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赤潮的主要藻类有哪些
赤潮的危害与防治
赤潮的危害与防治浅谈赤潮的成因、危害及防治王树友赤潮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海洋浮游生物在短时间内暴发性繁殖或高密度聚集,引起海水颜色变化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发生时常使海水变为红色或褐色,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对海洋养殖业构成极大威胁。
近几年来,由于气候条件及环境污染等因素,在我国的部分海域中都出现了大面积的“赤潮”,而且发生的范围、面积及频率都在不断扩大和提高。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赤潮的频繁发生?它对海洋环境和海洋养殖业到底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和治理赤潮灾害?笔者就这些问题作一粗浅的分析和回答。
1.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1.1 气候原因春夏温暖季节,水温较高,海流缓慢,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导致赤潮的发生,如气候异常是厦门海域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
1.2 生物原因引起赤潮的生物主要是甲藻、硅藻,也包括一些原生动物、细菌等。
这些生物的暴发性繁殖或大量聚集产生赤潮。
在适宜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赤潮生物以几何级数繁殖,在2d~3d内即可形成大规模赤潮。
从1986年至今,厦门海域已发生十几次赤潮,除了1987年5月11日~25日在厦门西海域发生的短角弯角藻赤潮,由“厦门赤潮调查研究”协调组预报并自始至终跟踪监视、监测外,其余十几次赤潮都是待赤潮发生并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才被发现。
1.3 化学原因赤潮的发生与海域的富营养化密切相关,海水中的营养盐(主要是N、P)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存在,直接影响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这些化学因素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
厦门海域属轻度富营养化海域,海水中无机氮和无机磷年平均比值约为45︰1(原子比),由于大多数浮游植物生长繁殖过程中基本是以16︰1的恒定比值自海水吸收无机氮和无机磷,因此,对于厦门海域来说,无机氮比较丰富,而无机磷相对较贫乏,无机磷成为厦门海域浮游植物繁殖的限制因子。
理论上讲只要控制无机磷的排海量就可减少海域赤潮的发生,但由于厦门海域底泥中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磷和无机磷,在适宜的理化条件下,有机磷可转化为无机磷并溶入海水中,以满足浮游生物繁殖的需要。
赤潮 (NXPowerLite)
图D:壳环面 观(示意图, 群体)
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Greville)Cleve 1878 Greville)
广温广盐性 代表种类. 分布极广, 以沿岸为最 多,曾多次 引发赤潮. 我国的各海 区均有分布.
壳面观
壳面(示意图)
壳面精细结构
该种是我国最常见的种类之一,渤海,黄海,东 海及南海均有分布.
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 Cleve 1889
本种是沿 岸性, 岸性,分 布极广. 布极广. 我国的南 海,东海 和黄海均 有分布. 有分布.
佛氏海毛藻 Thalassiothrix frauenfeldii Grunow 1880
本种是外洋广温性种类, 分布很广.我国南海, 东海,黄海和渤海均有 分布.
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 Cleve 1889
广温性沿岸种类,暖 季分布较多.我国东 海,黄海和渤海均有 分布.
图A-B:壳环面观(LM,链状群体); 图C:壳环面观(示意图).
诺氏海链藻 Thalassiosira nordenskioldi Cleve 1873
北方沿岸性 种类, 种类,太平 洋东北部极 丰富. 丰富.我国 主要分布在 黄渤海, 黄渤海,东 海至台湾海 峡. 图A-B:壳环面观(LM,链状群体及单细胞个体); 图C:壳环面观(示意图).
