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3蜡烛随堂练习(附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蜡烛

一、积累与运用

1.注音。

拂.()晓地窖.()瓦砾.()匍.()匐.()腋.()窝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偷xí()pínɡ()障jū()躬肃mù()颤wēiwēi()3.解释词语。

永垂不朽:

名副其实:

精疲力竭:

4.文学知识。

《蜡烛》一文的作者是(国籍)的。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蜡烛”的象征意义。

二、阅读

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

……

德国人又开炮了,炮弹在这小小的方场上炸开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来,柱子似的。碎片把那些剩下来的树木的枝条都削去了。那个苏联人地躺在那的方场上,一只手臂枕在脑袋下面,周围是炸弯了的铁器和炸焦了的树木。

老玛利•育乞西看着那战死的兵,看了很久,她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可是附近一带,不用说人,连一个活东西都没有,甚至陪伴她在地窖里过了四天的那一只猫也被刚才炸起来的砖石碎片砸死了。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她不会匍匐前进,也不能快跑。她干脆直着身子,一摇一摆,慢慢地向方场上走去。一段还没有炸断的铁栏杆拦在她前面,她也不打算跨过去。她太衰老了,跨不过去,因此慢慢地绕过了那段铁栏杆,走进了方场。

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打在老妇人的近旁。

她穿过方场,到了那战死的苏联士兵身边,她用力把那尸身翻过来。看见他的面孔了,很年轻,很苍白。她轻轻理好了他的头发,又费了很大的劲把他那一双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弯过来,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后,她在他旁边坐了下来。

德国人还在开炮,可是跟先前一样,那些炮弹落得离老人很远。

1.选文中有四处写到德国人的炮火,全文共有六处,有什么作用?

2.在文中空白处填词语,体会用词妙处。

3.当老人看到那战死的兵时,她为什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

4.敌人炮火很激烈,为什么老妇人“直着身子”走进方场,表现她怎样的精神?

5.文中有两处对战死的苏联士兵的肖像描写,都是透过老人的眼来写的,试着说出老人心里最想说的话。

6.说说《蜡烛》中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100字左右)

3.蜡烛

参考答案:

一、1.fújiàolìpúfúyè2.袭屏鞠穆巍

3.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长久流传,永不磨灭。名声与实际相符合。精神疲乏,气力使尽,形容极度疲劳。

4.前苏联西蒙诺夫老妇人(老玛利•育乞西)象征母亲的眼泪

二、1.敌人的凶残,“方场”区域处在危险的境地,更衬托牺牲战士的勇敢和老妇人不顾危险埋葬战士的爱心。

2.“孤零零”、“毫无遮掩”。“孤零零”一词让人心生爱怜,不忍心让年轻战士独自躺在那里。这也是老妇人行动的原因,说明老妇人极有爱心。“毫无遮掩”体现方场的无险可守,更衬托战士的勇敢和老妇人的不顾危险。

3.看到战死的士兵,老妇人有失去亲人般的悲痛,情感郁积于心,很想说出来。

4.“直着身子”是因为她的年老,不能匍匐,亦不能快跑。这一举动表现老妇人的内心活动:一定要为战死的孩子祈祷、安葬,哪怕牺牲生命!

5.多年轻、多勇敢的孩子,不能让你孤零零地独自在这儿……(意思符合即可)

6、提示:①从富有爱心的老人上,②从对敌人的仇恨上,③从冒着炮火行动上表现出来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