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语段专题练习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语段专题练习及答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语段专题练及答案一)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XXX被贬到巴陵郡。
一年后,政治清明,各项事业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于是重新修建了岳阳楼,并增加了新的规模,刻上了唐朝的名人和当代诗人的诗篇。
我写下这篇文章以作纪念。
我观看着巴陵郡的胜景,就在洞庭湖边。
它环绕着远山,吞噬着长江,浩浩荡荡,一片辽阔无边;早晨的阳光和晚上的阴影,气象万千。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色。
前人已经详细描述过了。
但是北面通向巫峡,南面极远处是XXX,许多迁徙的人和诗人都会在这里相聚,观赏物景的心情难道不是异于常人吗?如果下着连绵不绝的雨,一个月都不停歇;阴风呼啸,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都隐没了,山峦隐没在云雾中;商旅无法行走,船只倾覆摧毁;黄昏笼罩着一切,虎啸猿叫。
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乡背井的感伤,担忧谗言和讥讽,满眼XXX,感到极度悲伤的人。
而如果是春和XXX,波澜不惊,上下天空,一片碧蓝的湖面,沙鸥飞翔,锦鳞游泳;岸边的芷草和XXX郁郁葱葱。
或者是长长的云彩空中飘荡,皎洁的月亮高悬千里,闪烁的光芒跳跃着,静静的影子沉淀着,渔歌相互回答,这种乐趣何其无穷!登上这座楼,就会有心旷XXX的感觉,宠辱偕忘,拿起酒杯,喜悦洋溢的人。
唉,我曾经寻求过古代仁人的心,或许这两种情感是不同的,但是为什么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高高的寺庙里,会为民众忧虑,在江湖远方,会为君主担忧。
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都会感到忧虑。
那么,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一定是“先为天下的忧患而忧患,后为天下的欢乐而欢乐”吧。
唉,这样微不足道的人,我该归属于谁呢?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前人之述备矣(前人已经详细描述过了)(2)连月不开(连续一个月不停止)3)薄暮冥冥(黄昏笼罩着一切)(4)至XXX和XXX (就像春天和晴朗的天气一样美好)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政治清明,各项事业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基础练习
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基础练习(九年级上册)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B.拥毳衣/炉火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更有/痴/似相公者2.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崇祯五年十二月”是明朝的年号,而此时明朝早已灭亡,这样用笔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B.“莫说相公痴”的“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一句描写不加渲染、简洁质朴,采用了白描的手法。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3.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余强饮三大白而别A.剩余的强迫我喝了三大杯白酒就告别了。
B.我勉强喝了三大杯白酒才告别了。
C.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D.我勉强喝了三大杯酒才告别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带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1)下列句中划线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A.乐亦在其中乐善好施B.曲肱而枕之迂回曲直C.同舍生皆被绮绣舍生取义D.右备容臭臭未干(2)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主人日再食食:食物B.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C.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D.略无慕艳意慕艳:羡慕(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甲、乙两文段中,宋濂和孔子在物质生活享受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这体现了他们怎样的人生追求?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履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含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题】练习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题】练习卷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乙】景公①之时,雨②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②雨(yù):下。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臣之妻私臣私:②时时而间进间:③公被狐白之裘被:④晏子对曰对:(2)请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3)齐威王的“善”,带来的最终结果是“”(用原文回答);齐景公的“善”,可以看出他具有的君主风范。
(4)请结合【甲】【乙】两个语段,简要说说邹忌和晏子是怎样劝说国君的。
【答案】【小题1】偏爱,间或,偶尔,同“披”,穿着,回答【小题2】略【小题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从谏如流【小题4】略【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意思的掌握。
①句意:我的妻子偏爱我。
私,偏爱。
②句意: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
间,间或,偶尔。
③句意: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
被,同“披”,穿着。
④句意:晏子回答说。
对,回答。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专题07《出师表》阅读真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汇总阅读真题
出师表一、课内阅读(一)(2022·四川凉山·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1.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B.陟罚臧否,不宜异同..C.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选文是诸葛亮呈给刘禅的表。
B.选文将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把真挚感情融于议论、叙事之中。
C.诸葛亮首先向刘禅陈述了蜀国当时面临的不利处境,接着阐述了有利条件,之后提出三条建议。
D.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其中严明赏罚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3.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A.今天天下三分,益州困苦穷乏,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秋天。
