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的制定。
1、背景(1)、国内形势:中国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来解决国内问题。
(因此外交要开拓新局面,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2)、国际环境:特点:社会主义阵营pk资本主义阵营○1西方发达国家:孤立封锁新中国。
○2社会主义国家:支持和帮助新中国。
○3亚非拉新兴国家:客观上和新中国相互配合。
(因此新中国只有依靠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加强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联系,才能维护国家利益。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是?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反对其它国家干涉我国内部事务,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标准来处理本国事务和国际事务。
从而达到维护自己的利益与世界和平的目标。
这是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总原则,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过渡]建国初期这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哪些基本的方针呢?这些方针实行又有什么意义呢?3、基本方针:]近代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关系?为什么说“另起炉灶”使中国在政治上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西方大国与旧中国的关系是一种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
“另起炉灶”表明新中国要改变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史,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外交关系,保障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
[ 历史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各种特权,长期以来这些特权侵害了我国主权,并使帝国主义在中国形成了一定的势力和影响。
对于新中国成立伊始究竟应当走什么外交路线个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我国政府应当一边倒,也有人认为应当在美苏两大阵营之间走中间路线,你同意哪一种,谈谈你的看法?(1)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和帮助;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
企图扼杀新中国。
(2)对“一边倒”方针的理解:所谓“一边倒”是指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一节新中国初期外交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主
要在于
()
A.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B.它是我国外交成熟的标志
”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意在考查学生获 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日内瓦会议时,中 苏关系尚未恶化,A项错误;中国尚未恢复在联合国的合 法席位,B项错误;当时,中美关系尚未缓和,更谈不上 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C项错误;“必须走出去”意 为参加国家间的活动,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D 项正确。
作为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 以达到上述共同目的。
原则:
各国主权平等;
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会员国不得侵犯它国的领土完 整或政治独立;
不得干涉它国内政;
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的必要范围内应确保非会 员国遵循上述原则;
联合国组织不得干涉在本质上 属于任何国家内管辖的事 项,但这项规定不应妨碍 对威胁和平、破坏和平以 及侵略行径采取强制行动
总
国际形势
国家性质
国家利益
原
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基本方针
①“另起炉灶” “学习思考”
②“一边倒”
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949年底至1950年初 毛泽东出访苏联
1950年2月,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新中国确立的外交方针是
新中国确立的外交方针是新中国成立之初采取了三大外交方针,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这是随着人民革命的节节胜利而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另起炉灶”,是指新中国不会承认和继承南京国民府的外交关系,与外国的国家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重新建立。
从1948年2月至1949年4月,中共中央多次发出外交工作的指示,其中主要有:第一,保护外侨及其国家代表机关。
第二,不承认旧的外交关系。
“凡属被国民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只把他们当作外国侨民待遇,但应予以切实保护。
”第三,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
因为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的政府自己解决。
”《共同纲领》第56条规定:“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说与外国(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时机和条件,就是清除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特权和影响后,再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1949年1、2月间,毛泽东在西柏坡会见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的谈话中首先提出这个主张。
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进一步指出:“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
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一天它们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
”“一边倒”,就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相对抗的格局,美帝国主义坚持与中国共产党为敌,在解放战争时期扶蒋,也由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发展前途,决定了未来的新中国在对外关系上必须实行“一边倒”。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互 不 干 涉 内 政
互 不 侵 犯
平
必然结 果
领互 土相 互 相 完尊 尊 整重 重 主 领 权 土 和 主 权
1955 必备条件和基础, 是核心
共
1954 实现共处 条件 保 证
处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期间,同印、缅两国 总理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图为
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回答: 万隆会议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材料:(万隆会议)会议发言中,大多数代表都谴责殖民 主义、种族主义,但由于受到美国的挑拨,有一个国家的代表 团团长诬蔑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还有一个国家的代 表团团长也声称,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 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知识梳理
背景
国家 利益 国家 性质 国际 环境 国家 实力
政策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 子 再请客”
成就
出现第一次建交热 初期实践成果: 与苏联结盟
独 立 自 主( 的基 本 和方 平针 外) 交 政 策
外 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 外交政策成熟: 就 参加日内瓦会议 走向
参加万隆会议 国际舞台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 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 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和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 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 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3、正如周恩来所说;“我们的方针是宁愿 等一等”,这是为了“先把帝国主义势力 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他们活动的余地 。”与此直接相关的外交方针是() • A“另起炉灶” B 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 • C 求同存异 D“打扫干净屋子再 请客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1.建国初期:外交的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主要包括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建立正常国家关系、争取国际支持等。
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一政策旨在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和平共处,反对霸权主义和侵略行为。
2.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在这段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更加积极,坚定地支持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解放运动。
中国积极参与亚非大陆会议,提出“亚洲深层次国际问题”,并支持非洲国家在联合国争取独立和平等的地位。
此外,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在一系列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援助朝鲜抵抗美国侵略、支持越南抗法斗争等。
3.文化大革命时期:外交政策受到革命理论的影响,中国强调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反对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主张打破“大国霸权”。
