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精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第14课白杨礼赞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字词,理清结构层次。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理解分析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和课前查资料体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内容。教会学生学会以研究、探讨、合作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教学重点:

1.分析5、7段内容,归纳学习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白杨的象征意义。

2.学习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

2.探究文中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激趣: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尤其要讲清喜欢的原因)

你喜欢这一种树,能不能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它的喜爱或赞美之情呢伟大的文学家茅盾先生喜欢白杨树,歌颂白杨树,赞美白杨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茅盾先生写作的《白杨礼赞》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1.教师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在听读时,画记难字难词,并标明自然段的序号。

2.掌握有关写作背景和文学常识。

要求学生迅速阅读课文注释①,了解写作背景。然后教师补充:

(1)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集《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2)《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3.解决生字词,疏通阅读障碍。

大毡子开垦外壳锤炼主宰倦怠婆娑

潜滋暗长旁逸斜出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恹恹欲睡晕圈虬枝楠木秀颀

4.默读全文,用笔划出作者直接对白杨树进行“礼赞”的语句,同时思考作者写美白杨树的原因。

①指名学生读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明确: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②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赞美白杨树呢用课文中的原句加以回答。

明确:“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三.再读课文,了解本文的结构层次。

激趣:本文题为“白杨礼赞”,但不是几句空洞的赞美之词,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是通过几幅优美的图画展现的。请再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共勾勒、描绘了哪几幅图画

学生读后交流。

明确:全文共勾勒、描绘了四幅图,每一幅都有诗情画意在其中。(见以下板书)高原风景图

白杨远景图

白杨特写图

白杨联想图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段。

2、讨论:作者对白杨树进行赞美,为什么要从写黄土高原写起

明确: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以黄土高原“雄壮”“伟大”的背景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第一、二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课文。

1.白杨树外形的总特征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来突出白杨树的总特征的

明确:作者描绘白杨树的总特征是: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作者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来刻画白杨树的外形的。

齐读课文第五段。

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反映在文章中哪些语句中又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第7、8段,四人一组展开讨论,积极质疑,以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讨论后明确: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将白杨树和其他的树种进行对比。指出白杨树不是“树中的好女子”,却是“树中的伟丈夫”。作者列举了七个褒义词热情地赞扬了白杨树的品格、气质:“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

不屈”“挺拔”,实际上这正是抗日军民的品格和精神的艺术写照。这种把“树”和“人”紧密联系起来,由此及彼,就是借物咏人的写法。

注意,在文章的第7段,完成了由“树”→“人”的转化,第8段则直接把“白杨树”与“北方农民”两个相似的地方突出来,此外又用两个“象征”,画龙点睛地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学生朗读第7段,思考:这一段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组反问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这组反问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组反问句主要是一步步地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组排比反问句,结构相似而有变化,内容相近而不断深化,清楚地表明本文歌颂和赞美的真正对象是“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中国共产党和抗日军民。4.学生朗读第9段,思考:作者将白杨树与楠木进行比较,用意何在文章结尾再次赞美白杨树,这已经是第五次直接赞美了,你觉得这样反复赞美是否累赘

点拨:作者之所以在此写楠木,其实是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结尾再一次直接赞美白杨树,既使首尾呼应,更加强了自己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5.了解什么是象征手法。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白杨树的挺拔、向上然而又极其平凡的特点,与作家心目中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的形象在本文中得到完美和谐的统一。作者把歌颂党、歌颂抗日军民这样鲜明的政治观点和炽烈的情感全部倾注在白杨树上。

三.总结全文,了解本文的写作线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