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地区保护性耕作发展现状及建议
辽宁农业发展现状与障碍
辽宁农业发展现状与障碍辽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之一,农业在辽宁的发展对于该省的经济社会稳定和农民生活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
辽宁农业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障碍情况如下:一、现状:1. 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稳定增长:辽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区,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增长。
经济作物如大豆、水果等产量也有一定增长。
2. 农业科技水平提高:辽宁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逐渐推广并应用于农业生产。
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也得到提高。
3. 农业产业化程度提高:辽宁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一些特色农产品品牌逐渐建立,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二、障碍:1. 土地资源受限:辽宁土地资源有限,特别是耕地面积减少,垦殖潜力不大。
土地资源的有限对于农业发展产生了限制。
2.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辽宁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田灌溉设施不完善,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 人口老龄化和农民素质不高:辽宁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加剧。
农民的素质普遍不高,缺乏现代农业知识和技术,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发展。
4. 农业产业结构单一:辽宁农业产业结构偏单一,以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农业发展缺乏多元化。
5.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对策:1. 资源合理利用:针对土地资源有限的问题,要加大土地的保护力度,推行耕地保护政策,加强土地整治和合理利用。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田灌溉设施,加强农村交通和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
3. 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业专业人才。
4. 促进农产品多元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副产品和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5.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玉米保护性耕作在丹东地区的应用研究
上述作业模式若采用单一 的玉米秸秆还 田机 , 使 用效率极低 , 且劳动强度较大的玉米收获环节有缺省 ,
用户不易接受。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新一代农民 追求减轻劳动强度 . 期盼摆脱收获玉米 的繁重体力劳 动 , 以机械化代替人工收获。事实上 , 希望 这种状况随
术的地块 , 67m 土壤 的有机质提高 3 8 氮肥 每 6 . %、 5
量好 的免耕播种机 。试验表明, 丹东部分地区玉米生 产不适合免耕直播 , 因此 , 完全意义上的保护性耕作 在丹东玉米垄作地区推广 尚有 困难 , 只能根据本地区 的特点 , 采取具有保护 I 生 耕作性质的耕作模式 。
35 实 施保 护性 耕作 的 目的 .
最多的地 区 .占全省 降水量的 7%,年均降水量为 0 8 1 8. m 全年降水量的 23 8. 1 7 m。 3 0 5 / 集中在夏季 , 降
4 保护性耕作模 式的选择
41 保 护性 耕作 模式 的核 心环 节 .
平均降水在 80 1 0 m, 0 — 0m 属非干旱地区 , 2 且有 2 3 / 的降水分布在七八月份 , 春季低温寡照。垄作具有增 温、 保墒 、 聚肥 、 改土、 集流的优点 , 可有效解决缓坡旱
区地温低 、 墒情差 、 肥力薄 、 水土流失等问题 , 这也是 丹东地区玉米种植采取垄作方式 的主因。
在农村务农 , 大量转移到城里打工 , 导致农忙季节劳动 力的严重短缺 ,这就为大力推广玉米联合收割秸秆还 田机创造了有利 的条件 ,既有利于提高保护 f耕作作 生 业面积 , 又有利于提高本地区玉米机械化水平。 43 玉米联合收割秸秆还 田机效益分析 .
