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运动快慢》评课稿

合集下载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小组数据
组别
姓名
30s时位置
总长度
总用时
第一组
谭小虎
32m
200m
3min50s
赵永刚
34m
200m
3min32s
第二组
李秋丽
29m
200m
4min10s
王晓华
30m
200m
4min01s
第三组
张强
38m
200m
2min44s
刘子豪
36m
200m
2min54s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课下查看汽车和电动车速度表盘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多少?
例题
从生活中发现物理,通过物理热爱生活!
感谢阅读
感谢阅读
感谢阅读
返回
3、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1、定义
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
练习
二、速度
基本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速度单位
换算关系:
1m/s=
=3.6km/h
1km/h=
1 m/s = 3.6 km/h
54
20
例题:在今年奥运会上,我国选手孙阳获得800米自由泳冠军成绩是7分45秒 ,他游泳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求:s
答:两车站相距3000m。
使用公式时应注意的事项:
1、解答时要有已知、求、解、答。
3、 在应用时,速度、路程、时间要对同一物体而言。若出现多个相同的量时,应在符号下加对应的下脚区分。
2、速度、路程、时间这三个量的单位必须统一:要么均用基本单位,或者均用常用单位,单位换算通常在已知中进行。
公式
答:他游泳的平均速度约是1.72m/s。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快慢》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快慢》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教案本篇教案是针对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运动的快慢》的教学设计。

本章主要介绍了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并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速度和加速度对运动的影响,以及如何描述和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 了解速度和加速度对运动的影响。

3. 熟练掌握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 了解如何描述和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

5.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二、教学重点1. 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如何描述和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教学难点1. 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如何描述和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归纳法、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有关运动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运动?运动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描述运动状态?引入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介绍本次课的学习目标。

2. 概念讲解(1) 位移: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从起点到终点所移动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

(2)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又称为路程,用$v$表示,单位是米/秒($m/s$)。

(3)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用$a$表示,单位是米/秒$^2$。

(4)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路程相等,速度不变。

(5)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路程不等,速度变化。

3. 计算方法讲解(1) 速度的计算公式:$v=\dfrac{s}{t}$。

(2)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dfrac{v_2-v_1}{t}$。

(3) 位移的计算公式:$s=s_2-s_1$。

4.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如,通过测量小车在不同时间内的速度,计算出其加速度;通过比较不同物体在同一高度下落的时间,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初中物理速度的快慢说课稿

初中物理速度的快慢说课稿

初中物理速度的快慢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基本概念——速度的快慢。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速度的知识。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速度的定义、速度的计算公式以及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速度。

3. 能够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并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将速度的概念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速度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3.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例分析,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引入新课。

比如,让两个学生在操场上跑步,其他学生观察并讨论谁跑得更快。

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自然过渡到速度的概念。

2. 讲解速度的定义接下来,我会讲解速度的定义: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会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比如骑自行车和步行,为什么我们说自行车快。

3. 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然后,我会介绍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即v = s/t。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公式的形式,并解释每个符号的含义。

4. 实例分析为了加深理解,我会提供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比如计算汽车在一定时间内行驶的速度。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题能力。

5. 小结与作业最后,我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作为家庭作业,以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运动的快慢》评课稿

《运动的快慢》评课稿

《运动的快慢》评课稿
评课稿
《运动的快慢》是一节非常有趣的体育课,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快慢以及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本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展示、游戏、实际操作等,使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教学效果。

首先,老师在开始课程时利用图片展示了几种不同运动的场景,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通过图片的形式,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不同运动的快慢程度,从而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此外,老师还加入了一些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接下来,老师通过进行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了运动的快慢。

游戏中,学生需要站成一排,并依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如快速跑、慢悠悠地走等。

这种互动的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让他们亲身体验到了不同运动速度带来的感受,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最后,老师通过对运动的快慢进行简单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了运动速度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老师生动形象地讲解了快速运动对心肺功能的锻炼和减肥效果,以及慢速运动对身体柔韧性的提高和心理放松的作用。

通过这些讲解,学生更加明确了运动速度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联,激发了他们对运动的兴趣。

