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的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引言概述:小学生心理发展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认知、情感、社交、道德和身体发展五个方面,分别阐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认知发展1.1 知觉和注意力:小学生的感知能力逐渐成熟,能够更准确地感知外界事物,并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
1.2 记忆和思维:小学生的记忆能力逐渐增强,能够更好地记住学习内容,并开始进行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
1.3 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量,善于摹仿和创作。
二、情感发展2.1 自我认同:小学生开始明确自己的身份,逐渐形成自我认同感,对自己的能力和特点有更深刻的认识。
2.2 情绪管理:小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逐渐提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应对挫折和压力。
2.3 同理心和情感表达:小学生开始关注他人的感受,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理解他人的情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社交发展3.1 同伴关系:小学生开始与同龄人建立起密切的友谊关系,学会合作、分享和互助,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2 社会规范:小学生逐渐接受和理解社会规范,懂得遵守规则和礼仪,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3 沟通技巧:小学生开始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并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四、道德发展4.1 道德观念:小学生开始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能够区分善恶和公正不公,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4.2 道德判断:小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逐渐发展,能够分辨对错和做出正确的道德决策。
4.3 道德行为:小学生开始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能够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并积极参预公益活动。
五、身体发展5.1 生长发育:小学生的身体逐渐发育成熟,身高和体重稳步增长,运动能力和协调性逐渐提高。
5.2 运动需求:小学生对于运动的需求增加,需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5.3 身体意识:小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学会照应自己的身体,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学生发展阶段的特点总结

小学生发展阶段的特点总结小学生是指年龄介于6岁至12岁之间的学龄儿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都会出现显著的发展变化。
本文将总结小学生发展阶段的特点,帮助家长、教师和其他关心儿童成长的人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面临的挑战。
身体发展的特点:在小学生阶段,孩子的身体发展进入了稳定增长阶段。
他们身高和体重逐渐增加,肌肉力量逐渐增强,运动技能逐渐提高。
他们开始掌握更复杂的运动技能,如跳绳、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更加自如地参与各种体育活动。
然而,个体差异比较大,有些孩子可能在体能方面稍有滞后,需要给予支持和鼓励。
认知发展的特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开始能够思考复杂问题和抽象概念。
他们逐渐理解时间的概念,可以按照顺序组织事物,开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个阶段,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可能比较强烈,喜欢探索新的知识和技能。
家长和教师应该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资源,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发展创造力。
情感发展的特点:小学生阶段,孩子的情感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特点。
他们渐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并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
他们开始培养友谊,并为友谊付出努力。
同时,他们的情绪表达也更加丰富,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
家长和教师应该倾听他们的情感需求,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健康的人际关系。
社交发展的特点:小学生阶段,孩子逐渐融入社会,开始建立并拓展社交关系。
他们能够与他人进行合作、协商和解决问题。
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朋友圈子,并逐渐学会了解别人的想法、感受和需要。
然而,个体差异仍然存在,有些孩子可能在社交技能方面有所困难,需要额外的支持和指导。
家长和教师应该提供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发展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总结:小学生发展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在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都会有显著的发展变化。
这是一个关键的时期,为他们打下未来发展的基础。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中的重要阶段,也是人格形成和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时期,孩子身体和心智都在不断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的特点和规律。
本文将从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探讨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一、生理发展在小学期间,儿童的生理发展进入了一个稳定的阶段。
他们的身高、体重、内脏器官等都在快速增长和发育,但相对于幼儿期,速度会减缓。
这个时期的孩子具有较高的代谢率和充沛的精力,在体育运动等方面表现出很强的活力和耐力。
另外,小学生的卫生习惯逐渐形成和规范。
他们在洗手、刷牙、穿衣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同时,对于自己和他人的健康问题,小学生开始有一些认知,能较好地理解并执行相关的防病、保健行为。
二、认知发展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他们身心发展的重要一环。
他们开始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较为复杂的推理和思考。
同时,他们对于问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探索和解决。
此外,小学生的记忆力和注意力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更容易集中精力和记忆信息。
在学业方面,小学生开始接触正规的教育课程,学习各种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英语等。
他们逐渐形成了较完善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并开始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发展在情感方面,小学生经历了从家庭关系向社会关系逐步转变的过程。
他们逐渐脱离父母的保护,开始与其他同龄人建立起密切的友谊关系。
与此同时,小学生的情感也出现了一定的波动和复杂性,他们更加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此外,小学生也开始形成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他们对善恶、公正与否有了初步的认知,并能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意愿去行动。
