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第4章生产理论》课后作业(参考答案-新)

第四章生产理论》课后作业(参考答案)P152"154.3、解:(1)由生产函数Q 二2KL-0.5L 2-0. 5K 2,且K 二10,可得短期生产函数为:2 2 2Q 二20L-0. 5L 2-0. 5x 102=20L-0. 5L 2~50于是,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定义,有以下函数:劳动的总产量函数TP L 二20L-0. 5L -50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AP L =TP L /L=20-0. 5L-50/L 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 L 二dTPL/dL 二20-L(2)关于总产量的最大值:令 dTP L /dL=0,即:dTP L /dL=20-L=0,解得:L 二20,且『TPi/dLKO,所以,当劳动 投入量 L 二20 时,劳动的总产量TP L 达到极大值。
关于平均产量的最大值:(3)当劳动的平均产量AP 劳L 达到最人值时,-定有 AP L -MP L O 由(2)已知,当L-10时,动的平均产量AP L 达到最大值,即相应的最大值为:AP L ( max)二20-0. 5 x 10-50/10=10以L=10代入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 MP L 二20-L, 得:L 二20-10二10 °很显然,当AP L 二MP L 时,AP L —定达到其自身的极大 L 二10。
值,此时劳动投入量为4、解:(1 )生产函数Q=min (2L, 3K)表示该函数是一个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所以,厂商 进行生产 时,总有Q=2L=3Ko 因为已知产量Q 二36,所以,相应地有L 二18, K 二12。
⑵由 Q 二2L 二3K,且 Q=480,可得:L 二240 , K 二 160。
又因为 P L 二2 , P K 二5,所以有:C=P L • L+ P K •K 二2 x 240+5 x 160二1280,即生产480单位产量的最小成本为5、解:(1)(R 关于生产函数Q=5L 1/3K 2/3O -2/3 2/3MP L 二5/3 • L K1/3 -1/3MP K 二 10/3 • L K由最优组合的均衡条件 MP L /MP K 二P L /P K ,可得:5/3 • L _2 3K = 3P L令 dAPi/dL 二0 ,即:22-3d AP L /C IL =-100L"〈0,所以,rlAPr /rlTFJ -ACT当当劳动投人量-22鯉彳車 TL 二10时,劳动的平均产负值舍去),且 APL 达到极大值。
西方经济学综合

第一章导论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
(参见教材P3)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参见教材P4)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参见教材P4)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著,1776年出版。
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参见教材P8)5.《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简称《通论》,凯恩斯著,1936年出版。
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参见教材P11)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参见教材P16)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参见教材P16)8.均衡分析:又称为瓦尔拉斯均衡。
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即分析商品的需要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习题第4章及答案

)第四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得到 的最高收入,这一成本定义是指( )A . 会计成本B . 隐成本 机会成本D . 边际成本 反映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称作( 总成本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正常利润( 是经济成本的一部分 不是经济成本的一部分 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 平均成本 B . 固定成本 长期成本 D . 总成本 在长期中,下列成本中哪一项是不存在的 固定成本 B . 机会成本 平均成本 D . 隐成本 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 在开始时减少,然后趋于增加 一直趋于增加 固定成本是指( )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厂商要增加产量所要增加的费用厂商购进生产要素时所要支付的费用 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可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下列有关厂商的利润、收益和成本的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收益多、成本高, 收益多、成本低, 收益是指( 成本加利润 利润 B .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 D .总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差额 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 边际收益于边际成本没有关系 那么减少产量就会使( ) B.总利润增加 D.使单位利润减少C . 2. A . C . 3. A . 生产函数成本函数B . D .C . 4. A .C .5.A .C . 6.A . C . 7.A .B .C .D .8.A .C .9.A .B .是经济利润的一部分D .与企业决策不相关 )) B . D . 一直趋于减少 在开始时增加,然后趋于减少则利润就大 则利润就大 ) ) B.收益多、成本高,则利润就小 D .收益多、成本低,则利润就小 成本 利润减成本 B . D . B . D .C .10. 平均收益是指(A .厂商销售一定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C.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11. 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A . 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C .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12. 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A .总利润减少C.对利润无影响13. 在经济学中,短期是指(A. —年或一年以内的时期B. 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固定不变的C. 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可以变动的D. 在这一时期内,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 固定不变的 14.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 ) A . 时间长短 B . 可否调整产品价格C . 可否调整产量D . 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15.对于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而言, 当总产量达到最大值而开始递减时, 边际产量 处于( )A .递减且边际产量小于零C.边际产量等于零 16. 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 A .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C.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B .递减但是边际产量大于零D .无法确定边际产量值 17. 当边际产量达到最大时,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 .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C.平均产量处于递增阶段 18. 产量为 4 时,总收益为 A . 20 B . 100 )B .总产量仍处于上升阶段,还未达到最大值 D .边际产量等于零 )B . 平均产量处于递减阶段 D . 总产量处于递减阶段 100;当产量为 5 时,总收益为 120,此时边际收益为( )C . 120D . 25 ) 平均产量为零 边际产量为负 19. 当劳动的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时(A . 平均产量是递减的B .C . 边际产量为零D . 20. 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A . 与纵轴相交 C . 与横轴相交 21. 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A .平均产量增加 C.平均产量不变 2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A .B .C . B . 经过原点D .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B .生产技术水平不变D.平均产量达到最低点 ) D . 