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发展综述
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印度发展综述
1美国1.1出台“太空探索新构想”2004 年1 月15 日, 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了“太空探索新构想”, 称美国要实现探索太空的3 个新目标: ①在2010 年前完成“国际空间站”( ISS) 的建设; ②在2008 年前研制和试验“乘员探索飞行器”(CEV) ,并在2014 年前完成首次载人任务; ③在2020 年前重返月球, 作为更长远太空探索计划的跳板。
为了响应这一构想,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 于2004 年1 月15 日宣布对其管理机构进行部分重组, 设立了探测系统办公室(负责CEV 以及新型推进技术等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 并将航空与航天技术的管理分离。
此外, NASA 还调整了部分航天项目以适应新预算, 其中涉及可重复使用飞行器的内容包括:·逐步停止或转移“轨道空间飞机”(OSP) 计划、下一代发射技术(N GL T)计划和开发RLV 技术计划的资金; 为CEV项目提供4128 亿美元的经费。
·取消RS - 84 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和X - 43C 高超声速飞行验证两个研究项目; 推迟X - 37 轨道飞行器的研制项目。
·2005 年为航天飞机和ISS 项目提供43 亿美元的资金, 其中2 亿美元用于航天飞机的复飞; 2007 年前投资618 亿美元用于改进航天飞机。
2005 年9 月19 日, NASA 正式表态,将耗资1040 亿美元于2018 年重返月球。
CEV 将作为月球探测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1.2颁布新航天运输政策2004 年12 月21 日, 布什总统为美国航天运输计划和活动签署、发布了新的国家政策, 该政策完全取代了1994 年颁布的国家航天运输政策以及1996 年公布的综合航天运输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新航天运输政策的目标包括: 确保美国航天运输能够提供可靠的、经济上可承担的太空进入能力, 包括进入太空、太空转移和从太空返回; 验证有效地、快速进入和利用太空的初始能力, 即为了支持国家安全的需要, 在选定能力遇到不可预期的损失或降级时, 能够快速反应, 及时、有效地提供修改的能力或提供新能力; 发展使人类太空探索超越近地轨道的航天运输能力, 使其与2004 年 1 月15 日颁布的新构想一致; 持续开展核心技术研发计划, 显著提高下一代航天运输系统进入太空、太空转移和从太空返回的可靠性和反应能力, 逐步降低成本并尽快实现这种能力; 鼓励和推动美国商业航天运输业的发展, 加快实现国家安全和民用航天运输目标, 提高工业部门的国际竞争力;支持和促进国内航天运输的工业基础, 如发射系统、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 适应美国政府目前所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和民用需求。
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及其关键技术
Journal of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国际航空航天科学, 2019, 7(2), 33-44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9 in Hans. /journal/jasthttps:///10.12677/jast.2019.72005Reusable Launch Vehicles and Its KeyTechnologiesJiaxi Liu1, Danghui Liu21Graduate School, Spa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Beijing2Department of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a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BeijingReceived: May 8th, 2019; accepted: May 27th, 2019; published: Jun. 3rd, 2019AbstractReusable launch vehicle is one research hot spot of the future space launch vehicles development.The development review of reusable launch vehicles is briefly introduced firstly. And then, by the partially reusable launch vehicles including vertical take-off and horizontal landing,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the fully reusable launch vehicles including combined power reusable carri-er, lift rocket powered reusable carrier, some key technologies are analyzed from structural de-sign, power design, heat protection design and flight control design. Finally, the proposals of fu-ture development of reusable launch vehicles are presented.KeywordsReusable Launch Vehicles, Structural Design, Power Design, Heat Protection Design, Flight Control Design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及其关键技术刘佳玺1,刘党辉21航天工程大学研究生院,北京2航天工程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系,北京收稿日期:2019年5月8日;录用日期:2019年5月27日;发布日期:2019年6月3日摘要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是目前航天运载器发展的一个研究热点。
关于我国智慧火箭技术的发展与思考
别的信息综合管理能力和被动适应故障的能力,但故障诊断后进行参数调整、重新规划弹道的智能控制能力还不具备,后续可通过融合云计算、数据挖掘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实现突破。
智能化信息传输智慧火箭的智能自主控制能力,要求火箭各系统之间进行大量、高速的信息交换。
目前主流的1553B 总线,无论从站点数、通信距离、传输速度等方面均无法满足智慧火箭的要求。
在试验阶段的以太网技术、光纤通道等新型总线技术,虽然解决了传输速度和传输距离等问题,但是电缆连接器仍较多,电缆仍较长,可靠性和结构质量方面没有根本性改善[5-7]。
因此,智慧火箭最理想的信息传输系统应该是无线传输与无线供配电相结合的无缆化信息传输系统,综合利用无线保密通信、无线供电和无线测控技术,保证安全和保密的同时,实现数据海量、高速传美国土星-5火箭(来源:NASA)日本“艾普斯龙”火箭(来源:JAXA)美国猎鹰-9火箭(来源:SpaceX)和服务的质量。
4)通过智慧火箭技术标准的强制要求,保证各个行业、产业的高度统一性和协调一致,实现产品的通用互换及标准的协调配套,解决智慧火箭技术面临的高复杂度问题。
质量控制智能化智慧火箭研发、生产、测试过程中将产生海量、繁杂的数据,现有质量控制手段无法实现对该数据的有效发掘和利用。
同时,高度的自动化使得现有统计手段无从下手。
因此,质量控制体系也要跟上火箭技术智能化发展的脚步,合理运用现代数据采集管理技术,在现有质量控制机制基础上,发展“智能化”质量控制体系。
结合我国国情,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
1)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高速捕捉、发现和实时分析,从智慧火箭海量、繁杂的数据中发现参数的关联,识别潜在隐患。
2)利用云服务、物联网、电子标签等技术,实现对全过程数据的信息化、统一管理,破除系统壁垒导致的信息流通不畅问题,为更高级别的故障分析奠定基础。
