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钢束布置图
连续刚构桥-纵向预应力钢束布置图
【精选】预应力钢束的布置
预应力钢束的布置 1)跨中截面及锚固端截面的钢束位置①.对于跨中截面,在保证布置预留管道构造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使钢束群重心的偏心距大些。
本算例采用内径70mm ,外径77mm 的预留铁皮波纹管,根据《公预规》9.1.1条规定,管道至梁底和梁侧净距不应小于3cm 及管道直径1/2。
根据《公预规》9.4.9条规定,水平净距不应小于4cm 及管道直径的0.6倍,在竖直方向可叠置。
根据以上规定,跨中截面的细部构造如图2-12所示。
由此可直接得出钢束群重心至梁底距离为:cm0.182)0.92(12.55.12=++=p a②.对于锚固端截面,钢束布置通常考虑下述两个方面:一是预应力钢束合力重心尽可能靠近截面形心,是截面均匀受压;二是考虑锚头布置的可能性,以满足张拉操作方便的要求。
为使施工方便,全部3束预应力钢筋均锚于梁端,如图2-12所示。
钢束群重心至梁底距离为:cm5931409550=++=p a图2-12 钢束布置图(尺寸单位:cm )a ) 预制梁端部;b ) 钢束在端部的锚固位置;c ) 跨中截面钢束位置2)其它截面钢束位置及倾角计算 ①钢束弯起形状、弯起角及其弯曲半径采用直线段中接圆弧线段的方式弯曲;为使预应力钢筋的预加力垂直作用于锚垫板,N1、N2和N3弯起角05.7=θ;各钢束的弯起半径为:mm R N 800001=;mm R N 250002=;mm R N 250003=。
由图2-12 a )可得锚固点到支座中心的水平距离xi a 为:cm 2535)tan7-(50-72a x321====x x a a②钢束各控制点位置的确定以N3号钢束为例,其起弯布置如图2-13所示。
图2-13 曲线预应力钢筋布置图(尺寸单位:mm )由0cot θ⋅=c L d 确定导线点距锚固点的水平距离mm 28485.7cot )125500(=⨯-= d L由)2/tan(02θ⋅=R L b 确定弯起点至导线点的水平距离 mm 163975.3tan 2500002=⨯=b L所以弯起点至锚固点的水平距离为mm 4486163928482=+=+=b d w L L L则弯起点至跨中截面的水平距离为mm L x w k 10204448614690)2502/29380(=-=--=根据圆弧切线的性质,图中弯止点沿切线方向至导线点的距离与弯起点至导线点的水平距离相等,所以弯止点至导线点的水平距离为mm 16255.7cos 1639cos 0021=⨯=⋅=θb b L L故弯止点至跨中截面的水平距离为mm 13468)1639162510204()(21=++=++b b k L L x同理可以计算N1、N2的控制点位置,将各钢束的控制参数汇总与表2-12。
[详细讲解]预应力钢束的布置
预应力钢束的布置01)跨中截面及锚固端截面的钢束位置①.对于跨中截面,在保证布置预留管道构造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使钢束群重心的偏心距大些。
本算例采用内径70mm ,外径77mm 的预留铁皮波纹管,根据《公预规》9.1.1条规定,管道至梁底和梁侧净距不应小于3cm 及管道直径1/2。
根据《公预规》9.4.9条规定,水平净距不应小于4cm 及管道直径的0.6倍,在竖直方向可叠置。
根据以上规定,跨中截面的细部构造如图2-12所示。
由此可直接得出钢束群重心至梁底距离为:cm0.182)0.92(12.55.12=++=pa②.对于锚固端截面,钢束布置通常考虑下述两个方面:一是预应力钢束合力重心尽可能靠近截面形心,是截面均匀受压;二是考虑锚头布置的可能性,以满足张拉操作方便的要求。
为使施工方便,全部3束预应力钢筋均锚于梁端,如图2-12所示。
钢束群重心至梁底距离为:cm5931409550=++=pa图2-12 钢束布置图(尺寸单位:cm )a ) 预制梁端部;b ) 钢束在端部的锚固位置;c ) 跨中截面钢束位置2)其它截面钢束位置及倾角计算①钢束弯起形状、弯起角及其弯曲半径采用直线段中接圆弧线段的方式弯曲;为使预应力钢筋的预加力垂直作用于锚垫板,N1、N2和N3弯起角05.7=θ;各钢束的弯起半径为:mmR N 800001=;mmR N 250002=;mmR N 250003=。
由图2-12 a )可得锚固点到支座中心的水平距离x i a 为:cm2535)tan7-(50-72ax321====x x a a②钢束各控制点位置的确定以N3号钢束为例,其起弯布置如图2-13所示。
