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合集下载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及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作业一、单选题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A.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B.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C.行为变化规律 D.心理活动的规律2、将认识过程看成是个体接受、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信息过程的是(C)。

A.普通心理学 B.社会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D)。

A、呈正相关的关系B.呈负相关的关系 C.呈一对一的关 D、呈倒U型曲线的关系4、采用因素分析方法把特质区别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D)。

A、费斯廷格B、桑代克C、马斯洛D、卡特尔5、人的个性在形式和结构上是一样的,而在质(内容)和量上存在着差别,每个人表现出独特性,这是个性特征的(B )。

A.先天性和后天性 B.共同性和差异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独立性和统一性6、教师职业最显著的特征是(C)。

A.学生楷模 B.严格管理者 C.知识传授者 D.心理调节者7、在心理评估中,较为科学、准确和客观的评估手段是(D)。

A.问卷法 B.观察法 C.个案法 D.心理测量法8、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主要是(D)。

A.问题的呈现方式 B.问题的具体性 C.问题中信息的多少 D.知识结构9、父母逝世或父母离婚,常使孩子感到茫然失措、孤立无援,这是(A)。

A.亲和挫折 B.顺应挫折 C.成就挫折 D.自责挫折10、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时应注意(A)。

A.一般来说,表扬应多于批评 B.批评越严厉效果越好C.表扬越多越有利于学生的进步 D.批评越多效果越好11、学校里面最重要、最基本、最经常、最活跃的一种人际关系是(C)。

A.学生与学生的关系 B.教师与教师的关系C.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D.教师与领导的关系12、艾宾浩斯提出的记忆遗忘曲线,可以归纳为(A)。

A.遗忘进程不均衡,先快后慢 B.遗忘进程不均衡,先慢后快C.遗忘进程均衡,等速率减少 D.遗忘没有一定规律可循13、个性倾向性最基础、最积极的成分是(B)。

(完整word版)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完整word版)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体。

3、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心理特征——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5、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6、简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一个统一的总体。

(1)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②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②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①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②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

7、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的。

8、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学科。

9、简述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诸因素。

影响人的心理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类:①环境因素,就是周围所接触到的事物的变化;②机体因素,比如体温的高低或饥渴等等;③心理因素,即心理对心理的影响,如昨天发生的心理对今天发生的心理的影响。

10、人的心理实质: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心理学研究任务和意义1、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探索心理学规律。

2、心理学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的依据,同唯心主义做斗争;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学科如文学、艺术、美学、管理学等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陕西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心理测量与心理统计重点知识整理

陕西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心理测量与心理统计重点知识整理

陕西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心理测量与心理统计重点知识整理陕西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心理测量与心理统计重点知识整理心理测量与心理统计是心理学领域中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心理测量方法和心理统计原理,是考研心理学必备的重要知识。

本文将就陕西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中的心理测量与心理统计的重点知识进行整理。

一、心理测量心理测量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进行测量、评价和描述的过程。

了解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对于考研心理学的复习非常重要。

1.1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包括测量、测量方法、测量工具和测量尺度四个方面。

测量是指通过某种手段来确定量化对象特征的过程,测量方法是指测量者采取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规范,测量工具是指用来实施心理测量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测量尺度是指测量者根据测量目的和测量方法对量化对象特征进行分类、排序或指派数值。

1.2 心理测量的常用方法心理测量的常用方法包括自报法、观察法、测试法和项目法。

自报法是指通过被试者自己回答问题或填写问卷的方式获取心理特征信息;观察法是指通过对被试者行为的直接观察来获取心理特征信息;测试法是指通过让被试者完成标准化测试工具的测试任务来获取心理特征信息;项目法是指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项目,根据被试者的分数或表现来评估其心理特征。

1.3 信度与效度在心理测量中,信度和效度是两个重要的评价指标。

信度是指测量工具稳定地反映被测量特征的程度,通常包括试测信度、复测信度和平行测试信度等;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正确地反映被测量特征的程度,通常包括内容效度、判别效度和预测效度等。

二、心理统计心理统计是指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心理学研究中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掌握心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方法对于考研心理学的复习非常重要。

2.1 统计学基本概念统计学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到的统计学概念包括总体与样本、参数与统计量、频数与频率等。

