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1《论语》 课件 (共31张PPT)
(译文)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 问题, (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俱。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
的 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 伤。”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孔子 (前551
年~前479年)子姓, 以 孔为氏,名丘,字
仲尼。排行老二,又 称:孔二,汉族人, 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 邑(今山东曲阜fù) 人。孔子是我国古代 伟大的思想家、政治 家和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世界最著 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中的名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译文 )孔子说:“在学习时时常的复习学过的知识,
不也愉快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
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 考却不学习,就会劳神而无得。”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
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
改正并告诉他人。”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 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 满 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6、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也。” (译文 )孔子说:“勤勉好学,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俱。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
的 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 伤。”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孔子 (前551
年~前479年)子姓, 以 孔为氏,名丘,字
仲尼。排行老二,又 称:孔二,汉族人, 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 邑(今山东曲阜fù) 人。孔子是我国古代 伟大的思想家、政治 家和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世界最著 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中的名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译文 )孔子说:“在学习时时常的复习学过的知识,
不也愉快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
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 考却不学习,就会劳神而无得。”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
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
改正并告诉他人。”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 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 满 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6、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也。” (译文 )孔子说:“勤勉好学,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
论语ppt课件
仁爱实践
提倡推己及人、待人以诚、成人之 美。
仁爱价值
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际关 系融洽。
忠诚与孝道
01
02
03
忠诚观念
忠诚于国家、民族和事业 ,强调为正义事业献身。
孝道精神
尊敬、关爱父母长辈,注 重家庭和睦。
忠诚与孝道关系
忠诚是孝道在社会层面的 延伸,二者相辅相成。
礼制观念
礼制内涵
规定社会行为准则、人际 关系规范,体现社会秩序 。
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经典导读与讲解
01
采用导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论
语》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
情境教学与角色扮演
02
创设历史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代儒家学者的
讲学场景,增强学生对儒家思想的感悟和体验。
互动教学与小组合作
03
开展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解读
这句话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通过每天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 ,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这也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方法,通过不断反思和总 结,不断完善自己。
04
论语在当代社会价 值与意义
道德伦理建设
道德引领
论语强调仁爱、忠诚、礼义等道 德观念,为当代社会提供道德引
礼制实践
遵循礼仪规范、尊重他人 、维护公共利益。
礼制价值
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 进文明发展。
03
论语中名言名句解 读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含义
学习后及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 ?
解读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后及时复习的 重要性,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所学 知识,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带来内心的愉悦和成就感。
5.1《论语》课件(共56张PPT)
克己复礼的细则。”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看,不合于礼的不听,
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
让我实践这些话吧。 颜渊:颜回,为人谦逊好学,素以德行著称, 七十二贤之首。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 事 之 ,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 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子贡问曰:“有一 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③归:称赞,赞许 ④由:依靠。 ⑤请:请允许我 ⑥目:条 目,细则 ⑦礼:名词作动词,合乎礼 ⑧敏:聪敏 ⑨事:
实践,从事
古今异义:一日
(古义:一旦。今义:一天)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 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
实行仁德依靠的是自己,难道要依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
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
6-1.如何理解“文”与“质”的辩证关系?
【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不会疑惑,仁 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颜渊问仁。子曰:“克 己复礼为仁。一 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 矣。”(《颜渊》)
①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②一日:一旦
②君子取义(第四章)
梳 ③君子文质彬彬,合 理 乎中庸(第六章)
主
要 思
4.修己与待人
①见贤思齐,善于借
想 鉴(第五章)
观 ②君子忠恕,己所不
点
欲,勿施于人(第十 一 章)
2.论“仁”
①仁是礼和乐的基础 (第二章)
②君子弘毅,仁为己 任(第七章)
③君子不惑不忧不惧 (第九章)
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
让我实践这些话吧。 颜渊:颜回,为人谦逊好学,素以德行著称, 七十二贤之首。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 事 之 ,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 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子贡问曰:“有一 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③归:称赞,赞许 ④由:依靠。 ⑤请:请允许我 ⑥目:条 目,细则 ⑦礼:名词作动词,合乎礼 ⑧敏:聪敏 ⑨事:
实践,从事
古今异义:一日
(古义:一旦。今义:一天)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 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
实行仁德依靠的是自己,难道要依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
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
6-1.如何理解“文”与“质”的辩证关系?