这一时期的孩子往往非常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因此家长和教师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
四、社交发展小学生社交发展的特点是逐渐从家庭走向社会。
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面对更复杂的人际关系。
在学校,他们会结交新的朋友,学习合作与竞争,培养合群和社交技巧。
小学生的特点

小学生的特点小学生是指年龄在6岁至12岁之间的儿童,是学校教育的起点。
小学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身体、心理和学习方面。
以下是对小学生特点的论述。
一、身体发展特点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身体发展迅速。
一方面,小学生的身高、体重逐渐增加,他们比幼儿时期更为健壮,具备一定的体力和耐力;另一方面,小学生的器官、组织和骨骼也在不断发育成熟,身体协调性得到明显提高。
二、心理特点1. 发展水平不同:小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有些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单纯,喜欢运用直观的形象进行思考;而有些小学生则能够进行抽象思维,逐渐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方式。
2. 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较为短暂,往往容易分心。
他们对待学习和玩耍的态度可能不够稳定,容易被外界干扰而分散注意力。
3. 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并表达出来。
他们开始逐渐具备辨别是非、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
三、学习特点1. 学习主动性增强:小学生此阶段对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逐渐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提升。
他们愿意尝试新知识,充满好奇心,对世界充满渴望。
2. 记忆力提高:小学生在此阶段的记忆能力有了显著发展。
他们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运用。
3. 学习社交技能:小学生在学校中开始接触同龄人和教师,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等社交技能。
他们也逐渐树立起相应的道德和价值观念。
总结小学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身体、心理和学习三个方面。
身体发展迅速,逐渐具备一定的体力和耐力,身体协调性明显提高。
心理上,小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因个体差异而不同,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学习方面,他们学习主动性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社交技能。
小学生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石,了解他们的特点对于合理引导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者和家长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发展和学习进步,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引言概述:小学生心理发展是指在6-12岁这一阶段,孩子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孩子的成长。
本文将从认知、情感、社交、学习和自我意识五个方面,分别阐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认知发展特点:1.1 理解能力逐渐增强:小学生逐渐具备了较为成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并运用一些抽象概念。
1.2 注意力和记忆力提升:他们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延长持续时间,并且记忆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1.3 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小学生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事物。
二、情感发展特点:2.1 情绪稳定性增加:小学生的情绪逐渐稳定,能够更好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2.2 自我意识增强:他们开始对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开始形成自我意识。
2.3 对他人情感的认知: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开始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三、社交发展特点:3.1 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小学生开始意识到同伴关系的重要性,更加愿意与同龄人交往和合作。
3.2 规则和道德意识的形成:他们开始理解和遵守规则,对道德问题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
3.3 合作和沟通能力的提升:小学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并且能够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四、学习发展特点:4.1 学习兴趣的培养:小学生开始对学习产生兴趣,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4.2 学习策略的形成:他们逐渐掌握了一些学习策略,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和记忆。
4.3 学习动机的变化:小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渐从外在奖励转向内在兴趣和自我实现。
五、自我意识发展特点:5.1 自我评价的能力:小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并且逐渐形成自我价值观。
5.2 身份认同的建立:他们开始形成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对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5.3 自信心的培养:小学生逐渐建立起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完成各种任务和挑战。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6-12岁)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的心理
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的增强: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能够清楚
地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开始注意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
2.兴趣广泛多样化:小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广泛且多样化,热衷于尝试
新的体验和探索新的领域,如音乐、运动、艺术等。
3.好奇心强烈: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烈,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探索
的欲望。
他们会提出各种问题,并追问原因,希望通过探索和学习更多的
知识。
4.想象力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较为丰富,他们可以很轻松地想象出
各种奇妙的场景和情节,这对于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
的帮助。
5.规则意识的形成:小学阶段,儿童开始逐渐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
能够理解和遵守规则。
他们开始明白一些行为的后果,并能够从中学会如
何处理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6.自我评价的成长:在小学阶段,儿童开始对自己的表现有了较为准
