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月神话》有感
《人月神话》读后感(五篇范例)
![《人月神话》读后感(五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d8658349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61.png)
《人月神话》读后感(五篇范例)第一篇:《人月神话》读后感《人月神话》读后感在软件领域中,很少能有像《人月神话》一样具有深远影响力和畅销不衰的著作。
Brooks 博士为人们管理复杂项目提供了最具洞察力的见解,既有很多发人深省的观点,又有大量软件工程的实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月神话:软件项目管理之道》(英语:The Mythical Man-Month: Essay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是由IBM System/360系统之父佛瑞德·布鲁克斯所著经典文集,全书讲解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相关课题,被誉为软件领域的圣经,内容源于作者布鲁克斯在IBM公司System/360家族和OS/360中的项目管理经验[2]。
该书于1975年首次发行(ISBN 0-201-00650-2),并于1995年重新发行纪念版(ISBN 0-201-83595-9),其中新增了对〈没有银弹〉一文的评论和回应,与4个额外的新章节。
书开始就形象有有趣的把软件危机比作:焦油坑 ========== 史前史中,没有别的场景比巨兽在焦油坑中垂死挣扎的场面更令人震撼。
上帝见证着恐龙、猛犸象、剑齿虎在焦油中挣扎。
它们挣扎...让我感觉到,软件开发过程中所遇到困难是多么的多,开发多么艰难。
当我看完《人月神话》突然感觉到这本书比《The Clean Coder: A Code of Conduct for Professional Programmers 》更完美,是为软件开发经验的天马行空总结。
比《Beautiful code》更为有远见,把我从充实代码的清晰简介升华,拓展到软件开发的高层度,一个周密,准确,明朗的开发需求分析,可行性研究,软件实现是软件开发的完美递进,他们相互辅助,相互促进,如海浪一层的推着前浪奔向远方,而《人月神话》如软件工程开发经济的精华,碧玉。
在《人月神话》面前《设计模式》、《原型设计》、《灵活软件开发》、《面对对象思维》、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人月神话读后感
![人月神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c0904c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b.png)
人月神话读后感书中的“人月神话”指的是在软件工程过程中,添加更多的人力资源并不意味着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布鲁克斯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案例,解释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布鲁克斯强调了人员沟通的重要性。
他认为,软件工程是一个集体创作活动,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良好的沟通和密切的合作,才能够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而人员增加会增加沟通的复杂性,导致信息传递困难,从而拖慢了项目的进度。
其次,布鲁克斯强调了软件工程的复杂性。
他认为,软件工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涉及到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因此,增加人力资源并不能够简单地提高生产效率,相反可能会导致更多的混乱和复杂性。
他提到了“招募人月”这个概念,即增加人力资源可能会在短期内提高生产效率,但在长期内会带来许多问题和挑战。
布鲁克斯还提出了一种解决“人月神话”的方法,即将项目分为独立的模块并分配给小团队进行开发。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团队之间的沟通,提高开发效率。
同时,他强调了软件工程师个人技能的重要性。
他认为,卓越的软件工程师往往可以对项目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并提出高效的解决方案。
因此,公司应该注重培养和发展软件工程师的个人技能和专业素养。
在读完《人月神话》后,我深刻认识到了软件工程的复杂性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实际工作中,我也经常遇到类似的问题,尤其是在项目进度紧迫的情况下。
在过去,我一直认为增加人力资源可以提高开发速度,然而事实证明并不是这样。
通过读这本书,我对软件工程项目的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实用的解决方法。
首先,我开始更加注重团队内部的沟通和协作。
我意识到在团队中,每个人的意见和建议都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充分的沟通和合作,才能够取得最好的工作结果。
因此,我会定期组织团队会议,让大家就项目的进展和问题进行讨论,并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同时,我也更加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和协助,通过合理分配任务,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
人月神话第十章章读后感
![人月神话第十章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042f21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83.png)
人月神话第十章章读后感篇一人月神话第十章章读后感读完《人月神话》第十章,我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啊!这一章真的是让我又爱又恨。
说起来,这一章里提到的那些关于软件项目管理的观点,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
就比如说,那个“没有银弹”的说法,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这就是一盆冷水,直接浇灭了那些幻想一蹴而就解决软件难题的美梦。
但我觉得吧,这反而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软件开发可不是闹着玩的,没有什么神奇的绝招能一下子搞定所有问题。
这让我想起了我之前参与的一个小项目,一开始大家都觉得很快就能完成,结果呢?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时间超了,预算也超了。
当时我就想,要是早知道这“没有银弹”,我们可能就会更谨慎,更踏实地一步步来了。