【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不会疑惑,仁 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颜渊问仁。子曰:“克 己复礼为仁。一 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 矣。”(《颜渊》)
①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②一日:一旦
②君子取义(第四章)
梳 ③君子文质彬彬,合 理 乎中庸(第六章)
主
要 思
4.修己与待人
①见贤思齐,善于借
想 鉴(第五章)
观 ②君子忠恕,己所不
点
欲,勿施于人(第十 一 章)
2.论“仁”
①仁是礼和乐的基础 (第二章)
②君子弘毅,仁为己 任(第七章)
③君子不惑不忧不惧 (第九章)
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18页)
文革时期打倒孔家店
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 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深 入,汉语热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升温,汉语 言文化传播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好 局面。截至2009年10月,中国已经在全球 8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80多所孔子学院和 200多个孔子课堂。
二《论语》其书
• 学而第一 • 里仁第四 • 述而第七 • 乡党第十 • 子路第十三 • 季氏第十六 • 子张第十九
• 墨家关于儒家学说非议儒家的繁琐 礼仪。
• 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商鞅认为,孔子学说 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使国家“必贫而削〞。
• 当时民间一般看法:孔子是博学成名的大学者。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 术者,皆绝其通,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 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 董仲舒
有志于学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为所欲为、不踰矩。〞
• 一、孔子其人 • 少贫且贱 • 年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 • 周游列国,到处碰壁 • 晚年返鲁,整理《诗》《书》 • 悠悠身后事
周游列国,到处碰壁
• 《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 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 “东门有人, 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 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假设丧家之狗。〞子贡 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 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论语》是一部_语_录_体散文集,是孔 子的__门_人和__再_传_弟_子_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_中_庸_》《_孟_子_》《_大_学_》合称为 “四书〞。
三、对后世精神品行的塑造
名著导读《论语》PPT演示课件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 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 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译文:颜渊、子路陪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何不各自说 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我愿意将自己的车马衣服 拿出来与朋友们分享,用破了也不会抱怨。”颜渊说: “我愿意做到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夸大自己的功劳。” 子路说:“希望听听先生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 向是使老年人得到安逸,使朋友们得到信任,使年青人得 到关怀。”
完善自我的核心要素,这本书用事件描述灵魂,用幽默启迪心智,用历史洗刷情理,尤如在我们面前放了一面镜子:正心、正形。当 读完一本书,真正静下心来品的时候,才会发现能触动内心令人无法平静的感动多是由于书里的故事、情理正好纠正了自己的偏差,
• (1)令色:令,好、善;色,脸色。 智慧、高尚、宁静、宽容、公正等关键词就是镜子里的标识,通达真善美。智慧的人生是每个人都向往的,责任感的认同是通向智慧
教学目标:
• 1.读《论语》知儒家思想。引导学生了解并走 入《论语》, 通过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 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 2、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 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 3.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体验并追求理想的 学习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性。
教学重点
如果再加上孟子借用曾子的两笔,那可真称得上是绝妙了。 人生的基本保障,教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是提升民族素质的根本力量,教师则是传承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养的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
分,今天做教师就意味着责任担当和无私奉献。读这本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也是多年在工作中一直禀承的信念。 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希望和救星,他找到监狱长,救他,说这是他可以翻案的机会,只要找到那名犯人,再加上他的学生做证,他就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论语》专题课件(共66张PPT)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论语
• • • • • 第一节:孔子生平与著作 第二节:礼 第三节:仁 第四节:学与乐 第五节:权与中庸
孔子的生平与著作
1· 孔子的时代
孔子向往之过去:传统的周朝礼乐文明 孔子生活之现实:传统的秩序礼崩乐坏 孔子展望之未来:重建传统的礼乐秩序
·孔子的文化个性与人格魅力
孔子的文化个性:珍惜传承,因时变通
『21』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 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吾与点也”出自《论语· 先进篇》第26章。 原文如下: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孔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 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 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 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读bi四声) 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 哂之。
齐之辩士。授,与也。受,取也。古礼,男女不亲授 受,以远别也。援,救之也。权,称锤也,称物轻重 而往来以取中者也。权而得中,是乃礼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言今天下大乱,民遭陷溺,亦当从权以 援之,不可守先王之正道也。曰:“天 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 欲手援天下乎?”言天下溺,惟道可以捄之,非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者,
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
精微之极致也。惟君子为能体之,小人反是。君子
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 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第二章
“时中”小注:
(1)唯变所适,时指情境。 (2)时,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故能时中。历史意识。 (3)忧患意识。 “中”而不偏一端,端是危险的。
仁: (1)同情别人,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 (2)由同情别人出发,修养自己,凝炼品 性。 (3)由对人的同情上升为对于宇宙的理解 与同情。
论语
• • • • • 第一节:孔子生平与著作 第二节:礼 第三节:仁 第四节:学与乐 第五节:权与中庸
孔子的生平与著作
1· 孔子的时代
孔子向往之过去:传统的周朝礼乐文明 孔子生活之现实:传统的秩序礼崩乐坏 孔子展望之未来:重建传统的礼乐秩序
·孔子的文化个性与人格魅力
孔子的文化个性:珍惜传承,因时变通
『21』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 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吾与点也”出自《论语· 先进篇》第26章。 原文如下: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孔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 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 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 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读bi四声) 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 哂之。
齐之辩士。授,与也。受,取也。古礼,男女不亲授 受,以远别也。援,救之也。权,称锤也,称物轻重 而往来以取中者也。权而得中,是乃礼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言今天下大乱,民遭陷溺,亦当从权以 援之,不可守先王之正道也。曰:“天 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 欲手援天下乎?”言天下溺,惟道可以捄之,非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者,
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
精微之极致也。惟君子为能体之,小人反是。君子
