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保障概论(李珍)要点整理
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时期(1883-1934 )代表性国家:德国 1、标志: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2、特点:与职业相关的单项社会保险项目出台,从保障的对象看尚未实现普遍性,从保障项目看也不具全面性,全国性的整体制度此时尚未形成。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时期(1935-1947)标志:美国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案》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时期(1948-1979 )标志: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分散个人的风险,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进行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及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特征:1目标——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增长2责任主体——国家和政府3通过再分配保证社会公平4具有强制性5提供的是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的区别:1属性不同2对象不同3权利与义务关系不同4管理体制不同5保障水平不同。
社会保险是由国家通过立法形式,为依靠劳动收入生活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庭成员保持基本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安定而举办的保险。
是一种特殊的强制性保险,它从商业性保险的基础上产生。
主要内容包括养老、残障、遗属、医疗(疾病和生育)、失业、工伤和家庭津贴等保险。
社会救助是当公民难以维持最低生活需求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保证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福利:广义:一切改善和提高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社会措施;中层:等同社会保障;狭义:社会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
特殊保障(社会优抚)是指国家根据自己的需要专门为某一类人群设立的标准或给付条件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机制:(一)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二)社会保障制度管理体系(三)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体系(四)社会保障资金给付体系社会保障制度的地位和作用:1从收入看,最终的税负承担者都是资本和劳动力,社会保障税(费)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资本和劳动力供给,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社会保障概论重要知识点整理
1.社会保障概念:是为保障民生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由国家及社会以立法为依据出面举行,由政府和社会团体组织实施,对因各种经济及和社会风险而陷入困境的人群以及有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社会全体公民提供的,社会福利性的物质援助和专业服务的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2.社会保障发展总趋势:社会保障的政策决策超于集中统一,而在社会保障的业务管理上则超于分散,接近群众。
另一种趋势,私营化3.社会保障的功能:(一)经济功能:1、维持劳动力再生产,2、促进资金市场发展(二)社会功能1、体现社会公平2、保持社会稳定4.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内容:(一)社会保险(二)社会救助(三)社会福利(四)优抚安置5.社会保障模式:(一)从国家对社会进行干预的角度出发可分为(1)社会服务。
包括公共援助,公共补贴,社会保障(2)通过减免税收的方式鼓励自置产业以及购买人寿保险等个人行为(3)公共服务和市政建设(二)从社会政策学的角度出发可分为:剩余模式和机制模式(三)从保障范围出发分为:普通保障模式,就业保障模式和救助型保障模式(四)从实施方式出发:现收现付式,部分积累式,全部积累式(五)从制度安排的角度:福利国家型保障模式,保险型保障模式,强制性自我储蓄型模式国家保险模式6. 社会保障的特征:(1)社会性,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一项制度安排(2)福利性,从目标上看,个人和社会的发展(3)互济性,统筹互济、分担风险(4)强制性,强制参加,强制缴费7. 社会保障法的特征:1.广泛的社会性:保障对象的普遍性,保障责任的社会化,保障目的的社会性2.明显的强制性:明显的国家干预法的特征3.严格的专用性:必须直接用于社保活动之中4.特定的技术性:以数理计算为基础5.实体性与程序法的统一性:权利、义务,条件和程序8. 社会保障管理方式及其特征:1.政府直接管理方式,政府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同意管理全国社会保障事物a.纵向集中管理:加拿大、马来西亚、缅甸b多头管理,日本.、美国、澳大利亚2.半官方的自治管理方式,政府设立一个协调机构负责协调,多个政府部门监督,具体的管理则交由半官方的社会保障机构来完成,代表是欧洲国家3.民营的市场管理方式,政府负责政策制定和监督,具体管理事务交给私营性的社会保障机构,按市场管理的方式进行。
社会保障概论(李珍)要点整理
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时期(1883-1934 )代表性国家:德国 1、标志: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2、特点:与职业相关的单项社会保险项目出台,从保障的对象看尚未实现普遍性,从保障项目看也不具全面性,全国性的整体制度此时尚未形成。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时期(1935-1947)标志:美国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案》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时期(1948-1979 )标志: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分散个人的风险,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进行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及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特征:1目标——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增长2责任主体——国家和政府3通过再分配保证社会公平4具有强制性5提供的是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的区别:1属性不同2对象不同3权利与义务关系不同4管理体制不同5保障水平不同。
社会保险是由国家通过立法形式,为依靠劳动收入生活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庭成员保持基本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安定而举办的保险。
是一种特殊的强制性保险,它从商业性保险的基础上产生。
主要内容包括养老、残障、遗属、医疗(疾病和生育)、失业、工伤和家庭津贴等保险。