不过呢,这里面有些观点我也觉得可能有点绝对啦。
比如说,是不是真的就完全没有那种能带来巨大变革的新技术或者新方法?我觉得可能只是我们还没发现,或者还没到那个时候。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章让我深刻认识到软件开发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它就像一座大山,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攀登,可能途中会摔跤,会迷路,但只要坚持,总会有登顶的那一天。
你们说呢?是不是也有跟我一样的感受?篇二人月神话第十章章读后感哎呀妈呀,《人月神话》第十章可真是把我给“折腾”得够呛!读这一章的时候,我一开始那是云里雾里的,感觉作者说的那些东西好高深啊!什么“没有银弹”,啥意思?我就在那儿琢磨,可能是说软件开发没有那种一用就灵的神奇法子吧。
想想也是,要是真有那么容易,那满大街不都是成功的软件了?我之前参加过一个小组作业,大家一开始信心满满,觉得肯定能快速搞定,结果呢?各种Bug 满天飞,计划全被打乱。
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没有银弹”的现实写照嘛!但是吧,我又在想,未来真的就一直没有银弹吗?也许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说不定哪天就有了呢?谁能说得准呢?不过现在看来,我们还是得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这一章还让我意识到,软件开发不能只靠一腔热血和盲目乐观,得有策略,有方法。
《人月神话》读后感
![《人月神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71b664b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65.png)
《人月神话》读后感
《人月神话》是一本经典的软件开发管理书籍,作者弗雷德里克·布鲁克斯通过讲述自己在IBM的项目经验,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总结。
这本书虽然是在20世纪70年代写的,但其中的观点和原则在今天依然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
其中最重要的观点之一是布鲁克斯提出了“带来人越多,项目越慢”的概念,即在一个软件项目中,添加更多的人力并不能加速项目的进展,反而可能会拖慢整个团队的工作。
这是因为在软件开发中,人力并不是可以无限量放大的资源,每一个新成员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适应项目的环境和沟通协调,而且不同成员之间的协作也可能会带来额外的沟通成本。
因此,布鲁克斯提倡在开发中尽量保持稳定的团队规模,并且强调进行好的项目规划和任务分配,以确保开发进展的高效和质量。
此外,布鲁克斯还讨论了关于项目中进度和质量的问题,他指出时间、人员、功能三者之间是有着天然的矛盾的,在面对这种矛盾时,项目管理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取舍和折中。
他还提倡采取模块化的开发方式,将复杂的软件系统划分为较小的、可独立开发的模块,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开发过程,还能够提高开发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总的来说,读完《人月神话》我深感布鲁克斯在软件开发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思考是非常宝贵的。
他对项目管理、团队协作和开发流程的一些观点仍然非常适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有效地管理和组织软件开发项目。
这本书对于任何从事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的人士都是一本必读之作,我相信它会给读者带来很多启发和思考。
人月神话读后感
![人月神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3580d2d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0.png)
人月神话读后感《人月神话》是一本由计算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布鲁克斯所写的经典著作,书中以自身的亲身经历和观察为基础,探讨了如何管理和开发大型软件项目的一些重要原则和方法。
阅读完《人月神话》,我深深地被书中的观点和思考所震撼,对于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的理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书中,作者首先提到了“人月神话”这一概念,即认为增加人力资源可以缩短项目的进度。
然而实践中,情况却完全相反,项目反而更加拖延。
布鲁克斯通过数个实际案例说明了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沟通成本的增加和人员的组织问题。
他提出了著名的“布鲁克斯法则”,即“人越多,开发时间越长”。
作者还深入探讨了软件开发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程序员的生产率、项目管理、团队组织等。
他认为,一名出色的程序员的价值相当于普通程序员的数十倍,而且编程工作的本质是创造性的工作,并不适合通过时间来衡量。
他提倡合理的工作时间,并强调了程序员的舒适度对于工作效率的影响。
在项目管理方面,作者提倡将项目分解成小的部分进行开发,并强调了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他指出了软件开发中经常发生的需求变更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时间规划和团队协作来解决这个问题。
他还对管理者的角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认为管理者应该给团队提供清晰的目标和方向,并保持开放的沟通和透明的决策过程。
在书中,作者还介绍了一些关于人员组织和团队管理的经验和原则。
他认为,团队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能力,更取决于人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协调。
他引用了傲慢者法则和思科系统的成功经验来说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他主张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分享,提倡团队精神和集体创造,以实现项目的成功。
阅读完《人月神话》,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中的一些重要规律和原则。
我认为,软件开发是一项复杂而创造性的工作,需要合理的时间和资源来完成。
而项目管理则需要合理的规划和组织,以及良好的沟通和协作。
只有通过合理的方法和思考,才能够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人月神话读后感
