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期末大题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本位币和辅位币的特征是什么?
(1)本位币(主币):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货币,是一国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本位币的币材决定了货币制度的类型。
(2)本位币的特征:A.足值,即其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是一致的;B.自由铸造,自由熔毁。
C. 无限法偿,。
(3)辅币:是指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供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4)辅币的特征: A.不足值, B. 有限法偿,C.不能自由铸造与熔毁(因为辅币不足值)
二、货币的层次一般如何划分
1.现在各国衡量货币和准货币的标准,公认为是流动性。
所谓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在不损失价值或损失很少的情况下变现的能力,也称变现力。
2.首先,从货币的功能出发,重视货币流通手段的职能(交易的媒介,结算手段),那么就有现金以及大额结算更多使用的银行转帐。
M1=现金+活期存款
其次,货币还具有价值储藏功能,同时定期存款在存款者放弃利息、背书以后也具有充分的流动性,可作为结算手段,特别是最近金融创新使定期与活期的帐户连通,其流动性更增强了。
M2=M1+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第三,虽然商业银行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占支配地位,但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不断涌现且其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其接受的存款与银行的存款没有本质区别,也应计作货币。
M3=M2+非银行机构存款;
第四,各种流动资产,包括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在金融市场上贴现和边线机会多,都具有流动性。
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
三、利率的作用是什么?
1、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第一、积累资金的功能;第二、调整信用规模的功能;第三、调节国民经济结构的功能;
第四、抑制通货膨胀的功能;第五、平衡国际收支的功能。
2、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
第一、激励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功能;第二、影响家庭和个人的金融资产投资的功能;
第三、作为租金计算基础的功能。
四、利率结构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1、利率的期限结构概念:即不同类型的利率之间的关系。
2、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利率与金融资产期限之间的关系,是在一个时点上因期限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的利率组合。
包括预期理论,市场分割理论,偏好理论。
(1)利率的期限结构是由人们对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期决定的。
当人们预期未来短期利率将上升时,长期利率就高于短期利率,收益率曲线上升;反之,预期未来短期利率将下降,长期利率低于短期利率,收益率曲线下降;当人们预期未来短期利率不变时,收益率曲线是水平的。
(2)市场分割理论。
不同的投资者对期限不同的债券有不同的偏好,因此,不同期限的债券不是替代品,市场相互分割,利率取决于该债券的供求。
如果较多的投资者偏好期限较短的债券,则对短期债券的大量需求将导致较低的短期利率,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相反,如果更多的投资者是偏好长期债券的,那么收益率曲线将向下倾斜。
(3)(由于投资者偏好的存在,不同期限的债券不可能是完全替代的,因而债券的预期收益率不会完全相等;但是当这种不等达到一定程度时,替代就会发生。
)长期证券的利率水平等于在整个期限内预计出现的所有短期利率的平均数,再加上一定的风险补偿,也就是流动性升水。
3、利率的风险结构。
利率受三个因素的影响,即违约风险、流动性和税收。
(1)违约风险:证券发行人有可能不能如期支付足额利息或在到期时不能清偿面值的风险,就是违约风险。
(2)流动性:由于人们总是偏好流动性强的资产,因此资产的流动性越强,利率就越低。
(3)税收因素:(税收之所以影响证券的利率,是因为证券持有人真正关注的是证券的税后收益。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证券利息收入的税率越高,它的税前利率也应当越高,否则证券持有人的税后实际收益将减少。
五、货币市场的工具主要有哪些?
1)短期国债(国库券)2)联邦基金3)回购协议4)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5)银行承兑汇票6)商业票据7)欧洲美元
六、如何衡量期权买卖双方的损益情况?