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 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第二章
“时中”小注:
(1)唯变所适,时指情境。 (2)时,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故能时中。历史意识。 (3)忧患意识。 “中”而不偏一端,端是危险的。
仁: (1)同情别人,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 (2)由同情别人出发,修养自己,凝炼品 性。 (3)由对人的同情上升为对于宇宙的理解 与同情。
《论语》五则PPT课件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臣之所好者,道也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君与俱来
1. 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 省略宾语“之” ○ 告诉(误入桃花源)这件事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01 调,就是调整语序。主要针对倒装
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 语后置、谓语前置等。
02 求可使报秦之人
公冶长篇第五
Hale Waihona Puke 1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
2
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3
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4
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
5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年老的让他安逸,朋友们使他信任我,年轻的子弟们使他怀念我。”
2
《大学》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 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 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 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小人而无忌惮也。” 恐惧乎其所不闻。莫现乎隐, 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 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 地位焉,万物育焉。
周游卫、宋、曹、郑、陈、蔡等国。
○ (69——73岁)孔子返鲁前(483——479)
69岁儿死,71岁颜回死,72岁子路死
《论语》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 部书,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 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 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b.臣之所好者,道也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君与俱来
1. 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 省略宾语“之” ○ 告诉(误入桃花源)这件事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01 调,就是调整语序。主要针对倒装
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 语后置、谓语前置等。
02 求可使报秦之人
公冶长篇第五
Hale Waihona Puke 1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
2
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3
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4
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
5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年老的让他安逸,朋友们使他信任我,年轻的子弟们使他怀念我。”
2
《大学》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 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 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 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小人而无忌惮也。” 恐惧乎其所不闻。莫现乎隐, 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 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 地位焉,万物育焉。
周游卫、宋、曹、郑、陈、蔡等国。
○ (69——73岁)孔子返鲁前(483——479)
69岁儿死,71岁颜回死,72岁子路死
《论语》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 部书,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 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 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论语》ppt课件
社会责任
论语提倡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
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论语》ppt课件
• 《论语》简介 • 《论语》的核心思想 • 《论语》的名言警句 • 《论语》的现代意义
01
《论语》简介
《论语》的作者与成书背景
总结词
关于《论语》的作者,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 观点认为《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记录,另 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孔子的作品。成书背景方面,《 论语》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活 跃的背景。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论语》中重要的哲学思想 之一,主张在处理人际关系和事物时要 保持中正、平和的态度,避免过度或不
及。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理想的人生态 度和处事原则,通过保持中正、平和的 态度,可以避免偏颇和极端,达到和谐
与平衡的状态。
中庸之道还强调了适度原则,认为在追 求个人利益和社会进步时,要保持适度 和平衡,避免过度追求或过于保守的态
详细描述
关于《论语》的作者,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 观点认为《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记录,另 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孔子的作品。成书背景方面,《 论语》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活 跃的背景。这一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 动荡不安。同时,诸子百家兴起,各种思想流派涌现 ,为《论语》等经典著作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土壤。
该以平和的态度进行交流。
总结词
0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关于人际关系的名言
详细描述
这句话告诫人们要注重道义和仁慈,不要只看重利益和金钱。
总结词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详细描述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的心胸开阔和坦荡,而小人则常常心胸狭窄、 忧虑不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课件37张
韩国尊儒最甚
孔子在韩国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千百年 来,韩国每年都举行盛大的“释奠大祭”纪念孔子诞 辰。儒学外传的一千多年来,韩国受儒学影响最深。
【
颁
奖
辞 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
】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
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
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
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
孔子的故乡
曲阜是春秋 时期鲁国的都城, 是我国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创 始人孔子的故乡。
三孔——孔 庙、孔府、孔林。
一、孔子其人
⒈孔子的青少年时代 尼山降圣,生逢乱世
纥与颜氏女生孔子,祷 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 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 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 姓孔氏。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 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格言体 答问体 对话体 议事体
格言体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 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好动,有仁 德的人沉静稳重;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 的人长寿。”
2020/9/27
名著导读《论语》
29
答问体: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 的自信。
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 容易迷惑。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 定力去对抗外界。
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 与包容。
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 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 命的张力。
万名网民大调查 超过44%网民常看论语
与同学共勉:
阅பைடு நூலகம்,终身的承 诺!
