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人性丑恶的五个心理实验

合集下载

心理学十大恐怖实验

心理学十大恐怖实验

心理学十大恐怖实验1. 斯坦福监狱实验:由心理学家菲利普·泽姆巴多(Philip Zimbardo)于1971年进行的实验,旨在研究在具体环境中个体对权力和权威产生的行为改变。

实验中志愿者分为狱警和囚犯两组,结果狱警出现了严重的虐待行为,囚犯则出现了极高的心理痛苦。

实验由于过于真实和残酷导致提前结束。

2. 纳粹人体实验:二战期间,纳粹医生对囚犯进行了一系列残酷的人体实验,目的是研究战争对人体的影响、开发新的治疗方法等。

实验包括高空试验、冷冻试验、毒气试验以及战伤处理试验等,对囚犯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和伤害。

3. 小阿尔伯特实验:由约翰·B·沃森(John B. Watson)于1920年代进行的实验,旨在研究恐惧与条件反射的关系。

实验中,他给八个月大的宝宝阿尔伯特看见一只白色的老鼠,并发出大声噪音,导致阿尔伯特对老鼠产生了极度恐惧,并且把这种恐惧扩展到其他类似物体上。

这个实验被指责为道德上的问题,因为它造成了阿尔伯特长期的心理创伤。

4. 米尔格拉姆实验:由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于1961年进行的实验,旨在研究个体对于权威的服从程度。

实验中,志愿者被告知要给一位受试者电击,尽管他们感到内疚和痛苦,但在实验者的指导下,大部分的志愿者继续给予电击,甚至可以达到致命电击的程度。

5. 跪式实验:由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和莱昂·费斯特曼(Leon Festinger)于1956年进行的实验。

志愿者在一个实验室环境中被要求跪在一个易燃的塑料脚垫上,并被告知这是一个新的领导力测验。

实验中,他们经历了长时间的痛苦和不舒服,并在最后发现整个实验是没有科学目的的。

6. 背叛实验:由米尔顿·罗森堡(Milton Rokeach)于1960年代进行的实验,旨在研究个体对道德认同和个人身份的影响。

实验中,志愿者被要求在一个虚构的宗教团体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包括敌对的领导者、追随者和观察者。

心理实验案例

心理实验案例

心理实验案例1. 斯坦福监狱实验: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泽姆巴多斯(Philip Zimbardo)领导的这项经典实验,旨在研究人类的团体行为以及在特定环境下的权力滥用。

实验由24名正常人随机分成了囚犯和狱卒两组,结果狱卒们开始变得残忍和暴力,囚犯则许多人出现情绪问题。

2. 鲸鱼之歌实验:这个实验是由苏联神经科学家伊万·帕夫洛夫(Ivan Pavlov)的研究团队在20世纪初进行的,他们通过训练鲸鱼,让它们在不同的声音下展现出指定行为。

实验结果显示,鲸鱼能够学会辨别不同的声音,并且能够表现出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

3. 米尔格拉姆实验: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的实验,其目的是探究正常人在受权威人士影响下的服从性。

实验结果发现,受试者会继续进行电击过程,即使被试验者显然受到了痛苦和抗议。

4. 斯洛伐克监狱实验:这个实验是在1971年由斯洛伐克一所大学的心理学家团队进行的。

实验对象是21个普通的大学生,他们被分成了狱卒和囚犯两组。

结果发现,狱卒们表现出残忍行为,而囚犯则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实验因违反伦理准则而引起了轩然大波。

5. 维京生产厂实验:这项实验是在1950年代由梅尔文·莱恩(Melvin Lerner)进行的,旨在研究人是否会对受到不平等待遇的人施加额外的压力。

实验结果发现,受试者在看到一个人被批评或者受到待遇不平等时,会对其进行攻击性的评价和处罚。

6. 斯普林菲尔德犯罪实验:这个实验是由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学家克拉伦斯·希尔丹(Clarence Darrow)提出的。

实验参与者在高度压迫的环境下被迫学习、工作和生活,结果表明,这些条件下的人会开始互相攻击、谎言满天飞等,从而导致瘫痪状态和心理问题的增加。

10个著名的人性实验,每个人都有无法逃脱的心理弱点

10个著名的人性实验,每个人都有无法逃脱的心理弱点

10个著名的人性实验,每个人都有无法逃脱的心理弱点上世纪有许多著名的心理学实验,为我们呈现了人的潜意识对行为的影响,今天带大家一起看这些奇妙的实验,看看你中了多少条?分类实验1968年,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被杀后,教师简·艾洛特在她所教的三年级班上,进行了一次为期两天的「蓝眼睛/棕眼睛」分类实验,来研究种族歧视和偏见问题。

第一天先对「蓝眼睛」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支持,第二天反过来,给「棕眼睛」的学生给予优待,结果表明,艾洛特所支持的那个小组,他们在在课堂上表现得很热情,能快速而准确地回答问题,在测试中表现得更好,那些被歧视的人会感到沮丧,在回答中犹豫不决和不确定。

02钢琴楼梯实验大众汽车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地铁站的楼梯上安装了音乐钢琴台阶,为了了解人们是否会选择更健康的方式,使用楼梯而不是自动扶梯。

结果显示,那天有66%的人选择走楼梯,因为人们都喜欢寻找一些乐趣,其实我们的内心都跟孩子一样。

03地铁里的小提琴手小提琴大师Joshua Bell默默的来到华盛顿特区的地铁站,在45分钟里演奏了6个经典作品。

结果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约20个人给了他钱后就走了,他一共得到了32美元。

当他演奏完,没有人鼓掌,没有一个人认出这位世界上最优秀的音乐家之一,他的那把小提琴价值350万美元。

而在三天前,他在波士顿交响音乐厅的演出,票价不低于100美元。

这个事件告诉我们,在一个不恰当的时间和环境中,「美好」不会被发现和重视。

04烟雾缭绕的房间实验这个实验让人们在一个房间里填写一份问卷,当烟雾从门底下传出来的时候,人们会怎么做?当受试者单独在里面的时候,75%的人几乎立刻报告了烟雾,报告的平均时间是注意到烟雾后两分钟。

然而,当受试者和工作人员两个人在里面时,当工作人员告诉他没什么事,只有10%的受试者会离开房间或报告烟雾。

10个实验对象中有9个会一直在做问卷调查,同时揉着眼睛,用手剥开烟雾。

历史上五个灭绝人性的人体实验,倒数第二个国人无比熟悉

历史上五个灭绝人性的人体实验,倒数第二个国人无比熟悉

历史上五个灭绝人性的人体实验,倒数第二个国人无比熟悉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体实验和研究的道德规范也随之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或者团体违背人性,在人体上面试验,尽管此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但还是有人为了名利效果去做这些事情:1、恶魔研究“恶魔研究”是爱荷华州的大学教授温德尔·约翰逊于1939年对爱荷华州达文波特的22名孤儿进行的一项“口吃”实验。