心理学考试要点总结

心理学考试要点总结

名词解释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个体心理(心理过程\个性心理):指以个体形式所体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系统\自我调节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脊髓和脑组成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有机体对体内外的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人的心理被称为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产生的主观映像观察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通过被观察者的外部行为表现做系统考查,从而了解其心理和行为的一种方法调查法:以提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或某些问题谈出自己的看法个案研究法;搜集某个(或某些)被试的各方面的材料,分析其心理活动特征的方法测验法:运用标准化量表对被试进行测量从而了解其心理特点的方法实验法:在控制条件情况下系统的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需要层次论(马斯洛):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学习: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合理的变化桑代克学习定律(饿猫实验):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动机:激励人们进行某种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或内部动力。

(内在条件-需要\外在条件-诱因)成就动机:指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激励个体乐意去做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班杜拉)学习动机:推动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持性条件。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倒U型曲线”关系)兴趣-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并带有感情色彩的认识倾向(倾向性、广阔性、稳定性、效能)学习兴趣:表现在学习活动中的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索真理、带有感情色彩的心理倾向。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基本特征:指向性、集中性】【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品质:广度、稳定性、分配、转移】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一种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还需做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也叫随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知觉:是过去经验对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和理解的过程【基本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影响因素:知识经验、定势、期待】记忆:是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即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识记、保持和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分类:1贮存时间长短: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2内容: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3有无意识:内隐记忆、外显记忆记忆表象:是指过去感知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反映,或者说它是曾经感知的事物再现出来的形象,简称表象。

2020年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专硕347考研真题分析

2020年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专硕347考研真题分析

本文由文都比邻心理学教研组整理文都比邻:教育学、心理学考研院校定向辅导2020心理学考研真题分析-陕西师范大学专硕347一、院校简介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以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教师的摇篮”。

下面,文都比邻教研老师给大家送上2020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专硕347考研真题分析,快来查收吧!二、真题题型及科目分值分析1.2020年题型科目分值分布2.2020年与2019年的分布对比科目简答题统计题实验设计论述题案例分析/综合应用总分年份201920202019202020192020201920202019202020192020普通心理学21’60’/40’90’21230实验心理学7’30’40’37社会心理学7’15’20’40’20’4755心理统计学30’30/心理测量学/15’/15管理心理学14’/60’/20’/94/发展心理学14’///14/心理咨询与治疗7’/20’/30’/57/70分90分30分30分40分100分80分70分90分300分科目简答题(15’*6)实验设计(20’*2)论述题(20’*4)综合应用(30’*3)科目总分普通心理学423230分实验心理学2社会心理学1255分心理测量学115分管理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三、2020年真题特点分析及解读1.题型难度分析陕西师范大学的题型、各个科目的比例每年都在变化,整体来看,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专硕初试试题总体难度中等,简答题部分偏基础,属于拿分题,综合应用和实验设计具有很强的融合性和灵活度,需要考生将学科间知识相互联系、与生活相互联系,才有可能得高分。

从题型题量上来说,2020年简答题6道、实验设计2道、论述题4道、综合应用3道(2019年:简答题10道、统计4道、实验设计1道、案例分析3道、论述题5道),陕西师范大学官网给出了五本参考书,其中的管理心理学和心理咨询咨询未进行考查,文都比邻老师综合官网大纲及历年真题给出了四本补充书目中的心理测量学考了1道简答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精选全文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老师没具体划范围, 故整理了知识点)考试题型:1.选择题2.名词解释3.简答题4.论述题(或应用分析题)接说, 提出了对心理学影响巨大的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基础上的学习理论, 为教育心理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包括动物实验、操作性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原理)。

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强化)和消极强化(负强化)。

积极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

强化还可以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一级强化物马祖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 能直接起强化作用, 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

二级强化物事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以及强化反复联合, 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多元智力理论认为, 人类的认知并非一元, 而是多元, 传统智力只有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力, 过于狭窄。

因此, 加德纳认为, 人类有七种不同的智力, 即: 言语能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本规律的科学。

它既研究学生学的规律, 也研究教师教的规律, 但以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学规律为主。

