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实验指导(蒋萍,王红梅,沈岳良主编)思维导图
2024版临床《病理生理学》休克思维导图
细胞代谢异常对机体影响
加重组织器官功能障碍
细胞代谢异常会进一步加重休克引起 的组织器官功能障碍。
促进休克发展
细胞代谢异常产生的有害物质可促进 休克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纠正细胞代谢异常措施
改善组织器官血液灌注
通过补充血容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等措施,改善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可改善血管收 缩功能,缓解微循环障碍。
应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
如肝素、阿司匹林等,可预防和治疗DIC, 改善微循环障碍。
03
细胞代谢异常与休克
Chapter
细胞代谢异常表现及原因
表现
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如ATP生成减少;细胞内环境紊乱,如酸中毒、钙超载等。
原因
器官功能支持治疗
如机械通气辅助呼吸、血液净化 治疗等,以直接支持器官功能。
器官功能支持治疗在休克中应用
机械通气
对于ARDS等呼吸功能障碍患者, 应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以维持足
够的氧合和通气。
其他器官功能支持治疗
对于ARF、肝衰竭等患者,应用血 液净化治疗如血液透析、血浆置换 等,以清除体内毒素和代谢产物。
细血管静水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导致组织淤血、水肿。
03
缺血性与淤血性微循环障碍并存
在某些情况下,同一器官的不同部位可同时存在缺血性和淤血性微循环
障碍。
微循环障碍在休克中作用
微循环障碍是休克发生发展的关键环 节,不同类型的休克具有不同的微循 环障碍特点。
休克进一步发展,酸性代谢产物增多, 微动脉和后微动脉对儿茶酚胺的敏感 性降低,出现淤血性微循环障碍。
[精品]病理生理学实验课件
实验三 缺氧与呼吸功能不全
【目的和原理】 空气中的氧经过外呼吸进入血液,随血流运送到组织细
胞,经内呼吸为细胞所利用。整个呼吸过程中的任一环节发生 障碍,都可以引起缺氧。
根据缺氧的原因和血氧变化特点,可将缺氧分为四种类 型,即: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
临床上常用血氧指标有:PO2(血氧分压)、CO2max (血氧容量)、CO2(血氧含量)、SO2(血氧饱和度)。
横行环形沟深,避免压迫中央动脉。 3.注意不要损伤皮肤。
实验一 水肿
三、急性肺水肿 【目的和原理】
肺水肿是指过多体液在肺组织间隙和(或)肺泡内积聚的 病理过程。常见于心衰,二尖瓣狭窄。
中毒剂量的肾上腺素使心跳速度加快,左心室不能把注入 的血液充分排出,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递增,进一步引起左心 房的压力增高,从而使肺静脉发生淤血,肺毛细血管液体流静 压随之升高,使组织液形成增多,不能被淋巴管充分回流,即 形成肺水肿。水肿液首先出现在肺间质,即间质性肺水肿,当 水肿液过多可进入肺泡腔,产生肺泡性肺水肿,模型的口鼻可 见粉红色液体涌出,类似于临床上左心衰竭患者产生的粉红色 泡沫样痰。
实验结果心率次min血压mmhg呼吸次min减压反射皮肤粘膜正常值牵扯减压神经再次牵拉减压神经恢复后肺内注水注水后气管插管目的和原理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使心泵功能障碍导致心输出量降低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过程或综合征又称泵衰竭
病理生理学实验课件
生理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简介
实验一 水肿
【实验结果】
急性肺水肿实验动物解剖观察记录表
气管内流出物 肺体积、颜色
肺切面 肺系数
正常对照 无粉红色泡沫样液体溢出
体积萎陷、粉红色 无泡沫样液体流出
病理生理学酸碱紊乱思维导图1
酸碱紊乱1酸碱平衡机体处理酸碱物质的含量和比例、以维持PH值在恒定范围内的过程酸碱平衡紊乱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酸碱负荷过度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酸碱度稳定性破坏酸碱酸能释放出H+的化学物质,H+的供体类型挥发性酸H2CO3=CO2+H2O来源体内物质分解代谢产生,呼吸性调节固定酸H2SO4 H3PO4丙酮酸乳酸脂肪酸酮体来源食物在体内转化或经氧化后生成,肾性调节碱能接受H+的化学物质,H+的受体来源体内物质代谢产生食物中所含金属元素在体内的氧化产物酸碱平衡的调节血液的缓冲作用缓冲系统由弱酸和其共扼碱构成的具有缓冲酸或碱能力的混合溶液体系特点反应迅速;但缓冲作用不持久肺肺通过改变呼吸运动的频率和幅度改变CO2的排出量,调节血浆碳酸浓度,维持血浆pH相对恒定特点效能最大,30min达高峰;但仅对CO2有作用组织细胞离子交换(细胞膜上有多种离子转运蛋白)H+-K+和Cl--HCO3-的交换特点作用强,3-4h起作用;但易造成电解质紊乱肾排酸保碱肾脏通过排酸(H+或固定酸)以及重吸收碱(HCO3-)对酸碱平衡进行调节调节方式近曲小管泌 H+和对HCO3-的重吸收H+ _Na+交换泌H+ ( H+__ Na+反向转运)远曲小管及集合管泌H+和对NaHCO3的重吸收由闰细胞(泌氢细胞)H+-ATP酶供能泌H+,伴Cl--HCO3-交换,磷酸盐酸化(尿液酸化)NH4+的排出近曲小管产NH4的主要场所, H+随NH4+排出远曲小管NH3主要通过弥散排出特点对排固定酸及保碱作用大;但起效慢(3-5d)以上内容整理于幕布文档。
《病理生理》课件
病理生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定义: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和结局的科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重要性:病理生理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内容:包括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 应用:病理生理学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病理生理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病理生理学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 病理生理学在医学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新药研发、疾病机制研究等方面。 病理生理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医学生培养、医学教育改革等方面。
