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整理骨错缝筋出槽做学说在临床应用资料

合集下载

腰椎病、腰间盘突出解剖图--骨诊病源歌诀

腰椎病、腰间盘突出解剖图--骨诊病源歌诀

颈椎四牙三耳二睡眠,眼睛突变二造成,偏头疼痛也是它,四连肝胆俞在颈。

触觉不灵在颈五,肩周痛来找六七,负重不一是胸四,三处管定上肢病。

胸椎咽喉肿痛胸二三,耸肩仰头后背疼,感冒咳嗽甲亢肿,失言难咽它造成。

胸五主肺六主心,七为心包八管胃,九主肝胆十主脾,小肠大肠往下推。

气短憋闷胸五椎,咳嗽感冒源在肺,虽是单行也成祸,五脏华盖扰脾胃。

咳嗽原因见五相,张嘴短急气管伤,脾涎肺脓心出血,肾咳空空在晚上。

胸六椎是心之根,血压增高要加肾,血质狼疮是其一,癔病抽风头汗因。

胸七本来主心包,心悸血压往低跑,加上小肠低血糖,头晕缺血是根苗。

腰椎腰二里急鸡鸣泻,消渴之源腿易肿,血压变化必参与,结石无它难形成。

腰三酸软眩晕症,耳鸣脑涨听不清,站起身来天地转,睁眼看事更不行。

阳萎早泄性无能,妇女淤血肚子疼,传宗接代有障碍,胃里返酸秃头顶。

腰四疼痛膝变形,肌肉萎缩单侧重,走路形态罗圈腿,骨桥形成难较正。

腰五坐走蹲起难,髋轴变形生炎症。

上楼难把台阶迈,天气变化更严重。

骶尾椎站走不成蹲着行,咳嗽翻身更加痛,腿长粗细不一样,骨盆不正摔造成。

连接全靠四个一,各司其职更甭提,临到未了尾主足,脊柱一串是枢机,要注意骨桥骨癌加结核,溶合软化与空洞,手法施治应禁止,否则将会憾终生。

骨错缝、筋出筋出槽、骨错缝的诊断与手法治疗1 定义1.1 筋出槽:筋都有其相对的固定解剖位置,由于损伤或体位改变的关系,筋的位置(槽)发生改变,并出现相应的局部症状,甚至影响到全身的活动功能的协调者,称之为筋出槽。

1.2 骨错缝:骨与骨之间靠臼或缝隙相连,通过软组织(肌腱、韧带、软骨、关节囊、肌肉及滑液囊)的维系而稳定有序,由于外力损伤或体位改变、肌肉强烈收缩、持续劳损等原因而使骨缝发生错乱、绞杂从而出现功能异常者称为骨错缝。

无明显的结构改变指征(如X线征),如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胸部岔气、骶骼关节扭挫伤、腰椎钩椎关节滑膜嵌顿、胸肋关节绞杂、第五胸椎综合征、脊椎后关节紊乱等。

2018中医筋伤学概论

2018中医筋伤学概论

2019/3/12
13
1956年成立各种中医学院。1958河南省平乐正 骨学院,连续培养四届235名骨伤科医师。 1959年成立了河南省洛阳正骨研究所。1983 年福建中医学院首先开设骨伤专业。1986年 成立国家中医管理局,直属国务院。1986年 成立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首届主任 委员:尚天裕,副主委:郭维淮。1986年成 立北京针灸骨伤学院。 大的学术流派. 北京:刘寿山、杜自明 天津: 苏绍三 上海:石筱山、魏指薪 河南: 高云峰、郭维淮 2019/3/12 山东:梁铁民 黑龙 14
治疗技术的丰富与完善阶段
• 宋代 张杲《医说》记载脚踩转轴法治疗关节僵硬, 说明损伤后期采用器械辅助进行功能锻炼。 • 元代 李仲南《永类钤方》、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确立了骨伤科三期用药原则以及熨烫、熏洗、敷贴等 外治方法。 • 明代 薛己《正体类要》 介绍跌打损伤的辨证论治。 重视整体疗法。经典句阐述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 • 清代 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的手法总论。 强调了摸法诊断治疗筋伤的重要性,归纳了正骨八法。 • 伤科的几部专著对筋伤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手法 治疗都有详细的记载。
12 •2019/3/12 中医筋伤发展成熟,形成了以武功治伤为主和药物內
蓬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展阶段
新中国
• 五十年代 中医院校的成立,使得骨伤科恢 复,技术得以整理与提高。 • 20世纪80年代,全国有10多所中医院校成 立骨伤系,培养了大批学生。 • 60多年来开展的临床研究、技术创新、中 药研发和基础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 现在全国的中医骨伤流派
Ø 是指各种外来暴力或慢性劳损,以及风 寒湿邪侵袭等原因造成的筋的损伤,俗称 “伤筋”。 Ø 定性定位:是最常见的疾病。骨科门诊 中大部分是筋伤患者。可见于:生产劳动、 交通运输、体育训练、军事训练、日常生 活,以及战争和自然灾害中等等 Ø 主要症状: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2019/3/12 Ø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急慢性筋伤疾患逐

《错骨缝与筋出槽治疗术》完整版教程

《错骨缝与筋出槽治疗术》完整版教程

错骨缝与筋出槽第一节中医伤科关于错骨缝的论述在浩瀚的医学典籍和文献中,骨伤科专著所占比例甚微。

其中,常可散见即非骨折、又非脱位、也非伤筋的所谓“骨缝开错”、“骨缝参差”、“骨缝裂开”以及“骨节间微有错落不合缝”等记述。

代表性的论述有:一、《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相关论述《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其中有“凡左右损处,只相度骨缝,仔细捻捺,忖度便见大概。

”的记载。

可知,“骨缝”泛指关节间隙,使用这一名称至少始于唐代;同时,它强调伤后要重视对“骨缝”(亦即关节面间相互位置)的检查。

二、《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相关论述1.错骨缝概念的提出比较确切提出错骨缝一症的,应该首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里的一段文字:“若肿痛已除,伤痕已愈,其中……又或有骨节间微有错落不合缝者,是伤虽平,而气血之流行未畅,不宜接、整、端、提等法,惟宜推拿以通经络气血也。

”分析这段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1)错骨缝是由外伤引起,包括其他损伤合并错骨缝,只治疗了其他损伤,而遗有错骨缝的情况。

(2)病变的部位在“骨节间”(即关节间隙),亦所谓的骨缝处。

病理改变是“错落不合缝”(即两个关节面错动、关节间隙不正常)、“气血循行不畅”。

其特点是“微有”,即病变轻微。

(3)由于病变轻微,不必用“将已断之骨合拢一处,复归于旧”的接、整、端、提等法,仅用“以手推之,使还旧处也”的推法和“两手一手捏定患处,酌其宜轻宜重,缓缓焉以复其位”的拿法即可。