实施免耕直播的地块 , 其出苗比传统作业要晚 12片 ~ 叶, 苗势 比较弱 , 在七八月份雨季季节 , 若排水不及时
辽宁农业发展现状与障碍
辽宁农业发展现状与障碍辽宁省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自然条件,但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障碍和困难。
本文将就辽宁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障碍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辽宁农业发展现状1. 资源优势明显辽宁省地处中国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耕地资源和水资源,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全省耕地面积达到5416.26万亩,居全国第六;水资源丰富,拥有多条大型河流,水域面积达到353.5万公顷,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水源保障。
2. 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辽宁省农业产业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畜牧业为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布局。
粮食种植主要以玉米、大豆、小麦等为主,经济作物以烟草、水果、蔬菜等为主,畜牧业则包括猪、牛、羊等。
3. 技术水平较高辽宁省在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一批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和农技示范站,引进和培育了一批优质农业品种和新型农业技术,不断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1. 耕地资源减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用地的扩张,部分耕地被征用或占用,导致辽宁省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压力较大,耕地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挤占和破坏,这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2. 水资源短缺尽管辽宁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在实际生产中,农业用水仍然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部分地区由于干旱和缺水等原因,导致农业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黄土高原地区和西部地区,缺水问题尤为突出。
辽宁省农业产业主要以粮食作物和畜牧业为主,经济作物和农副产品产业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农产品的单一性和同质化,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难以保障,经济效益不稳定。
4. 农业科技水平不高虽然辽宁省在农业科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农业技术落后、农业设施简陋、农业科研投入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也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5. 农民素质有待提高辽宁省农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农民素质不高。
丹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丹东市落实《辽宁省进一步稳经济若干政策举措》工作方案的通知-丹政发
丹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丹东市落实《辽宁省进一步稳经济若干政策举措》工作方案的通知-丹政发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丹东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2.10•【字号】丹政发〔2023〕2号•【施行日期】2023.0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市场规范管理正文丹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丹东市落实《辽宁省进一步稳经济若干政策举措》工作方案的通知丹政发〔2023〕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现将《丹东市落实〈辽宁省进一步稳经济若干政策举措〉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丹东市人民政府2023年2月10日丹东市落实《辽宁省进一步稳经济若干政策举措》工作方案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工作部署,推动全市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确保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胜利,现制定《丹东市落实辽宁省进一步稳经济若干政策举措工作方案》,并延续实施一批稳经济系列政策举措。
一、加强企业金融信贷支持1.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投放力度。
用足用好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2023年安排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不少于30亿元,促进支农支小贷款投放,全市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不低于10%。
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原则上最长可延至2023年6月30日。
(牵头单位:人民银行丹东市中心支行)2.开发金融新模式新产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加大《丹东市助企纾困信贷创新产品手册》中信用类、拓宽抵押物范围类金融产品推介使用力度。
积极推动建立首贷、续贷中心,为市场主体提供“一站式”便利化服务。
进一步争取“辽科贷”“辽贸贷”“辽绿贷”“税易贷”等信贷新产品在丹东应用,扩大“草莓贷”“渔担贷”“设施农业贷”等地方创新金融产品应用范围。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丹东市中心支行)3.开展运输企业车辆金融支持服务。
丹东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
02
丹东生态环境现状
自然环境现状
气候条件
丹东市位于辽宁东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 漫长寒冷,夏季短暂凉爽,春秋两季温和多雨。
地理环境
丹东市地处山区,拥有鸭绿江、辉南江、大洋河等众多河流 ,水资源丰富,同时拥有长白山余脉的森林资源,为生态环 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生态环境现状
1 2
空气质量
土壤治理效果评价
土壤污染状况
