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简答论述题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简答论述.doc
简答题1 •信用的本质特征P29是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已到期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是一种债务债权关系;是以相互信任为基础的2.信用的经济职能P33积累和分配社会资金;将社会资金利率平均化;加速资金运转,节约流通费用;调节宏观及微观经济运行3.利率的作用P58⑴在微观经济屮的作用:(企业)利率会促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个人)利率会影响家庭和个人的投资决策。
⑵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促进资本的积累;调节信用规模;抑制通货膨胀;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平衡国际收支。
4.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是什么?是怎样变化的P71①资本的边际生产效率:会通过货币需求影响利率的变动;②资金供求:影响市场利率的形成;③物价水平:是制定利率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④银行成本:银行作为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必须以利润为经营目标;⑤屮央银行的贴现率:是各国利率体系屮的基准利率,它的变动会对利率产生决定性影响;⑥国家经济政策;财政政策,政府支出增加则上升;收入增加则下降,与税收反方向变动;⑦国际利率水平,国内高于国际,利率下降;反之亦然。
5.金融市场的含义及构成要素P83 (如果是论述,加上案例)⑴含义:金融市场是指货币资金融通和金融资产交换的场所,广义的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狭义的金融市场仅包括货币和资本市场。
⑵构成要素:金融市场主体(企业、政府、居民个人、金融机构、中央银行);金融市场客体(交易对彖);金融市场媒介(交易媒介);金融市场价格。
6.商业银行的职能P133商业银行的职能是有商业银行的性质决定的,是商业银行性质的具体体现。
⑴信用中介职能: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特征的职能;⑵支付中介职能:商业银行在经营存款业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货币收付及其他与货币收付有关的技术性业务时,充当了支付屮介的角色;⑶信用创造职能:是在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基础上产生的。
人民银行笔试论述题题库精选附答案(货币银行学)
2、结合利率的功能和作用,论述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1〕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是其核心机制,利率作为金融市场的价格,在宏微观经济运行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利率在宏观与微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3〕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价格的调节作用日益重要,利率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但利率充分、有效发挥其调节作用的根本条件就是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一个适当的利率水平,一个合理的利率结构。
因此,我国应该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2、析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开展策略。
我国金融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1〕和直接金融不成比例〔2〕资本市场发育不平衡〔3〕金融市场利息机制僵化还须进一步开展和完善,其重要意义为:①开展和完善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需要②是开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的要求③是横向经济联系和联合的需要。
开展策略:〔1〕努力开展直接信用市场,改变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的比例〔2〕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要合理配置〔3〕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4〕减少垄断,搞活金融市场。
2、试论述如何完善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1)中国人民银行要真正地成为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核心和领导。
首先,中央银行必须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国家行政部门不能对其过多地进行干预。
其次,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核心和领导作用,主要不是靠中央政府赋予的行政领导和管理权实现,而要靠经济手段对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施加影响。
最后,现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还不完善,各种机制尚不健全,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不应以盈利为目的。
(2)国有商业银行要真正成为我国金融机构的主体:a完成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造b进行银行自身经营机制的改造c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3)广泛开展金融领域的有序竞争,打破专业银行分工垄断的局面,准许专业银行业务适当交叉。
(4)建立为直接金融效劳的标准化机构。
5、金融监管的目标与根本原那么, 内容与方法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根本目标就是要维持一个稳定、健全而有效率的金融体系,政策上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①金融体系的经营平安性目标②公平竞争目标③政策的协调一致目标。
货币银行学期末重点知识 第七章 商业银行 试卷问题及答案 简答题论述题答案
选择题商业银行1、商业银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键特征是()。
A 以盈利为目标B 提供中介服务C 提供存款通货D 重视金融创新2、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有下列()种。
A 单一银行制B 总分行制C 代理银行制D 持股公司制E 连锁银行制3、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外部组织形式实行的是()。
A 单一银行制B 总分行制C 持股公司制 D连锁银行制4、商业银行的决策机构包括()。
A 股东大会B 董事会C 监事会D 行长办公室5、商业银行自有资本包括()。
A 股权资本B 公积金C 未分配利润D 法定准备金E 超额准备金6、商业银行的借入资本业务包括()。
A 向中央银行借款B 同业拆借C 向国际货币市场借款D 发行金融债券E 占用短期结算资金7、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方式有()。
A 转贴现B 再贴现C 转抵押D 再抵押E 再贷款8、某企业向商业银行贴现票据,票据面额100万元,还有60天到期(每年按360天计),年贴现率为10%,商业银行应向该企业支付()万元。
A 98.33B 99.33C 97.33D 96.339、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包括()。
A 贷款业务B 贴现业务C 票据承兑业务D 投资业务E 租赁业务10、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包括()。
A 汇兑业务B 信用证业务C 信托业务D 租赁业务E 票据承兑业务1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有()。
A 盈利性原则B 流动性原则C 社会性原则D 安全性原则12、资产管理理论经历了下列阶段()。
A 商业贷款理论B 银行贷款理论C 可转换性理论D 预期收入理论13、据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即资本总额 / 加权风险资产总额应大于等于()。