(4)手法的目的是使错开的骨缝复位吻合,“以通经络气血”,消肿止痛、恢复功能。

2.“或因跌仆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郁滞,为肿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淤结之肿,其患可愈。

”认为错骨缝的临床表现是肿胀和疼痛,治疗宜用按法(“谓以手往下抑之也”)和摩法(“谓徐徐揉摩之也”)通气散瘀。

当然,必须是在手法复位之后,按摩方可奏效。

此外,按法和摩法也有矫正骨缝开错的作用。

骨错缝筋出槽学说在临床应用讲解

骨错缝筋出槽学说在临床应用讲解

骨错缝、筋出槽”学说在临床应用"骨错缝、筋出槽"是中医伤科的特有名词。

它既属于病名,又属于骨与筋在受伤后的病机变化。

这一学说在唐以前的医著中虽然就有记载,其论点在当时是比较含混的。

如《礼记·月令孟秋》中的:"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必端平。

"根据《旦礼记集解》的解释是:"皮曰伤,肉曰创,骨曰折,骨肉皆绝曰断"。

断,就包含了骨折和筋伤。

《难经》中的:"四伤于筋,五伤于骨",这里初步说明筋骨相近,伤筋必及骨,伤骨必损筋的互相影响,这是"骨错缝、筋出槽"的基本内含。

随着历史的发展进步,经过历代医家们长期的临床观查和总结,逐渐丰富和完善了这一学说,成为中医伤科学的特有组成部份。

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记有:"凡左右损处,只相度骨缝,仔细捻捺,忖度便见大概。

"这里不仅有骨缝这一名词,而且还提示了损伤后注意对骨缝的检查,也即是对关节处的脱位、半脱位和错缝的区别检查。

到清代在骨伤科的各种论著中,对"骨错缝、筋出槽"学说就更为详尽,并且还提出了各种治疗手法。

如《医宗金监·正骨心法要旨》中的:"或跌扑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瘀滞,为肿为痛。

"又说:"或有骨节间微有错落不合缝者",这里不仅提示了骨错缝的原因,而且还将开错和微错作了程度上的区别。

同时提出:"手法者,正骨之首务"。

强调了手法是治疗骨伤科四大方法之首,适用于骨伤科各种疾病,其中也包括了"骨错缝"和"筋出槽"的手法治疗。

《伤科补要》中对脊骨和四肢的骨错缝也分别作叙述。

在十五则中的"脊背骨伤"有:"若骨缝叠出,俯仰不能,疼痛难忍,腰筋僵硬。

"这里不仅是指脊椎骨折和脱位,也还包括椎体小节紊乱与急性腰肌损伤在内。

从《医宗金鉴》伤科学术思想论岭南林氏正骨的传承与创新

从《医宗金鉴》伤科学术思想论岭南林氏正骨的传承与创新

从《医宗金鉴》伤科学术思想论岭南林氏正骨的传承与创新黄帆; 丘明旺; 雷骏轩; 赵思怡; 郭汝松; 卢晓波; 范志勇; 田强; 吴山【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8)011【总页数】4页(P1300-1303)【关键词】岭南林氏正骨; 医宗金鉴; 摸法; 爆发力; 内外同治; 筋骨并治【作者】黄帆; 丘明旺; 雷骏轩; 赵思怡; 郭汝松; 卢晓波; 范志勇; 田强; 吴山【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403; 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 510120; 揭阳市中医院广东揭阳 52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4岭南林氏正骨流派是精武门人林应强在几十年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正骨推拿手法。

林应强教授精研中西医,深谙经络,又熟解剖,自幼习武,医武相融,形成以“爆发力”为特色的岭南林氏正骨推拿流派,因其诊治急慢性筋伤方面疗效明显而广为传播。

历经三代传人的不断完善,其学术思想和核心技术日渐成熟。

《医宗金鉴》[1]是清代重要医学巨著,其中的《正骨心法要旨》凝聚了一套系统的中医药诊治伤科疾病的实践体系,总结人体骨度,正骨手法及整复,内外相辅治疗,固定器具等内容丰富且颇有新见,对后世伤科流派的学术思想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岭南林氏正骨也从中汲取精华传承并创新。

现就岭南林氏正骨流派对《医宗金鉴》的传承与创新概括如下。

1 重视人体解剖结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盖一身之骨体,既非一致……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

”主张通过观察或触摸患者外表体相、解剖部位是否存在异常,为伤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基础。

平素必须熟悉正常状态每块骨的形态,每条肌筋的走行方向,每个关节的功能范围,才能在临床治疗中运用合理手法,取得疗效。

林氏正骨流派在临床中重视“骨错缝、筋出槽”伤科理论,并明确指出实行手法之前,必须熟知人体现代解剖。

“骨错缝、筋出槽”伤科理论和解剖学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拨筋归槽手法结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拨筋归槽手法结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拨筋归槽手法结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陈翔;李亚亚;张大伟【期刊名称】《现代中医药》【年(卷),期】2018(38)4【摘要】目的观察拨筋归槽手法结合中药外敷疗法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对陕中附院脊柱骨科住院的60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及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拨筋归槽手法+中药外敷,治疗7d为一疗程,采用VAS、ODI评分指标分别在治疗后3d、5d、7d进行评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3.3%(P<0.05)。

以中医骨伤学"骨错缝、筋出槽"为理论基础,对已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期的住院患者给予拨筋归槽手法结合中药外敷。

结论中医手法结合中药外敷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急性发作期改善椎间盘内外环境的平衡,消除局部水肿、炎症,促进髓核的回纳,改善临床症状等有良好的疗效。

【总页数】4页(P59-62)【关键词】拨筋归槽手法;中药外敷;急性腰椎间盘突出【作者】陈翔;李亚亚;张大伟【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城固县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5【相关文献】1.正骨理筋手法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J], 杨永华2.正骨理筋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J], 王桃萍;程展道3.理筋正骨手法牵引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效果研究 [J], 彭湃4.中药内服外敷联合理筋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J], 韩培江5.正骨理筋手法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效果 [J], 肖飞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错缝筋出槽

骨错缝筋出槽

1、肌肉损伤及神经根受刺激2、神经根炎性疼痛分布区域3、神经根机械受压疼痛图示4、坐骨神经下肢走行示意图5、神经受压下肢麻木示意图6、椎管狭窄致下肢受压图示7、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图示颈椎四牙三耳二睡眠,眼睛突变二造成,偏头疼痛也是它,四连肝胆俞在颈。