丹东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显示,经过多年来的治理和修复, 土壤污染程度较之前有所减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状况得到 了有效控制。
土地利用变化
通过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和转变,丹东市将重度污染土地转 为绿化用地或休耕,使得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推动了生态环境的改善。
05
丹东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 策
根据市民反馈和调查,多数人认为丹东市空气质量较过去有所改善,蓝天白 云和清新的空气环境得到了市民的认可。
水质改善效果评价
水质监测数据
水质监测结果显示,丹东市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质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污染 指数如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参数均有所下降,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
生态效益
水质改善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部分水域已经可以看到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 身影,水生生物多样性有所恢复,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产生了积极影响。
研究目的和目标
研究目的
通过对丹东市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旨在揭示其环境质量状况、主要环境 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为丹东市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 依据。
研究目标
通过对丹东市生态环境现状的研究,明确其环境质量状况、主要环境问题和产生 原因,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建议,改善丹东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
关于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的调研报告
关于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的调研报告关于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的调研报告一、引言黑土地是我国重要的农业资源之一,具有较高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然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导致黑土地退化严重,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和恢复黑土地,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成为迫切需要的重要措施。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的调研,深入了解其现状、问题和前景,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研方法1.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针对不同地区的农户、农业技术人员和政府相关部门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于保护性耕作的认知、使用情况和困难。
同时,通过实地访谈了解保护性耕作在不同地区的推广应用情况。
2.选择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作为调研地点,这些地区具有丰富的黑土资源和相对完善的农业支持体系。
三、调研结果1.保护性耕作的认知和应用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户对于保护性耕作还存在认知偏差,普遍存在认为“不翻地耕作会影响作物生长”的观念。
因此,传统的耕作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2.保护性耕作的优势和问题保护性耕作技术以其保持水分、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农药使用等方面的优势备受关注。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技术操作复杂、收益变化不明显、耕作机具缺乏等。
3.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困难目前存在的推广困难主要包括: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技术指导不到位、农户对保护性耕作的认知不足等。
四、建议与展望1.加强宣传和教育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保护性耕作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农户对保护性耕作的认识和理解,鼓励他们使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2.推动政策和资金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农户使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同时,加大对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他们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指导能力。
3.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将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到更多的农户中。
4.加强科研与示范加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科研和示范工作,通过示范效应激发农户的兴趣和参与,进一步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辽宁省保护性耕作现状
辽宁省保护性耕作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自2002年国家开展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以来,辽宁省先后有15个县被列入国家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建设项目,目前在建国家项目县有8个,阜蒙县、法库县为滚动县,建平县、建昌县、北宁市、海城市、西丰县为新建项目区,义县为续建项目区。
几年来,在农业部农机化司的大力支持下,在国家农机推广总站的具体指导下,辽宁省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全面完成了国家项目区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建设任务。
几年来国家对辽宁省共投入资金1150万元,累计完成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388.5万亩,新增保护性耕作机具3586台,其中免耕播种机2932台,深松机具106台,秸秆粉碎还田机48台,植保机具500台。
建立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对比区36个。
