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资源

合集下载

国内外遥感资源卫星

国内外遥感资源卫星

国内外资源卫星国外主要资源卫星:1.美国资源卫星(Landsat )美国于1961 年发射了第一颗试验型极轨气象卫星,到70 年代,在气象卫星的基础上研制发射了第一代试验型地球资源卫星(陆地―1、2、3)。

这三颗卫星上装有返束光导摄像机和多光谱扫描仪MSS,分别有 3 个和 4 个谱段,分辨率为80m 。

各国从卫星上接收了约45 万幅遥感图像。

80 年代,美国分别发射了第二代试验型地球资源卫星(陆地―4、5)。

卫星在技术上有了较大改进,平台采用新设计的多任务模块,增加了新型的专题绘图仪TM,可通过中继卫星传送数据。

TM 的波谱范围比MSS 大,每个波段范围较窄,因而波谱分辨率比MSS 图像高,其地面分辨率为30m(TM6 的地面分辨率只有120m) 。

陆地―5卫星是1984年发射的,现仍在运行。

90 年代,美国又分别发射了第三代资源卫星(陆地―6,7) 。

陆地―6卫星是1993 年发射的,因未能进入轨道而失败。

由于克林顿政府的支持,1999 年发射了陆地―7卫星,以保持地球图像、全球变化的长期连续监测。

该卫星装备了一台增强型专题绘图仪ETM+ ,该设备增加了一个15m 分辨率的全色波段,热红外信道的空间分辨率也提高了一倍,达到60m 。

美国资源卫星每景影像对应的实际地面面积均为185km ×185km ,16 天即可覆盖全球一次。

使用15 米分辨率的图像,可用来制作1:10 万的矢量地形图。

2.法国遥感卫星(SPOT)继1986 年以来,法国先后发射了斯波特―1、2、3、4 对地观测卫星。

斯波特―1、2、3 采用832km 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重复周期为26 天。

卫星上装有两台高分辨率可见光相机(HRV) ,可获取10m 分辨率的全遥感图像以及20m 分辨率的三谱段遥感图像。

这些相机有侧视观测能力,可横向摆动27°,卫星还能进行立体观测。

斯波特―4卫星遥感器增加了新的中红外谱段,可用于估测植物水分,增强对植物的分类识别能力,并有助于冰雪探测。

卫星资源利用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卫星资源利用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卫星资源利用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作者:张玲来源:《无线互联科技》2023年第24期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卫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需要不断加强对卫星资源与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使卫星资源的利用更加高效,从而为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文章讨论了卫星资源利用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并通过应用案例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旨在为提高卫星资源利用效率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卫星资源;利用效率;挑战;实践分析中图分类号:TN927 文献标志码:A0 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卫星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了一个重要议题。

卫星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提高通信的质量和速度,提供更准确的导航服务,可以更好地监测和预测天气变化和地球环境。

因此,提高卫星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1 卫星资源利用面临的挑战1.1 卫星任务规划和调度的复杂性卫星系统需要根据用户需求和任务要求,合理安排卫星的轨道、姿态和通信资源等,以实现卫星的最优利用。

然而,由于卫星系统的复杂性和用户需求的动态性,卫星任务规划和调度变得非常复杂。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卫星的轨道参数、通信链路的质量、任务的优先级和时效性等。

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合理分配卫星任务,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开发高效的任务规划和调度算法,并结合实时数据和用户反馈进行动态调整。

1.2 卫星数据处理和传输面临的挑战1.2.1 数据处理的计算量与存储量大卫星收集的数据量庞大,包括图像、视频、传感器数据等,需要进行复杂的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这些数据可能需要进行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数据挖掘等算法操作,需要高性能的计算设备来支持。

同时,由于数据量大,需要大容量的存储设备来存储和管理数据。

然而,卫星资源有限,无法提供足够的计算和存储能力,这就限制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速度。

卫星轨道资源是什么鬼,菲律宾的轨道资源被人抢了?

卫星轨道资源是什么鬼,菲律宾的轨道资源被人抢了?

卫星轨道资源是什么⿁,菲律宾的轨道资源被⼈抢了?卫星轨道包括哪些?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个专业术语——范艾伦带(Van Allen Belt)。

