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说课稿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背景中国黄土高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面积约为39万平方千米。
由于此地区的环境特殊,土壤质地较差,且极易受到人为活动的破坏,导致土地流失问题十分严重。
水土流失问题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何治理水土流失问题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介绍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方式。
二、管控措施1.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
通过植树造林,可以提高水土保持的能力,保护土壤,避免水土流失。
同时,植树造林还可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2. 土地利用调整土地利用调整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布局,可以减少土地的裸露程度,防止水土流失。
3. 土地治理工程土地治理工程也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修建水土保持设施、改善耕地、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手段,可以减轻水土流失的程度,保护水资源,提高土地质量。
4. 生态移民生态移民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行生态移民政策,将居民定居在水土流失区域,开展退耕还林还田行动,可以减轻水土流失的程度,保护生态环境,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5. 加强监管加强监管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加强监测和管控,加强对于未经许可的采矿、采砂等行为的打击,可以缓解水土流失问题,保护土地和环境。
三、治理成果近年来,针对中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采取了植树造林、土地利用调整、土地治理工程、生态移民等手段。
这些措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数据显示,中国黄土高原的退化土地面积逐年递减,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区域经济开始逐渐崛起。
四、总结水土流失问题对于我国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黄土高原的治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采取一系列科学的措施,才能真正达到控制、缓解土地流失问题的目的。
当然,治理水土流失问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加强研究和实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理模式,为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作出更大的贡献。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 》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并概括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和读图分析,锻炼和提高读图分析和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学习,养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造成黄土高原支离破碎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水土流失原因分析教师呈现资料“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以黄河为例,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多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堆成一米宽、一米高的堤坝,它的长度是地球到月球距离的三倍。
为什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什么这么严重呢?”播放录像,学生观看,结合教材P28图6、32,学生思考,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角度去思考,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植被、土壤,人为因素包括毁林开荒、采矿、开垦放牧等方面)。
【问题】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1)自然原因①地形方面:黄土高原平地少,斜坡多,地面破碎。
②土质方面: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③降水方面: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
④植被方面:植被被严重破坏,大多数地区地表裸露。
(2)人为原因人类的过度开发(过度放牧、开矿、毁林开荒)①毁坏植被,陡坡耕种。
②过度放牧,减少植被覆盖率。
③各项工程建设中的不合理利用土地。
2、原因探究【过渡】为什么降水、植被、土质等会引发水土流失呢?结合教材P29活动,学生小组讨论探究:a、水土流失和地表植被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b、讨论不同土质、不同坡度、不同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学生回答】a、植被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植被破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说课稿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中图版必修第3册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3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板书: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下面我将从这6个部分来加以分析和说明。
首先看第一个部分说教材,它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通过研读教材,了解到第二章承接了第一章的内容,是在总论基础上的案例分析;第二章的第一节先介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第一节也是承前启后的一节,体现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案例的典型性,对后面学生学习其他案例知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设立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②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环境、经济和社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关系;③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④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和综合治理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②学会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③学会分析地理景观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②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环境观,从而培养因地制宜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③增强学生爱护区域环境的责任感。
3.教学重难点紧接着从教材分析和新课标要求出发,设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过渡:如何是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还就需要科学合理的教法。
)二、说教法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高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选用以下几种教法。
重点采用读图分析法,贯穿课堂,结合分组讨论法、直观教学法,尽量多渠道多角度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从而落实教学目标。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说课
中国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的治理
一.教材分析
(3).本节课知识跨度大,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 流失原因的探索,使学生对黄土高原脆弱 的生态环境有明确的认识,从而认识到治 理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的紧迫性,正确树 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第2课时讨论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措 施”打下基础,同时为分析其他区域的存 在问题及治理找出分析方法和解决问题的 思路。
通过讨论巩固 所学知识,同 时培养学生的 知识迁移能力。
教师 总结
展示小结提纲(如下) 提出思考题: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 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
疏理知识 课堂小结
小结提纲
自然原因
黄 土 高 原 水 土 流 失 原 因
人为原因
地貌 土壤 降水 植被
人地矛盾突出
不合理利用土地如开矿、无计划窑洞 等 植被破坏如陡坡开垦,伐薪,战争等
(2).本节课完成第1课时,水土流失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 问题之一,尤以黄土高原最为严重;本节内容以黄土高原为 典例,对水土流失的成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教材从自然原 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来分析,该方法是我们分析地理问题的 主要模式,教学中要让学生形成较为固定的思路。通过图文 说明黄土高原的特殊位置——过渡地带,这一特殊位置使得 该区域的自然条件复杂,导致“生态环境脆弱”。在讲解这 部分时,要突出说明“地理位置”对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影 响。