在国家项目的带动下,省财政已累计投入2060万元,建立了21个省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区。
初步统计,实施保护性耕作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7000万公斤,增收节支1.05亿元,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特别是2006年是辽宁省抓保护性耕作工作力度最大的一年,效果最好的一年,成效最突出的一年。
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保护性耕作推广工作,召开全省保护性耕作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见》,保护性耕作列入了各级政府工作议程,辽宁省保护性耕作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1、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见》。
今年5月31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辽政办发[2006]37号文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保护性耕作意见的通知》(以下称意见)。
《意见》印发全省各市、县政府和省直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和措施,并要求各级政府把保护性耕作列入各级政府工作议程,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从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农业保护性耕作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
各级财政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财政预算中对推进保护性耕作予以考虑和重视,并根据财力在政策和资金投入上予以倾斜,为发展保护性耕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保护性耕作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N o n g y e j i x i e保护性耕作是为了增强田地的储水能力以及保障肥沃土壤的目的,从一定意义上实现农业的生态化发展。
具体实施办法是减少农田的耕种,利用小麦秸秆或其它农作物的残杆直接覆盖土壤,以增强地表抗风、抗水能力,覆盖的秸秆物质富含有机物,可以渗入在土壤中,起到肥沃土壤的作用。
通过利用减少耕地的技术以及秸秆的再利用技术,有效提升我国的农田耕种能力,因此,在世界上都备受到广泛重视。
一、保护性耕作研究现状在上世纪70年代,国家开始研究保护性耕作技术,并进行了相关的论述,在同期内引进国外的单一保护性耕作技术,例如免耕、覆盖秸秆等,在引进技术后在少数地区进行实践以及推广,然而当时的农业水平发展较为缓慢,并没有先进的机械化操作以及技术,所以这些单一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并没有得到有效地实施。
在之后的近20年间,农业水平产生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生产水平与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农作物机械化种植以及生产技术被广泛应用。
所以,农民群众在收获了高产的农作物后,愿意接受并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由此保护性耕作技术渐渐被实践运用。
进入到本世纪初,国家各农业相关部门对农业机械化生产以及结合地区农机技术方面进行了重大的创新改革,并且在改革应用中产生了不错的结果。
比如,农机技术在全国各省市的陆续开展中获得了可观的成果收益,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验证了农机技术在应用到我国的农作物种植生产中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尤其对于干旱地区的农作物生态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并且极大程度地改善了生态环境保护的不良局面。
近十几年来,保护性耕作技术不断受到广泛关注,在实施以及应用中,由农业部门监管开展建设了关于保护性耕作的示范工程,并且就此项目设计出相关的农用机械设备。
例如,小麦的免耕播种设备以及玉米的免耕播种机器等,并且在我国的北部地区被广泛运用,并且通过不断地研究,使得农机技术愈加完善。
现阶段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研究人员通过运用不同的耕种方式检验其对水稻种植的影响。
丹东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
未来环境保护工作展望
持续推进污染治理
丹东市将继续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加强工业、城市、 农业等领域的污染防治,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丹东市将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提高环境监管能力
丹东市将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和预 警体系,提高环境监管水平。同时,加强环境法规建设和 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05
加强丹东生态环境保 护的建议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倡导绿色生活
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通过加强环保教育、宣传 绿色生活理念等方式,提 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和意识。
倡导绿色出行
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 骑行、步行等低碳出行方 式,减少机动车排放对环 境的影响。
推广绿色消费
引导市民购买环保产品、 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 用,倡导绿色消费理念。
丹东水质及污染情况
丹东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鸭绿江、浑江、辉南江等 河流。这些河流的水质总体良好,但局部地区存在水污染 问题。
一些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导致部 分河流的水质下降。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 ,一些地区的地下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丹东土壤质量及污染情况
丹东市的土壤质量总体良好,但部分地区存在土壤污染问题。这些污染主要源于 工业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排放。
丹东生态环境现状 及保护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丹东生态环境现状 • 丹东生态环境问题 • 丹东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丹东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及展望 • 加强丹东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01