3)充分利用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以数据信息化、统一管理为基础,代替人工实现对整个过程的质量自动化控制,可以辅以关键节点的人工介入,实现质量控制和火箭研发、生产、测试过程的完美契合,减少质量控制的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
国外新型可重复使用飞船特点分析和未来发展
进展及未来发展
在奥 巴马宣 布取 消 重返 月 球计 划 以后 ,2 1 年 0 0 4 1 日 ,奥 巴马在 新 的太 空探 索战略 中提 出把现 有 月 5
“ 猎户座 ”飞船 的基 本型作 为 “ 国际空 间站 ”的航 天 员救 生 艇 。 这 种 “ 版 ” 的 “ 户 座 ”飞 船将 继 续 简 猎
太 空 探 索 技 术 公 司 为 商 业 轨 道 运 输 服 务 ( COT S)项 目开 发 了 猎鹰 一9 ( a C n)火 箭 和 F lO
“ 龙 座 ”飞 船 。根 据 与 美 国航 空航 天 局签 订 的合 天 同 , “ 龙 座 ”飞 船 将 在2 1 年和 2 1 年完 成3 天 00 0 1 次 货 运验证 任务 ( 0 O 1 月8 2 1年 2 日已完成 第 1 次验 证飞 行 ),在 2 1 年执 行 第 1 “ 0 1 次 国际 空 间站 ” 补给 任 务 。合 同 的关键 项 目是 开发和试验 发射逃逸 系统 ,相
比没 有逃逸 系统 的航天飞机 而言 ,这在安全上 是一个
重大 的改进。
“ 龙座 ”飞 船特 点 天
“ 龙 座 ”飞 船 是 一 艘 可 重 复 使 用 的 宇 宙 飞 船 , 天
其分系统 包括推进 ,热防护 ,飞 行软件 ,导航 、制导
与控制 ,进 入 ,下 降与着 陆 ,以及再入 。 “ 天龙座 ” 飞船 的所有结 构和机构 均设计 为能够支持乘 员运输且
进 展 。 美 国 航 空 航 天 局 (NAS )的 “ 户 座 ” ( i n) A 猎 Oro
氆船将作为 “ 国际空间站” (S ) IS 乘员救生艇继续发挥作
第二代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及其再入制导技术
关键 词:可重复使 用运 载器; 再入 ; 制导
中图分类号:V 1 42 文献标识码:A
S c n n r t n Re s b eLa n h Ve i l n e o d Ge e a i u a l u c h cea d 0 isRe n r i a c c n l g e t e t y Gu d n e Te h o o is
Ab t a t h e s b e l u c e i l s am a e eo me tR n fs a e ta s o tt n s s m n t k y t c n l g e r s r c :T er u a l a n h v h c e i i d v l p n e d o p c r n p ra o y t a d i e e h oo i sa e n i e s
u d rd v l p n eman c u t e f h rd T er e ty g i a c o es c n e e a in r u a l u c e ce s o l e n e e e o i gi t i o n r s ewo l . h e n r u d n ef r h e o d g n r t s b el n h v h l h ud b nh i o t t o e a i
Ta h a Yu M e g u Ya g Yo , eZe ng ngYi u , n l n, n ng Xi bi
( eerhadD s nC n eC iaA ae f an hV hc eh oo y B in , 0 0 6 R sac ei et , hn cdmyo L uc ei e c n lg , e ig 1o 7 ) n g r lT j
2012年世界航天工业发展回顾——航天运载器及技术
2012年世界航天工业发展回顾——航天运载器及技术2013-01-07 2012年,国外航天运载器及其技术继续发展,在重要型号、发动机技术、防热系统技术、火箭制造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具体概述如下:一、航天运载器1. “猎鹰”-9火箭完成“龙”飞船发射任务2012年10月7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利用“猎鹰”-9火箭发射了“龙”飞船,该飞船已于10月10日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NASA完成了第一次商业货运补给任务。
在火箭飞行79秒时,第一级9台“隼”发动机中代号为1的发动机燃料管路压力下降,控制系统发出关机指令,发动机停止工作。
此后,箭上飞行计算机重新计算了新的上升轨迹,另外并未受到影响的8台发动机把龙太空舱送入了正确的轨道。
“猎鹰”-9第二级没有足够的推进剂把有效载荷OG2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2. 法国和德国在发展欧洲主力运载火箭方面存在分歧欧洲将对“阿里安”-5之后新的主力运载火箭进行投资研究。
德国提议欧洲应首先发展“阿里安”-5中期渐进(“阿里安”-5ME)运载火箭,集中力量投资这种火箭。
“阿里安”-5ME与“阿里安”-5相比采用了新的上面级,比目前的“阿里安”-5ECA型火箭的运载能力提高20%。
而法国则支持发展“阿里安”-6运载火箭,该型火箭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3吨~8吨,可靠性高于“阿里安”-5系列火箭,成本比“阿里安”-5低,并能够实现更高的发射频率。
3. 俄罗斯“质子”运载火箭发射再次失败2012年8月6日,俄罗斯“质子”-M火箭携带两颗通信卫星发射升空。
“质子”-M火箭前三级工作正常,第三级与“微风”-M 上面级按预定程序正常分离,随后“微风”-M上面级主发动机完成了两次点火,在第三次点火7秒时主发动机因故障出现异常关机,导致“微风”-M上面级和两颗卫星滞留错误轨道。
俄罗斯航天局宣布发射失败。
2010年12月以来,俄罗斯已经连续遭遇7次航天任务失败,损失了8颗卫星、一艘货运飞船和一个火星探测器。
日本与欧洲可重复使用助推飞行器发展综述
2C iaA rd n mis eerha dD v lp n e trM in a g 6 10 ) .hn eo y a c sac n e eo met ne, ay n , 2 0 0 R C
A s at A s re ntes tso B ( e sbeBo se e il nftr pc rnp r t n ss ms nJp na d b t c: uvyo h t u fR V R u a l r a otr hce uesa et so a o yt a a n V )i u a t i e i
21 0 0年第 4期 总第 38 0 期
文章 编 号 : 1 0 - 1 2 2 1 )4 0 3 -6 0 4 7 8 ( 0 00 — 0 10
导 弹 与 航 天 运 载 技 术
M I S LESAND P S I S ACE VEHI ES CL
N O- 420l O
关键词 :可重 复使用助 推飞行 器 ;两级入轨 ;液体推 进飞 回式助推 级 中图分 类号 :V5 5 文 献标识码 :A 2
Su v y o v l pm e to r e n De e o n fRBV n J pa n i a n a d Eur p o e
0 背
景
TT S O运 载 系统均 采用 R V 与一 次性使 用上 面级 配合 B 的方 案 ,R V在 与 上面级 分 离后采 用不 同 的方式返 回 B
低 成本 、高可靠 、高 效率 的航 天 发射 和 空 间运 输 系 统一 直是 人类 追 求 的 目标 。研 究表 明,基 于 目前 的 技 术 基 础 和 工 业 水 平 ,完 全 可 重 复 使 用 的单 级 入 展趋 势 的基 础 上 ,对 日本 、欧 洲主要运 载 系统发展 计 划中可重 复使用助 推 飞行 器 ( e sbeB otr e il. BV) 术 的研发 情况进 行介 绍 , R u a l o se hce R V 技 总结 分析 了 日本和 欧洲 R V技 术的发展 历程及 经验 , B 对我 国航天运 载 系统相 关技 术 的发 展有 一定借 鉴意 义 。
我国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发展现状及展望
我国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龙乐豪 王国庆 吴胜宝 马婷婷 牟宇(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发展现状及展望1 前言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是可多次往返于地面与空间轨道、多次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输系统,具有“自由进出空间、按需返回地面、多次可重复使用”的典型特征,是降低航天发射成本、提高安全可靠性的理想运输工具[1]。