确的评价,能够明辨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他们愿意接受成人的认可与赞赏,并且对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
8.情绪表达的成熟:小学生的情绪表达能力逐渐成熟,他们能够较为
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并且能够逐渐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9.自我责任感的培养:小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自我责任感,能够独立完
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并且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和
义务,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10.认知能力的提升:小学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能够进行逻辑思维和抽象思考,并开始发展一些简单的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阶段儿童个性发展的特点

小学阶段儿童个性发展的特点
1、小学阶段儿童的情感逐步发展,从情感的表现方式来看,仍然显得比较外露、易激动、不够稳定持久。
喜怒哀乐很容易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来;从情感反映的内容来看,变得越来越丰富,出现了与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相联系的理智感;热爱班集体,进而扩展到学校集体的荣誉感、友谊感、责任感、审美感;控制情感能力逐步增强。
2、小学阶段儿童的意志还比较薄弱,主动性、独立性和坚持性比较差,很容易受外界的干扰。
小学阶段正是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要重视孩子意志的培养。
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由于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性,使得他们自我评价的水平较低,这表现在:
①他们善于评价别人,但还不能正确评价自己;
②他们很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但不大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
③他们的评价标准是变化的,昨天的好朋友,今天就可能翻脸。
教师资格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教师资格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是指学龄前后期(6-12岁)儿童在身体和心理方面的成长和变化。
以下是关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的一些重要观点:一、身体发展:1.生长迅速:小学生期间,儿童的身高和体重都会有显著的增长,但是相对于学龄前期,生长速度会稍微放慢一些。
2.运动发展:小学生开始具备跑、跳、爬等基本的运动能力,他们能够进行复杂的运动技能,例如骑自行车、游泳等。
二、认知发展:1.逻辑思维发展:小学生开始具备逻辑思维的能力,能够理解、判断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2.注意力与记忆: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得到显著改善,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并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趣和投入。
三、社交与情感发展:1.同伴关系:小学生对同伴的重要性增加,他们开始通过游戏、互动与同伴建立密切的关系,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2.情绪管理:小学生的情绪持续时间变长,他们逐渐掌握了适当表达和调节情绪的技巧,也能够理解他人的情绪和需要。
四、道德与价值观发展:1.规则意识:小学生开始形成规则和道德的概念,能够理解社会规则,遵守纪律,并学会区分正误。
2.接受社会化:小学生开展了对社会和文化习俗的学习,开始了解和接受他们所属的社会群体的价值观。
五、自我认知与发展:1.自我概念:小学生开始形成与自我相关的认知,能够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特点,并开始塑造自己的身份。
2.动机与目标:小学生逐渐具备目标设定和追求的动机,能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主动设定目标,并付诸行动。
以上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些重要特点。
教师应当了解并关注这些特点,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一、概述小学生是指年龄在6-12岁之间的儿童,这个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社会各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包括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等方面。
二、认知发展特点1. 思维逻辑能力的提升:小学生开始具备逻辑思维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归纳。
2. 抽象思维的初步发展:小学生能够理解抽象概念,并开始运用抽象思维解决问题。
3. 学习兴趣的培养:小学生对新知识和学习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喜欢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4. 记忆力的提高:小学生的记忆力逐渐增强,能够记住更多的信息和知识。
三、情感发展特点1. 自我意识的增强:小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自我意识,能够辨别自己和他人的差异。
2. 情绪表达的多样化:小学生的情绪表达能力逐渐增强,能够用言语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的稳定性:小学生的情感开始趋于稳定,但仍然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4. 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并表现出同情心和关心他人的行为。
四、社交发展特点1. 同伴关系的建立:小学生开始与同龄人建立友谊,喜欢与他人一起顽耍和分享。
2. 团体意识的培养:小学生逐渐形成团体意识,能够在团队中合作、协调和分享。
3. 社交技巧的提升:小学生学会了一些社交技巧,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4. 规则意识的形成:小学生开始理解和遵守社会规则,能够在社交活动中表现出礼貌和尊重他人的行为。
五、行为发展特点1. 自主性的增强:小学生逐渐具备自主行为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一些日常生活活动。
2. 动作协调性的提高:小学生的动作协调性逐渐提高,能够进行更复杂的运动和手工活动。
3. 坚持性的培养:小学生开始培养坚持完成任务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克服难点和挫折。
4. 自我评价的能力:小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六、总结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涉及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等多个方面。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小学生是指6岁到12岁之间的儿童,处于儿童成长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制定适合小学生的教育方法和培养方式。
一、生理特点1. 身体发育:小学生正处于身体迅速发育的时期。
他们的身高和体重都会不断增加,骨骼也在逐渐长大。
这个阶段的小学生通常充满活力,喜欢进行各种体育活动。
他们需要多样化的运动锻炼,以促进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2. 牙齿换牙:小学生的乳牙开始逐渐脱落,恒牙开始长出来。
这个过程通常从6岁开始,持续到12岁左右。
在这个阶段,小学生需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刷牙、牙线使用等习惯应该养成。
3. 高能耗:小学生的身体活动消耗能量较多,他们需要摄入足够的营养来满足身体发育的需求。
饮食要均衡,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的摄入。