丹东生态环境现状
丹东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
保护性耕作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建设的措施和建议农机维修服务作为一种市场需求只能按市场规律运行和调节,但由于农机维修服务于三农这一弱势产业,需要政府在政策上进行扶持和倾斜,并依法进行监管。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要发挥农机管理部门技术、人才优势,加强与农机生产企业的技术合作。
还要加强部门协作配合,争取各级财政的支农优惠政策,并以股份的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工商资本投入,逐步建立国家扶持、群众自筹、银行贷款、集资入股、合作经营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多元投入机制,切实提高维修中心维修硬件装备水平和维修能力,提高维修效益。
2.依法管理,规范运作要认真落实农机维修管理规定,强化对农机维修经营者从业资格、维修人员职业资格、维修质量、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技术状态以及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保障和维护农机维修市场正常经营秩序,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要根据农机存量结构,合理布局,不盲目发展,不重复建设,以提高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为突破口,有序、稳定、健康发展。
3.健全机制,强化服务要探索农机维修中心行之有效的运行模式,坚持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增强发展潜能。
要加强与有关农机生产企业的沟通、协调,加强农机维修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维修中心技术服务能力;建立现场指导、上门回访和巡回服务相结合,季前保养、季后维护和应急抢修相结合,技术培训、零配件供应和维修服务相结合的多形式服务,有效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
●保护性耕作作为一项控制土壤风蚀水蚀和沙尘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节水能力、节能降耗和节本增效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几年来在我国得以迅猛发展。
多年的试验示范证明,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一场变革,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要更快、更好地推广保护性耕作,就要找准突破点、对症下药,使保护性耕作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
一、加强免耕播种机等关键机具的研究与开发发展保护性耕作,关键在于与之配套的免、少耕播种机的开发与应用。
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近年来,农业科学技术取得了卓越成果,进一步促进我国粮食产量和质量双向提升的同时,减轻了生产活动对土地资源的污染和破坏。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科学、先进的生产技术,采取高效化、生态化栽培方式,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需求。
通过加大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力度,对我国黑土地资源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一、我国常见的黑土地保护性技术模式1、玉米秸秆全覆盖免耕栽培模式时至每年农作物收获时节,农民将黑土地耕作田中成熟玉米棒进行收割,田地中将会残留大量玉米秸秆,这时便可以对其进行消杀处理,灭除残留在秸秆中的病虫害,再将这些处理后的秸秆全部覆盖在耕作田土壤表面,秸秆层厚度控制在6~8cm效果最好。
这种栽培模式的目的是让玉米秸秆在秋季至春季这段时间内,使其在水分作用下发生腐烂,利用降解下的微生物补充黑土地耕作田中农作物生长发育所消耗的营养、微量元素,在来年春季播种时便可直接进行播种省去春耕整地这一环节,大大节省了劳动力资源,降低农作物生产成本。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农作物播种间隔距离应结合黑土地肥力、水分等情况,应当严格按照农业生产流程进行耕作,并要重视田间管理工作,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从而提升粮食产量及品质。
2、秸秆集行宽窄行免耕技术模式在玉米作物秋收过后,黑土地耕作田中会残留下大量秸秆,如果采取集中焚烧处理,将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不利于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并且露天集中焚烧秸秆方式已经被一些地方严厉禁止。
针对这一情况,农民可以采取这一栽培模式,将耕作田中残留秸秆集中收集统一粉碎,并把这些秸秆粉末均匀覆盖在黑土地表面,实现下一轮耕作的种子直接播种。
在春季播种过程中,面对大面积耕作田时可以利用集行农机对田间秸秆进行归行,宽行行间距≥80cm,窄行行间距≥40cm,采取宽窄行隔年交替播种,避免出现常年连续性种植而消耗黑土地中过量有机质,形成秸秆集行宽窄行免耕技术模式。
该技术模式路线如下:农业机械收割作物→粉碎机粉碎秸秆还田→秸秆集行归行处理→宽窄行免耕播种→定期开展田间管理,完成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除草作业等→机械收获农作物。
聚焦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研讨发言提纲
聚焦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研讨发言提纲摘要:1.丹东全面振兴的背景和意义2.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3.实施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因素4.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计划的预期效果正文:一、丹东全面振兴的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东北地区的扶持政策不断加大,丹东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面临着全面振兴的历史性机遇。
丹东全面振兴,不仅可以促进丹东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民生水平,还将对整个东北地区的振兴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产业结构调整:以创新为动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
2.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丹东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3.对外开放合作:加大与国内外城市的合作力度,引进更多优质资源,推动丹东市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
