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设计(集合9篇)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设计(集合9篇)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第1篇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10克。
(2)使学生知道简单的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
课时安排:认识千克1课时认识克1课时练习五1课时第1课时千克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教学难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教学准备: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教学时间:年月日教学过程:一、口算训练:160—70=504×=7×4—5=5×700=52+48=7×500=78—49=二、教学设计:(一)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二)教学新课: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
克和千克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以克和千克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一、引言
1. 教案设计的重要性
2. 认识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2. 学生能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转换关系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1. 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介绍
1.1 克的定义和特点
1.2 千克的定义和特点
2. 克和千克的关系及转换
2.1 克和千克的关系
2.2 克和千克的转换方法
3. 实际应用举例
3.1 日常生活中克和千克的应用
3.2 如何通过实物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克和千克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
1.1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1.2 引出课题
2. 新知学习
2.1 介绍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
2.2 通过实例讲解克和千克的关系及转换
3. 巩固练习
3.1 设计一些简单的习题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4. 拓展延伸
4.1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2 思考并讨论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
1. 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2. 收集学生的反馈,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
六、结语
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七、参考文献
以上就是关于“以克和千克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的大致框架,你可以根据这个大纲来丰富和完善你的文章。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篇一】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克与千克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认识天平和几种以千克位单位的秤;牢固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能根据物品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熟练掌握1千克=1000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感知1克和1千克物体的质量,掌握估计物体质量的方法。
3.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盘秤、天平、黄豆、二分硬币、水果、500克食盐等4. 标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谈话导入教师:同学们,准备好我们手中的铅笔盒和数学课本,大家掂一掂,然后把你的感受说一说。
学生1:这两件物品一点都不重。
学生2:我感觉数学课本比铅笔盒重一些(或铅笔盒比数学课本重一些)。
学生3:我感觉这两件物品差不多重,判断不出谁轻谁重。
……通过学生回答,教师问: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大家的发言,你们发现用的最多的词语是什么?学生:轻和重。
教师适时展示几件超市购买的物品。
2.引导观察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物品的包装,你能发现什么?学生:我发现这些包装上都写着净重多少?教师:观察的真仔细,那么你知道净重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讨论并回答:净重就是指物品有多重。
进而引导学生知道,物品有多重,就是指它的质量是多少。
如,方便面净重100克,就是说它的质量是100克。
展示100页主题图,教师:同学们,看看他们在超市都买了什么?分别是多重呢?学生:洗衣液5千克,饼干110克,阿姨买的苹果,售货员用秤称的质量是1千克。
教师:真了不起,同学们知道这么多,都认识克和千克。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
【学情分析】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有了初步认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质量观念还比较淡薄,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
【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质量的观念;知道1千克二Iooo克的关系。
2.认识常见的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教学流程】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想知道今天在超市里发现了什么数学知识吗?仔细看看。
(课件出示:教材第IOO页情景图)生1:他们都在讨论跟质量有关的话题。
生2:从图中知道6个苹果重1千克,一瓶豆油重5千克,一包饼干重110克……师:生活中物体的质量经常用到,我们国家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是“斤"和"两'',现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克”和“千克”,这也是今天我们要共同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质量与生活联系密切】二、自主探究L教学例1。
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IOl 页例D 生1:我知道了一盒口香糖重3克,一袋菊花茶重12克,一包美味瓜子重100克。
生2:我发现这些比较轻的物品都是用“克”作单位的。
师:是啊,我们一般用“克”作单位来计量比较轻的物品。
“克” 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用字母“g”来表示。
师:那么对于比较轻的物品常用什么来称量呢?老师告诉大家有一种称重的工具叫天平,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天平来称。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8.1《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8.1《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2.能够正确地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克和千克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
1.克和千克的概念。
2.如何正确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
三、教学难点
1.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克和千克的计量单位。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2.教具:量筒、秤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重量物品,引发学生对物品重量的思考。
2. 学习新知识
•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如何正确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以及克与千克的换算关系。
•结合教材内容示范计量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重量单位的使用。
3. 拓展练习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目,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单位换算的理解。
4. 活动设计