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 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 23.如图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 A . 3V L V 8 C. 3 < L V 5 B . D . ) 5V L V 8 0V L V 5 24. 当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时, A .劳动投入的第I 阶段 C.劳动投入的第III 阶段 25. 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如果技术不变, 果过量使用( )生产处于( ) B .劳动投入的第II 阶段D .资本投入的第I 阶段 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 一种投入要素如)A .最终会使总产量下降B •会使边际产量减少,直到等于零时为止 C. 最终会使总产量下降,但不会等于零 D.总产量能继续保持增长,不过增长的幅度会越来越小 26.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是在下列情况下起作用( A . B . 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按同一比例变化 生产函数中只有一种投入要素 生产函数中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不变 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诸变量的指数之和小于 C. D . 27.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 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不同的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构成的 曲线是( ) A .无差异曲线 B .等成本曲线C.等产量曲线 D .生产可能线 28.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A .B .C .D . 29. A . B .C .D . 30.A .B .C .D . 31. ) 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 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 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等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 ) 两种要素投入的比率 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比率 一种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品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品的比率 在保持原有产出不变的条件下用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比率 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 )产量提高了 成本增加了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如果等成本曲线围绕它与纵轴 丫的交点逆时针转动,那么将意味着( A .生产要素X 的价格下降了 B .生产要素丫的价格上升了C.生产要素X 的价格上升了 D .生产要素丫的价格下降了 32. 如果价格不变,只是改变企业在投入要素上的总支出,就会使等成本曲线( A .向顺时针方向转动 C.发生平行移动 33. 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点 ,一定是( A .等成本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点C.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 34. 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条件是( A . M P A/PA < M P B/PB C . M P A/PA = M P B/PB 35.B .向逆时针方向转动 D .发生移动,但不一定是平行移动 ) B .等产量曲线与等利润曲线的切点 D .等产量曲线与等收入曲线的切点A . C . 36.A .B . D . 无数条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连接起来的曲线是( 无差异曲线 B .收入消费曲线D . 在短期,全部总成本等于( 固定成本与平均成本之和M P A/PA > M P B/PB MPA=MPB 消费可能线 生产扩展路线 ) B . 可变成本与平均成本之和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 平均成本等于() 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边际成本之和 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总成本之和 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 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总成本之和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 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平均成本曲线下降阶段的任何一点 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是( 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 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 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 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 当边际成本曲线达到最低点时( A .平均成本曲线呈现递减状态 C.平均产量曲线达到最大值 41.当边际成本曲线上升时,其对应的平均可变成本曲线 A .上升 B.既不上升,也不下降 C.下降 D .既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C . 37. A . B . C .D . 38.A . C . 39.A .B .C .D . 40. D . 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和 边际成本下降 边际成本下降 平均成本上升 平均成本上升 ) B .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D . 边际成本曲线的最高点 ) B .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呈现递增状态 D .总产量曲线达到最大值 曰定是42. 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 TC=30000+5Q-Q2, A . 30000 B . 5Q-Q2 C . 5-Q D . 30000/Q 43. 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 TC=30000+5Q-Q2, A . 30000 B . 5Q-Q2C .5-Q D . 30000/Q 44. 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 TC=30000+5Q-Q2, A . 30000 B . 5Q-Q2 C . 5-Q D . 30000/Q 45. 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 TC=30000+5Q-Q2, A . 30000 B . 5Q-Q2 C . 5-Q D . 30000/Q 46. 某厂商生产 5件衣服的总成本为 1500 元,其中 Q 为产出数量。
生产与成本理论题库

第4章生产与成本理论一、名词解释1.边际产量—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连同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
3.外在经济——也称为外在规模经济。
指整个行业规模和产量扩大,使得个别厂商平均成本下降或收益增加。
4.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收入。
5.显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6.隐性成本——是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7.外在经济——是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的改善而增加了经济效益。
8.外在不经济——是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恶化而降低。
9.规模报酬——是指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当厂商所有投入要素都按同一比例增加或减少时,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产量的变动情况。
10. 规模经济——11. 边际技术替代率——二、单项选择1.下列各项中哪一项是生产者的隐含成本( D )(A)向其管理人员支付的薪水;(B)对自有设备提取的折旧;(C)财产税;(D)对属于其他厂商所有的设备支付的租金。
2.会计中的利润通常:( C )(A)比经济利润小,因为前者未将隐含成本扣除;(B)等于经济利润,因为会计利润包含所有的机会成本;(C)比经济利润大,因为前者未将隐含成本扣除;(D)比经济利润大,因为前者未将明显成本扣除。