他们将孩子分为两组,对一组进行肯定性的语言矫正,鼓励和称赞孩子们说话流畅;同时对另一组进行否定性的语言矫正,对他们言语中出现的瑕疵进行挖苦。

结果导致否定试验当中很多孩子都遭受了消极的心理影响,要知道这些影响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该实验曾经一度被隐藏,但后被媒体曝出,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后迫于压力,爱荷华州大学于2001年公开为进行“恶魔研究”表示道歉。

2、MKULTRA计划这个计划是美国中情局的一项精神控制研究的代号,这项计划暗中利用多种药物及其他方法来控制人的精神状态,改变其大脑机能。

该实验让各种各样职业的人在未知情况下服用药物,然后观察研究药物反应,这严重违反了二战后美国同意签订的纽伦堡法案的精神。

后来事件被曝光,尽管后来所有和这个计划有关的文件都被销毁,但是依旧对社会造成了巨大影响。

3、苏联毒药实验室据说苏联某特务机关将芥子气、蓖麻蛋白等致命毒药应用于囚犯身上,以达到找到一种无味、无臭的但具有毒性但却不会检测到的化学物质的目的,候选毒药会在未知情况下被掺在饮食中作为“药物”给受害者服下。

据说最后这种药物被配制出来,后该机构将处在不同生理状态和年龄的人带到实验室,以更全面地获得各种毒药的药性特征。

4、731部队人体实验731部队是日本一支秘密生化武器研发单位,侵华期间采用中国人身体进行生化试验,用以制造生化武器,再来毒害中国人,被抓的中国平民被假借接种疫苗的名义注射疾病样品,以研究其效果。

为了研究性病不经治疗的情况,男女囚徒被强奸,有意使其患上梅毒和淋病,以便研究。

心理学十大恐怖实验

心理学十大恐怖实验

心理学十大恐怖实验以下是心理学界公认的十大恐怖实验:1. 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1971年,斯坦福大学的一项实验,将普通学生分为狱警和囚犯两组,结果狱警表现出极端的暴力和虐待行为。

2. 米尔格拉姆实验(Milgram Experiment):1961年,耶鲁大学的一项实验,测试了人们在权威压力下是否愿意服从命令,结果近一半的参与者愿意对另一个人实施电击。

3. 洛夫波托实验(Loftus and Palmer Experiment):1974年,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项实验,通过向被试展示虚假的照片和陈述,诱导他们形成虚假的记忆。

4. 阿什实验(Asch conformity experiments):1951年至1952年,美国心理学家阿什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大多数人在面对权威和同龄人的压力时,会改变自己的意见。

5. 托尔曼实验(Tolman's Experiment):1938年,哈佛大学的一项实验,通过让老鼠在迷宫中寻找食物,发现它们会记住迷宫的结构,并在以后的尝试中利用这些记忆。

6. 帕夫洛夫狗实验(Pavlov's Dog Experiment):1890年,俄罗斯生理学家帕夫洛夫对狗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狗会对特定的刺激产生条件反射。

7. 阿伦森实验(Aronson Experiment):1972年,耶鲁大学的一项实验,测试了人们在面对权威和同龄人的压力时,是否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

8. 米尔格拉姆的权力服从实验(Milgram's Power of Authority Experiment):1963年,耶鲁大学的一项实验,测试了人们在面对权威和同龄人的压力时,是否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

9. 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后续实验(The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Follow-Up Experiment):1971年,斯坦福大学的一项实验,对监狱实验的参与者进行了后续调查和研究。

揭露人性的心理学实验

揭露人性的心理学实验

揭露⼈性的⼼理学实验『揭开⼈性神秘的⾯纱。

』分享来源:幸福密码学有⼀些⼼理实验,设计巧妙,耐⼈寻味,发⼈深思。

这些实验,有些因为突破伦理⽽备受诟病,仅仅做了⼀次,就再也⽆⼈敢重复试验。

透过这些实验的结果,我们能感悟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揭开⼈性神秘的⾯纱。

这些实验,不仅教育⼯作者应该熟知,家长、领导、员⼯等各种社会⾓⾊,也都应有所了解。

· 01 ·伤痕实验美国科研⼈员进⾏过⼀项有趣的⼼理学实验,名⽈“伤痕实验”。

他们向参与其中的志愿者宣称,该实验旨在观察⼈们对⾝体有缺陷的陌⽣⼈作何反应,尤其是⾯部有伤痕的⼈。

每位志愿者都被安排在没有镜⼦的⼩房间⾥,由好莱坞的专业化妆师在其左脸做出⼀道⾎⾁模糊、触⽬惊⼼的伤痕。

志愿者被允许⽤⼀⾯⼩镜⼦查看化妆的效果,接着镜⼦被拿⾛。

关键的是最后⼀步,化妆师表⽰需要在伤痕表⾯再涂⼀层粉末,以防⽌它被不⼩⼼擦掉。

实际上,化妆师⽤纸⼱偷偷抹掉了化妆的痕迹。

对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被派往各医院的候诊室,他们的任务就是观察⼈们对其⾯部伤痕的反应。

规定的时间到了,返回的志愿者竟⽆⼀例外地叙述了相同的感受:⼈们对他们⽐以往粗鲁⽆理、不友好,⽽且总是盯着他们的脸看!可实际上,他们的脸上与往常并⽆⼆致;他们之所以得出那样的结论,其实是错误的⾃我认知影响了他们的判断。

这真是⼀个发⼈深省的实验。

原来,⼀个⼈内⼼怎样看待⾃⼰,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样的眼光。

同时,这个实验也从⼀个侧⾯验证了⼀句西⽅格⾔:“别⼈是以你看待⾃⼰的⽅式看待你。

”不是吗?⼀个从容的⼈,感受到的多是平和的眼光;⼀个⾃卑的⼈,感受到的多是歧视的眼光;⼀个和善的⼈,感受到的多是友好的眼光;⼀个叛逆的⼈,感受到的多是挑惕的眼光……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内⼼世界,你就感受到什么样的外界眼光。

如此看来,⼀个⼈若是长期抱怨⾃⼰的处境冷漠、不公、缺少阳光,那就说明,真正出问题的,正是他⾃⼰的内⼼世界,是他对⾃我的认知出了偏差。

五个揭露人性黑暗面的心理实验

五个揭露人性黑暗面的心理实验

五个揭露人性黑暗面的心理实验By Alexandra Gedros心理学家们知道,当要触及到人类思想时,你不得不小心谨慎,因为你永远不可能保证你会发现些什么。

多年以来,众多心理学试验已经就这些课题得出了令人畏惧的结论。

啊,我们现在讨论的并非那些间歇性精神病患者(occasional psychopat h)。

不,事实上我们说的正是你。

而这些试验自会说明:#5. 阿施从众实验(Asch Conformity Experiment, 1953)实验设定:Solomon Asch曾做过一系列用以验证从众效应的研究,而其结果令每个读者都沮丧不已。