范艾伦辐射带,指围绕地球的俘获辐射区域(地球磁场俘获的太阳风中⾼能电⼦和质⼦组成),分为三层,每⼀层呈永久性带状结构,层与层之间为真空地带。

第⼀层范围为1500到8000公⾥,第⼆层范围为15000到25000公⾥,第三层还在研究中。

这些辐射区域对卫星的电⼦仪器设备会造成⽐较⼤伤害,并且防护较困难,所以卫星需要避开这些辐射带。

卫星轨道根据第⼀⼆辐射带分为低轨、中轨和⾼轨卫星。

长椭圆轨道(特殊轨道):主要⽤来覆盖南北极,该轨道近地点约500公⾥⾼,远地点约40000公⾥⾼度。

轨道资源如何?由于范艾伦辐射带存在,以及轨道⾼度和为防⽌频率⼲扰⽽需要保留⼀定距离等因素限制,卫星轨道资源总数是有限的。

最紧缺资源:地球静⽌轨道(属于⾼轨道卫星)⾼度必须为36000km,周期与地球⾃转相同,轨道倾⾓为0。

⼀个地球⼀个静⽌轨道,不多不少。

⼀般⽽⾔,2颗中等容量的卫星之间在经度不⼩于2度。

如果按2度放1颗卫星,⼀圈360度最多只能放180颗,资源相当有限。

现在这条轨道远远超过180颗。

解决办法:⼀种是轨道共位技术,即在同⼀轨道位置上放置2颗甚⾄3颗以上的卫星,但这种技术需要实现地⾯测控对轨道的精确控制,突破轨位优化、位保策略优化和精确测轨等⼀系列关键技术,⽬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中国、德国、⽇本等少数国家掌握;另⼀种是让2颗间隔⽐较近的卫星使⽤不同频段的通信频率,从⽽提⾼轨道的使⽤率。

有消息某国卫星“强⾏占⽤”了原属于菲律宾国家资产——两条地球静⽌轨道,导致“某国此举让菲律宾⼈以后打个电话都很困难了”⾮静⽌轨道资源也是有限的。

据初步统计,⼈类发射到空中的各种卫星和航天器已超过3万余颗。

这些卫星⼴泛服务于通信、遥感、侦察和定位等业务,另外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地球站和车、船载终端,这些都和卫星进⾏着各种业务。

我国陆地观测卫星资源及服务

我国陆地观测卫星资源及服务

我国陆地观测卫星资源及服务陆地观测卫星是以地面为目标的卫星,主要用于收集和获取地表地貌、植被、水体等信息,以及用于灾害监测和环境资源管理等方面。

我国拥有多颗陆地观测卫星,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服务。

首先,我国陆地观测卫星的资源相对丰富。

我国开展陆地观测领域的卫星任务主要有:资源一号、资源二号和资源三号。

资源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颗民用遥感卫星,于1978年发射并投入使用,主要用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和农业遥感。

资源二号卫星于1999年发射并投入使用,是我国第一颗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主要用于国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和灾害评估。

资源三号卫星于2024年发射并投入使用,采用了多谱段、多分辨率、多时相的观测方式,可提供高精度的地表信息。

其次,这些陆地观测卫星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

资源一号、资源二号和资源三号卫星的数据可以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生产监测、资源环境调查、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

在土地利用规划方面,可以通过遥感技术对土地利用实施智能化监测,提供优化调整的建议;在农业生产监测方面,可以通过定期获取高分辨率的农作物影像,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状态的实时监测和评估;在资源环境调查方面,可以通过卫星遥感获取的大范围、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进行快速、准确的调查和评估。

最后,我国陆地观测卫星还广泛应用于灾害监测和环境资源管理。

在灾害监测方面,卫星数据可以用于监测地震、洪水、滑坡等天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情况,提供实时的监测和预警信息;在环境资源管理方面,卫星数据可以用于监测水体污染、土壤退化、森林覆盖度等环境问题,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我国陆地观测卫星资源及服务丰富多样,用户可以利用这些卫星提供的数据和服务,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生产监测、资源环境调查、灾害监测和环境资源管理等各种应用。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陆地观测卫星将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资源卫星

资源卫星

全球资源卫星资料资源一号卫星资源一号卫星(CBERS-01)于1999年升空,是中国第一代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星上三种遥感相机可昼夜观测地球,获取的数据传输回地球地面接收站,经加工、处理成各种所需的图片,供各类用户使用。

CBERS-02星是01星的接替星,其各项参数与01星相同,于2003年10月21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目前仍在轨道上正常运行。

资源一号02C卫星资源一号02C卫星(简称ZY-1 02C)于2011年12月22日成功发射。

ZY-1 02C卫星重约2100公斤,设计寿命3年,搭载有全色多光谱相机和全色高分辨率相机,主要任务是获取全色和多光谱图像数据,可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防灾减灾、农林水利、生态环境、国家重大工程等领域。

02C星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配置的10米分辨率P/MS多光谱相机是我国民用遥感卫星中最高分辨率的多光谱相机;二是配置的两台2.36米分辨率HR相机使数据的幅宽达到54km,从而使数据覆盖能力大幅增加,使重访周期大大缩短。

资源二号卫星(ZY-2)资源二号用于对地观测,可数字式的向地面传送对地观测数据。

资源二号的“三轴稳定平台”的精度达到我国的最高水平,再经过CCD摄像机进行改进,资源二号完全可以达到3米分辨率。

而且不同于其他卫星的是,“中国资源二号”的运行轨道可以随时调整,使得资源二号卫星数据的每一个点都能达到3米,而其他的一些卫星的数据只有星下点的分辨率较高,其他地方的可能就达不到星下点的分辨率。