3.教材的重点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实验探究》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实验探究》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材用四个框题阐述了以下内容:文明的摇篮、风吹来的黄土、严重的水土流失以及水土保持。
本节课选取的教学内容源自“严重的水土流失”这一框题。
二、实验器材1、水土流失实验装置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模拟降水装置:铁架台、底部开孔塑料杯、塑料杯模拟地表装置:可调节坡度手机支架、自制透明塑料盒、地垫收集水沙装置:烧杯2、其它实验材料:塑料杯、黏土、沙土、草皮、自制刮土板图1 水土流失实验装置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1、实验装置的制作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简单易得,可推广性强。
2、实验装置的设计科学、操作简洁,可以准确控制实验条件,严谨实验结果。
(1)降水强度可控。
铁架台可以固定底部开孔塑料杯,使实验中模拟的降水稳定保持在相同位置。
调整塑料杯底部开孔数量的多少、大小及倒入的水量多少,可以模拟相同或不同的降水强度。
(2)地面坡度可控。
模拟地表装置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支架坡度,改变装土的透明塑料盒的角度,从而模拟相同或不同的地面坡度。
(3)土层厚度可控。
利用自制刮土板来回反复刮动,可使透明塑料盒内的土层厚度保持一致、分布均匀。
3、一具多用,拓展实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在研究影响水土流失因素的实验基础上,增加一些小配件,例如塑料泡沫制作的大坝,拓展到治理水土流失的实验--打坝淤地。
让学生探索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既为后面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学习打下基础,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1、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植被覆盖率越高,保持水土能力越强。
2、土质越疏松,土壤颗粒间空隙越大,渗水性越强,更易被侵蚀。
3、造成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
暴雨的降水量多、对地面冲击力大,对土壤的侵蚀作用强。
4、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速度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
五、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实验能直接体验到水土流失,感受到植被、土质、坡度、降水强度的不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逐步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实验探索》说课稿(全国优质实验说课资料)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实验探索》说课稿(全国优质实验说课资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实验探索说课稿一、实验背景及意义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泥沙淤积等问题,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开展水土流失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实验目标1. 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现状和特点,掌握水土流失的基本规律。
2. 探讨不同植被覆盖、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3. 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持。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准备- 收集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
- 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指标和方法。
-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测速仪、流量计、土壤样品等。
2. 实验设计与方法-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土高原不同区域进行采样。
- 通过对土壤物理性质、植被覆盖度、地形地貌等因素的调查,分析水土流失的现状和特点。
- 利用人工降雨实验,模拟不同降雨强度和时长条件下水土流失的情况。
- 采用侵蚀模型法,计算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土壤侵蚀量。
3. 实验数据分析-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探讨各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程度。
-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总结水土流失的基本规律。
- 提出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的建议和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因素对水土流失具有重要影响。
- 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土壤侵蚀量呈现差异,说明水土流失程度可随风化作用的增强而加剧。
- 人工降雨实验表明,降雨强度和时长是影响水土流失的关键因素。
2. 实验讨论-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各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机制。
- 对比不同实验条件下水土流失程度的差异,验证实验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防治策略。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说课稿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下面我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方面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的措施从本节教材来讲,是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的措施。
课标除水土流失外还提到荒漠化、森林、湿地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等环境问题,说明不同区域典型环境问题不同。
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灵活运用水土流失的分析方法去分析其他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节课承接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内容,是在总论基础上的案例分析。
同时又是第二章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节课,体现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案例的典型性,对后面学生由浅入深学习其它案例知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教材首先概括了区域可持续发展内涵以及各种环境问题,突出水土流失问题并描述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其次教材重点从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治理三方面对水土流失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课后的案例研究中教材又对洞庭湖湿地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做了阐述。
课本这样的安排体现了本节课重点应让学生掌握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治理措施,另一方面为学生因地制宜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了方法和理论依据。
学情:学习本节课的优势:重点班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强、思维活跃;通过前面的学习对可持续发展、区域差异、环境问题等知识有了一点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分析能力。
因此教学时我给学生布置一些网络查找,实践调查,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课堂上设计了一些问题、图片、资料等引导学生独立分析,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积累,增强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为本节教学服务。
学习本节课的不足是:学生的区域地理知识基础较差;实践经验少对某些治理措施难以理解。
充分利用课本上“黄土高原范围和地形图”以及自制的一些“黄土高原景观图片”引导学生熟悉黄土高原环境特征并掌握区域环境的描述方法。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实验性研究》说课稿(全国优秀实验说课样本)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实验性研究》说课稿(全国优秀实验说课样本)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实验性研究说课稿一、实验背景与意义1.1 实验背景黄土高原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土地资源退化、生态环境恶化,而且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开展水土流失的实验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实验意义通过实验性研究,可以揭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内在规律,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水土保持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水土流失防治的认识和参与度。