同时,他们也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以支持身体和大脑的发展。
二、心理特点1. 自我意识的增强:小学生逐渐开始形成自我概念,并对自己的能力和特点有更深入的认识。
他们更加关注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角色。
因此,在教育中需要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性和尊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 规则和秩序意识的形成:小学生开始理解和遵守规则,并对秩序有更强烈的需求。
他们希望在学校和家庭中有明确的规则和制度。
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该给予他们明确的指导和规范,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 对外界环境的好奇心增强:小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新事物和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
他们渴望探索和了解更多的事物,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互动体验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4. 社交需求的增加:小学生开始重视与同龄人的交往,并渴望获得友谊和认同感。
他们需要培养和发展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通过组织集体活动和鼓励合作学习来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发展。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要点

幼儿期(0-3岁):身心发展特点:1.运动发展:能够掌握坐立、匍匐、爬行、站立、行走等运动技能。
2.语言发展:开始模仿父母和其他人的语言,逐渐学会简单的单词和短语。
3.认知发展:开始建立物体的基本概念,并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和理解。
4.社交发展:表现出对亲人的依赖,表达情感的能力逐渐增强。
教育要点:2.通过亲子互动和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语言和认知发展。
3.提供适当的玩具和刺激,促进幼儿的运动和感觉发展。
4.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鼓励他们与其他孩子进行互动。
学龄前期(3-6岁):身心发展特点:1.运动发展:进一步提高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学会跳跃、滑行、投掷等技能。
2.语言发展:词汇量逐渐增加,开始组成较复杂的句子进行表达。
3.认知发展:开始理解数量和时间的概念,能够分别和分类事物。
教育要点:1.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注重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建立规则和纪律意识,培养幼儿的自制力和责任感。
3.开展团体活动,促进幼儿的社交技能和合作意识。
4.注重幼儿的音乐、艺术和体育等方面的培养,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和发展自己的才能。
小学阶段(6-12岁):身心发展特点:1.运动发展:掌握复杂的运动技能,如游泳、打球、骑车等。
2.语言发展: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逐渐提高,表达更为准确和连贯。
3.认知发展:开始思考抽象概念和推理问题,开展逻辑思维。
4.社交发展:与同龄人和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交往,寻找归属感和建立自我认同。
教育要点:1.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期望,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
2.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鼓励独立学习和自主思考。
3.强调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培养,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4.鼓励参与团队和社区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青少年期(12-18岁):身心发展特点:1.运动发展:进一步提高运动技能和体力,展示出个人特长和兴趣。
2.语言发展:表达和沟通能力显著提高,开始独立思考并表达意见。
3.认知发展:发展抽象思维,开始对自我和人生目标进行思考和规划。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引言概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是指小学阶段儿童心理上的一些独特特点。
在这个阶段,儿童经历了从幼儿到学龄儿童的转变,他们的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将从认知、情感、社交和学习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认知方面1.1 观察力和注意力的提高:小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逐渐提高,他们能够更加专注地观察和注意外界的事物,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完成学习任务。
1.2 思维方式的转变:小学生的思维方式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变,他们开始学会运用逻辑思维进行问题解决,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1.3 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小学生通过学习和积累,逐渐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学习方法,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二、情感方面2.1 自我意识的形成:小学生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2.2 情绪的多样化和稳定性的提高:小学生的情绪逐渐多样化,他们能够感受到更多的情感,同时情绪的稳定性也得到了提高,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2.3 对他人情感的认知和关心:小学生开始关注他人的情感,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并表现出关心和同情。
三、社交方面3.1 同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小学生逐渐开始与同龄人建立起友谊,能够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3.2 角色认同的形成:小学生开始对不同的社会角色进行认同,他们能够理解不同角色的特点和责任,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角色认同。
3.3 社会规范的认知和遵守:小学生开始认识到社会规范的存在,并逐渐学会遵守社会规范,懂得尊重他人和遵守公共秩序。
四、学习方面4.1 学习动机的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渐增强,他们开始主动参与学习,对知识的渴望和求知欲望逐渐增强。
4.2 学习策略的形成:小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些学习策略,能够更好地组织学习内容和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总结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总结小学生心理发展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一个关键的阶段,其特点和需求有助于了解和支持他们的发展。
下面将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总结。
1. 自我意识的增强:在小学阶段,孩子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的感受和意愿。
他们对自己的外貌、智力、能力等方面开始产生自我评价,并与同龄人进行比较。
家长和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自信心。
2. 规则意识和道德发展:小学生开始意识到社会存在着一定的规则和道德准则,并逐渐学会遵守和理解它们的重要性。
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可能对他人产生影响,开始逐渐形成以他人为中心的道德观念。