片束群体 示意图) (示意图) 群体 丝状体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赤潮生物的分类及其危害和预防
水产养殖赤潮是海水中某一种或多种海洋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暴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因而引起的一种能使局部水体改变颜色的生态异常现象,并有可能造成海洋生物的死亡,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赤潮现象。
赤潮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了海洋环境、海洋生物和人类健康,已对海洋渔业、海水养殖业、滨海旅游和休闲业构成严重威胁,为世界三大近海污染问题之一。
近年来,我国沿海有害赤潮发生呈明显上升趋势,暴发频率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新赤潮藻种不断出现,赤潮对沿海经济的危害程度日益增加,每年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赤潮已成为一种严重的全球性海洋灾害。
一、赤潮的形成赤潮是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发生的原因也比较多,关于赤潮发生的机理虽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但一般认为,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气候和海水的理化因子的变化也是赤潮发生的重要条件。
二、赤潮生物的分类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报道的赤潮生物有300多种,分别隶属于细菌门、蓝藻门、绿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原生动物门10个门类,除了原生动物红色中缢虫外,其他的赤潮生物都属于浮游藻类,其中已经确定的有毒赤潮生物83种。
我国沿海海域的赤潮生物约150多种,其中30种在我国海域形成过有害赤潮。
福建沿海潜在的赤潮生物有121种,其中硅藻82种,甲藻31种,其他藻种包括蓝藻、定鞭藻、隐藻、裸藻等8种。
发生频率最高的有月光藻、中肋骨条藻、裸甲藻、赤藻异湾藻和一些束毛藻属种类。
(一)硅藻门:硅藻类是一群单细胞植物,种类繁多,细胞壁由二氧化硅和果胶质构成,形成坚硬的外壳,活体细胞具有色素体和细胞核,细胞壁由上、下两瓣硅质壳套组成,壳面上具有辐射排列或左右对称排列的花纹。
硅藻类赤潮生物重要属有骨条藻属(如中肋骨条藻)、角刺藻属(如大西洋角刺藻、丹麦角刺藻、双突角刺藻)、根管藻属(如翼根管藻、刚毛根管藻)、弯角藻属、双尾藻属、星杆藻属、盒形藻属、几内亚藻属等。
赤潮发生的基本过程
赤潮发生的基本过程赤潮是一种由海洋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而引起的现象,通常会导致海水变红、变黄或变绿。
赤潮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还会对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下面将以赤潮发生的基本过程为标题,详细介绍赤潮的发生过程。
一、环境条件适宜赤潮发生的第一步是环境条件的适宜。
赤潮通常在水温适中、光照充足、营养盐丰富的海域发生。
这些条件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为赤潮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二、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赤潮发生的关键是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
浮游植物是指那些无根、无茎、无叶的微小植物,主要包括硅藻、甲藻等。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产者。
当环境条件适宜时,浮游植物会迅速繁殖,形成大量的浮游植物群落。
三、营养盐过剩赤潮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营养盐的过剩。
营养盐是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之一,包括氮、磷等。
当海水中的营养盐浓度过高时,浮游植物会迅速利用这些营养盐进行繁殖,导致浮游植物群落的异常增长。
而营养盐过剩的原因通常是由于人类活动,如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水的排放等,导致海水中营养物质的过度富集。
四、生物链的破坏赤潮发生后,大量的浮游植物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首先,浮游植物群落的异常增长会导致海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下降,影响其他生物的呼吸和生存。
其次,赤潮中的一些浮游植物会分泌毒素,对其他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甚至造成大量死亡。
此外,大量浮游植物的聚集还会阻塞海洋生物的鳃,影响它们的呼吸和摄食,进一步破坏生物链平衡。
五、影响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健康赤潮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还会对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一方面,赤潮中的一些浮游植物和细菌会产生毒素,进入食物链后对人类和其他动物产生毒害作用,引发中毒事件。