②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是研究、揭示学生学的心理规律, 以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学习理论, 使学生能运用这些规律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效, 包括研究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结果的性质与结构;研究学生学习的分类;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研究学生学习的条件;其次是研究、揭示教的心理规律, 为确立合理的教学原则和建立完善的教学理论提供心理依据, 并帮助教师配合学生学习的各个19世纪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 为教育心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做好了准备。

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 迫切要求改善教育过程的组织、提高教育工作的成效, 同时还因为19世纪心理学本身的长足发展, 教育心理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心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精选范本

心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精选范本

心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精选范本一、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

它试图理解人们的思维、情感、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广泛,包括个体的认知、情绪、动机、人格等方面,也涉及到社会群体中的人际互动、社会影响等。

二、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一)构造主义心理学强调通过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试图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关注心理机能在适应环境中的作用,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研究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而不是意识。

(四)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重视心理的整体性。

(五)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受到潜意识的驱动。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积极的成长潜力。

(七)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如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

三、感觉和知觉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例如,我们通过眼睛看到颜色,通过耳朵听到声音。

知觉则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它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综合和解释。

感觉和知觉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而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影响知觉的因素包括知觉者的主观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以及知觉的情境。

四、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它具有选择、维持和调节功能。

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既有预定目的,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五、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过程。

记忆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的保持时间极短,但容量较大;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较短,容量有限;长时记忆的保持时间长,容量几乎无限。

陕师大教育管理自考笔记 教育管理心理学

陕师大教育管理自考笔记 教育管理心理学

《教育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第一编总论第二编个体心理第三编群体心理第8章教育群体心理§1、概述一、一般概念1、教育群体2、教育群体特点:5个二、功能:3个§2、教育群体心理影响因素一、教育群体动力二、教育群体动力影响因素:5个三、教育群体中的个体心理效应:5个§3、教育群体心理与管理一、正式教育群体1、心理特点:4种2、心理功能:2方面3、管理:5方面二、非正式教育群体1、心理特点:5个2、心理功能:对成员4个;对组织6个3、管理:2方面第9章教育群体中的人际关系§1、概述一、一般概念:1、定义;2、人际关系成分:3个二、教育群体中的人际关系1、定义2、特性:4个3、类型:4种三、作用:4方面§2、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1、含义;2、功能2个;3、途径4个;4、能力2个;5、障碍3方面§3、管理一、发挥导向作用3条二、创设良好条件6个三、研究人际反应发展趋势四、改善沟通渠道:特点、强化效能4途径、模式与种类五、提高沟通措施5条第10章教育群体的合作、竞争与冲突§1、合作一、概念3条;意义作用3个;二、影响因素6个三、管理5条§2、竞争一、概念;特征3个;形成3状态二、竞争、合作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四个试验:明兹、多伊奇、梅耶、约翰逊三、意义作用:积极3条;消极4条四、影响因素5个五、管理4条§3、冲突一、概念3类;作用3观念;建设性冲突与破坏性冲突二、过程5阶段三、管理1、建设性冲突3特点、6注意;2、破坏性冲突4特点、预防避免5条第四编领导心理第11章、教育领导心理§1、概述一、领导概念;教育领导特点2个功能2个二、领导者心理品质4条§2、教育领导影响力一、定义;二、构成2方面二、提高4条§3、国外领导理论介绍:特性理论、作风理论、行为理论、权变理论2个有关教育领导的理论:非理性领导模式、文化与符号理论、第12章、决策心理§1、概述一、教育决策定义5方面;种类4划分10种二、教育领导决策心理定义;类型3划分6种三、程序3阶段;7项心理要求§2、教育领导的群体决策一、群体决策定义;教育决策群体组成3点注意;意义3点二、程序5阶段三、群体与个人决策比较5方面4建议四、影响因素5个五、改善方法3个§3、有关决策的理论:四分图、决策树法、有限理性决策理论、智能框架理论§4、教育领导与决策一、应具备决策能力6个二、科学决策原则6个、注意点2个第13章、教育领导集体心理§1、概述一、教育领导集体的含义;心理学意义5个有利于;二、教育领导集体的心理结构:定义、3方面§2、团结一、影响因素3方面二、不团结因素的预防及消除4点§3、心理优化一、含义;作用3个有助于二、标志4方面三、途径5条第五编组织心理第14章、教育组织心理§1、概述1、现代组织观念3特点2、组织心理功能3个3、组织结构5个基本形式、影响因素3方面、设计4原则4、现代技术对组织管理的心理影响4方面§2、教育组织的心理分析1、教育组织含义;特点4个;心理要素5个2、教育组织结构特点3方面3、教育组织的心理功能§3、教育组织管理的心理原则4个第15章、文化与社会心理环境§1、教育组织文化一、组织文化定义、兴起、作用4个二、组织文化层次3个;内容5方面三、塑造组织文化的方法1、原则8个;2、方法6个§2、教育自治的社会心理环境一、定义;作用4个二、分类4划分8种三、教育组织内部社会心理环境7个;外部5个§3、教育组织形象一、含义;类别2个二、教育组织环境和组织形象的建设1、校园文化建设原则6个;设计;途径5个2、内容2个第16章、教育组织的变革与发展§1、变革概述:特征4个;动力2方面;症候4个§2、变革的4个中心模式和程序的3步骤9方面——4个阶段变革的5个阻力;克服阻力的5个对策§3、教育组织发展1、特点3个2、内容方法4个。