图2-13 曲线预应力钢筋布置图(尺寸单位:mm )由0cot θ⋅=c L d 确定导线点距锚固点的水平距离mm28485.7cot )125500(=⨯-=d L由)2/tan(02θ⋅=R L b 确定弯起点至导线点的水平距离mm163975.3tan 250002=⨯=b L所以弯起点至锚固点的水平距离为mm4486163928482=+=+=b d w L L L则弯起点至跨中截面的水平距离为mmL x w k 10204448614690)2502/29380(=-=--=根据圆弧切线的性质,图中弯止点沿切线方向至导线点的距离与弯起点至导线点的水平距离相等,所以弯止点至导线点的水平距离为mm16255.7cos 1639cos 0021=⨯=⋅=θb b L L故弯止点至跨中截面的水平距离为mm13468)1639162510204()(21=++=++b b k L L x同理可以计算N1、N2的控制点位置,将各钢束的控制参数汇总与表2-12。
主梁纵向预应力钢束横断面布置图(六)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与布置
预应力束布置
预应力束布置的具体规定
(3)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其预应力管道的混 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公路桥规》的下列要求: 直线形预应力钢筋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钢筋公称直径,后张法构件预应力直线形钢筋不应小 于管道直径的1/2且应满足下表规定:
(4)预应力钢筋弯起点的确定: a)从受剪考虑,应提供一部分抵抗外荷载剪力的预
剪力。但实际上,受弯构件跨中部分的肋部混凝土已 足够承受荷载剪力,因此一般是根据经验,在跨径的 三分点到四分点之间开始弯起。
b)从受弯考虑,由于预应力钢筋弯起后,其重心线 将往上移,使偏心距变小。即预加力弯矩将变小。因 此,应满足预应力钢筋弯起后的正截面的抗弯承载力 要求。预应力钢筋束的弯起点尚应考虑斜截面抗弯承 载力要求。即保证钢筋束弯起后斜截面上的抗弯承载 力,不低于斜截面顶端所在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
(4)按计算需要设置预拱度时,预留管道也应同时 起拱。
预应力束布置
预应力束布置的注意事项 (1)应选择适当的预应力束的型式与锚具型式 (2)应力束的布置要考虑施工的方便 (3)预应力束的布置,既要符合结构受力的要求,又
要注意在超静定结构体系中避免引起过大的结构次 内力。
(4) 预应力束的布置,应考虑材料经济指标的先进性 (5) 预应力束应避免合用多次反向曲率的连续束 (6) 预应力束的布置,不但要考虑结构在使用阶段的
预应力束布置
预应力束布置的具体规定
后张法构件
(1)在靠近端支座区段横向对称弯起,尽可能沿梁端 面均匀布置,同时沿纵向可将梁腹板加宽。在梁端部
附近,设置间距较密的纵向钢筋和箍筋。并符合T形 和箱形梁对纵向钢筋和箍筋的要求。
纵向预应力钢束断面布置图
空心板梁标准图
317
529
六、施工要点
有关桥梁的施工工艺、材料要求及质量检查标准,除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有关条文办理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1、材料进场 1)采用的材料应按有关规范、规程的规定进行检测,验证合格后方可使用,工程中 所采用的混凝土原材料应统一,且宜采用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
支座吨位 (kN)
4×300 4×300 4×300 4×350 4×350
最大吊装重量(t)
边板:159 中板:123 边板:220 中板:171 边板:347 中板:273 边板:437 中板:336 边板:380 中板:320
3、汽车荷载:城—A 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
人群荷载根据《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进行计取。
跨径 10m
项目
边板 中板
钢束张拉 完上拱度
(mm)
存梁 30d 存梁 60d
上拱度 上拱度
(mm)
(mm)
边板 13m
中板
边板 16m
中板
边板 18m
中板
边板 20m
中板
存梁 90d 上拱度 (mm)
二期恒载 产生的下 挠值(mm)
表注:上拱度正值表示位移向上,负值表示位移向下。
3)空心板预制时,锚固端面和铰缝面等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均应凿毛成凹凸不小于