3.经济利润的计算方法是:( D )(A)用总收益减除明显成本;(B)用总收益减除隐性成本;(C)用正常利润减除隐性成本;(D)用总收益减除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第四章 成本理论(习题)

第四章成本理论1.在长期中,下列哪一项成本是不存在的()A. 平均成本B. 边际成本C. 固定成本 D机会成本2. 经济学中所说的“短期”是指()A.全部生产要素都可以调整的时期B.全部生产要素都不可以调整的时期C.只能调整一种生产要素的时期D.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不能被调整的时期3. 会计成本忽略了企业的()A.机会成本 B. 可变成本 C.可变成本 D.固定成本4.经济学中的“经济利润”是指()A.总收益与会计成本之间的差额 B. 总收益与经济成本之间的差额 B.总收益与显性成本之间的差额 D. 总收益与隐性成本之间的差额5. 某企业原来生产产品A的利润收入为a,现在用相同的设备去生产产品B,其中所消耗的劳务和材料费用为b,则该企业生产产品B的机会成本是()A.a B. b C. a+b D. a-b6. 王先生辞去月薪为a元的工作,同时取出银行中自有存款b元去办企业,其中月利率为固定值c,且不存在商业风险,那么王先生办企业按月计算的机会成本为()A. aB. bC. a+bD. a+b c7. 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A. 先上升,后下降B. 先下降,后上升C.持续上升 D. 持续下降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不变成本的是()A.银行贷款利息 B. 无法解雇的技术工人的工资C.车间的水电费用 D. 机器的折旧9. 在生产过程中,当增加一单位产量而增加的平均成本大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成本,那么在产量增加后,平均成本将()A. 下降B. 上升C. 不变D. 都有可能10.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也是()A.厂商均衡点 B. 收支相抵点 C. 停止营业点 D. 平均成本最低点11.规模报酬递减的前提是()A.短期内等比例的持续增加所有生产要素B.长期内等比例的持续增加所有生产要素C.短期内连续的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D.长期内连续的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由边际收益递减造成的B.规模报酬递减是由边际收益递减造成的C.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由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D.边际收益递减是由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13.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市场是不可以竞争的()A.有很少的不变成本,其中多数都不是沉没成本B.有很少的不变成本,其中多数都是沉没成本C .有很高的不变成本,其中多数都不是沉没成本D .有很高的不变成本,其中多数都是沉没成本14. 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 L MP 上升的阶段对应于MC 上升的阶段B. L AP 的最高点对应于AVC 最高点C .L TP 曲线下凸阶段对应于TC 曲线下凸阶段D .当L TP 存在一个拐点时,TC 曲线和TV 曲线都存在一个拐点15.在从原点出发的直线(射线)与TC 曲线的切点上,AC 曲线 ( )A .达到最小值 B. 等于MCC .等于AVC AFC + D. 以上都正确16. 从长期成本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来看,在LTC 与STC 的切点处有( )A. LTC STC =,但LAC SAC >、LMC SMC >B. LTC STC =,但LAC SAC <、LMC SMC <C .LTC STC =,且LAC SAC =、LMC SMC =D. LTC STC =,且LAC SAC =, 但LMC SMC ≠17. 关于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LTC 曲线是STC 曲线的包络线B .LMC 曲线是SMC 曲线的包络线C .LAC 曲线是SAC 曲线的包络线D .在长期,总存在LTC STC =,LMC SMC =, LAC SAC =。
第四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习题

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一、填空题:l.生产要素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生产一定量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称为————————。
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
4.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动可分为————、—————、————三个阶段。
5.TP=————,AP=———,MP——————。
6.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在相交前,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在相交后,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在相交时,边际产量——平均产量,————达到最大。
7.当边际产量为零时,————达到最大。
8.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称为————;产量增加的比率等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称为——————;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称为——————。
9.引起内在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是:第一,————;第二,——————。
10.在确定适度规模时应该考虑到的因素主要是————————。
11.用公式表示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条件:(1)——————;(2)——————。
12.等产量线是一条————原点的线。
13.等成本线是一条表明在————与————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最大组合的线。
14.根据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结合的分析,生产要素最适组合之点一定是——————。
这就是————或者————————。
15.短期成本分为————、——————、——————。
16.短期总成本等于————加——————。
17.短期平均成本分为————与——————。
18.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曲线的最低点,说明在这时,边际成本————平均成本。
19.在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之前,边际成本————平均成本;而在相交之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只有在相交时,边际成本————平均成本,这时,平均成本处于——————。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练习题(含答案)

第四章生产理论一、关键概念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技术系数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生产者的无差异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生产者的预算线)生产者均衡扩展线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不变二、单项选择1. 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是:A 产量的变化除以厂商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量的变化 B 产量除以厂商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量 C 产量除以总生产成本 D 产量中能归功于这种生产要素的数量2.在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下列哪种情况首先发生:A 边际产量下降 B 平均产量下降 C 总产量下降 D B和C3. 生产函数表示:A 一定量的投入,至少能生产多少产品 B 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最多要投入多少生产要素 C 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D 以上都对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A 存在技术进步 B 生产技术水平不变 C 具有两种以上可变生产要素 D 只有不变生产要素5.等成本线往外移动表明:A 产量提高了 B 成本增加 C 生产要素价格按相同比例上升了 D 以上都对6.规模报酬递减是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发生的:A 只连续投入一种生产要素 B 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C 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D 以上都对7.当某厂商以既定的成本生产出最大产量时,他:A 一定获得了最大利润 B 一定没有获得最大利润 C 无法确定 D 经济利润为零8.一个企业发现,在现在所用的生产技术时,劳动的边际产量与资本的边际产量的比率大于劳动的价格与资本的价格的比率。
