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设置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
突破制约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瓶颈的必要途径——论加强基础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建设的重要作用
新 时期 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 ,出现 了综 合性和扩张性 高, 争取最 大 的让 利优惠 , 从而 降低建设 成本 , 促进 资 源 的共建共享 。特 色文献资源是代表 本馆特色 的优 势 馆藏资源 。每种图书都有 自己特定 的读者 , 每个藏书体 系都有 自己的读者群体 , 每个 图书馆都有 自己明确的读 者范 围, 每个读者都有不同的文献需求圜 馆藏特色形成 。 的根本原因来 自于读者的需求 , 特定 的读者对专题文献 资源的需求要 求 图书馆 的资源 建设发展 了本 馆的特色
一
明、 特色学科 优势突 出的特色 型大学 , 对我 国经济社会 的发展仍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我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二。大量 工业产 品的产量 占世界份额 的5 %以上 , 0 目前世界上约 3 %的 日 工业 品为中国制造 。 0 用 但我 国高端装备制造业
够适应行业 和社会 的需 求 ,成为 引领 和推动该行业 发 展 的中坚力量 , 中国当前仍然需要发 展好这类学校 。 2 行业特色型大学是高等教育发展 的重要组 成部 .
馆藏体 系 , 建设 特色化 的馆 藏资源 , 更能充 分地发挥 图 书馆有限资源的效益 , 对提高图书馆在教学科研 中的地 位 和作用 , 搞好特色服务具有深远 的现实意义。
行业特色型大学是具有显著行业 办学 特色与突 出 学科群优势 的高水平研究 型大学 ,历史上 曾经隶属 于 行业部委 , 制划转 后归教育部或者地方管 理 , 改 是我 国 高等教育办学体 制的一个重要特色 , 其行业 涉及通信 、 化工、 建筑 、 交通 、 农业 、 林业 、 水利 、 石油 、 电力 等多个 领域 , 大部分 是工程类院校 , 也包括一批 与文 化 、 艺术 、 财经 、 政法等社会事业紧密相关 的高校 。 新一 轮院校调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四个一流”建设的路径思考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四个一流”建设的路径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地方高校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使命。
当前地方高校在行业特色建设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急需探索一条符合本地发展需求的四个一流高校建设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地方高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按照地方行业发展的需求,打造具有特色和优势的高水平学府。
地方高校与当地行业紧密相关,行业发展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地方高校与行业的互动和合作,将有助于高校更好地服务当地产业,实现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的双赢局面。
通过地方高校的行业特色建设,不仅可以提升高校的声誉和影响力,也能够有效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探索地方高校“四个一流”建设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1.2 问题提出问题提出:地方高校在面对全国高校建设“双一流”目标的推进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地方行业特色,实现“四个一流”建设?在当前教育改革和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如何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如何通过优化专业设置、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拓展实践教学和科研创新等路径,实现地方高校与行业特色的深度对接,推动地方高校助力地方产业发展,实现共赢局面?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以寻找更有效的路径和策略,推动地方高校的发展和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1.3 目的和意义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四个一流”建设的路径思考引言地方高校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地方高校与行业特色建设的关联性不强,导致了一些地方高校在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和教学质量上存在着脱节的现象。
建设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四个一流”是当前地方高校急需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地方高校与行业特色建设的关联,分析四个一流高校建设的意义,提出路径思考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2篇贯彻落实《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发言稿、心得体会
2篇贯彻落实《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发言稿、心得体会贯彻落实《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发言稿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新职业技能人才不足的新闻时有出现,专家学者针对加强新职业急需人才培养和储备的呼声不断。
上述方案提出了发挥学科专业目录指导作用,加强专业学院建设,健全学科专业调整与人才需求联动机制的改革举措。
这样的改革取向契合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回应了新职业发展的需求,对于缓解新职业人才窘迫的现状、构建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双翼齐飞”的教育格局、助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高等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要兼顾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这已经形成社会共识。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高校不同程度存在“求大求高”等问题,比如,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一些普通院校毕业生缺乏应有的实践技能,一些职校毕业生欠缺相关理论素养;专科院校向大学靠拢,应用型大学挤向研究型大学,教育同质化现象显现。
此外,在学科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有的高校跟不上时代发展脚步,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脱节。
面对新技术快速发展、新职业风起云涌的人才需求浪潮,一些领域和专业出现了用人单位找不到急需的专业人才、一些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心仪工作的被动局面。
