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必背考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必背考点汇总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考点1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阶段性与连续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考点2自我意识三种心理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考点3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从生理自我(3岁前)到社会自我(3岁以后到少年期基本成熟),再到心理自我(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的过程。
考点4认知方式的差异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学习理论考点1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考点2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考点3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考点4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学习动机考点1学习动机与效率的关系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
考点2学习动机的培养(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考点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024年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2024)
个案研究法
对单一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探 究其特点、成因和发展规律。包括确定研究 对象、收集资料、分析和解释资料等环节。
2024/1/30
31
教育科研成果表述及评价
成果表述
将教育科研成果以文字、图表等形式呈现出 来,以便读者理解和评价。包括研究报告、 学术论文、专著和教材等形式。
2024/1/30
19
美育目标、内容和方法
美育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良好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
2024/1/30
美育内容
包括艺术教育、自然美欣 赏、社会美体验、科学美 探索等。
美育方法
强调感受体验、表现创造 、鉴赏评价等多元化艺术 实践活动。
20
德育与美育关系探讨
相互联系
德育和美育都是全面发展的重要 组成部分,相互促进、相互渗透
关注自身心理健康
寻求社会支持
教师需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会 调节情绪和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与同事、领导、家长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 系,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有助于减轻 工作负担和提高工作效率。
追求专业成就
培养兴趣爱好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 养和能力水平,获得职业成就感和满足感 。
。
2024/1/30
德育对美育的引导
德育为美育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和 道德支撑。
美育对德育的促进
美育通过艺术形象和情感熏陶,增 强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1
当代德育挑战和对策
挑战
多元化价值观冲突、网络信息泛滥、家庭教育缺失等给德育带来挑战。
对策
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网络德育建设、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等。同时, 注重创新德育方式方法,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行为的改变,并强调通过刺激-响应机制来塑造行为。
重点研究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2.认知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并强调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重点研究注意力、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
3.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注重观察学习和模仿。
重点研究观察学习、模型角色和自我效能。
二、发展心理学1.认知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为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重点研究儿童的感知、注意力、记忆和思维发展。
2.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代表人物为维果茨基和布鲁纳。
重点研究社会化和情感发展。
3.个体差异与发展理论:关注个体差异对发展的影响,主要代表人物为贝洛斯基和埃里克森。
重点研究个体差异、身份认同和学业决策。
三、学习策略1.组织与选择策略:帮助学生将学习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结构,并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方法。
2.目标与计划策略: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并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策略。
3.监控与调节策略: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并采取积极的反馈和评价机制。
四、教学评估与测验1.教学评估: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改进教学过程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测验与评测:使用测验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价,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效果。
五、学习障碍与特殊教育1.学习障碍:指学生在一些学科领域或学习方面存在明显困难的情况,可能是由认知、语言、学习和情绪等方面的问题所导致。
2.特殊教育: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六、情绪与动机1.情绪与学习:情绪对学习有重要影响,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创设积极的情绪氛围。
2.动机与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行为的重要驱动力,教育者应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提供适当的自主学习机会。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汇总
第一章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状况及其规律的科学,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人格、心理状态。
1、(论)科学的心理观——心里的本质:1、人的心理意识是高级物质的高级反映形式2、人的心理医师来源于客观事实,具有社会性3、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4、人的心理意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5、实践是检验人的心理意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6、科学的心理关认为,人的心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2、(论)学习心理学的(实践)意义:1、有助于学好教育科学理论2、有助于建立科学的世界观1、有助于搞好教学工作2、有助于做好思想工作3、有助于自我意识的发展4、有助于掌握学习规律、学习方法、学习策略5、有助于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3、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发展性、实践性4、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包括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第二章5、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轴突构成的6、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7、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在枕叶后端,听觉中枢在颞叶上部,躯体感觉中枢在顶叶中央后回第三章8、注意的外部表现:1、感觉的趋向活动2、无关运动的停止3、呼吸的变化9、(论)注意的规律在教育学中的应用:(一)无疑注意的规律在教育学中的应用:1、教育内容力求新颖丰富2、教育方法力求多样3、善于组织学生注意,妥善处理偶发事件4、安排好教学环境,防止学生分心(二)有一注意的规律在教育学中的应用:1、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2、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要严格而适当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4、组织学生实际操作5、利用间接兴趣10(简答)、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11、影响主义为定性的因素:1、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2、和活动的内容及活动的方式有关3、和主体状态有关第四章11、感觉产生的物质条件:1、直接作用于我们人体的、具有一定能量的客观刺激物2、接受刺激的相应的感觉器官12、感觉的分类: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13、感觉的现象: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3、联觉4、后像14、知觉分类:1、物体知觉2、社会知觉。
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全)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专著(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房东岳,1908年出版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翻译日本的)廖世承,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学校情境中,教与学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社会环境与物质环境)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名词解释答这2点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学前期:主动感对内疚感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3个重点阶段的矛盾学龄前:勤奋感对自卑感青年期:自我同一感对角色混乱学生性格差异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类型差异自我意识自我体验(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自我检查自我监控自我监督自我调节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被认为是最完整、最具影响力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每一个连续发展阶段中,认知发展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是突发的,跳跃的。