A 10%B 8%C 6%D 5%14、据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即核心资本总额 / 加权风险资产总额应大于等于()。
A 10%B 8%C 6%D 4%15、据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规定,对最大10家客户的贷款余额 / 资本总额应小于等于()。
货币银行学简答和论述文档
1、通货膨胀的含义。
判定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
1.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货币现象。
2.判定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种用来测量各个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标。
3.批发物价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批发市场上多种商品价格平均变动程度的经济指标。
它是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在内的全部商品批发价格,但劳务价格不包括在内。
4.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
2、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的意义和不足之处。
1.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在70年代提出的。
该理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问题,其核心观点和政策主张是要全面推行金融自由化,取消政府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一切管制与干预。
该理论被认为是对发展经济学和货币金融理论的主要贡献。
2.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的积极意义表现在:关于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分析与说明,对研究现代信用货币经济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专门、深入的研究,弥补了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在此方面的不足,丰富了西方金融理论和发展经济学;论证了市场机制在推动金融、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重要作用,提出的金融自由化和运作市场化的对策和建议,对于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3.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的不足之处是:过分强调金融自由化;过分强调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认为解决了经济问题便万事大吉的观点具有片面性。
3、金融监管概念以及其必要性。
1.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总称,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实施的监督管理。
广义的金融监管在上述涵义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内容。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
1、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2、准货币:是指可以随时转化成货币的信用工具或金融资产。
3、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4、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5、格雷欣法则:即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就是格雷欣法则。
6、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由44国参加的“联合国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这个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7、牙买加体系:是1976年形成的,沿用至今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内容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P31 8、外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有三个特点:是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资产,可以与其他外币自由兑换,其债权可以得到偿付。
外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外汇指一切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狭义外汇专指以外币表示的国际支付手段。
9、汇率: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比价,是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是货币对外价值的表现形式。
汇率有两种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10、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亦称应付标价法。
11、间接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
亦称应收标价法。
12、固定汇率: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13、浮动汇率:一国货币管理当局不规定汇率波动的上下限,汇率随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由波动。
如果:本币盯住基本外币,汇率随其浮动,则被称为联系汇率或盯住的汇率制度。
货币银行学论述题
1、试论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
(P13)金融市场通过组织金融资产、金融产品的交易,可以发挥多方面功能:1、引导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功能: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中心,是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桥梁。
2、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功能3、资金的分配功能:金融市场的分配功能是指金融市场能够促进资金的合理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的功能。
帮助实现资金在盈余部门和短缺部门之间的调剂,实现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
4、调节经济的功能5、确定价格2、试比较实际利率理论、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和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P10)1、实际利率理论该理论是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认为投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减少,储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增加。
利率决定于储蓄与投资相均衡之点。
2、凯恩斯的利率理论: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该理论是由凯恩斯提出的,他完全抛弃了实际因素对利率水平的影响,他认为利率的高低应该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
货币的供给基本上为一国的货币当局所控制,货币的需求取决于人们对货币流动性的偏好,主要起因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当货币供给曲线与货币需求曲线的平行部分相交时,利率将不再变动,即无论再怎样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对利率产生任何影响。