社会救助是当公民难以维持最低生活需求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保证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福利:广义:一切改善和提高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社会措施;中层:等同社会保障;狭义:社会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
特殊保障(社会优抚)是指国家根据自己的需要专门为某一类人群设立的标准或给付条件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机制:(一)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二)社会保障制度管理体系(三)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体系(四)社会保障资金给付体系社会保障制度的地位和作用:1从收入看,最终的税负承担者都是资本和劳动力,社会保障税(费)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资本和劳动力供给,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社会保障概论资料
1.人类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萌芽的标志是: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期《济贫法》的问世。
2.1935年,美国“新政”时期通过的《社会保障法》首先提出了“社会保障”的概念。
3.德国是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4.社会保障定义:社会保障是指国家立法强制规定的、由国家和社会出面举办,对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旨在保障公民个人和家庭基本生活需要并提高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的制度。
5.社会保障的基本含义:(1)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保障民生和促进社会进步;(2)社会保障的依据是国家立法;(3)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4)社会保障的获益主体是全体公民;(5)社会保障的内容是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
(6)社会保障的实施手段: 国民收入再分配(7)社会行为、社会经济制度、社会事业、社会政策6.社会保障的特征:福利性、互济性、社会性、强制性7.社会保障的功能:(1)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维持劳动再生产、促进资金市场发展、促进消费,扩大内需、调节社会总需求,平抑经济波动;(2)社会保障的社会功能:体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
8.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宗旨:为国民和社会提供安全保障。
9.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最核心的部分,社会保障基金是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筹集。
(2)社会救助;社会救助的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和社会捐赠。
(3)社会福利(4)优抚安置;优抚和安置的对象是对国家和人民有功的人员。
10.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异同:(1)二者的相同点:①都以人的生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②都具有化解社会风险,维持经济繁荣的功能;③两者的运作机理及其所使用的很多术语和计算方法、预测方法类同。
(2)二者的不同点:①性质不同:社会保障是政府行为,商业保险是商业行为;②目标取向不同:社会保障是非盈利的,为了维护社会安定与公平具有社会价值。
社会保障概论笔记
社会保障概论笔记一、社会保障定义、体系结构、功能1、社会保障定义:(social security)指以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特点:基本保障、广泛覆盖、多个层次、逐次统一2、社会保障的体系结构:由3大部分组成: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原则:保障水平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总之,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特殊层次)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各自特点:(1)社会保险(中间层次,核心部分)定义:指以国家责任为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但无工作亦即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这些劳动者一定的收入损失补偿,使之能不低于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种制度。
特点:强制性————符合条件劳动者必须参加互济性------------定期缴纳保险费,有人遭遇风险损失时,互助共济储备性————按规定缴费,储备待用补偿性————限于收入损失时才可得到补偿社会保险包括哪些呢?答:老年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生育社会保险残障社会保险死亡社会保险(2)社会救助(最低层次)定义: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和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帮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
社会救助目标:满足保障对象最低生活需要社会救助对象:①无劳动能力、无人赡养、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②有劳动能力、有收入、但因意外灾害,造成财产损失,人身损害,一时生活苦难的人③有收入,但生活水平低于或相当于国家最低生活标准的个人或家庭社会救助经济来源:政府的财政拨款、社会团体个人捐赠。
(3)社会福利(最高层次)定义:政府和社会组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及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对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docx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考试题型:1、单选(10)2、多选(10)3、判断题(10,错的要改过来)4、名词解释(4)5、简答题(4)6、分析题(1)1、I社会保障的特闵社会性(社会保障的普遍性;以全体公民为保障对象、社会保障基金的社会性、社会保障运作的社会化)、福利性、互济性(具有统筹互济、分担风险的特征)、强制性(强制参加、强制缴费)2、|社会保障功能|社会保障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在运行过程屮所发挥的实际效能和作用。
这种效能和作用表现在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
(1)经济功能:维持劳动力再生产、促进资金市场发展;(2)社会功能:体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3、|英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英国的社会福利体系包括收入性福利和实物性福利:(1)收入性福利:涵盖国民保险和非缴费性福利两部分。