1、看涨期权,又称买权,就是合约购买者具有从合约卖出者那里买进某种标的物的权力的期权合约。
看涨期权或买权赋予期权购买者买进标的物的权利,当期权购买者预测某种标的物的未来市场价格将会上涨时,就向期权出售者购买对这种标的物的看涨期权,若标的物的市场价格果真上涨到超过执行价格加期权费的水平,执行期权就可获利;若市场价格未超过执行价格加期权费的水平,执行期权就会发生损失;若市场价格未超过执行价格水平,放弃执行期权,就可将损失锁定在期权费水平。
买方收益无限,损失有限;卖方收益有限,损失无限。
2、看跌期权,又称卖权,就是合约购买者具有向合约卖出者售出某种标的物的权力的期权合约。
看跌期权或卖权赋予
期权购买者卖出标的物的权利,当期权购买者预测某种标的物的未来市场价格将会下跌时,就向期权出售者卖出对这种标的物的看跌期权,若标的物的市场价格果真下跌到比执行价格减去期权费后还要低的水平,执行期权就可获利;若市场价格未低于执行价格减去期权费的水平,执行期权就会发生损失;若市场价格未低于执行价格水平,放弃执行期权,就可将损失锁定在期权费水平。
买方收益有限,损失有限;卖方收益有限,损失有限。
七、如何理解商业银行的地位和作用?
⒈商业银行的特殊地位
⒉商业银行的作用:⑴充当信用中介;⑵充当支付中介;⑶变储蓄和收入为资本;
⑷创造信用流通工具;⑸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八、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负债代表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与此相关的业务被称为负债业务,它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础。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支票存款。
支票存款是可以签发支票并根据需要提款的银行帐户。
包括活期存款,创新的存款帐户。
(活期存款的特点:①活期存款没有利息收入,商业银行主要通过提供免费服务来吸引存款者。
②活期存款可以直接起到交易媒介的作用,所以一般都把它看成是货币的一部分。
③活期存款是银行体系进行信用创造的载体。
){①可转让提款单帐户(NOW)和超级可转让提款单帐户(Super-NOW)②货币市场存款帐户(MMDA)③自动转账服务帐户(ATS)④股金提款单帐户(SDA)}
2、非交易存款。
它是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储户不能就非交易存款签发支票,但其利率通常高于支票存款。
⑴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主要是个人或家庭为积蓄货币和取得利息收入而开立的存款帐户。
储蓄存款使用存折,但不能开支票。
⑵定期存款。
指具有确定的到期期限,到期才能支取的存款。
①小额定期存款(10万美元以下)②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10万美元以上)(CDS)。
3、非存款性负债。
①银行同业拆借(银行之间相互提供)。
②向中央银行借款(贴现贷款)。
③债券回购协议(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借款)。
④发行金融债券、商业票据;⑤欧洲美元借款。
(外国银行和美国银行的外国分支机构的美元存款)九、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其经营中面临的风险种类有哪些?
(一)
1、盈利性原则。
盈利性原则指商业银行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经营目标。
盈利性的来源主要是:增加收入,降低成本。
增加收入的方式:1)提高贷款利率2)扩大资产规模(特别是适度地扩大盈利性资产规模)。
3)拓宽业务范围,以获取更多的手续费收入。
4)增加资本积累,推进设备更新。
降低成本方式:1)降低负债的利息水平。
2)提高管理水平。
2、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指银行在业务经营中把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资产和收益等免遭损失的原则。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主要有:“堵”、“引”。
包括风险规避法、风险分散法、风险抑制法、风险转嫁法、风险保险法、风险补偿法。
3、流动性原则。
流动性原则指银行在其业务经营中使自己能在任何时候按合理的价格获得资金,以满足存款人的提款要求和借款人的贷款需求。
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包括:资产的流动性(银行资产在不受损失的前提下随时变现的能力);负债的流动性(银行能经常以合理的成本吸收各种存款和其他所需资金)。
管理方法有,资金总库法、资金分配法、缺口监察法。
4、三性的对立统一。
⑴盈利性与安全性和流动性往往是对立的。
⑵安全性与流动性比较一致,但也有二者不能兼顾的情况。
⑶三性原则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盈利性是银行经营的目标;安全性是银行经营的前提;流动性是银行经营的保障。
(二)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遭遇的风险种类有:
⑴信用风险:即违约风险,最基本、最主要的风险。
⑵汇率风险:因汇率变动而出现的风险。
⑶利率风险:利率变化引起资产收益、负债成本及净资产价值变动而出现的风险。
⑷购买力风险:因通货膨胀引起的货币贬值而带来的风险。
⑸内部风险:内部控制管理不善所导致,具体有:决策风险、开发风险、营业差错风险、贪污盗窃风险等。
⑹政治(政策)风险:由于政局不稳或政策变动所导致。
十、商业银行何以有信用创造能力?影响商业银行创造的因素是什么?