资源二号卫星具有轨道机动能力,我国第17颗返回式侦查卫星已经验证成功,能使卫星尽快赶到世界上各个“热点”,在利用CCD 摄像机具有±32度侧摆角和定标功能,可使卫星连续3天对重点关注地物进行重复观测。

卫星名称:中国资源二号(CBERS-2)分辨率:全色影像3米面幅:30公里*30公里=900平方公里轨道高度:近地轨道484公里远地轨道500公里周期:94.45min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倾角:94.410度资源三号卫星(ZY-3)资源三号卫星[1],是中国第一颗自主的民用高分辨率立体测绘卫星。

卫星计算资源调度算法

卫星计算资源调度算法

卫星计算资源调度算法卫星计算资源调度算法是指将卫星上的计算资源进行有效分配和调度的一种算法。

由于卫星的计算资源有限,传统的计算资源调度算法无法直接应用于卫星环境。

因此,针对卫星计算资源特点,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适用于卫星计算环境的调度算法。

1.基于优先级的调度算法:基于优先级的调度算法通过设定不同任务的优先级来进行资源调度。

优先级高的任务将占用更多的计算资源,而优先级低的任务则会被推迟执行。

该算法适用于需要特定的任务立即得到执行的场景,例如紧急任务处理或者实时监控。

2.基于遗传算法的调度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选择和遗传机制的计算方法,可以用于解决复杂的优化问题。

在卫星计算资源调度问题中,可以将任务和计算资源视为种群中的个体,通过遗传算法对这些个体进行交叉和变异操作,以寻找最优的调度方案。

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并满足任务的时间要求。

3.基于负载均衡的调度算法:负载均衡算法旨在保持系统中各个节点的资源使用率相对平衡,以提高整体性能和服务质量。

在卫星计算资源调度中,可以通过监测各个节点的负载情况,然后将任务动态地分配到负载较低的节点上,以实现资源的平衡利用。

该算法可以有效地减少资源浪费和任务处理时间。

4.基于混合优化的调度算法:混合优化算法是将多种优化算法进行组合,以解决复杂的调度问题。

在卫星计算资源调度中,可以将基于优先级、遗传算法和负载均衡等多种算法进行有机组合,以提高调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该算法可以根据具体场景的需求,自动选择最合适的调度策略,并在不同时间段动态调整。

总结起来,卫星计算资源调度算法需要兼顾资源利用率、任务执行时间以及系统负载等因素,以提高计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任务处理能力。

以上介绍的几种调度算法,可以根据具体场景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算法,并进行相应的优化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卫星计算环境。

中国广播卫星资源及应用

中国广播卫星资源及应用

中国广播卫星产业的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要点一
市场规模
要点二
增长趋势
中国广播卫星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经成为全 球最大的广播电视市场之一。
随着数字化、高清化等技术的发展,中国广播卫星产业 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中国广播卫星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与挑战
发展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国广播卫星 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新型应用场 景出现,如移动直播、物联网等,也将为广播卫星产业 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数量
中国广播卫星的数量较多,基本覆盖了全国范围,为广播电 视节目的传输和接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广播卫星的覆盖范围与信号质量
覆盖范围
中国广播卫星的覆盖范围较广,可以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为各地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和接收提供了便利。
信号质量
中国广播卫星的信号质量较高,能够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清晰度和稳定性。同时,针对不同节目类型,广播卫 星还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的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以满足不同的传输需求。
挑战
中国广播卫星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技术更新换代 、信息安全等问题,同时还需要面对国外竞争对手的挑 战。因此,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提高产业竞 争力。
06
中国广播卫星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应用效果
总结词
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是中国广播卫星资源应用的一个 重要案例,通过卫星技术的支持,实现了广播电视信 号在农村地区的覆盖,推动了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
中国广播卫星资源及应用
2023-11-06
contents
目录
• 中国广播卫星资源概述 • 中国广播卫星的资源情况 • 中国广播卫星的应用领域 • 中国广播卫星的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 • 中国广播卫星的产业现状与展望 • 中国广播卫星的案例分析