他描述了认识发展的机制: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感知运动阶段(0—2)建立各种感觉运动的图式前运算阶段(2—7)思维集中性、不可逆性4个阶段:具体运算(7—11)守恒、可逆性、多向形式运算(11—16),运用抽象的规则思考问题心理发展关键期:起初是动物的心理测验研究出来的(生态学家康拉德·劳伦兹研究鸟的习性中发现的)。
后来心理学家将动物的关键期引入儿童行为学习中,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间。
例: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进行必要的口语刺激,以后再进行相同的刺激,也达不到正常水平(狼孩的故事)。
①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需解释)②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需解释)③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度状态。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学习准备
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7
关键期
如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18
最近发展区
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5
代表人物及理论
①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②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③加涅:学习分类理论;④安德森:《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6
研究方法
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教育经验总结法;④自然实验法;⑤实验室实验法;⑥临床个案法
7
现代心理学教育观
教育广义上指系统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一切方面,狭义上指学校教育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序号
主题
重点知识
1
教育心理学定义
研究教学情境中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教的规律的科学
2
研究对象
①科学及科学规律;②学校教学情境中的教与学;③知识、技能、德、行为、情感态度
3
研究意义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教师专业基础;③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
发展历程
初创(1903年-20世纪20年代)、过渡(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发展(20世纪50年代-80年代)
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师角色
①教员;②学生模仿的榜样;③学者与学习者;④权威人物;⑤父母;⑥课堂的管理者;⑦团队活动领导者等
9
教师期望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易影响年龄较小的学生
10
教师心理特征
①热爱学生;②意志坚定;③学习兴趣浓厚;④思维灵活;⑤观察敏锐
教育心理学(自己整理完整版详细版)
知识点(选择题+填空题):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3、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与发展美·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人的本性》、《学习心理》、)标志教育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德·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心理学的诞生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思想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思想,主张因能力施教,主张从教育实践中探索和研究儿童心理特点和规律,并于教育具体改革结合赫尔巴特,近代第一次教学理论的研究要建立在科学基础(心理学)上俄·乌申斯基,近代最早在教育工作中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第二章4、学习类别加涅,按学习结果划分:言语信息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五类;奥苏贝尔,按学习活动的性质划分,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或者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5、不同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行为主义桑代克,试误-联结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
(饿猫开迷箱)(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的基本观点: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学习是指有机体在某种自发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起稿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映与情境的联系,从而获得了用这种反应应付该情境以寻求强化的行为实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问题的基本看法就是,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预、引导、讲授、练、归纳、复。
心理学在其中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研究特点和心理需求,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心理学还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研究发展。
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相对持久性变化。
2、研究的基本过程及其特点是什么?(研究的基本过程)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
P41-44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创造等过程。
其中,感知是通过感官接收外界信息的过程,注意是选择和集中注意力的过程,记忆是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过程,思维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运用的过程,创造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思维成果的过程。
这些过程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研究的基本过程。
3、研究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研究的影响因素)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
P45-50研究的影响因素包括研究者的个体差异、研究环境、研究任务和研究策略等。
个体差异包括认知差异、情感差异和动机差异等,研究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研究任务包括任务难度和任务类型等,研究策略包括研究方法和研究态度等。
4、研究的评价方法有哪些?(研究的评价方法)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
P51-53研究的评价方法包括测验、观察和自我评价等。
测验是通过考试等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方法,观察是通过观察学生的研究行为和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方法,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过程进行评价的方法。
这些评价方法可以相互结合,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5、研究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理论的应用)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
P54-56研究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例如,根据认知负荷理论,教师可以合理安排研究任务,避免研究负荷过大;根据社会认知理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研究,促进学生的交流和互动。
因此,研究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育心理学重点(终极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P1)2、在个体水平,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又称认识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
心理特征包括性格、气质、能力三方面。
(P2)3、行为就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行为就是行动。
(P2)4、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描述心理与行为事实,(2)揭示心理与行为发生的机制,(3)干预心理与行为(P3)第二节心理学发展概况(P5)1、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并正式从事有系统的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工作,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主义心理学:又称结构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以意识结构为研究对象,认为所有的人类精神经验都可以作为基本成分的联合来解释奠基人: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作为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学派,是心理学拜托了思辨的羁绊而走上了实验的道路3、行为主义心理学: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早期行为主义者代表华生主张将心理看做一个黑箱,不管里面装了什么,只要对受刺激影响的反应作出观察就可以,因此心理学应该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早期行为主义又称为古典行为主义。
