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和应用》复习课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是由物体所受的浮力与重力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二)讲授新知,500字
1.讲解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浮力是由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产生的。
2.介绍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引导学生掌握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物体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及浮力概念。
2.强调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并设计一个简易的浮力秤。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特别是涉及到浮力计算和物体浮沉情况判断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在作业本上清晰地展示解题过程,以便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实验法等)探究物体浮沉条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2.实验探究,理解原理: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体浮沉现象,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实验结果,从而深入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3.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活动。对基础较弱的学生,重点帮助他们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引导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步骤五:小组讨论,设计简易浮力秤;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复习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设计一堂有趣的课程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性。

在本次课程中,我将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为主题,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复习和巩固这一知识点。

一、设计意图本次课程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实践,观察和分析物体的浮沉现象,引导他们理解浮沉条件的应用。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理解浮沉现象的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浮沉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模型、实验器材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记本、彩笔等。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讲解一个关于物体浮沉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简要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让学生对浮沉现象有一个基本的理解。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浮沉条件。

5. 课后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物体浮沉条件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浮沉条件。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学生的实验结果和练习情况,反思教学效果,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浮沉现象的原理和应用,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课外活动,如参观实验室、观看相关视频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操作的安排在活动过程中,我安排了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的浮沉现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物体的浮沉条件;2. 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够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

2. 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能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浮沉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掌握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些浮沉现象,如船只浮在水面上、石头沉入水底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理论讲解:教师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引导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物体浮沉的原理。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浮力计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浮力计的示数变化,解释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浮力计实验结果,判断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一些浮沉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6.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物体的浮沉条件:1.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

2. 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沉入液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浮在液体表面。

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1.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 物体的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只、潜水艇等。

七、作业设计答案:石头沉入水底;木块浮在水面;气球浮在空中;泡沫浮在水面。

答案:船只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船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潜水艇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人教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教案:人教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教学内容1. 物体的浮沉条件:介绍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包括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概念。

2. 浮力的计算:教授如何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以及如何根据浮力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

3. 物体的浮沉应用:介绍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浮力的计算方法,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

3. 学生能够了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和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根据浮力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

2.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

2. 知识讲解:介绍物体的浮沉条件,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概念。

3. 例题讲解:利用浮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并解释测量结果。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力的计算方法,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

5. 浮力的应用:介绍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六、板书设计1. 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浮力计算方法:F浮= ρ液gV排,其中ρ液为液体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V排为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

2. 浮力的应用船舶:利用浮力保持漂浮状态,进行水上运输。

救生圈:利用浮力帮助人浮在水面上,起到救生的作用。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5N,求该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

答案: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为漂浮。

2. 题目:一个物体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为7N,已知盐水的密度为1.2×10^3 kg/m^3,求物体在盐水中的浮沉状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设计出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在本节课《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中,我采用了实践探究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物理的奥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他们发现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物理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物理学的乐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浮球、泡沫板、塑料尺等)、投影仪、电脑。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色纸。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到物体浮沉的现象,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 实验探究: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浮沉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3. 讨论交流:孩子们分享实验结果,共同探讨物体的浮沉条件。

4. 知识讲解: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物体的浮沉条件。

5. 应用拓展: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浮力应用实例,如制作一个简易的浮力秤。

6. 成果展示: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认真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通过实验探究,他们基本掌握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浮沉条件及应用》主要讲述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使学生了解了浮沉条件的原理,并学会了如何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物体的密度、重力等基本概念,对实验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浮沉条件的理解仍有一定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拓宽视野。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浮沉条件的概念,掌握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

2.学会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

2.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浮沉条件的原理及应用。

2.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浮沉现象,增强直观感受。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运用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将浮沉条件应用于实际生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教学课件:浮沉条件的原理、实验现象、实际应用等。

3.教学素材:相关实例和图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如:“物体为什么会沉入水底?”,“物体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等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由于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也不同。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浮沉条件及应用。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浮沉条件的原理和实验现象,使学生了解浮沉条件的概念。

同时,教师讲解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如:利用浮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浮力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由力的关系转化成密度的关系。