资源卫星

资源卫星
资源一号 02C卫星(简称ZY-1 02C)于2011年12月22日成功发射。ZY-1 02C卫星重约2100公斤,设计寿命 3年,搭载有全色多光谱相机和全色高分辨率相机,主要任务是获取全色和多光谱图像数据,可广泛应用于国土资 源调查与监测、防灾减灾、农林水利、生态环境、国家重大工程等领域。
“资源一号”卫星由“长征四号乙”火箭发射中国资源二号卫星是传输型遥感卫星,主要用于国土资源勘查、 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防灾减灾和空间科学试验等领域。中国曾于2000年9月1日和2002年l0 月27日分别发射这个型号的01星和02星。这两颗卫星至今仍在轨正常运行,已发回了大量数据。2004年11月6日 上午,中国自行研制的“中国资源二号”03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
谢谢观看
发展情况
世界上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是美国于1972年发射的陆地卫星一号。在陆地一号发射后的几年内,美国军 方和民间广泛应用了陆地卫星一号发回的遥感信息并获得了巨大收益。陆地一号卫星的成功使得世界各国认识到 利用资源卫星寻找、开发、利用和管理地球资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于是纷纷开始研制自己的地球资源卫星。 在美国之后,俄罗斯、法国、印度、日本和加拿大等国的资源卫星先后进入太空。
卫星介绍
资源卫星是专门用于探测和研究地球资源的卫星,可分陆地资源卫星和海洋资源卫星,一般都采用太阳同步 轨道。
从1990年开始,中国和巴西联合进行资源卫星的研制,1999年10月共同研制的“资源”一号卫星由中国的 “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送入预定的太阳同步轨道。2002年9月,用同样的火箭成功地将经过改进的“资源”二 号卫星送入同样的轨道。
所谓地球同步轨道,就是沿这个轨道走一圈所需的时间恰好与地球自转的周期(23小时56分4秒)相同。也 许有人会说,那么如果走得速度快慢不一,那得到的时间不也就不同了吗。其实,按照天体运行规律,每条轨道 上运行的物体的速度是固定的。因此,不用担心会出现时间上的不一致性。

卫星计算资源调度算法

卫星计算资源调度算法

卫星计算资源调度算法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计算资源的利用和调度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卫星通信和导航等领域,需要高效地利用卫星计算资源来完成各种任务。

然而,卫星计算资源的数量有限,如何合理地调度和分配这些资源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卫星计算资源调度算法的目标是在满足各种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使得卫星计算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同时保证任务的执行效率和质量。

这个问题可以抽象成一个资源调度优化问题,需要设计合适的算法来解决。

一种常用的卫星计算资源调度算法是基于任务的优先级和资源的可用性来进行调度。

首先,需要对任务进行优先级排序,将重要性高的任务排在前面。

然后,根据卫星计算资源的可用性情况,为每个任务分配合适的资源。

这个过程可以使用贪心算法来实现,每次选择最优的任务和资源进行调度,直到所有任务都被调度完毕。

另一种常用的卫星计算资源调度算法是基于任务的时限和资源的负载情况来进行调度。

对于有时限要求的任务,需要优先考虑其调度和执行,以保证任务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同时,还需要考虑卫星计算资源的负载情况,避免资源过载导致任务执行效率下降。

这个问题可以建模为一个约束优化问题,通过求解优化模型来得到最优的调度方案。

除了以上两种常用的调度算法,还有一些其他的卫星计算资源调度算法。

例如,基于遗传算法的调度算法可以通过模拟自然界的进化过程来寻找最优的调度方案。

还有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粒子群算法等的调度算法,它们都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下得到较好的调度效果。

卫星计算资源调度算法的设计和实现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和约束条件。

例如,任务之间可能存在依赖关系,需要考虑任务之间的调度顺序。

另外,卫星计算资源的可用性和负载情况也需要实时监测和调整。

同时,还需要考虑卫星计算资源的能耗和功耗等因素,以确保调度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卫星计算资源调度算法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

通过合理地设计和实现调度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卫星计算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任务的执行效率和质量。

卫星资源管理和应用

卫星资源管理和应用

D4
课 D5 件 类 D8
CEBsat-C-5
CEBsat-C-6 CEBsat-C-9
东南大学
信息技术教育和培 训 星光远程(八一学 院) 北京大学医学部 基础教育同步课堂 中国农业大学 农村党员教育
专升本、高升本教学课程
计算机、网络等技术课件 部队士官中专、大专课程
D9
DA DB DC
CEBsat-C-10

(1)远教IP数据接收系统软件
“远教IP数据接收系统”主要接收“西部中小学远程教育资 源”,即IP信息类节目的“扶贫教育信息”频道。此频道的 PID值是B2,频道编号是CEBsat-I-2,频道内容主要有基础 教育、农业科技信息、气象、报刊等。接收步骤:在系统软件 启动后,其主界面的最上面蓝色标题栏上显示,远教IP数据接 收系统软件的版本号V1.2 ;软件的授权使用截止日期;系统 编号;在蓝色标题栏下方的“主频道”、“教育资源”、“教
(2)通视DVB文件接收

通视DVB文件接收系统软件是一个具有最大可能的集成度的 软件。 硬件驱动 文件接收、文件浏览(打开频道—→获取PID—→接收PID— →接收IP—→调入主页 ) MPEG4流媒体数据接收、MPEG4流媒体播放 卫星、电视台管理、 文件删除、收藏(频道主页内容一般只备份3天的。即今天、 昨天、前天的主页。过时系统将会自动删除。 )
卫星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与利用
一、卫星远程教育资源的分类 二、卫星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 三、国家远程教育工程采用的几种模式 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 五、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资源

一、卫星远程教育资源的分类
卫星远程教育资源分类体系
(1)教育电视节目---------电视类 (2) IP数据节目-----------信息类 (3) IP数据节目-----------课件类 (4) IP数据节目-----------节目类 (5) VBI数据节目---------节目类 (6) 卫星英语课堂--------语音类 (7) 教育双向--卫星英特网接入服务