世界上最动人的 皱眉是在读书时 那苦思的刹那;
孔子在韩国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千百年 来,韩国每年都举行盛大的“释奠大祭”纪念孔子诞 辰。儒学外传的一千多年来,韩国受儒学影响最深。
【
颁
奖
辞 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
】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
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
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
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
孔子的故乡
曲阜是春秋 时期鲁国的都城, 是我国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创 始人孔子的故乡。
三孔——孔 庙、孔府、孔林。
一、孔子其人
⒈孔子的青少年时代 尼山降圣,生逢乱世
纥与颜氏女生孔子,祷 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 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 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 姓孔氏。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 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格言体 答问体 对话体 议事体
格言体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 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好动,有仁 德的人沉静稳重;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 的人长寿。”
2020/9/27
名著导读《论语》
29
答问体: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 的自信。
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 容易迷惑。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 定力去对抗外界。
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 与包容。
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 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 命的张力。
万名网民大调查 超过44%网民常看论语
与同学共勉:
阅பைடு நூலகம்,终身的承 诺!
世界上最动人的 皱眉是在读书时 那苦思的刹那;
名著导读《论语》 ppt课件
名著导读《论语》
引言: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 的主要解释。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 二是复礼。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通过人们 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里强调的是 在承认个人有一定自由欲望基础上,人的道德自 觉,提倡人要克服欲望、约束自己,人们通过克 制自己,达到自觉守“礼”的境界。
•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在这里,在那里。
• 【译文】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 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 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3.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
• 【译文】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 臣子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 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4.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 巧:好。 • 色:脸色。
令:美好。 鲜:少。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 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评析】 儒家崇尚质朴,注重人的实际行动,反 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言行一致, 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空谈浮言,只说不做。
5.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述而》)
• 北辰:北极星。 所:处所,位置。 • 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 【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 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 环绕在它的周围。”
9.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举一隅 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 愤:心里想求通而未能通的样子。 启:开导。 • 悱:想说却又无法用言辞表达的样子。 发:启发。 • 隅:角、角落。 反:意思是类推。 • 不复:意思是不再告诉,不再次教育。
引言: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 的主要解释。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 二是复礼。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通过人们 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里强调的是 在承认个人有一定自由欲望基础上,人的道德自 觉,提倡人要克服欲望、约束自己,人们通过克 制自己,达到自觉守“礼”的境界。
•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在这里,在那里。
• 【译文】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 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 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3.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
• 【译文】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 臣子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 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4.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 巧:好。 • 色:脸色。
令:美好。 鲜:少。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 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评析】 儒家崇尚质朴,注重人的实际行动,反 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言行一致, 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空谈浮言,只说不做。
5.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述而》)
• 北辰:北极星。 所:处所,位置。 • 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 【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 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 环绕在它的周围。”
9.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举一隅 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 愤:心里想求通而未能通的样子。 启:开导。 • 悱:想说却又无法用言辞表达的样子。 发:启发。 • 隅:角、角落。 反:意思是类推。 • 不复:意思是不再告诉,不再次教育。
《论语》导读完整PPT课件
——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时 的宣言
一、孔子其人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 表”“千古圣人”,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 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其人