四、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产生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3.浮力的计算方法:(1)压力差法F浮= F向上-F向下(2)称重法F浮= G物-F拉(3)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公式:F浮=ρ液gV排(二)情景导入假设手拿一物体浸没在水里,当手拿开后物体将会有几种可能性?将一颗鸡蛋放入提前调配好的盐水中让其悬浮,这是怎么回事了?学生回答后有教师引导给出上浮、下沉、悬浮、漂浮的概念。

(三)进行新课1.上浮、漂浮、悬浮和下沉上浮:物体正在向上运动,可能完全浸没,也可能部分浸没。

漂浮:物体液面处,部分体积浸没。

上浮的最终状态是漂浮。

悬浮:物体液面以下,完全浸没,可以在液面以下任何位置。

下沉:物体正在向下运动可能完全浸入,也可能部分浸入,最终状态是沉在水底。

在水里,许多东西能浮在水面,比如乒乓球、木块,石蜡等;也有许多东西沉到水底,比如石头、硬币、橡皮等;那么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2.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学生讨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但是为什么有的物体要上浮,有的物体要下沉呢?提示:上浮和下沉即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那么就要考虑物体的受力情况。

让学生画出浸没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复习课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复习课 教学设计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综合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及二力平衡等知识讨论浮沉条件。

2、能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物体浮沉条件在生活、科技上的简单应用,能应用本节课探究的结果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的物理现象,增强知识的迁移能力二、教学重点:掌握改变物体的浮沉方法及应用三、教学难点:浮沉的应用四、教学准备:潜水艇模型盐鸡蛋乒乓球等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六、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师演示】三个乒乓球同时进入水中【教师提问】当这三个乒乓球完全浸没在水中还未松手时,它们受到的浮力相同吗?【学生回答】生:相同/不同!【教师提问】为什么它们在水中的状态不同?【学生分析】浸在液体中的乒乓球1所受重力大于浮力,所以下沉,到达容器底部后,受到浮力,重力,还有支持力的共同作用,我们说物体沉底。

这时候浮力还是小于重力。

浸在液体中的球2松手后,受力平衡,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我们就说物体悬浮在液体中。

其浮力等于重力。

而球3,在松手后,受到浮力大于重力,所以上浮,当球3逐渐露出液面V排减小浮力减小,减小到当浮力等于重力时,达到受力平衡,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学生总结】通过分析得出每种情况下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总结出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师板书)>G)——物体上浮,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当浮力大于物体重力(F浮当浮力等于物体重力(F=G)——物体悬浮可停在液体内部任意一位置。

浮<G)——物体下沉,最终沉在水底。

当浮力小于物体重力(F浮(二)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及应用【学生活动】利用桌上的锡箔纸做一个能承载重物的小船。

【自主探究】不改变锡箔纸重力的前提下,怎样增大排开水的体积?【教师点拨】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作如下补充:把锡箔纸叠成船状放在水面,重力不变,但排开的水较多,因而浮力较大(F = G),所以能漂浮在水面上。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开始时,我将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导入新课。我会准备一个装满水的透明玻璃杯,然后向学生展示一个石子和一块木块,并提问:“为什么石子会沉入水底,而木块却能浮在水面上?”这个问题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浮沉现象背后的原因。
接着,我会邀请几名学生上台进行一个小游戏,通过放置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橡皮泥、塑料玩具、硬币等)到水中,观察它们的浮沉状态,并记录下来。这个活动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物体浮沉现象的多样性,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力的概念、密度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在浮沉条件的理解上可能还存在困难。他们对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充满好奇,但往往难以将现象与物理原理相结合。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帮助他们建立浮沉条件的物理模型。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如船只、橡皮泥等,让学生感知浮沉条件的实际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设想活动:课堂开始时,展示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入水底?”
2.实践探究,深入理解: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物体浮沉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分析,理解浮沉现象背后的原理。
此外,我还会安排一个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验证他们在练习中提出的浮沉条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浮力与重力的关系,以及如何控制实验条件来实现特定的浮沉状态。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归纳。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物体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以及实验操作要点。然后,我会提问:“我们如何将浮沉条件应用到生活中?”学生将分享他们在实验和练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教材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进而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浮沉现象的观察与分析2. 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与重力的关系3.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密度有关4. 物体浮沉的应用:潜水艇、密度计等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浮沉现象,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计算,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并了解其应用。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浮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探究。

2. 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潜水艇模型、密度计模型、实验器材(如石头、金属块、泡沫块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计算器、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如船只、潜水艇等,引发学生对浮沉问题的思考。