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具有廉价、快速、机动、可靠等特点,是航天运输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2-3]。
20世纪50~6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航天大国就一直在开展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的概念和技术研究,研发了以航天飞机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复使用运载器,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2]。
近年来,X-37B、猎鹰-9火箭的研制成功以及重复使用,再次鼓舞各航天大国研发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的激情,掀开了人类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发展历史上的新一页。
对于我国而言,在50多年航天运输技术的基础上,研制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将实现我国航天运输由一次性使用向重复使用的重大跨越,大幅提升我国进出空间的能力,为有效利用空间提供支撑;也将加速航空航天技术的深度融合,带动超高温轻质材料、先进空天动力等高新技术创新发展。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展小型航天飞机论证以来,一直在开展重复使用航天运输技术的研究[2]。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逐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发展路线,并在发展路线的指导下,相关技术获得快速发展。
尤其“十二五”以来,我国在火箭构型重复使用、升力式火箭动力重复使用、组合动力重复使用等三种技术途径上,均取得了重要技术进展,为后续的工程研制及应用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龙乐豪2 发展路线发展目标我国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的发展总目标是形成廉价、快速、安全、可靠的进出空间运输工具,支撑未来大规模利用空间任务的实施,推动空间应用产业快速发展。
技术途径及特点分析经过几十年发展,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形成了火箭构型重复使用、升力式火箭动力重复使用、组合动力重复使用三种典型的技术路径[1]。
跻身世界一流的日本航天运载技术
30 / 军事文摘 / 2013.102013年9月14日,日本新一代固体运载火箭“艾普西隆”发射升空。
这是2001年H-2A火箭发射后,日本时隔12年研发出的新型火箭。
“艾普西隆”火箭首次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能自动检查并监视自身的运行情况,从而大幅降低了发射成本。
该火箭发射成功,对日本乃至世界航天运载技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如火箭研发小组负责人森田泰弘教授所说,有理由相信“该火箭将掀起一场技术革命”,极大地影响世界航天运输。
“艾普西隆”火箭跃跃欲试8月27日下午,在鹿儿岛内之浦宇宙空间观测所等待发射的火箭“艾普西隆”1号机,因发现异常在发射前19秒时自动停止倒计时,27日的发射计划已被取消。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 )事后调查称,在发射前19秒系统感知火箭姿态异常,发射程序自动停止,发射被迫取消。
刘 婧 陈 兴跻身世界一流的日本航天运载技术JAXA进一步调查发现,这可能是一次乌龙,因为通过其他方法已确认火箭姿态并没有偏离,可能是管制电脑程序或者线路异常导致的“误报”。
由于调查故障原因需要时间,且台风的接近可能对内之浦宇宙空间观测所发射场的作业造成影响,JAXA放弃了在8月再次发射的设想。
“艾普西隆”火箭已经历2次延迟。
今年6月,运载火箭箭体的拖车发生故障,导致箭体搬入工作延迟;进入8月后,火箭和地上设备的连接配线发生问题,原计划22日发射的火箭被延迟到27日进行发射。
“艾普西隆”火箭的研制是基于H-2A、H-2B、M-V火箭的已有部件和技术,与日本已退役的M-V固体火箭相比,它具备快速执行发射任务和降低发射成本的特点:“艾普西隆”火箭从第一级起竖到完成发射操作的周期为7天,而M-V火箭相应的周期为42天;研发费用约为20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85亿元),对新型火箭研发而言属于低价。
“艾普西隆”火箭是三级固体燃料火箭,使用现有的H-2A固体火箭助推器作为第一级段,M-V运载火箭上面级升级改造后作为它的第二级段和第三级段,从而大幅削减了火箭的开发费用和制造成本。
世界航天技术论文(2)
世界航天技术论文(2)世界航天技术论文篇二世界航天工业的现状与未来摘要:航天工业是研制与生产外层空间飞行器、空间设备、武器系统以及地面保障设备的军民结合型高科技产业,主要产品包括战略导弹、运载火箭、空间飞行器、推进系统、机载设备和地面各种保障设备等。
航天工业是典型的高技术密集工业部门,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水平。
世界航天工业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目前规模已相当可观。
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航天工业的国家和地区已有20多个,但在能力与水平上,各国的相互差距仍然很大。
目前,世界航天工业主要分布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大国,以美国最为发达,俄罗斯、欧洲和日本的航天工业也相当发达,发展中国家中,中国、印度、巴西等国的航天工业都有一定的能力和水平。
一、美国的航天工业美国的航天工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庞大的科研生产体系,从事航天工业的员工人数近百万人,其中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约占到总数的近80%。
美国从事与航天有关的研究与咨询活动的研究机构及学会等约有200多家。
按照航天产品和导弹的总体、动力系统和电子设备三大部分的主要承包商统计,约有370多家公司;如果将有关设备、仪器仪表、地面设备、电子元器件及原材料企业也计算在内,则为航天产品配套的公司有1000多家。
美国大型航天和导弹公司大多从事航空航天业务,同时经营多种业务,有雄厚的技术开发设计能力。
美国将空间开发与利用作为综合国力新的增长点,确立了发展空间能力为基本国策,不断加强国家对航天工业的协调,实施商业化空间政策,对民用和军用航天计划在技术开发、发射和服务支持方面进行最大限度的协作,并广泛参与世界范围的竞争。
美国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航天与导弹工业管理体制。
总统与国会为决策层,总统负责航天和导弹工业发展的战略决策和方针政策,国会进行航天和工业管理的立法,监督政府有关部门的航天和导弹工业管理工作,并通过预算拨款和政策对航天和导弹工业进行宏观调控。
国防部与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为计划层,国防部是军用航天和导弹的主管部门,NASA是美国民用航天活动的政府主要管理部门,并承担部分军用航空航天计划,NASA还与其它政府部门负责商业航天规划的实施。
日本的航天产业现状与发展目标
日本的航天产业现状与发展目标2008年04月28日一、现状根据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结构(JAXA)在其2005年3月制定的长期发展规划以及日本航空宇宙工业会(SJAC)等机构所提供的一系列调查报告显示,日本2004财政年度的航天产业规模为9000亿日元(约82亿美元)。
其中航天仪器(空间基础设施)的市场销售额为3000亿日元(约27.3亿美元),占总销售额的33.3%;航天服务和数据利用的市场销售额为6000亿日元(约54.7亿美元),占总销售额的66.7%。
在总销售额中,国内市场占87.8%,国际市场占12.2%。
这其中微电子、微机械、微光学部件、材料(如碳纤维等)占的比例相当大。
销量中亚洲、中东、北美占的份额较大,美国和欧洲市场的份额并不大,日本生产厂家和经销商抱怨说:美国人只知道让我们引进他们的通信卫星以抵消贸易逆差,却控制其国内用户进口日本的器件,还限制日本向一些国家出口器件、材料和设备,使日本的航天产业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仅在10%~12.5%之间徘徊。