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国内政治动荡,外交政策受到影响,国际交往受限。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为国内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并倡导和平崛起和公平正义。
中国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进行贸易,同时倡导多边主义,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中国于1971年恢复对联合国合法代表性,重塑了其在国际社会的声誉。
从那时起,中国就致力于多边主义、国际合作和国际制度的改革。
5.新世纪以来:中国外交政策进一步从注重国内改革和经济建设转向全球影响力的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倡议和合作机制,如“一带一路”倡议、亚信、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
中国也加大了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大国的沟通和合作,通过外交手段参与解决一系列的国际问题,如朝核问题、气候变化等。
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保卫国家安全到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从在国际事务中扮演“弱者”的角色到积极主动推动国际合作的变化。
新中国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是中国面临的重要任务。
在推进国家建设的同时,新中国必须积极应对国际环境的挑战,并与各国建立稳定的关系,确保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新中国初期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一、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这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这些原则体现着中国坚守独立自主和国际公平正义的立场。
二、友好邻邦关系的建立新中国在国际关系中注重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
与苏联的友好关系和援助是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联对新中国进行经济援助,提供了军事支持,并在国际舞台上支持中国的声音。
与印度、缅甸等邻国的友好关系也是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重点。
实现与周边国家的和平共处,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国际势力博弈与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初期的国际关系也受到了国际势力博弈的影响。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对朝鲜的支持引发了美国的强烈反应,导致冷战武装冲突升级。
这场战争不仅检验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坚持,也向世界表明中国的实力和意愿参与国际事务。
四、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新中国初期积极参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加强了国际交流与互动。
例如,中国积极参与亚非会议,提倡亚非国家的合作与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也参与了国际红十字会等组织,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展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参与和负责任的角色。
五、与联合国的合作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获得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标志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合法地位得到了认可。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和各类国际会议,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贡献力量。
此外,中国积极推动亚洲和非洲国家在联合国的地位和发言权的提升,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
新中国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是新中国重要的发展任务之一。
通过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友好邻邦关系、积极参与抗美援朝战争、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以及与联合国合作等方面的努力,新中国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独立和发展的权益,并为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找到了合适的定位。
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与发展
一、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是一个由封闭到开放的历程。
在新中国成
立初期,中国面临着国内生产力有待提高、经济发展严重落后、
外交事务相对薄弱等众多复杂的问题,因此不得不采取了一个相
对封闭的政策。
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
进和国际环境的变化,中国逐渐转向了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国际
事务的参与也逐步增多。
二、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
1.亲近周边
亲近周边国家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
尤其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就开始积极地与亚洲和世界各
国开展合作,深化与邻国的经济关系,加强与周边稳定有序的关系。
相对于欧美等大国的关系,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加
紧密,更加务实。
2.维护国家主权
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也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
中国是一个拥有
一亿四千万左右的人口和面积超过90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因此
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以及主权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
中以维护国家主权和治理地区的稳定为首要的目标。
3.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
12年来,中国一直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
在如今的国际环境下,各国间的关系日趋紧张,全球治理机构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加重。
为了更好地应对种种挑战,中国积极参与各种全球治理机构,并积极倡导建立公正、公平、有效的全球治理体系。
总体来说,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虽然较为曲折,但是它在追求国家利益的同时,也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2版:第16讲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步步高)
第16讲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形成。
2.外交方针: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1)“另起炉灶”①含义: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②意义:这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①含义: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②意义: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3)“一边倒”①含义: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②意义:这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误区警示“一边倒”不是唯意识形态而论,而是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美国孤立中国和美苏对抗的大环境下,毛泽东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旗帜鲜明地站在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以巩固新生政权,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
但“一边倒”不是唯意识形态而论,而是立足于国家根本利益。
当时中国还积极发展与部分西方国家、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的关系,体现了当时中国外交政策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3.外交成就(1)第一次建交高潮: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与苏联等17国建交;1949年12月,毛泽东出访苏联,1950年2月,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时间:首次提出是在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②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③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内容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成果推动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成功意义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图解历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突出特点概念阐释“求同存异”方针(1)同:中国和亚非国家都曾遭受殖民统治;都面临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都要求加强团结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3)“一边倒”: 含义: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意义:它不仅表明了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也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胜利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 中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1950.01.18 越南
1950.04.01 印度