高等教育要培养适应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建设者。
当前,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有上千万,他们是新时代劳动者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学和技能,人尽其用、人才迸发,至关重要。
从教育理念、学科设置着手,优化调整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改进人才培养的结构性问题,满足新职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具有战略意义。
一方面,在高等教育结构和学科专业设置上,聚焦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和基础学科专业建设,有助于适应新职业需求,使市场需求和人才供给的结合更加紧密。
行业特色型大学继续教育论文
行业特色型大学继续教育探析摘要:本文阐述了行业特色型大学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介绍了当今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发展趋势:非学历培训,与行业结合,发展中高端培训。
最后对行业特色型大学如何继续良好发展继续教育提出建议。
关键词:行业特色型大学继续教育发展趋势1.行业特色型大学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行业特色型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一个特色,在历史上,行业特色型大学依托行业主管部门来进行办学,为所属的行业服务,构成了它们与行业的紧密联系,其学科也具有其行业特色和优势。
继续教育一直是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话题,在如今的时代,教育已不仅仅局限在取得文凭,而是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方式,于是在提倡终身教育的今天,继续教育显得格外重要。
因此,作为教育主体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其继续教育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2.行业特色型大学继续教育发展趋势2.1逐渐把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区分开,大力发展非学历培训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据统计,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成人本专科学历教育在校人数为5360388人,毕业人数1972873人;而2010年全国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自考助学班、普通预科生、进修及培训)的结业生数7125550人,注册生数3328944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以取得学历为目的的成人教育人数已经低于非学历教育,各种非学历的培训教育人数占到了继续教育人数的主体。
各行业特色型大学也充分意识到非学历教育的重要性,大力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
有的学校甚至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分开,专门为继续教育设置不同的学院分管学历教育(例如成人与远程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例如继续教育培训中心),这样非常有利于终身教育的开展。
由此可见,高校继续教育的非学历培训教育已成为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
2.2与行业结合紧密,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行业特色型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学科优势,在某一行业某一领域都具有着强大的品牌效应。
行业特色高校产学研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行业特色高校产学研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作者:简世德彭婷周姝言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第32期摘要:产学研合作是行业特色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必然趋势。
然而从行业特色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实际过程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需要通过研究以进一步明确产学研合作的内涵,找准产学研合作的目标定位,加大高校与行业及政府部门的共建力度,加快合作平台载体建设及制度机制建设等。
关键词:行业特色高校;产学研合作;高等教育作者简介:简世德(1964-),男,湖南常德人,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彭婷(1988-),女,湖南永州人,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湖南衡阳421001)基金项目:本文系200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行业特色高校产学研互动办学模式与运行机制的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2-0015-02行业特色高校是指那些原属于行业管理,但在世纪之交的高教体制改革中划归为学校所在省、区、市为主管理的高等学校。
它们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优势特色学科明显,往往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且学科和专业技术人才相对较为集中;二是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培养行业精英人才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相应的大学文化,而且还有比较完善的自成体系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实践、实习和实训基地;三是行业特色高校基于自身与行业的天然联系,其产学研合作历史较长,有一大批思维活跃且具备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四是这些行业特色高校往往也是行业发展战略研究基地和行业创新文化产生、发展的中心。
十多年来,这些行业特色高校积极探索并建立高校与行业部门、地方政府联系合作机制,通过实施产学研合作战略,促进了学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然而,回顾这些高校实施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历程发现,产学研各方在理念上存在一些差异、实践上尚未形成真正的合力,表现为合作认识不够到位、合作制度不够健全、合作内容不系统、合作效果不理想等等。
上海行业管理高校工科特色专业建设论文
上海行业管理高校工科特色专业建设研究[摘要] 本文阐述了行业管理高校发展定位及其建设特色学科专业的必要性,并以上海电机学院为例研究行业管理高校建设工科特色专业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 行业管理高校工科特色专业20世纪,由于我国行业发展的需要,曾经建设了一大批依托于行业、服务于行业、由行业管理的院校。
但20世纪90年代后,这些高校陆续划转到教育部或地方教委管理,现在这些高校虽然已经脱离了行业管理,拓宽了学科范围,但仍然与原行业保持较紧密联系,仍然在传统学科和专业拥有很强的优势,我们常常称其为行业背景高校或行业特色高校。