二、发展目标与前景日本于2005年3月制定了长期发展规划,全面地阐述了航天对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重大意义,提出一个从2006年到2025年投资达570亿美元,开展月球探测、建立月球站、实现独立载人飞行、完善可重复使用的飞行系统的长期发展规划。
该规划确定了以JAXA为核心,与产业界和行政部门合作,推进自主开发,尽快完善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航天仪器市场竞争力以及通信服务和数据利用等航天应用产业水平,将日本航天开发、应用产业提升为日本的骨干产业,从而使日本航天产业市场规模到2025年占日本年国民生产总值(GDP)的1%,即60000亿日元(547亿美元)的目标。
日本制定了独立行政法人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法,进行了体制改革,执行了事业部制管理,明确了研发(JAXA及其下属单位)、制造(承包商、生产厂家)职责分担制,确定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开发体制,通过“one JAXA运动”找出连续出故障原因,找到了充分发挥全员智慧,提高产品可靠性的办法——强化系统工程及其后备队、强化检查、独立评审队伍,严格检查、评审制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果:JAXA 用H-ⅡA火箭发射陆地观测卫星(ALOS)、多用途运输卫星(MTSAT)-2等获成功;H-Ⅱ轨道运输飞行器(HTV)的各项试验顺利,等待为国际空间站日本实验舱(JEM)提供服务;完成轨道再入实验机,高速、超高速飞行器飞行实验,为可重复使用式火箭飞机(HOPE-X)的飞行奠定了基础,吸气式、二级式空天飞机研制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天地往返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技术发展研究
天地往返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技术发展研究国内图书分类号:V11 学校代码:10213国际图书分类号: 629 密级:公开理学硕士学位论文天地往返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技术发展研究硕士研究生:周晶导师:崔乃刚教授申请学位:理学硕士学科、专业:科学技术史所在单位:航天工程系答辩日期:2012年 7 月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Classified Index: V11U.D.C.: 629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 Degree in Engineering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EARTH/ORBIT REUSABLE LAUNCH VEHICLETECHNOLOGYCandidate: Zhou JingSupervisor: Prof. Cui Naigang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Master of ScienceSpecialty: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ffiliation: Dept. of Astronautics EngineeringDate of Oral Examination: July, 2012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航天运载器技术是各国发展航天事业的核心技术,航天运载器技术的先进与否代表了一个国家进入空间能力的大小。
航天运载器技术是现代航天理论和技术实践高度结合的产物,航天运载器技术经历了从研制并应用一次性运载火箭到部分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的发展。
美国航天飞机已经正式退役,还没有能够投入使用的新的可重复使用运载器,但是经过各航天大国的不懈努力,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在关键技术验证上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任何技术形成产品投入使用的过程都是经曲折的科学技术探索和复杂多变的推动因素以及制约因素等组合加工而成的。
日本物料搬运机械行业的发展历程
日本物料搬运机械行业的发展历程李国杰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苏州 215325摘 要:日本物料搬运机械行业的发展历史源于明治初期对欧洲起重机技术的学习,通过引进消化和创新提升,逐步走上自主发展之路并最终在多产品领域领先世界。
总结日本物料搬运机械行业150多a 的发展历程,通过数据定量分析和评价各发展阶段的总体规模、产品结构和发展趋势,可以为我国物料搬运机械行业更加科学理性规划行业未来的产品、规模、布局、政策和发展战略提供借鉴,避免盲目开发、盲目投资和预测性失误,进一步促进行业持久发展。
文中首先介绍了日本物料搬运机械国产化的历史背景和行业初期的发展历史,其次,将近半个多世纪日本物料搬运机械行业的发展过程分为增长期和动荡期两大阶段,分别分析了2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和宏观经济状况对行业发展的影响,最后简要介绍了日本主要物料搬运机械行业企业的发展历史和代表性产品的迭代过程。
关键词:物料搬运机械;日本;历史背景;发展历程中图分类号:TH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785(2022)15-0014-08Abstract: Japan's material handling machinery industry originated from the early Meiji period, that is, it began to learn European crane technology, and gradually embarked on the road of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through introduction, digestion and innovation, and finally took the lead in many product fields in the world.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Japan's material handling machinery industry for more than 150 years is summarized, and the overall scale, product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each development stage a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and evaluated by using data,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China's material handling machinery industry on how to plan future products, scale, layout, policie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more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avoid blind development, blind investment and predictive mistakes,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Firstly,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initial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material handling machinery industry were introduced. Secondly,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Japanese material handling machinery industry for nearly half a century was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growth period and turbulence period. The influences of the two stages and macroeconomic conditions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we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major Japanese material handling machinery industry enterprises and the iterative process of representative products were briefly introduced.Keywords: material handling machinery; Japan; historical background; development history0 引言日本物料搬运机械行业有超过150 a 的发展历史,这段历史记录了该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和从强到稳的发展历程。