1950.04.13 印度尼西亚 1950.05.09 瑞典
1950.05.11 丹麦
1950.06.08 缅甸
1950.09.14 列支敦士登 1950.09.14 瑞士
最早于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参加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关 系问题谈判的印度政府代表团时提出来的,“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 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 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 定的坚定力量。
三大外交政策
(1)“另起炉灶”: 含义: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意义:它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 外交关系。
意义: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
60年代“两只拳头打人” 原因:这一时期国际形势的特点是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从苏共20大起,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4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之小船创作第14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标要求]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自主学习夯基固本]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及其成就1.背景□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资本主义阵营和□2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总原则新中国始终奉行□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基本方针(1)“另起炉灶”:不承认□4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2)“一边倒”:旗帜鲜明地站在□5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6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在此基础上,再与一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4.主要成就(1)1949年10月2日,□7苏联宣布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
随后,保加利亚等国相继与中国建交。
(2)1949年12月,□8毛泽东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1950年2月,两国签订《□9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及其他一系列经济援助协定。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1953年□1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
2.目的争取□2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为国内即将展开的□3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3.提出(1)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4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5周恩来首次提出了“□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准则。
4.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7领土完整、互不侵犯、□8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9基本准则。
三、走向国际舞台1.参加日内瓦会议(1)概况:□11954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这是新中国□2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新中国外交方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方针1、国际背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帝国主义封锁包围新中国。
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基本方针:①“另起炉灶”含义:不承认国民政府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作用: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建立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②“一边倒”含义: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作用:使新中国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取消其特权。
作用:巩固独立与主权。
练习:1、1949年周恩来致信细甸外长伊蒙,表示在缅甸与国民党政府断绝关系之后,中国“愿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缅甸建立外交关系。
1950年1月4日,周恩来致函印度总理尼赫鲁,也表达了完全相同的建交意愿和原则。
这表明A.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B. 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中、缅、印三国外交形势类似D. 中国外交以周边国家为主要对象A2.(2020·淮南二模)1948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多次强调: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和平共处。
这表明我国外交()A.始终坚持不结盟原则B.走出美苏冷战的阴影C.因形势的变化而调整D.已经打开全新的局面解析:选C。
3.1952年4月,周恩来在一次我国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资本主义世界并不是铁板一块,我们应该区别对待”。
这一外交思想()A.突破了“一边倒”外交方针B.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体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D.促成全方位多边外交局面答案:C4.(2020·兰州二模)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让我们最大限度地团结了更多的国家,让中华人民共和国摆脱了被孤立的状态,改变了周边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敌对立场。
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
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49年建国初期。
在这个阶段,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争取国际认可,并扩大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
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新中国外交政策经历了几个重要的转变。
首先,在冷战时期,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建立了紧密的关系。
中国发起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议,旨在推动国际和平与发展。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并通过援助项目和支持解放运动来加强南南合作。
然而,1970年代发生了重大的外交转变。
中国与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开始寻求与西方国家的接触。
这一时期,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政策吸引了外资和技术,并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加强了经济和贸易往来。
外交重心也逐渐转向更加多元化和综合性的外交政策。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全球贸易体系的一部分。
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多边机制和国际组织,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亚洲、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合作,并促进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
如今,中国外交政策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并通过倡导多边
主义、维护国际规则和推动合作发展来实现这一目标。
与此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性挑战,例如气候变化和恐怖主义等。
中国外交政策正努力实现国家的和平发展和世界的共同繁荣。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一、新中国建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外交战略主要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三大外交政策。
这种“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实施时间大体上是从 1949 年 10 月到 50 年代末。
其基本特点是: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主张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主权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不急于解决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承认和建交问题,而是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与残余势力,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决定与苏联结成同盟,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道,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斗争,以此来维护国家的安全,巩固社会主义政权,促进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具体来讲,所谓“另起炉灶”,周恩来解释说,就是要同旧中国丧权辱国外交一刀两断,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所谓“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重新加以审查,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影响之后,再请外国客人进来。
所谓“一边倒”,就是要站在当时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的一边。