课内文言文阅读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一、岳阳楼记(节选)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百废具.兴( 同“俱”,全、皆)(2)曾其旧制.( 规模)(3)春和景.明( 日光)(4)宠辱偕.忘( 一起)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湖面上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3.下面对原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本文在表达方式上将记叙、描写、议论自然地结合;句式上骈散结合,读时富有节奏,声调铿锵,给人以美感。
B.文章先由叙事入手,再写“迁客”与“骚人”登楼的不同情怀,最后将这两种情怀与古仁人对比,自然引出抒情,说明写作意图。
C.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D.“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渺的景象。
9.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作者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
B.“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的是“迁客骚人”和“古仁人”两种人。
C.课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山色的描写;既有精辟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
D.文章最后一段自问自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运用了比拟、夸张等修辞方法,写出了洞庭湖气势宏大、水面宽阔、天气多变的特点。
B.“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一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连用四字短语,层层渲染,写出了洞庭湖上阴雨连绵的凄楚景象。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节选自《新百喻经》)(注)①治:修建。
②颠踬:被东西绊倒。
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④寝:停止。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欲凿池欲:②或曰或:(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3)请结合鲁公治园的行为表现,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甲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节选)乙文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②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③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丰乐亭记》节选)注释:①此:指滁州。
②上:皇上。
③刺史:代称知州。
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掇幽芳而荫乔木(拾取)B.因为本其山川(根据)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D.太守谓谁(对……说)(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遂书以名其亭焉/且焉置土石B.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以君之力C.宴酣之乐/四时之景,无不可爱D.朝而往,暮而归/博学而笃志(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运用对比手法,用滁人和太守作对比,批判滁人不事生产、只知享乐的习气。
九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2
九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二)(一)阅读第一段文言文,回答1~4题。
(12分)近日始学读书,尽心观欧阳修、苏洵、曾巩、陈亮、陆游诸公文集。
每读一篇,心悸口呿①,自以为未尝识字。
然性不耐静,读末终帙②,已呼累马③,促诸年少出游,获逢佳山水,耽玩竟日。
归而自责顽钝如此当何所成乃以一婢④自监。
读书稍倦,令得呵责,或提其耳,或擦其鼻,须快醒乃止。
婢不如命者,罚治之。
习久,渐惯苦读,古人微意,或有一二悟解处,则叫号跳跃,如渴鹿之奔泉也!曹公曰:“老而好学惟吾与袁伯业⑤。
”当知读书亦是难事。
(节选自《答王以明》,作者袁宏道,有改动)【注释】①口呿(q ū):张开口合不拢,形然受到震惊。
②帙(zh ì):卷。
③累马:牵马,备马。
④婢:使女,女仆。
⑤袁伯业:袁绍的从兄袁遗,字伯业。
1.下面与文中“古人微意”一句中的“意”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B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C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D .卜者知其指意(《陈涉世家》) 2.将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归 而 自 责 顽 钝 如 此 当 何 所 成 乃 以 一 婢 自 监4.文章结尾说“当知读书亦是难事”你认为作者须克服哪些难事?(4分)(二)阅读第二段文言文,回答5~8题。
(12分)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
”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
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
”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
彼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
然则,人岂有勇者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节选自苏洵《谏论》) 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且告之曰(将要)B .跳而越者与千金(给予)C .顾见猛虎(回头)D .而越之如康庄矣(宽阔平坦的大道)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盖余之勤且艰若此B .能跳而越此/乃记之而去C .不然为怯/士卒多为用者D .其怯者犹未能也/其真不知马也7.这段文字认为“勇”与“怯”皆为“以势驱之”。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理解及其译文答案
九年级语文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理解班级:姓名: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甲】《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乙】专诸者,吴堂邑人也。
(伍子胥)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①于窟室②中,而具酒请王僚。
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夹立侍,皆持长镀③。
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④,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既至王前,专诸擘⑤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
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释:①甲士:身穿铠甲的武士。
②窟室:地下室。
③长被:长矛。
④详为足疾:假装脚有毛病。
详通“佯”,假装。
⑤擘:拆,掰开。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4分)⑴秦王怫然怒()⑵仓鹰击于殿上()⑶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⑷酒既酣()7.与甲文“以头抢地耳"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徒以有先生也B.因以匕首刺王僚C.计日以还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天下编素,今日是也。