受试者们被告知他们会和其他一些人一同参加一个视觉测试。

随后的测试展示些图片给他们,并让其各自回答些非常简单和显而易见的问题。

其陷阱在于除了一个【真正的】受试者外,其余的参与者都被要求给出错误答案。

如此以来当这群人都犯了这么个明了而白痴的错误时,那个受试者会不会【给出正确却是与众人截然不同的答案】?结果:受试者们要回答的问题可参考下图所示:他们须说出哪根左边的线段同右边的线段是一样的。

如你所见,Asch并没有给什么要人设计下一代空间站的问题。

事实上,在这个线段问题上都可以答错的唯一的可能性就只有你在试验那天的早上服用了两个剂量的LSD【致幻剂,尤其针对于视觉】并还直接把它们抹在你的眼球上(这会引发更加耸人听闻的试验,但我们就此打住)。

然而遗憾的是,如果看见在同一室内参加测试的其他三个人给出了错误答案的话,百分之32的受试者们也会回答错误。

即使线段之间的差别达到几英尺也会如此。

这意味着:想象一下如果答案不是如此黑白分明的话这个32%的比例将会膨胀到多少。

即使当我们听不懂这个笑话,我们也会趋向于跟着其他人一起笑,或是当意识到自己的观点并不受他人欢迎时,我们就会怀疑这些观点。

而在小学里听过的那些关于同龄人之间竞争压力和“表现你自己”的说法都统统不见了。

“嗯,幸好我是个叛经离道,不循规蹈矩的人。

十大心理实验

十大心理实验

十大心理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通过实验方法可以揭示出人类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

下面将介绍十大经典的心理实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世界。

1. 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该实验由心理学家菲利普·波尔扎尼(Philip Zimbardo)于1971年设计并进行。

实验模拟了一所监狱,将一组志愿者分为狱警和囚犯两组,观察他们在模拟监狱环境下的行为。

实验结果显示,在极端环境下,人们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表现出暴力和服从等行为。

2. 权威实验(Milgram Experiment)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于1961年设计了这个实验,旨在研究人们对权威的服从程度。

实验者要求被试者给予电击,观察他们是否会服从指令。

结果显示,大部分人愿意遵循指令,甚至在被试者出现痛苦的情况下仍然继续给予电击,揭示出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对权威的强烈服从倾向。

3. 空间不一致实验(Ponzo Illusion)该实验由意大利心理学家马里奥·庞佐(Mario Ponzo)于1913年设计。

实验通过绘制两条等长直线,但在两条直线的顶端分别绘制不同大小的斜线,使得上方的线条看起来更长。

这一现象揭示了人类的视觉错觉,即我们在处理空间关系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4. 批量同化实验(Asch Conformity Experiment)索洛蒙·阿什(Solomon Asch)于1951年进行了这个实验,旨在研究个体在面对集体压力时是否会改变自己的判断。

实验者让被试者在一组明显错误的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

结果显示,当其他人都选择错误答案时,被试者往往会选择与大多数人一致的答案,揭示出人类的从众心理。

5. 权衡选择实验(Tversky and Kahneman)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合作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揭示了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的偏见和错误。

关于人心丑恶的实验报告

关于人心丑恶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心丑恶的现象日益凸显。

为了探究人心丑恶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我们设计了一项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参与者的行为,分析人心丑恶的表现和成因。

二、实验目的1. 探究人心丑恶的本质及其表现。

2. 分析人心丑恶产生的原因。

3. 寻求预防和改善人心丑恶现象的方法。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随机选取5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

2. 实验材料:实验场景设置在教室,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3. 实验过程:(1)实验组: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故意设置一些困难,如实验器材损坏、实验时间紧迫等,观察实验参与者是否表现出丑恶行为。

(2)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确保实验顺利进行,不设置任何困难,观察实验参与者是否表现出丑恶行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组中,有20名实验参与者表现出丑恶行为,如自私、冷漠、欺骗等;在对照组中,只有5名实验参与者表现出丑恶行为。

2. 结果分析(1)人心丑恶的表现实验结果显示,人心丑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自私: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实验参与者为了个人利益,不顾他人感受,甚至损害他人利益。

②冷漠:面对困难,部分实验参与者表现出冷漠态度,对他人遭遇无动于衷。

③欺骗: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实验参与者为了达到目的,采取欺骗手段,损害他人利益。

(2)人心丑恶产生的原因①社会环境: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利益冲突频繁,导致部分人价值观扭曲,追求个人利益,忽视他人利益。

②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过分溺爱或过度严厉,导致部分人缺乏道德观念,自私自利。

③个人素质:部分人道德素质低下,缺乏社会责任感,容易表现出丑恶行为。

五、实验结论与建议1.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人心丑恶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其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

2. 建议(1)加强道德教育: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入手,加强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

(2)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倡导诚信、友善、互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心理教育十大实验案例(3篇)

心理教育十大实验案例(3篇)

第1篇一、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是由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1971年进行的,旨在研究人在特定情境下如何转变为暴力者。

实验中,志愿者们被随机分配为监狱警卫和囚犯,结果在短短六天时间里,警卫们开始表现出虐待行为,而囚犯们则逐渐适应了囚犯的角色,表现出顺从和恐惧。

这个实验揭示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以及权力和权威如何改变人的心理状态。

二、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是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1968年进行的实验。

实验中,他将一张纸条随机放入了学生的作业本中,告诉学生这张纸条是聪明的标志。

结果,几个月后,这些学生确实表现出了更高的智力水平。

这个实验表明,教师的期望和鼓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米尔格拉姆实验米尔格拉姆实验是由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在1961年进行的,旨在研究人们在权威压力下的服从程度。

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按照实验者的指示对另一个参与者进行电击,尽管他们知道电击可能对受试者造成伤害。

结果显示,大部分参与者都在权威压力下继续执行实验,即使在面对受试者的痛苦和拒绝时。

这个实验揭示了权威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以及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局限性。

四、自我暗示实验自我暗示实验是由心理学家埃米尔·库埃在19世纪末进行的。

他让参与者每天对自己说:“我能够做到。

”经过一段时间,参与者发现自己的确变得更自信、更有能力。

这个实验证明了自我暗示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五、三只青蛙实验三只青蛙实验是一个关于适应性和危机意识的寓言故事。

故事中有三只青蛙,一只被放入热水锅中,一只被放入冷水中逐渐加热,另一只则被放在常温水中。

结果,第一只青蛙在热水锅中立即跳出来,第二只青蛙在热水煮死,第三只青蛙则在温水煮死。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面对危机和变化,我们要有警觉性和适应能力。

