊀ ㊀ 的影响 和制约㊂ 农业生产必须㊀ ㊀ ㊀ ㊀ ㊂ 2. 兴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 ㊀ ㊀ ㊀ ㊀ ㊀ ㊁㊀ ㊀ ㊀ ㊀ ㊀ ㊁㊀ ㊀ ㊀ ㊀ ㊀ ㊁㊀ ㊀ ㊀ ㊀ ㊀ 和 ㊀ ㊀ ㊀ ㊀ ㊀ 等 条件㊂ 3. 在解决全球性的㊀ ㊀ ㊀ ㊀ ㊁㊀ ㊀ ㊀ ㊀ ㊁㊀ ㊀ ㊀ ㊀ 问题等方面,地理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㊂ 4. 被称为 风车之国 的国家是㊀ ㊀ ㊀ ㊀ ,其风车 在历史上起到的主要作用是排水,为 ㊀ ㊀ ㊀ ㊀ ㊀ ㊀ 提供了条件㊂ ( 四) 地理与风土人情 自学课本 P5 6 及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㊂ ㊀ 1. 地理景观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种族与㊀ ㊀ ㊀ ㊀ ,
������������������������������������������������������
学习活动一㊀ 地理与日常生活㊁生产建设 1. 读课本 P3 4, 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㊁ 生产建设的 关系㊂ (1) 你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需要地理知识的 例子吗? (2) 生产建设主要包括工业生产㊁ 农业生产㊁ 交通 运输建设㊁ 城市的发展规划等许多方面㊂ 若想兴 建工业企业,你知道应该考虑哪些条件吗? 2. 合作学习 (1) 课本 P3 图表现了哪两种体育运动? 这两种 体育运动适合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开展? (2) 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 解决什么问题?
1 ㊀
2. 合作学习 (1) 在我国,东北人睡土炕, 而西南地区的人们却 睡吊床,这是为什么? (2) 住房多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㊂ 我国南方与 北方房屋的屋顶存在着差别,南方比较尖,北方比 较平,可概括为 南尖北平 ,这是为什么呢?
3 7 3 9 4 1 世界的气候 4 5 4 7 4 7 4 9 5 1 5 1 5 3 5 5 5 5 5 7 5 9 6 1 世界的发展差异 6 3 6 5 6 7 6 9 1 课时 第 2 课时
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
第 1 课时 第 2 课时 第 3 课时 第 4 课时
Ә典题探究
������������������������������������������������������������������������������������������������������������������������������������
例1㊀ 下列有关体育活动与开展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㊀ ㊀ ) A. 冬季奥运会在广州举行 B. 冲浪运动在内陆地区进行 C. 登山运动可在平原地区广泛开展 D. 滑雪运动在纬度较高㊁冬季有积雪的地区进行 自主解答: 规律总结:一个地区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㊁ 地形㊁ 气候等特点,选择合适的生活方式㊁生产方式㊂ 学习活动二㊀ 地理与风土人情 1. 读课本 P5 6,了解地理与风土人情的密切关系㊂ (1) 服饰与地理的关系㊂ 你知道生活在阿拉伯地 区的人们为什么要穿着白色宽松的长袍吗? (2) 饮食与地理的关系㊂ 我国四川人爱吃辣,这是 为什么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