二、实验目标与内容2.1 实验目标1. 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及特点;2. 探究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3. 提出针对性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2.2 实验内容1. 水土流失现状调查与分析;2. 水土流失影响因素研究;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试验。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3.1 实验方法1. 实地调查法:通过野外考察、访谈等方式收集水土流失现状数据;2. 室内实验法:采用土壤侵蚀试验设备,模拟水土流失过程;3. 数据分析法: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2 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确定实验区域,搭建实验场地,准备实验设备;2. 实验阶段:按照预设的实验方案进行水土流失模拟实验;3. 数据收集与分析阶段:记录实验数据,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进行结果处理。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4.1 实验结果1. 得出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2. 识别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3. 评估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效果。
4.2 结果分析1. 分析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为制定水土保持政策提供依据;2. 探讨水土流失影响因素,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支持;3. 评估防治措施效果,指导实际水土流失防治工作。
五、实验结论与建议5.1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现状严重,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2. 水土流失主要受地形、土壤、植被等因素影响;3. 针对性地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水土流失程度。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说课稿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性,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黄土高原地区的特点、水土流失的原因和防治措施等知识,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环境保护、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原因: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质构造、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导致土壤贫瘠,植被稀少,易于水土流失。
3.危害: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贫瘠,农作物产量降低,水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4.防治措施:包括植树造林、草地建设、水土保持工程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生动展示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水土流失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黄土高原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自然环境特点。
3.案例分析: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doc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北民大附屮地理组曹炸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1.课程标准解读:(1)不同区域应作为学习区域环境问题的载体,学生以某一区域为实例,由认识该区域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入手,从生态环境问题的现彖、成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展开学习;(2)人地才盾是由于环境本身以及人类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过度索取造成的,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不同,女口:体现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环境问题是水十.流失,而西北内陆地区则是荒漠化问题等;(3)教学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作为案例引述问题,通过分析产生原因、对区域发展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展现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4)区威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常常与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屮存在问题密切相关。
如:水土流失的形成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地等有着内在必然联系。
因此,不能把上述问题孤立起來讲述,而要帮助学生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和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症结所在,从而找到环境综合治理的有效对策。
2.学情分析(1)己储备的知识及优势:必修1和必修2中介绍了地理坏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通过对必修3第一章的学习,对区域的概念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思路有了一定的了解。
优势在于我校学生來口于宁夏各个市县,对其当地地理环境有切身体会,特别是宁南地区学生对当地的环境问题感同身受,可以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
(2)可能存在的问题:初小地理基础不一,部分地区在初小时并不重视地理学习,使有些同学辨识地图的能力较弱,读图分析能力不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但是发散思维不足, 分析问题能力有待提高。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原因和治理措施;(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区域的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办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树立止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实验深度探索》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报告)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实验深度探索》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报告)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实验深度探索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报告)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一名来自黄土高原地区的教育工作者,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个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实验的深度探索说课稿。
这个实验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奖项,我希望通过这个说课稿,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水土流失现象,进一步提高我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一、实验背景及意义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土地资源的退化,还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人类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揭示水土流失的机理,寻找有效的治理方法,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水土流失实验研究。
这个实验旨在通过模拟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土流失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实验目标与任务1. 实验目标:- 了解水土流失的定义、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掌握水土流失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 实验任务:- 设计并搭建一个模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实验装置;- 通过实验观察水土流失现象,分析水土流失的规律;- 探讨水土流失治理方法,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三、实验原理与方法1. 实验原理:-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力作用下被侵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与地形、土壤、植被、降雨等因素有关;- 通过模拟实验,可以揭示水土流失的机理,为治理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
2. 实验方法:- 采用自制实验装置,模拟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过程;- 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控制,调整降雨强度、土壤坡度等参数,观察水土流失现象;- 利用测量工具,收集实验数据,分析水土流失规律;- 结合实际情况,探讨水土流失治理方法。
四、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1. 实验步骤:- 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 搭建实验装置,调整参数;- 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提出治理建议,进行交流与讨论。