YOUR LOGO
侵袭和转 移:肿瘤 细胞具有 侵袭和转 移的能力, 导致肿瘤 扩散到其 他器官和 组织
内分泌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特点
内分泌系统:由多种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组成,分泌激素调节机体功能
内分泌疾病:由于激素分泌异常或受体功能异常导致的疾病
常见内分泌疾病:包括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肾上腺疾病等 病理生理学特点:激素分泌异常导致代谢紊乱、生长发育异常、生殖功能 障碍等
THANK YOU
汇报人:PPT 汇报时间:20X-XX-XX
治疗方案制定:通过病理生理学研究,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健康教育:通过病理生理学研究,可以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特点
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特点
动脉粥样 硬化:血 管内皮损 伤、脂质 沉积、炎 症反应等
高血压: 血管壁压 力增加, 导致血管 壁增厚、 弹性下降
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为病理生理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为病理生理学提供了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的新方法 影像技术的发展,为病理生理学提供了更直观、准确的诊断手段 生物材料和生物工程的发展,为病理生理学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和药物开发方向
病理生理学心力衰竭思维导图2
机体的代偿反应 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 是心功能减退时介导心内与心外代偿与适应反应的基本机制,也是导致心功能不 全发生与发展的关键途径 包括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钠尿肽系统激活 心脏本身的代偿 心率增快机制 压力感受器 容量感受器 化学感受器 心脏紧张源性扩张机制 Frank-Starling定律 心肌收缩性增强机制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心室重塑 心肌损伤或负荷增加时,通过改变心室的结构、代谢和功能而发生的慢性综 合性代偿适应性反应 包括 心肌细胞重塑 心肌肥大 细胞体积增大 细胞水平 细胞直径增宽,长度增加 器官水平 心室质(重)量增加,心室壁增厚 分类 向心性肥大 原因 高血压性心脏病及主动脉瓣狭窄 机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后负荷增加,收缩期室壁张力增加,肌节呈并联性 增生,心肌细胞增粗 特征 心室壁增厚,心腔容积正常或减小,室壁厚度与心 腔半径之比增大 离心性肥大 原因 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机制 前负荷增加,舒张期室壁张力增加,肌节呈串联性 增生,心肌细胞增长,心腔容积增大 特征 心腔容积显著增大与室壁轻度增厚并存,室壁厚度 与心腔半径之比基本正常 心肌细胞表型改变 由蛋白质种类变化所引起的心肌细胞“质”的改变 非心肌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变化 细胞外基质增加,心肌纤维化 心脏以外的代偿 增加血容量 机制 交感神经兴奋 RAA系统激活 ADH增多 抑制钠水重吸收的激素减少 血流重新分布 皮肤、骨骼肌与内脏器官的血流量减少,心、脑血流量不变或略增加 发生机制 正常心肌舒缩的分子基础 收缩蛋白 肌球蛋白 肌动蛋白 调节蛋白 向肌球蛋白 肌钙蛋白 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 心肌收缩功能降低
左心衰竭 表现
肺毛细血管楔压升高 肺淤血
肺水肿 呼吸困难
病理生理学缺氧思维导图1
一氧化碳中毒(Hb+CO—HbCO) HbCO无携氧能力氧与Hb结合数量减少Hb 释放氧减少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HbFe2+— HbFe3+OH ) 丧失携带氧的能力HbFe2+O2的亲和力增高
Hb与氧的亲和力增加 氧的释放量减少
血氧指标的变化 PaO2 — CO2 max↓/— CaO2 ↓/— SaO2 — ( CaO2 -CVO2)↓
皮肤黏膜 少发绀 樱桃红色 肠源性紫绀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循环性缺氧 由于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组织供氧不足,又称低动力性缺氧。 原因 全身性血流量障碍 局部性血液循环障碍 机制 单位时间内从毛细血管流过的血量少,弥散到组织细胞内的氧减少 血氧指标的变化 PaO2— CO2 max— CaO2 — SaO2 — ( CaO2 -CVO2 )↑ 皮肤黏膜(紫绀)
缺氧1
氧的获得和利用
缺氧 组织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使机体的机能代谢甚至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 程
常用血氧指标 血氧分压 PO2 物理溶解于血液的氧所产生的张力 正常值 PaO2:100 mmHg 取决于 吸入气 PO2 外呼吸功能 PvO2:40 mmHg 取决于 内呼吸状态 血氧容量CO2 max 100 ml 血液中的Hb的所能结合的氧量 正常值:20 ml/dl 取决于 取决于 Hb 的质与量 反映血液携氧的能力 血氧含量 CO2 100 ml 血液中的Hb的实际携氧量 正常值 CAO2 :19 ml/dl; CVO2 :14 ml/dl 取决于
氧分压与氧容量 血红蛋白氧饱和度SO2
血液中氧合Hb占总Hb的百分数,Hb被氧饱和的程度 SaO2 =(血氧含量—溶解的氧量 / 血氧容量)×100% 正常值
SaO2 :95% -98% SvO2 :70%-75% 取决于 氧分压 解离曲线ODC 表示PO2-SO2关系的曲线为S 型 氧离曲线左移 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上升,相同氧分压下氧饱和度升高 氧离曲线右移 反之 反映Hb 与的O2亲和力 动-静脉氧含量差CaO2 -CVO2 反映组织对氧的消耗量 正常值:DA-VO2=CAO2-CVO2=19-14=5 ml/dl 取决于 组织从单位容积血液内摄氧的多少 缺氧的类型 供氧不足 低张性缺氧 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为基本特征的缺氧,又称乏氧性缺氧。 原因