该企业可以: A 只要愿意增加总成本就可以增加产量B 只要资本价格下降,在同样的总成本时可以增加生产 C 如果减少劳动并增加资本,就能以更低的生产成本生产同样的产量 D 如果增加劳动并减少资本,就能以更低的生产成本生产同样的产量9.一个国家不同行业之间资本密集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 劳动价格的差别 B 等成本线斜率的差别 C 生产函数的差别 D 技术的可获得性10.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增加和减少的生产要素叫做:A 不变投入 B 可变投入 C 减少的收益 D 增加的收益11.等成本曲线围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A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B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C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D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12.无数条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连接起来的曲线是()A 无差异曲线B 消费可能线C 收入消费曲线D 生产扩展路线13.在某一生产活动中,投入X与Y时的产量为Q,投入2X和2Y时产出为3Q,这表明() A规模收益递增B可变投入边际收益递增C规模收益递减D规模收益不变14.若企业增加使用一个单位的劳动,减少两个单位的资本,仍能生产出相同产出,则MRTSLK 是() A 1/2 B 2 C 1 D 415..若厂商总成本为24美元,由等成本曲线AB可知生产要素X和Y的价格分别为()A 4美元和3美元B 3美元和4美元C 8美元和6美元D 6美元和8美元16.生产200单位产量的最低成本是()A 24美元B 48美元C 12美元D 36美元17.生产200单位产量的最优生产要素组合是( )A 3单位X 和4单位YB 4单位X 和3单位YC 8单位X 和6单位YD 6单位X 和8单位Y18.等成本线从AB 移到CD ,表明总成本从24增至( ) A 32美元 B 36美元 C48美元 D 60美元19.如果有效的使用32美元,则产量( )A 小于200个单位B 大于300个单位C 小于3 00个单位,大于200个单位D 300个单位参考答案:1-5 CAABB 6-10 BCDCB 11-15 ADABB 16-19 ABBC三、简答题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内容和前提是什么?内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将一种可变要素投入到其他要素当中时,这种要素所带来的产量水平,先递增,但随着这种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最终使得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水平递减。
西经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计算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计算题参考答案教材第117页:1.解:(1)见表劳动量(L)总产量(TPL)平均产量(APL)边际产量(MPL)0 0 -- --1 5 5 52 12 6 73 18 6 64 21 5.5 35 25 5 46 27 4.5 27 28 4 18 28 3.5 09 27 3 -110 25 2.5 -2(2)参见教材第89页图4-2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3)符合边际报酬递减规律(4)劳动投入的2个至8个之间2.解:注意:这里的TC=30000+5Q-Q2应为3000+5Q-Q2已知:TC=3000+5Q-Q2,求得:(1)因为TC=TFC+TVC;所以TFC=3000,TVC=5Q-Q2因为AFC=TFC/Q;所以AFC=3000/Q因为AVC=TVC/Q;所以AVC=(5Q-Q2)/Q =5-Q因为AC=TC/Q;所以AC=(3000+5Q-Q2)/Q=3000/Q+5-Q因为MC=ΔTC/ΔQ,边际成本对总成本求导,所以MC=5-2Q(2)又知:Q=3时,求得:因为TC=TFC+TVC,所以TFC=3000所以TVC=5Q-Q2=5×3-3×3=6因为AFC=TFC/Q;所以AFC=3000/Q=3000/3=1000因为AVC=TVC/Q;所以TVC=(5Q-Q2)/ Q =5-Q=5-3=2或6/3=2因为AC=TC/Q;所以AC=(3000+5Q-Q2)/Q=3000/Q+5-Q=3000/3+5-3=1002或(3000+6)/3=1002因为MC=ΔTC/ΔQ,边际成本对总成本求导,所以MC=5-2Q=5-2×3=-1(3)又知Q=50,P=20求得:TR=Q×P=50×20=1000TC=3000+5Q-Q2=3000+5×50-50×50=750利润π=TR-TC=1000-750=250答:(略)3.解:已知:总产量TP=-0.1L3+6L2+12L(1)因为:平均产量APL=TP/L;所以AP=(-0.1L3+6L2+12L)/L=-0.1L2+6L+12求平均产量APL最大,以L为自变量对上式进行求导,同时令其为零,即:dAPL/dL=-0.2L+6=0-0.2L=-6L=30答:劳动的平均产量APL最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为30。
4 生产理论练习题答案

第四章 生产理论一、名词解释 1.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使递减的。
2. 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3.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生产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4. 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二、选择题 1.C 2.C 3.A 4.D 5.CD 6.A 7.A 8.C 9.B 10.D 11.B 12.C 13.A 14.A 15.A 16.B 17.C 18.C 19.B 20.D 21.C 22.A 23.D 24.A三、是非判断1.T2.T3.F4.T5.F6.T7.F8.F9.T 10.F 11.F 12.T13.T 14.F 15.F 16.T 17.T 18.F 19.T 20.T21.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生产函数中,只有一种要素可变,是短期生产函数。
22.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均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
23.分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短期成本曲线上的平均变动成本最低点对应短期生产曲线上的平均产量最高点,而边际成本曲线穿过平均变动成本最低点,边际产量曲线穿过平均产量曲线最高点,因此,在平均变动成本等于边际成本的点所对应的生产函数上,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
24.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当平均产量最高时,平均变动成本最低。
第四章 成本理论

第四章成本理论一、选择题1.由企业购买或雇佣任何生产要素所发生的成本是指:A.显性成本;B.隐性成本;C.固定成本;D.可变成本。
2. 边际成本是指:A.总成本除以产量;B.平均成本除以产量;C.投入的生产要素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产量;D.增加生产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
3.不变成本是指:A.购进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成本;B.即使停止生产也必须支付的成本;C.涯增加产量所要增加的成本;D.以上解释都不对。
4.当AC达到最低点时,下列哪一条是正确的:A.A VC=FC;B.MC=AC;C.P=A VC;D.P=MC。
5.通过不同产出水平的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我们可以决定:A.AC;B.AFC;C.MC;D.以上都是。
6.如果生产10单位产品的总成本是100美元,第11单位的边际成本是21美元,那么A.第11单位产品的TVC是$21;B.第10个单位的边际成本大于$21C.第11单位的平均成本是$11D.第12单位的平均成本是$127.下列因素中不属于固定成本的是A.土地的租金B.折旧C.财产税D.营业税﹥8.下列各因素中哪一项不是可变成本?A.原材料B.短期贷款的利息C.高层管理者的薪金D.可以无偿解雇的雇佣工人的工资。
9.当何种情况时,厂商如果要使成本最低,应停止营业。
A.AC﹤ARB.P﹤AFCC.AR﹤AVCD.MR﹤MC10.假定两个人一天可以生产60单位产品,4个人可以生产100单位产品,那么A.AVC是下降的B.AVC是上升的C.MPL﹥APLD.MPL是40单位11.假如总产量从100单位增加到102单位,总成本从300增加到330,那么边际成本等于 A.30B.330C.300D.1512.当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时,总成本曲线开始:A.以递减的速率下降B.以递增的速率上升C.以递减的速率下降D.以递降的速率上升13.AC曲线是由何种曲线的斜率决定的A.TFC曲线的斜率B. TVC曲线的斜率C.TC曲线的斜率D.既是TC曲线的斜率也是TVC曲线的斜率14.从原点出发与TC曲线相切的直线的斜率是A.AC的最低点B.等于MCC.是AVC和AFC之和D.上述答案都成立15.已知产量为10单位时,总成本为500;产量为11单位时,平均成本为51,那么边际成本为A.51B.50C.52D.6116.当产量达到下列哪一点时,利润极大?A.P=MCB.P=AVCC.AVC=MCD.ATC=MC17.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A.固定不变B.先下降后上升C.不断下降D.决定一个企业的关门点18.企业使其利润最大化意味着A.使其亏损最小B.使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最大C.根据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相等来决定产出水平D.以上都是19.一个企业在以下那种情况下应该关门A.AVC的最低点大于价格时B.AC的最低点大于价格时C.发生亏损时D.MC﹥MR20.经济成本与经济利润具有以下特征,A.前者比会计成本大,后者比会计利润小B.前者比会计成本小,后者比会计利润大C.两者都比相应的会计成本和会计利润小D. 两者都比相应的会计成本和会计利润大二、是非题1.在TC曲线给定时,就有可能相应地画出MC曲线。