另一方面,赤潮会导致海水富集大量有机物质,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游泳、洗浴等活动的安全。
赤潮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环境条件、浮游植物繁殖、营养盐过剩、生物链破坏等多个因素。
甲藻引发的水华的条件是什么
甲藻引发的水华的条件是什么
甲藻是海洋和淡水中浮游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能够形成赤潮和水华的主要藻类之一。
那么甲藻引发的水华的条件是什么?与水华形成有关的影响因素:
1、水体流性性差有利于形成局部水华。
2、一定强度的光照下,甲藻利用鞭毛垂直上升聚集于水面形成水华。
3、水体营养物质充足。
4、底泥中休眠的甲藻孢囊在环境适宜(如光照、营养充足)时迅速萌发,进入水体形成水华。
5、易发生倒藻,这是目前蓝藻对鱼类养殖最大的危害。
产毒的甲藻目前只有一种,大部分甲藻水华的危害主要来自导藻而引起的
水质恶化。
甲藻水华发生后的控制
1、对于主养花白鲢的鱼塘,裸甲藻水华作为良好的饵料有利于提高养殖产量,但要防止天气变化引起的倒藻。
2、其它甲藻水华,可根据情况使用二氧化氯、戊二醛苯扎溴氨等消毒剂适当杀灭。
3、倒藻后,使用水产VC、中水黄芪免疫多糖泼洒或拌饵投喂,使用解毒分解底改、臭氧底安和EM粉剂、高效复合芽孢杆菌等及时分解有机质,防止水质恶化。
情况严重时,连用两天底改。
温馨提示,甲藻引起水华的条件上面都有所介绍,让大家对其甲藻引起水华条件都有所了解,这些都属于海洋灾害小知识,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其水华现象的形成原因与治理措施等进行了解。
水华和赤潮
水华和赤潮随着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加强,环保意识也深入到学生心中。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对于水华和赤潮的形成与危害一般只说会造成水体缺氧,学生常会感到难以完全理解。
因为根据他们己有的知识,藻类作为光合自养生物,是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应是能大量生产氧气,供水生生物所需,为何会在藻类大量繁殖后却造成水体缺氧而造成鱼类等水生动物的大量死亡呢?笔者对此作以下分析;1.何为水华与赤潮水华(water bloom,又称水花 water flower),是指在富营养化的淡水中,由于以原核生物蓝藻为主大量繁殖所致(当然也伴有少量真核的绿藻等)。
主要的蓝藻有铜绿微藻、水花微囊藻、水花束丝藻、水花鱼腥藻等,它们的细胞内含叶绿素和蓝色素等,大量繁殖使水体变蓝或形成其它颜色,并带有腥味或霉味。
赤潮(red tide),又称红潮,则是指在富营养化的海水中,由于甲藻、硅藻等真核藻类的大量急剧繁殖(当然也有少量蓝藻、原核动物等),聚集漂浮于海面,使水体呈现红色或褐色等,形成非常壮观的景象,主要发生在近海。
赤潮的颜色是由形成赤潮占优势的赤潮生物种类的颜色决定的,如以夜光藻、红色中缢虫等为主形成的赤潮呈红色,而绿色鞭毛藻为优势种时为绿色,硅藻占优势则呈褐色,若蓝藻门的毛丝藻等大量分布时海水则为棕黄色。
赤潮在古代就已有记载,如《旧约、出埃及记》有“河里的水都变作血了,河里的鱼死了,河也腥臭了,……”的描述,达尔文1832年描述了智利外海的赤潮现象。
据记载我国于1932年在浙江镇海、定海的近海水域发生了赤潮,之后于1952年和1962年则先后报导在黄河口、福建平潭岛水域发生过赤潮。
2.水华与赤潮的形成原因水华与赤潮的形成原因有很多,水体的富营养化是其主要原因。
所谓富营养化,简单地说就是水体中有丰富的养分,其主要来源是大量的工业和生活废水,尤其是大量的N、P等元素入水。
藻类体内有机质中含有的元素有一定的比例:C∶H∶O∶N∶P=43.7∶6.2∶24.8∶7.7∶1,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每生成100g细胞有机质(干重),就要消耗52.4gC、9.29gN和1.2gP。
赤潮发生后的治理措施
赤潮发生后的治理措施背景介绍赤潮是一种由大量的赤潮藻类(如蓝藻、黄藻等)在水体中繁殖引起的现象。
赤潮不仅对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还对人类的健康和经济带来很大的威胁。
因此,发生赤潮后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赤潮的危害赤潮藻类繁殖过程中释放的毒素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毒素会进入食物链并最终对人类造成健康风险。
此外,赤潮还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崩溃,损害渔业和旅游业等相关产业。
赤潮治理的基本原则赤潮治理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施策和社会参与等。
1.预防为主:加强源头控制,减少养殖、污水处理等活动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负面影响,从而降低赤潮的发生几率。
2.综合治理:采取综合性的治理措施,包括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和化学方法等,以及结合当地特点和条件进行有效治理。
3.科学施策: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计划和方案,结合赤潮的种类和水域特点,选择适当的治理手段和技术。