六、猴子实验猴子实验是由心理学家约翰·卡尔霍恩在1962年进行的。

实验中,他将一只猴子放入一个装有香蕉的房间,房间内有一个按钮,猴子按下按钮后,香蕉就会掉下来。

14个让人细思极恐的心理学实验,揭示了人性的复杂

14个让人细思极恐的心理学实验,揭示了人性的复杂

14个让人细思极恐的心理学实验,揭示了人性的复杂20世纪是心理学发展迅速的一个时期,在过去的100年里,心理学家们进行了很多伟大的心理学实验,其中很多实验,揭示了人类本性中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的问题。

人类总是自以为对自己的了解已经足够,然而boredpanda最近总结的一些著名的心理学实验之后,让我们发现——人类其实真的非常复杂1. 钢琴台阶测试大众汽车曾经提出了一个“趣味理论”,他们希望可以证明,人们日常的行为举止可以因为有趣而变得更好。

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他们把一个地铁站的楼梯改造成了钢琴键盘的样子,看看是否由于楼梯台阶的变化,让更多的人选择放弃自动扶梯,选择更加健康的爬楼梯的方式。

结果显示,当天有66%的人选择放弃滚梯选择楼梯。

实验说明,我们都喜欢让生活中多一点乐趣。

只要城市变得更加有趣,我们的生活方式就会更加快乐和健康。

2. 人种歧视实验1968年,在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害之后,一个名叫简·艾略特的教师试图在她所执教的爱荷华州莱斯维尔一所学校的三年级学生中引起大家对种族歧视和偏见、歧视的讨论。

由于班上的孩子都是白人,所以艾略特把孩子分成了“蓝色眼睛”和“棕色眼睛”两类。

实验开始后,首先是蓝眼睛的19名儿童好孩子组,而另外19名棕色眼睛为坏孩子组;好孩子组可以优先享受午餐和玩具,而坏孩子组不仅没有优先权,更不能使用水池,也不许和蓝色眼睛的孩子玩,而且身上被做上了明显的标记。

实验开始后,好孩子组的19名儿童明显的开始对棕色眼睛的孩子产生敌对性和一些攻击行为,语言上也由平时的称呼改为了带有歧视性的语言,这是所有人都非常震惊,因为没有人告诉他们要这样做。

第二天,实验组对调,结果依然如此,而且对调后的棕色眼睛组的孩子更有报复性!在实验过程中,有一点影响也值得思考,就是被判定为好孩子的一组在考试和智力水平上要明显的高。

实验结束后,珍妮向孩子们讲明了实验的目的以及希望他们懂得的道理。

违背人性的6大心理学实验,第5个人类敢想却不敢做!

违背人性的6大心理学实验,第5个人类敢想却不敢做!

违背⼈性的6⼤⼼理学实验,第5个⼈类敢想却不敢做!1.⽶尔格伦电击实验美国⼼理学专家⽶尔在上世纪六⼗年代进⾏了⼀项关于权⼒服从的研究。

他以耶鲁⼤学的名义举办实验并召集到很多⼈。

受试者以“研究⼈员”的⾓⾊与假扮“志愿者”的实验者分别被带⼊相邻房间,研究⼈员讲解以后对志愿者进⾏测试,志愿者回答错误将受到研究⼈员⼿中电击控制器发出的电击,错误累积电流加⼤伤害越严重。

实际上志愿者未遭受电击,但实验结果表明:权威者发布的违背⾃⾝道德的命令会得到⼈们的顺服。

2.⼩阿尔伯特实验这个关于⼈类⽣理反射的实验,⼼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到了结果,现在看来对婴⼉做这样的实验确实⾮常残忍。

⼼理学家在⽹上租借了年纪3岁的婴⼉⼩阿尔伯特,让他和⼩动物接触。

起初见到兔⼦、⽩⿏等这些绒⽑的动物并不害怕。

⼼理学家华⽣在阿尔九个⽉时,把⽩⿏放在他⾯前,每当他试图接触⽩⿏时便会听到华⽣敲击钢管的巨⼤声响,⼩阿尔伯特受到惊吓⼤哭。

数次以后当⽩⿏再次出现在⼩阿尔伯特⾯前即便没有敲击的声⾳,⼩阿尔对⽩⿏却产⽣了恐惧感。

3.歧视实验⼼理学家艾利的学⽣来⾃两个不同的种族,当她发现学⽣中出现歧视现象时,把同⼀种族的学⽣分为⼀组,并限制不同组的交流。

第⼀天,她任命蓝眼睛的⼀组是优越的,赋予他们⼀些特权。

很快具有优越感的蓝眼睛学⽣表现更好,对棕眼睛学⽣的歧视感也开始增多。

第⼆天,两组关系对调,蓝眼睛的学⽣感受到棕眼睛学⽣之前所受到的卑微感。

当艾利宣布体验结束时,两组同学的关系变得异常融洽,他们深刻的意识到歧视是⼀种严重的错误。

4. 消极语⾔实验不同的语⾔和态度会对他⼈⼼理造成巨⼤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幼年期的⼈类。

⼼理学家约翰逊选择了对20多名孤⼉进⾏实验,对有⼝吃的孤⼉使⽤积极⼼理疗法,只要表达流畅时便会受到夸奖;对正常孤⼉采⽤消极疗法,即便出现微⼩错误也会得到严厉的责备。

实验结束后,遭受消极对待的那部分孤⼉在语⾔表达和⼼理上出现了极⼤的问题,实验说明⼼理暗⽰对⼈⾏为习惯的影响。

十大心理学最残忍的实验

十大心理学最残忍的实验

十大心理学最残忍的实验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它以各种令人诧异的实验来研究人类心理。

不幸的是,有些心理学实验被认为是极其冷酷无情的。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十大最残忍的心理学实验。

首先,哈佛大学的“山姆的故事”实验是非常残忍的。

这个实验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金斯伯格实施,他让一个四岁男孩“山姆”进入一个名为“房间”的狭小实验室。

在这里,金斯伯格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刺激孩子,让他感受到羞辱和寂寞。

他还给孩子设定了一些不符合常规的任务,让他们在极度焦虑和惊恐的情况下执行。

其次,Stanley Milgram实施的实验也是残酷的。

在这个实验中,Milgram让受试者在很好的环境中作出一些有危险的行为,这种行为会让受试者有犯罪的倾向。

这个实验表明,当一个人被社会压力迫使承认其实验室中某种行为时,他们容易放弃自己的道德标准。

第三,Harold Lasswell于1932年进行的实验也很冷酷无情。

他向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政治和政治学的问题,然后让他们在极度恐惧的情况下作答,以验证如何影响他们的答案。

这种实验的结果表明,在极端恐惧的情况下,人们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第四,由Harry Harlow于1960年实施的实验也令人不快。