⑵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9.简答题。
(6分)⑴外交辞令往往藏有“潜台词”,委婉含蓄。
请说出甲文中“与臣而将四矣”的“潜台词(2分)⑵孔子曾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论语•子路》)请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说说唐雎和专诸作为“士”,在“不辱君命”方面的具体表现。
(4分)【参考译文】专诸,是吴国堂邑人。
伍子胥于是就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
这年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身穿铠甲的武士,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
吴王僚派出卫队,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门户、台阶两旁,都是王僚的亲信。
夹道站立的侍卫,都举着长矛。
喝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地下室,让专诸把匕首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
到僚跟前,专诸掰开鱼,趁势用匕首刺杀吴王僚!吴王僚当场毕命。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节选自《新百喻经》)(注)①治:修建。
②颠踬:被东西绊倒。
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④寝:停止。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欲凿池欲:②或曰或:(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3)请结合鲁公治园的行为表现,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课外阅读富人之子苏轼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案取来。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注释)①曷:何,怎能,②当:担当,承担。
③妄言:乱说,造谣。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家累千金(________)②他日曷能克其家(________)(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商於子论治国商於子①,商国之布衣也,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
商君,商国之君也,微访乡野,过而责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③也。
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不说,弗应。
商君曰:“今子以之代耕,不亦颠乎?”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予亦以子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④必以牛,亦犹牧⑤吾民者必以贤。
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余拏.一小舟拏:(2)雾凇沆砀..沆砀: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梁衡评价此二文为“秋月冬雪两轴画”。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苏轼、张岱是如何描绘秋之月景与冬之雪景的。
4.这两篇短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弛.担持刀弛:(2)意暇.甚暇:(3)屠暴.起暴:(4)乃悟前狼假寐.寐:6.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少时.学而时.习之B.一狼径去.相委而去.C.缀行.甚远夫君子之行.D.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语文版)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汝心之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担中肉尽,止.有剩骨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D.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2.愚公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的理由,错误的一项是:( )A.有不可动摇的决心。
B.有无穷无尽的子孙。
C.这两座山不会再增高。
D.有操蛇之神的帮助。
3.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结局是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
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其目的是:( )A.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宣传人定胜天,不必用科学,只须用苦力的思想。
D.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
4.对下面句子理解错误的一句是:( )A.曾不若孀妻弱子: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B.虽我之死:虽然我死了。
C.天陇断焉: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
D.惧其不已也;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5.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写)6.说明愚公和智叟辩论胜利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写)7.愚公移山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未选部分的句子填写)8.结尾说上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这个"诚"指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士石何河曲智叟无以应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愚公移山的决心和实际行动(意思对即可)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
九年级(上)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上)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上)文言文阅读专题一[05温州]阅读《出师表》中的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13分)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败攸之、祎、允之任也。
1.第①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是。
(1分)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2)恐托付不效(3)以伤先帝之明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与“败军之际”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三分)()A.咨臣以当世之事B.吾欲之南海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D.永之人争奔走焉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你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2分)二[武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14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②后值倾覆值: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有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岳阳楼记范仲淹原文展示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哮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全文翻译宋仁宗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巴陵做知州。
