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集锦

合集下载

初中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初中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初中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篇一: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及答案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一)(一)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始强。

【注释】① 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 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①天又雨,公将焉之? 译: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译: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②宣王说之:之2.翻译下边句子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译: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三)邹孟轲母(节选)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注:(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乃去,舍市傍(2)及孟子长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启示:(四)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卧席。

初三必学文言文古诗词

初三必学文言文古诗词

初三必学文言文古诗词初三是中学阶段的关键时期,学生们不仅要学习现代文,还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古诗词。

这些古诗词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下是初三学生必学的文言文古诗词精选:1. 《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3. 《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4.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欲饮,无管弦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

”5. 《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6.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7. 《岳阳楼记》“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8. 《醉翁亭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9. 《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中考必考文言文23篇

中考必考文言文23篇

中考必考文言文23篇中考必考文言文23篇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学语文考试中必考的一项重要内容。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中考必考的23篇文言文,供各位同学备考参考。

1.《孟子·滕文公下》:“君子不器。

”2.《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论语·子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诗经·小雅·采葛》:“匪车、匪马,顾自独兮;眙眜视察,敝予从者。

”5.《诗经·大雅·绵》:“有绵中马,名曰骍骊,好行苦服,佩玉芝兰,四足攫鲜。

”6.《诗经·大雅·荡》:“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仁。

”7.《诗经·大雅·文王》:“文王既勤,有作此功。

”8.《诗经·大雅·荐禽》:“鸠兮鸠兮,何所述兮?淑人君子,其德如玉。

”9.《诗经·大雅·青蝇》:“企蛇陨者,乘燕以飞;至于海曲,邂逅货殖。

”10.《诗经·大雅·小明》:“小明日旦,驾驷东山,渐渐难以,终莫之闻。

”11.《诗经·齐民要术·蓍祥》:“奋若观火,有神灵,如此烝域,保我民贞。

”12.《诗经·卫风·木瓜》:“呱呱落木瓜,采之如何?实服其宜,美味自友。

”13.《诗经·卫风·氓》:“彼采芑之麦,于以剪之矣。

彼其之子,温言善之。

”14.《诗经·周颂·清庙》:“率时之阴,以蕴其阳。

”15.《诗经·魏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16.《史记·苏秦列传》:“通权达变,权变诡异。

”17.《史记·张良世家》:“天下大事,为细为。

”18.《史记·项羽本纪》:“天下大乱,而无行方。

”19.《左传·僖公十二年》:“吾未尝见渊海也,独以为大。

中考必考文言文24篇

中考必考文言文24篇

中考必考文言文24篇1、《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2、《爱莲说》宋代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4、《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宋代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送东阳马生序》明代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中考最常出题的文言文15篇

中考最常出题的文言文15篇

中考最常出题的文言文15篇
以下是中考中常出题的文言文15篇(仅供参考):
1. 《论语》中的《学而篇》
2. 《孟子》中的《离娄上》
3. 《史记》中的《陈涉世家》
4. 《左传》中的《僖公二十二年》
5. 《诗经》中的《关雎》
6. 《周易》中的《乾》
7. 《庄子》中的《逍遥游》
8. 《韩非子》中的《五蠹》
9. 《论衡》中的《儒林》
10. 《三国演义》中的《隆中对》
11. 《红楼梦》中的《葬花词》
12. 《水浒传》中的《燕青救赵员外》
13. 《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
14. 《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
15. 《老子》中的《道德经》
这些文言文主要包括经典文学作品、历史文献以及哲学著作等。

请注意,出题情况可能因地区和年份而有所不同,具体以各地中考考试的命题为准。

建议学生广泛阅读文言文作品,扎实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解题技巧。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一、(2024·山东·中考真题)王公政教[明]沈德符王锐,永平府迁安县人,进士。