4.社会参与:加强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提高公众对赤潮防治的认知和支持度,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赤潮治理工作。
赤潮治理的具体措施1.监测与预警建立赤潮监测体系,利用遥感技术、传感器等手段对赤潮的发生和发展进行实时监测。
并建立专业的赤潮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帮助相关部门采取应对措施。
2.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包括机械排挤、气泡阻隔和光照消毒等。
机械排挤利用排挤设备将赤潮藻类从水体中剥离出来,然后进行处理。
气泡阻隔是通过释放气泡形成阻隔层,阻断赤潮藻类的光合作用和氧气供应。
光照消毒利用特定的光照条件破坏赤潮藻类的细胞结构,从而达到治理的效果。
3.生物方法生物方法主要包括利用赤潮藻类的天敌进行控制,如利用草鱼、鲫鱼等鱼类、虾蟹类捕食赤潮藻类,起到控制赤潮藻类数量的作用。
此外,可以引入其他抑制赤潮藻类生长的生物,如硅藻和硅藻酸,对赤潮藻类进行约束。
4.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学物质对赤潮藻类进行控制。
常用的化学物质包括铜硫酸盐、过氧化氢、漂白粉等。
水华与赤潮
筒胞藻毒素 Cylindrospermopsin
肝脏
Cylindrospermopsis
( Sivonen and Jones, 1999)
水华与赤潮– 微囊藻毒素
(6)
D-Glu
COOH
(7) Mdha
CH3 N O
(5) Adda
OCH3
NH
H3C O O CH2
NH
(1) D-Ala
O
NH CH3 CH3 O NH O
2.物理化学措施 这类方法包括用化学药剂杀藻和凝聚沉 降等。使用杀藻剂可杀死藻类。藻类被杀 死后,死藻应及时捞出,或者再投加适当 的化学药品,将藻类腐烂分解释放出的磷 酸盐沉降。对那些溶解性营养物质如正磷 酸盐等,采用往水体中投加化学物质使其 生成沉淀而沉降。脱氮的物理化学方法有 氨汽提法、沸石法和折点加氯法等。
藻类学 Phycology
专题1: 水华与赤潮
主讲人: 陈辉蓉
计划中的专题
• 水华与赤潮 • 藻类与污水处理 • 藻类固沙技术 • 藻类与生物能源 • 藻类中的生物活性物质 • 藻类基因工程
水华与赤潮
• • • • •
什么是水华与赤潮? 水华赤潮有关的藻类 危害性主要在哪些方面? 产生的原因? 现有的治理手段
微囊藻毒素的慢性危害
上世纪70年代,中国进行了第一次死因回顾调查。复旦大学公共卫 生学院前院长俞顺章教授及其同事注意到,某些饮用沟塘水的地区肝 癌死亡率比其他饮用深井水或自来水的地区高出10倍以上。之后,他 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何家苑研究员等人合作,从沟塘水中分离出 微囊藻毒素,并怀疑微囊藻毒素是肝癌的诱因之一。
中国淡水水华爆发状况
(陈能汪等 2010)
深圳的水华
水华和赤潮的形成过程
水华和赤潮的形成过程水华和赤潮是两种常见的水生生物现象,它们通常在水体中形成,给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的影响。
下面将分别介绍水华和赤潮的形成过程。
一、水华的形成过程水华是指水体中大量浮游植物繁殖形成的现象,其中以蓝藻和硅藻最为常见。
水华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营养盐富集阶段:水体中的营养盐,如氮、磷等,过量富集,为浮游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2. 初级生产者繁殖阶段:浮游植物开始大量繁殖,利用富集的营养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有机物质。
3. 生物量快速增加阶段:浮游植物的生物量迅速增加,形成大量的浮游植物群落,使水体呈现出绿色或棕色。
4. 水华高峰期:当浮游植物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形成水华现象。
水体中浮游植物大量聚集形成浮游植物团块,使水体呈现出浑浊的状态。
水华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水体中的养分过量和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快速增加。
过量的营养盐来源于农业、工业和城市排放的废水,以及大量饲养动物所产生的粪便等。
这些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后,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导致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加快,从而形成水华现象。
二、赤潮的形成过程赤潮是一种由赤潮藻引起的现象,赤潮藻主要包括硅藻、甲藻和鞭毛虫等。
赤潮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营养盐富集阶段:水体中的营养盐过量富集,为赤潮藻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2. 赤潮藻繁殖阶段:赤潮藻开始大量繁殖,形成赤潮藻群落。
赤潮藻具有较快的繁殖速度和适应性,能够迅速占据水体中的优势地位。
3. 色素释放阶段:赤潮藻在繁殖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色素,使水体呈现出红色、棕色或绿色。
4. 毒素释放阶段:部分赤潮藻能够释放毒素,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赤潮的形成与水体中的营养盐富集有密切关系。