与此同时,目前仍有部分高校直接隶属于行业或企业管理,如在上海市有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商学院等,这些院校仍然是行业管理高校。
本文主要研究这类仍然由行业管理高校的工科特色专业建设。
一、行业管理高校的发展定位行业管理高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是与行业天然的紧密联系,因此其发展应该坚持并发扬这种特点和优势,一旦放弃这一特色,也将失去自己的优势。
学校的发展应该坚持特色发展战略,即坚持产学研紧密联系、充分发挥与行业企业天然联系的优势,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应用研究、技术服务等方面,形成特色和优势,将学校建设成为优势学科明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的大学。
二、行业管理高校建设特色学科专业的必要性行业管理高校应该坚持特色发展战略,那么特色发展战略如何才能体现?笔者认为特色应该体现在学科特色、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特色上。
除了要遵循普通院校办学的基本规律,行业管理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天然优势,以行业为依托建设特色学科、特色专业,为行业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
1.学科专业特色是最核心的办学特色学科专业特色是一所大学最本质、最核心的办学特色,是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
行业管理高校在长期为行业培养人才、从事行业科学技术研究的过程中,根据行业特点设置应用型学科专业,形成了与该行业有关的较为集中的学科专业体系,这些特色学科和专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支撑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行业特色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行业特色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摘要】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高校专业结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这一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专业设置过于冗杂、就业和培养质量不匹配等。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策略建议,包括精简专业设置、加强产学研合作、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等。
文章还探讨了现实中可能遇到的难题,如师资队伍不足、校企合作困难等。
在总结中,强调了高校在专业结构调整中应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展望未来,希望高校能够随着时代变化不断优化自身专业结构,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关键词】高校专业结构调整、问题、策略、现实难题、对策探讨、引言、正文、结论、背景介绍、研究目的、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作为培养人才、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高校在面向未来、适应社会需求的也面临着专业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模式滞后、就业市场供需失衡等诸多问题。
对高校专业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当前,随着新兴行业的不断涌现和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高校专业结构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
但在这一过程中,也涌现出了一系列问题,如专业设置单一、育人模式落后、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等。
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高校专业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管理和决策中的重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应对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探讨现实难题及对策,最终总结出对未来的展望。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探讨,能够为高校专业结构调整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行业特色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策略建议,促进高校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改善。
通过对现实情况进行分析,确定问题的核心,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为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于行业划转高校特色发展战略的思考与研究
关于行业划转高校特色发展战略的思考与研究摘要:行业划转高校特色发展战略是其对“建设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建设大学”的回答。
特色发展战略的制定,首先要理解行业划转高校的特殊性,在制定战略中要注重差异性、特色性、方向性和长期性,以要强化办学理念特色、学科特色、育人特色、科研特色、管理特色、文化特色为路径,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with characteristic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used to be run by the state industry department and now by the national education authority or local government is the answer to “what kind of university to build”and “how to build the university”. for the formul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with characteristics, we must first understand the special nature of this kind of universities, focus on the differences,features, directional and long-term,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features, subject characteristics,educating specialty,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mote the science development of school.关键词:行业划转高校;特色发展战略;思考;研究key words: universities which used to be run by the state industry department and now by the national educationauthority or local government;development strategy with characteristics;thinking;research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230-020 引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