到了第二年,巴陵郡政事通达百姓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全都复兴了,于是再度修整岳阳楼,扩大其原有规模,在上面刻录唐朝贤人以及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就在洞庭湖的风光上。
它包含远处的山峦,吞吐壮阔的长江,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晚明暗变幻,景色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非常详尽了。
这样,那么(从这里)向北可以通到巫峡,向南到达潇湘,被贬职的官员和多愁善感的文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游览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还是有所不同吧?那雨水连绵纷纷而下,接连数月不放晴,寒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浪潮冲击天空,太阳和星星都隐藏起光辉,高大的山形也隐没在阴云中,商人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猛虎长啸啼猿悲诉。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卷带解析1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卷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醉心亭记》注释:①涯:岸边。
②欧阳公:即欧阳修。
③构:搭建。
④直:当,临。
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
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
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解释下面画线的词。
①树林阴翳 ________ ②泉香而酒洌 ________③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 ④乃公寄意于此也________(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3)甲文从一个“________”字可见欧阳修治理政事有道,乙文用“________”这句话从侧面村托“醉心亭”周围优美的自然风景令人陶醉。
2024年中考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4年中考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余为夷陵①令时,得琴一张于河南刘几,盖常琴也。
后做舍人②,又得琴一张,乃越琴也。
后做学士,又得琴一张,则雷琴也。
官愈高,琴愈贵,而意愈不乐。
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琴虽不佳,意则萧然③自释。
及做舍人、学士,日奔走于尘土中,声利扰扰盈前,无复清思,琴虽佳,意则昏杂,何由有乐?乃知在人不在器若有以自适,无弦可也。
(节选自欧阳修《书琴阮记后》)[注]①夷陵:地名。
②舍人:官名。
③萧然:悠闲,潇洒。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望其旗靡B.名之者谁/有仙则名C.山间之朝暮也/皆朝于齐D.余为夷陵令时/不足为外人道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琴虽不佳,意则萧然自释。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首段由远及近,移步换景,交代了醉翁亭的位置,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B.甲文第二段抓住景物的特征,写出了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和四时之景的不同。
C.乙文中作者曾先后得到三张不同的琴,琴越来越好,作者反而越来越不快乐。
D.两篇选文都以写青山绿水为主,目的都是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4.从选文来看,欧阳修“意不在酒”、乐“不在器”,那么他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呢?请结合两篇选文简要分析。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荔枝图序 (9分)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华①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朵②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③;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注释:①华:花。
②朵:指众多果实聚在一起,俗称“嘟噜”。
③缯():泛指丝织品。
【1】解释加点的词。
(3分)(1)春荣( ) (2)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 (3)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答案】(1)开花 (2) 它的实际情况 (3)画【解析】解答这类题,重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和识记,然后根据词语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理解。
第一句“荣”是开花之意;第二句“其实”是两个词,“其”是代词;第三句“图”是词类活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3分)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答案】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解析】文言文的短句重在平时文言文的积累,要多读,多寻找文言语感。
这句话讲了两种情况:没见过荔枝、见过荔枝。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3】下列各句都是对上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本文是一篇序文,序是一种文体,一般以介绍书画的内容、写作意图和有关事项为主。
B.作者以其对荔枝的习性及特点的细致观察,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荔枝的形态特点。
C.文章详细地介绍了荔枝的形态特点以及不易久藏的特点。
D.本文是一篇序,可作为咏物小品,但不能算作说明文。
【答案】D【解析】解答此题,要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根据文章内容,可以知道D项中,“不能算作说明文”有误,荔枝图序属于说明文。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狄梁公与娄师德(11分)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题
(语文版)
一、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完成下面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面山而居.面:面对着
B.聚室而谋.谋:谋划,商量
C. 汝心之固.固:固执,顽固
D. 曾不若.孀妻弱子若:比不过
2.对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且焉.置土石焉:哪里
B.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竟、却
C. 惧其.不已其:愚公
D. 虽我之.死之:的
3.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C
A. 甚矣,汝之不惠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B. 残年余力译文: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