•设计一些趣味性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对重量单位的敏感度。
5. 总结
•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及使用方法。
六、课堂作业
•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作为课堂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的反应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对克和千克的概念有所了解,掌握克和千克
的计量方法,提高解决日常生活中重量单位问题的能力。
克和千克的教学设计图
克和千克的教学设计图一、教学目标1. 理解重量的概念,掌握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
2. 通过实际操作,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重量,并进行相关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
2. 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并能够进行相互转换。
2. 理解重量与质量的区别。
四、教学准备1. 天平、物体和设计好的实验任务卡片。
2. 黑板、粉笔、白板、白板笔。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物体(例如铅笔、书本、水杯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重量差异。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重量?为什么物体的重量不同?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对重量的概念,并解释物体重量不同的原因。
步骤二: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10分钟)1. 拿出一个物体,称其重量为1克,并向学生展示。
2. 引导学生思考,1克大约是多重的物体?3. 引导学生理解1千克等于1000克,并向学生展示1千克的物体。
4. 通过对比1克和1千克的物体,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步骤三:测量物体的重量(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台天平和一些物体。
2. 学生按照实验任务卡片上的要求,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并回答问题:哪个物体更重?哪个物体更轻?4. 学生将测量结果进行总结,形成对重量大小的认识。
步骤四:实际应用(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例如苹果、牛奶盒、橡皮等),让学生估算它们的重量。
2. 学生利用测量技巧,使用天平测量这些物体的重量,并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
3. 学生总结出一些物体的标准重量,并通过计算进行实际应用。
步骤五: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克和千克的概念和测量技巧。
2. 学生根据情境题进行思考,解决与克和千克相关的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的名称。
2.能够准确地进行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
3.能够灵活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2.准确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
三、教学难点1.灵活应用克和千克进行问题的解答。
四、教学准备1.板书:克和千克的定义和换算公式。
2.教学素材:实物重物、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实际场景引入克和千克的概念,让学生感受质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讲解:介绍克和千克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
3.操作:让学生参与练习,通过操作体会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
4.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克和千克进行更复杂的计算。
5.总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总结克和千克的转换方法。
六、课堂练习1.将3000克转换为千克是多少?2.用千克表示25 000克。
3.如果一个西瓜有6000克,那么它的重量用千克表示是多少?七、课堂讨论1.讨论学生在家中和学校遇到的质量单位换算问题,让学生分享解决方法。
2.分组讨论如何用克和千克来完成真实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如购物计算等。
八、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你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哪些需要用到克和千克的场景?记录下来。
九、教学反思1.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转换?2.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学生在课后是否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两个质量单位进行计算。
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数学三年级千克和克教案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尤其是千克和克这两个单位,是我们衡量物体重量的重要工具。
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对千克和克的教学也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一份数学三年级千克和克教案,便于老师在授课中更好地教授这两个单元。
一、教学目标1.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及其区别。
2.学会用千克和克衡量物体的重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其相关的问题。
3.能使用千克和克编写数学计算题,并掌握解题思路。
二、教学内容1.认识千克和克。
(1)引入“重量”的概念。
(2)通过图片、实物、数字等多种途径介绍“千克”和“克”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
(3)以购物为例子,讲解千克和克的使用。
2.探究千克和克的计量方法。
(1)设计实验,让学生用天平衡量物体的重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2)计算、比较、讨论所测数据,并总结计量方法。
3.运用千克和克计算题目(1)小组合作,编写一些使用千克和克进行计算的问题。
(2)分享问题,并尝试解决所设计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学生学会将数字与实物联系起来,拓宽数学思维。
2.学生掌握使用千克和克进行计算的技能。
3.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千克和克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信息引入法,引导学生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
2.联想学习法,将千克和克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探讨解决问题,提高合作与探究能力。
五、教学评估1.向学生介绍考试的方式以及考试的内容。
2.发放练习卷,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保持纪律。
3.评估对象分为两类:学生个人能力的评价和学生解题的评价。
4.考试内容包括千克和克的概念、比较、计量方法、应用题等内容。
六、教学扩展1.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日常生活中使用千克和克的场合。
2.学生可以参加有关计量单位和重量的学科竞赛,进一步拓展学习范围。
3.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更多关于计量单位的知识,例如“升”、“米”等。
以上就是数学三年级千克和克教案的具体内容,通过本教案,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千克和克时快速高效地掌握知识。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克和千克》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克和千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介绍一些普通生活用品的重量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为进一步学习有关克和千克之间的联系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对于活泼好动的二年级孩子来说,物体的重量他们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同时,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可以利用他们对身边物体质量来认识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建立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看秤培养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盘称,2分硬币,一袋洗衣粉,2袋500克的盐,各种实物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有一位叫芳芳的小朋友,她给姥姥写了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你有什么发现吗?生1:有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生2: 克和千克的单位使用有误。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表示物品有多重时,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除了克和千克,你还知道那些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公斤、斤、两)斤、两是我们国家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所以大家要学好它。