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发展前景
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发展前景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是一项创新性技术,是指在进行一次太空发射任务后,可以回收核心级火箭并进行修复和维护,以便于下次发射任务。
相比传统的一次性火箭发射,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不仅可以大幅降低太空发射成本,还可以提高太空探索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一、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优势1.降低太空发射成本用传统的一次性火箭发射卫星需要十分巨大的费用,比如美国的猎鹰9号火箭,每次发射的成本约为6000万美元。
而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则可以显著降低这一费用。
例如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可多次使用,所以通过更改火箭的燃料和增加燃料箱数量,能够使一架猎鹰9火箭能够多次被使用,大大降低了发射成本。
2.提高发射效率传统的一次性火箭发射,对于每个任务都需要额外的火箭构件来保证飞行。
然而,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可以通过简化发射流程,节省了时间和资源,从而提高了任务发射的效率。
同时,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可以让火箭回收再使用,减少了一些火箭推进器的损坏,提高了火箭的可持续性。
3.开拓太空发射商业化市场传统的一次性火箭发射,往往只是在一些政府间的太空合作中使用。
但随着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多企业也可以使用这一技术,进行商业开发,如通过卫星设施进行互联网通信等。
这无疑可以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开拓更广泛的市场。
二、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发展前景1.降低发射成本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已经在很多太空航空组织中获得广泛应用,其在提高太空发射效率的同时,也成功的降低了太空发射的成本。
例如,SpaceX已经成功实现了良好的商业应用,由于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出现,让其更容易实现经济化。
2.节省时间和资源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不仅减少了发射时对燃料和火箭构件的消耗,也通过提高发射效率,降低了发射的时间和成本。
这让太空航空组织更加专注于研究和开发其他关键技术,从而推动整个太空行业的进步。
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发展前景
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发展前景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是一种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发射成本的航天技术,它可以降低航天任务的成本、提高发射频率,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太空探索和商业化发展。
近年来,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发,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
本文将探讨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前景以及对太空探索和商业化发展的影响。
首先,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有望降低航天任务的成本。
传统的火箭发射任务一次性使用,每次发射都需要制造新的火箭。
而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可以将火箭的使用寿命延长,多次使用同一架火箭,从而节约燃料和材料的成本。
根据一些研究,使用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可以将发射成本降低30%至50%以上,这无疑将对太空探索的发展和商业化应用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其次,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可以提高发射频率。
由于传统的一次性使用火箭需要制造时间较长且成本较高,导致发射频率受到限制。
而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可以快速地进行再次发射,大大提高了任务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
这对于科学研究、卫星部署以及商业应用来说非常重要。
例如,商业卫星公司可以更加灵活地部署和更新卫星网络,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科学家们可以更频繁地进行太空实验和观测,提高数据收集的效率。
另外,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对太空探索和商业化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
随着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太空探索的门槛将进一步降低。
这意味着更多的国家、机构和企业有机会参与到太空探索中来,共同推动人类的科技进步和文明发展。
此外,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还有助于开展更复杂的太空任务,如载人航天、深空探索等。
而商业化发展方面,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成熟将推动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
例如,更多的商业卫星发射、太空旅游、太空资源开发等行业有望出现,并且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然,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技术的成熟和可靠性是首要问题。
火箭的再次使用需要经过良好的设计和工程实践,以确保安全和可靠性。
欧洲、日本和俄罗斯先进可复用运载器的技术进展
欧洲、日本和俄罗斯先进可复用运载器的技术进展
东旭
【期刊名称】《中国航天》
【年(卷),期】2001(000)008
【摘要】@@ 一、欧洲rn由于有限的资金大都花在了阿里安5火箭的研制上,欧洲在可复用运载器技术开发方面开展的工作很少,在这一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实际上,欧洲也曾提出过多种可复用运载器方案,如"使神号"、"霍托尔"和"森格尔"等,但都因技术和费用等方面的原因没能坚持下来.
