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名著导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夫子所说的修身,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
有:同 “又”。
立:懂得礼仪,可 以立身于世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知天命:指能 正确认识自己 不被外界事 物所迷惑
耳顺:指能正确 对待别人对自己
的各种评价
逾, 越过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
•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 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 最主要的经典。
孔子,名 丘 ,字 仲尼 , 儒 家学
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仁 ,政治上主 张 礼治 ,鼓励人们 入仕 ,即“出来做 事”私。人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三弟千子_ __人,身通六艺七者十_二___人。孔子本人 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五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
兼词, “之于”
孔子说:“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
于别人。”
【评析】
以君子和小人对比说明君子应自强、自省。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相关知识:本句中第一个“过”与第二个“过” 词性是否相同,各是什么意思?
明确:不同,前一个是动词,意思是“有了过错” ;后 一个是名词,意思是“过错” 。
孔子, 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 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 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 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 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
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论语》
• 《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 ,记载孔子及其 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 而成。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修身养性”是《论语》中的重要内容,道德 教化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文 明古国,是礼仪之邦,讲究个人修养有几千年的 良好传统。构建和谐的社会,也必须使每一个公 民都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 才能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社会更加和 睦和稳定。
《论语》是一部_语_录_体散文集,是孔 子的_弟_子_和__再_传_弟_子_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_中_庸_》《_孟_子_》《_大_学_》合称为 “四书”。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 者寿。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忧虑,担心
否定句 宾语前置
【译文】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
只担心自己没有本事。”
【评析】强调在别人不了解自己,即在自己的品德、 学识等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不埋怨别人,而是反躬 自问,反省自己的不足。这段话表明,人要有自知 之明,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评析】
表现了对真理的热爱和执著追求。 追求真理,胜过生命,短短七个 字,令人感动。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评析】
用比喻的说法,说明越是艰苦的环境, 越能考验人的意志。孔子是第一个用松 柏这一形象来比喻具有坚定信念、坚强 意志的“君子”的,对后世产生极大影 响。
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 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 而不越出规矩。”
【评析】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 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阶段;五十、六十岁是 安心立命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阶段;七十岁 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阶段。人的一生, 学习、思考、道德完善都是没有止境的,对客观事 物、客观规律的认识也是没有止境的。因此,要树 立终身学习的理想。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认识,以 达到与外界的融合。
名著导读
孔子像
孔Biblioteka Baidu(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被誉为“万世师 表”、 “千古圣人”,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其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 国陬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的创始人。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 (公元前551),生有异质,学无常 师。尝问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学 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 年五十摄鲁国相事,其后不用,遂周 游列国,年六十八返鲁。卒于敬王四 十一年(公元前479),年七十三。
【译文】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 了【。评析”】说的是一个人要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孔子认
为有过失是难免的,但要勇于承认,更要勇于改正;如果 坚持错误,不肯改过,错误就真地成为错误了。这段话不 仅说明了修身的方法,更强调了修身的一个重要原则。
七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