景泰间,为彰德知府,锐长身修髯顾眄生威有权术尚严政。

治察郡中吏民,自听其政,吏亡得为奸。

深究事情,吏民畏之如神。

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檐外浚深沟,雨潦得泄,中道隆,立令水赴沟中。

巷口树栅门,有钥,甲夜即阖门钉板,柝竟夜鸣,奸人莫敢入郡地也。

尤留心学校,凡朔望①谒先师庙已,坐明伦堂②,听诸生说经。

诸生皆居学宫,筹识姓名。

政少暇,令隶持数筹,造明伦堂。

诸生持筹来,自临试,或背诵书,或作义。

其他出及不衣冠居者,受笞。

当是时,黉序③间读书声洋洋盈耳。

丁祭④,陈钟鼓,鸣弦管,升降揖逊甚都。

参政姚龙行部至府,往见之,出而叹曰:“此虽国学⑤,亦无以加也。

”(选自《万历野获编》,有删节)[注]①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

②明伦堂:古代讲学、弘道、研究之所。

③黉(hóng)序:古代学校。

④丁祭:旧时每年于仲春及仲秋上旬丁日祭祀先师孔子。

⑤国学:国子监。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景泰”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康乐”都是皇帝年号。

B.“吏民畏之如神”与“无丝竹之乱耳”两个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与“乃重修岳阳楼”的“修”,都是“修建”的意思。

D.“筹”的本义指小竹片,“筹识姓名”这句话意思是用小竹片标识学生的姓名。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锐防涝有法,要求百姓深挖排水沟渠,这样下大雨时可以及时泄洪。

B.王锐重视安全,在巷口处设置栅门,入夜便关门上锁,彻夜有人打更。

C.结尾使用对比,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借参政姚龙的话肯定王锐的政绩。

D.文章以叙为主,从防涝、治安、教育等方面记录王锐施政有为的事迹。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

中考必考课内文言文十五篇

中考必考课内文言文十五篇

中考必考课内文言文十五篇1. 中考必考的16篇文言文有那些原发布者:徐老师117中考必考文言文16篇篇目1、《论语十则》2、《爱莲说》3、《陋室铭》4、《三峡》5、八上《记承天寺夜游》6、《桃花源记》7、八下《马说》8、八下《送东阳马生序》9、八下《醉翁亭记》10、《岳阳楼记》11、《小石潭记》12、九上《出师表》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4、《鱼我所欲也》15、九下《曹刿论战》16、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必背34首古诗词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2.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16篇都有哪些共16篇,可分为四层:(1)考试首选层:4篇《鱼我所欲也》、《记承天寺夜游.》、《送东阳马生序》、《论语》;(2)考试次选层:5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桃花源记》、《出师表》;(3)考试三选层:2篇《陋室铭》、《爱莲说》;(4)考试不选层:5篇《马说》、《曹刿论战》、《小石潭记》、《三峡》、《邹忌讽齐王纳谏》。

精选中考课外文言文(18套)含答案

精选中考课外文言文(18套)含答案

优选中考课外文言文(18 套)含答案优选中考课外文言文(18套)含答案优选中考课外文言文( 18 套)含答案安徽濉溪县临涣中学段汉明( ahdhm2008)1、中考课外文言文(一)班昭续《汉书》2、中考课外文言文(二)蔡文姬讨情3、中考课外文言文(三)炳烛而学4、中考课外文言文(四)薛奎识范镇5、中考课外文言文(五)芮伯献马贾祸6、中考课外文言文(六)及之尔后知7、中考课外文言文(七)管仲破厚葬8、中考课外文言文(八)董叔依附权贵9、中考课外文言文(九)王昭君出汉宫10、中考课外文言文(十)商於子驾豕11、中考课外文言文(十一)魏收改武学文12、中考课外文言文(十二)申屠敦之鼎13、中考课外文言文(十三)强弱之辩14、中考课外文言文(十四)诸葛亮传略15、中考课外文言文(十五)千轴不如一书16、中考课外文言文(十六)答苏迈书17、中考课外文言文(十七)蒲松龄之妻18、中考课外文言文(十八)杭世俊喜博1.班昭续《汉书》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

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竞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 说明 ]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

③东观藏书阁:皇家图书馆。

【文化知识】女文史家。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

她帮助哥哥班固达成了未竟的事业,并且对论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有名。

女性精晓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 (蔡琰,见后文 ),还有一个是宋代的李清照,她是优秀的女词人,她从前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译文】班昭续《汉书》扶风郡曹世叔,他的老婆是同郡 (扶风郡 )班彪的女儿,叫做班昭,字惠班。

中考课外文言文大全

中考课外文言文大全

中考课外文言文大全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宏伟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启迪和感悟。

在中考中,文言文也是考查的重点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中考,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见的中考课外文言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语有不周,其何错乎?思则有不周焉,言之有不周焉。