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 仁者远矣。”
为政治国
•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則民服;举 枉错诸直,則民不服。”
•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時。”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
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一部典籍
原因
(四)《论语》思想
➢1、仁礼思想 ➢2、为人处世 ➢3、为政治国 ➢4、好学深思
1、仁礼思想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三、《论语》其书
(一)《论语》简介
➢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 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 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一、孔子其人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 表”“千古圣人”,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 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其人
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 仁者远矣。”
为政治国
•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則民服;举 枉错诸直,則民不服。”
•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時。”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
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一部典籍
原因
(四)《论语》思想
➢1、仁礼思想 ➢2、为人处世 ➢3、为政治国 ➢4、好学深思
1、仁礼思想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三、《论语》其书
(一)《论语》简介
➢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 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 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论语ppt课件
论语
目录
• 论语简介 • 论语的核心思想 • 论语的智慧 • 论语的现代意义 • 论语的传播与影响
01
论语简介
《论语》的作者和成书背景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学界对《论语》的作者及成书背景存在争议,一般认为是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而成,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关于《论语》的作者,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观点 认为《论语》是由孔子本人及其弟子编撰而成,另一种观 点则认为是由孔子的再传弟子所记录和整理。由于《论语 》的内容涵盖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因此可以推 断出其成书时间应在战国初期,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
中庸思想
中庸思想是论语中的一种哲学观念,主张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应该采取适中的态度和方法,以达到最佳 的效果。
孔子认为,中庸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是人们应该追求的目标。通过中庸的思想,可以化解极端和偏激的 思维和行为,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中庸思想强调平衡、适度、折中、调和等价值观念,对于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和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
02
论语的核心思想
仁爱思想
仁爱思想是论语的核心,主张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关爱、尊重和帮助,以实现社会的 和谐与进步。
孔子认为,仁爱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更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只有通过仁爱,才 能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仁爱思想强调尊重他人、宽容差异、关注弱势群体等价值观念,对于塑造和谐社会 和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02
论语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治理国家的基础,启示现代国家重
视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
和谐社会
03
论语所倡导的和谐思想可以为现代国家治理提供启示,促进社
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目录
• 论语简介 • 论语的核心思想 • 论语的智慧 • 论语的现代意义 • 论语的传播与影响
01
论语简介
《论语》的作者和成书背景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学界对《论语》的作者及成书背景存在争议,一般认为是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而成,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关于《论语》的作者,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观点 认为《论语》是由孔子本人及其弟子编撰而成,另一种观 点则认为是由孔子的再传弟子所记录和整理。由于《论语 》的内容涵盖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因此可以推 断出其成书时间应在战国初期,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
中庸思想
中庸思想是论语中的一种哲学观念,主张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应该采取适中的态度和方法,以达到最佳 的效果。
孔子认为,中庸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是人们应该追求的目标。通过中庸的思想,可以化解极端和偏激的 思维和行为,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中庸思想强调平衡、适度、折中、调和等价值观念,对于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和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
02
论语的核心思想
仁爱思想
仁爱思想是论语的核心,主张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关爱、尊重和帮助,以实现社会的 和谐与进步。
孔子认为,仁爱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更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只有通过仁爱,才 能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仁爱思想强调尊重他人、宽容差异、关注弱势群体等价值观念,对于塑造和谐社会 和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02
论语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治理国家的基础,启示现代国家重
视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
和谐社会
03
论语所倡导的和谐思想可以为现代国家治理提供启示,促进社
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名著导读《论语》 (共45张PPT)
这两者都是成才的大忌。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要铭记在心:每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 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荀况 我为你今天的表现感到骄傲。 命运是不存在的,它不过是失败者拿来逃避现实的借口。 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门入室的旅程。 觉得自己做的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 假如你从来未曾害怕受窘受伤害,那就是你从来没有冒过险。 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宋《省心录》 做最好的今天,回顾最好的昨天,迎接最美好的明天。 战士的意志要象礁石一样坚定,战士的性格要象和风一样温柔。 没有人能替你承受痛苦,也没有人能抢走你的坚强。 就算你的朋友再多,人脉再广,其实真正对你好的人,你一辈子也遇不到几个。 稗子享受着禾苗一样的待遇,结出的却不是谷穗。 假如你从来未曾害怕受窘受伤害,那就是你从来没有冒过险。 青春如此华美,却在烟火在散场。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应当在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情无望之后再说闲话。伊索