这个实验以实验小猴袋熊为研究对象,研究者会把实验小猴放入一个仓库,并在仓库里让它们无意识地孤独地生活。

他们要求实验小猴不得被其他人照顾,也不得结识新朋友,并且要求它们在实验期间和实验期间无人监护的情况下生活。

结果发现,实验小猴的情感出现了问题,受到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第五,James McConnell实施的实验也很残酷。

他在实验中研究了小蠕虫的记忆能力,他在一个小蠕虫的腹部注入硝酸,然后观察它们的反应。

结果发现,当硝酸接触小蠕虫的体液时,它们会出现痉挛,从而在极度痛苦中死去。

第六,由Gerald Patterson实施的实验十分冷酷无情。

他利用一种叫做“挑战性和折磨”的方法,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

25个让你世界观崩坏的心理实验

25个让你世界观崩坏的心理实验

25个让你世界观崩坏的心理实验为什么人们有特定的行为模式?从古至今,心理学家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如今,我们对人类大脑的大部分认知都来源于上个世纪的心理学实验。

从阿施的从众心理实验到津巴多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以下25个经过精密设计的心理学实验为我们开辟了一条了解人类混沌思考与行为模式的道路,供大家一探究竟。

25 选择性注意测试先看一下,视频里穿白衬衫的人传了多少次球?(不准往下看剧透哈)你认为自己有洞察力吗?这儿有个方法来检验。

点击上面的视频链接。

你得到了正确答案吗?如果有,那么恭喜你!但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是:你注意到了一个穿大猩猩服的人吗?在西蒙斯和沙布里斯著名的洞察力实验中,受试者被要求数清白队成员之间互传了多少次球。

有趣的是,在测试过程中,一个穿大猩猩服的男人走入了球场,站在屏幕中心几秒钟,又缓缓离开。

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人压根儿没有注意到这只大猩猩!看来,人们常常高估了他们一心多用的能力。

24 地铁站的小提琴手你会花时间停下脚步去留意身边的美吗?2007年的一项实验告诉我们,你很可能不会。

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乔什·贝尔假扮成华盛顿地铁站里的一个街头乐手,来测试多少行人会停下来欣赏他的音乐。

乔什使用的纯手工小提琴售价高达350万美金,而他刚刚以100美金/人的票价在波士顿举行了一场全满的音乐会,但这些并没有吸引多少人来欣赏他的表演。

那天他只赚了可怜的32美金。

23 琴键楼梯大众汽车发起了一项名为“有趣理论”的活动,旨在证明把无聊的活动变得有趣能改变人们的行为。

在最近的一次实验中,他们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地铁站里搭建了一个琴键楼梯,以此检验这项改变是否能让更多的人选择走楼梯而不是乘坐扶梯。

实验当天,使用楼梯的人数增长了66%,证明有趣是改变人们行为的最好方式。

22 米尔格伦电击实验自孩童时期起,人类就受训去服从权威。

1961年,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伦进行了一场实验,以测试哪怕在需要违抗道德准则的情况下,人们是否会服从权威。

揭露历史上灭绝人性的十个人体试验

揭露历史上灭绝人性的十个人体试验

10、斯坦福监禁实验“斯坦福监禁实验”研究的是人类对于被囚禁态的心理反应,以及其对囚犯和监狱管理人员产生的行为性影响。

1971年,以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Philip Zimbardo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始着手从事该实验。

在校大学生志愿者分别充当监狱守卫和囚犯的角色,在斯坦福大学心理楼的地下模拟监狱中生活。

囚犯和守卫都很快地进入了他们各自的角色,甚至超出了预计的模拟实验范围,这使得实验对象陷入了精神创伤的危险境地。

三分之一的守卫被判定显现出有“真实的”暴虐倾向,而许多囚犯受到心理创伤,其中两人甚至提前退出了实验。

最终,津巴多教授因为担心其实验中日趋膨胀的反社会暴虐倾向,提前终止了整个实验。

9、恶魔研究“恶魔研究”是爱荷华州的大学教授温德尔·约翰逊于1939年对爱荷华州达文波特的22名孤儿进行的一项“口吃”实验。

约翰逊让他的一位学生玛丽·图多来做这个实验,他负责监督及指导研究。

将孩子们分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之后,图多对其中一半的孩子进行肯定性的语言矫正,鼓励和称赞孩子们说话流畅;同时对另一半孩子进行否定性的语言矫正,对他们言语中出现的瑕疵进行挖苦,并不断说他们是结巴。

许多有正常语言能力的孤儿在实验中接受否定性的语言矫正之后,都遭受了消极的心理影响,有些孩子甚至一生中不能摆脱言语障碍的困扰。

约翰逊的一些同事将该实验称为“恶魔研究”,只是为了证明一个理论,约翰逊竟然用孤儿来做这样的实验,他的同事对此惊骇不已。

由于害怕公众认为约翰逊仿效二战中纳粹人体实验的做法而使其声名受损,该实验曾一度被掩盖。

爱荷华州大学于2001年公开为进行“恶魔研究”表示道歉。

8、4.1计划“四一计划”是美国在1954年3月1日于比基尼环礁上一个当量大到超乎想像的氢弹试验“喝彩城堡”之后,对暴露在散落的放射性尘埃中的马绍尔群岛居民进行的一项医学研究的代称。

在核试验后起初的十年,岛上居民受到的影响并不显着,统计数据也无法说明这些影响与受到辐射这一事实有必然联系。

读懂人性,才可洞察世界:细思极恐的7个社会心理学实验

读懂人性,才可洞察世界:细思极恐的7个社会心理学实验

读懂人性,才可洞察世界:细思极恐的7个社会心理学实验❶研究表明,人数越多,人们的公共责任感就越弱:别人乱来都没问题,我乱来也没什么问题;别人都不管,凭什么归我管?❷棉花糖实验揭示:那些自制力较强的孩子,将来获得成功的机会往往较高,生活也往往更幸福。

❸人性是最复杂的东西,人类有最原始的动物本能,但也有最捉摸不透的思想。

因此,掌握了社会(大众)心理学的人,几乎等于掌握了“读心术”一样的武器。

读懂人性,才可洞察世界——细思极恐的7个社会心理学实验_策划:先知书店文:网络丨编辑:千字君20世纪是心理学发展迅速的一个时期。

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心理学家们进行了很多伟大的心理学实验,其中很多实验,揭示了人类本性中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的问题。

人类总是自以为对自己的了解已经足够,然而bored panda最近总结的一些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却让我们发现——人性的复杂远远超出想象……本文为上期文章《人的思想为何常被“权威”?7个细思极恐的心理学实验》之续篇,感谢各位对千字君的支持。

1. 钢琴台阶测试:为了更有趣,多数人宁愿多劳累大众汽车曾经提出一个“趣味理论”,他们希望可以证明,人们日常的行为举止可以因为有趣而变得更好。

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他们把一个地铁站的楼梯改造成了钢琴键盘的样子,看看是否由于楼梯台阶形式的变化,能让更多的人选择放弃自动扶梯,选择更加健康的爬楼梯的方式。