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及调整优化
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及调整优化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4)二、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的现状分析 (4)2.1 行业特色高校的定义与特点 (6)2.2 学科专业设置的现状调查 (7)2.3 学科专业调整优化的必要性 (8)三、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原则 (9)3.1 服务行业需求原则 (10)3.2 优势互补原则 (11)3.3 创新驱动原则 (12)3.4 知识拓展原则 (13)四、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策略 (14)4.1 明确学科方向 (15)4.2 优化专业布局 (16)4.3 强化特色学科 (17)4.4 培养复合型人才 (19)五、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的调整优化路径 (20)5.1 深化产学研合作 (21)5.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2)5.3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23)5.4 推动国际化发展 (24)六、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调整优化的实施保障 (25)6.1 组织领导与政策支持 (26)6.2 资源配置与经费保障 (27)6.3 制度建设与激励机制 (28)七、结论与展望 (29)7.1 结论总结 (30)7.2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31)一、内容概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行业特色高校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各行各业特色高校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学科专业的设置,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
本文档将对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及调整优化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各行业特色高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对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进行阐述,包括紧密结合行业发展需求、注重产学研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
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专业重复设置、专业结构不合理、课程体系滞后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的调整优化策略: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学科专业设置的目标和方向;二是优化专业结构,避免专业重复设置和过剩问题;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与学科的深度融合;四是完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五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六是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学科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策略分析-学科建设论文-教育论文
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策略分析-学科建设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类大学,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科设置比较集中、与行业发展联系紧密、特色学科发展水平较高,一大批学科已经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在分析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学科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一流学科的策略:跟踪前沿服务需求,凝练学科发展领域;立德树人狠抓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高端学科队伍;构筑优质学科平台,提升高水平科研能力;推动文化传承创新,提升学科建设软实力;强化国际交流合作,增强学科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行业特色型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策略一、背景与内涵界定2015年10月24日,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7年1月24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
“双一流”政策的出台打破了“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中的身份固化问题,为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高校营造了更为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双一流”政策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鼓励和支持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建设,引导高校差异化发展,既为发展水平较高的综合性大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让具有学科特色的行业特色型大学更加明确了发展方向。
行业特色型大学指的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前隶属于某个部门,并且具有显著行业办学特色与突出学科群优势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1]。
这些高校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奠定了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学科基础,满足了国家建设对行业特殊人才的迫切需求,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
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发生历史性变革,2000年以后,大多数具有行业背景的高校划归或属地管理。
为顺应变革,行业特色型高校纷纷制定特色发展战略,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进科学研究,取得了不少重大成果。
高校重点学科建设论文(4篇)
高校重点学科建设论文(4篇)第一篇:工科高校学科建设一、地方工科高校学科建设具体矛盾1.跟踪学科主流与确定学科主导之间的矛盾。
学科发展的主流方向往往是由该学科共同体中一批顶尖的学术群体所代表。
简来说之,是在一段时期内,学科前沿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科学家的注重,他们预计这些研究的进展和突破将有助于学科知识的发展与创新,并通过科学地制订学科发展目标,解决前沿学科中的重大问题,探索学科发展方向,促动学科研究水平提升。