4.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提高丹东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5.民生改善: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三、实施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因素1.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争取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支持,为丹东全面振兴提供政策保障。
2.人才培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丹东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3.创新驱动: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丹东全面振兴提供技术支持。
4.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丹东全面振兴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计划的预期效果通过实施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计划,预期将实现以下目标:1.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2.产业结构得到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传统产业得到转型升级。
3.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关于保护性耕作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保护性耕作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保护性耕作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保护性耕作是指通过少耕、免耕、地表微地形改造技术及地表覆盖、合理种植等综合配套措施, 从而减少农田土壤侵蚀, 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并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农业技术。
其核心技术包括少耕、免耕、缓坡地等高耕作、沟垄耕作、残茬覆盖耕作、秸秆覆盖等农田土壤表面耕作技术及其配套的专用机具等,配套技术包括绿色覆盖种植、作物轮作、带状种植、多作种植、合理密植、沙化草地恢复以及农田防护林建设等近年来,单县农机局在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方面下大力气,多渠道、多途径进行推广宣传,投入大量财力物力进行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采用该先进技术。
同时,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保护性耕作技术,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为了进一步摸清了全县保护性耕作发展的基本情况,找出了制约因素,研究分析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县农机局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全县22个乡镇(办事处),采取现场考察、实地座谈等形式,同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农机大户代表、实施保护性耕作种植的农户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沟通和交流,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保护性耕作的意义对农民本身将带来观念上、生活质量上的革命性变化。
1997年5月美国保护性耕作信息中心年会上,一位免耕农民的妻子巴巴拉.弗瑞安西斯说,“除电的应用外,免耕法是对我的生活质量改善最大的事情”。
对农业机械化工作来说,以往农业机械化谈论最多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只要农业生产任务按时完成、增产增收了,农业机械化就完成任务了。
没有认识到农业机械化和资源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机械化可以破坏环境、也可以保护环境。
深耕深翻、开荒种地,发展了生产,也带来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的问题,引起人们对机械化的质疑。
但是,机械化也是治理环境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如机械化秸秆还田减少秸秆焚烧导致的大气污染;覆盖减耕节约农业用水;保护性耕作治理沙尘暴等等。
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述
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述保护性耕作是一种农业生产管理方法,旨在减少耕地的侵蚀、营养流失和环境污染,同时增加农作物产量和改善土壤质量。
本文将概述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保护性耕作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以下是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1. 操作管理方法的创新保护性耕作利用植物覆盖、轮作和耕作前后的土壤管理等策略来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
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保护性耕作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操作中,例如采用机械化覆盖作物残体、精准施肥和灌溉等管理方法。
2. 土壤保护措施的普及保护性耕作方法的实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土壤保护措施,例如限制农业机械的压实、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精确施肥和采用生物防治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土壤健康。
3. 经济效益的证明传统的耕作方式往往依赖于大量的化学肥料和农药,这不仅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负担。
保护性耕作的实施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研究表明,采用保护性耕作方法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减少土壤侵蚀和土壤营养流失,从而为农民创造更大的利润。
二、保护性耕作的发展趋势未来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向:1. 科技创新与应用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保护性耕作将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来提高效率和效果。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来监测土壤质量和植被覆盖,以便更好地指导农民的决策。
2. 生态系统服务的关注保护性耕作不仅仅能够改善农作物产量和土壤质量,还能够提供一系列的生态系统服务,如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气候调节。