经济管理基础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 试题及参考答案

经济管理基础第四章生产与成本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的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减少C、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D、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B、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C、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D、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3.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A、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B、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C、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等的D、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是相等的。
4.等成本线平行往外移动表明:A、产量提高了B、成本增加了C、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D、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5.当某厂商以最小成本生产出既定产量时,那他A、总收益为零B、一定获得最大利润C、一定未获得最大利润D、无法确定是否获得最大利润6.在下图中,哪一条曲线反映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LX YZ0 QA、X曲线B、Y曲线C、Z曲线D、都不是7.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A、时间长短B、可否调整产量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8.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A、平均成本B、固定成本C、长期成本D、总成本9.在长期中下列哪项是不存在的?A、可变成本B、平均成本C、机会成本D、隐含成本10.使用自有资金也应计算利息收入,这种利息从成本角度看是:A、固定成本B、隐含成本C、会计成本D、生产成本二、多选题1、关于经济学分析中所说的短期,错误的是()A、一年之内B、全部生产要素都可随产量调整的时期C、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不能调整的时期D、只能调整一年生产要素的时期2、当劳动(L)增加时,下列正确的是()A、AP L是递减的B、AP L先递增再递减C、MP L不断变小D、MP L为负3、生产要素是指生产过程中能帮助生产的各种手段,它包括()A、资本B、劳动C、土地D、企业家的才能4、产量曲线具有如下性质()A、凸向原点B、斜率为负C、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D、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表示产量越大5、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有()A、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可能会提高劳动力和资本的专业化分工程度,进而提高效率B、某些技术和投入只有在足够大的产量规模时才可使用C、规模收益递增还有可能由于几何算术的关系D、企业规模扩大后更易于管理三、分析题完全垄断企业成本函数为C=10Q2+400Q+3000,产品的需求函数为Q=200-P,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2、D3、D4、B5、D6、A7、D8、B9、A 10、B二、多选题1、ACD2、BC3、ABCD4、ABCD5、ABC三、分析题解:求反需求曲线:P=1000-5Q,则:总收益曲线TR=PQ=1000Q-5Q2,边际收益曲线MR=1000-10Q;边际成本曲线:MC=20Q+400;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原理:1000-10Q=20Q+400,Q=20;代入反需求曲线,P=1000-5Q=1000-5×20=900;利润π=(1000×20-5×202)-(10×202+400×20+3000)=3000。
微观经济学习题与答案04

第四章生产论和成本论第一部分生产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标准是:A 时间长短B 可否调整产量C 可否调整生产规模D 可否调整产品价格2、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A 平均产量递减B 平均产量递增C 平均产量不变D 边际产量递减3、在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当总产量达到最高值时().A 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B 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C 边际产量为零D 平均产量为零4、总产量曲线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是().A 总产量B 平均产量C 边际产量D 以上都不是5、当总产量曲线TP下降时,().A 平均产量递增B 平均产量为零C 边际产量为零D 边际产量小于零6、生产的第二阶段从()到().A APL =0,MPL=0 B APL= MPL,MPL=0C APL = MPL,MPL<0 D APL>0,MPL=07、等产量线上某一点的切线斜率绝对值表示( ).A 边际替代率B 边际技术替代率C 等成本线的斜率D 边际报酬率8、等成本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A 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B 边际技术替代率C 边际替代率D 边际成本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B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C 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D 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10、当劳动和资本的边际替代率大于劳动和资本的价格比时,厂商怎样调整( ).A 减少资本 增加劳动B 增加资本 增加劳动C 增加资本 减少劳动D 减少资本 减少劳动二、名词解释1、短期生产2、长期生产3、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4、规模报酬5、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三、 简答题1、等产量线的含义及特征?2、简述规模报酬变动的三种情况及其原因。
3、说明短期生产函数)K ,L (f Q =的L TP 曲线、L AP 曲线、L MP 曲线的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综合练习参考答案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综合练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D 4.B 5.A 6.B 7.A 8.C 9.C 10.C 11.B 12.D 13.A 14.C 15.D 16.A 17.D 18.C 19.B 20.B 21.B 22.D 23.B 24.A 25.D 26.B 27.A 28.A 29.A 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CD 3.ACD 4.ACD 5.AC 6.ABD 7.ACE 8.ACE 9.AE 10.BD 11.AD 12.BCE 13.ACD 三、判断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四、名词解释1.生产要素: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资源。
这些资源可分为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
2.总产量(TP):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3.平均产量(AP):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4.边际产量(MP):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5.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6.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7.正常利润:企业家才能的价格,也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
它包括在成本之中。