综上所述,《运动的快慢》这节体育课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都经过了精心设计,既注重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又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孩子们对于运动的快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对运动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老师在课堂上的教态亲切友善,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整节课活跃而生动。

值得肯定的是,这节体育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物理评课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说课稿二-精选教育文档

物理评课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说课稿二-精选教育文档

物理评课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说课稿二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

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运动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来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2.学情分析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

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

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根据上述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进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求知欲(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

课题: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课时与课型:一课时新授课作者单位与姓名:授课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引入课题:图片和小故事引入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生:观看图片体现“物理从生活中来”的理念。

进行新课龟兔赛跑最后谁赢得比赛,这是为什么?生活中我们形容某人跑的快,是子快还是说他跑的比乌龟快呢,,乌龟真的比兔子跑的快吗?想解开这些疑问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运动的快慢吧!出示学习目标。

(投影见附件一)(一)比较运动的快慢安排三个小组进行两次接力比赛:引导分析:哪个小组传得快呢?你如何判断的?由此得到生活中比较快与慢的两种方法:1相同的路程比时间2、相同的时间比路程。

(二)速度1.速度概念的建立教师:我将其中两个小组的成绩进行记录,请你分析哪个小组更快呢?你生:听故事,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竞争意识。

生:比赛,观看比赛生:小组讨论:生动有趣的比赛如何比较一组让学生轻松得出和二组哪个小比较快慢的两种组更快。

方法,培养学生分生回答方法。

析归纳的能力。

生:进行思考。

通过一步步设问是如何比较的?教师引导分析:学生用路程除以时间的方法比较快慢,我们物理学中就用这种方法比较快慢,我们称之为速度。

大屏幕出示速度的定义。

2.速度公式设问:根据我们比较快慢的方法,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有什么关系?强化记忆:速度、路程和时间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

【变形】s= ______t= ____3.单位回忆:我们学习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谁还记得长度和时间的国际主单位?根据这两个单位我们可以得到速度的单位,谁知道呢?大屏幕出示速度的单位及单位符号: m/s km/h讲解单位换算:1m/s = 3.6 km/h练习;(1)15 m/s= _________ km/h(2)18 km/h = _______ m/s4规范解题:安排学生根据要求自学课本21页的例题。

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请学生说出物理计算题应注意的地方,教师总结。

八年级物理运动快慢评课稿

八年级物理运动快慢评课稿

八年级物理运动快慢评课稿八年级物理《运动快慢》评课稿 1这是一堂实用有效的物理课。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教学线索清晰,使学生在对运动速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层推进,引出理性需求:速度的概念、公式、计算。

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突出速度概念的建构过程。

个人认为这个班有以下优点:优势一:整堂课突出了新课标的基本思想:即每个环节的设计都以学生的经验和感悟为基础,高度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导入创设情境,学生参加游戏,结果引发学生思考,切入正题。

导入环节,涉及到与运动快慢有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认知冲动,与后续内容的关系上做足文章。

通过百米赛跑情景提炼出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再通过教师的层层设疑,自然引出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取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生成新的问题,教学效果显著,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感悟,完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亮点二:本课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资源优势,将生活中与速度相关的信息进行整合,以课件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百米赛跑现场”的图片,情景再现,让学生仿佛又回到运动会的比赛现场;合作交流速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时,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交流,目标明确;“汽车速度表”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物理就在身边;用课件逐步展示1m/s=3.6km/h的换算过程既节省时间,又突破重点;平直轨道运行的列车、疯狂过山车对比鲜明,一下就让学生分辨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磁悬列车,即拓展资源又进行情感激励。

以上课件的设计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课件的运用使教学环节更加流畅的同时,也大大节省教学时间,保证学生在编题解题环节有效展开。

亮点三:这节课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活动空间和时间。

在这节课上,同学们参与了4次活动,共15分钟,分别是:课前介绍的小游戏;速度的含义、单位、公式等五个问题,由全体学生分组讨论,分组表演;用物体或肢体模拟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运动的快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运动的快慢》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这一节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的概念既是后续学习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基础,也是理解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重要铺垫。

同时,这部分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对于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首先通过比较运动物体的快慢引出速度的概念,然后介绍了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以及常见物体的速度值。