陕西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校级教考分离2004级心理学专业《普通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二)一、填空(20分,每空1分)1.①因果,②个案2.①表象,②形象3.①中枢,②周围4.①自下而上的加工,②自上而下的加工5.①一分钟以内,②7±26.①持续性注意,②分配性注意7.①1905,②比奈和西蒙8.①判断,②推理9.①激动-平静,②紧张-松弛10.①三色说,②颉颃理论(或对立过程理论)二、名词解释(30分,每小题3分)1.感觉编码:感觉器官将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或化学能量通过换能作用,转化为神经系统可以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就叫感觉编码。

2.意志: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3.似动现象: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4.二因素说:1927年,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Spearman)提出能力有两种因素组成。

一种是一般能力或一般因素,它是人的基本心里潜能;另一种是特殊能力或特殊因素,它是保证人们完成某种特定的作业或活动所必需的。

5.联想: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活动称之为联想。

6.知觉恒常性:指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效果仍然保持不变。

智商:智商也叫智力商数,是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一种客观指标,分为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

7.应激: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8.聚合思维: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也就是从给与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

9.神经—体液调节: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对内分泌腺的作用,间接地调节机体的活动形式,成为神经-体液调节。

10.智力的PASS模型:PASS是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Planing-arousal-simultaneous-successive,PASS)。

它包含了三个认知系统和4种认知过程。

心理学高考一轮总复习关键知识点梳理

心理学高考一轮总复习关键知识点梳理

心理学高考一轮总复习关键知识点梳理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它探究了人的思维、情绪、动机以及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在高考中,心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需要考生掌握一定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心理学高考一轮总复习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1. 心理学的定义和特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特点等。

2. 心理学的分类: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

3.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二、神经系统与大脑1.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体、轴突、树突等。

2. 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作用方式。

3. 大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脑干、小脑、大脑皮层等。

三、感觉与知觉1. 感觉的基本特征和感觉器官:感觉的维度、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等。

2. 知觉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知觉的整体性、图形组织原理等。

3. 感觉与知觉的心理学实验:经典实验如门控理论、选择性注意等。

四、学习与记忆1. 学习的定义和分类: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等。

2. 记忆的过程和类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等。

3. 记忆的整合和遗忘:记忆的整合过程、遗忘的原因与预防等。

五、思维与智力1. 思维的基本特征和类型:概念思维、形象思维等。

2. 智力的定义和测量方法:智力的结构模型、智力测验等。

3. 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启发式策略、创造性解决问题策略等。

六、情感与情绪1. 情感与情绪的定义和分类:基本情感和复杂情绪等。

2. 表情的认知和情绪的调节:表情识别的发展、情绪调节策略等。

3. 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与调节等。

七、人格与个体差异1. 人格的定义和评价:人格的理论和人格测验等。

2. 人格类型和特质: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等。

3. 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和测量方法: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

八、心理障碍与心理健康1. 常见的心理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及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作业一、单选题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A.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B.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C.行为变化规律 D.心理活动的规律2、将认识过程看成是个体接受、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信息过程的是(C)。