触觉不灵在颈五,肩周痛来找六七,负重不一是胸四,三处管定上肢病。

胸椎咽喉肿痛胸二三,耸肩仰头后背疼,感冒咳嗽甲亢肿,失言难咽它造成。

胸五主肺六主心,七为心包八管胃,九主肝胆十主脾,小肠大肠往下推。

气短憋闷胸五椎,咳嗽感冒源在肺,虽是单行也成祸,五脏华盖扰脾胃。

咳嗽原因见五相,张嘴短急气管伤,脾涎肺脓心出血,肾咳空空在晚上。

胸六椎是心之根,血压增高要加肾,血质狼疮是其一,癔病抽风头汗因。

胸七本来主心包,心悸血压往低跑,加上小肠低血糖,头晕缺血是根苗。

腰椎腰二里急鸡鸣泻,消渴之源腿易肿,血压变化必参与,结石无它难形成。

腰三酸软眩晕症,耳鸣脑涨听不清,站起身来天地转,睁眼看事更不行。

阳萎早泄性无能,妇女淤血肚子疼,传宗接代有障碍,胃里返酸秃头顶。

腰四疼痛膝变形,肌肉萎缩单侧重,走路形态罗圈腿,骨桥形成难较正。

腰五坐走蹲起难,髋轴变形生炎症。

上楼难把台阶迈,天气变化更严重。

骶尾椎站走不成蹲着行,咳嗽翻身更加痛,腿长粗细不一样,骨盆不正摔造成。

连接全靠四个一,各司其职更甭提,临到未了尾主足,脊柱一串是枢机,要注意骨桥骨癌加结核,溶合软化与空洞,手法施治应禁止,否则将会憾终生。

1 定义1.1 筋出槽:筋都有其相对的固定解剖位置,由于损伤或体位改变的关系,筋的位置(槽)发生改变,并出现相应的局部症状,甚至影响到全身的活动功能的协调者,称之为筋出槽。

1.2 骨错缝:骨与骨之间靠臼或缝隙相连,通过软组织(肌腱、韧带、软骨、关节囊、肌肉及滑液囊)的维系而稳定有序,由于外力损伤或体位改变、肌肉强烈收缩、持续劳损等原因而使骨缝发生错乱、绞杂从而出现功能异常者称为骨错缝。

无明显的结构改变指征(如X线征),如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胸部岔气、骶骼关节扭挫伤、腰椎钩椎关节滑膜嵌顿、胸肋关节绞杂、第五胸椎综合征、脊椎后关节紊乱等。

基于“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探讨林氏正骨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的特点

基于“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探讨林氏正骨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的特点

中医正骨2228年5月第33卷第5期J Tmd Chip Orthoy Trauma,2228,Vol.33,No.6(总369)•47-•学术探讨•基于“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探讨林氏正骨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的特点范志勇,吴山(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02)摘要“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是中医骨伤科诊治筋骨疾病的重要理论。

骶髂关节紊乱是骨科常见病,属于“骨错缝,筋出槽”范畴,多采用手法治疗。

林氏正骨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效果良好。

为了提高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的疗效,本文基于“骨错缝,筋出槽”理论对林氏正骨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的特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骶髂关节;肌肉骨骼手法;骨错缝,筋出槽“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是中医骨伤科诊治筋骨疾病的重要理论。

骶髂关节紊乱临床较为常见,主要原因是骶髂部力学平衡被破坏,骶髂关节失稳,属于“骨错缝,筋出槽”范畴,临床多采用手法治疗。

林氏正骨手法由林应强教授所创,后经其弟子吴山不断完善而成°林氏正骨对骶髂关节紊乱的治疗有独特的见解和系统的手法,如骶髂关节后错位用下肢后伸定点按压手法、骶髂关节前错位用屈膝屈髋按压手法等[2]°本文基于“骨错缝,筋出槽”理论,对林氏正骨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的特点进行了探讨。

1“骨错缝,筋出槽”与骶髂关节紊乱的关系有关“骨错缝,筋出槽”的记载较多,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载“骨节间微有错落不合缝者”即指“骨错缝”,《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医治整理补接次第口诀》所载“差爻”“乖张”“偏纵”即指“筋出槽”°《伤科补要-背脊骨伤》载“若骨缝叠出,俯仰不能,疼痛难忍,腰筋僵硬”,指出“骨错缝”的临床症状为疼痛及功能障碍°“骨错缝,筋出槽”反映了筋骨的失衡状态,“骨错缝”必有“筋出槽”,两者在骶髂关节紊乱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d4°骶髂关节属于微动关节,其“骨”即骶骨和髂骨;其“筋”即关节周围的肌肉及韧带组织,肌肉主要包括竖脊肌、臀大肌、梨状肌及股二头肌,韧带主要包括骶髂关节前后韧带、骶髂骨间韧带、骶结节韧带及骶棘韧带[5_5]°骶髂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组织是维持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若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出现痉挛或松弛,可导致筋骨失衡,表现为骶骨与髂骨相对位置的基金项目:广东省社会公益研究项目(2060302)改变及局部软组织张力异常u。

基于“骨错缝、筋出槽”学说的手法治疗颈椎病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骨错缝、筋出槽”学说的手法治疗颈椎病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骨错缝、筋出槽”学说的手法治疗颈椎病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其发病率随着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而逐年增高。

传统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式,但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药物的副作用、物理治疗效果有限、手术治疗费用高等。

因此,寻找一种便捷、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临床医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骨错缝、筋出槽是中医学的一项重要理论,指的是颈部不同部位的筋脉错综交错,而对应的经络被称为错缝、出槽。

现代研究发现,颈椎病患者的错缝、出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因而出现了颈椎病的症状。

基于此,结合针灸和推拿等手法治疗,能够改善错缝、出槽的状态,从而达到治疗颈椎病的效果。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骨错缝、筋出槽”学说的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机理,分析颈椎病治疗过程中错缝、出槽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方法对颈椎病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5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 数据采集: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病史记录,了解患者病情和治疗情况;采用数字化摄影技术和CT、MRI等检查手段获取错缝、出槽的情况。

3. 治疗方法:采用针灸和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每周治疗3次,每次30分钟。

4. 疗效评估:采用颈椎病临床疗效评估标准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记录颈椎病的缓解情况、错缝、出槽的变化情况等。

(三)研究预期结果1. 研究结果可望发现在颈椎病治疗过程中,错缝、出槽的变化情况与治疗效果相关。

2. 针灸和推拿手法治疗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的错缝、出槽状态,从而达到治疗颈椎病的效果。

3. 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医理论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为治疗颈椎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研究的可行性和局限性(一)研究可行性1. 研究方法明确,数据收集准确可靠。