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
3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 享年69岁。其正妻施氏大权在握, 19岁的孔母无法在孔家立足,带 着孔子和孟皮,回到了娘家曲阜 城内阙里,过背井离乡、寄人篱 下、受人歧视的艰难生活。
15岁时,孔子立志做学者。 27岁时,孔子开始创办私人学校。此后,孔子拥有 了较高的声誉。
55岁时,孔子开始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此后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 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论语》和《_孟_子
_》《_中_庸_》
《_大_学_》合称为
“四书”。
2020/7/11
名著导读《论语》
25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其体式归纳起来有: ●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 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 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 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 子的话为主。 另:每章的篇名都取第一句话的开头两个字。
56
2020/7/11
名著导读《论语》
57
1、对中国的影响 2、对全世界的影响
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 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成为整个东方 文化的基石,并影响着全世界各地。
孔子属于历史也属于现代,属于中 国也属于世界。
2020/7/11
名著导读《论语》
58
【 颁 奖 辞 】
2020/7/11
名著导读《论语》
44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力) 信(诚实) 习(温习) ❖这句中所包含的成语:
15岁时,孔子立志做学者。 27岁时,孔子开始创办私人学校。此后,孔子拥有 了较高的声誉。
55岁时,孔子开始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此后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 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论语》和《_孟_子
_》《_中_庸_》
《_大_学_》合称为
“四书”。
2020/7/11
名著导读《论语》
25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其体式归纳起来有: ●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 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 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 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 子的话为主。 另:每章的篇名都取第一句话的开头两个字。
56
2020/7/11
名著导读《论语》
57
1、对中国的影响 2、对全世界的影响
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 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成为整个东方 文化的基石,并影响着全世界各地。
孔子属于历史也属于现代,属于中 国也属于世界。
2020/7/11
名著导读《论语》
58
【 颁 奖 辞 】
2020/7/11
名著导读《论语》
44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力) 信(诚实) 习(温习) ❖这句中所包含的成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1《论语》 课件 (共57张PPT)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修身养性”是《论语》中的重要内容,道德 教化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文 明古国,是礼仪之邦,讲究个人修养有几千年的 良好传统。构建和谐的社会,也必须使每一个公 民都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 才能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社会更加和 睦和稳定。
六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忧虑,担心
否定句宾 语前置
【译文】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
只担心自己没有本事。”
【评析】强调在别人不了解自己,即在自己的品德、 学识等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不埋怨别人,而是反躬 自问,反省自己的不足。这段话表明,人要有自知 之明,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孔子一生
他在鲁国做过官, 又曾游说四方,一生 的主要活动是聚众讲 学,由此建立了中国 古代第一个私家学 派——儒家。
孔子, 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 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 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 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 才德,桃李三千。
明确:不同,前一个是动词,意思是“有了过错” ;后 一个是名词,意思是“过错” 。
【译文】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 了【。评析”】说的是一个人要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孔子认
为有过失是难免的,但要勇于承认,更要勇于改正;如果 坚持错误,不肯改过,错误就真地成为错误了。这段话不 仅说明了修身的方法,更强调了修身的一个重要原则。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 者寿。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修身养性”是《论语》中的重要内容,道德 教化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文 明古国,是礼仪之邦,讲究个人修养有几千年的 良好传统。构建和谐的社会,也必须使每一个公 民都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 才能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社会更加和 睦和稳定。
六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忧虑,担心
否定句宾 语前置
【译文】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
只担心自己没有本事。”
【评析】强调在别人不了解自己,即在自己的品德、 学识等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不埋怨别人,而是反躬 自问,反省自己的不足。这段话表明,人要有自知 之明,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孔子一生
他在鲁国做过官, 又曾游说四方,一生 的主要活动是聚众讲 学,由此建立了中国 古代第一个私家学 派——儒家。
孔子, 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 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 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 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 才德,桃李三千。
明确:不同,前一个是动词,意思是“有了过错” ;后 一个是名词,意思是“过错” 。
【译文】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 了【。评析”】说的是一个人要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孔子认
为有过失是难免的,但要勇于承认,更要勇于改正;如果 坚持错误,不肯改过,错误就真地成为错误了。这段话不 仅说明了修身的方法,更强调了修身的一个重要原则。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 者寿。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名著导读--论语(共40张PPT)
名著导读
2019/1/8
名著导读《论语》
1
追随着记忆的车轮,
我们走进《论语》
2019/1/8
名著导读《论语》