克通常用字母g表示,千克用字母kg表示。
(板书g kg)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表示物体质量轻重的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究1.感知、认识“克”。
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2分硬币.请同学们拿1枚放在手上,掂一掂,说说你有什么感觉?师:这种轻轻的,像没有感觉的一个2分硬币大约重1克。
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吗?(生举例)[评析:通过学生充分的掂量、感知,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一些事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1本单元教育目标是: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结合自己的经验,感知1千克和1克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
培养估计的意识。
3.在测量、比较物品质量的过程中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有趣的比较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课教学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过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2掌握用秤称物品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3在测量和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准备: 以克为单位的电子秤一台, 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一台,西瓜一个(整千克的),苹果一个,盐两袋,西红柿每组1千克,糖每组1千克,硬币1个.课前调查表一、认识千克和克(一)生活了解1、你调查了哪些物品的质量?(指名回答)2、老师也调查了一些。
(展示)3、指导:我们调查的克和千克都是质量单位。
国际上用g来表示克,用kg来表示千克。
(二)认识秤1、说一说:拿出西瓜和梨?谁轻谁重?(学生根据生活经验)2、到底有多重,生活中人们用什么来称它们的质量?你们在哪见过什么样的秤。
(指名回答)3、认识各种秤(课件展示)(二)称西瓜和苹果1、(出示以克为单位的电子秤一台, 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一台)这是什么秤?猜一猜西瓜大约有多重?苹果有多重?2、放在天平中称出西瓜和苹果质量。
(重点指导怎样看台秤)西瓜有多重?你们同意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苹果有多重?你们同意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二、秤食盐(认识1千克等于1000克)1、拿出一包500克的食盐,先看看上面的标示的质量,然后称一称。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台秤、2分硬币、花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口算训练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学生答题)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做完了口算题目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4、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1、师: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板书:克的认识2、实验: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1、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完成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师: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讲解台秤的使用方法)师: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学生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2、随便称1千克物品,然后去参观别的小组。
(以上视学生的表现发给一个信封,学生不能当场打开)3、学生根据信封中的内容购物,采取成信购物的方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购物的。
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
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千克和克数学教案设计
千克和克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千克和克的数学主题:千克和克的理解与应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并能熟练进行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其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知识点介绍:- 知识点一:千克和克的基本概念说明千克和克是质量单位,千克是较大的单位,克是较小的单位。
比如,一个苹果大约重200克,而一头大象可能重达5000千克。
- 知识点二: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说明1千克等于1000克,也就是1kg=1000g。
2. 实践活动:- 活动一:实物观察让学生观察并估计教室里的一些物品的质量,然后用秤测量,让学生对千克和克有更直观的感受。
- 活动二:计算练习出示一些千克和克的换算题目,如“3千克等于多少克?”、“6000克等于多少千克?”,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简要讲解千克和克的概念。
2. 进行知识点介绍,通过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千克和克的关系。
3. 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兴趣。
4. 进行计算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5. 总结回顾,让学生复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观察和记录,看他们是否能正确使用千克和克的单位,以及能否准确进行换算。
2. 对学生的计算练习进行评分,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千克和克的换算方法。
3. 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看他们是否能记住并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建议:1. 教师应尽量使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千克和克的概念,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2. 在实践活动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在计算练习环节,教师应强调学生要仔细计算,避免出错。
克和千克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认识克和千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
2. 能够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换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重点:1. 克和千克的概念理解。
2. 单位之间的转换。
三、教学难点:1. 对于质量单位的实际感知。
2. 质量单位的抽象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猜测它们的质量,然后引出质量的概念,进而介绍克和千克。
(二) 新课讲解1. 概念介绍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来解释克和千克的概念。
例如,一个鸡蛋大约重50克,一袋大米约重10千克等。
2. 实际感知教师可以让学生亲手拿一些物体,如100克的苹果,500克的书等,感受这些重量,以帮助他们对克和千克有更直观的理解。