2. 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颈椎病患者的实际情况。

3. 研究所需材料简便易得,可操作性高。

骨错缝筋出槽

骨错缝筋出槽

1、肌肉损伤及神经根受刺激2、神经根炎性疼痛分布区域3、神经根机械受压疼痛图示4、坐骨神经下肢走行示意图5、神经受压下肢麻木示意图6、椎管狭窄致下肢受压图示7、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图示颈椎四牙三耳二睡眠,眼睛突变二造成,偏头疼痛也是它,四连肝胆俞在颈。

触觉不灵在颈五,肩周痛来找六七,负重不一是胸四,三处管定上肢病。

胸椎咽喉肿痛胸二三,耸肩仰头后背疼,感冒咳嗽甲亢肿,失言难咽它造成。

胸五主肺六主心,七为心包八管胃,九主肝胆十主脾,小肠大肠往下推。

气短憋闷胸五椎,咳嗽感冒源在肺,虽是单行也成祸,五脏华盖扰脾胃。

咳嗽原因见五相,张嘴短急气管伤,脾涎肺脓心出血,肾咳空空在晚上。

胸六椎是心之根,血压增高要加肾,血质狼疮是其一,癔病抽风头汗因。

胸七本来主心包,心悸血压往低跑,加上小肠低血糖,头晕缺血是根苗。

腰椎腰二里急鸡鸣泻,消渴之源腿易肿,血压变化必参与,结石无它难形成。

腰三酸软眩晕症,耳鸣脑涨听不清,站起身来天地转,睁眼看事更不行。

阳萎早泄性无能,妇女淤血肚子疼,传宗接代有障碍,胃里返酸秃头顶。

腰四疼痛膝变形,肌肉萎缩单侧重,走路形态罗圈腿,骨桥形成难较正。

腰五坐走蹲起难,髋轴变形生炎症。

上楼难把台阶迈,天气变化更严重。

骶尾椎站走不成蹲着行,咳嗽翻身更加痛,腿长粗细不一样,骨盆不正摔造成。

连接全靠四个一,各司其职更甭提,临到未了尾主足,脊柱一串是枢机,要注意骨桥骨癌加结核,溶合软化与空洞,手法施治应禁止,否则将会憾终生。

1 定义1.1 筋出槽:筋都有其相对的固定解剖位置,由于损伤或体位改变的关系,筋的位置(槽)发生改变,并出现相应的局部症状,甚至影响到全身的活动功能的协调者,称之为筋出槽。

1.2 骨错缝:骨与骨之间靠臼或缝隙相连,通过软组织(肌腱、韧带、软骨、关节囊、肌肉及滑液囊)的维系而稳定有序,由于外力损伤或体位改变、肌肉强烈收缩、持续劳损等原因而使骨缝发生错乱、绞杂从而出现功能异常者称为骨错缝。

无明显的结构改变指征(如X线征),如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胸部岔气、骶骼关节扭挫伤、腰椎钩椎关节滑膜嵌顿、胸肋关节绞杂、第五胸椎综合征、脊椎后关节紊乱等。

浅谈“骨错缝、筋出槽

浅谈“骨错缝、筋出槽

浅谈“骨错缝、筋出槽因为爱,所以恒久;因为好,所以传递。

指南《难经》中的:'四伤于筋,五伤于骨',这里初步说明筋骨相近,伤筋必及骨,伤骨必损筋的互相影响,这是'骨错缝、筋出槽'的基本内含。

骨错缝理论定义“骨头跑掉”,这跑掉并不是脱臼,是骨头跟骨头之间的“缝不对”。

缝不对谈的是筋与骨两者互相影响。

是肌肉紧绷后,把骨头带离开。

操作觉知骨错缝最好的办法是用摸。

摸出错缝的状态,推断骨头为什么错缝。

我们基本上无法直接摸到骨头,只能摸到皮肤、附着在骨头上的韧带,以及经过关节的肌腱等。

错缝关节随着其上软组织的张力增加,一定伴随着翻旋的肌腱与绷紧的韧带。

在关节屈伸的过程当中,这些韧带会绷到极限,使得肌表产生类似棱角的“东西”,这东西没有办法非常圆顺的动,而是在斜的动,医生于是可以在肤表触摸到“骨头的棱线”,这是从诊断面定义的骨错缝。

身体所有的关节,如果在正常的情况下,应该可以承受极限的被动运动。

所谓极限的被动运动,就是施予外力将其弯曲后,可以承受力量而不会痛。

有问题的关节活动到接近极限的角度时,肌腱韧带上的本体受器受到张力牵扯而作痛,关节也因疼痛之故没有办法完全的伸展或屈曲,继续执行它的凾能,或到达它应该到的角度。

这是从症状面定义的骨错缝。

从关节周边软组织的观点看骨错缝:肌肉为了对抗歪斜的骨架所产生的系统的张力,会处在轻微收缩的状态,所以没有办法进行应有的伸展以完成被赋予的生理功能。

此时因为肌肉的不正常张力,骨头是真的会错缝(即是临床触诊常可发现比较硬、紧的肌肉)。

筋出槽筋出槽就是筋发生了一些改变,才把骨头拉歪(骨错缝)。

人的关节是为活动而生。

关节必顸有肌肉附着,靠着肌腱收缩才会产生动作。

也一定是这肌肉处于异常的收缩状态,才把骨头拉歪产生错缝,而肢体活动因此产生功能性的障碍。

主动与被动出槽的筋:有问题的肌肉分成两种,一种是主动的,一种是被动的。

如果有肌肉处在绷紧收缩的状态下,跟其他拮抗或附近的肌群无法协调运作时,骨架便会被拉歪掉。

从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探讨林氏正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关键技术规范及相关临床思考

从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探讨林氏正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关键技术规范及相关临床思考