国内卫星资源表

国内卫星资源表
卫星设计寿命为3年。 卫星尺寸8.56m×4.55m×3.185m,质量≤1575kg。 三轴指向精度小于0.1度,姿态稳定度每秒小于0.003度,测量精度小 于0.03度。 卫星输出功率:1550W。 数传系统下行为X频段,下行码速率20Mbps,星上存储记录器容量120Gbits。雷达高度计用于测量海面高度、有效波高及风速等海洋基本要素。
1B
1990.9.3
现已退役
民用
1C
1999.5.10
现已退役
民用
1D
2002.5.15
现已退役
民用
风云二号
2A
1997.6.10
现已退役
对亚太地区气象情况进行监测
民用
2B
2000.6.25
现已退役
民用
2C
2004.10.19
国家气象局
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第一颗业务卫星
民用
多光谱扫描辐射仪:两维扫描;自旋一周:取得4条可见光扫描线,3条红外和1条水汽扫描线。自旋1周后,镜筒步进1次,进行下一条扫描。步进2500步,取图时间为25.5分钟。取完图后镜筒快速回扫,准备进行下一次观测。 轨道高度约35800公里。视角:17.4×17.4度。视域:20×20度, 光谱通道:5个,光波范围 3.5~ 4微米的通道能观察地上高温热源行。发现森林大火, C星一天发回 28张图像,可观测火灾的发展情况和走势。每 1个像素相当于地面 5公里的距离
资源三号卫星
2012.1.9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高精度民用立体测绘卫星
民用
一台2.5米分辨率的全色相机和两台4米分辨率全色相机,一台10米分辨率的多光谱相机,包括蓝、绿、红和近红外四个波段,光谱范围分别为0.45-0.52μm,0.52-0.59μm,0.63-0.69μm,0.77-0.89μm。可对地球南北纬84度以内地区实现无缝影像覆盖,回归周期为59天,重访周期为5天。设计工作寿命为4年。

国内外资源卫星的发展概况

国内外资源卫星的发展概况

国外资源卫星的发展概况资源卫星是为探测地球资源服务的卫星。

它的特点是:中高度,长寿命卫星;像片的分辨率高,能分辨地面的细节;全球重复覆盖;应用广泛。

资源卫星利用星上装载的多光谱遥感设备,获取地面物体辐射或反射的多种波段电磁波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发送给地面站。

由于每种物体在不同光谱频段下的反射不一样,地面站接收到卫星信号后,便根据所掌握的各类物质的波谱特性,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判读,从而得到各类资源的特征、分布和状态等详细资料,免去了实地考察。

资源卫星分为两类:一是陆地资源卫星,二是海洋资源卫星。

陆地资源卫星以陆地勘测为主,而海洋资源卫星主要是寻找海洋资源。

资源卫星一般采用太阳同步轨道运行,这能使卫星的轨道面每天顺地球自转方向转动1度,与地球绕太阳公转每天约1度的距离基本相等。

这样既可以使卫星对地球的任何地点都能观测,又能使卫星在每天的同一时刻飞临某个地区,实现定时勘测。

资源卫星能够预报森林火灾,管理水利资料,测绘地图,估计农作物的产量,测量冰河的移动及大气与海洋污染等。

现今更可用于帮助动物学家观测如北极熊等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

(1)我国资源卫星发展概况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是立足于国的技术基础研制的。

它兼有SPOT-1和Landsat 4的主要功能(可替代性)。

且还有自主性,经济性,和高精度、高性能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公用平台CBERS-1中巴资源卫星由中国与巴西于1999年10月14日合作发射,是我国第一颗数字传输型资源卫星。

在轨道安全运行了3年10个月,于2003年8月失效,超出了卫星的2年设计寿命。

它是我国第一代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星上三种遥感相机可昼夜观测地球,利用高码速率数传系统将获取的数据传输回地球地面接收站,经加工、处理成各种所需的图片,供各类用户使用。

该卫星在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用途是;其图像产品可用来监测国土资源的变化,每年更新全国利用图;测量耕地面积,估计森林蓄积量,农作物长势、产量和草场载蓄量及每年变化;监测自然和人为灾害;快速查清洪涝、地震、林火和风沙等破坏情况,估计损失,提出对策;对沿海经济开发、滩涂利用、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提供动态情报;同时勘探地下资源、圈定黄金、石油、煤炭和建材等资源区,监督资源的合理开发中巴资源卫星2号:于2007年9月19号成功发射,现处于在轨测试阶段。

我国卫星资源现状分析及建议

我国卫星资源现状分析及建议

我国卫星资源现状分析及建议摘要:本文对我国卫星资源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包括通信、导航、遥感等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

但从整体来看,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仍需要保持初心,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发展,应对各方面挑战。

为此,提出加强高水平人才培养,推进航天国际合作,加快空间应用产业发展三点建议,旨在助推我国卫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卫星资源;特点;总体趋势;建议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卫星资源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愈加重要。