家长和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明确正确的价值观,并提供合适的道德指导。
3. 情感发展与友谊建立: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开始变得更加复杂和深入。
他们能够表达更多的情感,如喜怒哀乐,并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他们开始寻求和同伴的亲密关系,与朋友之间的交往逐渐增加,并对友谊产生更多的意识和需求。
在这方面,家长和教师可以鼓励他们与他人分享感受,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力。
4. 认知发展与学习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不断发展。
他们开始能够理解和运用抽象概念,注意力和记忆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能够进行逻辑思考,解决简单的问题,并逐渐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家长和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挑战和刺激,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动机。
5. 独立性的培养与责任感的形成:小学生逐渐表现出更强的独立性,开始学会独自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和决策。
对自己的要求和责任感逐渐增强,通过分配家务活动和相应的责任任务,家长和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健康的责任感。
6. 想象力、创造力和兴趣的扩展:小学生开始展示出更加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们能够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进行自由创作,并对不同的领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家长和教师可以提供充分的机会和资源,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包括自我意识增强、规则意识和道德发展、情感发展与友谊建立、认知发展与学习能力提高、独立性的培养与责任感形成,以及想象力、创造力和兴趣的扩展。
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及教育建议

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及教育建议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会呈现出各自独特的特点和需求。
针对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发展,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提供相应的教育环境和指导措施,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文将针对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进行探讨,并给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1. 早期儿童(0-3岁)早期儿童是身心发展最快的阶段,他们具有以下特点:(1)感知能力敏感,对声音、颜色等感官刺激有强烈的反应;(2)运动能力逐渐增强,开始学习控制身体的基本动作;(3)语言能力较弱,无法进行完整的语言交流。
基于以上特点,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教育建议:(1)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感官刺激,如听音乐、观察色彩;(2)提供安全的环境,鼓励儿童进行爬行、站立等运动练习;(3)与儿童保持密切互动,通过面部表情和声音来进行交流,同时通过讲故事和唱歌等方式培养语言能力。
2. 幼儿期(3-6岁)幼儿期是儿童社交和认知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具有以下特点:(1)好奇心强烈,对周围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2)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增强,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3)喜欢模仿和玩耍,逐渐发展出独立性。
为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教育建议:(1)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如图片、故事书等,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2)鼓励幼儿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培养其交往能力;(3)设置适当的规则和约束,同时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度,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小学阶段(6-12岁)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能力显著提升的阶段,他们具有以下特点:(1)开始形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2)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发展,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问题解决;(3)社交意识逐渐增强,开始与同伴进行合作和交流。
针对小学阶段的儿童,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教育建议:(1)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充分发掘儿童的潜能和兴趣,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2)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他们进行问题解决和创新思考;(3)组织或鼓励儿童参与团队合作的活动,培养其社交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一、概述小学生心理发展是指6-12岁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等方面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他们经历着从幼儿期到儿童期的转变,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和机遇。
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助于家长和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引导他们的成长。
二、认知发展1. 思维方式的转变:小学生逐渐从感性思维转向逻辑思维,开始具备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2. 记忆力的提高:小学生的记忆力逐渐增强,能够记住更多的信息和知识。
3. 注意力的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延长,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
三、情感发展1. 自我意识的增强:小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个体差异,对自己的外貌、能力和特长有更多的评价和认知。
2. 情绪的多样性:小学生的情绪更加复杂多变,既有喜怒哀乐,也有羞涩、自卑等情绪。
3. 动机和目标的形成:小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始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
四、社交发展1. 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小学生对同伴的关注度增加,开始建立更为稳定的友谊关系。
2. 合作与竞争意识的培养:小学生逐渐学会与他人合作,也开始有了竞争的意识。
3. 社会规范的认知:小学生开始理解和遵守社会规范,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准则。
五、行为发展1. 自理能力的提高:小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更多的生活自理任务,如穿衣、洗漱等。
2. 动作协调性的增强:小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动作协调性得到进一步发展,能够更好地掌握各种体育运动。