C. 何苦而不平译文:有什么害怕铲不平的呢?
D. 感其诚译文: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4.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选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
塞,出入之迂也”。
C.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霜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D.选文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二、读《捕蛇者说》选段,回答下面问题。
①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②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向吾不为斯役向:假使
B.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往往:处处
C. 时而献焉时:到时候
D. 以尽吾齿齿:余年
2.对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悍吏之来吾乡之:无实际意义
B. 殚其地之出其:他们
C. 非死则徙尔则:就
D. 苛政猛于虎也于:像
3.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C
A. 竭其庐之入译文:把他们家里的收入全都交出去。
B. 今其室十无一焉译文:现在他们的房子十间剩不到一间了。
C. 苛政猛于虎也译文:残酷的统治就像老虎那样凶恶啊。
D. 虽鸡狗不得宁焉译文: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
4.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第①段是蒋氏自陈心曲。
“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是全篇答话的纲。
B.蒋氏自陈心曲以“安敢毒耶”做结,使这篇血泪斑斑的控诉带上“哀而不伤”的色调,意蕴更加深刻,更加动人肺腑。
C.本文卒章显志,用“苛政猛于虎也”点明全篇主旨。
D.在写蒋氏自陈心曲时,作者反复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使“赋敛之毒”和异蛇之毒形成强烈反差,含无限悲伤凄婉之意。
三、阅读《出师表》,完成下面练习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对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低微鄙陋。
B、不效
..,则治臣之罪不效:没有效果。
C、至于斟酌
..损益,进尽忠言斟酌:反复考虑,确定对错。
D、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比喻奔走效力。
2.对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以:把
B、先帝不以.臣卑鄙子以:因为
C、以.告先帝之灵以:用来
D、以.伤先帝之明以:由于
3.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后值倾覆:后来遇到兵败。
B、庶竭驽钝:愿意竭尽自己的力量。
C、以彰其咎:来暴露他们的过失。
D、咨诹善道:询问良好的方法,做一个行善之人。
4.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第①段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
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
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报答先帝深恩。
由此,也就自然引出下文。
B、第②段追忆白帝托孤,并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C、这几段内容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尽心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D、第③段归纳各方面的责任。
首先严于律已。
其次严格要求朝廷诸臣,最后也向后主提出“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的希望。
四、阅读《周公诫子》,完成下面练习题
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
1.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 又相天子相:辅佐
B. 守之以恭者守:遵守
C. 守以畏者畏:威,威严
D. 由此德也由:奉行,遵从
2.对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了B
A. 子无以鲁国骄士以:因为
B. 守以俭者以:把
C. 可不慎欤欤: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感叹
D. 守之以浅者之:代博闻强记
3.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B
A. 无以鲁国骄士译文: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
B. 博闻强记译文:见闻广博,记住了很多东西。
C. 可不慎欤译文:能不慎重吗
D. 一沐三握发译文:一次沐浴,要三次停下来,握着自己的头发,接待宾客。
4.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首句“成王封伯禽于鲁”,交代周公诫子的背景,突现诫子之必要性、重要性。
B.“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是周公诫子部分的总起,中心句,是这段话的小论点。
C.“吾,文王之子……由此德也”是下面阐说观点,用了实例和圣人之言。
D.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继续下面阐说观点,与前面比,采用略写的方法。
参考答案
一、
1. D
2. D
3. C
4. B
二、
1. D
2. D
3. C
4. C
三、
1. C
2. D
3. D
4. C
四、
1. B
2. B
3. B
4.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