3. 单位转换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1千克=1000克,并指导他们进行简单的单位转换。
(三) 练习巩固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进行克和千克的认识和单位转换的练习。
2. 设计实践活动,如让学生测量家里的日常用品的重量,并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分享。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判断他们是否理解了克和千克的概念。
2. 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和实践活动的结果,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这些都是教师需要在课后反思的问题。
七、教学建议:在教授克和千克的概念时,应尽可能地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知,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同时,也可以结合生活实例,使数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
认识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认识克与千克教学设计认识克与千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
教材编写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1克和1千克的关系,能正确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你们进教室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教室里与平时有什么不同呢?你们想不想仔细的看一看并了解一下这些秤呢?那好,就请你们下地去看看,哪些是你见过的,哪些没见过,你能说出秤的名字吗?谁能到前面来指着说说,你认识的那种秤的名字呀?我们教室里的秤大家都认识了,那这几个秤你认识吗?(出图)同学们知道得真多!虽然这些秤的名字各不相同,但他们的作用却是相同的,那就是——称重量师:说的对(解释:物体的重量也是物的.质量)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会掌握好多与秤、与质量有关的知识。
你们高兴吗?二、新授。
1、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感受重量。
2、用用手掂的方法感受物体的重量。
3、用用秤称的办法准确的知道物体的重量。
4、学习字母表示的方法。
5、体会1克有多重。
在称量物品的时候要选择适合的称来称。
5、感受10克有多重,50克、1000克有多重。
并学会如何认识称。
6、引出千克这个重量单位。
那你们想想千克这个重量单位多用在称量什么样的物体呢?生:比较大的,重的物体上师:在生活中称量什么可以用千克做单位呢?生:体重,大米......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说得真好,通过以上研究,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
并和他们交上了好朋友,他们邀请我们去开心游乐园玩,你们高兴吗?好,让我们学得开心玩的快乐!第一个游戏:猜猜单位名称请你像老师这样说题,让你的好朋友猜出它的单位名称,大家快速的判断对错,然后请你继续出题找其他同学回答,要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
《认识千克和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认识千克和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重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千克和克的概念,换算关系。
2. 难点:千克和克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实物、天平、砝码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定数量的实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面积单位,为新课学习重量单位做铺垫。
2. 千克和克的概念:介绍千克和克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个重量单位。
3. 换算关系:讲解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1千克=1000克。
4. 实物操作:让学生分组操作,用天平称量实物,体会千克和克在实际中的应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物,讨论如何用千克和克描述物体的重量。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五、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千克和克的知识,描述家庭中的物品重量。
2. 请学生设计一个关于千克和克的实践活动,如制作重量卡片、举办重量知识竞赛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重量单位的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开展“重量单位猜猜看”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猜测不同物体的重量,并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表述。
2. 邀请家长参与,开展家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家庭中运用千克和克描述物品重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千克和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践活动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
《克、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克、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朴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重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预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2 .引导学生置疑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二、探究新知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
(用镶子夹起1克的祛码)这个硅码是1克重。
把1克的祛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体验: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思索,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克重的物品。
3、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体验两袋盐放在手中有多重?称一称两袋盐的重量。
(2)讲解: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1千克=IOoO 克。
(3)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千克重的物品。
三、巩固训练1 .谈话交流:我们已经认识了克、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你能用它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激发兴趣)2 .课堂检测3 .组织实践活动:小组合作估一估、称一称你身边的物品°学生自由谈论、交流。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通用17篇)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通用17篇)《克和千克》教学设计(通用1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课题:克和千克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具准备:一个蜗牛(重1克)、盐(500克)两袋、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2分硬币、弹簧秤、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小天平、2分硬币、大米、石子、弹簧秤、各种物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我听说咱班有两名同学跑的很快!他们是谁啊?生:是“杜鹏程”和“牛一凡”。
师:今天让他们举行一场比赛怎么样?师:今天的比赛要增加难度,让他们每人背一个同学来比怎么样?(学生活动)师采访冠军:你为什么要选“王盟”,不选“马烨炫”呢?生:因为“王盟”很轻,“马烨炫”很重。
师:“王盟”多重?“马烨炫”呢?除了“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师小结:“斤、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单位,你知道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什么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二、探究新知1、交流汇报。