从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探讨林氏正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关键技术规范及相关临床思考赖淑华;范志勇;王金玲;田强;李黎;郭汝松;林应强;吴山【摘要】“骨错缝、筋出槽”是中医学中利用手法整复治疗颈性眩晕的核心理论和关键靶点;从该理论与颈性眩晕病理实质的相关性、林氏正骨推拿的关键靶点等来阐明手法治疗技术的操作规范,以利于林氏正骨推拿技术的推广及运用.%"GuCuoFeng" and "JinChuCao" are the core theory and key target of treating cervical vertigo by Chinese medicine spinal manipulation.From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heory of "GuCuoFeng" and "JinChuCao" and the pathological parenchyma of cervical vertigo,key target of Lin Shi Bone-setting Manipulation,etc.the manipulation specification of treatment techniques is clarified.It is conducive to the furthe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in Shi Bone-setting Manipulation.【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7(026)004【总页数】4页(P629-631,635)【关键词】骨错缝;筋出槽;林氏正骨;推拿;颈性眩晕;技术规范【作者】赖淑华;范志勇;王金玲;田强;李黎;郭汝松;林应强;吴山【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120;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120;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4“骨错缝、筋出槽”是传统中医推拿治疗脊柱及相关疾病的理论基石。

e压手法治疗胸腰椎骨错缝、筋出槽60例

e压手法治疗胸腰椎骨错缝、筋出槽60例
手 从 患 者 腋 下 伸 向 前, 手掌压在患者右侧 双 手 压 住 大 腿 根 部, 保持患者 的颈根部 。 助手双腿夹住 患 者 的 双 下 肢 , 然 后 向 右 侧 旋 转, 同时左 正坐姿势 。 术者右手牵拉 患 者 肩 部 身 体 前 屈 , 手拇指从右侧向左侧按 压 棘 突 , 当听到“ 喀 啪” 一 声, 或感到棘突有轻微 移动时 , 手法乃告完成 , 再用同样方法向左侧旋转一次 。
按摩与康复医学 2 ( 中) 0 1 0. 9 h i n e s eM a n i u l a t i o n&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M e d i c i n e 0 1 0, N o . 2 6 C 2 p
① 牵扳推压手法治疗胸腰椎骨错缝 、 筋出槽 6 0例
【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R 2 4 4. 1 【 B 【 1 0 0 8-1 8 7 9 2 0 1 0 0 9-0 0 4 5-0 2
1] 骨错 缝 、 筋 出 槽” 属 中 医 骨 伤 科 特 有 病 名[ , 是 胸 腰 椎 2. 2. 3 妊娠期 ; 胸腰椎关节 “ 2]或 胸 间小关节因外伤 、 劳损等 因 素 作 用 而 发 生 微 小 错 位 、 或 滑 膜 嵌 顿[ 癫痫急性发作期及精神病患者 。 2. 2. 4 心脏病 、 腰肌棘旁肿胀 增 粗 、 或 有 条 索 状 物 致 胸 腰 痛 或 胸 腰 部 功 能 障 2. 腰背阔肌 、 首先患者俯卧, 医者立于患 3 试验组手法 。 试验组以牵扳推 压 手 法 ,
4 5
陈祟善1② 喻永光2③ (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西眉镇中心医院 遂宁 6 四川省遂宁市中医院 遂宁 6 1. 2 9 0 0 5 2. 2 9 0 0 0)

刘氏伤科手法治疗“筋出槽,骨错缝”的体会

刘氏伤科手法治疗“筋出槽,骨错缝”的体会

刘氏伤科手法治疗“筋出槽,骨错缝”的体会作者:邱寿良来源:《云南中医药杂志》2009年第06期关键词:伤科;手法治疗;刘氏;经验中图分类号:R2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6-0011-01刘氏伤科是为全国中药临床重点专科创建单位,省临床重点示范科室。

它是由刘氏伤科前辈刘济川,刘秉夫父子创始,再由后人周时良,苏中和,邹文浩,王心支等继承和发展,手法治疗“筋出槽,骨错缝”的理论是他们几代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摸索总结出的一套治疗软组织损伤和小关节紊乱的手法。

现介绍如下。

1筋出槽所谓“筋出槽”,是指人体软组织受到外力的作用,软组织损伤后,出现的筋络移位损伤和扭曲,而软组织损伤的病变部位则以韧带和关节囊为主。

典型的部位有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治疗原则早期以制动固定为主,后期以手法理筋调理为主,病人配合治疗为辅。

1.1肩关节“筋出槽”主要是指肩部因外伤而出现的症状,肩部外伤有肩关节脱位,肩部骨折,以及肩部软组织的损伤,经x线和MRI明确诊断骨折或关节脱位。

肩关节“筋出槽”治疗的原则是,早期以制动为主,一般10~15天,此期间轻轻的用顺筋手法,外加包扎固定;中期,加大顺筋手法,稍微活动肩关节,轻轻的用食指和拇指作弹拨;后期,加大食指和拇指作弹拨的手法,顺着肌腱的方向按摸,使肌腱和肌肉能够活动,同时加大活动肩关节,嘱患者加强主动活动肩关节范围。

1.2肘关节“筋出槽”主要是指肘部因外伤而出现的症状,肘部外伤有肘关节脱位,肘部骨折,以及肘部软组织的损伤,经x线和MRI明确诊断骨折或关节脱位。

骨折或关节脱位应按常规处理。

肘关节“筋出槽”治疗的原则是,早期以制动为主,功能位固定,悬吊患肢,一般10~15天,此期间轻轻的用顺筋手法,外加包扎固定,中期,加大顺筋手法,稍微活动肘关节,轻轻的用食指和拇指作弹拨,在后期,可以加大食指和拇指作弹拨的手法,加大活动肘关节,使肘关节囊能够舒展,嘱患者加强主动活动肘关节伸曲范围。

脊柱“骨错缝筋出槽”理论的研究进展

脊柱“骨错缝筋出槽”理论的研究进展

1 6 ・ ( 总3 3 6 )
中医正骨2 0 1 7 年5 月第2 9 卷第5 塑 !
! 翌 竺 兰 : : 2 1 : ! : 2 :
脊柱 “ 骨错 缝 , 筋 出槽 ” 理 论 的研 究进 展
莫灼锚 , 张人文 , 唐树杰 ( 暨南大学 , 广东 广州 5 1 0 6 3 2 )
代 医家对此 多 有论述 , 如《 医宗金 鉴 ・ 正骨 心法 》 所 云
“ 骨节问微有错落不合缝者” 即指“ 骨错缝” , 而“ 若脊
筋 隆起 , 骨 缝必错 , 则 成佝 偻 之 。或 因跌 仆 闪失 , 以至 骨 缝开 错 … …” 则 阐述 了 骨错 缝 的 临床 表 现 与 病 因 。
摘 要 “ 骨错 缝 , 筋 出槽” 既是 中医骨伤科疾病诊疗的特 色理论 , 又是对 中医骨伤科部 分疾病病 机的 高度概括 。“ 骨错 缝 , 筋出
槽”多见于脊柱 , 是脊柱退行性 疾病发病 的关键病机。 目前 , 随着学者们 对“ 骨错缝 , 筋 出槽” 理论研 究的 不断深入 , 对“ 骨错 缝 , 筋
将 其定 义 为 “ 椎 间盘 变性 引起 三关 节复 合体 的退行 性 变” 。关 于脊 柱 “ 骨错缝 , 筋 出槽 ” 的诊 断 , 也 从 单 纯 的“ 结构 异 常” 发展 到 “ 结构 异常 ” 与“ 功 能异 常 ” 两 方 面 的结合 。“ 骨错 缝 , 筋 出槽 ” 多见于脊柱 , 是 脊 柱 退行 性疾 病 发 病 的关 键 病 机 。现 就 脊柱 “ 骨错缝 ,
出槽 ” 的认 识也存在不 同的观 点, 关于“ 骨错缝 , 筋 出槽” 的诊 断也从单 纯的“ 结构异 常” 发展到 “ 结构 异常” 与“ 功 能异常” 两 方面 的结合 。本 文从 中医学对“ 骨错缝 , 筋 出槽” 的认识 、 “ 骨错缝 , 筋 出槽 ” 与脊 柱疾病 的 关 系、 “ 骨错缝 , 筋 出槽 ” 理论 指导 下的脊 柱

