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白板说:是洛克的教育思想。他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心灵如同一块白板,没有任何标记和和观念,人的一切知识是后天得来的,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
2.幼小衔接:是指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此时期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
3.个性,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4.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幼儿衔接工作中的一个误区。是提前用小学的教育方式对待幼儿,表现在两种情况中:一种是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的教材,如提前学习汉语拼音、书写汉字等,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学习中只能较多使用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的方法,体会不到学习乐趣;一种是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小学化,如教师长时间用言语方式教学。
5.亲子游戏:指父母与子女之间或者祖父母和孙子之间的游戏行为,它是以孩子为主体,父母为主导,家庭为单位而进行的。这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6.保育:主要为幼儿的生存和发展创设有利的环境和提高物质条件,给予幼儿精心的照顾和养育,帮助其身体和技能良好地发育,促进其身体健康地发展。
7.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制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史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国幼儿教育法规所规定的幼儿教育的任务。
8.幼儿园一日活动: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的保育、教育活动。它包括由教师组织的活动和幼儿的自主自由活动。
9.直观形象法: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子化教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
10.自主游戏:是学前儿童有机体的内在需要,是儿童自由选择的,是以游戏活动本身为目的的一种愉快活动。自主是儿童游戏的重要条件,儿童在自主游戏中得到主动发展。
11.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独特性的集中表现,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等心理成分、其中性格是个性最核心的特征。
12.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能动的积极的状态。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显著特征。
13.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14.幼儿园: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专门机构,是幼儿教育机构的主体部分,幼儿园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1996年,国家教委发布的《幼儿园工作章程》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15.角色扮演法:是指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景,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从该角色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师指导,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与规范。
16.创造想象:是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构造新形象的过程。其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等特点。
17.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引起的肯定的或否定的内心体验。
18.发展性原则:是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加以安排,以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即立足幼儿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以预防和提高为主,兼顾矫治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心理与行为问题。
19.脚手架: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的一个概念,是一个辅助物,孩子凭借这个辅助物可能完成其独立无法完成的任务,它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
20.间接教学:指教师不是把教育要求直接讲给幼儿听,而是通过环境中适当的中介,如利用环境中的玩具、榜样、幼儿关心的现象或事件的作用等,迂回地达到教育目的。
21.手眼协调动作: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手的运动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即能抓住看到的东西。
22.讨论法:是儿童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儿童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一些不了解的问题、认识模糊不清的问题、相互关系中矛盾的问题,甚至有错误看法的问题等,发表意见,共同讨论商议,相互启发和补充,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
23.学前初期:指儿童3-4岁这一年龄的阶段,处于幼儿期的初期阶段,也是幼儿园的小班年龄。
24.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外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这个人主要是母亲,也可以使别的抚养者或与婴儿联系密切的人,如家庭其他成员。
25.关键期:是指幼儿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的时期。这一时期对个体非常重要。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26.平行游戏:是指幼儿看似在一块儿玩,但仍是单独做游戏,各自玩着自己的玩具,彼此没有交流。他们察觉到其他幼儿的存在,偶尔会望一下别的幼儿,但接着又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游戏中。这种游戏在2-3岁时常见,是孩子们初步学习社交的机会。
27.家长园地:是幼儿园家长工作中常用的形式,一般张贴于本班的活动室门外,主要介绍本班一周工作重点、教育活动安排、需要家长配合和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一些短小的教育文章供家长参考。
28发现学习:是指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子实践、与人交往等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体验以及思维方法的学习方式。
29.演示法:即教师在教学中出示实物或教具,进行示范性操作。这种方法特点是直观形象,常配合语言法一起使用。教学演示可是集中儿童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发展观察力、思维力,认清对象,形成正确的认识。
30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维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
31.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应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32保育员:是在幼儿园中主要负责幼儿的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员。国家规定保育员应该具备初中生毕业以上的学历,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能够履行幼儿保育员的职责。
33幼儿参与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环境创设本身的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幼儿的主体精神、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34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应,是人认识的高级阶段。思维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概括性,思维反应的是一类事物的共性和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二是间接性,思维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和认识一些没有被直接感知的事物及其关系的过程。
35家长委员会:由各个年龄班选出的家长代表组成,参与幼儿园的民主管理,参与幼儿园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策。同时,家长委员会也是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桥梁,促进家园的合作。
36保教结合的原则:保育主要是为幼儿的生存、发展创设有利的环境和提供物质条件,给予幼儿精心的照顾和养育,帮助其身体和机能良好地发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地发展;教育则重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态度,发展幼儿的认识、情感、能力,引导幼儿学习必要的知识技能等。这两方面构成了幼儿园教育的全部内容。教师应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在全面、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重视对幼儿生活的照顾和保护,保教合一,确保幼儿真正能健康、全面发展。
37适应现象: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结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
38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以同一强度在某一对象上或者某一活动中保持的时间的多少。保持的时间越长,稳定性越好。注意的稳定性对个体的心理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注意的稳定性较好才能保证个体的行为活动顺利进行。
39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其新形象一般是以前已经存在的。
40儿童心理发展的危机期:又称为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该阶段幼儿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各种表现。
41视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42亲社会行为: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具体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