师: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现在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火腿肠一根40克生3:前几天测体重我是34千克。
生4:一袋茶叶400克。
生5:一袋面粉25千克……师小结: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6:有的用“千克”作单位,有的用“克”作单位。
生7:比较轻的东西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作单位。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7篇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7篇《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教材第100—103页和练习二十的第1—4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
难点:估测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电子课本、天平、2分硬币、食盐等。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引导观察主题图,交流观察所得。
2.揭示课题,随之板书。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
(1)教师介绍: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
(2)学生独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币,静静感知1克。
(3)集体交流:互相说一说感觉,并找一找、掂一掂生活中约重1克的物品。
2.教学例2。
(1)教师介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
(2)理解“净含量”,明确克与千克的关系。
(3)学生轮流掂一掂两袋食盐,静静感知1千克。
(4)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会认读各种秤。
三、巩固应用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101页和第103页的“做一做”,教师巡视。
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克和千克的认识克g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
1千克=1000克千克kg两袋食盐重1000克,即1千克。
作业设计1.练习二十的第1—4题。
2.填一填。
(1)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作单位,它用字母()表示;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作单位,它用字母()表示。
(2)一只羊重40(),一个气球重5(),一瓶洗洁精重1(),一个汉堡重100(),一个西瓜重5(),一本书重210(),一盒牛奶重250(),一只小狗重4(),一瓶墨水重100()。
(3)2千克()克800克()1千克5千克()4900克2500克()3千克6000克()6千克4千克()4200克9200克()9千克()8800克学案设计1.观察主题图,交流观察所得。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辨认并运用克和千克进行重量计量。
2. 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教学准备:
1. 活动道具:一个克和一个千克的秤砣。
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
1. 准备一个秤砣,问学生这是什么玩意儿。
2. 引导学生猜测秤砣的重量,并观察秤砣上的标识。
探究活动:
1. 将秤砣的重量转换成公斤显示出来,比如5千克。
2. 让学生感受一下这个重量有多重,让他们提前想好多重的东西可以达到这个重量。
3. 探讨学生平时在生活中接触到的物品,哪些物品使用克来计量,哪些使用千克来计量。
4. 让学生组成小组,制作一个海报,展示不同物品的重量以及使用克和千克的场景。
巩固练习:
1. 准备一些物品,例如苹果、铅笔、书包等。
2. 学生两两搭档,互相猜测这些物品的重量,并用克和千克来表示出来。
3. 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猜测结果,并讨论出一个最接近的答案。
拓展活动:
1.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使用克和千克进行简单的食材计量。
2. 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参与其中,记录计量结果并进行比较。
3. 最后,让学生进行结果的整合和总结。
课堂总结:
1. 回顾一下克和千克的定义以及计量方式。
2. 强调生活中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3. 让学生分享一下在活动中学到的东西以及对克和千克的认识有没有改变。
课后作业:
1. 让学生回家观察一下生活中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的场景,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并写出感想。
克和千克数学教案设计
克和千克數學教案設計
教案标题:克与千克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 学生能熟练进行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
3. 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 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3. 实际操作测量物体的质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如一个苹果、一本课本等,让学生先估测其重量,然后用秤来实际称量,从而引出质量单位的概念。
2. 新课讲解:
(1)介绍质量单位:首先,教师可以解释质量是用来衡量物体轻重的物理量,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克(g)和千克(kg)。
(2)理解克和千克: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比如一颗糖果大约是5克,一个小学生的书包大约是5千克,让学生对这两个单位有一个直观的理解。
3. 操作实践: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如书本、铅笔、橡皮等,以此加深他们对克和千克的认识。
4. 课堂练习:
教师设计一些关于克和千克的习题,如:一辆自行车重约15千克,如果换算成克是多少?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四、教学评价:
1. 进行小测试,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克和千克的知识。
2.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正确使用这些单位。
五、家庭作业:
布置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让学生去超市观察并记录一些商品的质量,以千克为单位表示,回家后再换算成克。
六、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克、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教材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
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么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克和千克,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尤其重视对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运用
学情分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物品的重量有初步的了解,在生活中有初步的感知,他们的好奇心较强,易于接受新知识,注意力集中时间仍较短,易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克和千克,感知克、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称一称”“掂一掂”等实践操作中建立克、千克的概念,
能根据现实情境适当选择克或千克计量物品的轻重
3、在现实情境和具体操作中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
进行克和千克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难点:
1、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2、在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合理选择
适当单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呈现在超市购物时的对话情境
教师:同学们,画面中的对话内容是什么?(学生交流)
教师有对话中用到的克和千克引入课题:克、千克的认识(板书:克、千克)
【有生活情境引入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参与意识,快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带进课堂】
二、新知探索
1、认识称物体轻重的工具-秤
呈现引入情境画面中的一种物品
教师:想要知道这个物品有多重,怎么办呢?(用秤称)
教师:同学们说得对,要想准确的知道物品有多重,我们就要用到计量物品轻重的工具-秤。
我们先来认识集中常见的秤,你们认识这些不同的秤吗?谁来介绍一下?