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探讨
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探讨摘要:目的探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本地区护理学专业学生2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分别采用一般教学模式与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对比两组的教学效果。
结果实验组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相比常规组均明显较高,P<0.05;实验组学生在问卷调查中的肯定回答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将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应用于病理生理学教学中便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关键词:思维导图;病理生理学;教学思维导图学说在上个世纪即已经创立,其是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组织与表征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得学习者可以较好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便于理清层次,并将思维过程明确显示出来,便于帮助学习者进行知识再现,便于提高学习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创造能力等[1]。
分析思维导图放射性结构可将大脑自然结构有效表现出来,并采用笔记的形式进行扩展,便于得知较为准确与清晰的图形,深刻表现出学习者的想法,体现出学习的中心主题[2]。
分析病理生理学属于当今医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可对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等进行探索,涉及的知识面较为广泛,实际教学中选择思维导图形式可作为一项教育改革策略。
为了对其教学效果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详情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地区护理学专业学生2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学生均知情同意纳入本次研究。
采用随机分组模式进行分组(n=100)。
常规组:男同学10例,女同学90例,20-25岁为年龄区间,(22.63±0.48)岁为中位数年龄;实验组:男同学8例,女同学92例,20-25岁为年龄区间,(22.58±0.51)岁为中位数年龄。
对比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对常规组学生选择一般的教学模式,授课教师依据教学大纲与书本上的知识进行PPT讲解。
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发表时间:2015-11-05T08:47:06.5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7期供稿作者:李坚邓华菲周琴阳帆(通讯作者) [导读] 湘南学院基础医学部湖南郴州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提出的理念,后来被不断地改进与完善从而形成的一种思维工具,近来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中。
李坚邓华菲周琴阳帆(通讯作者)(湘南学院基础医学部湖南郴州 423000)【摘要】病理生理学概念繁多凌乱,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以及机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抽象的内容较难理解与记忆,因此改进教学方式对于提高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质量及效果尤为重要。
我们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运用于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中,综合图片、文字及色彩等多种元素进而使知识条理化、具体化,提高了学生处理信息能力,进而帮助学生理解与比较相关知识点,有助于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思维导图;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350-02 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医学学科中的一门“桥梁”学科,由于其主要研究的是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机制等,因此这门学科尤为强调基础与临床的联系。
这也决定了这门学科的特点,逻辑性强,不同于形态学课程的直观性,其内容较为抽象,难以理解,依靠填塞式教学或机械性记忆是难以较透彻地理解与记忆的[1]。
因此,清晰地讲授思路,条理化地记忆路线可使教师与学生更有效地互动与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效率。
基于此要求,我们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尝试了运用思维导图来达到这一目的。
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提出的理念,后来被不断地改进与完善从而形成的一种思维工具,近来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中。
思维导图通过运用色彩、图像、文字与节奏等多重元素对知识点进行整理与归纳,进而建构一个较为系统且极具条理性的知识架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及学习效率[2]。