由此可见,理想化的学科发展目标于所有的学科发展均具有普适性。
跟踪学科发展前沿是高校学科建设发展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前提,但受办学定位、师资力量、办学资源、学科自身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地方工科高校不能完全跟踪学科主流方向。
同时考虑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职能,也不能盲目地追求学科主流方向,轻视学科的全面发展,忽视本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跟踪学科发展前沿并不是本学科发展的现实目标,所以,高校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就产生了跟踪学科主流与确定学科主导之间的矛盾。
2.学科带头人与学科团队之间的矛盾。
展开学科建设,选择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是基本前提,是组建优秀的学科发展团队的重要保证。
学科带头人应该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且在学科领域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对学科前沿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性,能够规划、引领学科建设方向。
学科团队的发展需要学科带头人的科学引领,但过度依赖学科带头人,或过于注重学科带头人自身的教学、科研水平,会导致学科团队发展失衡,很难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团队。
3.硬件环境建设与软件环境建设之间的矛盾。
学术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
硬件环境是指外在的,如教师自身素质、教学环境设置、科研仪器配置、图书资料等;软件环境是指无形的,如学术科研、人文环境等。
建设硬件环境,不但需要省内教育教学科研基地和平台,还需要持续地与国内乃至国外知名学府实行学术科研交流,掌握前沿科学发展,为本学校的学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作者:胡松来源:《文教资料》2015年第16期摘要:学科建设是学校办学质量、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也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龙头。
地方性、区域性、选择性、应用性与特色性是地方高校最基本的特点,加强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结合,促进特色学科发展,提升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为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提供坚实基础。
文章针对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现状及普遍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存在问题解决措施1.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1学科建设内涵认识不到位,观念模糊,建设步伐缓慢,成效低微。
地方高校虽然有多年办学历史和经验,但在学科建设方面起步比较晚,尽管通过学习和实践、研究和讨论,对学科建设的基本地位和引领作用有所认识,对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基本任务有所明确,对学科建设的基本措施和工作方案有所把握,但对学科理念和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还不够深透,特别是在处理学科建设与学术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服务社会等关系上,还不同程度存在认识偏差。
把学科建设简单视同学位点和科研项目的正比例增长,而忽略了大学的第三个基本职能,即通过学科在通过人才培养方式而最终提高其社会服务的能力。
1.2学科定位不准确,区域发展能力有限,优势特色不明显。
学科定位强调“上规模、上层次、多学科、综合性”,盲目拔高、贪大求全、亦步亦趋、急功近利。
地方高校没有潜心研究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新需求。
在学科基础尚未夯实,专业壁垒牢固,院系隔阂严重,学科发展不够平衡的现实环境下,学科研究方向亟须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有待进一步凝练。
与此同时,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脱节,特征不是很明显,尽管有些地方高校已逐渐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办学理念,但缺乏独创性和前瞻性,对区域支柱产业及地方经济发展热点关注度不高,没有形成特色化的学科结构,与学校所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脱节。
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培育的思考
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培育的思考摘要:丽水学院以“地方性、师范性、民族性”为办学特色定位,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建设上已取得一定的成绩。
但由于受学校原有办学基础与办学条件、区域产业经济特征、建设时间等的限制,在学科专业建设中还存在整体实力、社会适应性、优势特色不够强的问题。
要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优势特色培育,必须贴近需求,优化结构,增强学科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和针对性:突出亮点,丰富内涵,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强化学校办学优势与特色;培育团队,改善条件,为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建设增强后劲;开阔视野,深化合作,不断提高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的建设水平。
关键词:丽水学院;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尤其是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的培育,是高校教学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高校特别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升本以来,我校以“地方性、师范性、民族性”为办学特色定位,积极进行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在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培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优势与特色培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今后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与提高。
一、学科专业特色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科专业的整体实力不够强。