![人月神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6d8013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e5.png)
人月神话读后感《人月神话》是一本由弗雷德里克·布鲁克斯所著的计算机领域经典著作,它深刻地剖析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提出了许多颠覆性的观点和理论。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软件开发这一领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我被书中提出的“人月神话”这一概念所震撼。
在书中,布鲁克斯指出,增加人手并不能缩短软件开发的时间,反而可能会延长项目的完成时间。
这一观点颇具启发性,因为在我以往的认知中,增加人手应该可以加快项目的进度。
然而,书中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清晰地展现了增加人手可能导致的沟通成本、协调成本和学习成本等问题,从而使得项目的进度反而受到影响。
这一观点对我来说是一种颠覆性的认知,使我对软件开发的管理和组织产生了新的思考。
其次,书中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种种挑战和困难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例如,书中提到了软件开发中的“二次系统效应”,即在开发过程中,随着系统的不断完善和修改,系统的复杂性会呈指数级增长。
这一观点让我对软件开发的复杂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使我意识到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系统的设计和架构,以避免二次系统效应带来的种种问题。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软件开发中的“饥饿艺术家效应”和“进度不良的现象”,这些都是软件开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通过深入的剖析和分析,使我对这些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为我今后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避免这些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最后,我被书中对软件开发管理和组织的种种建议所深深吸引。
例如,书中提到了“参与式管理”和“集成式管理”等概念,这些管理理念都是为了解决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种种挑战和困难而提出的。
通过对这些管理理念的深入剖析和分析,使我对软件开发管理和组织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为我今后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管理和组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总之,《人月神话》是一本极具启发性和深度的书籍,它不仅为我对软件开发的认知和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我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挑战和困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人月神话读后感2000字
![人月神话读后感2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905d033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0c.png)
人月神话读后感2000字第一篇:人月神话读后感2000字读《人与神话》有感翻开《人月神话》这本书的第一感受,感觉看这本书不像是在看一本和我们学的相关的书,书中用了很多的形象的比喻,来阐述项目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让人以很轻松愉悦心态去阅读。
书开始就形象有有趣的把软件危机比作:焦油坑。
史前史中,没有别的场景比巨兽在焦油坑中垂死挣扎的场面更令人震撼。
上帝见证着恐龙、猛犸象、剑齿虎在焦油中挣扎。
它们挣扎...让我感觉到,软件开发过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困难,很多的挑战。
看完此书后,我发现人月神话无处不在,其实在我们做软件工程来说,此书已经渗透进去了。
本书作者为人们管理复杂项目提供了颇具洞察力的见解,既有很多发人深省的观点,也有大量的软件工程实践。
大型编程项目深受由于人力划分产生的管理问题的困扰,保持产品本身的概念完整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需求。
《人月神话》探索了达成一致性的困难和解决的方法,并探讨了软件工程管理的其他方面。
的在刚刚进入软件工程学习时,老师就和我们说了一些关于“软件项目开发的完成与增加人员的问题”,这句话听起来通俗易懂,道理很简单明了,但实现起来却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这也是我在阅读完成《人月神话》时最大的感受。
全书的第二章说的就是人月神话的关系。
“一切都将运转良好”在软件工程中是不适用的;完成工作的人数与时间是不能进行简单的互换的,因为沟通需要额外的成本。
我想这种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就订单项目而言,因为人员的增加主要是因为客户所要求实现的东西并没有在计划的时间内收到满意的答复和应得的功能与效益。
所以项目开发人员不断的增加,本书作者布鲁克斯得出的结论是显而易见的:“向进度落后的项目中增加人手,只会使进度更加落后”。
如果不想加班,不想削减功能,不想推迟发布日期,那么唯一的方法还是只有加人。
加足够的人。
而且不要逐步加入,一定要一次性加入。
要小心的是,新加入的人可能对原来的组织造成冲击,或者对原来的设计有不同意见,特别是我想如果如果有比较强大的设计者时就要当做新组建了一个团队。
人月神话读后感
![人月神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523c3f3f705cc17552709fb.png)
《人月神话》读后感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已经很多次听到关于人月神话这本书以及他的作者Brooks的消息了. 在软件领域, 《人月神话》具有深远影响力而且畅销不衰.这一次,正好老师的作业要求我们阅读这本书,我终于使有机会阅读这本经典之作了.在这过去的几个星期里面,一点一滴的阅读这本书,粗略的了解了这本书.首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人月神话》提出的两条著名的法则:1、人月神话:向一个已经延后的项目中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只会让它更延后。