2024版年度病理生理学思维导图(景晴版)
全身影响
消耗机体营养,导致恶病质;分泌生物活性物质,引起内分泌紊乱;对免疫系统产生抑 制作用,降低机体抵抗力。
2024/2/3
转移影响
肿瘤细胞通过血液、淋巴等途径转移到远处器官,形成转移灶,对机体造成更广泛的损 害。
28
06 缺氧与应激反应
2024/2/3
29
缺氧类型及原因低张Fra bibliotek缺氧由于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静脉血分流入动脉引起。
化学性因素
包括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类、有机磷农药等,可通 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引起中毒。
2024/2/3
5
病因学分类
营养性因素
营养过剩或缺乏都可 引起疾病,如肥胖症、 糖尿病、佝偻病等。
遗传性因素
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可 引起遗传性疾病,如 血友病、白化病等。
免疫性因素
免疫功能异常可引起 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
02 疾病
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 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03 亚健康
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
也称为“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2024/2/3
4
病因学分类
生物性因素
包括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可直接作用于人体引起疾 病。
物理性因素
如机械力、温度、气压、噪声、电离辐射等,可对人 体产生直接或间接损伤。
34
水钠代谢失调类型及原因
水过多
摄入水分过多或肾脏排水功能不足,导致稀 释性低钠血症。
水缺乏
摄入水分不足或失水过多,引起高渗性脱水, 严重时可导致休克。
钠过多
摄入过多含钠盐分或肾脏排钠减少,导致高 钠血症,可引发高血压等疾病。
《生物》必修一思维导图(思维导图)
组成元素:主要由C、H、O、N等元素组成,有些含有S、Fe等
相对分子质量:几千~100万以上,属于大分子化合物
基本单位:氨基酸,大约有20多种
结构通式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生命活动的主要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结构特点是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有一个 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将氨基酸区别为不同的 种类的依据是R基(侧链基团)。
探索历程
20世纪六十年代发现细胞膜并非是静态的
1970年细胞融合等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功性。蛋白质 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 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 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人
多细胞
缩手反射
人
多细胞
免疫
应激性 应激性
反射等神经活动需要多种细胞的参 与
免疫作为机体对入侵病原微生物的 种防御反应,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啊
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细胞
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而构成器官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空间结构
一条或几条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互相链接在一起,形成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蛋 白质。高温、强酸强碱和重金属都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结构的多样性: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不同、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 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2024年度-病理生理学课件ppt完整版x
19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与判断
酸中毒
包括呼吸性酸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主要因CO2潴留所致,表现为 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升高;代谢性酸中毒则因固定酸增多或HCO3-丢失所致 ,表现为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降低。
碱中毒
包括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主要因CO2排出过多所致,表 现为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降低;代谢性碱中毒则因碱性物质摄入过多或H+丢 失所致,表现为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升高。
对肾功能的影响
酸碱平衡紊乱可影响肾脏的排酸保碱功能,加重肾脏负担,甚至导致 肾功能不全。
21
05
缺氧
22
常用的血氧指标
血氧分压(PO2)
血液中物理溶解的O2所产生的压力。
血氧含量(CO2)
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的O2量,包括物理 溶解和化学结合两部分。
血氧容量(CO2max)
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
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损伤性变化与抗 损伤反应同时出现,相互交织在一起 。
疾病过程中,局部病变和整体反应相 互影响,互为因果。