(一)1、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前提条件。
第一,存款部分(法定)准备金制度。
如果存款准备金比率是100%,银行必须把吸收的全部存款存入中央银行,不能用于放贷或投资证券,也就没有存款创造的可能。
第二,非现金结算制度。
若借款人从银行全部提取现金,那么在贷款归还之前这笔现金始终在公众手中流通,而不被存入银行,就不会存在存款创造。
2、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过程。
假定:(1)存款准备金比率为rd ;(2)所有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为0;(3)没有现金漏
损;(4)不存在支票存款向非交易存款的转化。
更一般地,假定支票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rd,银行的初始准备金增加为△R,整个银行体系的支票存款增加额△D为:△D=△R[1+(1- rd)+(1- rd )2+(1- rd )3+···]=1/(1-(1- rd ))×△R= (1/ rd )△R。
式中的1/ rd 被称为简单存款乘数,表示每1元的准备金变化引起银行体系总存款的变化。
(二)存款乘数。
上述对存款创造的考察过于简单,并不符合客观实际。
第一,假定所有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为0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事实上银行为了应付客户的提现,通常都持有一定比例的超额准备金。
例如持有超额准备金比率为e,那么A银行能够用于贷款的数额就减为[100元×(1- rd –e)],依次类推,△D=△R[1+(1- rd -e)+(1- rd -e)2+(1- rd -e)3+···]△D=1/[1-(1- rd -e)];△R= [1/( rd +e)]△R.→→△D/△R=1/( rd +e) 第二,前面假定没有现金漏损,也就是说假定没有现金从银行体系漏出。
但是,事实上随支票存款规模的扩大,肯定有一部分支票存款以现金的形式被提取出来,并且继续在公众手中流通。
而这部分现金从银行体系流出以后,也就退出存款创造过程。
设现金与支票存款之比= k, △D/△R=1/(rd + e + k).
第三,新增的支票存款也可能向其他存款转变,转变成其他存款以后对银行存款创造能力的影响主要在其他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可能不同于支票存款。
△D/△R=1/(k + rd + e + t×rt).其中:k =现金与支票存款之比;rd=支票存款准备金比率;e=超额准备金比率;t=非交易存款同支票存款的比率;rt=非交易存款准备金比率。
十一、中央银行的性质是什么?它有哪些主要职能?
(一)性质:1、从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特点看,它是特殊的金融机构;A:不同于一般政府机构。
B:不同于一般银行和金融机构。
2、从中央银行发挥的作用看,它是保障金融稳健运行、调控宏观经济的国家行政机构。
(二)职能。
1、发行的银行包括两个方面含义:⑴指中央银行垄断货币的发行权;⑵是指中央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在决定一国的货币供给量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行货币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
由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一部分形成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大部分则形成流通中的现金。
发行货币是中央银行实施宏观调控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2、银行的银行
1)集中保管各商业银行及其它存款机构的准备金;
2)组织全国范围内的清算;
3)充当最后贷款人。
3、政府的银行
1)代理国库,即充当政府的出纳;
2)对政府提供信贷,以弥补政府在特定时间内的收支差额;
3)管理金融活动,调节国民经济;
4)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出席国际会议;充当政府顾问等等;
十二、中央银行一般性货币政策的工具的优缺点有哪些?
1、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手段。
(1)优点:央行可以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调节货币总量和信贷结构等。
(2)不足:①中央银行在再贴现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再贴现与否取决于商业银行。
②再贴现率的高低有限度,如果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再贴现率无论多高,都难以遏制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或贷款。
③相对于法定准备金率来说,再贴现率容易调整,但随时调整也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等
2、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等货币存款机构按规定比例上缴存款准备金
(1)优点:①对存款货币银行影响是平等的。
②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
(2)局限性:①存款准备金政策缺乏弹性。
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可能会使商业银行资金严重周转不良。
3、公开市场业务(也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货币政策手段。
(1)优点: A、公开市场业务的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手里,其操作规模与大小完全由中央银行控制。
B、公开市场业务对经济的震动较小。
C、公开市场业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D、公开市场业务具有极强的可逆转性。
E、公开市场业务可迅速操作。
(2)局限性:①公开市场操作较为细微,技术性较强,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较弱。
②需要以较为发达的有价证券市场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