3、可贷资金利率理论该理论由英国的罗伯特和瑞典的俄林提出,一方面反对古典学派对货币因素的忽视,同时也抨击了凯恩斯完全否认非货币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
认为可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均包括两个面: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需求量的变化。
借贷资金供给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3、论述货币乘数模型,并根据模型分析居民、企业和商业银行的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P39)1、货币乘数模型:基础货币B=R+C B为基础货币 R为存款准备金 C为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货币乘数:货币供给与基础货币的比值Ms=m×B Ms为货币供给 m为货币乘数B为基础货币若D为商业银行存款,则C+R是基础货币量,C+D是货币供给m=Ms/B=(C+D)/(C+R)各项均除以Dm=C/D是通货与存款之比,其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和个人的持币行为。
《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复习题(简答论述题大全)
《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复习题(简答论述题)第一章导言(略)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简答题1、如何理解货币的支付手段?2、简述金属货币制度的主要构成要素。
3、简述信用货币制度的主要特点。
4、简述货币形态的演化。
5、如何理解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参考答案〗1、(1)支付手段的职能最初是由赊买赊卖引起的,货币作为补足交换的一个独立的环节即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而使流通过程结束;(2)随着商品交换和信用形式的发展,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在赋税、地租、国家财政、银行信用等支付中发挥作用;(3)货币的支付手段作为交换价值的绝对存在,独立的结束商品交换的整个过程,是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2、(1)货币制度是各国在货币方面的法令所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
(2)规范的金属货币制度主要包括:币材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包括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规定金属货币的铸造;确定本位币和辅币;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准备制度的规定3、(1)贵金属非货币化;(2)信用货币主要采取不兑现的银行券和银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3)信用货币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进行统一管理和调控;(4)信用货币都是通过信用渠道投入流通中的。
4、(1)一般价值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后,有一个漫长的实物货币形式占主导的时期;(2)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形式的转换,其中贵金属被广泛采用作为币材;(3)从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形式的转换,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有银行券、存款货币、商业票据等;(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存款货币的形式又有了一些变化,比如电子货币的运用。
5、(1)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就是货币;(2)价值尺度为各种商品规定价格,表现商品的价值;流通手段是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当这两个功能由一种商来满足,这种商品就取得货币的资格。
(3)货币的其他职能以及货币相关联的诸范畴都是从这点展开。
论述题1、试述你对货币本质的理解。
2、试述货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货币银行学简答论述题
第一章六、简述题1. 什么是货币制度?其主要构成要素有哪些?2. 信用货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 中国人民银行是如何对人民币发行进行管理的?论述1. 答案要点: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其构成要素有:(1)货币材料的确定。
(2)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
(3)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
(4)发行保证制度。
2. 答案要点:基本特征有:(1)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是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的纸制本位货币,它是一种价值符号,不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黄金基础也已经消失。
(2)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
信用货币实际上是银行债务凭证,信用货币流通也就是银行债务的转移。
(3)具有强制性。
它是法定货币,银行发行的强制流通使用。
(4)国家可以通过银行来控制和管理信用货币流通,把货币政策作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的重要段。
3. 答案要点:人民币现钞的发行主要是通过货币发行基金在发行库和业务库的转移实现的。
发行基金是人民银行为国家保管的待发行的货币,发行基金的来源,一是人民银行总行所属印制企业按计划印制解缴发行库的新人民币;二是开户的各金融机构和人民银行业务库缴存人民银行发行库的回笼款。
保管发行基金的金库称为发行库。
发行基金由设置发行库的各级人民银行保管,并由总行统一掌握。
业务库是商业银行为了办理日常现金收付业务而建立的金库,它保留的现金是商业银行业务活动中现金收付的周转金,是营运资金的组成部分,经常处于有收有付的状态。
当商业银行基层行处业务库的现金不足以支付时,可到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其存款账户余额内提取现金,人民币就从发行库转移到业务库,意味着这部分人民币进入流通领域;当业务库的现金收入大于其库存限额时,超出部分由业务库送交发行库,意味着该部分人民币退出流通。
第二、四章六. 简述题1. 信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 商业信用在商品经济中有哪些作用?3. 银行信用是如何克服商业信用的局限性的?1.答案要点:信用是指一种借贷行为,表示的是债权人(即贷者)和债务人(即借者)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
货币银行学简答题+论述题
简答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货币本质理论。
(1)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说,是指由马克思创造的科学的货币学说。
马克思提出货币的本质是期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殊商品,并揭示了货币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2)货币是从众多商品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商品,具有实用价值和价值的属性。
(3)货币时期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什么是货币流通手段?货币发挥流通手段职能有哪些特点?(1)商品的交易被分成了买和卖两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货币发挥着交易媒介的作用,叫流通手段。
(2)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与价值尺度不同,必须以现实中的货币才能买到所需的商品。