8.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9.长期成本:在长期中,一切投入都是可变的,这些开支就是长期成本。
10.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11.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2.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生产和成本理论-练习题带答案

生产和成本理论-练习题带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的替代物。
A、价格机制或竞争机制B、价格机制或供求机制C、市场机制或供求机制D、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答案】D,P17;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2. 生产函数是()之间的函数关系。
A、最大产量与投入成本B、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C、平均产量与投入成本D、平均产量与投入要素【答案】B,P19;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3. 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产量或产出称为()。
A、总产量B、平均产量C、边际产量D、固定产量【答案】C,P19;边际产量是指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产量或产出。
4. 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这指的是()。
A、边际成本B、机会成本C、显成本D、隐成本【答案】B,P22;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5. 企业购买或租用的生产要素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属于()。
A、显成本B、隐成本C、正常利润D、可变成本【答案】A,P22;显成本是指企业购买或租用的生产要素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
6. 下列属于企业固定成本的是()。
A、原材料费用B、管理人员工资C、生产工人工资D、燃料和动力费用【答案】B,P22;固定成本是指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其中主要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等。
7. 由产量变动引起的可变成本的变动就是()。
A、固定成本B、边际成本C、平均成本D、总可变成本【答案】B,P23;由于短期内固定成本为一常数,不受产量的影响,因而边际成本也就是产量变动引起的可变成本的变动。
第四章 书本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四章生产和成本一、思考题1.试比较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
2.谈谈你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看法。
3.请解释经济学家关于成本、利润的概念为什么与会计学上的有关概念不同?4.机会成本对决策分析有什么意义?为什么?5.为什么长期和短期的平均成本曲线都是U形?6.什么是规模经济?如何确定企业的适度规模?7.利润最大化假说对企业行为分析还有现实意义吗?谈谈你的看法。
8.为什么MR=MC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厂商确定产量的基本原则?二、计算题1.对某一小麦农场的研究得到了如下的生产函数: Q=KA0.1L0.1E0.1S0.7R0.1,式中,Q 为每一时期的产量;K为常数;A为土地的投入量;L为劳动的投入量;E为设备的投入量;S为肥料和化学药品的投入量;R为其他资源的投入量。
(a)该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递减还是不变?为什么?(b)当所有的投入量增加100%时,产量增加为多少?2.某公司的短期总成本函数为:C=190+53Q,式中,C为总成本,Q为总产量;二者均以万计。
(a)该公司的固定成本是多少?(b)如果该公司生产了100,000单位产品,它的平均可变成本是多少?(c)其所生产的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多少?(d)其平均固定成本是多少?参考答案:一、思考题1.答:(1)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都假设行为人是理性的,即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2)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目的是解释消费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需求曲线中,为供求论的使用奠定基础。
而生产者行为理论的目的则是解释生产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供给曲线中,也作为供求论研究价格决定的基础。
(3)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二者的切点即为消费者均衡点。
生产者行为理论使用的分析工具有些也类似,如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二者的切点即为生产者均衡点。
2.答:所谓收益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是指在技术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地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总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将会出现递减现象。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练习题(含答案)

第四章生产理论一、关键概念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技术系数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生产者的无差异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生产者的预算线)生产者均衡扩展线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不变二、单项选择1. 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是:A 产量的变化除以厂商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量的变化 B 产量除以厂商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量 C 产量除以总生产成本 D 产量中能归功于这种生产要素的数量2.在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下列哪种情况首先发生:A 边际产量下降 B 平均产量下降 C 总产量下降 D B和C3. 生产函数表示:A 一定量的投入,至少能生产多少产品 B 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最多要投入多少生产要素 C 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D 以上都对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A 存在技术进步 B 生产技术水平不变 C 具有两种以上可变生产要素 D 只有不变生产要素5.等成本线往外移动表明:A 产量提高了 B 成本增加 C 生产要素价格按相同比例上升了 D 以上都对6.规模报酬递减是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发生的:A 只连续投入一种生产要素 B 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C 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D 以上都对7.当某厂商以既定的成本生产出最大产量时,他:A 一定获得了最大利润 B 一定没有获得最大利润 C 无法确定 D 经济利润为零8.一个企业发现,在现在所用的生产技术时,劳动的边际产量与资本的边际产量的比率大于劳动的价格与资本的价格的比率。