春秋者,万物之始发也;寒暑者,万物之所以息也。

曩者予视夫春秋之后,至底涉大川,以为春秋吾友也。

今而视之,其抱布裋栖冬鳞鳞然乎?是不以为后凋也已矣。

以为自然乎!是不以为后凋也已矣。

至于言寒暑者,是人之所同知也,独未有言之也。

犬马知食之恶者皆曰之,独未有言寒暑者。

【翻译】孟子说:“只有在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之后凋谢。

”这种言语有何不周之处?思考的时候有不周之处,言论表达的时候也有不周之处。

春天和秋天,是万物的生长和休养的时候。

曾经我观察春秋之后,一直到大河边,以为春秋是我的朋友。

如今再去观察,它拥抱着布被,在冬天栖息呈鳞次栉比的样子。

这还能说是它后来凋谢吗?这是自然的原因吗?这还能说是它后来凋谢吗?至于说寒冷和炎热,这是人类所共同知道的,只是还未有人说出来。

狗马知道食物的好坏,都可以说出来,只是还未有人说出寒冷和炎热。

【简析】这段文章出自《孟子·尽心上》,通过孟子对“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的思考,强调了对人类思考和言辞表达的重要性。

这段文章旨在告诉人们思考和言辞时要具备周全的思维和表达。

2.《庄子·外物》庄子曰:“有物有则然,有则吾以有,无则吾以无。

物无非无,至人无外。

”无外,故能成其内;成其内,故能腊其外。

故时穷则动,动则易,易则乐。

事未尝不变,变则殆矣!【翻译】庄子说:“有物就是有,没有物就是没有。

物质不存在,至人心中也不存在。

不受外界影响,所以能够修养内心;修养内心,所以能够显现于外。

所以适应时势的变化,变化后易于快乐。

中考必考文言文16篇

中考必考文言文16篇

中考必考文言文16篇1. 《论语十二章》(孔子及其弟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3.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4.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近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集锦

近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集锦

近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课外言文试题集锦(一)2019年中考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

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遂之北地田牧。

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

闻隗嚣好士,往从之。

嚣甚敬重,与决筹策。

(选自《资治通鉴》)(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蒙辞以军中多务B. 遂之北地田牧/能以径寸之木C. 穷当益坚/益慕圣贤之道D. 闻隗器好士,往从之/客从外来,与坐谈(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3)结合选文,说说隗嚣为什么敬重马援。

初,敦①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王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②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

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

及出,导犹在门。

又呼顗。

顗不与言。

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

敦既得志,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昼三司,无所疑也”。

导不答。

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

导又无言。

导后科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

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

(节选《晋书;有删改》)王敦,王导的堂兄。

②顗(yǐ):周顗,字伯仁。

曾投奔王敦,与王导交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敦之举兵也/傅乐举于版筑之间 B.直入不顾/直截了当C.顗不与言/客从外来,与坐谈 D.南北之望/望尘莫及2.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3分)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3.结合选文,说说王导为什么“悲不自胜”。

(3分)(三)2017年中考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

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

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

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原文·译文·详解)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原文·译文·详解)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原文·译文·详解)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原文·译文·详解)(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初三中考必背文言文21篇

初三中考必背文言文21篇

初三中考必背文言文21篇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写作语言,也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

掌握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对于提高语文成绩和应对中考非常有帮助。

下面是初三中考必背的21篇文言文,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卜算子·咏梅》雪落下,严霜至,梅花却自笑且开。

经冬藏后气如温,万千蕊丝竞含苞。

千山蜀道撑巴蜀,九坛碧水那般深。

纵然千年白雪下,照样能灿烂如霞。

2.《长恨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劝学》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子四书汉所传。

若老子,仁者乡。

中考常考十六篇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中考常考十六篇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中考常考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6篇)整理此资料用意:将常见易考文言文及其翻译归纳,不必繁琐分册复习,节省宝贵时间。

包含以下篇目:一、《醉翁亭记》;二、《岳阳楼记》;三、《小石潭记》;四、《桃花源记》;五、《出师表》;六、《记承天寺夜游》;七、《陋室铭》;八、《爱莲说》;九、《送东阳马生序》;十、《三峡》;十一、《论语十则》;十二、《鱼我所欲也》十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十四、《曹刿论战》;十五、《马说》;十六、《邹忌讽齐王纳谏》一、《醉翁亭记》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至於负者歌於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1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的优美。