后期主要代表代表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他不否认人内部的心理活动的存在,发展了行为主义,所以其理论又被称为新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者强调心理学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对行为进行精确的观察和度量,这对心理学走上科学话化道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他排斥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和构造,否定一是研究的重要性,无疑又严重阻碍了心理学的发展。
4、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于1912年德国人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勤三人提出,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意识的组织,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5、精神分析学: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强调异常行为的分析和动机、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它对于教育工作者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的整理。
一、学生的心理发展(一)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儿童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世界,逐渐获得客体永久性。
前运算阶段(2-7 岁):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来表征事物,但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
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儿童能够进行具体的逻辑推理,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形式运算阶段(11 岁及以上):儿童能够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假设演绎推理。
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与成人和更有能力的同伴的互动中实现的。
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二)人格发展理论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着特定的心理社会冲突,如婴儿期的信任对不信任、儿童早期的自主对羞怯和怀疑等。
成功解决每个阶段的冲突有助于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否则可能导致消极的人格品质。
(三)社会性发展1、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对儿童的社会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受欢迎的儿童通常具有友好、合作、善于交往等特点;被拒绝的儿童可能表现出攻击性、退缩等行为。
2、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儿童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父母的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放纵型和忽视型)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的实验揭示了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即无条件刺激与中性刺激多次结合后,中性刺激能够引起条件反应。
泛化和分化是经典性条件作用的重要概念,泛化是指对相似的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如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
教育问题: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改革等。
教育规律: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中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2. 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学生心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意志等。
教育心理规律: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所遵循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3. 教育目的与功能教育目的:教育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如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教育功能:教育对社会、个人、家庭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如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个人素质等。
4. 教育制度与政策教育制度:国家或地区对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和规范。
教育政策:国家或地区为发展教育事业而制定的指导性原则和具体措施。
5. 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活动中传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
教育方法:教育活动中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如讲授、讨论、实践等。
6. 学生心理发展认知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和认知结构的形成。
情感发展:学生情感体验的丰富和情感调节能力的提高。
意志发展:学生意志力的增强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7. 教师心理与职业发展教师心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心理现象,如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情感等。
职业发展: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如职前培训、职后培训、专业发展等。
8. 教育评价与改革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教育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而进行的教育制度、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变革。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9. 教育公平与差异教育公平:指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教育差异: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不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差异。
10. 教育环境与资源教育环境: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一、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1.遗传:物质前提2.环境:社会,家庭,教育3.个体发展的动力和机制二、关键期: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三、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1)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2)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3)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4)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5)心理发展各个方面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6)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
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认知发展理论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的,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
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皮亚杰对认知发展研究的特殊兴趣是出于将儿童的认知发展看作是沟通生物学与认识论的桥梁,他认为通过对儿童个体认知发展的了解可以揭示整个人类认识发生的规律,从而建构起他的整个学说“发生认识论”基本概念图式图式是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是一种思维或动作模式。
是认知结构的一个单元,一个人的全部图式组成一个人的认知结构。
同化是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是个体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顺应是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待定刺激的过程。
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
平衡平衡是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识的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儿童认知最初处于较低水平的平衡状态中。
当面临新异刺激时,产生了不平衡。
通过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化或顺应,使认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恢复平衡状态。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2)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
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维1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
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5)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知识
心理学名词解释5个,填空20个空,简答4-5个,论述1个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科特点及研究对象?答: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答:客观性原则: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测。