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 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 师了。”
2019/1/8 名著导读《论语》 19
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
罔:迷惑、茫然不解;殆:精神疲乏而招致危险。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 就会迷惑不解而无所得;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 就会精神疲乏而招致危险。”
2019/1/8 名著导读《论语》 8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一直宣传 自己的政治主张,终不见用,政 治抱负难以施展。
2019/1/8
名著导读《论语》
9
对历史文献的整理 孔子晚年整理“六 经”(《诗》《书》《易》 《礼》《乐》《春秋》), 以传先王之道。 删改鲁史官所记《春 秋》,成我国第一部编年 体史书。
2019/1/8
孔府大门
名著导读《论语》 36
孔庙,全称至圣庙,位于山东曲阜城中心。公元 前478年,鲁哀公于孔子故居立庙祭祀,这是孔庙最 早的雏形。汉代以后由于历朝对孔子的尊崇,孔庙 规模也越建越大,到今天已经发展成超过100座殿堂 的建筑群,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高耸挺拔的苍桧古柏间辟出一条幽深的甬道,既 2019/1/8 37 名著导读《论语》 使人感到孔庙历史的悠久,又烘托了孔于思想的深 奥。
2019/1/8
名著导读《论语》
1
追随着记忆的车轮,
我们走进《论语》
2019/1/8
名著导读《论语》
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 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 师了。”
2019/1/8 名著导读《论语》 19
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
罔:迷惑、茫然不解;殆:精神疲乏而招致危险。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 就会迷惑不解而无所得;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 就会精神疲乏而招致危险。”
2019/1/8 名著导读《论语》 8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一直宣传 自己的政治主张,终不见用,政 治抱负难以施展。
2019/1/8
名著导读《论语》
9
对历史文献的整理 孔子晚年整理“六 经”(《诗》《书》《易》 《礼》《乐》《春秋》), 以传先王之道。 删改鲁史官所记《春 秋》,成我国第一部编年 体史书。
2019/1/8
孔府大门
名著导读《论语》 36
孔庙,全称至圣庙,位于山东曲阜城中心。公元 前478年,鲁哀公于孔子故居立庙祭祀,这是孔庙最 早的雏形。汉代以后由于历朝对孔子的尊崇,孔庙 规模也越建越大,到今天已经发展成超过100座殿堂 的建筑群,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高耸挺拔的苍桧古柏间辟出一条幽深的甬道,既 2019/1/8 37 名著导读《论语》 使人感到孔庙历史的悠久,又烘托了孔于思想的深 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个人是谁?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政治家、教 育家孔子是也。孔子 ,名丘,字仲尼。孔子是对 他的尊称,孔老二是对他带点贬义的称呼。
.《论语》
10
头盖骨与众不同, 四周高中间低, 故名“丘”
.《论语》
11
孔子,名 丘 ,字 仲尼 ,儒 家学 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仁 ,政治上主 张 礼治,鼓励人们 入仕,即“出来做 事”。开私_人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 _三_千人,身通六艺者_七_十_二_人。孔子本人
.《论语》
1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 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
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2020/5/30
— —1998年全世界诺贝尔获奖者集会 巴黎时的宣言
名著.导《读论《语论》语》
2
追随着记忆的车轮, 我们走进《论语》
2020/5/30
名著.导《读论《语论》语》
3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等到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个 仙翁,从云彩中冉冉下降。其中一个说道:“天 生圣人,天降音乐。”
结果这个孩子一出生,就发现他与众不同。 怎么与众不,盛汤浆或饭食 的圆口器具。反盂,即头顶上中间低四面高),而 且面部有“七露”,眼露筋、耳露轮、鼻露孔、嘴 露齿,眼、耳、鼻又均双露,称为七露。看上去像 个怪物,他的父亲叔梁纥(hé)和母亲颜徵在就把 他扔在野地里了。后来,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老 鹰给他打扇子,遮蔽骄阳;又有一只老虎将他衔进 了一个山洞,并给他喂乳汁。这就是所谓的“龙生 虎养鹰打扇”的传说,这个传说至今还在曲阜一带 流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20/5/30
名著.导《读论《语论》语》
4
万 世 师 表 道 贯 古 今
2020/5/30
名著.导《读论《语论》语》
录的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录。宋儒把
《论语》和《_孟_子 _》《_中_庸_》
《_大_学_》合称为
“四书”。
2020/5/30
名著.导《读论《语论》语》
25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其体式归纳起来有:
●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
.《论语》
21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 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 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 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 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 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 国的知识份子。
.《论语》
地百 代 馨 香 德 配 天
5
删诗书,定礼乐,创儒 学,传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 坛,育才德, 桃李三千.
2020/5/30
名著.导《读论《语论》语》
6
2020/5/30
名著.导《读论《语论》语》
7
.《论语》
8
公元前551前,有一个叫颜徵在的女子在尼丘 山祝祷归家后,果然怀孕。待十月怀胎时,忽然 梦见一位垂髫的仙女,手牵着一只满身龙麟的独 角兽,背上坐着一小孩。仙女言:“此兽名叫麒 麟,专为送子而来。”
22
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
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
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
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2020/5/30
名著.导《读论《语论》语》
23
二、孔子思想
2020/5/30
名著.导《读论《语论》语》
24
《论语》是一部
_语_录_体散文集,
是孔子的_门_人_和 _再_传_弟_子__所辑
下、受人歧视的艰难生活。
.《论语》
15
15岁时,孔子立志做学者。 27岁时,孔子开始创办私人学校。此后,孔子拥有 了较高的声誉。
.《论语》
16
55岁时,孔子开始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此后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 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论语》
17
孔子51岁时,担任鲁国首 都的市长“中都宰”,政 绩卓著。在孔子的治理下, 鲁国大治。
14
公元前551年8月27日,孔子 诞生于鲁国昌平乡内“尼丘”山 的一个山洞中(今山东曲阜城东 南)。孔子因“尼丘”而名 “丘”,字“仲尼”(“仲”表
示排行老二)。 3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
享年69岁。其正妻施氏大权在握, 19岁的孔母无法在孔家立足,带 着孔子和孟皮,回到了娘家曲阜 城内阙里,过背井离乡、寄人篱
.《论语》
18
近70岁,孔子回到鲁 国。很受尊敬,享受 国老的待遇,但政治 上得不到重用。孔子 退而修诗书礼乐。
.《论语》
19
孔子因求仕得不到重 用,乃集中精力从事 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 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 人,身通六艺(礼、 乐、射、御、书、数) 者七十二人。
.《论语》
20
他先后删《诗》、 《书》,订《礼》、 《乐》,修《春秋》, 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 全面整理。老而喜 《易》,曾达到“韦编 三绝”的程度。孔子一 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 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 《论语》一书,成为后 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