卫星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渗透到通信、导航、气象、农业等各个领域,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强大综合国力的国家,在卫星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卫星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在国际合作、技术创新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寻求进一步的提升。

本文将对中国卫星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卫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卫星资源类型和特点阐述在多年持续探索发展过程中,我国科研能力、人才储备水平显著提升,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效。

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卫星领域得到迅速发展,短时间内就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例如20世纪70年代中期,建立大型地球站,具备国际通信服务能力。

至今为止,我国卫星领域在研究、开发、制造、发射、运营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就。

目前,我国大体上拥有如下卫星资源类型,其特点如下:(1)通信卫星。

通信卫星是用于提供广播、电话、互联网等通信服务的卫星。

(2)导航卫星。

导航卫星系统用于提供定位、导航和时间同步服务。

我国自主研发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备全球覆盖能力,为多个领域如交通、农业、资源调查等提供了精准的导航和定位服务[1]。

(3)遥感卫星。

遥感卫星用于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和数据,用于农业、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

我国发展了一系列遥感卫星,具备高分辨率、多光谱等特点,有助于实现对地球环境的监测和管理。

(4)气象卫星。

气象卫星用于监测大气环境、天气变化等,为气象预测和防灾减灾提供数据支持。

卫星频率及轨道资源管理分析

卫星频率及轨道资源管理分析

卫星频率及轨道资源管理分析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世界各国必争的一种宝贵的战略资源。

目前,各国对卫星发展日益重视,对卫星频率/轨道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合理获得和有效使用有限的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最大程度地争取和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无线电管理部门需了解国内外卫星业务发展动态,研究全球特别是亚太地区卫星频率和轨道的规划和需求趋势,掌握卫星频率/轨道申报和协调的规则、程序,分析卫星业务所用频段的划分及电波传播特点等。

本文探讨了目前国内外卫星频率/轨道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管理法规及分配机制、卫星业务涉及的频段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卫星频率及轨道资源管理的对策意见,以期抛砖引玉。

1 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使用现状与发展趋势1.1 各国纷争卫星频率/轨道资源随着经济和军事发展,卫星频率与地球静止轨道资源日益成为各国抢占的对象。

一些国家和组织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先占领轨道位置及频率而后发射卫星。

然而许多卫星仅仅是作了书面登记,成为所谓的纸面卫星。

就目前国际电联(ITU)登记情况看,地球静止轨道上C频段通信卫星已近饱和,Ku频段通信卫星也很拥挤。

近年来,包括日本、印度、韩国、马来西亚在内的亚太地区的一些国家,纷纷自行或联合制造通信卫星,抢占轨道资源。

各国卫星之间出现撞车和需要协调的情况时有发生。

抢占卫星频率/轨道资源,争夺太空优势,已成为当今世界卫星发展领域的热点之一。

据资料报道,目前全球在太空的卫星约有800颗,其中美国在轨卫星400多颗,其它国家300多颗。

美国用于情报侦察、预警探测、指挥调度、导航等目的的军用卫星有90多颗,仅军用侦察卫星就有40多颗;俄罗斯拥有近百颗卫星,但其中有40%以上已超过服役年限,因而俄国计划对现有的军用和民用卫星进行技术改造,同时研制和发射新的军用卫星;欧洲国家共有卫星约70颗;日本自1970年至2000年底,共发射通信、侦察等卫星约70颗,目前约有28颗在轨;印度自1975年起,共发射地球观测、地球同步通信、太阳物理。

所有遥感卫星数据资源参数及特点总结

所有遥感卫星数据资源参数及特点总结

所有遥感卫星数据资源参数及特点总结遥感卫星是一种利用卫星技术收集地球上的信息和数据的设备,它可以对地球上的陆地、水域和大气进行观测和监测。

遥感卫星数据资源非常丰富,包括了多个参数和特点。

以下是对其中一些常见的遥感卫星数据资源参数及特点的总结:1.光谱范围:遥感卫星可以通过测量不同波段的光谱信息来获取地球上的不同特征。

常见的光谱范围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等。

不同波段的光谱范围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比如可见光波段可以用于识别陆地和水域,红外线波段可以用于测量地表温度等。

2.空间分辨率:遥感卫星可以提供不同的空间分辨率,即在地球上观测的最小尺度。

空间分辨率决定了卫星观测到的地面细节的程度。

通常来说,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提供更精细的地表特征,但也会导致数据量增加和处理难度提高。

3.时间分辨率:遥感卫星可以提供不同的时间分辨率,即观测地球的时间间隔。

时间分辨率对于监测地球上的变化非常重要。

高时间分辨率可以提供更频繁的观测,有助于监测地球上的动态过程,比如冰川变化、植被生长和灾害监测等。

4.数据格式:遥感卫星数据可以有不同的格式,比如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

栅格数据是以像素为单位的网格数据,适合于图像显示和处理。

矢量数据可以表示地理空间中的点、线、面等要素,适合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分析和建模。