(3)货币发挥流通手段只能虽然需要现实中的货币,单兵分组织的货币本身,可以用符号代替(4)流通中需要多少货币,受客观需要狼的影响3.货币发挥支付手段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1)商品的出售和价格实现相互脱离,在约定时期内才能收到款,这就隐藏着风险(2)商品交易与信用关系相结合,重视对货币支付的监管4.简述货币产生发展的过程。
货币的产生和起源都经历了商品价值形势发展的四个阶段,即简单的、个别的价值形式、综合的、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出现货币价值形式。
5.简述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区别。
(1)商业信用借贷双方都是企业,借贷的客体是商品,借贷行为与商品买卖紧密联系,但它有规模和使用方向的局限性。
(2)银行信用借方是企业贷方、是银行或金融机构,信用的客体是货币,且规模和使用方向超出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6.分析商业信用的优缺点。
优点:方便、及时缺点:商业信用受工商企业所拥有的资本量限制。
商业信用提供的方向受到严格的限制。
7.简述银行信用的特点。
(1)银行信用所贷出的资本是货币资本以及社会上闲置的货币资金(2)银行信用的债权人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债务人是工商企业(3)在产业资本循环周期的各个阶段上,银行动态和产业资本的动态是不一致的,是由于货币资本的变动和产业资本的变动不一致所造成的(4)银行信用所提供的贷款,一般也用于生产和商品流通8.如何理解信用的基本特征?9.怎样理解现代信用产生和运行的基础?⒑.什么是利息?如何理解利息的实质?⑴利息是借贷资本或信贷资金的“价格”,是借入者付给带出这的报酬,或者说代价。
货币银行学论述题答案(最后一题)
货币银行学论述题答案(最后一题)第一篇:货币银行学论述题答案(最后一题)论述题:结合国内实际,谈谈发展中国家在金融深化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要点:金融深化是指金融业能够有效地动员和配置社会资金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的蓬勃发展加大了金融需求并刺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和经济发展形成一种互相促进和互相推动的良性循环状态。
发展中国家要实现金融深化首先具备两个前提:第一,政府放弃对经济活动特别是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干预和管制;第二,政府允许市场机制特别是利率、汇率机制自由运行。
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改革的进展情况是相当不平衡的,在已经进行的改革中,既有成功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
主要应注意以下问题:1、以金融自由化为基本内容的改革,一定要有稳定的宏观经济背景。
只有首先创造稳定的宏观经济背景,金融改革才能避免上述种种经济不安定状况。
2、金融自由化的改革必须与价格改革或自由定价机制相结合。
假若一国的价格仍然是保护价格或管制价格,在这种价格信号扭曲的条件下实行金融自由化,资金流动就会被错误的价格信号所误导,结果出现新的资源配置结构失调。
3、金融自由化的改革并不是要完全取消政府的直接干预,而是改变直接干预的方式。
具体地说就是要以法律和规章的干预取代人为的行政干预,从一些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经历者看,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放松对金融体系的管制,但在放松管制的过程中,若不注意建立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谨慎的管理制度,就会在信贷的分配方面出现失控,情况严重时会致使许多银行丧失清偿能力并面临破产威胁。
4、政府当局在推行金融自由化改革和价格改革政策时,必须预先先判断出相对价格变动对不同集团利益的影响,出于公平原则和政治均衡要求的考虑,采取适当经济补偿手段。
同时,政府当局也应采取一些可行的过度性措施,以减轻社会震荡。
第二篇:货币银行学论述题七、论述题(共15分)如何理解不同体制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你认为现阶段我国中央银行应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答案1.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银行实行直接调控,说明中央银行的地位、以及可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如信贷规模、利率管制、直接干预等(3—5分);2.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央银行实行间接调控,说明中央银行的地位,以及可用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并分析间接调控下这些工具所具备的优缺点;(3—5分)3.我国现阶段已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中央银行应大力推进货币政策工具由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转化。
货币银行学简答论述题
货币银行学简答论述题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简答题1.什么是货币的本质特征?它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哪些主要功能?.答: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这就是货币的本质的规定。
货币在商品经济中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
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以下五种职能:(1)价值尺度职能;(2)流通手段职能;(3)贮藏手段职能;(4)支付手段职能;(5)世界货币职能。
2.为什么说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不稳定的货币制度?答: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首先,由于币制相对稳定,不会发生通货膨胀,能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其次,信用关系不受币值波动的影响,促进信用的发展;再次,各国货币含金量的比率相对稳定,外汇市场也比较稳定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保证了对外贷款和投资的安全性。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两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第一,这两种货币制度没有铸币流通,失去了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可能性;第二,银行券不能兑换自由黄金,一旦过多就会贬值;第三,在金汇兑本位制下,本国货币制度依附于外国货币制度,一旦外国货币制度动摇,本国货币制度也必然动摇。
3.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说科学地划分货币层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答: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是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
流动性程度不同的金融资产在流通中周转的便利程度不同,从而对商品流通和各种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
所以,按流动性强弱对不同形式、不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不同的层次,对科学地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地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什么是货币制度?其主要构成要素有哪些?.答: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其构成要素有:(1)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
(2)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
(3)金准备制度。
(2021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货币银行学》简答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18)
盗传必究
一、简答题
1.充分发挥利率作用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环境与条件?