除传统师范专业的师资等办学条件相对较好外,其他非师范应用型本科专业都是2004年升本以后开设,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师资条件较弱,学科专业带头人较缺乏,教师自身与行业相联系的实践能力不够,实践教学条件不完善,整体办学实力不强,人才培养质量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2)学科专业的社会适应性不够强。
学校目前有26个本科专业,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和农学等8大学科门类,其中师范专业有12个,占专业数的46%,在校师范生近4000人,占在校生的113。
师范专业设置较为齐全且招生数较多,而近年来师资需求量不大,基础教育师资来源多元化,最近两届我校师范专业毕业生到中小学就业的比例分别为62.62%、53.48%,师范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呈下降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业特色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问题及对策分析
行业特色高校的专业设置在本世纪初的扩招之后,在高校间表现为“趋同化”现象明显,从而引发了高校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类高校的“特色回归”或者说“特色重塑”。
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特色重塑一、行业特色高校专业设置现状及其原因
从1998年高校扩招开始,很多行业特色高校出现了“去行业化”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一是纷纷更改校名,原来反映行业特色的校名很多已成为历史;二是学科专业覆盖面扩大,招生规模扩大,行业特色专业所占比重下降,部分特色专业失去特色。
一些原本同属于“基础部”的教研室等教学单位纷纷升格为系或学院,并从担任其他专业的基础教学任务转为招收人文、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学生。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内外两个方面:首先是外部要求,过去十余年间,一些行业特色高校纷纷从“学院”升格为“大学”,而在这一升格过程中,这些高校不可避免的按照大学的建设要求扩大专业的覆盖面以求达标。
而这种“升格冲动”与我们对大学与学院在拨款、科研课题申报、学校排名等一些列政策是紧密相关的。
另外,内部因素也在起作用,其中的关键在于“办学成本”,对于行业高校而言,本行业的专业虽然有长久的办学传统和丰富办学经验,但这些专业一般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对实验室等设备的要求比较高。
尤其是一些工科专业,其大型试验设备动辄数
十万,甚至上百万。
而人文、数学、物理等“轻载专业”则不同,往往只需要几间教室和专业资料馆或计算机房,以及必要数量的教师就可以“开张”,就举办专业的成本而言相差数倍。
许多高校为节省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很自然的会选择开设这些“轻载专业”。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也能够理解,为什么十余年间出现了“法律专业热”“新闻专业热”“计算机专业热”,但在社会生产需要的机械制造等领域却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机械专业热”。
显然,大家都知道这些“重载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容易,社会需要量也很大,但高昂的办学成本却使得这些专业的开设量并不充足。
二、行业特色高校专业设置的影响
上述专业设置现状的影响也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
首先是前文已经提及的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
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换而言之,即是高校的“人才供给”和社会的“人才需求”出现了偏差,许智宏教授曾经指出:“目前,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普遍雷同,特色越来越弱化,不少专业脱离实际,甚至即便没有办学条件也要跟风开设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
而从高校内部来讲,“非特色专业”的大量开设从客观上稀释了行业特色高校的教学资源。
从教师、实验设备、教学用房用地等各个方面削弱了对传统特色专业的投入。
而且有一点尤其值得重视,即“轻载专业”低成本的教育现状影响了“重载专业”的教育理念。
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感觉到从高校输入的人才在实践技能、专业知识把握等方面居然弱于十余年前的毕业生,而事实上,实验设备等教学资源无论如何也比当时要多上数倍,那么什么原因导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有“一代不如一代”之叹呢?显然,我们对“行业特色人才”在培养上出现了人为的“弱化”,尤其是对其进行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方面,从减少教学成本角度出发,有“精细化培养”变成了“流水线生产”,“大学教育内容与大学就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即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造成高校出口与社会入口对接不流畅,时常发生梗塞。
因而,实际能力与实践操作之间的结构性差异在大学生就业中显得甚为突出”。
三、行业特色高校专业设置的特色重塑
1.专业设置的调整
我们在十余年前大规模进行高校扩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
满足学生受教育的需求。
而在将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效果逐步显现,有教育需求的适龄青年数量将开始逐步回落。
显然,随着需求减少,教育市场也必将随之由扩展转为收缩,对于单个高校个体而言,这种收缩意味着要么减少每个专业的招生数量,要么开始削减专业。
对于行业特色高校而言,专业的削减未必是一件坏事,它将使得学校的教学资源,尤其是目前普遍的“缺编运行”的教师资源重新转向本校传统的特色专业。
但这种收缩最多只是特色的回归,还不能称其为重塑。
因此,想要在将来的高校竞争中取得优势,
还必须考虑质量的提升。
2.专业内涵建设的强化
前文提到,我们对“行业特色人才”在培养上出现了人为的“弱化”,尤其是对其进行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方面,从减少教学成本角度出发,有“精细化培养”变成了“流水线生产”。
而在外延扩张停止之后,许多高校在“十二五建设规划”中提出了加强内涵建设的计划。
内涵建设的核心或者说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实质则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对于行业特色高校而言,应该是使得学校输出的人才更为符合行业和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
因此,我们在专业设置重新调整过程中,不能简单的是“专业回归”,某种程度上还需要“理念回归”和“理念升级”,在办学成本与人才培养质量之间寻求最佳的结合点,已达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维东.新时期行业特色高校发展的趋势分析及对策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9,(5):8-11.
[2]刘叶云,李雪.我国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的思考
[j].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本文系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jkjy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