6.数据处理:遥感卫星数据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和处理步骤,比如影像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和分类等。

这些处理步骤可以提高数据质量和可用性,并提取出关键的地表信息。

总之,遥感卫星数据资源丰富多样,包括了光谱范围、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数据格式、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等参数和特点。

这些参数和特点决定了遥感卫星数据的质量和适用范围,对于地球观测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遥感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期待更高分辨率、更频繁观测的遥感卫星数据资源的出现,为地球科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亚太地区卫星资源

亚太地区卫星资源

亚太地区卫星资源一、亚洲3S亚洲3S卫星于1999年3月21日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拜科努尔发射基地由俄罗斯“质子”火箭发射升空,定点于东经105.5°,是美国休斯公司(现波音卫星系统公司)制造的HS601HP型大功率三轴稳定卫星,预计在轨寿命16年以上,控轨精度优于±0.05°。

亚洲3S卫星装有28个C波段转发器,转发器带宽为36 MHz,采用55W 行波管放大器并配置线性化器,可覆盖亚洲、太平洋、中东和俄罗斯等区域。

亚洲3S卫星装有16个Ku波段转发器,转发器带宽为54 MHz,采用140W 行波管放大器并配置线性化器。

Ku波段转发器共有3个波束,分别为东亚波束、南亚波束及移动波束。

其中东亚波束覆盖中国全境及日本、朝鲜、韩国、蒙古等国家,初始设置为8个转发器。

南亚波束覆盖印度、巴基斯坦及中东部分国家,初始设置为4个转发器。

移动波束为4个转发器,现覆盖澳大利亚。

亚洲3S卫星的Ku波段转发器可以在不同波束之间转换,例如可将南亚波束和移动波束的转发器切换至东亚波束。

此外,Ku波段转发器还可进行星上交链,如从东亚波束上行的电路,可以在南亚或移动波束下行,反之亦然。

亚洲3S卫星Ku波段转发器的波束转换和星上交链设计使转发器使用的灵活性显著提高。

亚洲3S卫星是亚洲卫星公司继亚洲二号卫星之后第二颗带有Ku波段转发器的卫星。

由于亚洲卫星公司在中国区域内具有最早和最广泛的运行Ku波段空间段以及管理用户地面网络的经验,因此,亚洲3S卫星的东亚波束(中国波束)在设计上更全面考虑了中国广大地区Ku波段传输的实际情况,因而能够满足国内Ku波段用户的传输要求。

二、亚洲四号亚洲四号卫星于2003年4月11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发射,定点于东经122.2°,是美国波音卫星系统公司制造的BSS-601HP 高功率型三轴稳定卫星,预计在轨寿命大于16年,控轨精度优于±0.05°。

我国陆地观测卫星资源及服务

我国陆地观测卫星资源及服务

我国陆地观测卫星资源及服务首先,我国陆地观测卫星资源方面,目前主要包括在轨卫星以及规划中的卫星系统。

在轨卫星包括高分系列卫星、资源卫星、遥感卫星等。

其中,高分系列卫星是我国主要陆地观测卫星资源之一,由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等单位负责研制和运营,具备高分辨率、高精度的遥感观测能力,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城市建设、资源环境等领域。

资源卫星则主要用于自然资源调查和监测,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波谱分辨率,可以提供地表土地覆盖、植被状况、水域分布等信息。

此外,遥感卫星也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等领域。

在规划中的卫星系统方面,我国正在研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陆地观测卫星系统,如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等。

这些卫星系统将具备更高的分辨率、更广的覆盖范围和更全面的观测能力,将对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和精细化农业等领域提供更强大的服务支撑。

其次,我国陆地观测卫星的服务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首先,卫星数据的获取和分发更加方便。

通过卫星地面接收站,我国能够实时获取卫星数据,并通过遥感数据网等渠道将数据传输到各个领域的用户。

其次,卫星数据处理和解译能力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国在卫星数据处理算法、遥感影像解译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应用,提高了对卫星数据的利用效果。

再次,卫星数据与其他数据资源的融合应用日益广泛。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卫星数据与其他数据资源的融合应用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能够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地理信息服务。

最后,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共享卫星数据和技术成果,提供对外的卫星数据服务。

总的来说,我国陆地观测卫星资源及服务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未来,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陆地观测需求的增加,我国陆地观测卫星将继续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和服务,为我国的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还需要加强数据共享和应用研究,提高卫星数据的利用效果,促进卫星遥感技术与其他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卫星遥感在我国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卫星资源调度现状分析报告

卫星资源调度现状分析报告

卫星资源调度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卫星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卫星资源调度作为卫星系统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卫星资源调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2. 市场需求与资源供给不平衡卫星资源调度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市场需求与资源供给之间的严重不平衡。

目前,全球对卫星资源的需求在持续增长,尤其是通信、导航和遥感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卫星通信和定位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卫星资源的供给量相较之下较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3. 调度算法的不足目前的卫星资源调度算法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资源利用率低下。