答:(1)独立决策的市场主体。(2分)
(2)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2分)
(3)合理的利率弹性。(2分)
(4)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2分)
2.简述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答:(1)经济全球化是金融全球化的基础和背景,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和发展阶段。
(6)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1分)
(7)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1分)
9.简述当代金融创新的表现与成因。
答:(1)当代金融创新主要表现为: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业务创新和金融组织结构创新。(4分)
(2)金融创新的成因表现在四个方而:经济思潮的变迁;需求刺激与供给推动;对不合理金融管制的 回避;新科技革命的推动。(4分)
5利率与宏观经济政策。一方而利率会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包括影响政策传导及其效果;另一方面,
政策也引导利率发挥其功能作用。(2-3分)(答出要点给基木分,视发挥情况酌情加分)
4.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结合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沿革表明自己的观点。
答:要点:
(1)货币政策目标是指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是中央银行的最高行为准 则。从历史发展看,不同历史时期一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会有多种变化,但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五项,即稳定 币值(或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4-7分)
2利率对借贷资金供求的影响。利率与借贷资金供求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2-3分)
3利率对社会总供求的调节。利率下降,会增强居民消费需求和企业投资需求,导致总需求增长;利 率上升,则社会总需求减少。(2-3分)
货币银行学简答题
货币银行学简答题、论述题荟萃(附答案)货币银行学简答题、论述题荟萃(附答案)1、货币有哪些主要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2、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货币市场有哪些主要特点?4、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5、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是什么?6、利率在经济中有何作用?7、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的发展出现了哪些趋势?8、西方国家存款保险制度的组织形式有哪几种?9、如何理解通货膨胀的经济含义?10、什么是股票价格指数?如何编制股票价格指数?11、何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如何选定货币政策中介指标?12、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般包括哪些环节?13、商业银行有哪些主要职能?14、确定国际储备的适度规模时,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15、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哪些特殊风险?16、资本市场有哪些特点?17、如何认识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之间的关系?18、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19、国际收支失衡时,通常采取哪些调节措施?20、金融创新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21、影响货币乘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2、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主要有哪些?23、金融国际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4、国际储备有什么作用?七、论述题(15分)1、试论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试分析货币政策各种工具的效果。
你认为现阶段我国应如何选用货币政策工具?3、试论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及其调节的主要措施4、试论当代金融创新对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1)货币有五种主要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2)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2、(1)中央银行的调控手段。
(2)国家财政收支状况。
(3)生产部门结构是否合理。
(4)国际收支是否基本平衡。
3、(1)交易期限短。
(2)交易的目的是解决短期资金周转的需要。
(3)所交易的金融工具有较强的货币性。
4、(1)存款负债。
(2)其他负债。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六、论述题1.简述货币形式的演化过程。
答:货币的形态从其诞生之日开始,便不断经历着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变过程。
几千年来,货币大体经历了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和电子货币的这几种形式。
(1)实物货币:最原始的货币是实物货币。
早期的实物货币形态多种多样,随着交换的发展,金属开始固定地充当货币;(2)代用货币:代替金、银行使货币职能的纸币,通常由政府或银行发行,持有者可以随时向政府或发行银行兑换成金属铸币或金、银,其效力与金属货币完全相同,又被称为兑现纸币;(3)信用货币:不兑现货币,货币本身的价值低于货币价值,而且不能兑换成贵金属,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采用这种货币形式;(4)电子货币:采用电子形式的货币,包括电子资金转帐和电子现金两种形式。
2.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说科学地划分货币供给层次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的货币供给层次是如何划分的?答:世界各国的货币当局都必须通过对货币的控制实现对整个经济进程的干预和调节,这就需要对货币供应量进行比较精确的计量。
在实际操作中,只有大而化之的货币理论定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根据统计的要求,对货币进行精确定义,从而可以确认哪些资产可以作为货币统计起来,哪些资产还不能纳入货币的口径。
此外,还要对纳入货币统计范畴的资产进行进一步的区分,以便于货币政策的操作。
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依据是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流动性指的是迅速转换成现实购买力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
流动性的大小取决于如下几个因素:第一,资产变现的难易程度。
一般认为,如果一项资产变现比较困难,那么该资产的流动性就比较差。
第二,变现时发生的交易成本大小。
交易成本越大,资产的流动性越差。
第三,该资产价格的稳定性。
资产价格的波动幅度越大,资产的流动性越差。