过量的营养盐来源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农业和工业排放的废水,以及大量饲养动物所产生的粪便等。
这些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后,被赤潮藻利用生长,从而形成赤潮现象。
总结起来,水华和赤潮的形成过程都与水体中的营养盐富集有关。
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有哪些
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有哪些
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有哪些?赤潮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水体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红颜色或砖红颜色、绿色、黄色、棕色等。
原生动物和细菌一般都是单细胞的而能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称为“赤潮藻”(red-tide
algae)。
这些藻类分别隶属于蓝藻门、绿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甲藻门、隐藻门等8个门类,有些是单细胞生物,有些是多细胞。
受赤潮影响的水产品经各级海洋与渔业部门会对赤潮发生海区的水产品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上市能吃。
1、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有些有毒,有些没有毒,若水产品被有毒浮游生物污染,体内有可能就会残留毒素。
2、在赤潮爆发期间,市民尽量不要食用已死亡的贝类和鱼类,因为他们残留毒素的可能性很大。
每年4月至6月是浙江东南沿海的赤潮爆发期,许多水产品受到赤潮影响,但并非在这段时期内所有的水产品都不能食用。
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有些有毒,有些没有毒,若水产品被有毒浮游生物污染,体内有可能就会残留毒素。
如今人们越来越关注海洋赤潮,是因为它会影响和危害其他海洋生物的正常生存,而被赤潮污染过的海产品又会危害人体健康。
研究显示,被赤潮污染过的海产品,尤其是贝壳类含有多种毒素,其中有的毒素的毒性竟高出眼镜蛇毒80倍之多。
人们误食了这样的海产品,轻则呕吐、腹泻,重则死亡。
通过。
赤潮藻类的生态学研究
赤潮藻类的生态学研究赤潮是一种由藻类或细菌引起的海洋现象,常见于温带和亚热带海域。
赤潮藻类是指引发赤潮的藻类,包括硅藻、甲藻、裸藻、铁球藻、链球菌等。
赤潮不仅会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产业产生影响,还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对赤潮藻类的生态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赤潮藻类的生境分布赤潮藻类的生存和繁殖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温度、光照、营养盐和浮游生物密度等。
不同种类的赤潮藻类对这些环境因素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某些针对低光照条件的甲藻物种可以在深海中繁殖,而肉眼可见的铁球藻则喜欢于温度较高的近海区域繁殖。
赤潮藻类的繁殖方式赤潮藻类的繁殖方式与一般植物不同,有性和无性繁殖并存。
不同的赤潮藻类有不同的繁殖方式,比如,一些硅藻种类可以进行漂浮繁殖,一些甲藻种类可以通过“裸子孢子”进行繁殖等等。
有的赤潮藻类繁殖能力比较强,常常会导致赤潮爆发。
赤潮藻类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赤潮藻类的生长和繁殖会导致海洋富营养化现象,在水体中释放出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盐,这会使得水体的营养趋于高浓度。
高浓度的营养盐会导致海洋中浮游生物的数量大幅增加,但这些浮游生物不仅是赤潮藻类自身,也包括其他的浮游生物,导致海洋生态环境失衡。
此外,赤潮藻类还会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产业造成负面影响,比如会损害渔业资源、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和引发有害藻类的生长等等。
赤潮藻类的防治对于赤潮藻类的防治,目前主要采用的是生物学方法。
这包括添加一些能够抑制赤潮藻类繁殖的微生物和富营养化物质的降解细菌、提高水球数目和种类等等。
此外,针对赤潮藻类的种类和特点,发展适合的防治技术是赤潮治理的关键。
结语赤潮藻类的生态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这些藻类的生态习性和繁殖机制,帮助我们更好地防治赤潮造成的危害。
希望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赤潮藻类,并对其进行更好的防治。
上海海洋大学 水生生物学 试题与答案 【缩印完整版】
(一)藻类
1.藻类含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其同化产物有淀粉,副淀粉,白糖素,脂肪。绿藻的同化产物是淀粉。
1.藻类含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各门藻类共有的色素为叶绿素a和β-胡萝卜素,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副淀粉,白糖素,脂肪,绿藻的同化产物为淀粉.