《实验研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详细探究》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实验研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详细探究》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实验研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详细探究说课稿一、实验背景与意义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然而,该地区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已成为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研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机制及治理措施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实验目标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探究不同植被覆盖、土壤类型和坡度条件下水土流失的特点和规律,为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验原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土壤、植被等,人为因素包括农业生产、工程建设等。
本实验通过改变植被覆盖、土壤类型和坡度等条件,观察水土流失的情况,以探究不同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四、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黄土、植被模型、水、量杯、尺子等。
2. 实验设备:实验台、水泵、喷壶、摄像机、电子秤等。
五、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模型:根据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制作一个模拟坡面,坡面长度为1米,坡度可调。
2. 准备实验土壤:将黄土均匀铺设在坡面上,厚度约为5厘米。
3. 设置不同植被覆盖:在坡面上设置不同植被覆盖率,如0%、10%、30%等。
4. 进行模拟降雨:使用喷壶喷洒水,模拟降雨过程。
降雨强度可调,以保证均匀降雨。
5. 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观察水土流失的情况,并使用摄像机记录实验过程。
实验结束后,测量并记录土壤流失量。
6.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探究不同植被覆盖、土壤类型和坡度条件下水土流失的特点和规律。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发现,植被覆盖率越高,水土流失程度越低;土壤类型对水土流失有一定影响,黏土质地土壤的水土流失程度较低;坡度越大,水土流失程度越高。
2. 实验分析:植被具有保持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抗冲能力的作用,因此植被覆盖率越高,水土流失程度越低。
土壤类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可能与土壤的颗粒组成、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等因素有关。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3说课稿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3 说课稿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
失的治理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说课教案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
行分析
一、说教材
《中国黄土高原》是中图版必修3 教材第二章第一节课题。
在此之前学
生们已经学习了可持续发展有关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
的作用。
因此本课题是以案例形式深入研究生态环境的方面相关内容、是
可持续发展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课标解读
1、学生应知道水土流失的概念黄土高原的区域概括。
2、教材内容是“抛砖引玉要注重水土流失分析方法的培养而不是只关注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措施。
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即要引导学
生学会分析材料从而找到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措施是教师引导学生分
析而不是教师自己分析更不是直接告诉其答案。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
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说课
一、教材分析----重、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二、教法、学法
这节课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引为主轴”的思路
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发现问题、
再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探究的方法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
失的成因,让学生意识到加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根据本节知识的特点我准备采用以下方法来教学:多 媒体直观教学法、启发诱导式教学、读图分析法、提问 法和讨论法等方法来教学。
(地理必修3)中国地图出版社
导航
1 2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3 4
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中图版《地理》必修三第 二章第一节,前面第一章已经介绍了有关区 域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在学生 对中国的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关 于具体案例的进一步的学习。本节教材是区 域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方面,通过案例形式 研究生态环境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 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直立性,
土质疏松
资料三: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降水特点 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
延 安 降 水 量 及 气 温 曲 线 图
资料四:
资料四:
读右表,说说植 被对减少水土流失起 着什么样的作用。 植被减少使相同 降水条件下河流径流 量加大,侵蚀加剧, “水”的流失和“土” 的流失量大大增加。
三、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探究活动 自主学习 课堂练兵 课后作业
1、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增加 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新知 识的求知欲。
• 水土流失的概念
指在水力、重力、风 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综合 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 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详细实验研究》说课稿(全国优质实验说课文档)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详细实验研究》说课稿(全国优质实验说课文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详细实验研究说课稿一、实验背景及意义1.1 实验背景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然而,该地区水土流失问题严重,长期以来一直是科学研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土地资源退化、生态环境恶化,而且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1.2 实验意义为了深入研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规律和机制,探寻有效的治理措施,本实验通过模拟实验和现场观测相结合的方式,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进行详细研究,旨在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危害。
2. 掌握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方法及原理。
3. 分析不同植被覆盖、不同坡度条件下水土流失的特点。
4. 探讨水土流失的治理技术及效果。
三、实验原理3.1 水土流失定义水土流失是指地表土壤在水力和风力作用下,发生破坏、迁移和堆积的过程。
3.2 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1. 植被覆盖:植被具有保持土壤结构、减少土壤侵蚀的作用。
2. 坡度:坡度越大,土壤侵蚀力越强。
3. 土壤性质:土壤粘性、结构、孔隙度等影响水土流失程度。
4. 降雨:降雨强度和频率对水土流失有重要影响。
四、实验材料与设备1. 黄土: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模拟实验的主要材料。
2. 植被:草本、灌木等植物,用于模拟实验中的植被覆盖。
3. 实验箱:模拟水土流失实验装置,包括坡度和降雨设备。
4. 测量仪器:量筒、天平等,用于测量实验数据。
五、实验步骤1. 制备实验土壤:采用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模拟实验条件。
2. 设置实验组:根据研究目的,设置不同植被覆盖、不同坡度条件下的实验组。
3. 进行模拟实验:利用实验装置,模拟实际降雨过程,观察水土流失现象。
4. 采集数据:通过测量仪器,采集实验过程中的降雨量、土壤侵蚀量等数据。
5.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探讨不同条件下的水土流失特点。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6.1 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水土流失特点1. 植被覆盖度与水土流失程度呈负相关。
《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的实验》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实例)