人月神话看上去这么浪漫的名字,原来并不是真的说神话故事,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在软件开发项目上项目进度和增加人员这两个概念是不能互换。
虽然已经时隔20多年了,这本书依然给我震撼,一是让我惊讶的是,美国20年前软件项目所面临的问题,在我们现在依然如此,糟糕的情况没有改变,大家仍旧在焦油坑里挣扎,而且看上去没有解决办法. 当读到“是当意识到进度的偏移时,下意识(以及传统)的反应是增加人力。
这就像使用汽油灭火一样,只会使事情更糟。
越来越大的火势需要更多的汽油,从而进入了一场注定会导致灾难的循环。
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项目的进度是不能够光靠人力的增加来推进的.2、没有银弹:没有任何技术或管理上的进展,能够独立地许诺十年内使生产率、可靠性或简洁性获得数量级上的进步。
虽然现在有不少人对他的观点持反对或不同意见,但我始终觉得他的观点是对的——根本和次要问题的划分以及定义。
作者认为软件开发困难的部分是概念的结构,如规格化、设计和测试等概念的结构,而不是概念的表述和实现概念,虽然实现概念可能占用了小于90%的时间,就如现今的软件开发一样,系统分析通常占用的整个项目开发时间不超过20%,而80%的时间花在编程上一样。
这两个原则已经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得到了验证.我相信在未来,它以依旧是成立的.另外,在焦油坑那一章里面,有一句话让我难以忘怀:岸上的船,如同海上的灯塔,无法移动.是呀,过去几十年的大型系统开发就犹如这样一个焦油坑,很多大型和强壮的动物在其中剧烈地挣扎。
人月神话读后感
![人月神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f684cc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6.png)
人月神话读后感《人月神话》读后感《人月神话》是一本由弗雷德里克·布鲁克斯所著的软件工程领域经典著作。
这本书首次出版于1975年,至今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广泛流传。
在这本书中,布鲁克斯提出了许多关于软件开发的观点和原则,对软件工程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读完《人月神话》之后,我深受启发。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软件开发的著作,更是一部关于团队合作、项目管理和创新思维的指南。
布鲁克斯在书中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观点,让我对软件开发这个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我深受布鲁克斯关于“人月神话”的观点所感动。
在书中,他指出了一个常见的误区,即认为增加人手就能够加快项目的进度。
然而,布鲁克斯指出,人手的增加并不一定会带来效率的提升,反而可能会导致更多的沟通成本和管理成本。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团队的规模并不代表团队的效率,而是需要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来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
其次,布鲁克斯在书中提出了“二次系统效应”的概念。
他指出,当一个软件系统经过一次开发之后,随着需求的变化和新的功能的增加,系统的复杂度会呈指数级增长。
这一观点让我意识到,软件开发并不是一次性的任务,而是需要不断地进行迭代和优化。
只有不断地对系统进行重构和改进,才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挑战。
另外,布鲁克斯还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的建议。
他强调了团队的沟通和协作的重要性,以及项目计划和进度的管理。
这些建议无疑对我在实际工作中的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意识到,一个成功的项目不仅需要技术上的创新,更需要团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以及合理的项目规划和管理。
总的来说,读完《人月神话》之后,我对软件开发这个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布鲁克斯在书中提出的观点和原则,让我意识到软件开发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一个需要团队合作、项目管理和创新思维的领域。
我相信,这些观点和原则将对我未来的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帮助我更好地应对软件开发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人月神话读后感
![人月神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28f62b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0.png)
人月神话读后感《人月神话》是软件工程领域的经典之作,作者弗雷德里克·布鲁克斯(Frederick P. Brooks Jr.)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些误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在阅读这本书后,我有以下几点感悟:1. 项目规模与团队规模的关系:布鲁克斯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人月神话”,即增加人力并不能缩短项目周期。
这一观点挑战了当时软件开发行业的普遍认识,强调了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关注团队的规模和效率,而不是单纯地增加人力。
2. 沟通与协作:书中多次强调了沟通与协作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传递信息、解决问题。
此外,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也至关重要,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高质量的软件项目。
3. 文档的重要性:布鲁克斯认为,编写高质量的文档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文档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项目需求、设计思路和实现细节,从而提高开发效率。
同时,文档也是项目交接和维护的重要依据。
4. 软件质量与测试:书中提到了软件质量的重要性,并强调了测试在保证软件质量中的关键作用。
一个好的软件项目应该注重测试,确保软件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正常运行。