(2)实物性福利涵盖医疗服务、住房福利、教育和社会福利服务等方面内容。
4、|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建立起來的。
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保障的对象是整个社会成员中的劳动者群体。
社会保险的基金,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筹集。
社会保险制度包括职工养老保险、公务员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项目。
)、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保障线。
对象是社会屮最困难的群体。
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或社会捐赠。
)、社会福利、优抚安逍5、|家庭保障方式的性质与特征|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代际交换方式2、以土地保障为基础,自然就业和土地的稳定产出是经济支撑3、自然村落和族群社区是基本社会结构4、传统家庭伦理和社会规范是文化背景6、|社会保障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条件|1)工业化的冲击: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自然经济趋于瓦解。
封建土地制度FI趋瓦解、圈地运动合法化、农村人口涌向城市、雇佣劳动者。
工厂企业间竞争加剧、劳动力需求的减少、相对剩余人口。
竞争和资本对劳动者的剥削、两极分化。
社保概论知识点总结
社保概论知识点总结一、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是指国家或者社会组织为保障人民生活的基本权利和权益,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服务,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多种形式的保障措施。
它是现代国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生存、发展和权益的重要制度。
社会保障的范围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其中社会保险是通过社会统筹的方式,通过政府或者社会团体提供的一种保护制度,解决人的社会风险和社会问题,以达到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
社会救助则是通过政府或者社会组织提供的一种对无法自理的人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社会福利则是指政府或者社会团体提供的对弱势群体进行照顾、帮助和帮扶的一种制度。
在现代社会,社会保障已经成为国家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生存、发展和权益的重要制度。
二、社会保障的意义1. 保障人民生存权利。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满足人民生存、发展和权益的需要,确保人们能够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这对于保障人民生存权利和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 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解决社会不公平现象,减少社会的不公正现象,推动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增加人民的消费能力,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繁荣。
4.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社会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5. 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巩固国家的长治久安,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社会保障的内容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三个方面的内容。
1. 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通过社会统筹的方式,通过政府或者社会团体提供的一种保护制度,解决人的社会风险和社会问题,以达到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
(完整版)社会保障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保障概论知识点整理题型:1、单项选择(10) 2、多项选择(20)3、简答 4、名词解释 5论述1(1)定义P4: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这一定义包含四个要点:①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②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依据和保证是相应的社会立法;③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社会基金,用它来支付保障费用;④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对那些由于各种原因处于(2)功能P11:①人民生活的安全网②经济发展的助推器③社会矛盾的调节器④社会政治的稳定剂⑤此外,社会保障对社会的文化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保障目标、资金来源、给付方式等方面加以归纳,,可归总为三种不同的保障形式,即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它们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此外,还有这三种保障混合的形式以及一些补充保障形式如企业员工福利、慈善事业、互助保障等。
2(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因为它的保障对象是劳动者,即人口中最多、最重要的部分。
它所承担的风险也最多,包括劳动者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发生的使他们失去工资收入的生、老、病、伤、残、失业等所有风险。
它所占用的资金也是社会保障基金中的最大部分。
)(1)含义: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却因失去工作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特点:①强制性,通过国家立法推行,要求符合一定条件的领导者必须参加。
②互济性,参加者定期缴纳保险费,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当其中有人遭遇风险而受到经济损失时,可以按规定领到一定数量的保险金,实行风险分担、互助共济。
③储备性,参加者按规定缴纳费用作为基金,储存待用。
④补偿性,社会保险给予参与者的物质帮助,限于收入损失的补偿,即劳动者在中断、收入中断时才有权得到给付。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10〕2、多项选择〔10〕3、判断题〔10,错的要改正来〕4、名词解释〔4〕5、简答题〔4〕6、分析题〔1〕1、福利性、互济性〔具有统筹互济、分担风险的特征〕、强迫性〔强迫参加、强2〔1〕经济功能:维持劳动力再消费、促进资金市场开展;〔2〕社会功能:3分。
〔2〕实物性福利涵盖医疗效劳、住房福利、教育和社会福利效劳4中的劳动者群体。
社会保险的基金,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筹集。
社会保险制度包括职工养老保险、公务员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工程。