【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东旭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47
【相关文献】
1.法国提议欧洲也搞可复用运载器 [J],
2.美国可复用运载器技术进展 [J], 孙广勃
3.欧洲及日、俄可复用运载器的技术进展 [J], 东旭
4.法国提议欧洲也搞可复用运载器 [J], 广
5.欧洲准备调整可复用运载器计划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物流搬运机械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日本物流搬运机械的发展现状及展望任永祥【摘要】进入21世纪后,日本物流搬运机械发展出现新特征.介绍了在集装箱机械等失去竞争力之后,日本的造船、电力、钢铁等行业的新型船坞臂架起重机、船坞龙门起重机、连续卸船机等新型机械的发展概况,分析了日本厂家为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所做的尝试,对中国物流搬运机械市场发展提出了建议.【期刊名称】《港口装卸》【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船坞臂架起重机;船坞龙门起重机;散货连续卸船机;远距离设备监视系统;免震装置【作者】任永祥【作者单位】隆祥泰(北京)咨询顾问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日本物流搬运机械从20世纪70年代起进入高速发展,特别是以集装箱机械为代表的机种甚至超过了欧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但在20世纪末,尤其进入21世纪后,在日本经济泡沫化和日元汇率快速升值的双重影响下,物流搬运业由盛至衰。
中国上海振华港机的兴起,对日本市场的冲击不可低估。
笔者自1983年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日本物流搬运机械的发展。
本文以进入21世纪后日本物流搬运机械的生存与发展为重点予以阐述。
1975年~1985年间,是日本搬运机械向海外输出的最繁盛期。
在这10年内,海外销售的份额占到销售总额的25%~30%。
(1)历经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后,日本国内市场的走向不明,钢铁、造船等行业国内投资减少,故将产业轴心转移到海外。
(2)石油价格大幅上涨,推进了产油国的工业化进程,从而扩大了中东地区的市场。
(3)东南亚地区如韩国、台湾等能源、基础建设的需求急速扩张。
(4)与集装箱运输的快速发展同步,相应的港口建设需求也得到急剧增大。
(5)伴随日元贷款及日本对外援助项目的增加,日本大举参与了韩国、中国、巴西等国的基础建设的项目。
在海外市场,日本交付的不仅仅是单件机械产品,而是搬运机械系统的交钥匙工程。
通常是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系统设计,采用系统模拟仿真手法提出最佳方案,系统交付营运后,以实际的营运结果来检证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可重复使用火箭的研发与应用
可重复使用火箭的研发与应用引言: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出现,标志着航天领域的巨大飞跃。
传统的一次性火箭发射后,往往会损失大量昂贵的航天器件,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而可重复使用火箭则能够在每次发射后返回地面,减少发射成本,提高效率。
本文将就可重复使用火箭的研发与应用进行探讨。
一、可重复使用火箭的研发进展1. 西方国家的研发情况自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首次成功回收发射级推进器以来,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关注与应用。
除了SpaceX以外,蓝色起源、欧洲航天局等亦都在该领域进行了积极的研发工作。
通过不断的试验与改进,这些国家的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实现了多次回收利用。
2. 中国的研发状况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相对较晚,但其对于如何研发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兴趣却与日俱增。
目前,中国的空间探索公司长征火箭团队已经在可重复使用火箭研发上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长征火箭团队首次成功回收返程试验舱,为中国未来可重复使用火箭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可重复使用火箭的应用前景1. 降低发射成本可重复使用火箭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降低发射成本。
传统的一次性火箭在每次发射后都会随之报废,而每次的发射成本相当昂贵。
而可重复使用火箭的出现,则实现了一次投资,多次使用的模式,大大降低了每次发射的成本,为进一步深入探索太空提供了经济保障。
2. 提高发射效率可重复使用火箭不仅能够降低发射成本,还能够提高发射效率。
传统的一次性火箭由于在每次发射后都需要重新组装,因此每次的发射之间都需要较长时间。
而可重复使用火箭则只需简单的检修和维护,就可以进行下一次的发射,大大缩短了准备时间,提高了发射效率。
3. 推动太空探索发展可重复使用火箭的应用也将促进太空探索的发展。
传统一次性火箭的高成本使得太空探索变得困难,限制了科学家们在太空中进行研究和实验的能力。