该企业可以: A 只要愿意增加总成本就可以增加产量B 只要资本价格下降,在同样的总成本时可以增加生产 C 如果减少劳动并增加资本,就能以更低的生产成本生产同样的产量 D 如果增加劳动并减少资本,就能以更低的生产成本生产同样的产量9.一个国家不同行业之间资本密集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 劳动价格的差别 B 等成本线斜率的差别 C 生产函数的差别 D 技术的可获得性10.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增加和减少的生产要素叫做:A 不变投入 B 可变投入 C 减少的收益 D 增加的收益11.等成本曲线围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A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B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C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D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12.无数条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连接起来的曲线是()A 无差异曲线B 消费可能线C 收入消费曲线D 生产扩展路线13.在某一生产活动中,投入X与Y时的产量为Q,投入2X和2Y时产出为3Q,这表明() A规模收益递增B可变投入边际收益递增C规模收益递减D规模收益不变14.若企业增加使用一个单位的劳动,减少两个单位的资本,仍能生产出相同产出,则MRTSLK 是() A 1/2 B 2 C 1 D 415..若厂商总成本为24美元,由等成本曲线AB可知生产要素X和Y的价格分别为()A 4美元和3美元B 3美元和4美元C 8美元和6美元D 6美元和8美元16.生产200单位产量的最低成本是()A 24美元B 48美元C 12美元D 36美元17.生产200单位产量的最优生产要素组合是( )A 3单位X 和4单位YB 4单位X 和3单位YC 8单位X 和6单位YD 6单位X 和8单位Y18.等成本线从AB 移到CD ,表明总成本从24增至( ) A 32美元 B 36美元 C48美元 D 60美元19.如果有效的使用32美元,则产量( )A 小于200个单位B 大于300个单位C 小于3 00个单位,大于200个单位D 300个单位参考答案:1-5 CAABB 6-10 BCDCB 11-15 ADABB 16-19 ABBC三、简答题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内容和前提是什么?内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将一种可变要素投入到其他要素当中时,这种要素所带来的产量水平,先递增,但随着这种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最终使得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水平递减。
第四章习题答案(经济类)

第四章生产理论一、填空题1.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2.技术系数 3.固定不变4.最高点大于小于等于平均产量5.总产量 6.减少7.生产者的成本支出生产要素价格8.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产量既定成本最小成本既定产量最大9.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减10.自身内部 11.利润最大化二、单项选择题1.C 2.C 3.B 4.A 5.D 6.B 7.C 8.B 9.B 10.B11.D 12.B 13.A 14.C 15.B 16.D 17.B 18.C 19.C 20.A三、判断题1. √2. √3. X4. X5. X6. √7. X8. √9.X10. √ 11. X12. √ 13. √ 14. √ 15. √ 16. X 17. √ 18. X 19. X 20. √四、简答题1.答:例如,张三开了一家缝纫店,规模很小,就一间小屋、一台缝纫机以及刀、剪、线、布料和劳动。
如果劳动是唯一的可变投入,那么它与衣服产量之间的关系为:当只有张三一人时,一个月的产量是30件,缝纫机大量的时间闲置着;当增加一个工人时,一个月的产量是70件,缝纫机闲置的时间很少;当又增加一个工人时,一个月的产量是100件,缝纫机得到了充分利用,该工人还可以帮助他采购和送货;当又增加一个工人时,该工人没有任何事可做,一个月的产量仍然是100件;当又增加一个工人时,该工人不仅没有任何事可做,而且还因为他的到来使小屋非常拥挤,妨碍了大家的工作,一个月的产量下降到90件。
如果张三还继续增加工人,那么其产量会不断减少。
这个例子说明了这样一个现象,当其它要素保持不变时,随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不断增加,其带来的边际收益(产量)最终会不断减少,这就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2.答:(1)从公式上看:TP=f(Q)=AP.Q AP=TP/Q MP=ΔTP/ΔQQMP(2)从图表上看:A.平均产量曲线是总产量曲线上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值曲线。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答案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从本章开始转入对生产理论的讨论,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市场的供给。
在生产理论中所要研究的经济行为主体是生产者,也称为厂商或企业,它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经济目标而独立做出统一经济决策的经济单位。
在西方经济学中,不论厂商的组织形式如何,通常都假定厂商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其生产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
与消费者类似,厂商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而进行选择时也要面临许多约束条件,如技术条件、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等。
本章主要考察厂商面临的技术约束,说明厂商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如何有效的组织生产。
本章重点:(1) 短期与长期的含义与区别。
(2)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及收益递减规律。
(3) 生产三个阶段的划定。
(可变投入量合理区间)(4) 等产量线、等成本线的含义,两种生产要素最佳组合(5) 短期成本分类与变动规律、之间的关系。
(6) 短期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
(7) 规模报酬的变动及其原因。
(8) 长期平均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边际成本的概念及关系(9) 厂商收益及利润最大化原则习题:1、 名词解释:生产要素、生产函数、边际产量、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等成本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规模报酬、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不变、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正常利润、经济利润、显明成本、隐含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总成本、利润最大化原则2、 单项选择题:(1)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 D )。
A .时间长短B .可否调整产量C .可否调整产品价格D .可否调整生产规模(2)已知企业的生产函数LK Q 10 (Q 为产量,L 和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则( A )。
A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B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C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减D .企业处于内部经济阶段(3)当劳动的总产量(TP L )下降时,( 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短期总成本曲线和长期总成本曲线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1)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由不变成本(TFC)和可变成本(TVC)构成。不变成本不随
产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变成本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曲线;可变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产量为零,可变成本也为零,所以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总成本是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它不从原点出发,而是从不变成本出发,产量为零,总成本也不为零,总成本最小,也要等于不变成本。所以总成本曲线是一条从不变成本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 劳动的平均产量AP为最大值时的劳动人数
(2) 劳动的边际产量MP为最大值时的劳动人数
(3) 平均可变成本极小值时的产量
解:(1)因为:生产函数Q= -0.1L3+6L2+12L
所以:平均产量AP=Q/L= - 0.1L2+6L+12
可得:K=4L和10=KL
所以:L = 1.6,K=6.4
(2)最小成本=4·1.6+1·6.4=12.8
3.已知可变要素劳动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如下:
劳动量(L) 总产量(TQ) 平均产量(AQ) 边际产量(MQ) 0 0 - - 1 5 5 5 2 12 6 7 3 18 6 6 4 22 5.5 4 5 25 5 3 6 27 4.5 2 7 28 4 1 8 28 3.5 0 9 27 3 -1 10 25 2.5 -2
(3)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随着产量的增加,先下降而后上升,所以边际成本曲线是
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曲线。参见教材P103-105
6.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解: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N,
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B 5.A 6.B 7.A 8.C 9.C 10.C 11.B 12.D 13.A 14.C 15.D 16.A 17.D 18.C 19.B 20.B 21.B 22.D 23.B 24.A 25.D 26.B 27.A 28.A 29.A 二、多项选择题