〕、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保障线。
对象是社会中最困〕、社会福利、优抚安置5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代际交换方式23、自然村落和族群社区是根本社会构造4、传统家庭伦理和社会标准是6〕工业化的冲击:以家庭为根本消费单位的自然经济趋于瓦解。
封建土地制度日趋瓦解、圈地运动合法化、农村人口涌向城市、雇佣劳动者。
工厂企业间竞争加剧、劳动力需求的减少、相对剩余人口。
竞争和资本对劳动者的剥削、两极分化。
2〕家庭功能变迁:家庭的经济功能受到了削弱;家庭的人口规模日益缩小;家庭构造日趋核心化;家庭失去了土地保障;强调国71492年新大陆发现以后迎来大航海20英亩以上土地的农民房屋;1514年伦敦近郊反圈地运动暴动;1530年乞食容许证的法?8要求全国普遍设立收容贫民的济贫并通过委任贫民救济官的方式建立起全国范围的地方济贫行政体系;(2)建立征税机构以满足济贫资金筹集所需,并确定了从富裕的地区征税补贴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方(3)对有劳动才能的强健贫民通过提供劳动场所的方式促其自立;(4)对无劳动才能的老弱病残者,通过院内收容和院外救助两种方式进展救助;(5)对失依儿童,以孤儿院收养、家庭补助、家庭寄养等方式进展抚养。
特点:兼有强迫劳动与福利救济双重性质。
旧?济贫法?的根底是社会权利的不平等。
00071社会保障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社会保障学导论2、对社会保障概念的理解:1)社会保障的目的、标准、主体、实施依据、对象、资金来源3、社会保障的特征法律强制性、对象社会性、福利性、经济保障性、机会公平性、收支互济性、待遇差别性4、社会保障的对象:概括的来说是以社会劳动者为主的全体社会成员,但因保障项目不同而有区别。
1)社会救助对象是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是指一个国家内生活水平等于或低于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主要包括:(1)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地公民(2)突发灾害造成生活暂时困难的公民(3)有一定生活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或相当于国家法定最低标准的公民2)社会保险的对象是社会劳动者(一般是挣工资的劳动者),不涵盖资本家、企业家、雇主阶层。
3)社会福利的对象是包括社会劳动者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
4)社会优抚的对象是社会上一部分倍受尊重而又有光荣身份的人口群体——军人及其家属,包括退伍军人、伤残军人、现役军人和为国捐躯军人的家属等。
优待的对象是现役军人家属和在乡老红军、老复员退伍军人等;抚恤对象是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和残废军人;安置对象是退出现役的军人;3、社会保障的特征:1)法律强制性2)对象社会性3)福利性4)经济保障性5)机会公平性6)收支互济性7)待遇差别性5、社会保障给付标准:概念:是社会保障的各个项目向受益人支付的金额、实物和服务的数量。
基本原则:保障基本生活,兼顾公平与效率;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社会福利支付水平;不同保障项目给付标准不同:1)社会救助:给付标准是保证被救助人的生活水平达到当时当地社会经济条件下的最低生活水平,即保证被救助人享有当时当地的最低生活水平;这一标准时出于对人的生存权的考虑。
2)社会保险的给付标准时使被保险人——社会劳动者能够享有基本生活水平。
3)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团体为增进群众福利,改善国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而举办的公共福利设施、津贴补助、社会服务和集体福利事业。
4)优待和抚恤标准一般为保证被保障人的生活水平相当于或略高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14、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社会保障有利于为经济发展筹集资金,促进经济增长。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汇总:1、社会优抚:社会优抚作为特种社会保障制度,是针对社会成员中受人尊敬和爱戴而又有光荣身份的退伍军人、伤残军人、现役军人家属、为国捐躯军人家属等人口群体而举办的,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规定对特定对象通过抚恤、优待和安置,确保他们的生活不低于当地群众平均水平并带有褒扬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2、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是在妇女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时,社会给予必要的经济和物质帮助的制度。
★3、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但由于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对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导致劳动力供过于求而引起的失业。
★4、失业保险中的工资比例制:即按失业保险给付金额占以被保险人在失业前一定时期平均工资收入的比率给付失业保险金的方式,通常依据工龄、受保期限、工资水平和缴费年限等因素确定。
5、致伤:致伤是指职工或劳动者在生产劳动或工作中,遭遇不测事故,致使身体器官或正常生理功能受到损伤,并因此造成暂时、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后果。
6、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国家根据劳动者的体质和劳动资源情况,规定一个年龄界限,允许劳动者达到这个年龄时,作为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解除劳动义务,由国家、社会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和服务,保障其晚年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形式。
★7、合作医疗:合作医疗,主要是指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在自愿互利基础上组织起来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
这种制度服务的对象主要广大农民,其经费由参加者和所在乡村共同筹集。
8、工伤保险中的“无责任补偿”原则:这主要是考虑到职工在工作中受到事故伤害,不仅身体受到伤害和痛苦,而且会因此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工作能力,中断正常收入来源,实行“无责任补偿”,即受伤害者不承担任何费用,而给遭受伤害的职工及时的物质帮助和经济补偿是工伤保险的首要原则。
9、失业给付:被保险人本人所不能控制的社会或经济因素影响而造成失业时,由保险人给付失业保险金以维持被保险人基本生活水平。
社会保障概论知识点
社会保障概论第一章导论社会保障制度: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社会保障的内涵1、责任主体——国家或政府2、物质基础——国民收入再分配(来转移支付提供物质基础,主要是提供钱与服务。
)3、目标——基本生活[社会保险](最低生活[社会救济])4、保证(依据)——社会立法社会保障的外延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主要介绍)社会福利、优抚安置(次要介绍)社会保险:是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属在其工伤、年老、疾病发生时而给予参保人及其收益人一定经济补偿的社会保障制度。
体现权利——义务对等关系。
社会救济:由国家、政府按法定标准在公民无法满足最低生活水准时而给予其最低生活保障的一种制度。