3. 规则意识的形成:小学生开始理解和遵守规则,能够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范。
六、教育引导1. 提供适当的挑战:小学生需要适度的挑战和刺激,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和情感发展。
2. 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为小学生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3. 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引导小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沟通,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
总结: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涵盖了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等方面。
他们在这一阶段经历着认知方式的转变,情感的多样性,社交关系的建立以及行为能力的提高。
(完整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完整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是指年龄在6岁到12岁之间的儿童,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小学生呈现出一些特定的年龄特点,如下所述:1. 生理特点- 身材逐渐长高,体重逐渐增加,呈现出快速生长的趋势。
- 牙齿逐渐完全长出,开始换牙期。
- 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逐渐提高,表现出较强的活动能力。
2. 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渐增强,研究兴趣开始产生。
- 逐渐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愿意探索和尝试新事物。
- 容易受到外界影响,需要指导和引导。
3. 社交特点- 对同伴有强烈的归属感,喜欢和同伴一起玩耍和交流。
- 开始形成自己的社交圈子,结交更多的朋友。
- 具备较强的合作和分享意识。
- 社交经验有限,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指导和培养。
4. 情感特点- 具备较强的情感表达能力,会更加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 感情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对周围的人和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 需要得到家长和教师的关心和支持,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
5. 行为特点- 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惯和行为规范。
- 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开始学会独立完成一些日常事务。
- 行为举止有一定的规律性,但还需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培养。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复杂而多样的,每个孩子都会有差异。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家长和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小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张志刚. (2007). 儿童发展心理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冯志红, & 王文堂. (2013). 儿童青少年心理学.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小学生是儿童时期的重要阶段,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在不断发展。
以下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小学生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1.身体生长发育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6-9岁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增长比较平稳,而10岁以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男孩身高每年可增长7-9厘米,女孩每年可增长5-7厘米,体重每年可增长4-5公斤。
此时,儿童的骨骼有机物和水分多,无机成分少,骨骼弹性大但硬度小。
肌肉在逐渐发育,但力量和耐力都比成人差,容易出现疲劳。
2.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小学生的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也呈现出阶段性。
6岁时,左右大脑半球的传导通路几乎都已形成,身体受外界刺激后可以快速、准确地传到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
7-8岁,大脑继续发育,神经细胞的体积增大,许多新的神经通路出现。
9-14岁,小学生脑的重量增加不多,主要进行细胞内部结构与机能复杂化的过程,神经的联络纤维数量增加,联络神经元的结构和皮层细胞结构机能在迅速发展和形成。
这一阶段神经系统的发育特别是脑的发育在机能上进一步成熟。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小学生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的数量不断积累和在此基础上出现质变的过程。
随着新质的出现,心理发展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于是表现出阶段性。
连续性则是指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后一阶段既包含有前一阶段的因素,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质。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呈现出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特点。
总之,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需要我们认真了解和关注,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的成长。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在正常的情况下,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不可逆的,遵循着头尾法则和远近法则。
认知的发展是从感知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概括思维。
小学生的各种心理机能相互关联协调发展。
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某个心理机能的发展会影响其他心理机能的发展。
例如,3岁前后和13岁前后儿童会出现两个反抗期,这两个时期儿童会在认知上表现出具有独立主张的倾向,同时在情绪上会表现出剧烈的变化。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是指年龄在6岁至12岁之间的儿童,处于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身体和心理都有着特殊的发展特点。
以下是关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具体内容。
一、身体发育小学生的身体逐渐长高,增重,体型逐渐成熟,协调性和柔韧性也逐渐增强。
休息和营养摄入对于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非常重要,不仅可以促进生长发育,还可以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
此外,小学生也开始出现了牙齿脱落和牙齿生长的情况,需要注意口腔卫生。
二、认知发展小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迅速发展,开始学习阅读、写字、数学和思维等技能。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探索、实验和解决问题来掌握新知识,同时也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和分析,开始形成自己的思想和判断能力。