最后,通过例题和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如何科学、准确地描述运动的快慢还缺乏系统的学习。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教学中,应注重从生活实例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逐步建立速度的概念,并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掌握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能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

(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经历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提高分析和归纳能力。

(2)通过速度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速度的学习,感受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速度的概念及其公式。

(2)速度单位的换算和速度公式的应用。

2、教学难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

(2)理解速度是矢量。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优秀教学案例
3.汇报与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实验方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工作:
1.概括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如速度的定义、速度的计算公式、影响物体运动快慢的因素等。
2.强调重点和难点: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强调,确保学生掌握关键知识。
3.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体育等领域,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础性的题目,如计算题、填空题等,巩固学生对速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2.实践作业:布置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作业,如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二)问题导向
教学中,我将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1.提出引导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关键知识点,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2.组织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3.设计问题链:将问题进行层次化设计,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达到理解物理知识的目的。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我将充分利用这一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某一问题或实验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2.小组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3.小组汇报:鼓励各小组将讨论或实验成果进行汇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一等奖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一等奖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一等奖说课稿1、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

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运动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来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2.学情分析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

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

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根据上述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进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求知欲(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物理《运动的速度》说课讲课评课反思 (3000字) 物理教案

物理《运动的速度》说课讲课评课反思 (3000字) 物理教案
物理《运动的速度》说课讲课评课反思
《运动的速度》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运动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来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2.学情分析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根据上述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进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求知欲(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2.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难点:1.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下面我重点讲一下教学过程。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观察比较------形成概念-----应用新知----加强巩固-----体验成功-----归纳总结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据此,对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进行总结并提出新问题:若路程、时间均不相同时,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这样,采用学生看书上的活动事例,边引导分析,步步深入的方法组织教学,通过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看”、“想”、“说”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物理教育的教学目标。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激疑启思,采用启发式教学,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通过演练得出:可以比较他们在1秒内或1分钟内通过的路程,由此引出什么是单位时间,得出并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这样逐步的建立起速度的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慢慢的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2、匀速直线运动的引入: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在日常生活中几乎见不到,因为它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我们有时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简化物理问题,会近似的把一些运动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3、运动的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换算关系:1m/s=3.6km/h【例题1】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8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0米,那么,它在前5秒内的速度是多少米/秒。分析:因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前8秒的速度和前5秒的速度是相等的,因此本题只需要求前8秒的速度即可。解:根据题意,得s20米v??=2.5米/秒t8秒答:它在前5秒内的速度是2.5米/秒。通过这习题的讲解,让学生养成先分析题意,再规范解题的良好习惯。匀速直线运动的引入: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在日常生活中几乎见不到,因为它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我们有时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简化物理问题,会近似的把一些运动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4.归纳总结最后,再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本节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养成先学习后总结的良好习惯,并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五、说教法、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观察比较法为了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就理概念的教学,要重视直观性,即以直观为基础来进行物理概念的教学。本节课主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观察比较来理解速度的概念,以及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学法:观察实验讨论、对比归纳、练习提高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分析点拨和帮助下学生进行观察实验为主,老师的提问分析为辅进行的。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循序渐进的归纳出速度的概念。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练。通过练习,来学会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以及速度单位的换算。其次,通过动手做实验,来加深对速度的物理意义的领会。六、作业布置:1.汽车以25m/s的速度行驶了2h,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km.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人对着相距425米的高山喊一声,听到回声经过的时间是()A.1.25sB.0.625sC.0.8sD.2.5s八、效果评价:通过这节课师生的共同学习和探讨,同学们基本能够掌握速度公式及其变形,能够运用速度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同学们也学会了从生活中发现物理问题,并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类问题,使物理知识有效的运用到生活中去。第三节运动的速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进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重点难点】重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2.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难点: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问:怎样比较哪个物体跑的快?比如汽车,学会回答要知道哪个物体跑得快,我们必须要比较。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进行新课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用3分钟的时间看书上P27页的三个问题,一会提问,同桌之间可以讨论解决。教师总结:得出结论“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2、匀速直线运动:由上节课的直线运动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小结: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简称匀速运动。3、速度:①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②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即:速度=写成路程如果用符号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则上面的公式可时间s计算公式:v?t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知道了公式,我们还需要知道速度的单位。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和时间的单位合成的。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时间单位用秒,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这是速度的主单位。在交通中还有一个单位“千米/时”读法:如汽车1秒内通过10米的路程,记作“10 m/s”读作10米每秒。提问:反过来,如果知道一物体的速度是500 m/s,它的意思是什么呢?学生回答:这个物体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00米。物理学里研究问题总是从最简单的情况着手,匀速直线运动就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下面我们首先研究匀速直线运动.【例题1】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8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0米,那么,它在前5秒内的速度是多少米/秒。分析:因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前8秒的速度和前5秒的速度是相等的,因此本题只需要求前8秒的速度即可。解:根据题意,得s20米v??=2.5米/秒t8秒答:它在前5秒内的速度是2.5米/秒。【布置作业】1.汽车以25m/s的速度行驶了2h,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km.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人对着相距425米的高山喊一声,听到回声经过的时间是()A.1.25sB.0.625sC.0.8sD.2.5s《运动的速度》评课记录优点:1.本届可是一堂富有创意、别开生面的优秀拓展课,“物理有用”的思想。教师的幽默帮助学生体验了物理的快乐,是一种自然流露的快乐。2.本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完成了对力矩知识的应用和思维