《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的实验》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实例)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的实验说课稿一、引言大家好,我是XX学校的XX老师。
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份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的实验探究课题。
本实验是我校参加全国获奖实验的说课实例,希望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影响,并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与分析能力。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模拟黄土高原的环境条件,观察和研究水土流失现象,以增强学生对该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验原理1. 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特点: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土壤组成等。
2. 水土流失的原因:解释降雨、坡度、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3. 实验设计:设置不同坡度的模拟土坡,在不同降雨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水土流失的情况。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设备。
2. 实验设置:搭建模拟土坡,设置不同坡度的试验组。
3. 实验操作:控制降雨条件,进行实验观察。
4. 实验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5.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探究水土流失现象的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相同降雨条件下,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2. 不同土壤类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也不同,黄土高原的土壤更容易发生流失。
3. 水土流失会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学生们深入了解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他们培养了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此外,本实验也激发了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七、实验拓展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认识,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和当地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设计和探究,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们对环境问题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说课稿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说课稿老师、同学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下面开始说课。
跟据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首先,对于教材的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选自高中教材中华中图版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主题六,本节课主要介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影响及综合治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应用,也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解决现实复杂情境问题的能力。
其次,是对学生的分析: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自然地理基础及人文地理的相关内容,对于自然环境要素及其相互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也能够跟据地理、图文资料进行地理知识分析,学生具备分析情境问题的能力,但是迁移运用能力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人地协调观:通过图文资料,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增强爱护自然的责任心。
2、综合思维: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叠加图层,综合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3、区域认知:借助图文资料,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概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为因地制宜发展提出策略。
本节课的重点为分析该地存在的环境问题及提出综合治理策略,难点为治理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策略。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为讲授法、地图法、情境创设法、小组合作法来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设计思路环节一:识黄土“千沟万壑”教师展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景观及黄河下游地上河景观,请学生思考为何会形成该类景观?观看图片,描述黄土高原及黄河下游的地貌景观,思考地貌形成的原因。
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当地的地貌形态,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析“水土流失”之因教师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借用ArcGIS绘制的不同图层,将黄土高原地区的不同图层叠加。
在分析不同图层时播放相关要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实验,辅助学生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说课稿
刘俊元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第一课时,下面是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中图版《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内容,第一章介绍了有关区域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在学生对中国的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关于具体案例的进一步的学习。
本节教材是区域可持续发展中一个方面,通过案例的形式研究生态环境问题。
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多,时间关系把这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今天讲第一课时主要讲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2.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出现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设置问题情景,来观察、尝试分析讨论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分析地区的人地矛盾,掌握逻辑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客观规律,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观,培养可持续的发展观;
增强学生爱护区域环境的责任感。
3.重点、难点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重点为:黄土高原概况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难点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二、说教法和学法
这节课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引为主轴"的思路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探究的方法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以及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并为下节课学习治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打下基础,体验学习的过程和乐趣。
主要采用实验观察法、案例教学法和探究性学习法,化难为易,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因为本节
课教材目的是通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同类问题的能力,做到举一反三。
三.说教学手段
为了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现教学内容,本节课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
四.说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观看几张黄河的图片,体会黄河的特征-----含沙量大;留下悬念
2.第二章主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因此首先简要介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3.介绍水土流失的概念,通过观察对比试验,归纳水土流失的原因;介绍我国水土流失情况;
4.读图归纳黄土高原的范围、地表特征;
5.结合图表、图片,逐个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6.小结
7.课堂巩固练习
8.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内容,让学生课后做练习册1-5、9、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