3. 阿基米德原理的讲解:通过实验和计算,讲解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密度有关,引导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4. 物体浮沉的应用:介绍潜水艇、密度计等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浮沉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浮沉条件:浮力与重力的关系2.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密度有关3. 物体浮沉的应用:潜水艇、密度计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2)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

(3)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2. 答案:(1)根据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判断浮沉情况。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大小。

人教版2020年春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教案设计

人教版2020年春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人教版2020年春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人教版2020年春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2. 详细内容:(1)学习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实验和实例,掌握物体在液体和气体中的浮沉规律。

(3)学会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实验和实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规律。

2. 教学重点:掌握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知识讲解:介绍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论依据,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3. 实验演示:进行浮力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如船只、潜水艇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浮沉条件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浮沉条件的相关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物体浮沉条件(1)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规律(2)阿基米德原理及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已知物体体积V = 100cm³,液体密度ρ = 1.0g/cm³,重力加速度 g = 10N/kg,求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2. 答案: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F_b = ρVg = 1.0g/cm³ × 100cm³ ×10N/kg = 10N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物体浮沉现象,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了浮沉条件的应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

当物体所受的浮力大于等于其重力时,物体将浮在液体表面;当物体所受的浮力小于其重力时,物体将沉入液体底部。

2. 物体的浮沉应用:物体的浮沉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潜水艇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运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浮沉条件的实验探究和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浮力计、物体、液体等)、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船舶、救生圈、潜水艇等浮沉现象,引发学生对浮沉条件的思考。

2. 浮沉条件的实验探究:(1)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浮沉条件的运用:(1)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2)引导学生运用浮沉条件解决问题。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浮沉条件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 重力:浮在液体表面浮力 < 重力:沉入液体底部2. 物体的浮沉应用船舶、救生圈、潜水艇等七、作业设计1. 请用浮沉条件解释下列现象:(1)为什么轮船能浮在水面?(2)为什么木块能浮在水面上?(3)为什么铁块会沉入水底?2.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并运用浮沉条件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掌握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运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文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

当物体所受浮力大于等于重力时,物体漂浮;当物体所受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沉底。

2. 物体的浮沉应用: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轮船、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运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掌握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算器、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浮力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轮船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思考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2. 知识讲解: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浮沉条件。

3. 例题讲解:给出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浮沉条件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浮力应用讲解:讲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救生圈、潜水艇等。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见解。

六、板书设计1. 物体的浮沉条件漂浮:浮力≥重力沉底:浮力<重力2. 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轮船救生圈潜水艇七、作业设计a. 木块放入水中为什么会浮起来?b. 铁块放入水中为什么会沉底?2. 答案:a. 木块放入水中会浮起来,因为木块所受浮力等于其重力。

b. 铁块放入水中会沉底,因为铁块所受浮力小于其重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刻理解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关于物体浮沉条件的科学实验课程,旨在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物体浮沉的基本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在实验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浮沉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水、盐。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笔记本,一支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解浮力的概念,通过浮力计的演示,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浮力。

2. 实验1: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2:向水中加入盐,再次让孩子们进行实验,观察物体浮沉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4. 讲解:根据实验结果,讲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5. 练习:让孩子们根据所学内容,自己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浮沉条件。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理解并掌握物体浮沉的条件。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浮沉条件。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带回家,与家长分享。