流动性程度实际上反映了资产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流动性程度较高,在流通中周转起来就比较便利,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比较强;流动性程度较低,在流通中周转起来就不太方便,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会比较弱。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货币的最基本的职能是: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贮藏手段D. 支付手段2. 以下哪个不是货币市场工具?A. 短期国债B. 长期国债C. 商业票据D. 银行承兑汇票3. 货币供应量通常分为几个层次?A. 1个B. 2个C. 3个D. 4个4. 以下哪个不是中央银行的职能?A. 发行货币B. 制定货币政策C. 监管金融市场D. 经营商业银行业务5. 利率上升时,以下哪个现象最可能发生?A. 投资增加B. 储蓄增加C. 消费减少D. 通货膨胀率上升6. 银行的准备金率提高,通常会导致:A. 货币供应量增加B. 货币供应量减少C. 银行信贷规模扩大D. 银行信贷规模缩小7. 以下哪个是直接融资的特点?A. 通过银行进行B. 需要中介机构C. 风险较低D. 融资成本较高8. 以下哪个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A. 稳定物价B. 经济增长C. 充分就业D. 所有以上9. 以下哪个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A. 投资咨询B. 存款业务C. 保险业务D. 证券交易10. 货币的流通速度越快,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影响:A. 越小B. 越大C. 没有影响D. 取决于其他因素答案:1-5 ABBCD 6-10 BDBBD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是指银行可以通过贷款来增加货币供应量。
(对)2. 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是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
(对)3. 货币供应量M1包括现金和活期存款。
(对)4. 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对)5. 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越高,其信用风险越低。
(错)6.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导致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对)7. 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越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
(对)8. 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可以作为价值的储存工具。
(对)9. 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功能。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问题整理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概念1、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2、电子货币:用一定金额的现金或存款从发行者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通过使用某些电子货币方法将该数据直接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能够清偿债务,该数据本身即可称作电子货币3、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当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二、简答1、简述马克思货币五大职能及其中最基本的职能(1)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时执行的职能(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发挥媒介作用时所执行的职能(3)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贮藏起来(4)支付手段:指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独立存在,并非伴随着商品运动而作单方面的转移最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2、如何理解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这种现象是在哪种货币体制下产生的?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指在双本位制下,当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在金银复本位制的双本位制下产生3、简述货币层次的划分标准及其层次(1)划分标准:货币层次按照流动性程度的强弱划分(2)层次(我国央行):0M=流通中的现金1M(货币)=0M+银行的活期存款2M(货币+准货币)=1M+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4、简述货币制度的演变及其规律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三、论述1、试分析金银复本位制下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机理,并分析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发生的现象劣币驱良币规律是指在两种名义价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良币被收藏、熔化而会退出流通领域,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这一现象称之为劣币驱良币规律,因是英国人格雷欣所发现和最早阐述的,所以又称之为格雷欣法则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其发生机理为:(1)良币与劣币的确定:在金银复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既有名义价值,又有实际价值,公众根据货币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比较,区分出良币与劣币,即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为良币,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为劣币。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1、资本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是以期限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性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
广义的资本市场包括银行中长期存贷款市场和有价证券市场;狭义的资本市场则专指发行和流通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的市场,统称证券市场。
2、货币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通常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3、商业银行:指从事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结算等业务的银行。
其特点是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在所吸收的各种存款中占相当高的比重,商业银行存放款业务可以派生出活期存款,影响货币供应量,亦被称为“存款货币银行”。
4、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
其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5、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6、企业信用:指以企业作为融资主体的信用形式,即由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
主要形式包括商业信用、银行贷款、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等。
7、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8、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只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9、货币乘数:指货币供应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不同口径的货币供给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10、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跨越国界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运动。