结果显示,当天有66%的人选择放弃自动扶梯、选择楼梯。

实验说明,我们都喜欢生活中能多一点乐趣。

只要城市变得更加有趣,我们的生活方式就会更加快乐和健康。

2. 哈洛猴子实验:母婴的感情维系不只需要生理需求心理学家哈里·哈洛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期,想研究母亲对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但受限于伦理风险,他不能用人类做实验(见上期第7个实验)。

为了做到这一点,他对猕猴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观察隔离和分离如何影响后半生的主题。

哈洛猴子实验最终强化了母子结合的重要性。

五个细节探出变态心理细节分别是什么

五个细节探出变态心理细节分别是什么

五个细节探出变态心理_细节分别是什么导读:五个细节探出变态心理,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他的外在活动是有很大联系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等等,都可以把他的心理活动准确的表现出来。

五个细节探出变态心理,下面一起来看看。

1、脸部经常不自觉的颤动,频繁的眨眼。

心理:明显的欲求不满,这部分人多是落魄失意者,当然,大多数时候又要刻意掩饰自己的缺点,于是脸部动作格外频繁。

2、说话时微微低头,用手指掩住嘴巴的女人。

心理:总觉得这样的女人很古典,古装片里的大美女大多是如此,而近几年火爆荧屏的韩剧中,很多淑女也爱低头掩口讲话,真如莲花一样羞涩。

但是这样的动作恰恰透露出女人内心的狡猾,做此动作的女人大多是想吸引对方的注意,说白了:想勾引男人了!3、总在你不注意时偷看你一眼,又迅速收回视线,保持酷酷的姿态,不再理睬你的异性。

心理:这样的男人(女人),是典型的性欲过盛的表现,不要被他们冰山一样的外表所迷惑哟!4、总爱拥有一两件跟上司相同的物件,比如领带夹、打火机、手机等等。

心理:做老板的要注意了,身边如果有这样的员工,证明他正对你心存嫉恨,这些跟你相同的物品,是他潜意识的流露:总有一天老子要取代你!作为老板,得赶快疏理上下属之间的关系喽!5、喜欢跟女孩子谈论车子的男人。

心理:这表明他的下一步要对你的肉体展开攻势了,一个男人谈论汽车,潜意识中是对性的渴望,跟女人谈论汽车,则表明他想上床谈情了!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病,而且还要求我们在心理方面,包括社会适应、社会功能方面都处于完好的状态,这样一个完整的状态,才算是一个整体的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四大原则,你知道吗?1、保持自我意识良好。

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对我的认识。

自我意识良好的核心,就是做到自知和自爱。

自知就是通过自我观察、自我评价,来了解自己能力的真实水平,对各种行为都要量力而行。

自爱就是爱惜自己,保护自己,重视自己。

2、保持社会功能良好。

所谓社会功能良好,即为对社会适应自如。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我们都有成为恶魔的潜在可能。

在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具有争议性的实验,是1971年斯坦福大学的监狱实验。

它从微观上展现出社会环境会怎样影响人的行为.由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领导的研究者们,在斯坦福的心理大楼的地下室设立了一个模拟监狱,并且挑选了24名大学生(没有犯罪记录以及被视为心理健康)去扮演囚犯和监狱的警卫。

然后研究人员通过使用隐蔽摄像头观察囚犯(必须每天24小时留在监狱里)还有狱警(每8小时轮班)。

实验原本打算持续两周,但因为狱警的虐待行为,实验在实验的第六天就被迫中止——有时候他们甚至让囚犯遭受心理折磨——从囚犯展现出极度的情绪紧张和焦虑可以看出.“狱警对囚犯的攻击升级,让他们脱得赤裸裸的,把袋子套在他们头上,最后强迫他们做一些让人羞辱的关于性的行为,”Zimbardo这样对《美国科学家》说。

“6天之后我不得不结束实验因为这个实验实在是失控了——除了担心警卫会怎么对待囚犯之外,我晚上都睡不着觉。

”我们没有注意到在我们的前方正在发生什么。

试想一下,你知道你周围将会发生什么事吗?你可能没有像你认为的那样保持清醒。

在1998年,哈佛大学和肯特州立大学针对大学里的路人展开关于人们对即时环境的警觉程度。

在实验中,一个演员向路人迎面走来,然后向他问路.当路人向演员指示方向的时候,有两个人拿着一扇大木门从演员和路人之间经过,在几秒内完全阻挡了他们的视线.在那段时间内,本来的演员会替换成另一个演员,不仅他们的身高、体格不同,连衣着、发型还有声线都不一样。

超过一半的被试都没有注意到这个替换改变。

这个实验是最先阐明“变化视盲"的现象的实验之一,它仅仅向我们展示了对于现有提供的视觉场景,我们是非常选择性地接受——那似乎显示出我们比想象中还要依赖我们的记忆和模式识别。

延迟满足很困难--但如果延迟满足,我们会更成功。

斯坦福在19世纪60年代末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是测试学前儿童的抗拒即时满足的的诱惑的能力.这个实验引申出很多关于意志力和自制力的一些很有力的观点。

最毁三观的心理学

最毁三观的心理学

最毁三观的心理学
实验
1. 小白鼠实验:在这个实验中,研究者会将小白鼠分成两组,一组受到持续的刺激,一组没有受到刺激。

结果发现,受到刺激的小白鼠会表现出抑郁症的症状,而没有受到刺激的小白鼠则不会。

这个实验表明,人们可能会受到外部刺激而导致抑郁症。

2. 卡洛斯·布洛克实验:在这个实验中,研究者会让参与者接
受一系列的情绪诱发任务,以探究他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表现。

结果发现,当参与者处于消极情绪时,他们会更容易做出消极的决定,而当处于积极情绪时,他们会更容易做出积极的决定。

这个实验表明,人们的情绪状态会影响他们的决策过程。

3. 汤普森实验:在这个实验中,研究者会让参与者参与一个游戏,在游戏中,参与者会以虚拟的方式对其他参与者施加威胁和攻击。

结果发现,参与者会变得更加攻击性,甚至会对其他参与者施加更多的威胁和攻击。

这个实验表明,人们可能会在某些情况下变得更加攻击性。

揭露人性丑恶的五大心理实验

揭露人性丑恶的五大心理实验

揭露人性丑恶的五大心理实验心理学家认为,当你触及他人思想的时候必须格外小心,因为你永远也无法肯定你将会发现些什么。

多年以来,就这一课题的大量心理实验已经得出了惊人的结论。

请注意,我们所要讨论的对象并不是那些间歇性精神病患者;事实上,我们所说的正是您。

以下这些实验的结果将不言自明:实验五、阿希的从众实验(1953年)实验步骤:心理学者阿什(Solomon Asch)曾作了一系列用以验证从众效应的研究,其实验结果可令所有读到它的人都为之沮丧不已。