因果转化
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引起某些变化, 前者为因,后者为果;当这些变化又 作为发病学原因引起新的变化时,则 前者成为果,后者成为因。
11
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潜伏期
从病因作用于机体到疾 病症状出现之前的时期
缺乏或急性胰腺炎等疾病引起 。
高钙血症
血清钙浓度>2.75mmol/L,主 要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恶性 肿瘤引起。
低磷血症
血清磷浓度<0.8mmol/L,可 由磷摄入不足、磷吸收障碍或 磷排出过多引起。
高磷血症
《病理生理学B》实验教学大纲(适用于护理学专业)
《病理生理学B》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英文名称:Pathophysiology B
课程性质:必修是否独立设课:否
总学时:48 其中实验学时:16
总学分:2.5 其中实验学分:0.5
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涉日护理方向)
开课单位:医学院
实验项目数:4 必做项目数:4
选作项目数:0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0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病理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常用仪器装置;学习和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加深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认识人体及其他生物体的正常功能、疾病模型及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客观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实验要求学生实验前应提前预习实验教材,实验时认真听教师对实验教材的讲解,注意观察示教操作的演示。
要爱护和节约实验动物,按规定对其进行麻醉、手术和处理。
实验小组成员在不同实验项目中,应轮流担任各项实验操作,力求每个人的学习机会均等。
实验过程中,在认真操作和仔细观察的同时,要及时如实记录,积极思考。
实验后将实验用具整理清洁后,回归原位。
所用的器械务必按照常规擦洗干净。
仔细认真整理收集实验所得的记录和资料,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尤其应重视那些“非预期”的结果,并尝试作出解释。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
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计算机、常用手术器械等。
1。
基于思维导图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策略与成效
基于思维导图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策略与成效作者:武辉崔唱张思雨李美洁冯燕燕来源:《科技风》2024年第07期摘要:本研究围绕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结合病理生理学课程特点,调整了教学实施方法,在各教学环节中应用了不同版式的思维导图,创新建立了思维导图的“一托两翼,三环四版”教学模式,形成了集“知识荟萃、思维拓展、效率提高、能力提升和习惯养成”五位一体的育人方略,为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的卓越医生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思维导图;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医学教育;教学方法病理生理学作为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面临着教学内容跨度广,牵涉学科多的问题。
该课程主要探究疾病发生发展的的规律和机制,发病过程中多个发病机制之间相互联系,互为因果,错综复杂[1]。
学生单靠死记硬背,不仅容易造成知识点的混淆,也容易割裂各章节甚至各个相关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正确理解,在分析病例时思路混乱,难以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
病理生理学教学不应局限于满足学生具有广博的碎片化知识而不会灵活应用[2]。
相比于其他科目,该课程更应注重临床素质的培养[3]。
如何打破基础与临床的专业壁垒,更好地融会贯通,促进临床问题的解决,是病理生理学教学不容忽视的问题。
病理生理学也被称为医学中的哲学,是一门非常讲理的学科。
思维导图恰恰是人类的思维过程的赋形,模仿大脑神经元,顺应了人类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4],可实现对知识体系的重构与延伸。
虽然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中的应用已经很广泛,但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式,教学效果也是良莠不齐。
鉴于此,本研究改进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基于思维导图进行了教学改革,以期促进医学生摆脱病理生理学学习困境。
1.基于思维导图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策略1.1基于思维导图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总体设计1.2实施方法1.2.1筑牢根基,夯实基础——大班理论课1.2.1.1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前提,听课的效果与预习的质量往往是成正比的。
2024版《病理与生理学》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血栓形成
1 2
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心血管内皮损伤、血流缓慢或涡流形成、血液凝 固性增高等。
血栓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等。
3
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 阻塞血管、引起栓塞、导致组织缺血坏死等。