此外,测试也应该贯穿于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从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到维护,都应进行严格的测试。
5. 软件项目的风险管理:布鲁克斯指出,软件开发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需要对项目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
项目经理应该关注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
同时,团队成员也应该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及时发现并报告潜在问题。
总之,《人月神话》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关于软件开发过程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关注项目管理、沟通协作、文档编写、软件质量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努力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人月神话经典阅读读后感
![人月神话经典阅读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e985bd69ec3d5bbfd0a74ab.png)
出我意料的人月神话怀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对文学的热爱,很有幸,终于在拥挤的校园网公选课上选上了这门经典阅读课程。
以前我也选修过此类的课程,不过此次较之前相比却实是出乎我的意料的。
因为课堂上老师所介绍讲解的《人月神话》和我想象中的是截然不同的,甚至说是天壤之别。
在我的印象中,月亮是一个很让人感怀的意向,她时而共鸣相思,时而渲染寂寞,时而让人心生喜悦,时而又让人恐避之而又不及。
于是在我想象之中,这部经典著作中应该大有佳人月下的故事,诗人捉月的诗词,艺人歌月的绝唱。
很显然,是我孤陋寡闻了,这本书讲的是一种软件开发的思想、设计概要和开发误区。
至今想起上课时我初看此著作时的吃惊情形,还不禁滑稽的一笑。
也算是上错花轿嫁对郎吧,尽管有些始料不及,但在老师精彩的讲义之下,还是让我歪打正着,有了收获。
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我终于知道了这是一部在软件领域中具有深远影响力并畅销不朽旷世经典。
内容源于作者IBM公司system/360家族和OS/360中的项目管理经验。
全书以软件开发为中心,指出了项目中常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通观全书,让人感受到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底和饱经沙场的人生智慧。
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一样,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遵循着一定的自然规律。
《人月神话》虽然是说在软件开发上的理论,实际上它的思维、智慧能试用于很多事物的发展规律。
我是一名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及其自动化的学生,就本专业来说,与软件开发是分不开的,比如说我们的数控机床加工。
以后机械生产制造会越来越智能化,作为技术员,了解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对专业发展来说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再者,像这种大家手笔的作品,其内容的丰富和智慧的高深,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体会的。
其境界之高远,格局之广大自不必多说,如能习得一二,必会受用无穷。
课堂毕竟是短暂的,尽管这节经典阅读课已经过去了,但我还是会好好的再把这本著作读一遍。
能学以致用固然是最好的,如果不能完全领会使用,就当拓宽拓宽知识面也很好。
人月神话读后感
![人月神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4867c0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9d.png)
人月神话读后感“人月神话”这个书名乍听起来真像是一部科幻小说或是言情小说的名字,真是很吸引别致,后来经老师提醒才知道这竟是一部在软件行业中享有里程碑地位的名著,一部在软件领域拥有极高声誉,畅销了20多年的必读经典。
在这本书中,以我的总结,作者主要详述了包括工程计划,团队组成,文档重要性,项目排错等等的软件工程世纪的方方面面。
而“人月神话”顾名思义让人联想到神话故事,而事实确实作者阐述软件开发项目上项目进度和开发人员这两个概念的不能互换与混淆。
对此书,老实说,可能能力十分有限,对其理解也不是很深刻,在此提出对我影响最深的几点概念:焦油坑的提出使我想到一个事实,虽然此书出版已20多年,但它所能反映的在软件项目上的问题依然能给软件工作者带来困扰,就如同在焦油坑中挣扎,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人月神话概念的提出,引出Brooks法则:向进度落后的项目增加人手,只会导致进度更加落后。
这就是除却了神话色彩的人月。
因此缺乏了合理的时间进度是造成项目滞后的最主要原因。
在第三章中,作者有用了一个很好的实例:外科手术队伍。
他提出了疑问,如何在有意义的时间进度内创建大型系统呢?要使工作易于管理,他给整个软件团队使用分解的技术,明确了各个工作细则,明确体系架构和实现之间的界限,如系统结构师必须专注于体系结构,其他依然。
为什么软件设计会和贵族专制,民主政治有关呢?因为概念设计必须由一个人或有默契的少数人一起才能进行,概念完整性必须要求系统只反映唯一的设计理念,而用户所见的技术说明来自少数人的思想。
如何避免画蛇添足呢?这告诉我们必须坚持设计拥有两个系统以上开发经验结构师的决定,同时保持对特殊诱惑的警觉,才可以不断提出正确的问题,确保原则上的概念和目标在详细设计中完整体现。
软件设计很重视贯彻执行这一概念,以用户手册为中心,即需求分析,设计人员与实施人缘进行交流,会议,电话记录,电子邮件来沟通,避免理解错误,最终的测试以用户手册为准则进行测试。
《人月神话》读后感一
![《人月神话》读后感一](https://img.taocdn.com/s3/m/43d5e507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e1.png)
《⼈⽉神话》读后感⼀《⼈⽉神话》这本书风⾏已经很久了,写成于1975年,经历这么久的时间,⼜被⽼师提出来让我们去读⼀下,⽼师明明是那种追求新技术的⼈,这让我⾮常的好奇,但是⼀直没有时间读。
直到最近,快开学了,才终于狠下⼼来把他看完。
也不能说看完吧,⼀知半解的,看了看。
觉得有⼀些疑惑,⼜去⽹上找来读后感读了读,虽然没有读懂,但是起码我觉得还好要写⼀点东西。
⼈⽉神话看上去这么浪漫的名字,并不是真的说神话故事,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在软件开发项⽬上项⽬进度和增加⼈员这两个概念是不能互换。