受试者们被告知,他们将与另一部分人一同参与某项视力测试,随后将出示一些图片,并要求各自回答一些十分容易和显见的问题。

这个测试的陷阱在于,除受试者本人之外,房间里还有其他实验合作者共同进行这一测试,他们将按照要求给出显然错误的答案。

那么,在大多数人都犯了再明白不过的弱智错误时,受试者会与其他人给出不同的结果么?实验结果:受试者们要求回答的“难题”可参考下图所示他们所需做的仅是指出右侧中的哪一条线段与左侧的线段等长。

你看,阿什所提的问题远未达到什么设计下一代空间站的那种难度。

说实在话,一个能在这种类似线段长度的问题上答错的人,除非是你当天早上服用了两个剂量的迷幻药,还把它擦在了眼球上(当然这将会引发其他更为可怕的“试验”,我们略过不谈)。

然而遗憾的是,当看到参与测试的其他三个人给出错误的回答时,32%的受试者也给出同样错误的答案,即使线段长度的差别达到几个英寸也依然如此。

三人成虎的谚语无疑得到了验证。

[点此观看本实验的视频剪辑]结果分析:试想一下,当这个问题的回答不是那么黑白分明、显而易见的时候,这个32%的比例将会上升到多少。

即使我们没听懂一个笑话,我们也更愿意跟着大多数人一起笑起来;当我们发现自己不被大多数人认可时,我们更倾向于怀疑自己的观点。

小学时我们所经历过的同龄人的竞争压力和“勇敢地做你自己”之类的鼓励,仿佛都不知所踪。

“嗯,我应该是一个叛经离道的独行者,这样挺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露人性丑恶的五个心理实验编辑:雨路提交日期:2008-12-07 阅览次数:1943心理学家认为,当你触及他人思想的时候必须格外小心,因为你永远也无法肯定你将会发现些什么。

多年以来,就这一课题的大量心理实验已经得出了惊人的结论。

请注意,我们所要讨论的对象并不是那些间歇性精神病患者;事实上,我们所说的正是您。

以下这些实验的结果将不言自明:实验五、阿希的从众实验(1953年)实验步骤:心理学者阿什(Solomon Asch)曾作了一系列用以验证从众效应的研究,其实验结果可令所有读到它的人都为之沮丧不已。

受试者们被告知,他们将与另一部分人一同参与某项视力测试,随后将出示一些图片,并要求各自回答一些十分容易和显见的问题。

这个测试的陷阱在于,除受试者本人之外,房间里还有其他实验合作者共同进行这一测试,他们将按照要求给出显然错误的答案。

那么,在大多数人都犯了再明白不过的弱智错误时,受试者会与其他人给出不同的结果么?实验结果:受试者们要求回答的“难题”可参考下图所示他们所需做的仅是指出右侧中的哪一条线段与左侧的线段等长。

你看,阿什所提的问题远未达到什么设计下一代空间站的那种难度。

说实在话,一个能在这种类似线段长度的问题上答错的人,除非是你当天早上服用了两个剂量的迷幻药,还把它擦在了眼球上(当然这将会引发其他更为可怕的“试验”,我们略过不谈)。

然而遗憾的是,当看到参与测试的其他三个人给出错误的回答时,32%的受试者也给出同样错误的答案,即使线段长度的差别达到几个英寸也依然如此。

三人成虎的谚语无疑得到了验证。

结果分析:试想一下,当这个问题的回答不是那么黑白分明、显而易见的时候,这个32%的比例将会上升到多少。

即使我们没听懂一个笑话,我们也更愿意跟着大多数人一起笑起来;当我们发现自己不被大多数人认可时,我们更倾向于怀疑自己的观点。

小学时我们所经历过的同龄人的竞争压力和“勇敢地做你自己”之类的鼓励,仿佛都不知所踪。

“嗯,我应该是一个叛经离道的独行者,这样挺好。

”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总是这样说。

当然,也同样是我们当中的每个人,下一步的举动就是观察其他“独行者”所做的事…………然后,确保自己与他们所做的完全一致而不相违背。

实验四、好撒马利亚人实验(1973)实验步骤:如果你没有听过“好撒马利亚人”(the Good Samaritan)这一《圣经》故事,在此可以简要介绍如下:一个犹太人被强盗打劫而身受重伤、躺在路边,有祭司和利未人路过却不闻不问,惟有一个过路的撒玛利亚人不顾隔阂,动了善心帮助了他,故事借以表明鉴别人的标准是人心而非身份。

因此,心理学家约翰·达利(John Darley)和C·丹尼尔·巴特森(C. Daniel Batson)希望对宗教信仰在助人行为上的影响进行测试。

他们的受试者是一组神学院学生,其中的一半给予“好撒马利亚人”的故事并要求他们在另一所神学院里布道,另一半则要求在同一地点对就业机会的问题进行布道。

作为额外的变量参照,受试者被要求在不同的时间内到达布道的地点,因此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可能在路上会显得匆忙。

同时,在到达指定地点的途中,受试者将会经过一个瘫倒在小巷中的路人,看上去急需帮助。

我们可能会认为达利与巴特森仅是就一些助人的随机现象作测试,但研究资料表明这位可怜的路人是事先安排好的,并且表现得十分逼真。

实验结果:相比那些准备演讲就业机会问题的学生,被给予“好撒马利亚人”故事的学生并没有因为寓言的教育意义而更多地伸出援手。

真正起作用的因素竟然是他们在路上究竟有多匆忙。

事实上,假如时间紧迫,仅有10%的学生会停下来提供援助,即使他们即将布道的话题是停下来给予援助是多么地重要。

然而平心而论,如果你在课上迟到了,教授会相信“路上我不得不停下来帮助一个受伤的旅客”的借口么?很可能不会,除非你能出示那个人沾满鲜血的衬衫作为证据。

结果分析:正如我们喜欢开玩笑时所说的那样,一个反同性恋的男议员可能被发现与一名男子共浴爱河,呼吁环保的美国前副总统戈尔(Al Gore)可能拥有一所能耗不菲的宅第…………而事实上,我们这些普通的民众与政客一样伪善。

毕竟,与面对一个浑身散发恶臭甚至淌着鲜血的流浪汉相比,面对一众听者高谈阔论应该帮助陌生人显然更加容易。

因此,即使指出他们的虚伪也难掩自身贩虚伪。

假如你认为这些研究结果仅限于伪善的神学院学生,那么请看看新闻。

还记得数年前,摄影机拍下至少12辆车拒绝搭载躺在路边的受伤女子那一幕么?也正如这些学生那样,他们总会有感到迫不得已的地方。

司机或许还感到庆幸,因为自己仅仅是拐了个弯路过了她,而不是像车祸惨剧中那样压扁了她。

实验三、旁观者冷漠实验(1968)实验步骤:在1964年的一起女子谋杀事件中,新闻报道称,现场有38个人亲眼目睹或者听见案件的发生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约翰·达利(John Darley)和比伯·拉坦纳(Bibb Latane)希望通过研究验证,当人处于群体环境中时,是否就不愿意施以援手。