(只享有权利)社会福利:最不好下定义①一种为:实现个人潜力的各种服务广义:一切改善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各种公共措施。
狭义:集体福利(单位福利)社会福利——面向全体公民(医院、图书馆、体育馆、公园)——面向特殊人群(孤儿、无依无靠老人)②一种为:为了提高全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社会政策总称。
是社会保障最高层次,对象是全体公民,涉及范围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体制,不同国家之间有很大差别。
优抚安置:指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社会上的特殊公民为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而做出贡献的军属、烈属、残废军人、退伍官兵所给予的优待和抚恤。
社会保障的特征:公平特征、社会化特征、福利性特征、法制规范性特征、多样性特征、刚性发展特征社会保障的功能: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的特点:社会安全为目标、社会立法为手段、社会公平为原则(政府行为)人道主义为本色(社会互助)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1601年,英国《济贫法》的颁布——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社会救济/助)规定:济贫是教区的义务,向地方征收济贫税(在教区范围内每家人应该缴钱),成立全国范围内济贫机构,设立监察人员。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汇总:1、社会优抚:社会优抚作为特种社会保障制度,是针对社会成员中受人尊敬和爱戴而又有光荣身份的退伍军人、伤残军人、现役军人家属、为国捐躯军人家属等人口群体而举办的,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规定对特定对象通过抚恤、优待和安置,确保他们的生活不低于当地群众平均水平并带有褒扬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2、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是在妇女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时,社会给予必要的经济和物质帮助的制度。
★3、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但由于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对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导致劳动力供过于求而引起的失业。
★4、失业保险中的工资比例制:即按失业保险给付金额占以被保险人在失业前一定时期平均工资收入的比率给付失业保险金的方式,通常依据工龄、受保期限、工资水平和缴费年限等因素确定。
5、致伤:致伤是指职工或劳动者在生产劳动或工作中,遭遇不测事故,致使身体器官或正常生理功能受到损伤,并因此造成暂时、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后果。
6、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国家根据劳动者的体质和劳动资源情况,规定一个年龄界限,允许劳动者达到这个年龄时,作为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解除劳动义务,由国家、社会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和服务,保障其晚年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形式。
★9、失业给付:被保险人本人所不能控制的社会或经济因素影响而造成失业时,由保险人给付失业保险金以维持被保险人基本生活水平。
10、“福利国家”:在“混合经济”的条件下,由政府采取大规模行动来强调社会利益,实行国民“从摇篮到坟墓”的门类齐全的社会保险和福利项目,以保障公民在其生存期间能享受到最低生活水准的国家。
★11、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安全性原则: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必须坚持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指保证投资本金及时、足额地收回,并取得预期的投资收益。
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来说,安全原则是根本原则。
12、优待:优待是指从政治上和物质上给予良好的待遇,它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内容。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要点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要点第一章总论一、社会保障概述1.概念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以立法和行政措施确立对遇到疾病、伤残、生育、年老、死亡、失业、或其他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经济、物质和服务的帮助,以保障其疾病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经济福利制度。
2.内容A.对象——全体社会成员(实际上是只对部门成员或部门项目)B.责任主体——国家(、企业和社会)C.目的D.资金与受保障者收益3.基本特征A.保障性;B.强制性;C.社会性;D.互济性;E.公平性;F.福利性。
4.目标基本目标——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益较高目标——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其发展5.功能第一,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具有调节和平衡功能第二,社会保障的建立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调节经济的蓄水池和自动稳定阀、对投融资的调节、保障劳动力再生产第三,社会保障的发展对于实现社会成员生活的安定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三个层次,一是最低生活保障,具有济贫作用;二是基本生活保障,具有防贫的作用;三是福利生活保障,具有提高作用还有促进社会公平的责任总之,社会保障的功能在于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使贫困人口的比重有所下降,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得以保障,起到促进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作用。
二、社会保障体系和类型1.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以及优抚安置。
其中:社会救助——最低目标——最低的生存需要社会保险——基本目标——基本的生活需要社会福利——最高目标——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2.社会保险A.概念B.特点a.强制性;b.资金筹措的多样性;c.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d.资金使用的预防性C.内容a.养老保险(涉及面最为广泛);b.失业保险(最为基本);c.医疗保险d.工伤保险;e.生育保险3.社会救助A.概念B.特点一是强调国家及社会对社会救助对象的责任和义务;二是救助资金只来源于国家和社会,受助对象得到社会救助是其基本权利;三是社会救助的实施即要求被救助者提出申请,据有自愿性的特点,又要求按法定的工作程序,对其实际经济情况作出确切调查,在得到有关部门的审核批准后才能实施;四是之敲到保障最低生活需求,发放救济金的标准低于其他社会保险的发放标准C.内容一是自然灾害求助,二是失业破产救助,三是孤寡病残救助4.社会福利A.概念B.特点一是国家和社会的直接责任性二是显著的普遍性三是重点提供有关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设施、津贴和服务三、社会保障的实现形式一是收入保障计划—一现金支付的形式二是实物补助计划——服务的形式四、社会保障的类型1.按给付标准分:收益基准制(规定收益制)、缴费基准制(规定缴费制)和混合制给付方式:就业关联制度、普遍保障制度和经济收入调查制度2.按资金来源分:政府统包型(国家社会保障型)、投保资助型和强制储蓄型。