虽然已经时隔40多年了,这本书依然给我震撼.⼀是让我惊讶的是,美国40年前软件项⽬所⾯临的问题,在我们现在依然如此,糟糕的情况没有改变,⼤家仍旧在焦油坑⾥挣扎,⽽且看上去没有解决办法。
这就⾮常的让⼈绝望:所有的编程⼈员都有乐观主义,总是相信⾃⼰的代码是肯定能运⾏的。
所以在安排项⽬的进度的时候就会是假设在代码能够在正常运⾏时因该花费的时间。
⽽现实往往不是乐观,在项⽬的进展过程中会存在各种不可预知的问题。
在这个时候项⽬经理就会为项⽬增加⼈员,然⽽增加⼈员反⽽导致项⽬进度越来越慢。
因为新增加的⼈员还需要培训,需要时间去了解项⽬的内容和进展情况。
在投⼊了更多的⼈⼒的时候,经理发现项⽬进度反⽽更慢他就会投⼊更多的⼈⼒,这种恶⾏循环导致项⽬的失败。
那种认为⼤项⽬只是增加⾜够的程序员就能顺利完成,已经对于已经推迟的项⽬,只要增加⼈⼿就能按期完成的看法是错误和危险的,因为它假定⼈和⽉是可互换的,⽽其实将⼯作分割给许多⼈、培训和程序员之间的交流都需要额外的⼯作。
Brooks提出这样⼀条定律:给推迟的软件项⽬增加⼈⼿将使得项⽬更加推迟。
看起来这不是我们现在⾯对的问题,但是其实我们的⽼师之前也提出了要换⼈的想法,最后因为时间的原因⽽没有交换,这就是⼈和⽉之间的对⽴与不可交换性。
其实主要还是在于团队的磨合性上,我觉得这个可能会对我将来的⼩组开发作业有很⼤的帮助。
人月神话读后感
![人月神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ceb7a4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47.png)
人月神话读后感《人月神话》是一本经典的软件工程著作,作者是弗雷德里克·布鲁克斯。
这本书首次出版于1975年,至今已经成为软件开发领域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的名字“人月神话”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它指的是在软件开发中,增加人手并不能缩短项目的时间,反而可能会增加时间。
这是因为在软件开发中,人力资源并不能直接转化为时间资源,而且增加人手还会导致沟通成本的增加。
在书中,布鲁克斯详细地阐述了软件开发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以及他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他提出了许多软件开发的经典理论和原则,例如“银弹理论”、“二次系统效应”等等。
这些理论和原则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而且至今仍然对软件开发领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人月神话》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布鲁克斯对软件开发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他不仅对软件开发中的技术问题有着清晰的认识,而且对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提出的许多理论和原则,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而且至今仍然被广泛地应用于软件开发实践中。
在书中,布鲁克斯详细地介绍了许多软件开发中的经典案例和故事,这些案例和故事不仅生动地展现了软件开发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而且通过这些案例和故事,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软件开发中的种种问题和挑战。
同时,布鲁克斯还通过这些案例和故事向读者传达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软件开发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我看来,布鲁克斯在《人月神话》这本书中所提出的许多理论和原则,不仅对软件开发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其他领域的项目管理、团队协作等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软件开发中的种种问题和挑战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而且对于项目管理、团队协作等方面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总的来说,《人月神话》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不仅对软件开发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其他领域的项目管理、团队协作等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人月神话》读后感
![《人月神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e584186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c.png)
在个人评论方面,我认为《人月神话》的结构和语言都非常出色。结构的严谨性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而语言的精炼性则提高了阅读的效率。我认为,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和结构安排对于一本关于软件发的书籍来说非常合适,它们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软件开发的知识和技能。
然而,我也认为书中的一些内容可能过于理论化,这可能会让一些读者感到难以理解和应用。此外,书中的一些观点和结论可能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软件开发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因此,我建议读者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和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书中的知识。
书中还提到了软件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如需求分析、项目管理、质量保证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方法和技巧实际上是对人类心理因素的调控和引导。例如,需求分析要求开发人员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以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这是对人类沟通心理的深入挖掘;项目管理要求对软件开发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这是对人类自律心理的培养和引导;质量保证要求开发人员持续关注软件质量,这是对人类责任心和质量意识的培养。
第三篇范文