A.普通心理学 B.社会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D)。

A、呈正相关的关系B.呈负相关的关系 C.呈一对一的关 D、呈倒U型曲线的关系4、采用因素分析方法把特质区别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D)。

A、费斯廷格B、桑代克C、马斯洛D、卡特尔5、人的个性在形式和结构上是一样的,而在质(内容)和量上存在着差别,每个人表现出独特性,这是个性特征的(B )。

A.先天性和后天性 B.共同性和差异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独立性和统一性6、教师职业最显著的特征是(C)。

A.学生楷模 B.严格管理者 C.知识传授者 D.心理调节者7、在心理评估中,较为科学、准确和客观的评估手段是(D)。

A.问卷法 B.观察法 C.个案法 D.心理测量法8、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主要是(D)。

A.问题的呈现方式 B.问题的具体性 C.问题中信息的多少 D.知识结构9、父母逝世或父母离婚,常使孩子感到茫然失措、孤立无援,这是(A)。

A.亲和挫折 B.顺应挫折 C.成就挫折 D.自责挫折10、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时应注意(A)。

A.一般来说,表扬应多于批评 B.批评越严厉效果越好C.表扬越多越有利于学生的进步 D.批评越多效果越好11、学校里面最重要、最基本、最经常、最活跃的一种人际关系是(C)。

A.学生与学生的关系 B.教师与教师的关系C.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D.教师与领导的关系12、艾宾浩斯提出的记忆遗忘曲线,可以归纳为(A)。

A.遗忘进程不均衡,先快后慢 B.遗忘进程不均衡,先慢后快C.遗忘进程均衡,等速率减少 D.遗忘没有一定规律可循13、个性倾向性最基础、最积极的成分是(B)。

陕师大心理学考试答案

陕师大心理学考试答案

陕师大心理学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个体行为B. 个体心理过程C. 个体心理特征D. 个体心理与行为答案:D2. 心理学的科学方法包括哪些?A.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B. 观察法、实验法、案例研究法C. 观察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D. 实验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答案:A3.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关注哪个领域?A. 认知过程B. 情绪过程C. 行为过程D. 潜意识过程答案:D4. 以下哪个不是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A. 行为主义B. 认知主义C. 人本主义D. 结构主义答案:D5. 情绪智力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丹尼尔·戈尔曼B. 亚伯拉罕·马斯洛C. 卡尔·罗杰斯D. 弗洛伊德答案:A6. 哪个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A. 行为主义理论B. 认知主义理论C. 人本主义理论D. 精神分析理论答案:A7. 以下哪个不是记忆的三个阶段?A. 编码B. 存储C. 提取D. 遗忘答案:D8. 以下哪个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个体认知B. 群体行为C. 个体情感D. 个体动机答案:B9. 哪个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内在需要驱动的?A. 行为主义理论B. 认知主义理论C. 人本主义理论D. 精神分析理论答案:C10. 哪个概念描述了人们在社会互动中对他人行为的预期?A. 角色期望B. 社会认同C. 社会支持D. 社会压力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心理学的主要分支?A. 发展心理学B. 社会心理学C. 临床心理学D. 教育心理学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心理学研究的方法?A. 实验室实验B. 现场观察C. 调查问卷D. 案例研究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情绪智力的组成部分?A. 自我意识B. 自我调节C. 社会技能D. 动机答案:ABC4. 以下哪些是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A. 行为主义B. 认知主义C. 人本主义D. 精神分析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主题?A. 群体行为B. 人际关系C. 社会影响D. 社会认知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陕西招教考试心理学常考知识点梳理

陕西招教考试心理学常考知识点梳理

2012陕西招教考试:教育心理学常考知识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2.独特的研究课题:如何教、如何学和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3.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5.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24年,廖世承编写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6.瑞士心理学家皮亚一-0~2感知运动阶段,2-7前运算阶段,7-11具体运算阶段,11-15形式运算阶段7.苏联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

