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言文学史梳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基本要求:现代文学的源流、特点、分期及发展概况。

考核重点:现代文学各时期发展概况

答:

1 文学革命的兴起

(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

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

新文化运动

背景: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帝制统治,但国家政权很快被北洋军阀的袁世凯篡夺,袁世凯实行独裁恐怖统治,进行复辟帝制活动。袁世凯死后,又发生张勋复辟帝制的闹剧.在一段时间里,帝制余孽、封建遗老活跃异常,尊孔复古声浪甚嚣尘上.桐城派古文、同光体诗歌、鸳鸯蝴蝶派小说、色情小说、黑幕小说充斥文坛.官方文书用骈体、白话报销声匿迹。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些受到西方近代思想影响、有志于社会改革的知识分子,深感思想革命的重要,发起和倡导了以科学与民主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

1915年9月陈独秀任主编的《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一场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的思想革命运动,如狂飙突起,迅猛展开。

文学革命

随着新文化运动思想革命的深入,必然要求文学革命。以文载道的观念,使旧文化思想浸透了封建伦理道德内容;僵化的语言和形式,既影响思想革命的深入,也阻碍文学自身的发展。因此,文学革命也在酝酿之中。

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1917~1920年的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化思潮,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周作人、鲁迅。新潮社的小说,《新青年》的诗,特别是鲁迅的小说,那种清醒的战斗的现实主义精神以现实主义为主又融合了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因素的创作方法,为新文学开拓了文学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新道路.

浪漫主义也是这一时期的一股强大的文学思潮,代表人物郭沫若.

与文学革命相对立的是封建复古主义思潮.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是在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

历史条件下,在西方近代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发生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封建文化的运动.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的文学革命,也是一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它是文学观念、文学思想内容、文学语言形式的大解放、大革命.

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并具有社会主义思想因素,出现了新的主题、新的题材、新的人物。

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革新,特别是以白话文代替文言,使白话文立于正宗地位。

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从闭关锁国状态面向世界,开创了中国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向现代化迈进。文学革命批判旧传统的革命精神,面向世界文学、勇于吸收的开放意识,冲破旧框框的自由创造精神,对新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新文学新思潮

(1921年~1925年间) (1921年~1927年)

1921年至1925年间,新文学社团和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闻学社团. 周作人起草《文学研究会宣言》

1921年7月,异军突起的创造社成立,发起人郭沫若、郁达夫、田汉(后自办南国社)都是留日学生。

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主要成员有胡适、闻一多、徐志摩、梁秋实等,都是欧美留学生。重点强调诗的格律.

1924年成立语丝社,以创办周刊《语丝》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孙伏园、川岛等。1930年《语丝》自动停刊。

除以上四个社团外,这一时期影响较大的文学社团还有莽原、未名、狂飙、浅草、沉钟、弥洒、湖畔、南国等社.

新文学社团一般都是文艺思想、志趣相投或相近的作家的自愿的组合,因而刊物一般都具有同人刊物的性质,这就形成各自的艺术特色,产生众多的文学流派。这一时期(1921—1927年)是文学革命深入发展期,新文学建设期,世界各种文学新思潮,经各新文学社团的介绍引进和实践创作,新文苑呈现百花竞艳、欣欣向荣、自由创造的局面。

1921—1927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潮,以“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占主潮地位。

第一,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在这一时期出版。

第二,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

第三,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最大的语丝社和鲁迅领导的莽原社、未名社等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

第四,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一时期得到大量翻译、介绍。

代表作:呐喊、彷徨.中国小说史略中,鲁迅高度评价红楼梦。

浪漫主义也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思潮。

第一,异军突起的创造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要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成访吾等,发表了一批文学论文,阐述他们对于文学的见解。

第二,当时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其理论主张的创作实践虽具有唯美主义倾向,追求诗的形式美,但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第三,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介绍进来。第四,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北洋军阀统治下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封建复古派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反扑,“青年的知识分子不出于绝望逃避,便得反抗斗争。”以创造社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得以产生广大的社会影响。代表作:郭沫若女神,郁达夫沉沦,创造社.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闻一多红烛,新月社。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这一时期也占有一席之地.新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1927)是面向世界的自由开放时期,欧洲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以及作为20世纪西方文学重要思潮的现代主义都被介绍进来。由于中国国情等原因,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与其创作之中,或运用现代主义方法创作某一些作品。

代表作:野草散文诗集鲁迅。赵阎王洪深的剧本.

还有象征派诗人李金发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等诗集。后期创造社穆木天、冯乃超、王独清各自出版象征诗集旅心红纱灯圣母像前。象征诗派的诗歌创作和理论阐述,使20年代新文苑除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主潮外,还有着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新文学呈现出文化思潮多元化态势。

1923-1924年间,一些早期共产党人在《中国青年》和《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进行革命文学倡导。邓中夏、沈泽民、蒋光慈、。1924年革命文学团体春雷社,鼓吹革命文学。

五卅运动前后至1927年,茅盾、郭沫若、郁达夫、鲁迅等新文学重要作家。都发表了探讨革命的文章。

这一时期,在文化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由于思想上的差异和分歧,也发生过与资产阶级右翼代表人物胡适的几次争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