系统性原则:坚持整体系统的观点,多层次、多侧面进行研究,不能鼓励、片面、分列式地看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心理学的课题要从教育实践中来,并应用于教育实践,指导教育。
教育性原则:研究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学生正常发展,一切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研究都是不允许的。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变量包含: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第二章3.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三位代表:美国的詹姆士著作《与教师的谈话》指出,通过观察提问以及与学生交换意见可获得有关学生诸如观念、兴趣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并以此改进学校的教学质量,这种观点为促进心理学原理转化为教学原理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美国的杜威极力将心理学的研究应用于教育问题。
1903年,美国的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使得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他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879年,冯特心理学实验室。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阶段:创立阶段,迷茫阶段,学则阶段,整合阶段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本趋势:内容,范式4.专家系统及专家型教师研究专家型教师: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的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力的老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1.生命发展和教育:-生命周期理论:人的生命发展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和特征。
教育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提供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个体差异:每个个体在生命发展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差异,包括生理、智力、性格等。
教育应关注并尊重每个个体的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社会化: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培养个体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等。
2.学习理论:-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联形成的。
例如,儿童在学校中逐渐学会通过铃声知道下课时间到了。
-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学习是通过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联形成的。
例如,孩子在学会做家务后得到奖励,从而更倾向于主动做家务。
-社会学习理论: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和结果的过程来获取新知识和技能。
例如,孩子通过观察父母如何解决问题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学习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和适应来实现的。
个体的知识和思维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从传感运动期到形象操作期再到抽象逻辑期。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学习是社会交往和文化环境的产物。
个体通过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来获取新知识和技能。
-托尔曼的信息加工理论:学习是通过接收、编码、存储和检索信息的过程来实现的。
认知发展是逐步将信息处理能力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4.动机与情感:-需求层次理论:人有不同的层次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满足这些需求对于激发个体学习和发展动力很重要。
-成就动机理论:个体与成就的关系存在不同的动机模式,包括目标导向型、任务导向型和学习导向型。
教育应根据个体的动机模式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激励方式。
-情绪与学习:情绪对学习有重要影响。
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学习动力和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教育应关注个体的情绪状态,提供积极的情绪支持和引导。
5.教学与评价:-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师应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包括讲授、互动、合作、探究等。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全)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概念: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动态、个性心理。
2、心理学发展代表人物。
〔1〕“心理学之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3〕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否认意识,主张行为。
〔4〕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整体决定其内在的部分。
〔5〕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代表,其主张无意识。
马斯洛、罗杰斯是心理学界的第三势力,主张心理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
〔6〕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出版《认知心理学》,标志认知心理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
3、个体发展规律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差异性;不均衡性。
4、心理发展的心理学理论两种观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1〕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论,认为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为八个阶段,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第一阶段是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社会文化环境决定的。
〔2〕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论,人类心理机能由低向高发展过程由三方面推动。
第一,起源于社会文化;第二,个体发展来看,语言、符号等中介使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新的心理机能;第三,高级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5、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学习的期限”等观念。
第二章高等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6、高等心理学发展史代表人物。
〔1〕赫尔马特“科学教育之父”〔2〕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称为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后又出版了《双生子的测量》、《教育原理》、《智力测量》。
7、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未来趋势:综合化、本土化、情景化。
8、●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帮助教师建构科学的教育理念〔2〕有助于教师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原理提高教学质量〔3〕有助于教师有效开展品德教育工作〔4〕有助于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它包括了多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总结:1. 学习和记忆:学习是指通过获取知识和技能以及形成新的行为、态度、观念等,从而改变行为的过程。
记忆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将过去学习和经验以某种方式储存,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回忆和使用。
2. 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来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
3. 动机与激励:动机是人们主动寻求目标、积极追求活动和行为的内部驱动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了学习动机的来源、发展和调节。
教师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提高学习效果。
4. 情感与情绪:情感和情绪在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积极的情感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注意力和记忆力,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干扰学习过程。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5. 教学与评价: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有效的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6. 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体差异,包括智力差异、学习风格差异、兴趣爱好等。
教育心理学研究了这些个体差异对学习和教育的影响,并提出了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7.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了学习者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激励来帮助学生学习。
8.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信心。