未来,保护性耕作将更加注重生态系统服务的发挥,并将其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农业政策的支持为推动保护性耕作的广泛应用,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强对这项技术的支持和扶持。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鼓励农民采用保护性耕作方法。
丹东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
丹东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丹东,这座位于中国东北边陲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它依山傍水,森林茂密,江河纵横,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珍贵宝藏。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丹东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丹东生态环境现状1、森林资源丹东的森林覆盖率较高,为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但近年来,非法采伐、森林火灾等因素对森林资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部分地区的森林质量有所下降,生态功能受到影响。
2、水资源丹东境内有多条河流,水资源相对丰富。
然而,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一些河流受到污染,水质下降。
部分水域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水生态平衡受到威胁。
3、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和利用,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
一些耕地质量下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4、大气环境随着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大气污染问题逐渐显现。
尤其是在冬季采暖期,燃煤排放的污染物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一定压力。
5、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的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影响。
一些珍稀物种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种群数量减少。
二、面临的挑战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为了追求经济增长,一些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例如,一些工业企业的排放未达到环保标准,对周边环境造成了污染。
2、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扩张,加大了对资源的需求和环境的压力。
城市垃圾处理、交通拥堵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3、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处理不当,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4、公众环保意识有待提高部分居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环保行动的自觉性。
乱扔垃圾、浪费资源等现象依然存在。
三、保护措施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2、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循环经济,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的绿色化水平。
辽宁农业发展现状与障碍
辽宁农业发展现状与障碍1. 引言1.1 辽宁农业现状辽宁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农业大省,拥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发展潜力。
辽宁的农业现状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辽宁的农业生产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主。
农业产业链较短,缺乏多样化经营模式,导致农产品陷入同质化竞争,影响了农业产业的盈利能力。
辽宁的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生产效率和质量难以有所提升。
辽宁的农业生产受到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农业风险较高。
农业发展和现代化程度较低,缺乏科技支持和创新意识,农业生产方式相对传统,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辽宁农业发展亟需全面改革和提升,需要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科研与技术创新,拓展农产品市场,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000字】1.2 辽宁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辽宁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在于,农业是辽宁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维持农民生计、促进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辽宁省地处东北地区,农业资源丰富,拥有较好的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农业产业种类丰富,主要以粮食、豆类、石油作物为主要农产品。
农业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还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村的就业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辽宁省的粮食生产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保障全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辽宁农业面临着一些难题和挑战,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加强农业科研、拓展农产品市场等方面的工作,以推动辽宁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农业现状分析辽宁省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在辽宁省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业现状分析显示,辽宁省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农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升。