中医药防治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的优势、关键问题及研究策略

中医药防治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的优势、关键问题及研究策略

·4421··述评·【编者按】 随着社会老龄化日益加剧,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社会活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

中医药疗法作为主要治疗方式,能显著改善该类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预防复发。

但同时也存在很多有待解决包括中医药应用机制、临床效果客观评价、关键技术研发等实际问题。

本刊特邀请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朱立国教授担任本期执行主编,组织策划了“退行性疾病”专题研究,该专题研究从中医药防治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的优势、问题及策略方面进行阐述和建议,并通过补肾活血方、壮腰通络方、益肾养髓方治疗退行性疾病的作用机制进一步验证了中医药防治的突出优势,为中医药应用、推广提供证据支持。

【执行主编】 朱立国,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岐黄学者,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十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基本药品目录专家。

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党委书记,国家骨伤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学科带头人,国家康复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学术带头人,国家重点学科(骨伤科)建设单位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专科(骨伤科)建设单位中心主任、协作组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筋伤治疗手法重点研究室主任,第十届、第十一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全国颈椎病协作组组长,全国重点研究室筋伤研究室主任,《中国骨伤》社长兼主编,《中国全科医学》杂志执行主编。

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集中于应用中西医疗法治疗脊柱疾病。

主持开展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医药行业专项等34项课题;参与研发国家级中药新药2种,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2009年、2017年),省部级一等奖6项。

“骨错缝”“筋出槽”理论的临床认识

“骨错缝”“筋出槽”理论的临床认识

“骨错缝”“筋出槽”理论的临床认识
汪芹;黄顺贤
【期刊名称】《现代中医药》
【年(卷),期】2009(0)4
【摘要】"骨错缝""筋出槽"是祖国医学骨伤科理论体系指导下发掘整理出来的,并已逐步得到现代医学科学的证实。

由于外伤受损,风寒湿邪侵袭,退行性病变等因素致骨关节、软组织损伤后,则不同程度地出现功能障碍,伤后局部软组织出血渗出固然是重要原因,但骨关节的筋膜失去正常解剖位置亦是重要原因,中医提倡用按摩推拿法治疗。

通过牵引、旋转、按压、斜扳、拔离等手法,使偏离的筋膜与错落的骨节得以矫正,从而达到调节气血,平衡阴阳之目的。

【总页数】2页(P60-61)
【关键词】骨错缝;筋出槽;中医骨科理论;诊断;治疗
【作者】汪芹;黄顺贤
【作者单位】甘肃中医学院;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4.3
【相关文献】
1.对“骨错缝、筋出槽”的认识及临床诊断 [J], 元唯安;张明才;詹红生
2.从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探讨林氏正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关键技术规范及相关临床思考 [J], 赖淑华;范志勇;王金玲;田强;李黎;郭汝松;林应强;吴山
3.试述“筋出槽,骨错缝”理论及其伤科临床应用 [J], 张铁刚;章艳霞
4.平乐\"筋滞骨错\"理论与\"筋出槽、骨错缝\"关系辨析 [J], 赵启;赵明宇;赵利敬;袁帅;鲍铁周
5.颈椎病发病机制的再认识——兼谈中医学“骨错缝、筋出槽”理论的临床价值[J], 詹红生;石印玉;黄仕荣;陈东煜;王翔;吴健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错缝、筋出槽的诊断与手法治疗讲解

骨错缝、筋出槽的诊断与手法治疗讲解

骨错缝、筋出槽的诊断与手法治疗1 定义1.1 筋出槽:筋都有其相对的固定解剖位置,由于损伤或体位改变的关系,筋的位置(槽)发生改变,并出现相应的局部症状,甚至影响到全身的活动功能的协调者,称之为筋出槽。

1.2 骨错缝:骨与骨之间靠臼或缝隙相连,通过软组织(肌腱、韧带、软骨、关节囊、肌肉及滑液囊)的维系而稳定有序,由于外力损伤或体位改变、肌肉强烈收缩、持续劳损等原因而使骨缝发生错乱、绞杂从而出现功能异常者称为骨错缝。

无明显的结构改变指征(如X线征),如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胸部岔气、骶骼关节扭挫伤、腰椎钩椎关节滑膜嵌顿、胸肋关节绞杂、第五胸椎综合征、脊椎后关节紊乱等。

但个别显型病例亦可拍摄到错缝的关节X线征,例如腰滑膜嵌顿拍45°斜位(同侧)可见扩大的关节隙(缝)。

1.3 筋出槽与骨错缝的关系:筋出槽一般可以自行恢复解剖位置,而骨错缝常须手法纠正才能整复。

筋出槽可以单发,但有骨错缝必然伴随筋出槽,而筋出槽久之可引起骨错缝。

因此临床上常将筋出槽、骨错缝合并诊断。

因为难以一一对应西医病名,而暂存如是诊断,有利临床骨伤的诊疗实施。

2 诊断2.1 有损伤史,但无明显暴力伤害,常于体位改变、持续劳损或年老体弱或无力型体格发生。

2.2 临床症状:疼痛、局郭活动不顺畅,个别症状明显者会出现剧痛。

但多酸痛、粘滞痛、隐痛为主,试图改变体位寻找舒适的无痛位而出现特殊体征,常于发病数天而就诊。

无肿胀、畸形、红热症状,偶有并发于感冒、劳累、久卧之后。

2.3 X线检查:无明显x线征。

2.4 血液生化检查:正常。

(血沉、白细胞均不高)2.5 体征检查:功能障碍,但无神经放射痛征,压痛点与痛感点分离,反覆检查压痛出现离散现象,自身健侧对照可鉴别。

3 鉴别诊断:3.1 二头肌长头滑脱。

3.2 髌骨脱位、肩关节半脱位。

3.3 关节痛: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急性肌筋膜炎、皮神经炎、淋巴结核、化脓性关节炎。