《人月神话》读后感——探索作者的意图与影响
《人月神话》是一本深入探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的经典著作。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想要传达的重要信息,也对作者的意图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的情节和角色设置都很有特点,让我对软件开发有了全新的认识。
《人月神话》读后感
![《人月神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9d951c2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8d.png)
《⼈⽉神话》读后感
刚开始拜读《⼈⽉神话》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虽然不懂你在讲什么但好像很有道理”。
我知道这是因为我的编程经验还是太少,不能够深课理解⾥⾯的东西。
最近看的⾥⾯⽐较印象深刻章节之⼀ :
焦油坑
⼊坑前,都可笑的认为⾃⼰⽆所不能,所有的知识只要掌握好了就能够熟练的应⽤,就如书中所例举的例⼦:想陷⼊焦油坑的巨兽,⾃以为有着庞⼤的⾝躯就能在各种的地形中安然度过,可惜的是最后都命丧于此。
当初填写志愿的我,⼀如它们⼀样⾃⼤,⾃以为了解了软件开发的所有,只认识到了代码世界的奇妙炫酷,根本⽆从知晓⾃⼰即将⾯临的⼀切。
前任的智慧⾼速我们如果没有认真的进⾏分析,设计,进度计划等,真正开发之后会让⾃⼰陷⼊令⼈痛苦的苦恼当中。
⽽只有当⾃我经历过这些焦油坑之后,才会真正的认识了解它,从⽽能够在以后的编程当中去避免它。
⼈⽉神话:
这章与书名⼀致,也是本书的精华之⼀,也是难以理解的(阅读⽔平限制)
软件之开发最难莫过于过程的管理,对于新⼿来时过程的开发是很难把握的,最开始的项⽬规模很⼩,⾃我的⼩作坊式开发就能够很好的完成,然⽽等到以后,随着开发项⽬的规模扩⼤,参与的⼈越多,开发进度的统筹也变得越来越难以管理。
⽽却开发过程中每个⼈的能⼒不同,擅长的⽅⾯不同,开发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不可预测,往往都是快到截⽌⽇期时集体赶⼯。
书中说“⼈⽉”是⼀个神话,是因为时间精⼒的消耗与独⽴投⼊的⼈⼒、时间不成线性相关,所以每⼀次的项⽬估算和调整都需要谨慎为之,落后太多的项⽬往往会滑向失败的深渊。
人月神话(40周年中文纪念版)读后感10篇
![人月神话(40周年中文纪念版)读后感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3792ff0722192e4536f6fc.png)
人月神话(40周年中文纪念版)读后感10篇《人月神话(40周年中文纪念版)》是一本由(美) 布鲁克斯(Brooks, F. P.) 著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月神话(40周年中文纪念版)》读后感(一):懷一個孩子需要九個月,無論你把任務分給多少個女人。
標題背後的意思很明確,就是說程序有著穩定的成熟期,並非人越多所用的時間就能夠越短。
軟件工程基本上可以說是“關係”科學,它的研究對象就是概念之間的關係和人與概念的關係,自有一套難弄的邏輯。
有時你要對付的不是什麼數學問題,而是你的同事或者看不見的同行,因為大家的努力,都用在彼此相容上,或者說,問題的關鍵,在於靈活性和紀律性之間的平衡。
這是一門至今混亂同時也變化多端的科學。
作者如同標題名言之外的另一條名言是“在延期的課題中加入人力只能讓它延遲更多”意即,一個延期的課題,往往比較複雜,修改很多,如果再有新人參與,合作會更加困難,短期之內看不到人力增加的效果,反而會因為配合問題降低效率。
軟件工程不僅會受到人的干預,技術開發還會明顯受市場左右,新技術往往要讓位給利益、技術和商業,往往遵循的是兩套邏輯。
《人月神话(40周年中文纪念版)》读后感(二):神作!非常好的一本书!五星!神作!扉页上的数字表明,这本书购于2021.6,我足足看了1年3个月。
分了6个晚上,陆陆续续看完了。
一直拖着没看完,实因其中理论较庞杂,且时有妙语,细细品味为佳。
1975年写成的书,在40年后的今天大部分理论仍然适用,且不停被引用到项目管理,软件开发排期,编程语言的选择,组织结构的调整,增量迭代开发(敏捷),快速验证原型等诸多领域上,Brooks真乃神人也!恰巧今晚看到"程序员那些事儿"推了Brooks的言论"一个程序员一个月完成的编程工作,不要让两个程序员花两个月完成",可知人月不能互相转换已经达成共识。
人月神话观后感(精选5篇)
![人月神话观后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fb822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69.png)
人月神话观后感(精选5篇)第一篇:人月神话观后感《人月神话》观后感在软件领域,很少能有像《人月神话》一样具有深远影响力和畅销不衰的著作。
Brooks博士为人们管理复杂项目提供了最具洞察力的见解,既有很多发人深省的观点,又有大量软件工程的实践。
读完本书后,感触颇深,书中通过介绍在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向IT从业者讲述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下将按照本书的顺序一一总结。
第一章焦油坑史前时代的焦油坑吞噬了成千上万个力大无穷的巨兽,今天的大型软件项目则令无数庞大的开发团队陷入无从逃脱的窘境。
软件程序按其规模和目标的不同,对开放过程的要求也有极大的不同,这给软件开放这一职业带来无穷乐趣,同时也是这一行业苦恼的根源。
第二章人月神话软件开发项目常以人月来衡量工作量,这种度量暗示着人手和时间是可以互换的。
这种“人多力量大”的想法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虚妄神话,布鲁克斯法则:向滞后的软件项目追加人手会使得进度更迟缓。
自本书第一版以来,这一法则在软件业广为传诵。
第三章外科手术队伍虽然优秀的程序员的工作效率往往数倍于平庸的程序员,但若是缺乏合理的配置,优秀的成员未必能构成优秀的团队。
大型软件开发项目的团队需要和外科手术组一样妥善分工,各司其职协调配合。
第四章贵族专制、民主制和系统设计概念完整性是系统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尤其对于大型软件系统,概念完整性是项目顺利完成的必要保障,为获得概念完整性,架构设计由精简的架构设计小组负责,具体实现则围绕核心概念展开,架构设计和具体实现既相分离,又相辅相成。
以建筑工程为类比,概念完整性也是软件项目通往成功的保证。
第五章画蛇添足人们在第一个系统成功完成后,往往会在开发后续的第二个系统时犯冒进的错误。
第二个系统经常成为过度设计或画蛇添足的牺牲品。
要避免这种错误,必须在第二个系统开发时审慎地考查技术环境的变化,广泛进行交流和沟通,聆听各方面的建议,确立严谨的估算和规划。
人月神话读后感(通用5篇)
![人月神话读后感(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c87807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5.png)
人月神话读后感人月神话读后感(通用5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月神话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月神话读后感篇1最近读了一本书《人月神话》,这本书是软件工程类的一本经典著作。