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

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

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度状态。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测量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引入师:生活中人们是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与慢?学生回答:(1)比一比,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

(2)比一比,用相同的距离,看谁跑得远。

可见,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

通常情况下,人们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的多少米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在“相同时间内”最简单的情况是取单位时间,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新课教学(一)速度1、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用来表示什么?(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2、速度的概念在通常情况下,速度等于什么?(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的公式如果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v=s/t速度=路程/时间)4、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那么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可用符号“m/s”或“m·s-1”表示。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速度单位是“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用符号“km/h”或“km·h-1”表示。

师边讲解边板书两速度公式之间的换算关系。

1m/s=3.6km/h1km/h=(1/3.6)m/s5、课堂巩固练习(写出换算过程)54km/h=m/s15m/s=km/h720km/h=m/s0.6m/s=km/h三、速度公式的简单应用学生阅读课本P25例一,观察计算方法与小学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板书解题过程,强调计算格式。

八年级物理上册《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教学设计
-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课堂活动设计:
-开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速度的变化。
-设计课堂小游戏,如“谁是速度王”,通过趣味性活动,提高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现象,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教师引导:在学生观看视频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影响物体运动快慢的因素有哪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速度的定义、速度的计算公式、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应用。
2.教学过程:教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PPT和板书,详细讲解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通过实际案例,解释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并展示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形象直观地展示物体运动快慢的差异,帮助学生建立速度概念。
-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和练习,使学生在不同难度层次上逐步掌握速度的计算和应用。
5.家庭作业:
-家长协助孩子观察并记录家中物体运动快慢的例子,共同探讨物理学原理。
-家长鼓励孩子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孩子学以致用的能力。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持字迹清晰,书写规范。
2.实践作业和小组合作作业要注重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精品教案及反思--运动的快慢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精品教案及反思--运动的快慢

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具准备微机、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

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3.再举例让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启发:有两个小球各自的运动的快慢都不变,其中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30m,用了1min;另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40m用了50s。

图11-2-1是两个小球运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运动的快慢(区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运动的快慢(区一等奖)

《 运动的快慢》本节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

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3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例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具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2通过利用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速度概念的理解,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理解,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比较运动快慢。

制作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龟兔赛跑动画、猎豹追逐羚羊、运动会百米比赛、各种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运动情况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我国“和谐号”高速列车疾驶时呼啸而过的短片及中学生运动会上运动员奔跑时的短片,结束后屏幕定格为两短片中的截图各一幅。

【比较异同】列车的运动和中学生的运动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观看视频,进行比较:高速列车疾驶时运动的快,运动员在奔跑时,要比列车慢的很多【设疑】运动的物体,有的运动的快,有的运动的慢,在物理学中,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二、合作互动探究新知(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播放视频】刘翔2022年雅典奥运会110m栏比赛视频,视频结束后屏幕再现比赛中某时刻的图片2幅,【想想议议】1刘翔和其他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谁跑的快你们小组是根据什么方法来比较的呢学生回答:刘翔。