这两位心理学家邀请了一些志愿者参与了试验。

他们告诉受试者,鉴于会谈可能涉及极其私人化的内容(诸如讨论生殖器的大小之类的话题),因此每个人将被分隔在不同的房间,仅使用对讲机来相互沟通。

在会谈中,一名参与人员将假装突然病发,当然这可被其他受试者所听见。

我们并不完全确定此通话传达给他们的信息是对方发病,但我们确保诸如“噢我的癫痫发作了”之类的话将被受试者听到。

实验结果:当受试者认为除发病者外,他们是参与讨论的唯一一人,85%的人会在对方假装病发时自告奋勇地离开房间去寻求帮助。

与另一个人进行一次非常私人化的会谈(再次强调,很可能提及生殖器官大小等问题)已属十分不易,相比之下,假如在剩下的时间里被迫一个人自言自语仅仅是可悲而已。

但不管怎样,有85%的人愿意帮助;这一结果还不错,不是么?但实验还没有结束。

当实验环境发生转变,受试者认为还有另外四个人参与讨论时,只有31%的人在对方发病后寻求帮助,剩下的受试者猜测会有其他什么人去照顾此人。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多多益善”这种词汇失去了其真意,更正确的表述应该是“多多益死”(人愈多的情况下,就有愈高的概率死于发病)。

结果分析:由此推及,在紧急情况下,假如你是当事人身边的唯一一个人,你参与援助的动力将大大增加,你将感觉到对此事具有100%的责任。

然而,当你仅是10个人中的一个时,你将只感到10%的责任;问题在于,其他每个人也只感到10%的责任。

这便给我们之前的例子提供了解释。

假如受伤的女子躺在荒无人烟的高速公路旁,原本视若无睹的司机可能更愿意停下来帮忙。

题外话,当然他们也可能更愿意弃之不顾,因为他们知道无人在旁监督(这与本实验的受试者不同,因为至少受试者知道有人在记录和分析他们的举止)。

又或许,这个问题也可被归结于我们能为自己找到借口的合理性。

我们会说,“显然,这条道上总会有人路过去救她的”。

抑或,“显然,保护环境总会有人去做些什么的”或者“显然,鲨鱼总会饱的,所以到某个程度就不会吃他的”。

我们只是需要为自己的不作为找一丁点的借口而已。

实验二、斯坦福监狱(1971年)实验步骤: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希望研究监狱生活如何影响其中的警察与囚犯。

这听起来够愚蠢的;问题在于,那会有什么问题吗?津巴多将斯坦福大学心理系的地下室改建成了一个模拟监狱。

仅通过报纸广告而来的志愿者均通过了身体健康和心理稳定测试,这些测试在筛选监狱实验的受试者中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这些受试者都是男性的大学生,被随机分布12名狱警和12名囚犯。

津巴多自己也希望参与到实验中去,并且自己任命自己为监狱总监。

此模拟监狱的实验仅仅持续了两周。

是的,关于这一点绝不会有任何问题。

实验结果:每个受试者都花费了一天左右的时间来适应这种生活,并开始变得疯狂。

仅到第二天,囚犯便在这个人为设立的监狱里发起了暴乱,用床铺在牢房里设立障碍并讥笑狱警们。

看到这一情形,狱警仿佛找到了向囚犯开火(事实上使用灭火器替代)的绝佳借口,嘿,见鬼的为什么不这么干?至此开始,斯坦福监狱已经真的见鬼了,在这一地狱里日复一日地上演暴乱。

一些狱警开始逼迫囚犯裸睡在水泥地上,并以限制浴室的使用作为特权(常常被剥夺的特权)相威胁。

他们强迫囚犯做羞辱性的训练,并用双手去清洁马桶。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当“囚犯”被告知他们有机会被假释、但假释申请又被驳回的情况下,他们并没有简单地要求终止这见鬼的实验。

请记住,他们绝对没有因法律上的原因而被监禁,这仅仅是一个角色扮演的实验。

这意味着,他们将继续赤身裸体地坐在自己的排泄物上,头上套着袋子。

有50名以上的非实验人员参与观察和关注这一监狱,然而道德的审判却从未遭到质疑,直到津巴多的女友克里丝蒂娜·马丝拉(Christina Maslach)提出强烈抗议。

仅在此后6天,津巴多便终止了这一实验(几位“狱警”对此表示失望)。

如果你想要就此称赞马丝拉是这一见鬼实验中唯一一位理智的人的话,那么你还应该知道的是,后来她便嫁给了策划这一实验的津巴多。

结果分析:这一结果表明,扮演囚犯的角色预谋造反,扮演狱警的角色则开始变得具有暴力倾向。

难道说是因为扮演被暴动折磨的狱警们都是混账,不问情由地把人随意摆布吗?科学研究表明,假如角色互换,你也会采取同样的方式。

正如它所验证的那样,这通常是出于对方反击的恐惧使得我们对我们的人类同胞百般折磨。

当我们比某些人拥有绝对权力或来自上级的空头支票时,阿布格莱布监狱(译者注:虐俘丑闻,某些囚犯曾被迫要求裸身堆叠成金字塔状)光秃秃的“金字塔”都会恪遵。

呵呵,假如这是在一伙越战时期的嬉皮士大学生,那么这绝对会见鬼地发生在你的身上。

实验一、米尔格伦实验(1961年)实验步骤:当屠杀犹太人的纳粹追随者在纽伦堡审判中遭到起诉时,许多被告的辩护似乎围绕着“我不是真正的凶手”这样的论点,认为“事实上,我只是单纯服从命令”。

因此,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希望就受试者对权威人物下达命令的服从意愿进行测试。

或许你会以为,他只是向受试者询问?噢,那可不行;那还不够残忍。

与你所想象的不同,在米尔格伦所组织的实验中,受试者被告知将扮演“老师”的角色,所要做的是给隔壁房间的另一名受试者进行记忆力测试。

事实上“另一名受试者”是由实验人员假冒的,这一切只是米尔格伦布置的一场局。

受试者被告知,只要对方给出了错误的答案,他将按下一个按钮,控制器将使隔壁的“学生”受到电击。

此外,一名身穿实验室工作服的工作人员将在旁边作指导和监督(必须指出的是,并没有真正的电击发生,当然受试者并不知道这一情况)。

受试者还被告知,实验中的初始电击为45伏特,每逢作答错误,电压值将随之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