社会保障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保障概论知识点整理题型:1, 单项选择(10) 2, 多项选择(20) 3, 简答 4, 名词说明 5论述(五根支柱)1(1)定义: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安排,对短暂或永久失去劳动实力以及由于各种缘由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赐予物质扶植,保障期基本生活的制度。
(2)功能:①人民生活的平安网②经济发张的助推器③社会冲突的调整器④社会政治的稳定剂, 最重要的部分)(1)含义:就是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短暂或永久丢失劳动实力,或虽有劳动实力却因失去工作丢失生活来源的状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气,赐予肯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特点:强制性,互济性,储备性,补偿性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是一种缴费制的社会保障,它实行权利及义务相关的原则,必需尽到缴纳保险费的义务,才有享受收入补偿的权利。
(3)内容:A, 老年社会保险 D, 工伤社会保险B, 医疗社会保险 E, 生育社会保险C, 失业社会保险 F, 残障社会保险 G, 死亡社会保险3(保障社会平安的“最终一道防线”)(1)含义:是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难或其他缘由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和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赐予扶植,满意其生存须要的制度。
(2)对象:①无劳动实力, 无人赡养, 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②有劳动实力,也有收入,但因意外灾难驾临,遭遇重大财产损失, 人身损伤,一时生活困难的人③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法定最低标准的个人和家庭。
4(1)含义:指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立文化, 教化, 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供应服务,以及以实物发放, 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赐予扶植,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
(2)类型:公共福利事业,特殊的, 特地性的福利事业,局部性或选择性的福利措施,上述三种类容的综合。
(3)内容:未成年人福利,老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劳动者福利1)目的不同,前者是国家强制实行的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须要, 实现社会平安为目的的社会保障制度,后者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性组织根据自愿投保原则经营的。
社会保障概论00071复习资料(全)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一、填空题:1、“社会保障”一词首先使用于1935年美国“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法》)。
2、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并通过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为各国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依据。
3、现代型的社会保障,(国家)必须扮演出场的主要角色,这就意味着社会保障要由(国家)来组织和领导,并统一付诸实施和管理。
4、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安全)制度。
5、社会保障的特点是(强制性)、(社会性)、(福利性)、(互济性)、(不可逆性)。
6、社会保障的功能有(补偿功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
7、社会保障的利益主体可分为(政府)、(企业)、(个人)。
8、从共性上看,(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显然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9、现代社会保障理论逐渐向(多样化)、(复杂化)方向发展。
10、社会保障理论由(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理论)、(社会保障制度理论)三大部分构成。
11、传统社会保障时期可分为(萌芽阶段)、(慈善阶段)、(济贫阶段)三个阶段。
12、现代社会保障时期是以160多年前社会保障开始形成(制度)为起点的。
13、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颁布实行的新(《济贫法》)。
14、从时间顺序上看,现代社会保障建立的标志是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
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15、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简称《劳保条例》))。
16、(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问题和中心内容,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建立并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17、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社会保障分配)。
18、社会保障分配贯穿于社会保障的全过程,其规划实施的第一步是组织(社会保障收入),其最终举措是组织(社会保障支出)。
19、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有一个基本原则,即(收支平衡)的原则,这种原则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横向平衡);另一种是(纵向平衡)。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第一章概论第一节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一、定义:【童星】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和采取行政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以社会消费基金的形式,向由年老、疾病、伤残、死亡、失业及其他不幸遭遇发生而是生存出现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的物质上的帮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权利的措施、制度和活动的总称。