国际资本流动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两个方面。
11、金融市场: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
它是一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多个子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简答题1.什么是货币的本质特征?它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哪些主要功能?.答: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这就是货币的本质的规定。
货币在商品经济中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
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以下五种职能:(1)价值尺度职能;(2)流通手段职能;(3)贮藏手段职能;(4)支付手段职能;(5)世界货币职能。
2.为什么说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不稳定的货币制度?答: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首先,由于币制相对稳定,不会发生通货膨胀,能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其次,信用关系不受币值波动的影响,促进信用的发展;再次,各国货币含金量的比率相对稳定,外汇市场也比较稳定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保证了对外贷款和投资的安全性。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两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第一,这两种货币制度没有铸币流通,失去了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可能性;第二,银行券不能兑换自由黄金,一旦过多就会贬值;第三,在金汇兑本位制下,本国货币制度依附于外国货币制度,一旦外国货币制度动摇,本国货币制度也必然动摇。
3.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说科学地划分货币层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答: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是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
流动性程度不同的金融资产在流通中周转的便利程度不同,从而对商品流通和各种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
所以,按流动性强弱对不同形式、不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不同的层次,对科学地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地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什么是货币制度?其主要构成要素有哪些?.答: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其构成要素有:(1)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
(2)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
(3)金准备制度。
5.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规律?试举例说明之。
答: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指在双本位制下,当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举例:例如金银法定比价为1:15,而市场比价则为1:16,此时黄金的市价较高,这时,金币的持有者将会熔化金币到市场上去兑换白银,一经熔化,即可赚回1两白银,这样市场上持有金币的人越来越少,而白银的流通越来越多,金币会退出流通领域。
反过来,若市场金银比价为1:15而法定比价为1:16,白银市价高于法定比价,市场上的银币会退出流通领域。
这种现象被称为“劣币驱逐良币”。
论述题1.“越多越多的货币,越少越少的货币”的论断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是否正确?为什么?这一论断有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含义?.这一论断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是正确的。
原因在于: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既有名义价值,又有实际价值,通过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比较,公众的相机抉择机制使货币贮藏手段职能有效地发挥货币流通调节器的功能,即货币数量偏少,货币名义价值大于实际价值时,原先处于贮藏状态的货币将重新进入流通领域,流通中的货币将自动增加,而在货币数量偏多,货币名义价值小于实际价值时,一部分货币将退出流通进入贮藏状态,流通中的货币自动减少。
由此,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贮藏手段职能的发挥是的货币具有自我调节机制,即货币过多时会自动减少,过少时会自动增加,从而使得流通中的货币恰好满足流通的需要。
而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只有名义价值,失去实际价值,在货币过多时,货币名义价值的任何下降都会使公众产生货币购买力将日益减少的预期,从而促使公众加速出让手中的货币,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流通中的货币总量(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不是减少而是增加。
而在货币过少时,货币名义价值的任何上升都会使公众产生货币购买力会日益提高的预期,从而会促使公众推迟货币的支付,货币流通速度减慢,流通中的货币总量(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不是增加而是减少。
由此,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失去自我调节机制,而是多时愈多,少时愈少,即越多越多的货币,越少越少的货币。
这一现象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剧经济的波动,而不是减缓。
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避免不不要的经济波动,尤其是源于中央银行等的外部冲击,要求中央银行必须有效控制货币供给,保持货币价值的稳定,避免货币过多或过少现象的出现。
2.试总结劣币驱良币规律的发生机理,并运用这一机理解释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的情况。
劣币驱良币规律是指在两种名义价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良币被收藏、熔化而会退出流通领域,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这一现象称之为劣币驱良币规律,因是英国人格雷欣所发现和最早阐述的,所以又称之为格雷欣法则。
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其发生机理为:(1)良币与劣币的确定:在金银复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既有名义价值,又有实际价值,公众根据货币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比较,区分出良币与劣币,即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为良币,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为劣币。
(2)存在官方的兑换保证:官方承诺按规定的比例即官定比价保证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