8.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其他的性有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9.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0-1.5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2-3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4-5主动感对内疚感,6-11勤奋感对自卑感,12-18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0.鲍姆宁将家庭教养行为分成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11.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和场依存、沉思型和冲动型、辐合型和发散型12.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斯金纳——程序教学13.我国心理学家把学生的学习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14.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尝试-错误说、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15.认知学习理论:苛勒完型-顿悟说、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6.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17.奥苏伯尔-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组成18.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动机和远景的间接动机;根绝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19.学习动机理论: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马洛斯)、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成败归因理论(家维纳)、自我效能理论(班杜拉)。

陕师大教育心理学考试题

陕师大教育心理学考试题

填空1. 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是一种适应,而适应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实现的;皮亚杰认为影响发展的四个主要因素是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以及平衡化。

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必须经历四个独特的本质完全不同的阶段。

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关于教学和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他认为,教学要取得效果,必须考虑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在他人帮助下能够达到的水平。

3. 艾尔金德提出,这种青春期自我中心主义包含两个独特而有趣的方面:个人神话和假想观众。

4.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形成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ty)。

玛西娅(J.Marcia)等人认为,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过程中会有四种不同的情况:同一性迷乱、同一性早闭、同一性延缓和同一性获得。

5.科尔伯格通过研究将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分别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6.建构主义提出的教学设计有:随机通达教学、支架教学、抛锚式教学设计和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7.桑代克根据其试误说,总结出了三条学习规律,分别是准备律、效果律和练习律。

8.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更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9.个体一般通过两种形式获得概念: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同化。

10.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内容和组织方面的特征影响新的学习。

这些特征主要包括: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固性;他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

根据材料的复杂程度,他有意义学习分为三种类型: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11. 布鲁纳认为,认知表征表现为三种不同的形式,分别是动作表征、形象表征和符号表征。

12.加涅根据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 言语信息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态度的学习。

13.班杜拉认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有: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与生理状态。

陕西师范大学师范类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师范类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师范类心理学试卷及答案陕西师范大学师范类心理学试卷及答案1、班级目标的设计依据有( )。

A.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B.学校的培养目标C.学生的个性特征D.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正确答案:ABDABD [解析]班级目标是一定时期内班级所期望达到的境界.它的设计要依据国家、学校、班级群体三方面实际水平。

2、这份公文的发文机关标识应为(A.××市人民政府文件B.中共××市委文件C.××市政府办公室文件D.中共××市委办公室文件正确答案:A发文机关标识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组成;对一些特定的公文可只标识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故选A。

3、“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发挥教育影响”体现了哪一种教育方法?(A.榜样示范法B.说服教育法C.陶冶教育法D.品德教育法正确答案:C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

情感陶冶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

情感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它的基本特点是直观具体、生动形象、情景交融,易于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于无声处教育学生。

4、义务教育实行(领导,(统筹规划实施,(为主管理的体制。

A.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C.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D.国务院;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正确答案:AA[解析]略5、在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

A.教育方针B.教材C.课程标准D.课程正确答案:D课程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施工蓝图”。

19,提倡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的学习、情感教育、真实性评定、合作学习等主张的是()。

陕西省考研心理学认知与发展心理学重点梳理

陕西省考研心理学认知与发展心理学重点梳理

陕西省考研心理学认知与发展心理学重点梳理一、引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认知与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和发展变化。

陕西省考研心理学考试中,认知与发展心理学是重要的考察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陕西省考研心理学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的重点进行梳理,帮助考生有效准备考试。

二、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知觉的心理学分支。

在陕西省考研心理学考试中,认知心理学的重点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认知发展:-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皮亚杰、维果茨基等的理论;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规律等。

- 成人认知发展:包括成人的思维方式、思维模式的转变等。

2. 模型和理论:- 认知活动模型:包括信息加工模型、认知心理学的认知过程模型等。

- 认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KL-VER理论等。

3. 认知过程:- 外部感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等。

- 内部认知过程:包括概念、语言、思维等。

4. 问题解决和决策:- 智力和智商:包括智力的定义、智商的性质及分类等。

- 问题解决:包括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策略和方法等。

- 决策:包括决策的基本过程、决策方法、影响因素等。

三、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成长和发展的心理学分支。

在陕西省考研心理学考试中,发展心理学的重点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发展领域:- 幼儿期发展:包括婴儿认知发展、幼儿的情感和社会发展等。