栓塞
栓塞的原因和类型
血栓栓塞、脂肪栓塞、气体栓塞等。
栓塞的病理变化
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器官功能障碍等。
炎症的类型和结局
类型
包括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和增生性炎等。任何炎症都在一定程度上包含变质、渗出、 增生这三种基本病变,但往往以一种病变为主,以变质为主时称为变质性炎;以渗 出为主时称为渗出性炎;以增生为主时称为增生性炎。
结局
包括完全痊愈、不完全痊愈、迁延不愈和蔓延播散等。
06
肿瘤
肿瘤的概念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是基因疾病,其发生与基因的改变有关。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压迫和阻塞 肿瘤可压迫或阻塞邻近器官和组织, 引起相应症状。
破坏器官结构和功能
肿瘤可破坏所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导致机体功能障碍。
出血、感染和坏死
肿瘤生长迅速,可因供血不足而发生 坏死、出血和感染。
恶病质
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可出现消瘦、乏 力、贫血等恶病质表现。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性凋亡和病理性凋亡。
细胞和组织的修复
再生
参与修复的细胞分裂增生的现象,如生理性再生和病理性 再生。
纤维性修复 通过肉芽组织增生、溶解、吸收损伤局部的坏死组织及其 他异物,并填补组织缺损,最后转化为以胶原纤维为主的 瘢痕组织的过程。
创伤愈合 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复 过程,包括急性炎症期、细胞增生期、瘢痕形成期和表皮 及其它组织再生期。
病理与生理学ppt课件
疾病概论
02
疾病的原因和条件
生物性因素
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 生物感染,以及遗传、免疫等
因素。
物理性因素
如机械力、高温、低温、电流 、辐射等物理因素作用于人体 ,可引起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 紊乱。
化学性因素
有毒化学物质如农药、重金属 等,以及药物使用不当,均可 引起中毒或损害健康。
形成条件
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 流状态改变和血液凝固性 增加是血栓形成的三个重 要条件。
危害
血栓可阻塞血管,导致局 部组织缺血、坏死,同时 血栓脱落可引起栓塞。
栓塞
栓塞类型
根据栓子性质不同,栓塞 可分为血栓栓塞、脂肪栓 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 和其他栓塞。
形成原因
栓子来源于血液循环中的 异常物质,如血栓、脂肪 滴、气泡等。
病理与生理学ppt课件
目录
• 病理与生理学概述 • 疾病概论 •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 炎症 • 肿瘤
病理与生理学概述
01
病理与生理学的定义与关系
病理学
病理与生理学的关系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
相辅相成,共同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 和规律。
THANKS.
充血和淤血
充血
动脉性充血
局部组织或器官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分 为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
由于生理性或病理性因素导致局部组织或 器官动脉输入血量增多。
静脉性充血
淤血
由于局部组织或器官静脉回流受阻,血液 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局部组织或器官的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含 血量增多,常见原因包括静脉受压、静脉 管腔阻塞和心力衰竭。
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教”与“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教”与“学”中的应用孔霞;顾帝水;周艳芳;李彬彬;王槐高【期刊名称】《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年(卷),期】2016(0)11【摘要】目的:探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与“学”中的应用.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考试成绩和学生座谈综合分析“教”与“学”的效果.结果: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发散性思维.但是,与对照组相比,考试成绩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可以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推广,但是需要更合理的评价标准.【总页数】2页(P112-113)【作者】孔霞;顾帝水;周艳芳;李彬彬;王槐高【作者单位】广东医科大学,广东东莞523808;广东医科大学,广东东莞523808;广东医科大学,广东东莞523808;广东医科大学,广东东莞523808;广东医科大学,广东东莞5238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0【相关文献】1.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学教并重"教学结构的探索与实践 [J], 肖献忠;涂自智;邓恭华;张华莉;邹江;易宇欣2.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J], 武辉;房志鑫;王晓娜;王祎丽;周德江;申荣华3.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陈燕玲; 罗婷; 高昕乐; 凡栋; 朱合权; 靳俊峰; 吴秀香4.思维导图在生理学"教"与"学"中的应用研究 [J], 李迎春; 袁艺标; 周蓉; 沙莎; 门琛; 高晴; 陈蕾5.思维导图在中医院校病理生理学中的应用——以应激为例 [J], 陈丽;刘慧;李中美;史瑄;顾晨;王巍;周忠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