从肝脾肾-筋肉骨平衡论治“骨错缝、筋出槽”所致颈性眩晕及其临床思考

从肝脾肾-筋肉骨平衡论治“骨错缝、筋出槽”所致颈性眩晕及其临床思考
cong,Yu Haibo,Liu Yongfeng. Shenzhe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dong,Shenzhen
518000,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sets out from the reason of dislocation of bone and soft tissue injury,under the guide of
IKey words】 Liver,spleen and kidney;Soft tissue,rnusele and bone;Dislocation of bone;Soft tissue injury;Cer-
vical vertigo
颈性 眩晕 是指 由于颈椎 退行 性 改变 、颈 椎 间盘 突 出 、颈椎 失稳 、颈椎 关节 紊乱 、颈 部软 组织 僵 硬等 因 素 , 或致 椎动 脉直 接受 到压 迫 ,或使 颈交 感神 经受 到 刺激 , 引起 椎 一基底 动 脉 痉挛 ,造 成椎 一基底 动 脉 供 血不 足 , 引起 以位 置性 、发作 性 眩晕 为特 征 ,常伴有 恶 心 、呕 吐 、 耳鸣 、耳 聋 、眼震 、失眠 、颈项 部疼 痛 等症状 的一 系列 临 床 综 合 征 。此 病 多见 中老 年 人 ,但 随着 电子 产 品使 用 的普 及 ,其 发病 率 也 呈上 升 趋 势 ,且 日趋 年 轻化 ,严 重 影 响 了人 们 的 日常 生活 及工 作 。颈性 眩晕 发 病机 理 比 较 复 杂 ,目前 主要 倾 向于椎 一基底 动 脉 供 血 不 足 、颈 交 感 神 经受 到 刺激 、本 体感 觉 器功 能 紊乱 等 几种 病 因 I】], 但 都 不外 乎 中 医学 “骨 错 缝 、筋 出槽 ”理 论 范 畴 ,本 研 究 通 过从 “骨 错 缝 、筋 出槽 ”着 手 ,运 用 “肝 脾 肾一筋 肉 骨 ”理论 论 治颈 性 眩晕 ,以指导 临床 对 本病 的诊治 。现 报 告 如 下

“石氏伤科”颈椎“骨错缝筋出槽”矫正手法技术规范

“石氏伤科”颈椎“骨错缝筋出槽”矫正手法技术规范

“石氏伤科”颈椎“骨错缝筋出槽”矫正手法技术规范
张明才;石印玉;陈东煜;黄仕荣;王翔;元唯安;陈博;王辉昊;詹红生
【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5(49)5
【摘要】中医筋骨理论是脊柱推拿的理论基石,"骨错缝筋出槽"是脊柱病病理改变的核心要素,是脊柱临床推拿实施的重要靶点。

基于手法治疗颈椎病具有疗效确切且容易推广等特色和优势,结合"石氏伤科"百年传承创新的临床实践经验,进一步阐述"石氏伤科"关于颈椎"骨错缝筋出槽"手法矫正技术要领及操作规范。

【总页数】4页(P4-7)
【作者】张明才;石印玉;陈东煜;黄仕荣;王翔;元唯安;陈博;王辉昊;詹红生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石氏伤科医学中心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4.05
【相关文献】
1.刘氏伤科手法治疗"筋出槽,骨错缝"的体会
2.从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探讨林氏正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关键技术规范及相关临床思考
3.屈转旋提手法治疗颈椎失稳筋出槽骨错缝的临床观察
4.基于“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探讨林氏正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核心技术规范
5.矫正颈椎“筋出槽骨错缝”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远期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错缝、筋出槽”学说在临床应用
骨错缝、筋出槽是中医伤科的特有名词。

它既属于病名,又属于骨与筋在受伤后的病机变化。

这一学说在唐以前的医著中虽然就有记载,其论点在当时是比较含混的。

如《礼记·月令孟秋》中的: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必端平。

根据《旦礼记集解》的解释是:皮曰伤,肉曰创,骨曰折,骨肉皆绝曰断。

断,就包含了骨折和筋伤。

《难经》中的:四伤于筋,五伤于骨,这里初步说明筋骨相近,伤筋必及骨,伤骨必损筋的互相影响,这是骨错缝、筋出槽的基本内含。

随着历史的发展进步,经过历代医家们长期的临床观查和总结,逐渐丰富和完善了这一学说,成为中医伤科学的特有组成部份。

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记有:凡左右损处,只相度骨缝,仔细捻捺,忖度便见大概。

这里不仅有骨缝这一名词,而且还提示了损伤后注意对骨缝的检查,也即是对关节处的脱位、半脱位和错缝的区别检查。

到清代在骨伤科的各种论著中,对骨错缝、筋出槽学说就更为详尽,并且还提出了各种治疗手法。

如《医宗金监·正骨心法要旨》中的:或跌扑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瘀滞,为肿为痛。

又说:或有骨节间微有错落不合缝者,这里不仅提示了骨错缝的原因,而且还将开错和微错作了程度上的区别。

同时提出:手法者,正骨之首务。

强调了手法是治疗骨伤科四大方法之首,适用于骨伤科各种疾病,其中也包括了骨错缝和筋出槽的手法治疗。

《伤科补要》中对脊骨和四肢的骨错缝也分别作叙述。

在十五则中的脊背骨伤有:若骨缝叠出,俯仰不能,疼痛难忍,腰筋僵硬。

这里不仅是指脊椎骨折和脱位,也还包括椎体小节紊乱与急性腰肌损伤在内。

在二十则中:若手掌着地,只能伤腕,若手指着地,其指翻贴于臂者,腕缝必开。

这里不单是指损伤对腕骨正常排列造成的影响,也还包括了尺桡切迹解剖结构的改变。

同样是属于骨错缝。

二十三则中对脚踝部损伤的记述是轻者尽伤筋肉易治,重者骨缝参差难治甥??甥??。

骨缝参差不齐是指踝关损伤的骨错缝。

现就笔者对该学说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对骨错缝,筋出槽浅述个人的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骨节的开错和微错指外力作用于人提的轻重不同,致伤的程度亦不相同。

二、开错,是指关节脱位或半脱位,有明显的临床体征,在X线投影中又确有反映,能够引起医生和患者的注意,因此能获得及时而恰当的治疗。

三、微错,骨节处没有明显畸型,X线摄片无明确显示,但又有临床症状或部分功能障碍,不大引人注意,而被忽视。

治疗方法不当,致使病程延长,经久不愈。

四、筋出槽,虽然是中医骨科的习惯用语,在各种文献中没有这一病名,但对筋损伤的病理改变文献中确有不少论述。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骨》中说:筋之驰、纵、卷、挛、翻、转、离、合,以及筋歪,筋走等等都属于筋出槽的范畴。

