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完结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饮食文化

——鲁菜

中国饮食文化是在地大物博、人民智慧勤劳的华夏大地上结出的璀璨之花。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灿烂丰富的饮食文化。古人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足见饮食的重要地位。从五光十色的筵宴到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我国绵延着中华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而我要介绍的山东的鲁菜。

鲁菜,又称山东菜,是我国饮食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菜系,是黄河流域烹饪文化的代表。鲁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深厚的文化基础和精湛的烹饪技艺闻名于世,深受国人乃至世界人民的推崇。下面我给大家系统的介绍一下鲁菜。

一、鲁菜的形成和发展

鲁菜的形成和发展与由山东地区的文化历史、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习俗尚好有关。古书云:“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齐鲁大地依靠美好的地域,为烹饪文化的发展、山东菜系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粮食蔬菜水果产量多,各种肉,各种鱼,以及酝酿中的佳品,如此丰富的物产,为鲁菜系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料资源。现今鲁菜是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菜演化而成的,宋以后鲁菜就成为“北食”的代表,明、清两代,鲁菜已成宫廷御膳主体,对京、津东北各地的影响较大。其特点是清香、鲜嫩、味纯而著名,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其烹调方法擅长爆、烧、炒、炸,菜肴以清、鲜、脆、嫩著称,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是我国覆盖面最广的地方风味菜系。

二、鲁菜的历史

鲁菜历史极其久远。鲁菜系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尤其傍山靠海的齐国,凭借鱼盐铁之利,使齐桓公首成霸业。鲁菜中的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独具风味,可能是继承古代善于做羹的传统;而胶东菜以海鲜见长,则是承袭海滨先民食鱼的习俗。而“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孔夫子,还有一系列“不食”的主张,如“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

食,臭恶不食,失馁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说明当时的鲁菜已经相当讲究科学、注意卫生,还追求刀工和调料的艺术性,已到日臻精美的地步。

秦汉时期,山东的经济空前繁荣。根据“诸城前凉台庖厨画像”,可以看到上面挂满猪头、猪腿、鸡、兔、鱼等各种畜类、禽类、野味,下面有汲水、烧灶、劈柴、宰羊、杀猪、杀鸡、屠狗、切鱼、切肉、洗涤、搅拌、烤饼、烤肉串等,各种忙碌烹调操作的人们。这幅画所描绘的场面之复杂,分工之精细,不啻烹饪操作的全过程,真可以和现代烹饪加工相媲美。北魏的《齐民要术》对黄河流域,主要是山东地区的烹调技术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不但详细阐述了煎、烧、炒、煮、烤、蒸、腌、腊、炖、糟等烹调方法,还记载了“烤鸭”、“烤乳猪”等名菜的制作方法。此书对鲁菜系的形成、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历经隋、唐、宋、金各代的提高和锤炼,鲁菜逐渐成为北方菜的代表,以至宋代山东的“北食店”久兴不衰。

到元、明、清时期,鲁菜又有了新的发展。此时鲁菜大量进入宫廷,成为御膳的珍品,并在北方各地广泛流传,尤其对京、津东北各地的影响较大。清高宗弘历曾八次驾临孔府,并在1771年第五次驾临孔府时,将女儿下嫁给孔子第72代孙孔宪培,同时赏赐一套“满汉宴·银质点铜锡仿古象形水火餐具”给孔府。这更促使鲁菜系中的奇葩“孔府菜”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三、鲁菜的组成

鲁菜又称山东菜,是由济南菜、胶东菜和孔府菜三部分组成。三菜因所处的地理位置而同属于“鲁菜”范畴中,但却各有各的特点。

1、济南菜

鲁菜中的济南菜古称历下菜,起自鲁西地方,立足省城济南,又吸收湖菜特长,形成独特风味。其取材很广,刀工精细,以汤菜为一大特色,清汤、奶汤、项汤的使用及烹制都有严格的规定。菜品辅以爆、炒、烧、炸,以清、鲜、脆、嫩的口感见长。其中有名的菜肴包括清汤什锦、奶汤蒲菜,味道清鲜淡雅,别具一格。而外焦里嫩的糖醋黄河鲤鱼、脆嫩爽口的油爆双脆、顶级素菜锅豆腐,都显示了济南菜的火候功力,其中“九转大肠”更成为中华一绝。

2、胶东菜

鲁菜中的胶东菜,起源于有“烹饪之乡”美称的福山县,所以又叫“福山菜”。传入青岛后经过发展自成一派。一般认为胶东菜以烹制各种海产品见长,为保持主料原味为特色,实则福山菜的用料极为广泛,其风味亦繁复而微妙。它的烹饪技艺:炸、溜、爆、炒、烧、扒、焖、烤、炝、拌、汆、烩、蒸、煎、熏、拔丝、蜜汁等道道纯熟,所做的菜肴色、香、味、形等并重。胶东名吃有酱什锦菜、烤鱿鱼、炒辣蛤蜊、冻菜凉粉、地瓜枣、海鲜馄饨、虾汤面、蛤蜊面、海鲜水饺、杠子头火烧、蟹壳黄合饼、中华锅贴等。

3、孔府菜

鲁菜中的孔府菜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宴会饮食;一类是日常家餐。宴席菜和家常菜,有时互相通用。孔府菜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具体体现。它用料的精广、筵席的丰盛可以与宫廷御膳相媲美。孔府菜的调味非常重视纯正醇浓,很少有复杂的合成滋味,一菜一味,极力展现出原料的本味。“八仙过海闹罗汉”是孔府喜寿宴第一道菜,选用鱼翅、海参、鲍鱼、鱼骨、鱼肚、虾、芦笋、火腿为“八仙”,再把鸡脯肉剁成泥,放在碗底做成罗汉钱的形状,称为“罗汉”。做好之后放在圆瓷罐里,摆成八方,中间放罗汉鸡,上撒火腿片、姜片及汆好的青菜叶,再将烧开的鸡汤浇上即成。以前这道菜一上桌就意味着开锣唱戏,一边品尝美味一边听戏,热闹非凡,也奢侈至极。

四、鲁菜的特点

鲁菜是“北食”的典范,源出于古称齐鲁之邦的山东,比粤菜更为古老。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宗师孔子关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不得其酱不食,不时不食”的饮食名言。明、清两代,鲁菜已经成为宫廷膳食的主体,对京、津、东北各地的饮食结构和特征有较大影响,现今的鲁菜主要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风味组成。菜品大方朴实,适应性强。

选料:鲁菜原料多选海鲜、动物内脏、畜禽和蔬菜,尤其以对动物内脏的加工技艺见长。刀功精细,注重菜肴的色彩和形象。

口味:鲁菜两大支系口味不尽相同。其中济南菜味浓重,嗜用葱蒜酱调味,食物入口讲究清、鲜、脆、嫩、纯,口感持久;胶东邻海,以烹制海鲜驰名,尤其对海珍品和小海味的烹制堪称一绝。其口味偏清淡,力求鲜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