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酿泉。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就是醉翁亭。

中考课外文言文大全

中考课外文言文大全

中考课外文言文大全篇一: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大全(二一)李将军[甲]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广家世世受射。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人右北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人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乙](广)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

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①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②。

”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注释:①即:如果。

②用坚其意:以让他们相信自己的猜想,指让胡人相信李广是来诱敌的。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1)广家世世受射( ) (2)因复更射之( ) ..(3)吾去大军数十里( ) (4)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 ..2.结合所学过的课文《李广》中的语句“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揣摩乙文画线句中“陈”的意思并加以解释。

陈: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译文:(2)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译文:4.从甲文的文字来看,李广不仅关爱士卒,而且武艺高强,精于;从乙文的文字来看,他还具有的性格特点。

5.乙文的叙事具体而生动,甲文也有表现这样特点的文字,请在文中用直线画出来。

(二一)李将军答案1.(1)传授 (2)它,代石 (3) 距离 (4) 跑 2.“阵”的通假字,是布阵的意思。

3.(1)(他)执法宽大,不苛待部下,士兵因此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劳。

十六篇必考中考文言文

十六篇必考中考文言文

十六篇必考中考文言文一、《醉翁亭记》二、《岳阳楼记》三、《小石潭记》四、《桃花源记》五、《出师表》六、《记承天寺夜游》七、《陋室铭》八、《爱莲说》九、《送东阳马生序》十、《三峡》十一、《论语十则》:十二、《鱼我所欲也》十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十四、《曹刿论战》十五、《邹忌讽齐王纳谏》十六、《马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分析文言文是中考语文中必考的内容。

一般是考查一篇文言文,文章常常选自课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文言文。

在个别地方的中考中,可能会选一篇来自课外的但难度并不大的文言文。

这样的文言文,同学们通过对课内文言文知识的掌握,是完全可以做出来的。

文言文考查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对重要实词、虚词的考查,分为两种情况:1、直接考查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

2、考查一词多义,让同学们去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3、也可以放在句子中,通过翻译来考查。

二、翻译。

从选文中选出一句或几句,让同学们翻译。

所选出的语句,往往包含重要句式和词语。

三、对语句或选文的理解。

包括概括内容,信息筛选等。

四、对选文主要内容的把握或者对于选文人物的理解。

文言文的分值一般是10分到15分,包含4到6个小题。

从题型上来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主观性试题等。

备考指南对于文言文的复习,主要还是以课文为基础,把课文中出现的文言文复习好。

如果课文中出现的文言文已经掌握得相对好了,那在做文言文阅读题,一般问题是不大的。

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考试标准,因为有一些考试标准,对于文言文的考试内容作了规定或者明确。

了解考试标准,有利于同学们知道文言文考查的内容。

一、顺畅朗读基本课文1.读准字音。

有的字有两个以上的读音,先要弄清读什么音时是什么意思,结合句意,确定读音。

例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中"遗"字,在句中是"给予"的意思,因此应读wèi。

读准通假字的字音。

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 3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总 含参考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   3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总 含参考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 3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总含参考答案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3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总含参考答案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3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总(一)蒙骜①南征魏②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

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

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③“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公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④驾为还魏。

魏王抱持⑤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

信陵君并使人求救于诸侯。

诸侯言信陵君复置魏将,皆遣兵救回魏。

信陵君率为五国之师大败蒙骜于河外,蒙骜来攻。

(Lizier《资治通鉴》).【注释】①蒙骜(ào):秦国大将。

②高都、汲:地名。

③恤:体恤,顾惜。

④趣(cù):催促。

⑤持:握着……的手。

1.表述以下加点词。

(3分后)帅师伐魏?徒以有魏也?蒙骜遁走...2.下面句中的“数”与“魏师数败”中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夹岸数百步b.珠可历历数也c.扶苏以数谏故d.数月之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乃使人恳请信陵君于赵。

?诸侯言信陵君复置魏将,皆遣兵救回魏。

8.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3分)(二)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存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花尾蝠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天下矣,君姑等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回去就是亡吾信也得原惩戒吾不为也。

”遂退兵而回去。

原人言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以无归乎?”乃降公。

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以难以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1.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就是()(3分后)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近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集锦附答案