阅读这本书的第一感受就是感觉这本书不像是一种和学习相关的书,更像是用很多形象的比喻,阐述项目管理当中的一些问题,让读者能够很轻松,明白的去阅读。
一般在大学学习计算机行业的时候,都会学习一门叫做软件工程的课程,老师也会跟我们讲一些关于“软件项目开发的完成与增加人员的问题”,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这个问题给了我很大的感触。
很多人认为,当任务在规定期限内还完成不了的时候,适当的加一些人员进去,可以加快任务的进度,从而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
但是这个观点在软件工程当中是不适用的。
这也是我在阅读完《人月神话》这本书时最大的感受。
这本书的第二章就讲述了人月神话的关系,完成工作的人数和时间是不能进行简单的互换的。
因为新加入的人对原有的项目不了解,需要花时间培训,读后感交流,同时新人也有可能对原有的设计有不同的意见,这些都会导致任务的进度大打折扣。
“向进度落后的项目中增加人手,只会使进度更加落后”,是这本书作者布鲁克斯得到的结论。
我觉得开发一个软件,要有合理的时间进度安排,项目开发的人员少而精,团队开发之前要提前交流,开发的时候要持续的沟通,合理的分配任务工作。
所有只有在一个团队沟通了解,通力协作和努力下,才能更好的完善项目。
人月神话读后感篇2《人月神话》这本书风行已经很久了,写成于1975年,经历这么久的时间,在当前又重新流行,让我很惊讶,但是一直没有时间读。
今天突然想起自己的机器上有本拷贝别人的电子书,决定读读。
我今天只看了两章,即焦油坑和人月神话。
人月神话看上去这么浪漫的名字,原来并不是真的说神话故事,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在软件开发项目上项目进度和增加人员这两个概念是不能互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人月神话》有感
读过《人月神话》,马上就被深深的吸引了。
这确实是一本很值得多次阅读的好书,每次阅读可能都能从中得到一些提示。
因此,把感触比较深的几点记下来。
编程会有很多的乐趣。
首先是一种创建事物的纯粹快乐。
如同小孩在玩泥巴时感到愉快一样,成年人喜欢创建事物,特别是自己进行设计。
我想这种快乐是上帝创造世界的折射,一种呈现在每片独特、崭新的树叶和雪花上的喜悦。
其次,快乐来自于开发对其他人有用的东西。
内心深处,我们期望其他人使用我们的劳动成果,并能对他们有所帮助。
从这个方面,这同小孩用粘土为“爸爸办公室”捏制铅笔盒没有本质的区别。
第三是整个过程体现出魔术般的力量——将相互啮合的零部件组装在一起,看到它们精妙地运行,得到预先所希望的结果。
比起弹珠游戏或点唱机所具有的迷人魅力,程序化的计算机毫不逊色。
第四是学习的乐趣,来自于这项工作的非重复特性。
人们所面临的问题,在某个或其它方面总有些不同。
因而解决问题的人可以从中学习新的事物:有时是实践上的,有时是理论上的,或者兼而有之。
最后,乐趣还来自于工作在如此易于驾驭的介质上。
程序员,就像诗人一样,几乎仅仅工作在单纯的思考中。
程序员凭空地运用自己的想象,来建造自己的“城堡”。
很少有这样的介质——创造的方式如此得灵活,如此得易于精炼和重建,如此得容易实现概念上的设想。
软件任务的进度安排的经验法则。
1/3计划、1/6编码、1/4软件测试和早期系统测试、1/4系统测试,所有构件已完成。
在许多重要的方面,它与传统的进度安排方法不同:分配给计划的时间比寻常的多。
即便如此,仍不足以产生详细和稳定的计划规格说明,也不足以容纳对全新技术的研究和摸索。
对所完成代码的调试和测试,投入近一半的时间,比平常的安排多很多。
容易估计的部分,即编码,仅仅分配了六分之一的时间。
通过对传统项目进度安排的研究,我发现很少项目允许为测试分配一半的时间,但大多数项目的测试实际上是花费了进度中一半的时间。
它们中的许多项目,在系统测试之前还能保持进度。
或者说,除了系统测试,进度基本能保证
要保持设计的概念完整。
无论对小软件还是大软件,都必须由一个设计师主导,最多两个人讨论来共同完成软件的整体设计。
作为一个软件,一个系统,必须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概念模型,大家都在这个框架下工作,所有的创新发展都必须与基本的概念相吻合。
具体的实现人员可以细化概念,但只有总设计者才有否定与发展基本概念的权力。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即使是总设计师一直是同一个人,他脑海中所认为理所当然的规则或者概念,很可能由于没有明确的文档化,而没有成为所有开发者共同的概念。
在其他开发者编码的时候,就可能会生成与概念相抵触的东东(模块,功能,算法),导致整体结构的恶化。
这个时候总设计师一定要即时发现,做出更正。
概念的完整性,对于很多小规模软件,由于开发人员不多,开发经理一般都能控制住所有的代码,概念完整性在组织层面就维持住了。
但要注意以后的Bug修改,功能扩展的时候,也要时刻留意与最初的设计是否概念上相容。
对于大规模的软件系统,则必须通过树状组织结构,层层控制,总设计师还是一到两人,每一层都有对下层的绝对把握能力。
我以前参加过一个
15人左右的项目组,就是分为两层。
感觉整体概念完整性的控制效果还不错。
我没有更多人数项目的具体实践经验,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参与比较大的项目。
软件系统可能是人类创造中最错综复杂的事物。
往往一个很小的功能,实在也需要开发职员的架构设计方面的完善,对其它模块的影响及扩展,以及代码编写工作。
用户在前台可能看到的只是几个文字,实际是中开发职员昼夜奋战的结果。
很多时候,客户的需求修改,在他们眼里看起来是如此地Easy,可他们却忽视了很多他们看不到的因素---当然,这不是说怪我们的客户。
我只是觉得,只有大家彼此沟通,彼此理解,才会做出精品来。
进行持续不懈的努力,而这个努力的过程相应的就诞生了软件工程。
作者对软件工程诞生的原因做出这样的解释,我觉得符合外国思维的特点,这正是国人所缺乏。
记得有一位朋友说过,中国妈妈与德国妈妈的区别,他说,如果手里拿的针掉到地上了,中国妈妈的第一反应是估计针掉下去的范围,然后在这个范围里面找,可能很快就找到了,也可能一直都找不到;但德国妈妈不同,她会拿一根粉笔来,把整个屋子画成一个大圈,接着把大圈分成许许多多的小圈,然后再到每个小圈里找,虽然比较慢,但最终肯定可以找到。
仔细想象,大多数情况下,中国妈妈都会找到得比较快,这确实符合大多数中国妈妈的思维习惯,每个中国妈妈都这样找,这好象是与生俱来的本事,但为什么德国妈妈没有这个本事呢?是德国妈妈笨吗?为什么中国妈妈也有找不到的情况?而德国妈妈,虽然速度慢了点,却始终能够找得到?如果把这件故事推而广之,多年以后,德国妈妈创建了找针工程,她通过多次找针的实验数据,分析出针掉到整个房间中各个小圈的概率,总结出针在哪个小圈的概率最大,很快就可以找到针,找针速度早已高过中国妈妈,而中国妈妈还在依循与生俱来的本事。
你能说德国妈妈笨吗?为什么中国妈妈和德国妈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是德国妈妈把大块的“巨无霸理论”替换成“微生物理论”吗?我觉得是是,你说呢?作者在后面的论述中用数学和物理的发展为例子也说明了,这种思想的成立。
感触还有很多,以后如果有机会再写。
不过,项目成员都是最佳人选很困难,所以第一是处理好人尽其才。
第二是做好项目成员的技能评估工作,根据评估情况和项目技能需求及时组织和安排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