讨论后总结:时间相同时,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2如果你是终点裁判员,将如何判断谁跑的快你们又是根据什么方法比较的呢学生回答:刘翔。

八年级物理上《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教案教后记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1)我在快与慢的比较环节教学中,以奥运会男子自由泳为例子,进行图片对比并提出观众是如何比较谁游的快的,而裁判员又是如何记录谁游的快的?最后总结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看路程的多少,相同路程看所花时间的多少。

再此基础上,我提出问题:如果两个物体运动时间不同,所经过的路程也不同,这时,我们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有学生说:将时间化成相同,看两者的路程多少,这是可以的。

在这种思路的启发下,有同学说:将路程化成相同,看所用时间的多少,这也是可以的。

我再问: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学生陷入了沉思中。

我启发说:就时间相同而言,既然可以放大,那么能否缩小呢?有学生就说:可以的,将他们都化成1分钟或1秒钟,看在这1分钟或1秒钟内两个物体各自运动的路程是多少,也是相同时间看路程的一种方法。

我肯定他的说法,并指出:物理学中,将每小时、每分钟、每秒钟等成为单位时间,刚才的方法也就是看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的多少。

换句话说: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的多少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为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由此引入速度的物理量。

(2)在速度公式的教学中,由于学生还没有学到分式的内容,所以,我在教学中加入了用文字表述公式的形式,然后再用字母代替文字,最终得出公式的表达式。

这种递进式的教学对于刚刚接触物理公式的学生来说,很是受用,能够更好的理解物理公式的意义。

在速度单位的教学中,由于是首次见到复合单位,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分解,这样有利于下一步顺利介绍速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3)在单位换算的引入中,考虑到这两个单位是经常要换算的,所以,给出生活中一些例子来介绍米/秒和千米/时的大小比较,这样学生从图片入手,接受起来就更加容易更加的顺其自然,更贴近生活和实际,同时配备了速度表和路牌的图片,让学生更加熟悉我们生活中的速度。

(4)采用了分版块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把握,更容易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点,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可以大大的提高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运动快慢》评课稿
八年级物理《运动快慢》评课稿
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评课稿
这节课已经结束,要我们听课者还沉浸于刚才热烈的课堂氛围中,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我觉得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教师的教。

二学生的学,下我将从这丙角度支做一下点评。

评价:
一.教师的教
1.老师能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上进行教学。

例如关于速度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准备了与学和际生活相关的图片——“百米跑”使教学能够由浅人深,由易到难,从已知到未知。

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都分成几了个小步子,让后一步的学习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上,前面所学习的知识能为后一步学习提供固着点,使新的教学既能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准备和生活经验之上又能逐渐有所提高。

2.教师充分做到了面对全体学生,促进所有学生发展,做到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3.教师能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了教学手段多样化,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探索、质疑、发现。

在教学中分别采用了“想想议议”、“合作交流”、“观察思考”“模拟表演”、“现场编题”等学习活动,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有了不同表达方式,满足了多样化学习的需要,又通过六个“你知道吗?”将所学知识引入到生活中,不仅带给学生以科学和震憾,而且让学生感受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最终双服务于生活。

二.学生的学
看学生的学我觉得应该主要看学生是否“会学”、“乐学”、“学会”。


于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的创设了所有学生都能进行有效学习的问题情境,所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学习愿望,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做到了主动解决问题,并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具体表现在:
1.学生的表现上从开始的小游戏到小组合作交流,再到后来的编题、竞赛,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活跃,显得异常兴奋,体现了学习“乐学”几名男同学对问题的分析和切入角度,看出学生学会了分析物理的方法,可见达到了“会学”的目的。

2.学生的参与度上,这节课有22人参与了板演,45人参与了发言,参与人数达了100%,说明老师的每个问题的设计都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所以他们才有话可说,才争先恐后的说。

尽管课堂教学中老师有口误,尽管课堂中老师没能进行达标测评,可这仍然是是一节成功的课堂,是一节值得推广的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