近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集锦附答案

近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集锦附答案___①世之奇器,不可胜数,而笔墨所成者,率以此者为最。

呜呼!___犹记得初学书,性最喜篆,所以抄锄刀篇,欣然自得,未尝觉有疲惫。

是时年华二十有四,节操不羁,性好自恣,常以酒酣耳热,目乱于纸上,或有余墨,便以指为笔,随手涂抹,于是日夜兼作,不知其数。

其所成者,多少不一,或工或拙,或遒或劣,自以为得意,独不见人。

③后因事辍,经年不涉笔砚。

忽奉使于某县,途经东阳,揽舟系于念坛,望海楼之下,群山四集,___毓秀,自非妙手空翰,孰能穷其景致!④而笔墨之妙,尤以书法为最。

是以吾尝为此殊胜之艺,日就月将,无逸日。

然书之在人也,有善有不肖,有工有拙。

吾观戏曲,其为人物造形,或似真如,或犹豫焉;而笔墨之士,尚当以心造意,以意传形,笔走龙蛇,气势磅礴,不可少也。

吾尝为一行书,至今忘之。

其所书者,乃东阳县南华观壁额也。

观者如在,曰:“此非人力所为,乃神仙墨迹也!”其笔势之雄浑,其意象之得失,不可胜计,然而此非吾能力也。

⑤呜呼!胜非人力也,盖取于天地之造化,妙成于无形之中。

笔墨者,所以书意,所以表情,所以定神矣。

是故圣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___?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书之将成,有四皆然:___,意不乱,神不惊,气自华。

在吾人,取之则得,舍之则失。

自吾与叔夏初学书,至于今日,凡所书者,未尝不以此为宗,未尝不自此发愤,未尝不自此砥志,未尝不自此增益,未尝不自此慰藉。

呜呼!大哉问!天下之学,为何易与?为何难成?为何人___先而至者?唯书之为难也。

自吾能书,未尝不自喜,未尝不自乐,今之为书,尤胜于昔,而吾心常慊于所想,___有所未得,如有所失。

呜呼!奇哉!吾之笔墨,吾之书法,如此而已矣。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性好自恣________②孰能穷其景致!________③笔走龙蛇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课外言文试题集锦(一)2019年中考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

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遂之北地田牧。

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

闻隗嚣好士,往从之。

嚣甚敬重,与决筹策。

(选自《资治通鉴》)(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蒙辞以军中多务B. 遂之北地田牧/能以径寸之木C. 穷当益坚/益慕圣贤之道D. 闻隗器好士,往从之/客从外来,与坐谈(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3)结合选文,说说隗嚣为什么敬重马援。

初,敦①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王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②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

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

及出,导犹在门。

又呼顗。

顗不与言。

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

敦既得志,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昼三司,无所疑也”。

导不答。

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

导又无言。

导后科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

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

(节选《晋书;有删改》)王敦,王导的堂兄。

②顗(yǐ):周顗,字伯仁。

曾投奔王敦,与王导交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敦之举兵也/傅乐举于版筑之间 B.直入不顾/直截了当C.顗不与言/客从外来,与坐谈 D.南北之望/望尘莫及2.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3分)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3.结合选文,说说王导为什么“悲不自胜”。

(3分)(三)2017年中考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

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

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

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

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

”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B.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C.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D.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3.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

(3分)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

遇故友,若不相识。

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走,莫与抗衡与!(节选自《清朝艺苑》)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C.必无所疑乃已/惧其小已也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3.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

(3分)(五)晋文公攻原(2015年中考)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3分)【一】(1)C(2)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3)因为马援①志向坚定(或常常对宾客说“穷当益坚”等);②赈施钱财(或分送财产给亲友故旧)。

【解析】【分析】A.告辞;推辞。

B.到;的。

C.更加。

D.投奔;由。

(2)这句话的大意是:你是大器晚成的人,能工巧匠不把没有加工的木材拿给人看。

权且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根据句意断句为: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3)结合马援的语言和及他做的事情分析马援的性格,马援经常对宾客说他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立志,穷国的时候应当更加坚定,年老的时候应当更加雄壮”,由此看出马援是一个志向坚定的人。