【郑功成】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在中国,社会保障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措施的总称。
二、特征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2、社会保障的对象(客体)是全体社会成员;3、社会保障的实施以立法为基本依据,其效力是靠最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来保证的;4、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实施;5、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水平)。
三、考察社会保障的几个不同视角运用经济学手段,通过社会管理,解决社会问题,实现政治目标。
1、经济学视角:经济范畴;2、社会学视角:解决社会问题;3、政治学视角:国家和社会的责任;4、管理学视角第二节社会保障的学科与理论框架社会保障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即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社会学科。
第三节社会保障的目标和功能一、社会保障的目标【童星老师】直接目标是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通过改善民生,扩大执政基础化解社会问题,预防社会风险和公共危机,确保社会长治久安【郑功成老师】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满足国民生活保障需求,改善和推进国民的福利;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二、社会保障的功能1、社会功能社会稳定功能:从社会保障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看,社会保障的直接政治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减少社会冲突;社会公平功能:就社会公平本身而言,一是起点公平,二是过程公平,三是结果公平。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这三个层次的社会公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保障概论知识点整理题型:1、单项选择(10) 2、多项选择(20)3、简答 4、名词解释 5论述1、社会保障(1)定义P4: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这一定义包含四个要点:①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②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依据和保证是相应的社会立法;③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社会基金,用它来支付保障费用;④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对那些由于各种原因处于(2)功能P11:①人民生活的安全网②经济发展的助推器③社会矛盾的调节器④社会政治的稳定剂⑤此外,社会保障对社会的文化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结构P4:从保障对象、保障目标、资金来源、给付方式等方面加以归纳,,可归总为三种不同的保障形式,即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它们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此外,还有这三种保障混合的形式以及一些补充保障形式如企业员工福利、慈善事业、互助保障等。
2、社会保险P5:(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因为它的保障对象是劳动者,即人口中最多、最重要的部分。
它所承担的风险也最多,包括劳动者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发生的使他们失去工资收入的生、老、病、伤、残、失业等所有风险。
它所占用的资金也是社会保障基金中的最大部分。
)(1)含义: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却因失去工作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特点:①强制性,通过国家立法推行,要求符合一定条件的领导者必须参加。
②互济性,参加者定期缴纳保险费,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当其中有人遭遇风险而受到经济损失时,可以按规定领到一定数量的保险金,实行风险分担、互助共济。
③储备性,参加者按规定缴纳费用作为基金,储存待用。
④补偿性,社会保险给予参与者的物质帮助,限于收入损失的补偿,即劳动者在中断、收入中断时才有权得到给付。
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是一种缴费制的社会保障,它实行权利与义务相关的原则,必须尽到缴纳保险费的义务,才有享受收入补偿的权利。
(3)社会保险包括的项目:①老年社会保险:按照法律规定,劳动者达到一定年龄,即依法判定其进入老年,解除其劳动义务,由社会给予工资补偿,就是老年社会保险制度,也称年金制度,是社会保险中最重要的项目。
②医疗社会保险:这是指劳动者在患病后,由国家和社会给予免费医疗或给予报销医疗费的制度。
③失业社会保险:这是指对那些由于非本人原因暂时失去工作的劳动者给予一定收入补偿的制度。
④工伤社会保险:这是指劳动者因工负伤或因职业病暂时失去劳动能力,从国家和社会获得补偿的制度。
⑤生育社会保险:这是对女性劳动者因生育期间终止劳动失去工资给予补偿的制度,是保护女性劳动者的社会保险。
⑥残障社会保险:因病或因工伤(包括职业病)致残的劳动者享受残障社会保险待遇。
⑦死亡社会保险:死亡社会保险待遇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死者的丧事治理和安葬费用,另一部分是对死者遗属的抚恤金或一次性补助。
3、社会救助P7:(是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因为社会救助的对象是社会保险这道安全网保护不了的人群—社会保险是需要缴费的,而无收入和低收入的人是没有能力缴费的,所以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在贫困现象比较普遍的社会中,发挥其扶贫济困的功能尤为重要。
)(1)含义:是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和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帮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
(2)社会救助的对象:①无劳动能力、无人赡养、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主要是孤儿、孤寡老人、领社会保险补贴仍不能维持最低生活的人。
②有劳动能力,也有收入,但因意外灾害降临,遭受重大财产损失、人身损伤,一时生活困难的人。
③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法定最低标准的个人和家庭。
对于社会救助对象,按具体的人口群体划分,可分为儿童(又分为一般儿童;残疾儿童,如残疾儿、不幸儿童如孤儿等)、老人、残疾人、失业者、病人、患难者、不幸者等;还可按地区划分,贫困地区(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水平的地区,往往被列为救济的地区,即扶贫地区)P7(3)社会救助的内容P8:①紧急救济:是指对上述那些由于多种原因生存遭到威胁、生活发生困难的人们给予的救济,主要是解救贫困,保障他们享有最低生活水平。
②灾害预防:是指对因为受到洪水、火灾、地震、台风、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的侵袭而失去生活保障的人员的救济,也包括对遭受战争之苦的地区和人民的救济,灾害救济不止解救生活上的贫困,还包括生命救助以及灾后重建等。