辽宁省在粮食、棉花、大豆、猪肉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方面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农产品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
辽宁省农业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农机保护性耕作问题分析
农机保护性耕作问题分析本文作者:刘娜单位:凤城市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我市位于辽东半岛东部,东与宽甸县界,西与岫岩县相邻,南部与丹东市振安区、东港市,北与本溪县接壤,属长白山系千山山脉南端,海拔高度为1208m,平均海拔为200-500m之间,形成北高南低丘陵起伏,沟壑纵横,低山丘陵区。
自然情况是“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
”东径123°32’到124°32’、北纬40°02’至41°06’之间,南北长117.2km东西宽83.5km。
其中粮食作物6.2万hm2,玉米作物面积达4.2万hm2。
年平均气温8.9℃-10℃,年积温3468.3℃,平均降水906mm,年平均相对湿度72%,年均日照2279小时,无霜期169天。
旱地垄作在我地区有强大的生命力,主要在于春季保苗率高,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垄作在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中,有着重要位置,在机具开发和研制过程中,从垄作这个前提出发,做到农机与农艺的有机配合,这是一个重要的集结点。
垄作栽培开沟起垄,增加耕地表面积达40%,提高阳光利用率10-15%,有效增加积温,垄台起到人工挡板的作用,延长自然雨水渗入时间,减少径流。
有耐旱,抗涝和很强的抗倒伏作用,有利于杂草的控制,减少对化学除草剂的依赖。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核心是免耕或少耕。
免耕和覆盖,着重强调地表覆盖秸秆,根茎,给农田穿上保护衣,固土护田。
测试表明,实施保护性工作可以使农田扬生降低60%以上,是有效的对农田防护治理技术,另外,农作物秸秆,根茎还田分解后,可使大量碳元素以固态形式留在土壤中,减少由于秸秆焚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向大气排放。
同时减少了机械作业次数,解决了垄作栽培的不足,从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成分,是增温、保墒、聚肥、改土、集流、防蚀等有效地解决了地温低、墒情差、肥力弱、水土流失等问题。
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处理秸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 丽 荣
( 东 市农机 推 广 中心 , 宁 丹 东 1 8 0 ) 丹 辽 10 3
摘 要 : 述 丹 东 地 区 实施 保 护 性 耕 作 的 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义 和 现状 , 广 大 农 民接 受 保 护 性 耕 作 技 术 意 愿 不 强 等 制 约 因 素 进 行 分 析 . 出 发 展 丹 阐 对 提
1 %: . 完成 玉 米机 收 02 8 .6万 h m .占全 市玉 米 种植 面 积的 26 秸秆 还 田 04 .%; -1万 h m ,占全 市玉 米种 植面 积 的 41 .%。
水 、 肥 、 土 的效 果 , 保 保 给农 业 生 产 带来 了一定 益 处 , 但 也使 地表 环境 变差 , 给播种 等后 续作业 带来 一定 的 困难 。 由于大量 秸秆覆 盖 和不整 地 , 致地 表杂 草增 导 多 , 块不 平整 , 温偏 低 , 地 地 播种 机在播 种作业 时 容易 出现挂 草 、 塞 、 堵 漏播等 现象 。 同时 , 温偏低 会使 作 地 物 出苗滞后 , 生育 期延 长 , 响作 物生长 。 影 如果长期 采 用 免耕 方法 , 还会 给机 械除草 带来 一些 困难 。 2 农 民对 保 护性 耕作 的认 知度 不够 。保 护性 耕 )
3 )由于 受传统 耕 作观 念影 响 ,相 当一部 分农 民 对保 护性 耕作 技术 持观 望态度 。 一些实施 保 护性耕作 的农 民常 常是 经 过 农机 推 广 部 门做 工作 后 被动 接 受 这 一新 技术 的 。当他们 看到 以往 精耕细 作 、 无杂 草 地 的 田地 变 成 “ 糟 糟 ” 乱 的地 块 时 , 时难 以从 内 心 接 一 受, 导致 保护 性耕作 实施 面积 增加 有限 。 4 机 具价 格 高和 可靠性 不 够 ,影 响 了农 民购 机 ) 的积极性 , 约着保 护性 耕作技 术 的推广 。 方面 , 制 一 尽 管 减少 了作业 次数 , 由于机具 价 格高 、 但 作业 时间短 , 机械 闲置周期 长 , 机 户增收效 果不 明显 ; 农 另一 方 面 ,
疑 态度 , 愿 意 主动尝试 。 不
目前 , 东市 绝大 部分 旱作农 业 区仍然 采用传 统 丹 的“ 翻耕 法 ” 玉米 秸秆 的处 理方式 以焚烧为 主 。这种 , 连 年翻 耕 、 地 、 整 中耕 的作业 方式 。 导致 丹东 玉米 生产 与收获 依然 没能摆 脱 高强度 、 高成 本 、 效率 的圈子 。 低
机 具仿 行 机构 不 健全 , 种 质 量不 能 得 到保 证 , 机 播 且 具 普遍 存 在适 应 性不 强 、 靠 性不 高 的 问题 , 田间 可 在
同时 , 量施 用 化肥 破 坏 了土 壤 结 构 , 大 降低 了耕地 质
量. 增加 了水 土流 失 , 费 了丰富 的秸秆 资源 , 浪 污染 了 生 态环 境 . 以满 足高 效农 业 、 难 生态 农业 的发 展需 要 。
中图 分 类 号 :2 39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 16 (000 —0 2 0 17 — 1 1 1)2 0 8 — 3 2
1 丹 东地 区保 护 性 耕 作 实施 现 状
丹 东 地 区旱 地 种植 面积 为 1. 51万 h 到 2 0 m。 08
第 2期 总第 18期 8
21 0 0年 2月
农 业科技 与装备
c lu a ce c & Te h l g a d u t rl S in e c no o y n Eq i m e up nt
No2T t 188 . oa NO l
.
Fb 2 1 e 0 0
.
丹 东地 区保护性耕作发展现状及建议
作 是一 种新 的耕作 方式 , 其效 果显 现也有 一定 的时效
性[ 保 护性 耕作 项 目实施周 期较 长 。 2 1 。 而且 只有长时 间 实 施 保护 性耕 作 , 能使 增 产 、 水 、 肥 、 土效 果 才 保 保 保 愈 发 明显 。由于 实 施保 护 性 耕作 的当 年成 效并 不 显 著 , 多农 民顾 及 眼前利 益 , 保 护性 耕 作 技术 持 怀 许 对
因此 。 变传 统耕 作 方式 。 力推 广 机械 化 保护 性 耕 改 大
作 技术 . 是北 方旱 作 区农 业 可持续 发展 的重要 途径【 l 1 ,
是 提高 耕地 质量 , 实现 节本 增效 , 走循 环型 、 节约 型和
年 底 ,全 市 共 有 各 类 保 护 性 耕 作 配 套 机 具 4 7台 1 ( )其 中玉 米联 合 收获机 2 套 , 0台 、 松机 9 深 5台 、 改装 深 松铲 5 0余 台 ( ) 免耕播 种机 4 套 、 2台 、 秸秆 粉碎 ( 含 铡 草 ) 田机 6 还 0台 、 套拖 拉机 10余 台 。在所辖 1 配 5 4 个 乡镇 3 9个 村建 立 了玉米 保 护 性耕 作 试 验示 范 区 . 玉米秸 秆覆 盖率 达 3 %以上 , 5 深松 作业 深度 达到 2 ~ 5 3 m, 成保 护性 耕作 面 积 01 0c 完 . 8万 h 占辽 宁省保 m, 护 性 耕 地 总 面积 的 l3 %. 占丹 东玉 米 种 植 面积 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