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有动力和坚持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支持和鼓励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9. 儿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发展阶段理论主要由皮亚杰和维果茨基提出。
根据这一理论,学生的发展可以分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
10. 教育中的心理问题: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包括学习困难、情绪问题、行为问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2)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
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维1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
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5)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8、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
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3岁)到社会自我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21、学生间的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威特金)、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性。
22、世界上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23、性格: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24、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性与顺存性)。
25、学习的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26、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1)人类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2)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地,积极主动的过程。
27、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刺激-反应学习(桑代克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28、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态度。
29、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30、联接学习理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连接的过程。
(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联接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基本规律:效果率、练习律、准备率(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互补)(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基本规律: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直接影响下,“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风靡全球,成为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31、认知学习理论: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学习是通过顿悟的过程实现的,否定试误的作用(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认知-发现说):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结构的基本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强化)(3)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机械学习、意义学习):所谓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地联系。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高于学习任务,并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2、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33、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34、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奥苏泊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学习动机主要有三个方面: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与学习期待(积极诱因、消极诱因)。
35、学习动机的种类: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的学习动机。
36、学习动机的理论:(1)强化理论,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的(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3)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4)成败归因理论,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5)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37、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是是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耶克斯-多德森的倒“U”曲线);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8、学习迁移:又称训练迁移,之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39、迁移的种类:正迁移与负迁移、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40、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1、早期的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贾德: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关系转话说。
42、现代的迁移理论以奥苏泊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为基础。
43、使学生产生最大程度的迁移是有效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44、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的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45、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和迁移的程度)(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46、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常常指的是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47、促进迁移的教学: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48、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49、知识的类型:感性知识(感知和表象)与理性知识(命题和概念);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加涅: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
50、知识学习的类型: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下位学习(类属学习,包括派生类属和相关类属)、上位学习(总结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51、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
52、知识学习的作用:(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53、知识获得的环节:直观和概括。
直观方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概括方式: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
54、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55、如何有效的进行知识概括:(1)配合运用正反例:(2)正确使用变式;(3)科学的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话题的讨论)。
56、变式: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
57、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0.25-2s)短时记忆(5s-2min)长时记忆。
58、遗忘过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59、遗忘理论: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同化说(奥苏泊尔)、动机说。
60、记忆保持:(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只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的附加学习;(4)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61、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3)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62、技能的种类: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63、操作技能:动作对象具有客观性,动作的进行具有外显性,动作结构具有展开性;心智技能:动作对象具有观念性,动作的进行具有内隐性,动作结构具有简缩性。
64、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65、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准确的示范讲解、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建立稳定清晰地动觉。
66、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的言语动作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