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
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
子的话为主。
另:每章的篇名都取第一句话的开头两个字。
.《论语》
26
2020/5/30
名著.导《读论《语论》语》
28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 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 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 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 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 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 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 只有四年多。
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2020/5/30
名著.导《读论《语论》语》
12
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 想家之首。
2020/5/30
名著.导《读论《语论》语》
13
2020/5/30
名著.导《读论《语论》语》
.《论语》
10
头盖骨与众不同, 四周高中间低, 故名“丘”
.《论语》
11
孔子,名 丘 ,字 仲尼 ,儒 家学 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仁 ,政治上主 张 礼治,鼓励人们 入仕,即“出来做 事”。开私_人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 _三_千人,身通六艺者_七_十_二_人。孔子本人
.《论语》
1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 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
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2020/5/30
— —1998年全世界诺贝尔获奖者集会 巴黎时的宣言
名著.导《读论《语论》语》
2
追随着记忆的车轮, 我们走进《论语》
2020/5/30
名著.导《读论《语论》语》
3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等到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个 仙翁,从云彩中冉冉下降。其中一个说道:“天 生圣人,天降音乐。”
结果这个孩子一出生,就发现他与众不同。 怎么与众不,盛汤浆或饭食 的圆口器具。反盂,即头顶上中间低四面高),而 且面部有“七露”,眼露筋、耳露轮、鼻露孔、嘴 露齿,眼、耳、鼻又均双露,称为七露。看上去像 个怪物,他的父亲叔梁纥(hé)和母亲颜徵在就把 他扔在野地里了。后来,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老 鹰给他打扇子,遮蔽骄阳;又有一只老虎将他衔进 了一个山洞,并给他喂乳汁。这就是所谓的“龙生 虎养鹰打扇”的传说,这个传说至今还在曲阜一带 流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20/5/30
名著.导《读论《语论》语》
4
万 世 师 表 道 贯 古 今
2020/5/30
名著.导《读论《语论》语》
录的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录。宋儒把
《论语》和《_孟_子 _》《_中_庸_》
《_大_学_》合称为
“四书”。
2020/5/30
名著.导《读论《语论》语》
25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其体式归纳起来有:
●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
.《论语》
21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 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 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 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 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 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 国的知识份子。
.《论语》
地百 代 馨 香 德 配 天
5
删诗书,定礼乐,创儒 学,传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 坛,育才德, 桃李三千.
2020/5/30
名著.导《读论《语论》语》
6
2020/5/30
名著.导《读论《语论》语》
7
.《论语》
8
公元前551前,有一个叫颜徵在的女子在尼丘 山祝祷归家后,果然怀孕。待十月怀胎时,忽然 梦见一位垂髫的仙女,手牵着一只满身龙麟的独 角兽,背上坐着一小孩。仙女言:“此兽名叫麒 麟,专为送子而来。”
22
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
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
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
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2020/5/30
名著.导《读论《语论》语》
23
二、孔子思想
2020/5/30
名著.导《读论《语论》语》
24
《论语》是一部
_语_录_体散文集,
是孔子的_门_人_和 _再_传_弟_子__所辑
下、受人歧视的艰难生活。
.《论语》
15
15岁时,孔子立志做学者。 27岁时,孔子开始创办私人学校。此后,孔子拥有 了较高的声誉。
.《论语》
16
55岁时,孔子开始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此后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 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论语》
17
孔子51岁时,担任鲁国首 都的市长“中都宰”,政 绩卓著。在孔子的治理下, 鲁国大治。
14
公元前551年8月27日,孔子 诞生于鲁国昌平乡内“尼丘”山 的一个山洞中(今山东曲阜城东 南)。孔子因“尼丘”而名 “丘”,字“仲尼”(“仲”表
示排行老二)。 3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
享年69岁。其正妻施氏大权在握, 19岁的孔母无法在孔家立足,带 着孔子和孟皮,回到了娘家曲阜 城内阙里,过背井离乡、寄人篱
.《论语》
18
近70岁,孔子回到鲁 国。很受尊敬,享受 国老的待遇,但政治 上得不到重用。孔子 退而修诗书礼乐。
.《论语》
19
孔子因求仕得不到重 用,乃集中精力从事 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 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 人,身通六艺(礼、 乐、射、御、书、数) 者七十二人。
.《论语》
20
他先后删《诗》、 《书》,订《礼》、 《乐》,修《春秋》, 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 全面整理。老而喜 《易》,曾达到“韦编 三绝”的程度。孔子一 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 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 《论语》一书,成为后 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
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
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
子的话为主。
另:每章的篇名都取第一句话的开头两个字。
.《论语》
26
2020/5/30
名著.导《读论《语论》语》
28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 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 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 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 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 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 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 只有四年多。
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2020/5/30
名著.导《读论《语论》语》
12
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 想家之首。
2020/5/30
名著.导《读论《语论》语》
13
2020/5/30
名著.导《读论《语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