但是,一边倒”并不意味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丧失独立性而跟着苏联亦步亦趋,并不意味着中国成为苏联的“卫星国”,中国的外交政策仍然是独立自主的,中国与苏联是平等的。
平等原则、独立自主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我们一边倒是和苏联靠在一起,这种一起是平等的。
”一边倒”战略方针是新中国政府从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出发,独立自主地制定出来的。
二、新中国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40年代末50 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战略是三方面选择的结果。
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通过会议选举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领导班组。
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向各国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会议结束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各位委员集体出发,乘车出中南海东门,前往天安门城楼出席开国大典。
下午3时,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切都百废待兴,我们不光要努力去发展,也要搞好外交工作。
当时的国际环境,正值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等,非常适合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走向世界的舞台。
但是有利就有弊,因为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外加中国共产党刚刚打败由美国扶持的国民党,美国对新中国采取封锁、孤立、包围的政策,并不利于新中国的外交,不过好在当时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超级大国苏联和中国有利益关系。
所以新中国在苏联的背后可以慢慢发展。
当时我们的《共同纲领》指出我们的外交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一、50年代1、方针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为此,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
“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要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对者“钻进来”捣乱。
“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人民,共同奋斗。
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统一战线”。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2、原因:国际方面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经济封锁、外交故里、军事包围和威胁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系列国家走上了人民民主道路,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⑶广大的亚非拉国家纷纷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国内方面⑴新中国成立,是中国能够执行独立自主外交的前提⑵政权急待巩固,经济急待恢复,创造和平的建设环境⑶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树立新中国的国际形象。
3、主要成就:①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就与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也就是说17个国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唯一的合法主权国家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解决中印之间的国家准则,也成为解决国家之间的基本准则,反映了我国外交的政策的成熟③日内瓦会议凸显了我国作为世界五大国的地位④万隆会议提出的“求同存异”主张,不仅是的万隆会议成功召开,而且成为“万隆精神”的核心内容。
二、60年代1、方针:“两个拳头出击”2、原因:60年代国际形势变化的特点是大分化、大动荡、大改组。
从苏共二十大开始,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美国也也继续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
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实行了这样的外交政策。
三、70年代1、方针:“一条线、一大片”、三个世界的提出2、原因: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一、新中国建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外交战略主要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三大外交政策。
这种“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实施时间大体上是从 1949 年 10 月到 50 年代末。
其基本特点是: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主张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主权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不急于解决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承认和建交问题,而是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与残余势力,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决定与苏联结成同盟,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道,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斗争,以此来维护国家的安全,巩固社会主义政权,促进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具体来讲,所谓“另起炉灶”,周恩来解释说,就是要同旧中国丧权辱国外交一刀两断,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所谓“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重新加以审查,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影响之后,再请外国客人进来。
所谓“一边倒”,就是要站在当时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的一边。
但是,一边倒”并不意味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丧失独立性而跟着苏联亦步亦趋,并不意味着中国成为苏联的“卫星国”,中国的外交政策仍然是独立自主的,中国与苏联是平等的。
平等原则、独立自主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我们一边倒是和苏联靠在一起,这种一起是平等的。
”一边倒”战略方针是新中国政府从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出发,独立自主地制定出来的。
二、新中国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40年代末50 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战略是三方面选择的结果。
即苏联在国共两党之间的选择、美国在国共两党之间的选择、中共在美苏之间的选择。
当然,最关键的无疑是中共自己的选择。
首先我们来看苏联在中国的选择。
影响其决策的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战后初期苏联的对外政策,二是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战略需要。
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政策内容
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政策内容
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1.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该政策旨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相处、平等互利、不干涉内政和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
中国认为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坚持这些原则,并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方面做出贡献。
2.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该政策旨在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不说服别国效仿中国模式,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 开放的对外政策
该政策旨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互惠互利的经济合作,正在推进一系列国际合作,以促进文化、科技、教育和贸易等领域的交流,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
中国的外交事业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的发展
中美关系正常化 既合作又竞争 在曲折中发展
意义: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表现见“历史纵横”
•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上海合作组织(时间、地点、参与国家、主 导力量、性质、作用)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更是一个国 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而新中国对外关系 60多年的风雨历程带给我们太多启示,其 中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 哪些? 温馨提示: 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 国家性质 国家力量
国内外形势
历史上经历过冰霜雪雨的中日关系现在又 有寒流侵袭,请你就中日关系的前景发表 你的看法
二、开创外交新局面(70年代)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原因、时间、会议、意义) • 中美关系正常化———关键因素 (原因、过程、意义) • 中日关系正常化 (原因、时间、人物、意义)
21世纪,美国全球战略重心转移到亚 太地区,对这一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产生重 要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 以后中美关系的演变历程及原因,并分析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对国际关系有什么 重要意义?