2.藻类具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其同化产物绿藻为淀粉、裸藻为副淀粉、硅藻为脂肪.
16.肢鳃:亦称“上肢”。十足类甲壳动物胸肢底节(第一节)外侧长出的呈薄片状或丝状的鳃。末端可能分叉,有拂刷鳃面的作用,也有呼吸的功能。
17.刚毛式:枝角类的第二触角(1分)为双肢型,在内、外肢上有许多羽状游泳刚毛,内外肢的节数以及游泳刚毛数及排列因种而异,通常用一种序式来表示,称为刚毛式(1分);例如溞属序式为0-0-1-3/1-1-3,即表示其外肢分4节,第1和第2节上无毛,第3节为1根,第4节为3根;内肢分为3节,第1和第2节上各1根,第3节上为3根(1分)。
11.硅藻门主要分布于淡水的羽纹硅藻纲主要特征有壳面花纹羽纹状排列;带面形状多为长方形;多数种类具壳缝;能运动。
12.硅藻门分哪2个纲?(一)中心硅藻纲,常见3个目为圆筛藻目,根管藻目,盒形藻目;(二)羽纹硅藻纲,常见的5个目为无壳缝目,单壳缝目,短壳缝目,双壳缝目,管壳缝目。
13.中心硅藻纲和羽纹硅藻纲的区别中心硅藻纲的花纹呈通信的放射状排列,具壳缝或假壳缝;羽纹硅藻纲的花纹左右对称,呈羽纹状排列,具壳缝或假壳缝。
5.原生动物的运动胞器可分为鞭毛,纤毛,伪足;营养方式为全植营养,全动营养,腐生营养,混合营养;大多数原生动物的原生质体分化为两层,外层称为外质,内层称为内质。
6.原生动物门的运动胞器有伪足,鞭毛,纤毛,表壳虫的运动胞器是伪足,似铃虫的运动胞器是纤毛,钟虫的运动胞器是纤毛。
赤潮名词解释
赤潮名词解释【赤潮】赤潮也叫红潮,是一种自然现象,海水变成红色,主要是有机物在海洋里富集导致。
最早记载赤潮的文献为古希腊学者泰奥弗拉斯托斯所著《石波尔波斯历书》中的第1卷(公元前4世纪),中国最早记载赤潮的文献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水二·赤潮》。
【赤潮名词解释】我国沿海海域最为常见的一种由原生动物或细菌等微生物引起的局部水域性、热带性赤潮。
其他名称:红潮、褐潮、酸性藻华、酸性硫酸盐还原。
【赤潮形成原因】海洋中某些浮游植物(如颤藻、原甲藻、水云母等)和细菌大量繁殖,产生酸素,分泌出硫化氢等物质。
当它们随海水流动而扩散到一定海域时,会使海水酸化,从而引起鱼虾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并对海洋渔业造成严重危害。
可以用于饮用的淡水和海水中存在不同数量的蓝绿藻。
蓝绿藻在环境适宜时,进行大量繁殖,形成“水华”或“赤潮”,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但蓝绿藻在适宜条件下可迅速繁殖,大量消耗溶解氧,破坏生态平衡。
所以,研究海洋蓝绿藻对人类经济发展的作用非常重要。
这些东西虽然可以食用,但是很多人吃了之后就会呕吐腹泻,医学上把它们统称为毒藻,医学上至今还没有一个科学的结论来证明这些东西能够吃。
所以吃的时候需要注意。
红潮又叫红斑赤潮,是一种由赤潮生物(如微囊藻、束丝藻、江篱藻等)引起的有害赤潮。
【红潮形成原因】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如颤藻、原甲藻、水云母等)和细菌大量繁殖,产生酸素,分泌出硫化氢等物质。
当它们随海水流动而扩散到一定海域时,会使海水酸化,从而引起鱼虾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并对海洋渔业造成严重危害。
甲藻繁殖过度,死亡率超过其它藻类,使水体产生大量硫化氢,使水呈暗红色,并伴有腥臭味。
这时死亡的藻类和其他杂物大量聚集在海面,使海水变成红色,故名赤潮。
这样的水不能直接排入江河湖泊或渗入地下,否则会污染水源,毒害水中生物。
海水中氮磷含量增加,促使某些浮游植物异常繁殖,特别是某些蓝藻大量繁殖时,往往形成赤潮。
赤潮通常发生在春末夏初,尤其容易发生在沿岸地区的江河口附近及海湾内。
赤潮形成的原因 (2)
赤潮形成的原因引言赤潮是指海水中出现异常高密度的有害藻类,导致水体呈现红色或棕褐色的现象。
赤潮不仅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海洋生物多样性,还对人类的健康和渔业资源造成威胁。
了解赤潮形成的原因对于预防和控制赤潮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赤潮形成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赤潮的定义赤潮是指海洋中某些有害藻类异常繁殖并聚集成块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藻类会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对海洋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某些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某些有害藻类会迅速繁殖,形成赤潮。