此外,小学生也开始对自己周围的世界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并且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三、情感发展小学生在情感方面开始走向独立,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开始表现出更加自主的态度。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情感体验,开始学会反思和理解自己的感受,同时也会尝试更加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绪。
此外,小学生也需要学会适应社交场合,学习礼仪互动和合作交往,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社会发展小学生开始在社会方面逐渐独立发展,他们能够适应学校和家庭的生活规律和制度,开始逐渐完善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同时,小学生也需要学会遵循规则,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协作和合作,并逐渐成为一个良好的社会成员。
五、精神发展小学生在精神方面也有着独特的发展特点。
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开始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
在此基础上,小学生也需要学会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逐渐成为一个自我肯定、自我管理和积极进取的人。
总之,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特点,除了需要关注身体健康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外,也需要注重情感、社会和精神等方面的发展,以使孩子能够逐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健康和幸福的个体。
六、注意力和专注力发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力开始逐渐加强和发展,他们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专心做事情,并能够较好地掌握和回忆所学的知识。
小学阶段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小学阶段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小学阶段是儿童认知和记忆发展的关键时期,以下是小学阶段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1.学习能力的提高:小学阶段儿童的学习能力逐渐提高,他们开始接触更多的学科和知识,需要通过记忆来学习和理解。
他们能够记忆和掌握一定数量的信息和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2.记忆力的增强:小学阶段儿童的记忆力逐渐增强,可以记住和回忆更多的信息。
他们能够记住一些循序渐进的事物,例如数字、字母和词语等,并能够独立地回忆和运用。
5.自主学习和记忆:小学阶段儿童开始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记忆能力。
他们能够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自主选择适合的记忆和学习方法,并能够独立地进行学习和回忆。
同时,他们还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反思和总结来加深记忆。
6.受情绪和情感影响:小学阶段儿童的记忆容易受到情绪和情感的影响。
他们对于与自己经历相关的事物更容易记住,并且情绪愉快的事物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和记忆,而情绪负面的事物则可能导致记忆的遗忘。
7.短期记忆和工作记忆的成熟:小学阶段儿童的短期记忆容量逐渐增大,并且工作记忆开始成熟。
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记住一定数量的信息,并通过工作记忆来进行临时存储和操作。
这对于他们进行复杂的学习和思考任务非常重要。
总之,小学阶段儿童的记忆发展呈现出学习能力的提高、记忆力的增强、长期记忆的发展、使用记忆策略、自主学习和记忆、受情绪和情感影响以及短期记忆和工作记忆的成熟等特点。
教师、家长和社会应该关注和
引导儿童的记忆发展,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记忆习惯和技巧,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小学生的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发展特点作为儿童成长的关键阶段,小学时期是孩子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小学生的身体、思维、情感和社交等方面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本文将围绕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展开论述,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小学生的成长状态。
1. 身体发展特点小学生的身体发展迅速,他们逐渐从幼儿期的婴儿肥变为更加结实的形体。
此时,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都有了明显的增长。
他们的肌肉逐渐变得更加灵活有力,身体协调性也在不断提高。
小学生的体力也增强了很多,他们能够跑、跳、爬、滑、游泳等各种运动。
2. 思维发展特点小学生的思维逐渐从感性向理性发展。
他们开始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来认识和理解世界。
小学生的思维逐渐变得系统、逻辑和抽象。
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数学、科学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小学生的注意力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可以集中注意力完成一定时间的学习任务。
3. 情感发展特点小学生的情感发展逐渐从自我为中心向他人为中心发展。
他们开始关注他人的感受,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
小学生的情绪也更加稳定,他们能够处理一定的挫折和冲突。
同时,小学生开始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他们能够与同伴进行合作和分享。
4. 社交发展特点小学生的社交发展逐渐从家庭向学校和社会扩展。
他们逐渐融入到班集体中,与同学们一起参与各种活动。
小学生的社交技能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小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能够理解并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
5. 学习发展特点小学生的学习发展是他们成长的核心。
他们开始接触各种学科,并逐渐形成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不断提高,他们能够记忆和理解更多的知识。
同时,小学生的创造力也在逐渐发展,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造和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在身体、思维、情感和社交等各个方面都有独特的表现。
了解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有助于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引导他们的成长,提供适合他们发展需求的环境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空间组织困难 如把数字颠倒或反向(方向混淆) 读错数字,如把71读成17 被减数与减数混乱 运算过程中数字的位置排列发生错误 • 计算障碍的训练策略(找资料)
学习障碍之阅读障碍
• 智力正常或超常,但在阅读成绩上落后的 现象。 • 阅读障碍是学习障碍的最主要类型,占到 所有被诊断为学习障碍儿童的70%以上。 据研究,英语国家中有阅读困难的儿童高 达10%-30%。学汉语的儿童中患有阅读障 碍的人在3%-5%左右。
同伴交往与团体形成
• • • • 小学儿童同伴交往的基本特点: (1)时间增多 (2)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 (3)善于利用各种信息决定自己对他人所 采取的行动 • (4)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活动 • (5)儿童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儿童对友谊的认识