而可重复使用火箭的低成本和高效率使得更多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能够进入太空领域,开展更多前沿科学研究,推动太空技术的创新与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可重复使用运载器计划为了满足未来航天活动日益多样的需求,日本正在开发在可靠性和成本效益方面明显优于现有系统的航天运输系统。
然而,由于近年来火箭发射接连失败,日本大范围地修订了原有的发射进度和研制计划,并停止了由H-2 运载火箭发射的不载人带翼返回式飞行器——HOPE -X 实验飞行器的研制,以提高现有航天运输系统的可靠性。
因此,高速飞行验证(HSFD)计划作为目前日本惟一正在进行的可重复使用飞行验证计划备受关注。
1 日本可重复使用运载器( RLV)研制计划回顾日本早就意识到有必要在降低航天运输成本的同时提高运载器的可靠性。
为此,1999 年4 月,日本科技厅成立了空间活动委员会来管理航天运输系统的研制。
该委员会下设RLV 研制小组,专门负责RLV 的研制。
空间活动委员会于2000 年5 月提出了从现有一次使用运载火箭(ELV)向RLV 发展的规划。
其中,两级入轨运载器(TSTO)作为目标系统,其第一级采用吸气式发动机,第二级采用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
日本RLV 的研制计划原打算分为3 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研究成果都要经过评审和修订。
第1 阶段研究的重点是发动机系统,包括吸气式发动机和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
HOPE 实验飞行器将承担第二级运载器的飞行试验任务。
在第1 阶段的前5 年,重点研制涡扇直径为30cm 的ATREX 发动机。
ATREX发动机可使HOPE 的飞行马赫数达到6。
除了进行基础技术研究外,第1 阶段还将研制10t 级的可重复使用发动机。
这些基础技术研究的成果将经过地面试验和空中试验。
在超音速和再入飞行区域,运载器的系统性能将通过HOPE 的后续飞行试验来评估和验证。
HOPE 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重复使用能力,HOPE 计划的高速飞行经验有助于TSTO 第二级的研制,对采用吸气式发动机的实验飞行器的研制也有帮助。
第2 阶段将为TSTO 的两级研制大尺寸实验飞行器。
每个飞行器都将单独进行飞行试验,其中第二级实验飞行器将由现有的ELV 发射。
该阶段还将研制涡扇直径为60cm的ATREX 发动机和可重复使用的LE-7A 火箭发动机。
两台涡扇直径为60cm 的ATREX发动机将安装在第一级的实验飞行器上,其起飞质量为20t,飞行高度达到30km 时飞行马赫数达到6,飞行试验结束后该实验飞行器将返回起飞跑道。
第一级实验飞行器将携带1 个模拟的第二级实验飞行器以便在最高高度进行单独试验。
第二级实验飞行器重120t,使用100t 推力级的可重复使用发动机,由ELV 发射并进入LEO 轨道,轨道再入试验结束后飞回跑道并水平着陆。
如果可能,第二级实验飞行器研制的结果可以随时应用到RLV(包括TSTO 和SSTO)的研制中。
第3 阶段将制造全尺寸型实验飞行器。
它可以把8t 的有效载荷运送到近地轨道。
实验飞行器的第一级装有6 台涡扇直径为120cm 的ATREX 发动机,第二级仍采用第2阶段的设计。
该飞行器将验证两级入轨RLV系统的可靠性和操作能力。
3 个研究阶段完成后,将在2015 年研制可操作的TSTO 运载器作为日本未来的RLV。
在RLV 研制和工作的同时,日本也将改进ELV 以提供更优的航天运输系统,满足各种地球同步轨道运输、深空探测和其他行星探测任务的需求。
空间活动委员会的规划还指出,成功地研制TSTO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可以使日本具有研制载人空间运输系统的能力。
前些年,日本一直按照上述规划进行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研制和开发,但是由于近年来接连发射失败,日本停止了HOPE 计划,决定重建航天运输系统技术发展的框架。
虽然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ISAS)、国家宇航实验室(NAL)和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正分别从事未来航天运输系统技术的开发工作,但这几家机构已经开始合作制定新的计划。
ISAS、NAL、NASDA 正在讨论的新研发计划的基本思想如下:(1)目前还不能确定日本第一代RLV的方案,有许多备选方案可在2010 年后使用,这些选择和决策应该在进行技术验证的同时进行。
(2)在决定开始研制之前,有必要对关键技术进行试验、验证和确认。
(3)技术验证将作为第1 步进行,包括地面验证和飞行验证。
技术验证包括基本技术验证和系统验证。
在基本技术验证阶段,选定了3 个主要关键技术领域,它们是推进技术、运载器总体技术和再入技术。
系统技术验证将以整个系统的形式进行,它综合了各个分系统的技术。
__2 HOPE 计划简介为了验证航天运输系统的再入技术,日本在1992 年决定执行HOPE 计划。
HOPE-X的功能是利用重复使用转移飞行器往返于国际空间站(ISS),验证再入飞行器的系统集成技术和再入飞行器在空气动力学、热管理、防热、制导与控制以及自动着陆等方面的基本关键技术。
在HOPE-X 首飞前,HOPE 计划还包括一系列前期飞行试验。
已经完成的飞行试验包括:(1)轨道再入试验(OREX) 1994 年成功地进行了基本直径为3.4m 的轨道舱从450km 圆形地球轨道再入的试验。
(2)高超音速飞行试验(HYFLEX)1996 年成功地进行了圆头柱体飞行器的亚轨道高超音速飞行试验,飞行马赫数为14。
该飞行器装有气动稳定尾翼,总质量为1.07t,总长度4.4m。