(3)时间的推移使得官方比价与市场比价之间出现差异,假定出现官定比价低于市场比价的情况,公众将使用劣币按照官定比价从官方兑换良币,并在市场上按照市场比价交换成劣币,并将这一行为持续下去,最终,导致良币被收藏或熔化,退出流通,流通中仅存在劣币。
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由于信用货币没有实际价值,仅有名义价值,货币赖以流通的基础是信誉或评价,因此判断货币良、劣的标准不再是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对比,而是公众的评价或货币的信誉,评价好、信誉高的货币为良币,评价差、信誉低的货币为劣币;另一方面,在货币失去实际价值的同时,也不再存在政府的兑换保证,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即确保货币能够购买到其所载明的价值量,公众在流通中更愿意持有和使用良币,劣币将退出流通。
第三章信用与利率机制六、简答题1.银行信用有什么特点?(1)银行信用的债权人主要是银行,债务人主要是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工商企业和个人。
(2)银行信用所提供的借贷资金是从产业循环中独立出来的货币。
(3)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可以动过规模投资,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
2.商业信用有什么特点?(1)商业信用与特定商品买卖相联系(2)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商品的经营者(3)商业信用的供求与经济景气状态一致3.试比较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并阐明判断货币政策松紧的标准。
名义利率是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息率;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真实利率,即实际利率=名义利率-物价变动率。
判断货币政策松紧的标准应该是实际利率,原因在于:(1)在信用行为中,衡量债权人的收益和债务人的成本的合理指标应该是实际利率,而非名义利率。
在资金融通行为中,债权人除了获得名义利率的报酬外,还遭受或面临来自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对收益的侵蚀,作为交易的对方,债务人除了支付名义利率的成本外,其债务负担会因为物价上涨而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免。
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债权人收到的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债务人用于清偿债务的货币相对比较廉价。
在通货紧缩背景下,情况恰好相反。
(2)在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即经济景气相对高涨时,债务人面临比较乐观和宽松的经营环境,获取收入的能力相对较强,因而清偿债务的能力相对较强;在经济面临通货紧缩即经济景气相对低落时,债务人面临比较困难或紧张的经济环境,获取收入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因而清偿债务的能力相对较弱。
4.简述利率的风险结构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在利率的风险结构决定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有:(1)违约风险。
债券发行人可能违约,即不能支付利息或在债券到期日不能清偿面值,这是债券所具有的风险,它影响着债券的利率。
(2)流动性。
影响债券利率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债券的流动性。
流动性越强,利率越低。
(3)所得税因素。
税收使国债的预期收益率下降。
享受税收优惠待遇的债券的利率低于无税收优惠的债券利率。
5.简述凯恩斯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货币的供给与需求是决定利率的因素。
货币供给是一个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控制;货币需求则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
流动性偏好的动机包括:(1)交易动机(2)谨慎动机(3)投机动机。
前两种动机与收入成正比,合起来可用L1(y)表示,投机动机可用L2(r)表示。
货币需求Md=L1(y)+L2(r)。
由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可以决定均衡的利率水平,即由Ms=L1(y)+L2(r)决定r的水平。
论述题1.如何评价三种利率决定理论?(古典学派的真实利率理论、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1)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它是从储蓄和投资等实物因素来讨论利率的决定,认为利投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减少,储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增加。
利率水平高低就取决于投资与储蓄的交互作用。
这一理论忽视了任何货币数量变动的影响,这是不恰当的,也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2)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认为利率是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如果在当前利率下存在货币的超额需求,即货币供不应求,则利率将要上升。
反之,下降。
这一理论完全否定了实质因素的影响,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3)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综合了前两者的观点,认为,在利率决定问题上应同时考虑货币因素和实质因素,利率是可贷资金的价格决定于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它弥补了古典利率理论的不足,把货币因素对利率的影响考虑了进去。
2.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有哪些?(1)平均利润率。
理论上贷款利率不应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率(2)银行成本。
要保持合理的利差,银行才有利润可赚。
(3)通货膨胀预期。
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期间,利率水平有很强的上升趋势;而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下降时,利率水平也将下降。
(4)中央银行政策。
中央银行运用某些政策工具通过银行影响可供贷款。
当中央银行想要刺激经济时,将采取措施以鼓励银行增加可供贷款数量时,利率下降。
中央银行要限制经济活动时,将采取迫使银行收回贷款的措施,利率上升。
(5)商业周期。
利率的波动表现出很强的周期性,在商业周期扩张阶段上升而在经济紧缩阶段下降。
(6)借贷资金供求状况。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市场利息率一般是在借贷资金市场上由资金的供求双方协商确定。
供大于求,利率低;反之,利率高。
(7)政府预算赤字。
如果其他因素不变,政府预算赤字增加则利率上升。
(8)国际利率水平。
通过两条渠道实现:一是国际信贷渠道;二是国际贸易渠道。
第四章金融市场简答题1.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的功能(1)融通资金功能;(2)资源配置功能;(3)宏观调控功能;(4)经济“晴雨表”功能2.货币市场的构成及内容货币市场的构成及内容(1)同业拆借市场;(2)票据贴现市场;(3)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4)短期债券市场;(5)债券回购市场3.资本的构成及内容资本的构成及内容(1)股票市场;(2)债券市场;(3)基金市场4.投资基金的定义及种类投资基金的定义及种类投资基金是指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或受益凭证,将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专业管理人员分散投资于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并将投资收益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一种金融中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