• 对3-5岁儿童来说,朋友仅仅是碰巧能和自 己一起玩耍的人,友谊意味着“一块玩”。 描述朋友时,说的是活动而不是朋友特征 • 学前期儿童把朋友描述为为他们做事,分 享喜欢或不喜欢的儿童 • 11-12岁后理解友谊经过时间考验而发展来 的,朋友有高水平信任与亲密关系,开始 描述朋友的个人品质。
塞尔曼的友谊发展阶段
• 第一阶段(3-7岁,游戏伙伴)没有形成友 谊概念,朋友就是和自己一起玩的小朋友。 • 第二阶段(4-9岁,助手)朋友是那些能提 供帮助,并相互按照对方命令去做的人
友谊发展阶段
• 第三阶段(6-12岁,合作者)朋友必须合 作,有共同的目标和行事程序以及相互让 步 • 第四阶段(9-15岁,知己和相互支持者) 朋友应该分享价值观和目标、保持亲密和 提供支持;牢固的友谊虽然经历偶尔的不 愉快但仍能持续。具有稳定性 • 第五阶段(12岁以上,依赖但自主)对相 互间的依赖有成人一般的理解,共同需要 保持个性和独立以及培养其他关系。最高 阶段
学习障碍的症状
• 最明显、最容易被父母、教师察觉的特征 是学习成绩不好,特别表现出阅读障碍。 相联系的障碍特征
– 1.感知、思维和语言方面的障碍 – 2.行为、情绪和社会性方面的障碍
学习障碍之算术障碍
• 1.数学学习准备技能不足 大小辨别困难 形状辨别困难 一一对应困难 数数困难 视听联结困难等 • 2.运算方法混淆 • 3.计算错误 儿童运用的法则与运算方法都正确,但在计 算上发生了错误 • 4.省略运算步骤
小学儿童的社会认知
• 社会认知
– 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 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 与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 – 角色采择技能 – 对社会关系的认识
角色采择
• 也称观点采择,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 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必需的认知技 能。
– 首先角色采择是一种认知技能 – 理解的对象是他人的想法和情感 – 出发点是从他人的视野和角度 – 对儿童来说,是必需的
阅读障碍表现
• 识字方面 • *认字与记字困难重重,刚学过的字 就忘记; • *错别字连篇,写字经常多一画或少 一笔; • *经常搞混形近的字,如把“视”与 “祝”弄混; • *经常搞混音近的字; • *学习拼音困难,经常把Q看成O; • *经常颠倒字的偏旁部首。
阅读障碍表现
• 阅读方面 • *朗读时增字或减字; • *朗读时不按字阅读,而是随意按照 自己的想法阅读; • *听写成绩很差;誗阅读速度慢; • *逐字阅读或以手指协助; • *说作文可以,但写作文过于简单, 内容枯燥; • *书面表达自己的意思非常困难,抄 写速度慢。
对社会关系的认识
• 对他人的认识:外部具体到心理品质、信 仰和价值态度。 • 对他人行为的归因:归因于情境因素和人 格品质因素,比重在变化 • 对权威关系的认识:最初(4岁)把权威当 成自己内部的需求,5-6岁意识到是必须服 从的社会力量,8岁后开始认识权威是相互 关系。9岁自愿与合作,11岁或12岁认为权 威是完全合作的
角色采择技能(塞尔曼发展阶段 理论)
• 阶段3:相互性角色采择(10-12)儿童能 从第三者、旁观者、父母或共同的朋友的 角度来看待两个人的相互作用,“父女相 互信任,能谈论为什么爬树的问题” • 阶段4: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1215以上)儿童认识到存在着一种复杂的观 点体系,如某一地区的或者某一宗教的观 点,个体了解到“为了准确地同他人交往 和理解他人,每个人都要考虑社会体系的 共同观点。”——“父亲该考虑顺从与生 命和友爱谁更重要”
角色采择技能(塞尔曼发展阶段 理论)
• 0阶段: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3-6 岁)“父亲不生气,因为他喜欢小猫” • 阶段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6-8)意 识到差异,但原因在哪里不清楚,他人所 做即所想“父亲会生气,因为他不让霍利 爬树” • 阶段2:自我反省角色采择(8-10)这时儿 童意识到,每个人都知道别人有自己的思 想和情感,知道不仅别人有不同的观点, 而且别人能够意识到儿童的观点。“父亲 不惩罚她,因为他理解霍利为什么爬树”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
• • • • 小学儿童社会性交往的主要内容: 父母——儿童关系 同伴交往与团体 师生关系
父母与儿童关系
• 交往时间变化:绝对时间、时间分配 • 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 发生变化:处理攻击的关注到亲子关系等 • 儿童与父母亲子冲突减少 • 父母对儿童的约束与控制:软性措施(劝 服与推理)
同伴接纳的测量
• 根据研究目的不同,所用的方法也略有不同,但 基本是采用传统的社会测量法(moreno,1934)的变 式。主要区别是采用同伴评定法或是提名法。同 伴评定法是单维法,通常是提供给被试一份同班 同性别同学的名单,请他们在5点量表上表明自己 对每个同学的喜欢程度。提名法又称两维法,一 般是让被试按照某种准据(如,游戏或学习)提 出自己最喜欢的或最不喜欢的同学。按照每个被 试从同班同学或同性别同学处得到的提名频次, 然后转化为以班或以同性别同学为单位积极和消 极提名的标准分数。
• 美国联邦教育署的定义 • LD是个体在涉及理解或运用语言(口头 或书面语言)方面的一种或多种基本心理过 程出现的失常。这种失常可能表现在 听、 想、说、读、写、拼音或数学计算方面的 能力不足。但不包括由视觉、听觉或运动 系统缺陷,智力落后.情绪失常或由环境、 文化或经济状况引起的学习问题。 • 各国的定义和标准各有不同,但有四个基 各国的定义和标准各有不同, 本特征
同伴团体
• 对儿童的影响: • (1)提供了学习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 在团体中逐渐调整自己与他人互动达成目 的的方式 • (2)提供了形成和评价自我概念的机会。 同伴的接纳和拒绝使儿童从“镜子”开看 自己
社会人际地位——同伴接纳
• 小学儿童同伴接纳研究综述 ,杨慧芳 李 俊卿 ; • 同伴接纳和友谊是同伴关系中的两个重要 层面(邹泓, ),代表两种不同的经 层面(邹泓,1998),代表两种不同的经 ), 在儿童发展中具有不同的功能。 验,在儿童发展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同伴 接纳(受欢迎) 接纳(受欢迎)是一种群体指向的单项结 反映的是群体成员对个体的态度—— 构,反映的是群体成员对个体的态度 喜欢或不喜欢,接纳或排斥。同伴接纳水 喜欢或不喜欢,接纳或排斥。 平是个体在同伴群体中社交地位的反映; 平是个体在同伴群体中社交地位的反映; 友谊关系则是一种以个体为指向的双向结 构,反映的是两个个体间的情感联系 (bukowski & hoza,1989)。 。
小学儿童的学习障碍
• 有许多相关的术语,如“学习无能”、“学 有许多相关的术语, 学习无能” 习困难” 学习技能发育障碍” 习困难”、“学习技能发育障碍”等。是一 个具有争议性的研究领域,有待深入。 个具有争议性的研究领域,有待深入。 • 学习困难的研究最初适于 学习困难的研究最初适于1904年法国教育部 年法国教育部 委托比奈首次编制智力测验, 委托比奈首次编制智力测验,甄别智力低下 儿童, 儿童,发现学习问题不都是智力低下引起的 • 国际学术界最早的界定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科克( 科克(S.Kirk)于1963年提出的学习障碍概 ) 年提出的学习障碍概 他认为学习障碍是指儿童在语言、说话、 念。他认为学习障碍是指儿童在语言、说话、 阅读和社会交往技能方面的发育障碍。这些 阅读和社会交往技能方面的发育障碍。 障碍不包括视、听觉障碍和智力障碍。 障碍不包括视、听觉障碍和智力障碍。
学习障碍的基本特征
• 1.差异性:实际行为与期望行为有差异,实 际成绩远远低于智力应该取得的成绩 • 2.缺陷性:学习障碍儿童有特殊的行动障碍。 能在一些学科上学的不错,但不能完成其 他儿童很容易做的事。 • 3.集中性:学习障碍儿童的缺陷往往集中于 包括语言或算术的基本心理过程中,在思 考、阅读、听写、算术上出现问题 • 4.排除性:不是由听力、视力或普通心理发 育迟缓问题引起(智力、生理残疾、环境 因素出外)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 回想一下,小学中发生的至今印象深刻的 事情。 • 从过去的回忆中,你能发现小学儿童的一 些心理特点吗?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 • • • • 小学儿童的学习 小学儿童的思维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 小学儿童的品德发展
小学生的学习
• 学习对于小学生意味着什么? 学习对于小学生意味着什么?
小学儿童友谊选择特点
• 多数6-12岁儿童认为自己都不只有一个最 好的朋友。 • 前青春期,朋友几乎不变地都是同性别和 同年龄的伙伴。 • 不管男生还是女生,友谊往往具有高度互 动性,女孩友谊涉入更多友善、移情和自 我表露;男孩往往更富有侵犯性。 • 朋友的相互选择不仅以相似性为基础,而 且他们之间也相互影响各自性格形成。
亲子关系与儿童发展
• 对社会化和人格发展影响:不良亲子关系 与神经症和情绪障碍正相关,干涉型亲子 关系情绪不稳定、忍耐力差、依赖性强 • 与学业成绩:可导致学习困难;有时通过 情绪和行为对学业产生影响 • 对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父母的社会化策 略影响后两关系中的地位;父母对同伴关 系和师生关系中行为做指导;提供接触的 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