五、设计要点及计算数据
1、本通用图的结构体系为简支结构,按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A 类构件设计。 2、设计计算采用平面杆系结构计算软件计算,桥面现浇层视为 7cm 附加截面参与结 构受力,跨中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按铰接板法计算,支点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按杠杆法计算, 支点至 1/4 跨按直线渐变,并采用空间结构计算软件校核。 3、设计参数 1)钢筋混凝土:重力密度γ=26.0kN/m3,弹性模量为 E=3.45×104MPa。
钢束
对于预应力钢束的布置,要充分考虑到预应力钢束的穿束、张拉锚固等流程的施工方便。
本章示例控制截面(钢束最多的截面)布置钢束时尽量靠近腹板分散布置分散锚固顶、底板束,钢束水平间距稍大一些。
边跨正弯矩底板束(bc1~bc5)一端锚于梁端锚固面,另一端分批锚于底板上的齿板。
依据钢束的估算结果及配束原则,并根据《桥规》(JTG D62-2004)的构造要求,进行全桥预应力钢束的立面、平面及横截面构造布置。
钢束布置时,要充分考虑到预应力钢束的穿束、张拉锚固等流程的施工方便。
对于本章示例,结合悬臂施工的特点,主要配置四类钢束:顶板束(T1~T12)、腹板束(N1~N5)、边跨底板束(bc1~bc5)及中跨底板束( ac1~ac6)。
本章示例控制截面(钢束最多的截面)布置钢束时尽量靠近腹板分散布置分散锚固顶、底板束,钢束水平间距稍大一些。
各配筋控制截面钢束横截面布置如图3-19所示。
配置的顶板束和腹板束主要用来抵抗在悬臂施工阶段和成桥阶段产生的负弯矩,且在立面布置时,均以跨中支座中心线对称竖弯;顶板束在锚固前需要一定角度的平弯,以便锚固在腹板承托上。
腹板束无需平弯。
以T1为例,弯起半径为6.0m,弯起角度为7°,且设置平弯,平弯半径为6.0m。
配置的边跨底板束和中跨底板束主要用来抵抗跨中正弯矩,在立面布置时钢束梁段均弯起一定角度。
边跨正弯矩底板束一端锚于梁端锚固面,另一端分批锚于底板上的齿板。
以bc1为例,弯起半径为6.0m,靠近边支座的弯起角度为6°,靠中支座处的弯起角度为10°,并锚固于梁腹板中心,两起弯点之间的钢束按平行于顶板布置。
中跨底板束关于全桥跨中对称布置,锚于底板上的齿板,以ac1为例,竖弯弯起半径为6.0m,靠近左侧中支座处的弯起角度为8°,靠右侧中支座处的弯起角度为6°,且锚固于梁腹板中心,此外需设置平弯,平弯半径为6.0m。
关于各类钢束的具体的几何布置参数详见本章最后一节预应力钢束构造。
40米T梁通用图
(5)管道压浆采用 C50 水泥浆,要求压浆饱满。 3、主梁安装 (1)桥面连续一联上部结构施工顺序:主梁预制→架梁→浇筑横隔板→翼 缘板湿接缝→浇筑桥面现浇层→附属设施→浇筑沥青混凝土铺装→成桥。 (2)预制梁采用设吊孔穿束兜梁底的吊装方法(图中未示吊绳穿孔)。预制 梁运输、起吊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梁体的横向稳定。架设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 横向临时支撑,并及时焊接翼缘板、横隔板接缝钢筋等,以增加梁体的稳定性和 整体性。 (3)桥梁架设若采用架桥机吊装。只有主梁间横隔板的连接和翼板湿接缝 混凝土浇筑后,且达到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的 85%并采取压力扩散措施后,方可 在其上运梁。架桥机在桥上行驶时必须使架桥机重量落在梁肋上,施工单位应按 所采用的架桥机型号对主梁进行施工荷载验算,验算通过后方可施工。 4、其他 1)横隔板钢筋骨架的位置,施工时应准确放样,以期给搭接钢筋的顺利焊 接及绑扎创造条件。 2)、预制梁顶、预制梁端面与横隔板端面应进行严格的凿毛处理,最好在浇
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5、《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规范》JTG D81-2006
二、技术指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主要技术指标表
公路等级 路基宽度(m) 汽车荷载等级
行车道数 桥面宽度(m)
跨径(m) 斜交角( °)
桥梁片数 梁间距(m) 预制梁长(m) 预制梁高(m) 预制梁最大吊装重量(kN) 设计安全等级 环境类别
二级公路 12.0
公路—Ⅱ级 双向双车道