五、生理上筋附行于骨,或筋伴脉而行,各自都有其起止点,也有其正常顺序和
位置。

一旦遭受外力的破坏,筋过的运行位置,解剖结构就会发生变化。

临床上的肌健、韧带、筋膜的撕裂、撕脱、粘连、痉挛等等亦都属于筋出槽。

六、骨错缝和筋出槽既可以同时发生,亦可单独发生。

这一学说,是中医骨伤科辩证施治的内容之一。

在个人的临床观察中,常见的骨错缝关节有:上肢肘部的肱挠关节或尺桡关节,腕部的尺桡远端切迹和腕骨。

下肢膝关节的内外侧半月板。

踝部的踝距关节或跟距关节,以及跖跗关节等。

七、脊椎是人体的中轴,在持重和运动中起很大的作用。

构成脊椎的关节较多,解剖结构比四肢复杂,在整个脊椎中,颈椎和腰椎功能活动较大,不适当的运动和劳作是造成脊椎损伤的主要原因。

常见的既有急性的损伤,如:颈椎偏歪、环枢椎半脱位、腰椎小关节紊乱和滑膜嵌顿等。

其次是脊肋关节,以及骶髂关节。

中老年由于生理退化和体质较差椎体失稳,在日常剩活中仅是一般的活动,有时也会造成关节错缝。

仅举几例不同类型的骨错缝患者附录于后:以资佐证。

例一、杨XX老妪,年80,今年4月10日乘车我处门诊,系X医学家属。

在春节前三天,弯腰拾物时,腰部产生弹响,当即不能直立,继而疼痛。

进该附院西医诊断,为:腰肌劳损,作痛点封闭,服止痛药,虽疼痛略减,但仍不能起坐,虽连续多次治疗,都无明显好转,卧床三月。

始来我处求治,经检查系第三腰椎小关节紊乱,经施定位斜扳后,患者即可下手术台直腰行走。

第二次复疹时,病人自述:经上次治疗后当晚就能自动上下床翻身睡觉。

二疹时再施以理筋活络手法,而痊愈。

例二、李XX,男性,40岁,四川人,今年五月七日来我处门诊,去年二月车祸受伤,住X医院,经检查诊断为:多次软组织挫伤,住院三天,后建议回家休息治疗,不久即发生前胸及后上背痛,虽中西医多方治疗,仍然疼痛无好转。

后在地区某医院连续住院两次,约三个月,经过检查和会诊,排除内部疾患,按神经痛。

治疗,效果亦差。

始来我处求治,经笔者诊断:属胸肋关节和脊肋关节多处骨错缝。

当施行手法治疗后,患者胸背部当即有轻松感,经过连续三次手法治疗(隔日一次)病人胸背部刺痛基本消失,建议回家后三月内不做重活,并适当休息,至今情况良好。

例三,韩X,四川人,20岁,青年农民,去年九月担土,扭伤右踝。

在当地。

治疗一月多,仍跛行,不能负重。

于同年踝关节扭伤乡卫生院治疗,诊断为十一月中旬扶杖来我处门诊。

经拍片排出其它骨病和脱位,诊断是踝距关节错缝。

采用手法治疗后,踝关节活动轻松,挤压感消失,落地时疼痛感亦减轻,经过连续五次治疗而痊愈。

至于急性的腰椎小关节紊乱或滑膜嵌顿,骶髂关节错缝,以及关节的半月板突出等损伤,患者每天不少于20例,因骨折脱位后发生的肌腱粘连、肌肉强直和萎缩等筋出槽”的患者门诊就更多,笔者均以手法为主治疗。

笔者个人的经验认为:骨错缝、筋出槽这一学说,不仅是具有中医伤科学的理论特色,而且在临床诊断治疗中运用确有其很高的实用价值,不能忽视,应于继承和推广。

手法治疗中触诊是很重要的法术,如精于此术,经络的瘀阻和体表的病患反映,可全凭手感触摸出来。

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根据患者感觉来判断的,这是比较直观一点的诊断方法,它是根据患者对术者在穴位按压的感觉判断其患病的部位和轻重。

有一本《穴位按压诊病》的书是专谈穴位压痛诊病的,很有借鉴价值。

民间对穴位按压的感觉有种说法“疼轻麻重木难医”很简捷地表述了病的轻重在穴位反映上的感觉。

这也许只是一得之言或一家之说,我们的当从实践中进行实证,找出对自己有用且行之有效的东西。

有时会有一种现象,患者有很明显的症状,术者在按压穴位时患者却没有较明显的感觉,这时要找出经穴上的问题就全凭术者手上的触感了。

术者手上的触感有时较明显,有时很微妙,微妙之处全凭术者的功底。

这种触诊有一定难度,它的诊病依据不是患者的感觉,而是术者的手摸心会。

术者手触能感受知的东西有许多种,我学识有限,不能妄谈太多,且留给大贤大智者,这里只说说筋出槽。

筋出槽与“疼、麻、酸、胀、木”一样,是一种病理在经络穴位上的反映,可能与气血亏虚不能营养经穴有关,其反映的部位不同,出槽的筋的粗细也不同。

粗的很容易摸到,而细的有时则细如发丝,很不容易摸到,必须用心体会,其微妙的感觉才会随心应手,此术需长时间的临床体会方可掌握。

正常的筋是松软而伏于肌肉筋槽内的,当筋得不到气血濡养而有病理反映时,其筋会变得紧张疆硬,如绷紧的琴弦样,本来静卧于槽内的筋就离槽而出了。

这时你能触摸到,在将其横拨时会应手而滚动,患者在提醒下也能感知弹拨时的响声。

而而出槽的筋很细时,术者和患者的感知都是很微妙的。

临床上手触知此现象不要因为其不酸、不痛、不胀而忽视,有时它可能正是你的病本所在。

筋出槽的部位找出后就可以用理筋的手法治疗了。

我们可以循经横向弹拨,也可用单指或多指轻轻按揉。

循经走向做推拿按摩,将疆硬出槽的筋做松做软,筋松软后自然就复位归槽了。

很可能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病就好了。

此术难点在触诊时是否能触知有筋出槽,是否能触知其疆硬度和所在部位,而实施手法治疗就简单多了。

有些看似很麻烦的疑难杂症,很多情况下可一次治愈。

病史长的大多有许多其它因素,尚需一一排除,其愈还需时日。

此术得益一好友亲授,愿慧者明达,同好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