这些有害藻类主要包括硅藻、甲藻和蓝藻等。
赤潮形成的原因赤潮的形成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环境因素和人为活动等。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赤潮形成的原因:1. 水温变化水温是赤潮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某些有害藻类对水温的适应性非常高,它们可以在较高或较低的水温下繁殖。
当水温升高时,富含营养物质的海水会促进有害藻类的繁殖。
因此,在水温升高的夏季,赤潮往往更容易发生。
2. 养分过剩赤潮的形成与海水中的养分浓度密切相关。
养分包括氮、磷等无机盐和有机物质。
过多的养分会刺激有害藻类的生长和繁殖。
人类活动,如农业和工业废水的排放、过度施肥等,会导致海水中养分过剩,从而促进赤潮的形成。
3. 光照光照是赤潮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大部分有害藻类对光照有较高的依赖性,它们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并繁殖。
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有害藻类的繁殖速度会很快,从而形成赤潮。
4. 水体环境变化水体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赤潮的形成。
例如,水体的流动性、混合度、盐度、pH 值等会影响赤潮的发生。
当这些环境因素发生改变时,会影响到有害藻类的生长和繁殖,进而促使赤潮的形成。
5. 自然气候变化自然气候变化也是造成赤潮形成的原因之一。
气候变化可以改变环境条件,如气温、降雨量和风向等。
这些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赤潮的发生。
例如,温暖的气候可以促进赤潮的发生,而降雨量的增加会增加养分的输入,从而增加赤潮的概率。
赤潮产生的原因
⾚潮产⽣的原因 ⾚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中某些浮游植物、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度聚集⽽引起⽔体变⾊的⼀种有害⽣态现象。
下⾯是店铺精⼼为你整理的⾚潮产⽣的原因,⼀起来看看。
⾚潮产⽣的原因 “⾚潮”,是海洋⽣态系统中的⼀种异常现象。
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
海藻是⼀个庞⼤的家族,除了⼀些⼤型海藻外,很多都是⾮常微⼩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物。
根据引发⾚潮的⽣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有时也呈现黄、绿、褐⾊等不同颜⾊。
⾚潮是伴随着浮游⽣物的骤然⼤量增殖⽽直接或间接发⽣的现象。
本来是渔业⽅⾯的⽤语,并没有严格的定义。
⽔⾯发⽣变⾊的情况甚多,厄⽔(海⽔变绿褐⾊)、苦潮(按即⾚潮,海⽔变⾚⾊)、青潮(海⽔变蓝⾊)及淡⽔中的⽔华,都是同样性质的现象。
构成⾚潮的浮游⽣物种类很多,但甲藻、硅藻类⼤多是优势种。
当发⽣⾚潮时的浮游⽣物的密度⼀般是102—106细胞/毫升。
在⽇本近海淡⽔流⼊的内湾,⾃春⾄秋均有发⽣。
随着城市和⼯业废⽔的增加⽽出现了富营养化,在东京湾、濑户内海、有明海等⾚潮频繁发⽣。
⾚潮有时可使鱼类等⽔⽣动物遭受很⼤危害,这是由于⾚潮浮游⽣物堵塞鱼鳃,引起机械障碍,和它们死后分解,迅速消耗氧⽓,⽔中氧⽓不⾜,以及分泌有害物质等造成的,〔尤其是裸甲藻属(Gymnodinium)和Olisthodiscus等为害甚⼤〕。
⼀般以为是由于⽔不流动、富营养化、⽇照量增⼤和⽔温上升等因素综合作⽤的结果。
⾚潮是⼀种复杂的⽣态异常现象,发⽣的原因也⽐较复杂。
关于⾚潮成因尚没有定论,科学家们认为,⾚潮是近岸海⽔受到有机物污染所致。
在正常的情况下,海洋中的营养盐含量较低,这就限制了浮游植物的⽣长(有些鞭⽑⾍类(或者甲藻类)还是⼀些鱼虾的⾷物)。
但是,当含有⼤量营养物质的⽣活污⽔、⼯业废⽔(主要是⾷品、造纸和印染⼯业)和农业废⽔流⼊海洋后,再加上海区的其他理化因素有利于⽣物的⽣长和繁殖时,⾚潮⽣物便会急剧繁殖起来,便形成⾚潮。
能形成赤潮的原生动物是什么
能形成赤潮的原生动物是什么
在水体富营养化的内海或浅海,有选择地养殖海带、裙带菜、羊栖菜、红毛菜、紫菜、江篱等大型经济海藻,既可净化水体,又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利用自然潮汐的能量提高水体交换能力;可利用挖泥船、吸泥船清除受污染底泥,或翻耕海底,或以粘土矿物、石灰匀浆及沙等覆盖受污染底泥,来改善水体和底质环境。