- 学龄前儿童发展:包括学龄前儿童认知发展、语言发展、性别认知等。

- 青少年发展:包括青少年认知发展、身份认同形成等。

2. 发展理论和模型:- 阶段理论:包括爱因斯坦发展阶段理论、培基发展阶段理论等。

- 社会文化理论:包括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3. 成长与教育:- 家庭环境对发展的影响:包括家庭教育方式、家庭关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等。

- 学校环境对发展的影响:包括学校教育、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一、填空(20个20分)
1、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道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公认为心理科学独立的标志。

2、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心理活动: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

凡是人的精神现象,诸如人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脑子想到的,不论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只要属于精神现象,都可以归之为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心理学的科学性质:(1)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科学,或称边缘科学。

(2)心理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

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任何事物必须按照它的本来面貌实实在在地去考察。

要注意:要选择一定的外部行为活动作为指标;要控制一定的外部条件;要确定观察心理现象的生理指标(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
3、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内容的源泉。

神经系统的构成主要有两类细胞:一是神经胶质细胞;二是神经细胞
兴奋是神经、肌肉以及腺体等组织的一种重要特性。

当任何一种刺激(机械的、热的、化学的或电的)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较安静的状态转为较活动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神经兴奋。

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接触部位就称为突触。

其联系方式有多种,最常见的有三类:轴突—胞体型、轴突—树突型、轴突—轴突型。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间脑:丘脑、下丘脑;脑干:中脑、脑桥、延脑;小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躯体神经(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听觉,顶叶运动觉,枕叶视觉。

、知觉恒常性主要有四种: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

7、德国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遗忘的内容是先多后少。

8、梦是睡眠状态下出现的一种想象活动。

9、情绪发生的较早,为人联合动物所共有,而情感发生的较晚,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

10、心理学产生2大源头:①来自古代哲学,②来自古代的生物学和生理学。

11、冯特是近代心理学创始人,精神分析派代表人物:奥地利弗洛伊德,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美国华生,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美国马斯洛、罗杰斯,完型心理学代表人物:魏太默。

1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是感觉的适应
⑴“万绿从中一点红”----知觉的选择性
⑵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

⑶作家写小说、设计师描绘蓝图,艺术家构思新作----创造想象。

⑷读科幻小说,人们想象出未来世界的景象,听《梁祝》随之想象故事情节----再造想象
⑸熊和鱼掌不可兼得----双趋冲突
⑹前有断崖,又有追兵----双避冲突
⑺一个人既为炒股的丰厚利益所吸引,更为股市的高风险而担忧----趋避冲突
⑻人在得意时感到精神爽快,事事顺心,干什么都起劲,失意时,则整天愁眉不展,事事枯燥乏味----心境
⑼在应激状态下,人可能两种表现:①目瞪口呆,手足无措,陷于一片混乱之中。

②急中生智,冷静沉着,动作精确行动有力,及时摆脱险境。

火灾,地震,突遭袭击,参加重要比赛,考试----应激状态出现的原因。

二、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史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差别感觉阈限:这种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两个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

3、思维:是人脑以间接地,概括的形式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及内部规律性联系的反映
4、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

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

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6、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7、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8、能力:是人们顺利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9、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距离、角度、照明等)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像却保持相对不变。

10、过度学习:练习程度达到150%的学习。

11、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或危险的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三、简答:
1、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①教师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学生应明了、理解观察的目的和意义。

②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定观察的计划。

③在观察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的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④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2、根据遗忘规律应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合理复习?
①及时复习
②复习方式的多样化
③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④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⑤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⑥掌握复习的量
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①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增强创造意识。

②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③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⑤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4、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①刺激物本身的特点:a.刺激物的强度b.刺激的变化和运动 c.刺激的对比 d.刺激的新颖性
②人的主观状况:a.需要和兴趣 b.情绪与期待 c.知识经验 d.身心状态
5、简述不良情绪调节的方法(情绪健康与情绪调节)
①合理发泄②转移③自我控制④自我安慰⑤幽默⑥升华
6、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有明确的目的性②以随意运动为基础③与克服困难相关联
7、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①注重学生早起能力的培养
②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
③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
④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9、怎样根据气质特征进行教育?P155-156(四条)
10、“狼孩”故事的分析P14-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