4、社会福利P9:(1)含义:指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及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
(2)社会福利的类型:①公共福利事业,指国家或社会团体兴办的以全体人民为对象的公益性事业,如建立教育、科学、环境保护、文化、体育、卫生等设施。
②特别的、专门性的福利事业,主要是为残疾人、孤儿、生活无着落的老人等具有特殊需要而又无力自理的人举办的疗养院、教养院等。
③局部性或选择性的福利措施,这主要是国家为照顾一定地区或一定范围的居民对部分必要生活资料的需要而采取的优惠措施。
④上述三种类容的综合。
不论是何种意义的社会福利,其基本点都是免费或优惠提供某种生活用品、服务或现金补贴,给人以实惠,给人以方便,使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
特点:P9(3)社会福利的内容P9:未成年人福利,未成年人普遍福利,不幸未成年人福利,生活困难家庭的未成年子女补助。
老人福利,享受这种福利的对象为老龄人,而不论其是否享有退休金。
残疾人福利,劳动者福利,指在业者和失业者享受的社会福利服务。
(4)形式P10:货币形式,如上面所讲的各种津贴,都是以现金形式发放的;服务形式;实物形式。
5、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区别P20:联系:社会保险的建立借助了商业保险提供的原则和技术,二者之间存在共同点,即都是通过共同集资、共担风险,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
区别:1)目的不同,前者是国家强制实行的以保证社会安全为目的的保险制度,社会保险机构不是营利机关,政府对保险财务负有最后的责任,保险金盈余作为保险后备,发生亏损则由国家财政拨款弥补。
后者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经营活动,保险公司与投保人双方以契约规定各自的权力和义务,一旦契约履行完毕,保险责任即自行终止。
保险公司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单位,国家财政不予补贴。
2)保障对象不同,社会保险以劳动者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为对象,在劳动者失去生活来源时按规定标准给予物质帮助。
商业保险以全体国民为对象,一般险种实行任意投保的办法,保险公司与投保人双方均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按保险费缴纳的多少和事故发生的种类,给予被保险人一定的经济补偿。
3)权利义务对等内涵不同。
社会保险首先强调劳动者必须履行为社会贡献劳动的义务,并由此获得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
商业保险强调投保人员所缴保险费的多少决定保险金的多少,权利与义务的对等表现为“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的等价交换关系。
(经济补偿原则)4)管理体制不同。
前者由中央或地方政府集中领导,由社会保险专门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属于行政领导体制。
商业保险机构——保险公司是自主经营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属于金融管理体制。
5)保障水平不同。
社会保险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为标准,保障水平要考虑劳动者原有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平均的消费水平,并随生产的发展不断提高。
商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完全以投保人所缴保险费的多少为标准,不考虑其他因素。
也就是说,社会保险着眼于“保障”,商业保险着眼于“偿还”。
6)立法范畴不同。
社会保险是国家规定的劳动者享受的基本权利,属于劳动立法范畴,商业保险是企业的金融活动,合同双方的权益受经济合同法保护,属于经济立法范畴。
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险的补充,二者相辅相成、各司其职、并行不悖。
6、世界各国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可概括为几种类型(模式)?各种类型的特点是什么?P21(1)社会保险型:以劳动者为主体、责任分担、权利与义务相结合、互助共济。
(2)福利国家型:普遍覆盖,待遇较高,费用主要由政府承担。
(3)强制储蓄型:自我交费建立个人账户积累基金,无互济性,保障项目单一——只是养老保险。
(4)国家保险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经济保证,以国家扣留和企业提取形成双层保障基金支付保障费用,个人不交费,工会在决策与管理中起重大作用。
7、简述世界银行的五支柱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
P32(1)零支柱的社会援助性方案。
这种方案用一般财政收入或社会保障税保证老年人获得最基本的收入,使之不陷入贫困。
(2)与收入具有一定关联的第一支柱。
这种方案一般是由政府管理的固定收益式的现收现付方案。
(3)强制性储蓄的第二支柱。
这种方案一般是完全积累式的固定缴费方案。
(4)职业年金的第三支柱。
单位(包括公司、政府以及非营利性组织)为雇员建立的储蓄方案,一般是基金式的固定缴费方案。
(5)自愿保险和居家养老的第四支柱。
包括个人建立一个私人储蓄账户,以储蓄更多的资金(可能会有相关的税收优惠),以及家庭方案和为无业家庭成员遗属支付养老金的方案。
8、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方向P39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管理体制集中统一、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建立起适应多种经济形式的劳动者,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措施P40(1)改革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新模式。
(2)改革医疗保险制度,建立新的医疗保险体系。
(3)完善就业保障制度。
(4)建立和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5)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运营与监督水平。
(6)建立和完善居民住房保障制度。
(7)推动和加快社会保障的法制化建设。
9、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P42:是国家和社会从已有的社会财富中提存、积累并用以援助或补偿社会保障对象的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能够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
10、社会保障基金基本来源P45:多数国家的社会保障基金由政府、雇主和雇员三方分担。
除此之外,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赞助,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和互助储金会等也是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渠道。
1)政府财政支持: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持可以概括为三种方式:财政拨款、实行税收优惠或让利、承担社会保障管理费用 2)雇主与个人缴费:雇主承担社会保障责任的方式就是为其雇员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社会保险费;个人负担的社会保障费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法定社会保险制度通常要求劳动者承担相应的缴费义务;二是社会成员在享受有关社会福利尤其是社会服务时,也可能需要承担有限的付费义务3)社会筹资:社会捐赠和发行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