首先,现有算法对于资源需求的预测不够精准,导致调度过程中出现资源闲置或过度使用的情况。

其次,算法在优化调度任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资源之间的互相影响,容易出现资源冲突和调度不平衡的情况。

4. 调度系统的不完善卫星资源调度系统在功能设计和性能方面仍然有待改进。

首先,现有系统对调度需求的响应速度较慢,无法及时满足用户的实时需求。

其次,系统缺乏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

此外,系统在调度任务过程中的监控和质量评估方面也存在不足。

5. 改进建议为了提高卫星资源调度的效率和质量,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5.1 增加资源供给量:通过增加卫星资源的投资和建设,提高卫星资源的供给量,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

5.2 优化调度算法:改进调度算法,提高资源需求的预测精度,并考虑资源之间的互相影响,以避免资源冲突和调度不平衡的情况。

5.3 完善调度系统:改进调度系统的功能设计和性能,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增加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

加强对调度任务过程的监控和质量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6. 结论卫星资源调度现状分析发现,目前市场需求与资源供给之间存在严重不平衡,调度算法存在不足,调度系统也有待完善。

第十一课时卫星资源的介绍与整理

第十一课时卫星资源的介绍与整理

数据的接收 如果卫星接收卡的参数设置正确,并已经注册了系统编号,则开始接收 数据,如图10所示,表示正在接收主页,并将接收到的资源存放到 “D:\教育资源\”目录下。
• 修改接收文件目录的方法: • 单击接收界面的“停止”按钮,停止接收,再单击 “设置”按钮,打开“小站参数设置”对话框 。
IP数据接收系统常见问题
中铺学区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第十一课时
卫星资源的介绍与整理授课教来自: 宗永发2008、4
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
• 模式一设备的使用 • 彩色电视机和DVD播放机的连接 • 模式一设备常见故障及维护
模式二设备的使用
• 如何使用电视机的AV功能:通过遥控器上 的“TV/AV/VGA”键,就可选择电视机的信 号来源。连续按“TV/AV/VGA”键,TV、AV1、 AV2、VGA状态会循环出现。 • DVD机与电视机的连接方法:AV线按照颜色 来连接,白色为左音频线,红色为右音频 线,黄色为视频线。一端接在电视机的AV 插孔中(按相同色对插)。另一端插入影 碟机中的OUT插孔中 。 • DVD的使用方法:可以通过遥控器或者DVD 前面板上的控制按钮进行控制。
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
• • • • • • 卫星教育收视点简介 UPS的使用和维护 计算机基础知识 打印机的使用 IP数据接收系统使用 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用频道 管理软件 • 光盘刻录机的使用 • 光盘刻录软件的使用
卫星教学收视点简介
• 卫星教学收视点可实现卫星教学资源收视、 教学光盘播放和文件打印等功能。 • 该模式配备卫星接收系统、教学光盘播放 系统、计算机学习单元及教学光盘。其特 点是教育教学资源更新及时、传输速度快、 资源量大,可为农村普及实用科学技术, 传递经济市场信息、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 程教育提供服务。

常见的资源卫星影像数据区别

常见的资源卫星影像数据区别

一.遥感数据基础知识: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一部分与地面发生作用后反射,再次经过大气层,到达传感器。

传感器将这部分能量记录下来,传回地面,即为遥感数据。

目前用于遥感的电磁波段有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

航空与航天飞行器运行快、周期短,可获得多时相数据。

以美国陆地卫星5号(Landsat 5 )为例,Landsat 5每天环绕地球14.5圈,覆盖地球一遍所需时间仅16天,而气象卫星的周期更短(1天或半天)。

由于探测距离远,传感器所获得的地面影像覆盖的空间范围较大。

它距离地表的高度是705.3 km,对地球表面的扫描宽度是185 km,一幅TM图像可以全部覆盖我国海南岛大小的面积。

不同的卫星传感器获得的同一地区的数据以及同一传感器在不同时间获得的同一地区的数据,均具有可比性.(1)遥感平台遥感平台是装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按高度分为:地面平台:为航空和航天遥感作校准和辅助工作。

航空平台:80 km以下的平台,包括飞机和气球。

航天平台:80 km以上的平台,包括高空探测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

人造地球卫星的类型:低高度、短寿命卫星:150~350 km,用于军事。

中高度、长寿命卫星:350~1800 km,地球资源。

高高度、长寿命卫星:约3600 km,通信和气象。

(2)遥感数据类型按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数据。

按电磁波段分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紫外遥感数据等。

按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数据。

(3)遥感数据获取原理;(4)传感器a.传感器定义:传感器是收集、探测、记录地物电磁波辐射信息的工具。

它的性能决定遥感的能力,即传感器对电磁波段的响应能力、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及图像的几何特征、传感器获取地物信息量的大小和可靠程度。

b.传感器的分类按工作方式分为:主动方式传感器:侧视雷达、激光雷达、微波辐射计。

被动方式传感器:航空摄影机、多光谱扫描仪(MSS)、TM、ETM(1,2)、HRV、红外扫描仪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