学生结合实物秤或图片秤做简要介绍,教师补充
【点评:学生对于秤其实并不陌生,一部分学生已有使用盘秤或电子秤计量物品轻重的经验,因此先安排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教师再做补充,同时也给学生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再引出质量单位,揭示课题】
2、认识克
(1)称一称
教师:我们认识了各种秤,你们那么想用秤称一称物品有多重吗?
下面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织下,从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白沙糖
中,分别称出1g、2g、3g、4g糖。
看哪个小组操作有序,
动作快?按要求称出糖后,观察各份糖的多少。
学生操作秤糖,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小结:大家观察称出的1g、2g、3g、4g糖,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感受1g糖看上去很少,感觉很轻
(2)掂一掂
教师:我们身边有很多物品都很轻,比如这枚硬币(呈现1角硬币,介绍1角硬币重1g),大家放在手掌心内掂一掂,感受一下1g
有多重
教师:把小组的所有硬币放在一起,掂一掂,感受一下有多重
(3)说一说
教师:通过刚下的“掂一掂”“称一称”活动,你们队1g或几克有什么感觉?(轻或很轻的感觉)
活动小结: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板书:克-g)
(4)议一议
教师:生活中计量哪些物品的轻重可以用克作单位?
学生可能会说牙齿、粉笔头、树叶等物品,教师要及时给与肯定,对估计误差太大的给与纠正
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用克作单位的事物图片
教师:你见到的哪些物品的包装上用到了“克”?
(5)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二页“填一填”,完成后汇报
教师:你是怎样确定读数和读数单位的?
小结:秤上的标注是g,读数就以克作为单位,指针指着多少就是多少克
【通过以上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切实感受1g或几克有多重,丰富对可得轻重体验,帮助学生建立克的单位概念】
3、认识千克
(1)称一称
教师:1袋盐重多少?2袋呢?
学生观察后知道1袋盐重500g,2袋盐是500g+500g=1000g
教师:请大家把2袋盐放在盘秤上称一称,告诉老师2袋盐有多重,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观察后发现指针指着1,2袋盐重1kg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1kg和1000g搜同样表示2代言的轻重,因此1kg和1000g一样重,1kg等于1000g(板书:1kg=1000g)
(2)掂一掂
教师:大家把重1kg的盐放在手里掂一掂,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操作并交流感受
教师:先掂一掂盐,再掂一掂1枚1角的硬币,有什么感受?并在小
组讨论: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千克作单位?
小结: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也叫公斤)作单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板书:千克-kg)
(3)估一估
教师:你能估一估多少个梨重1kg吗?
引导学生先用手掂一掂一个梨有多重,再想1kg中的物品在手里是怎样的感受,然后估计几个梨重1kg。
组内先交流,然后让学生用盘秤验证估算结果(4个梨大约重1kg)
教师:你能估一估多少个鸡蛋中1kg吗
(4)填一填
出示一些物品的图片,学生在对应物品下面填写单位
(5)辨一辨
学生判断句子中所带的重量单位是否正确
(6)拓展练习
1000g的棉花和1kg的铁,谁重?为什么?
【点评:让学生自己估一估、掂一掂1kg的物品,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量感。
拓展练习的设计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克和千克的理解,提升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反思总结
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克和千克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计量较轻的物
品有多重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用千克作单位,以及1kg=100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