(3)自动着陆飞行试验 (ALFLEX) 1996年在澳大利亚的武麦拉成功地进行了HOPE-X 1/3 缩尺模型的自动着陆试验,该模型重0.76t,长6.1m,从1.5km 高的直升机上投放降落。
按照原定计划,这3 次试验完成后在2005 年将进行HOPE-X 的飞行试验,初步设计工作已经在2000 年3 月完成,2001 年应该开始制造HOPE-X 飞行模型。
但是日本重新组织了HOPE 计划,以便进行RLV 计划第3 阶段的研究和开发,最终研制出两级入轨或单级入轨的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和下一代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系统。
2000 年8 月,日本空间活动委员会决定改变HOPE-X 计划。
(1)冻结制造HOPE-X 模型。
(2)继续研究开发能用于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基础技术。
(3)继续进行HSFD 试验。
因此,除了有关亚音速和跨音速飞行的高速飞行验证计划正在按进度如期进行外,其他HOPE-X 的飞行试验全部停止。
据有关人士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HOPE-X 的研制风险,等到基础技术研究开发工作和HSFD 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后日本有可能重新启动HOPE-X 计划。
3 HSFD 计划HSFD计划使用缩比试验飞行器模型进行飞行试验,由2个阶段组成。
第1阶段在亚音速范围内进行飞行验证,而第2阶段将进行跨音速飞行验证。
1999年1月,HSFD计划开始征求提案。
从日本宇航制造业提出的建议中,选出富士重工业有限公司作为主承包商。
1999年4月,NAL、NASDA和富士重工业有限公司联合小组开始着手进行系统设计。
1999年10月,该小组完成了初步设计评审(PDR),之后开始飞行器系统的生产。
关键设计评审(CDR)于2001年3月进行。
迄今为止,该计划第1阶段的3次飞行试验均已成功进行。
3.1 HSFD计划第1阶段HSFD 第1 阶段的试验目标:(1)验证未来航天运输系统的着陆系统。
(2)验证从最后的末端区域能量管理阶段到接近着陆段及着陆段的制导系统性能。
(3)验证箭载和地面设施中的指挥/遥测系统。
(4)积累自主飞行技术经验。
(5)开发完全自主飞行(包括自动着陆)的设计技术。
第1 阶段的试验主要用来降低HOPE-X 的研制风险,增加成功概率。
此外,第1 阶段还将产生可以用于未来航天运输系统(STS)研__制的额外副产品,例如,开发全自动不载人的实验飞行器平台、全自动飞行控制设计技术,验证混合型差分GPS/惯性导航系统的飞行性能等。
2002 年10 月18 日,NASDA 和NAL 已成功完成了HSFD 第1 阶段实验飞行器的首次飞行试验。
实验飞行器长3.8m,重735kg,是HOPE-X 验证机的1/4 缩尺模型。
它由喷气发动机提供动力,自主飞行,带有着陆装置。
试验时,实验飞行器飞至大约5km 的高空,最高飞行马赫数达0.6,最后在1800m长的跑道上着陆,飞行时间共计9.5min。
这次试验的主要任务是验证实验飞行器的自主飞行性能以及在飞行控制计算机控制下全自动着陆的过程,此外导航系统的性能等也属于验证范围之内。
2002 年11 月5 日,日本进行了HSFD第1 阶段实验飞行器的第2 次飞行试验,飞机升至2500m 高空,然后以13°的攻角迅速下降。
据称,试验数据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但从初步结果来看这次飞行试验是成功的。
两次试验之后,日本于2002 年11 月16 日,成功进行了高度达到5km 的第3 次飞行试验。
此后HSFD 计划进入第2 阶段。
3.2 HSFD 第2 阶段HSFD 第2 阶段的试验目标是评估HOPE-X 的跨音速气动特性。
该阶段的试验方法非常独特。
试验飞行器由平流层气球携带至特定高度之后释放,然后加速自由下落。
在数据采集阶段,当不断改变准静止攻角的时候,飞行器以恒定马赫数飞行。
这样就可以利用飞行数据估算出在较宽攻角范围内飞行器的气动特性。
数据采集完毕后,飞行器使用降落伞和气囊系统回收。
回收后的飞行器经整修后用于下次飞行。
飞行器的飞行完全是在箭载导航、制导与控制计算机系统的控制下自主进行的。
飞行试验中采集的气动力学数据将用来降低HOPE-X 气动数据的不确定性。
HSFD 第2 阶段的飞行试验将与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合作进行,CNES 研制并负责操作气球系统。
飞行试验数据的分析工作由NAL、NASDA 和CNES 联合完成。
第 2 阶段实验飞行器的机载设备由7个分系统组成:(1)结构分系统。
(2)作动分系统,它包括升降副翼和方向舵控制面。
(3)导航、制导和控制分系统,它用于控制飞行器姿态,确保飞行器按轨迹飞行以得到所需数据。
(4)通信和测量分系统,它利用机载传感器获取数据并经遥测装置发送至地面。
(5)电力/信号供给分系统,它为箭载仪器分配信号并提供电力。
(6)回收分系统,它由回收降落伞系统和气囊系统组成。
(7)应急分系统,它用于在紧急情况下使飞行器降落在指定区域内。
为了降低研制成本,各组件的设计尽可能与第1阶段通用,尤其是导航系统、飞行控制计算机、控制面作动系统和遥测/指挥系统与第1阶段的实验飞行器通用。
复合差分GPS/惯性制导系统使用GPS载波相位来提高精度。
制导系统上将应用NAL制导研究小组提出的新运算法则。
在紧急情况下,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用来维持数据采集阶段既定的跨音速马赫数并从地面发送遥控命令,自动引导飞行器在指定地点着陆。
经过精心设计的测量系统可以取得评估气动特性所要求的足够精度。
它采用大气数据系统,通过安装在机头探测杆上的5端口压力测量探测器来估算大气速度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