中日建交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新时期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背景、表现及内涵)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目的、提出、内容、意义) 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背景、目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间、地点、中国的作用、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1、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D、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
2、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求同存异”原则的背景主要是:
A、亚非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亚非国家间宗教信仰不同
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着严重的边界冲突
D、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
3、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4、新中国成立之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根本目的是:
A、打压蒋介石集团的生存空间
B、争取苏联的支持
C、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
D、联合世界上的贫穷国家
5、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就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
A、苏联一个
B、17个
C、25个
D、29个
6、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政策的基本方针包括: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④“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7、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苏联
D、法国
8、1950年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最深远意义在于:
A、加强了中苏两国的友谊
B、巩固了中苏两国的团结
C、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9、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取得的巨大外交成就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合作
B、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D、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10、建国初期,中国政府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其根本目的是:
A、和美国展开对抗
B、保障革命成果和恢复国内经济
C、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D、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11、2005是下列哪次会议召开50周年: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12、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刚提出时的具体内容是指:①互相尊重领土主权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④平等互惠⑤和平共处⑥求同存异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③④⑤⑥
13、下列事件发生在1955年的是:
A、中国已同7个国家建交
B、亚非国际会议召开
C、日内瓦会议召开
D、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14、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主要是为了:①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②挫败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③加强亚非各国的联系④消除与各
国的矛盾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成为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A、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而且有利于世界和平
B、是新中国首次阐述自己的外交政策
C、成为解决当代国际问题的基本准则
D、是中国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的重大贡献
16、新中国建立后,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表现有:
A、挑起内战
B、侵略朝鲜
C、盘踞台湾海峡
D、插足印度支那
17、“求同存异”原则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
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来决定亲疏、好恶
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
D、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在妥协的基础上求得一致利益
18、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对外关系的是:
A、“另起炉灶”
B、“团结世界人民”
C、“一边倒”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9、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时,提出亚非国家间“求同存异”的方针,“异”是指:
A、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干涉和侵略
B、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
C、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讨论
D、互相帮助,发展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
20、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A、资本主义体系严重削弱
B、中国人民革命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东方战线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与激烈斗争
D、社会主义制度超出一个国家的范围,形成一个世界体系
21、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是为了:
A、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B、使新中国在维护独立自主的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地位
C、开拓外交新局面
D、为我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22、建国初期,中苏结盟的根本目的是:
A、支持苏联,与美国对抗
B、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高涨
C、恢复和发展中国经济
D、打破美国的孤立封锁政策
23、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提出反对霸权主义的主张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原则
24、“屈辱”与“尊荣”这可以说是晚清外交与新中国外交的最大不同。
回忆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晚清七十余年屈辱外交的根本原因是?
2、晚清外交特点:一是丧权辱国,二是半殖民地化。
请举出两例有关重大事件,说明晚
清外交的上述特点。
3、新中国成立10周年时,我国外交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4、与晚清外交相比,新中国的外交具有哪些崭新的变化?
5、针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我国外交政策增加了哪一项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