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也能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同时,我还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更多的浮沉现象,并尝试解释。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孩子们对物体浮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在实验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中学习科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验的设计和执行实验是这堂课的核心,孩子们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浮沉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2.教学方法:采用图示、动画等多种形式,形象地展示物体浮沉的原理,帮助学生理解。
3.教师讲解:详细解释物体浮沉条件的各种情况,如物体完全浸没、部分浸没等,以及对应的现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实际问题,如“如何设计一个简易的浮力秤”,展开讨论。
2.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观点,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提高学生面对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4.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进行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探究,如测量物体的密度、浮力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知识讲解:结合实验结果,讲解阿基米德原理,使学生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通过图示、动画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浮力与重力之间的关系。
4.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现象,如为什么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5.分组讨论:针对浮力应用的设计,分组进行讨论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作业布置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加强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提供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4.教学评价:
-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实验报告、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和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浮沉实验,如将一个苹果放入盛满水的透明玻璃杯中,让学生观察苹果的浮沉现象。
2.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物体能够浮在水面,而有的物体却沉入水底?物体浮沉的条件是什么?
3.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思考物体浮沉的原因,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浮沉现象有一定的直观认识,但往往缺乏深入理解和系统性的知识框架。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浮沉条件的规律,提高学习兴趣。
2.强化学生对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等概念的理解,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探究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不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
-如何利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指导: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确保讨论效果。
(四)课堂练习
1.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4.让学生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公式计算物体所受的浮力,并判断其浮沉状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2.运用讲授法、讨论法、问题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3.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入理解浮沉条件的本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采用问答、讨论、讲解等形式,引导学生解题。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技巧。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和归纳能力。
在此背景下,部分学生对浮沉条件的掌握可能不够扎实,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指导。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需要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能存在分工不明确、沟通不畅等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团队合作效果。通过本次复习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浮沉条件知识,提升物理学科素养,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有趣的生活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魅力,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
(2)新课讲解
结合实验结果,讲解物体浮沉的判断方法,阐述阿基米德原理在其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3)实验探究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并能够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分析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2. 能够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难点:如何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以及如何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浮力演示器、物体浮沉条件示例道具。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轮船、木筏等浮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体浮沉的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介绍阿基米德原理,并通过示例道具演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分析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解答。

4. 随堂练习:设计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拓展:讨论物体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7.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

七、作业设计a) 木块b) 铁块c) 塑料泡沫2. 题目二:已知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5N,放入水中后,测得浮力为3N。

求该物体在水中的状态(漂浮、沉底或悬浮)。

3. 题目三: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教案: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2. 详细内容:(1) 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

(2) 浮力计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的重量。

(3) 物体的浮沉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轮船、密度计、潜水艇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2. 学会使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3. 能够运用浮沉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计算方法及物体的浮沉应用。

2. 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石头和木块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浮沉原因。

2. 理论知识讲解:(1) 介绍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

(2) 讲解浮力计算方法:浮力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的重量。

3. 例题讲解:使用浮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浮力,并解释浮力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浮力,并计算浮力大小。

5. 物体的浮沉应用:(1)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2) 轮船、密度计、潜水艇等应用实例讲解。

六、板书设计1. 物体的浮沉条件重力与浮力的关系2. 浮力计算方法浮力 = 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的重量3. 物体的浮沉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轮船、密度计、潜水艇等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物体的浮力大小。

(1) 一块石头在水中浮力为5N。

(2) 一木块在盐水中浮力为10N。

2. 答案:(1) 石头的重力大于5N,所以石头会下沉。

(2) 木块的重力等于10N,所以木块会漂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能够计算浮力大小,并能够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能综合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及二力平衡等知识讨论浮沉条件。

2、能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物体浮沉条件在生活、科技上的简单应用,能应用本节课探究的结果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的物理现象,增强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改变物体的浮沉方法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浮沉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潜水艇模型盐鸡蛋乒乓球等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
六、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师演示】三个乒乓球同时进入水中
【教师提问】当这三个乒乓球完全浸没在水中还未松手时,它们受到的浮力相同吗?
【学生回答】生:相同/不同!
【教师提问】为什么它们在水中的状态不同?
【学生分析】浸在液体中的乒乓球1所受重力大于浮力,所以下沉,到达容器底部后,受到浮力,重力,还有支持力的共同作用,我们说物体沉底。

这时候浮力还是小于重力。

浸在液体中的球2松手后,受力平衡,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我们就说物体悬浮在液体中。

其浮力等于重力。

而球3,在松手后,受到浮力大于重力,所以上浮,当球3逐渐露出液面V排减小浮力减小,减小到当浮力等于重力时,达到受力平衡,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学生总结】通过分析得出每种情况下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总结出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师板书)
>G)——物体上浮,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当浮力大于物体重力(F

当浮力等于物体重力(F
=G)——物体悬浮可停在液体内部任意一位置。


<G)——物体下沉,最终沉在水底。

当浮力小于物体重力(F

(二)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及应用
【学生活动】利用桌上的锡箔纸做一个能承载重物的小船。

【自主探究】不改变锡箔纸重力的前提下,怎样增大排开水的体积?
【教师点拨】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作如下补充:
把锡箔纸叠成船状放在水面,重力不变,但排开的水较多,因而浮力较大(F = G),所以能漂浮在水面上。