原生动物门(Protozoa)是动物界的1门,为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动物。
它们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因此也称为单细胞动物。
原生动物门种类约有30000种。
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细胞内有特化的各种胞器,具有维持生命和延续后代所必需的一切功能,如行动、营养、呼吸、排泄和生殖等。
每个原生动物都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具专家介绍,能形成赤潮的原生动物是鞭毛虫。
新西兰怀卡托大学教授戴维·汉密尔顿说,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的藻类产生的有毒物质很难清除。
“即便把水烧开也无法杀死有毒物质,只能采取活性炭过滤等较为高级的方法进行去除,但在自然水域实施水过滤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些藻类生长速度比过滤的速度还要快。
”
汉密尔顿认为,要从根源上治理湖泊赤潮,必须着手阻止富营养物质从陆地上排放到水中。
“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把富营养物质留在陆地上,采用环保的农业耕种技术、减少生活和工业垃圾排放、保护水源周边的植被。
”
更多海洋灾害小知识,尽在,为了感谢广大读者长期以来给予
我们的支持与理解,所以近期还将给大家奉献一些关于赤潮的形成与对人类的危害的详细介绍,请大家留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成赤潮的主要藻类有哪些
形成赤潮的主要藻类有哪些?有关资料表明,“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
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
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生物。
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以下详细内容请大家仔细阅读。
随着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沿海地区人口的增多,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其中相当一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海洋,导致近海、港湾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
同时,由于沿海开发程度的增高和海水养殖业的扩大,也带来了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自身污染问题;海运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有害赤潮种类的引入;全球气候的变化也导致了赤潮的频繁发生。
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
其次,有些赤潮生物会分泌出粘液,粘在鱼、虾、贝等生物的鳃上,妨碍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摄食后能引起中毒死亡。
人类食用含有毒素的海产品,也会造成类似的后果。
再次是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后,在尸骸的分解过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引起虾、贝类的大量死亡。
对于大面积的赤潮治理,现在国际上公认的一种方法是撒播粘土法。
粘土是一种天然矿物,具有来源丰富、成本低、无污染的优点。
日本和韩国已经在海上尝试使用了这种方法,大大降低了当年因赤潮所引起的渔业经济损失。
为了进一步提高粘土的治理效果,现在又研制出了改性粘土。
改性粘土是通过改变粘土颗粒的表面性质而制备的,其治理效果比粘土高几倍甚至几十倍,被认为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赤潮治理方法。
另外,还有人提出用生物方法治理赤潮,即通过滤食性贝类、浮游动物、藻类、细菌或病毒等捕食或杀死赤潮藻,但目前这种方法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进一步的应用还有待于研究。
海洋灾害小知识有提供,赤潮的形成与对人类的危害是什么呢?下期讲座继续为大家精彩解答。
敬请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