马援把全部家产分送给亲友故旧,说明他是一个赈施钱财的人。

因此他受到隗嚣的敬重。

故答案为:⑴ C;⑵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⑶因为马援①志向坚定(或常常对宾客说“穷当益坚”等);②赈施钱财(或分送财产给亲友故旧)。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察一词多义。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⑵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⑶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

【附参考译文】马援年轻时,因家庭贫因,辞别哥哥马况,准备到边那一带种田放牧。

马况说:“你是大器晚成的人,能工巧匠不把没有加工的木材拿给人看。

权且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于是马援到北地种田放牧。

他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立志,穷国的时候应当更加坚定,年老的时候应当更加雄壮。

”后来,他拥有数千头牲畜,数万斛粮食。

不久又叹息说:“增长财富,可贵之处在于能够赈济施舍,否则的话,不过是守对奴罢了!”于是把全部家产分送给亲友故旧。

得知隗嚣礼贤下士,就去投奔他。

隗嚣十分敬重马援,让他参与筹划决策。

(二)2018年中考参考答案:1.C 2.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3.王导误认为周颐在自己受难时没有帮助自己,之后在王敦自己关于周顾的事情时没有帮他而害周颐被杀,后面看到为自己求情的奏章时悲痛不已。

参考译文:起初,王敦举兵叛乱,刘隗劝说晋明帝将王氏一族全部杀掉,王导带着诸子弟到宫阙请罪,恰好周顗将要进宫,王导对周顗大声说:”伯仁,我把百来人的性命托付给你了!“周顗径直走进宫去没有回头。

(周顗)见了明帝后,陈述王导(对朝廷)的忠诚,恳切请求解救王导,明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等到周顗出来,王导仍在门口,又喊他,周顗不同他说话。

(周顗)出了皇宫,又给皇帝上书,表明王导的忠心,言语非常恳切。

王敦得志后,问王导说:”周顗、戴若思分别是南北有名望的人,应当担任三司,使众人不生疑惑。

"王导不回答。

王敦说:”如若不然,那就杀了他们。

“王导又默不作声。

王导后来整理中书省的旧文书时,发现周顗所写的解救自己的奏章,言辞恳切。

王导拿着奏章痛哭流涕,极度悲伤。

(三)2017年中考答案:1.A 2.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使用4条以上“/”的,给0分;其他情况,对1处给1分。

)3.因为狄青①作战骁勇(频立战功);②博古通今(通究古今);③辅佐朝政。

(每对1处给1分。

)参考译文:武襄公狄青,当初凭借侍从官的身份担任延州指使。

这时西部边境正在打仗,武襄公因智勇双全且有谋略,屡次建立战功。

(他)经常披散头发,戴着铜面具,飞奔着冲入敌阵,敌人畏惧,没有谁敢抵挡他。

武襄公见识高远,气度宏大,士大夫一致称赞他,而且特别受韩魏公和范文正公赏识,被称为国器。

范文正公把《春秋》《汉书》授给他说:“将领不了解古今,只是个有勇无谋的人,不值得推崇。

”武襄公从此就广泛阅读经史,透彻地钻研古今变化,不久立了大功,登上辅佐大臣之位,记录在史册中,配享在宗庙里,成为宋代著名将领,天下人都称赞他贤能。

(四)2016年中考答案:1.C2.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3.(1)勤奋好学;(2)注重实地考察;(3)助学严谨;(4)学习专注。

(任意答对三点即可)参考译文:顾炎武(字亭林)从小到老手都没放下过书,出门就随身带一骡二马驮书。

有时候到了边塞岗亭,就招呼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面对面开怀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

如果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他就翻书详细地订正,一定要毫无疑问才停止。

坐在马上空闲的时候,就跨着马鞍默默背诵四书五经等经典和对它们的注释。

即使遇到亲朋好友就像不认识一样,有时候因此掉到山谷中,也不后悔。

认真仔细到这个程度,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没有人能与他相比的。

(五)晋文公攻原(2015年中考)答案:1.A【约定(B.攻克/下达;C.粮草/餐;D.投降,投靠/归宿)】2.【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

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

)】3.【(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2分)。

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1分)。

(2)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2分)。

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1分)。

(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1分)。

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1分);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1分)。

(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1分);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1分)。

)】【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

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

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

”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

”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

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

”于是撤兵离开。

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能不归顺他呢?”于是投降了晋文公。

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