【教师提问拓展】1.轮船从河水驶入海里,它的重力变不变?它受到的浮力变不变?不变,始终漂浮
2.它排开液体的质量变不变?不变
3.它排开液体的体积变不变?变,V排变小了
4.它是下沉一些,还是上浮一些?上浮
【教师总结】轮船做成中空的来获得较大浮力,漂浮在水面上;轮船的大小常用排水量来表示。

排水量:满载时,船排开的水的质量。

即:排水量=m
船+m

(展示各种船的图片,讲解排水量)
【拓展应用】曹冲称象:传说三国时代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谁也没有办法称出大象有多重,曹操一个小儿子曹冲十分聪明,他首先让人把大象拉到船上,记下船的吃水深度,再用石块代替大象达到同样的吃水深度,最后分别称出许多石块的总重,也就知道了大象的体重了.
练习:曹冲称象的故事中,曹冲两次把大象和石头分别放在同一艘船上,并使两次水面在船上所对的刻度相同,这样做是为了保证两次船在水下的相同,两次的浮力,两次的重力,两次的质量,因此只要称出石块的质量也就知道了大象的质量。

【教师强调】同一条船在河里和海里时,所受浮力相同,但是它排开河水和海水的体积不相同,因此,它的吃水深度也不同。

在海里还有一个物体,不讲吃水深度问题,因为它通常是在水下面工作的。

视频介绍“潜水艇”请学生介绍潜水艇的原理
【学生介绍】
(1)潜水艇原理图:潜水艇两侧有水舱,当水舱中充水时,潜水艇加重,就逐渐潜入水中;当水舱充水使艇重等于同体积水重时,潜水艇就可悬浮在水中;当压缩空气使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变轻,就可上浮了。

(2)演示潜水艇模型
【教师总结】潜水艇通过改变自重来实现浮沉。

【教师强调】潜水艇浸没在水下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相同
【学生讨论】由浮沉条件可知,改变物体浮沉状态的方法有哪些?
板书:改变物体浮沉状态的方法
1.改变重力的大小例如:潜水艇
2.改变浮力的大小(改变ρ液或V排)例如:轮船,盐水选种
(三)课堂拓展:沉浮条件的一些其他应用
我国现代在沉浮条件上的一些应用
(1)鱼是如何上浮和下沉的
(2)孔明灯:如图所示为传说中三国时代诸葛亮为了军事目的而放飞的“孔明灯”,灯笼内有一个放有松脂的小碟,点燃松脂后,灯笼内空气变热密度变小而使灯笼飞起悬于空中,这其实就是热气球的一种雏形。

【教师总结】气球和飞艇通过改变浮力大小来实现浮沉。

但是这里改变浮力的方法不是液体的密度,而是气体密度。

(四)课堂反馈:
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保持了较强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介绍我国海洋国防建设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并因为我国的具有较强国防实力而感到自豪。

在本节课,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讨论,并能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

学生在相互讨论中,不断地搞懂知识,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了自信和愉悦。

(五)归纳总结
在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式引导,让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知道液体中的浮沉是由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及其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决定的;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及二力平衡等知识进行推导和讨论浮沉条件。

结合我国海洋国防建设,引入辽宁舰、蛟龙号,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展示自制的潜水艇模型,自制热气球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来学习本节的知识,让学生明白,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来源于生活,应用与生活,并让学生领悟到科技强国,从我做起。

八、板书设计
第五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F浮>G物上浮最终漂浮ρ液>ρ物
F浮=G物悬浮ρ液=ρ物
F浮<G物下沉最终沉底ρ液<ρ物
二、改变物体浮沉状态的方法及应用
1.改变重力的大小例如:潜水艇
2.改变浮力的大小(改变ρ液或V排)例如:轮船,盐水选种
3.气球和飞艇:ρ
气<ρ
空气
,使它受到的F浮>G物而升空。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抽查学生回答前节问题的方式复习旧知,形成新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复习到新内容。

教师的作用就是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完成,完成任务后获得新知识。

通过实例分析,连接理论知识与应用,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及思考,联想应用,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一节课是否高效,教学设计起到关键性作用。

一两个经典设计就能整体架构整节课教学,这就是整体建、巧设计,在教学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