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与实践初探
刘春亮边春英边利英
(1.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中心小学,北京102200 2. 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中心小学,北京102200 3. 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中心小学,北京102200)
【摘要】语文研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本文通过对当前“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实际需求分析和对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现状的分析,以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为核心,初步探究在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浅谈在引导学生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取得的初步成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策略与实践;初见成效
一、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丰富多彩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培养探究精神,提高探究能力。但是“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很大程度是停留在口头上。事实上是学生在“书本海洋”里荡漾,不太去关注周围的世界。即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掌握了一些能力,但由于缺乏综合研究实践,以致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无法恰当应用,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在全球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时代,语文教学的这种封闭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综合的研究性学习,必然要进入我们的视野,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语文标准对目标的设定,在三个维度中非常重视“过程和方法”这一维度,同时专列“综合性研究学习”的目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考虑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研究性学习的价值所在。《纲要》旨在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语文的研究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二、国内外关于研究性学习现状
(一)国外研究性学习现状
汲取了时代内涵的研究性学习在国外也早已受到教育工作者们的亲睐,许多研究者已从各个角度,采用多种方法对其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外已有的研究问题主要涉及四个问题:评估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评估或描述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以及研究性学习对教师、学生及学校所提出的挑战;评估对不同学生对象产生的影响;如何优化研究性学习。研究方法呈现出以“科学-实证”主义为取向的量化研究、人本主义取向的质性研究、实践研究等多元化格局。从理论基础到自身实践与优化措施均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其未来研究走向则要求实践与理论的更加完美的结合。
(二)国外研究性学习现状
我国的素质教育,其基本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一个重要的着眼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新生之物”,它的实施是以克服当前学校课程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偏注科学世界的倾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旨的,是近两年来我国教育界的热点。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就在于从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众多专家、学者已经在定义、特点、目的、内容、实施、评价、师生关系等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目前,在我国国内许多地方中小学都开始开设研究性学习,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也正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针对这一崭新的内容,我进行了研究。
二、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语文研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等,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大力提倡语文研究性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我是这样来实施的:
(一)发现课题确立探究主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的是语文学科范围内的听说读写活动,其作用在于突破分细小项目练习的局限,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而有的是跨领域的综合,其作用在于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突破传统的阅读教学指标和作文路数使学生进入了新的学习活动空间。而不管是语文学科范围内的研究性学习还是跨领域的研究综合,都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课题做引领。在确立课题时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课本语文”这一小语文,更要充分利用“社会语文”这一大语文,引导帮助学生发现,提出,并确立综合性学习的课题。
1.在教材中发现课题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语文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语文课本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天文地理、历史故事、人文景观、名人传记、科学知识、童话寓言、诗歌散文……可谓包罗万象。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学生围绕“西沙群岛”提了不少问题:“西沙群岛是怎样形成的?”、“细沙群岛的海底都有哪些物种?有没有新物种?”等等,我们抓住学生们的兴趣,开展了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问题在课后探究,把探寻到的答案做成知识手抄报,语言要准确简洁,适当配上图画。
2.在活动中发现课题与校园生活相结合
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内容可以从校园活动中挖掘,如学校少先队大队开展“弘扬名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活动,我们就抓住这次机会,开展了名为“灿烂的民族文化——跳跃在指尖上的旋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
我们班学习民族乐器的同学比较多,于是我们便紧紧围绕我们民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弦乐器进行了研究。针对弦乐器种类、发展的历史、构成原理、音质音色、制作的工序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查找资料,向音乐老师请教,请乐器辅导老师帮忙,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绘制原理结构图……并大胆设计出未来的民族弦乐器。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真切感受到了我们民族文化的灿烂,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3.在生活中发现课题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社会是一个大学堂,到处都充斥着语文知识和技能。我们要善于发现既能吸引学生眼球,又在学生理解和所掌握的知识范畴内具有语文价值的内容,挖掘社会中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
研究性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且可以不断生成。我们积极引导学生摄取自己生活中的、身边的学习资源:即昌平、马池口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本地区道路的发展变化情况,且这些道路的发展变化情况学生能够耳听眼见。因此,我们巧妙适机地捕捉这些资源,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在思考与整理的基础上,学会提出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活动内容能够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探究和体验。在实践活动中,孩子们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了解家乡道的变化,知道路的变化带来昌平经济的发展,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善于捉住有价值的课题,要能敏锐地抓住这样的契机,加以引导,生动而有意义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便会由此产生。在选题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以及个性特点。
(二)亲身实践方法灵活多样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学习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进现实世界考察、调查访问、也可以模拟演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走进网络虚拟世界,通过讨论交流走进人们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
1.走出课堂迈进现实世界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设为学生开辟了一方天地,使他们能走出校门、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社会是实践的大舞台,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融入社会,在观察与交往中体验社会。例如在“美丽的乡村生活”这一研究活动中,我和学生们走进大自然,走进美丽的乡村。在观察、调查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合作,感悟到乡村生活的其乐融融。最后我们以书面与口头结合的方式交流自己的观察体会:学生们呈现了一幅幅图文并茂的画面,并对乡村环境保护和文化建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达到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2.调查采访,学会与人交流。
社会因为人的活动而变得丰富多彩,多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人打交道,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这些都是课堂上很难充分发挥的技能。例如在“越走路越宽”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为了了解马池口村道路的发展变化,学生大胆走进村民的家,与村里的长辈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听了老人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