1. 生产要素: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可分为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
2. 总产量(TP):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3. 平均产量(AP):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4. 边际产量(MP):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5.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
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6. 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7. 正常利润:企业家才能的价格,也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它包括
在成本之中。
8. 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9. 长期成本:在长期中,一切投入都是可变的,这些开支就是长期成本。 10.边际成本:指每源自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11.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
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2.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
第三,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长率慢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导致规模报酬递减的原因主要是规模过大造成管理费用的增加和管理效率的降低。参见教材P100
5. 短期成本曲线包括哪些?简述各种短期成本的形状特点?
解: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由于短期内厂商只能调整部分生产要素,所以短期成本分为短期不变成本和短期可变成本。从要素投入量的不同角度,又可分为短期总成本、短期平均成本和短期边际成本。
在交点N上,SMC=SAC,即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在相交之前,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减;在相交之后,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增。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交的N点称为收支相抵点。如图所示: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VC相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令边际产量为零,此时劳动人数为边际产量为最大。 L=20
(3)因为: 平均产量最大时,也就是平均可变成本最小,而平均产量最大时L=30,所以把L=30 代入Q= -0.1L3+6L2+12L,平均成本极小值时的产量应为:Q=3060,即平均可变成本最小时的产量为3060.
六、回答题
求:(1)厂商最佳生产要素组合时资本和劳动的数量是多少?
(2)最小成本是多少?
解:(1)因为Q=LK, 所以MPK= L MPL=K
又因为;生产者均衡的条件是MPK/ MPL=PK/PL
将Q=10 ,PL= 4,PK = 1 代入MPK/ MPL=PK/PL
MR=135- (1/25)Q
因为利润最大化原则是MR=MC
所以0.05 Q=135- (1/25)Q
Q=1500
P=105
(2)最大利润=TR-TC=89250
2.已知生产函数Q=LK,当Q=10时,PL= 4,PK = 1
1.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如何?
解: 第一,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向右上方倾斜,而后向右
下方倾斜,即先上升而后分别下降。
第二,总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当边际产量大于零时,总产量是递增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当边际产量为负时,总产量开始递减。
(1)计算并填表中空格
(2)在坐标图上做出劳动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
(3)该生产函数是否符合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 划分劳动投入的三个阶段
(3)符合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4.假定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劳动L,产出一种产品Q,固定成本为既定,短期生产函数Q= -0.1L3+6L2+12L,求:
1.ABCD 2.CD 3.ACD 4.ACD 5.AC 6.ABD 7.ACE 8.ACE 9.AE 10.BD 11.AD 12.BCE 13.ACD 三、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四、名词解释
第三,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的关系: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相交前,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 > AP),平均产量曲线是上升的;相交后,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 < AP)平均产量曲线是下降的;相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 AP)。参见教材P89
第二阶段,平均产量开始递减至边际产量为零。在此阶段,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处于递减阶段,但总产量是增加的,且达到最大。
第三阶段,总产量开始递减,边际产量为负。在此阶段,总产量开始下降,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增加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是会减少劳动投入量。
综上所述,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进行生产,必然选择在第二阶段组织生产,即只有第二阶段才是可变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但在这一区域中,生产者究竟投入多少可变要素可生产多少,必须结合成本函数才能确定。参见教材P91
第一,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长率快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导致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生产规模扩大后管理更合理等。
第二,规模报酬固定:产量增长率等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规模报酬固定的原因是由于在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后期,大规模生产的优越性已得到充分发挥,厂商逐渐用完了种种规模优势,同时,厂商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减少规模不经济,以推迟规模报酬递减阶段的到来。在这一阶段,厂商规模增加幅度与报酬增加幅度相等。
4. 规模报酬的变动有哪些类型?原因是什么?
规模报酬是指所有生产要素的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属于长期的生产理论。
规模报酬的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引起的产量变化。规模报酬有三种类型:
五、计算题
1.Q=6750 - 50P,总成本函数为TC=12000+0.025Q2。
求(1)利润最大的产量和价格?
(2)最大利润是多少?
解:(1)因为:TC=12000+0.025Q2 ,所以MC = 0.05 Q
又因为:Q=6750 - 50P,所以TR=P·Q=135Q - (1/50)Q2
(2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由平均不变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构成。
平均不变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所以平均不变成本是一条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平均可变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先下降而后上升,所以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曲线;平均成本曲线也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曲线
2. 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解: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是: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可变要素就相对过多,于是边际产量就必然递减。参见教材P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